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7-2018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同步检测卷 含答案

2017-2018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同步检测卷 含答案

2017-2018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同步检测卷 含答案
2017-2018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同步检测卷 含答案

2017-2018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

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同步检测卷

1.1964年的秋天,中国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与核讹诈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近程导弹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2.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从太空中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3.图中飞船的成功发射( )

神舟五号飞船

A.实现了我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梦想

B.标志着我国开始掌握了飞船发射技术

C.标志着我国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

D.使我国成为第一个送人上太空的国家

4.下列“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发射第一颗装核弹头的地地导弹②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③第一颗原子弹

成功爆炸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5.“细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杨振宁 D.侯德榜

6.上题中的人物被称为( )

A.“两弹元勋” B.“铁人” C.“党的好干部” D.“杂交水稻之父”7.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位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8.现在我们所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核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核武器

10.2016年4月6日,我国成功将“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送入太空。我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逐步形成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实践十

号是我国发射的第25颗返回式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发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11.“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有( ) A.邓稼先钱学森 B.杨利伟钱学森

C.翟志刚杨利伟 D.邓稼先袁隆平

12.“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咖啡名言,让人感到文字的浪漫。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则真实地再现了著名科学家________的科学品格。(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13.2001年,国家将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B.参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D.参与研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4.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最杰出的成就是( )

A.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找到灵感

B.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C.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D.为医学事业作出特别贡献

15.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

A.三大改造期间

B.抗美援朝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6.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17.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18. 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19.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升空。

20. 1999年11月,神舟___________无人飞船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1. 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2.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3. 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并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大贡献。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20世纪6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实验,终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屠呦呦获得201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6. 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

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7. 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为青少年带来哪些启示?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出现的蘑菇云,这幅图片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这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2)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3)图二中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什么时候成功发射的?它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

(4)图三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是在什么时候?他当时乘坐的是哪艘载人航天飞行器?

答案:

1---15 AAAAA DAAAC ADCBA

16. 原子弹

17. 地地导弹

18. 氢弹

19. 东方红一号

20. 一号

21. 杨利伟

22. 翟志刚

23. 杂交水稻之父

24.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5. 毛泽东

26. 莫言

27. (1)从小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开拓创新的意识。

(2)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

(3)学习科学家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

28. (1) 1964年10月16日;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3) 1970年;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6课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薛力 时间2014.2.26 地点305室召集人薛力 课题6课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课时 1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重难点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线的提出。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 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 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主要任务、意义是什 么? 2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 开端? 3. 严重失误的表现、主要标志、失误的原因、党是如 何纠正的? 4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有哪些? 5.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 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 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 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边缘较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1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9、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1 2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3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4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5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6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7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8 9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10 胞、水蕴草细胞 11 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12 13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14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5 16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17 春期。 18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9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20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21 (1)、加强锻炼 22 (2)、合理饮食 23 (3)、保证睡眠 24 (4)、心理咨询 25 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26 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27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8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29 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30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31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32 象。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 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 (2)、合理饮食 (3)、保证睡眠 (4)、心理咨询 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 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 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 (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25、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26、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27、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 28、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29、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30、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 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31、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32、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 (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33、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学习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当时国内的,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 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变为先进的。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3.严重失误:“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 年,我国的发生严重困难。 4.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5.中共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 6.1966年,“”全面发动起来。年,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 7.“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8.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9.大庆石油工人“铁人”、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10.193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二、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无处不在的能量”、“追寻达尔文的足迹”、“宇宙”、“科技与未来”、4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什么是放大镜? 放大镜叫凸透镜,它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什么?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哪些?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相关那些?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昆虫触角的特点是什么?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蚜虫的天敌是什么?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什么是晶体?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哪些? 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哪些? 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六年级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单元 1.细胞 我想探究的问题:2?细胞有多少种类? ――认识显微镜 我的交流:显微镜由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调焦螺旋等构成。显微镜可以看到 肉体看不到的东西。 我的发现: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观察微小的物体。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体细胞 我的猜想: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我的方案:制作不同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我的记录:洋葱表皮是有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 我的发现: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有血细胞,肌肉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 ――我的收获1?罗伯特?虎克2.细胞细胞3?生长繁殖衰老死去4?血细胞肌肉 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水蕴草细胞5.—个6.略 2.我从哪里来 我想探究的问题:2.双胞胎是怎么回事? ――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的方案:询问医生,上网查资料,找书籍。 我的记录:采访对象:医生阿姨重点内容: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增殖形成胚胎,这就是生命的开始。

在子宫里 我的发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新的细胞开始的。 ――胎儿的成长 我的交流: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和氧气慢慢长大。 我的发现: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大约呆 9个月后,就准备出生了。 ――双胞胎 我的交流:双胞胎有的性别相同,有的性别不同,相貌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 我的发现:性别相同,相貌相似的双胞胎是一个受精卵分裂成的。 试管婴儿 我的交流:在试管里卵子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分裂几次后放回妈妈的子宫, 成长成胎儿。 我的发现:试管婴儿也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 ――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我的方案:在肚子前面负重,做游戏体验一下。 我的发现:妈妈十月怀胎好辛苦。 ――我的收获 (1) ?一个细胞 (2)3 ; 6 ;( 3)9个月(4 )胎儿 3.人的一生 我想研究的问题:2、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人一生身体的变化 我的交流: 发育期: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发育。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学习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布置) 二、合作交流 (一)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组织(二)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 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 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 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 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6 根据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7 根据“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专项训练 学校:班级:姓名: 一、科学常识题:(22分) 1、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 2、地球的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恒星是,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它有颗卫星。 3、是科学进化论最伟大的创始人,《》的出版,标志着进化论的确立。 4、中国第一个月球无人软着陆探测器是:。 5)用手弯铁条:这是能转换为能; 6)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这是能转化为能; 7)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8)蜜蜂跳舞,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远。 9、当两地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的空气会向压力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10、电磁铁有南北两极,改变 或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11、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人体吸收的能量主要用于、、、等方面。 12、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在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13、2003年10月15日,我国“”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是,他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14、银河系是有、、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 15、是地球的最外部的圈层,它包围着和。、 16、在海边,白天,风从吹到;晚上,风从吹到。 17、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标志:。 18、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发明的。 19、风雨雷电等各种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气层的层。 2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间望远镜是著名的。 二、我的实验 (一)实验名称:通电的电圈 实验器材:大铁钉、带绝缘外皮的细导线、小铁钉、电池、指南针、电池(多个)、等。 实验方案:1、根据实验器材先制作一个电磁铁,根据你所制作的电磁铁,说一说,电磁铁是由和构成的,它是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2、研究电磁铁的特性:将电磁铁连接电源,用它接近小铁钉,现象是:,将电源断掉后,再接近小铁钉,现象是:。电磁铁和磁铁相比,电磁铁(填“有”或“没有”)南、北极。 3、制作一个小电磁起重机(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1)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多个电池排列在一起)的多少是否有关系,设计实验时,要使哪些条件相同: ,哪些条件不同:。 4、结论:串联电池越多,可以(填“增强”或“减弱”)电磁铁的磁力。(1)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多少是否有关系,设计实验时,要使哪些条件相同: 哪些条件不同:结论:线圈匝数越多,可以(填“增强”或“减弱”)电磁铁的磁力。 (二)、明和小华荡同一个秋千,小明说,他体重大,所以他荡得快。这种说法对吗?写出你 猜想和实验方案、实验结论。 1、实验名称: 2、实验材料: 3、我的猜想: 4、我的实验方案: 5、我的发现: 6、我的结论: 三、科学与生活 1、长时间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请你举例说明。(至少3个) 3、如果你和一个同学各自做一个降落伞,如何让你的降落伞下降的更慢一些,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制做)方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1 2 第一单元 3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作用是聚光、成像、放大。 4 2.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日常生活中的晶5 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他们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6 3.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7 4.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地提高了放大物体的能力,8 这是早期的显微镜。 9 5.列文虎克制作的显微镜,使用一个螺旋杆调节两个镜片的距离。 10 6.列文虎克制作了世界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显微镜,今天的电11 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 12 7.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罗伯特.胡克。 13 8.使用显微镜时我们是从目镜往下看到观察物的图象的。 14 9.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标本必须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 15 10.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16 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17 11.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他们好像一个个18 微小的工厂。 19 12.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0 第二单元

21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22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捶打等方法。 23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24 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25 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6 4.金属汤匙取一下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27 化,第一步是物理变化,第二步是化学变化。 28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 化。 29 30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31 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麦芽糖。 32 7.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紫色的新物33 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34 8.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 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35 36 9.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7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38 10.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39 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40 11.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 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41 42 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日趋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6、摆的秘密 1、实验名称: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摆(1号摆、2号摆、3号摆,2号摆与1号摆摆线长短一样,摆锤比1号重;3号摆与1号摆锤相同,摆线比1号摆短)、秒表、支架、 实验过程: 1、用1号摆和2号摆实验,摆线长短一样,摆锤的轻重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2、用1号摆和3号摆实验,摆锤轻重一样,摆线长短不同。观察它们在一分钟内摆的次数,每个摆观察3次,比较摆的快慢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 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7、钻木取火 2、实验名称:揭示钻木取火的道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小实验) (1)实验准备:火柴、黑板 实验方法: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实验现象:火柴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8.9通电的线圈 3、制作名称:自制电磁铁 制作准备: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 制作方法:(1)、用导线在铁钉钉帽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把导线两头的外皮用刀刮去,分别连接电池的两极,电磁铁就制作好了。 4、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准备: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2)线圈缠绕的方向不变,改变连接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变,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现象: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随着连接电池正负极或线圈缠绕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5、实验名称: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实验 材料:电池、导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过程和方法: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导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导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物质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细胞 (1)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2)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4)通过查资料,我知道生物的细胞还有血细胞、肌肉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水蕴草细胞等。 (5)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6)显微镜结构图: 2.我从哪里来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2)当爸爸身体里的精子和妈妈身体里的卵子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细胞,叫做受精卵;它在子宫里大约经过3周后,长成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再经过大约6周,胚胎就长成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它在黑暗的子宫内待大约9个月,就准备呱呱坠地了。 3.人的一生 (1)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2)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它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儿童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3)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心理咨询。 4. 我像谁

1、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与子代的个体之间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3、“种瓜的瓜,种豆得豆”说的是生物上的遗传现象。 4、“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的是生物上的变异现象。 单元活动 (1)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中的小格子是细胞。我们周围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它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3)青春期时有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4)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遗传现象;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变异现象。它们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5.让身体热起来 (1)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运动、吃高热食品、取暖等。 (2)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人体消耗能量的去向主要是保持体温、运动、生长等。 (3)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没有能量,人就无法工作、学习、娱乐、运动。即使熟睡中的人,也需要能量。 6.摆的秘密 (1)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有荡秋千、荡船和钟摆等。 (2)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 (3)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4)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5)同一个摆,单位相同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摆摆动得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6)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摆动得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得越快。 7.钻木取火 (1)古人利用钻木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阳燧取火等方法获取火种。 (2)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 (3)电热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成了热能。 (4)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光能转化成了热能。 (5)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机械能还能转化为光能、声能、电能等。 (6)摩擦生热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如汽车爆胎、钻头很热、损坏元件等。 8.通电的线圈(一)

历史八年级新教材下册第6课教案

.图片展示: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 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人教版最新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