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医论文范文

中医论文范文

中医论文范文
中医论文范文

针灸学入门感言

--关于中医方法调养身体

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经络通畅,气血充足,是以气色红润,身体健康。简析针灸,拔罐之类中医调养身体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针灸艾灸拔罐

一、对中医学的体会

(一) 中医学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二)感受的中医学

自我记事起,每当生病或者身体不适。第一反应就是吃药或者打针。

也就是抗生素以及静脉注射。身边的人大多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西医已经是大家生病不适时的首要选择。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医却被忽略了。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中医。也许在如今的年代,大家对中医的几乎没有了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学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方面有着西医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亲眼从妈妈的经历中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魅力.于是选修了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通过学习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了解。尤其是通过针灸,艾灸,拔罐这些中医方法来调养身体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二、经络理论是基础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通过针灸之类的中医方法可以对身体进行调节。

2

三、中医调节身体的方法

(一) 针灸

针灸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记得以前在古装电视剧里面看见医生用小小的银针就可以治疗病痛觉得特别的神奇,没想到在课堂上有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1. 针刺:

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首先找准与治疗部位对应的穴位,然后讲针刺入皮肉,慢慢的调节捻动。根据亲身的体验,针刺入之后有酸麻胀的感觉,而疼痛是轻微的。如今针刺的运用已经比较广泛了。例如利用针刺来治疗青春痘以及减肥。为什么针灸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呢。因为人体的经络错综复杂,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经络通畅气血才能行的通畅。而青春痘或者是肥胖多是因为经络不畅,气血行不顺而导致的。因此都是以疏通经络为基础的。经络疏通,气血通畅。从而达到排毒养颜的效果。我在课堂上是第一次体验针刺,从开始的害怕到体会到针刺的真实感觉,并且自己动手实践,针刺入的时候疼痛感十分轻微,然后通过捻动调节的真的时候,因为穴位受到了刺激会感觉酸酸的,麻麻的,还有胀感。经过第一次在害怕中接受老师扎针之后,好奇心驱使我自己拔针扎针,让我体会到了针刺的奇妙。

2. 艾灸:

艾灸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我也有过亲身的感受。如今科技发达,在炎热的夏天,有空调来解暑。又或者年轻的女孩喜欢美丽,追求时髦,在寒冷的季节衣着单薄。可是这些行为的后果就是导致身体受寒,没有通过汗液来排毒。受寒之后会引起经络的不通畅以及气血不顺。湿气加重。这些导致的后果有脸色缺少红润,长痘,身体酸痛。艾灸可以帮助疏通经络,排除湿气。我有过一次艾灸的经历,将煮过的姜片贴在背部,然后将用多根艾条连成一排,点燃之后对着贴着姜片的背部上下移动。通过这种方法来去除湿气,温通经脉,调和气血。

3

(二) 拔罐: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

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当人体受风、寒、暑、湿等外界侵袭或跌打损伤后,就会扰乱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并且致病因子通过人体经络走窜于全身,并充斥于经络上的穴位,打乱了气血的运行,致使气血凝滞。拔罐可通气通血、舒经活络,它的温热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每个人接受拔罐之后会留下罐印,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这些罐印也会不同。主要表现在颜色的差别上面。罐印紫黑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在课堂上面,有多位同学接受了拔罐的演示,其中有一个男生的罐印呈紫色发黑,当时所有的同学都十分的惊讶。老师解释说这位同学湿气太重,身体并不是太好。而另外一个女同学的罐印呈粉红色,那么这两位同学的身体差别根据罐印就可以显现出来了。

我也接受过拔罐的治疗,在治疗之后又实用了红枣桂圆生姜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起色的红润和身体的舒畅。

结束语

中医学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瑰宝,针灸是在中国历代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通过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学习,让我对中医针灸的理解和认识不再是通过单纯的文字,而是更生动的通过实践来学习和认识。

中医针灸(推拿)入门学感言

——小穴位里的大智慧

【摘要】: 中医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解决了许多人的疾病痛苦,中医之精髓,值得我们去深究,去弘扬。

【关键词】中医针灸健康穴位

【正文】人都会遭遇到生老病死,难免会碰到或轻或重,或大或小的疾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身体健康一直都是人们所最关注,最重视的一个话题。小时候常常以为西医好,见效快,而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医的时候,这样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西医治标,而中医治本,渐渐地就喜欢上了中医,也会主动去了解、获取一些中医的常用知识,用来对身体的预防保健与治疗。因此,我对中医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当我得知学校有开设中医针灸推拿学这门选修课时,我欣喜万分。更庆幸的是居然被我选上了,要知道这门课可是相当热门。一个学期的17节课,虽然学到的东西也只是中医学里的最基本的常识,但我还是很认真地记录下有关的知识要点,并不是因为最后的这篇论文,而是因为我对它有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坚信这些知识能够让我受益一生。

张老师是一位中医学经验丰富的教授,通过老师的认真授课,我了解到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推拿方法等理论,探讨运用针、灸、推拿等方法防治病症的一门学科。其防病机理是:通过激发经脉腧穴的功能,调动人体内脏腑器官的潜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人体的经络腧穴概要,重点是十二经脉;推拿(按摩)的常用方法;还有针法、艾灸法和拔罐法。

在学习经脉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身体的各个穴位,也学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治疗方法。原来经络也可划分阴阳,具有循行分布走向。而“手三阳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阳经从足走腹”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十二条经络。

老师从手太阴肺经脉的中府穴讲起,通过学习,我得知按揉这个穴位具有防止咳嗽,喘,胸闷,胸痛等作用。而这些症状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我以前经常牙疼,人们都说“牙疼不是病,疼了要人命”,当老师讲到合谷穴和颊车穴时我格外重视。经过学习,我才知道合谷穴和颊车穴都是可以用来治疗牙龈病痛的。而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又可治疗痛经、头面五官耳、眉、眼、鼻、口的症状,但是孕妇及体质较差的人是慎用的。

“胃者,仓禀之观五位出焉。”胃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医学称胃为“后天之本”,在《黄帝内经》里更有“人以水谷为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此处的水谷即为胃,所以在养生保健与治疗中有一条重要准则就是“保胃气”。因为我爸爸以前肠胃不大好,从不吃冷冻的东西,他说吃冷冻的东西胃就会隐隐作痛,不舒服,甚至像梨这样的水果都不怎么敢吃,当张老师提及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时我就特别注意。在学习手阳明大肠经时,我记住了两个很有用的穴位,即曲池穴和迎香穴。尤其是迎香穴印象深刻,因为在实践课上,张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给自己在此处扎了一针。张老师告诉我们曲池穴主治一切热病、咽痛、上下之病症、头痛头晕、高血压等等,此穴位是五腧穴之“合穴”,也是肠胃保健常用穴位。还有老师讲到“足阳明胃经”时,提到在此经脉上有“四总穴之一”之称的足三里穴。该穴位可以较好地治胃肠病和全身虚弱等病状,可针灸也可按摩。张老师讲到按压足三里穴就像吃了老母鸡。于是,回家后我把在课上所学到的方法教给爸爸,教他用按摩的方法刺激曲池穴和足三里穴,还告诉他可以通过按摩尺泽穴来防治记性胃肠病。后

来经过试验,爸爸告诉我,他的肠胃好了很多,通过按压穴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真是小小的穴位里蕴含着大大的智慧呀。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张老师给我们放的视频,里面的老医师讲述他在火车上通过按压人中穴,救醒昏迷的人。随后,张老师提到若看到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可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也就是在人中沟的上3/1与下2/3的交点处,即人中穴,进行强刺激,患者就会很快苏醒。因为刺激人中穴,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运用人中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简单易掌握的应急性急救措施,在缺少医药的情况下,实为救命之法宝。下次碰到昏迷、抽搐等情况,我就不会手无足措了,而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去采取急救措施。

由于我本身经常患扁桃体炎,随后可能会引来咽喉痛、感冒、咳嗽甚至发烧等症状,深受其困扰。在课间通过向张老师咨询,得知,当扁桃体发炎时可以点按筑宾穴,此时会有酸麻感觉,能够使扁桃体炎症的疼痛感消失或者大大减轻。筑宾穴就在太溪穴上5寸的地方,而太溪穴就是脚踝骨后面的那个凹位。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还知道风池穴能够治疗颈部酸痛;委中穴有治疗腰痛的功效,委中穴是全身四总穴之一,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按揉中府穴能部肺气,可治疗咳嗽、气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症状。可见,小小穴位里蕴含着大大的智慧,而这些知识能使我们受益一生,预防、治疗一些日常的疾病。

总结

感谢张老师认真、耐心地给我们传授中医知识。每个穴位都很仔细地告诉我们在身体的哪个部位,而且又用自己的身体做示范。还引导同学们进行实践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对中医针灸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医的奥妙之处。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增强了对中医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日常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这不仅仅是我自己获益,通过我学到的知识教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能使他们获益。小穴位里的大智慧,值得每个人去了解、学习、深究,更为了传承我们中华伟大的瑰宝---中医,让更多的人能够健康地生活,远离疾病痛苦。

针灸(推拿)学入门感言

“用十个腧穴为我们的考试周保驾护航”

中学以前一直体弱多病,初二那年爸爸带我去看了一个非常有声望的老中医,开了一个礼拜的中药,从此很少生病,身材也渐渐肥胖起来,虽然不喜欢自己太胖,但是从此对中医的崇拜与喜爱就再也没间断过,经常涉猎中医医药和针灸的知识。高考前一直是奔着医校的方向努力的,可惜书读的不够好,没考上,到嘉庚学院后知道张水生老师是一位医德兼备的老中医,倾慕之下,大一开学后就去旁听了一次,因为喜欢张老师的针灸课,所以就立志一定要选上,可惜的是,从大一下开始有选修课连续三个学期我都没选上,终于今年大三了第四次终于选上了。针灸推拿课弥补了我高考的心里缺憾,我也认真听张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坐在最前排,也深感中医针灸的博大和敬仰张老师的医德医术。临近期末在此写一篇论文:用十个腧穴为我们的考试周保驾护航,不仅仅是我个人上这门课的心得体会,也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每到考试周时,我们都非常积极的备考,心里上有压力,身体上也因为忙着用功而负荷太重,导致精神和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十个穴位,它们的取法及其保健方法,为大家解决考试周会遇到的一些身体问题。这也是从张老师针灸课上为我们讲解经脉穴位中截取出来的,希望能为大家真正的解决问题。

一:合谷穴

每每到了期末大家都熬夜加班,容易造成上火,导致牙疼、眼睛肿痛,女生要是考试时正处于例假期,更是苦不堪言,这些问题用合谷穴就能缓解和解决以上症状。它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痛经。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虎口),当拇指尖下是穴。

二:足三里

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有胃痛、拉肚子的症状,特别是考试时候很容易出现胃痛、肚子疼,腹泻等症状。这里给大家介绍足三里这个穴位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三:后溪穴

张老师在讲这个穴位的时候特意强调我们一定要知道它,它的取法很简单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颈项、腰背痛,盗汗,头痛项强,落枕,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挛急等“颈项疲劳综合症”。治疗时可用拇指指甲掐,也可立掌劈桌子边缘(同学们在经常低头学习时候可以随便做些这个动作,对减轻脖子和腰背疼痛非常有效)。

四:涌泉穴

之所以介绍这个穴是因为在大家学习压力大时很容易失眠,导致睡眠质量不好,影响精神面貌和学习效率,涌泉穴对改善睡眠有非常好的效果,睡觉前摁压涌泉穴可使自己快速进入睡眠并改善睡眠质量,它位于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使用时用拇指摁压至酸麻感即可,也可艾灸。

此外涌泉穴还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失眠、便秘、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各类妇

科病和生殖类病。

五: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之所以选取这个穴,因为我自己有个小毛病,就是晕船,所以每当我乘船去厦门时候我都摁压这个穴位,对晕船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张老师说它对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和外感、发烧引起的头痛有很好的疗效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且据临床实践此穴位针灸、按压治疗急性腰疼特效。)

六:肩井穴

足少阳胆经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简便取法:立身中正,右手自然经胸前搭落在左肩,中指摁压处即为肩井穴。治疗时可左右手拍打穴位,或者摁压穴位。

这个穴位对胃痛有很好的疗效,是经常胃病同学们的紧急治疗穴位,另外它对颈项疼有很好的缓解,并有提神的功效,再考试前摁压这个穴位一定能在考试时能有好的发挥。

七:印堂穴

相术中经常提到印堂,用它判定一个人的运势,身体。在中医里它是人脑内在面部的一个延伸体现,所以张老师说印堂穴的功效有:镇静定惊、安眠,特别是可以防治鼻炎、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那么印堂在哪里呢?俩眉中间就是印堂,可以用中指抵压和搓揉。

八:关元穴

这是大家都得知道的一个保健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有强壮作用。主治病症:

小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我们在日常可以取这个穴位并摁压和艾灸,可以改善精神,减少乏力易困等症状。女生在痛经时候这是个很好的选择穴位。

九:天突穴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主治疾病: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失音)。要是在考试周感冒咳嗽不止的同学们要注意了,学会这个穴不仅缓解自己的症状,更是为其他同学能有个良好安静的考试环境而尽责。治疗时只要用食指向下摁压这个穴位即可。

十:睛明穴

相信这个穴位对大家都不陌生,因为眼保健操里使用过这个穴位,它的正确取法是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考试周大家一定用眼过度,睛明穴不仅可以防治眼疾,缓解眼部疲劳预防及治疗近视,而且就张老师说,睛明穴还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大家在考试前摁一摁睛明穴,不仅可以使眼睛得到放松,还可以平静紧张的心情,对于考试时遇到难题和卡壳地方,可以停下来摁一摁睛明穴估计摁后会有一个平静的心态,那么久很快的解出题目。

以上是我上这门课后的一点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中医针灸这条路上,我还会一直秉持着我的热爱继续学习下去。

的身心,中医针灸知道

【摘要】中医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同时,中医针灸学作为中国从古至今刘芳百世的一项伟大的医疗技术,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中医针灸、身体健康、养生

【正文】人生难免有磕磕碰碰。疾病,每个人都会碰到的,或轻或重,或大或小。身体健康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小时候,长辈我祝福我们健康成长;成年后,家长嘱咐我们照顾好身体;老年后,我们自己开始更加注重健康。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在张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课外了解中,我学到了许多中医养生的技巧,同时也有颇多感悟。接下来我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我的肩膀,中医针灸知道

肩膀就像是人的依靠,孩子们喜欢靠在爸爸的肩上,因为靠着的时候给人一种踏实感。情侣喜欢靠在爱人的肩膀上,因为那是一种坚定。肩膀对一个人而已不仅仅是健康而已,它更是一种感情的介质。小时候由于练武术受伤了,肩膀一直没有什么力气,有时候甚至没有什么知觉。拿不了重的东西,也不能长时间不动,不然肩膀就会受不了。拜访了好多家医院,始终没有效果。后面听别人介绍到一家中医养生的私人诊所治疗。结果,那位医生用针灸神奇地把我治好了。但是当时我还是不知道他怎么把我弄好了。这学期得到张老师的教导,才知道是针灸我的肩井穴。现在,真是感慨万分!中医针灸真的太神奇了,如果我早点知道的话,就可以免受六年的肩痛了。

二、我的眼睛,中医针灸知道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较为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我的眼睛在高中近视了,常年带着眼镜虽说习惯了,但是总是想着要是不用带眼镜该多好啊。当老师讲到睛明穴的时候,说道:“睛明---【定位】在面部,目内眦凹陷处,可用于防治眼疾、减慢心率。”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早点认识老师,早点接触中医针灸估计就可以不用戴眼镜了。中医针灸了解我,只是我没早点认识它。现在有机会让我认识了它,于是我每天睡前都坚持按压睛明穴。给我的感觉是,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我的眼睛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干涩了,早晨总是精神奕奕。很多人都说早课想睡觉,现在要是有人问,我会说“中医针灸了解你、中医针灸能帮你”。

三、我的胃,中医针灸知道

“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胃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在《黄帝内经》中更有“人以水谷为本”之说。此处的水谷即为胃,所以在养生保健与治疗中有一条重要准则就是“保胃气”。以前,我常身前怕冷,一吃冷冻的东西胃就盈盈作痛。但是那时的我不知道这是由于胃寒引起的,直到老师讲到“足阳明胃经”的时候才焕然大悟。在此经脉上有“四总穴之一”之称的“足三里”穴,该穴可以较好地治胃肠病和全身虚弱等病症,可针灸可按摩(直接灸---长寿穴)。听老师讲,按压“足三里”就像吃了只老母鸡。于是,闲暇之余我便用按摩的方法刺激此穴位,还通过按摩“尺泽穴”来防治急性胃肠病,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我的颈部,中医针灸知道

颈部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其结构复杂和人的生命与健康戚戚相关。颈部的后方为颈椎,颈椎共有七节,骨质形成的椎管内,有延髓向下延伸的脊髓颈段,延髓的粗细相当于小手指,但是,重要的生命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舒缩中枢、呕吐中枢等均位于此,有人针灸后颈部的大椎、陶道穴,不小心伤及延脑,倾间可致病人呼吸麻痹。同样延髓的病变如肿痛、出血、血栓等都很危险,治疗棘手。我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整天都跟计算机打交道,

颈部长期处于没运动状态,常常会出现酸痛症状。颈部疼痛困扰了整个计算机行业的人士,由此很多人选择转行。当老师讲到“风池穴”的时候,我跟着老师一起按压该穴,一阵酸、麻、胀过后整个颈部顿觉轻松。中医针灸为我们计算机人士指明了健康的道路。

五、我的肺部,中医针灸知道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通过课上的学习我了解到“肺主一身之气”,它能将体内水浊转化为汗液通过皮肤排出体外、将体内水浊下输至膀胱(津液)排出体外(尿)。我是个早产儿所以肺部发育得不是很好,每次体测肺活量都很低。平时,也因此而常常着凉。学习完“手太阴肺经”后我开始学着按揉“中府穴”来补肺气。经过一段时间后,现在觉得感冒的时候咳嗽不会那么严重了。

六、我的孝心,中医针灸知道

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古人云,百善孝为先。那么作为现在的大学生该怎么去孝敬父母长辈呢?学了中医针灸后,我觉得学好这门课程就是一种孝,因为父母长辈们始终都会慢慢变老。如果你现在学好中医针灸,然后再教给父母长辈们,让他们也懂得养生之道。这样,既能让他们看到你学好知识而开心,也能让他们老当益壮,健健康康的。我想这是每个人的心愿,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学好中医针灸吧!我的孝心,中医针灸知道,那你的呢?

七、总结

最后,感谢张老师,这么认真的给我讲每一堂课,每个穴位都很仔细的告诉我们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并且用自己的身体做示范,或者直接画在黑板上,以确保我们没有找错。老师真的很负责任。从这门课里我学到了很多日常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比如:我是易感冒的人,我知道如果受凉伤风初起宜‘按揉风池穴,或双手指交叉、掌面紧靠后项枕部(风池、天柱穴)来回搓擦以热为度,可防病邪由外入内。

中医针灸就像是万能药一样,包治百病,它是中华的魁宝,值得每个人去了解,去学习,去品味,去传承。

中医针灸(推拿)入门学感言

——小穴位里的大智慧

【摘要】: 中医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瑰宝。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解决了许多人的疾病痛苦,中医之精髓,值得我们去深究,去弘扬。

【关键词】中医针灸健康穴位

【正文】人都会遭遇到生老病死,难免会碰到或轻或重,或大或小的疾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身体健康一直都是人们所最关注,最重视的一个话题。小时候常常以为西医好,见效快,而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医的时候,这样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西医治标,而中医治本,渐渐地就喜欢上了中医,也会主动去了解、获取一些中医的常用知识,用来对身体的预防保健与治疗。因此,我对中医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当我得知学校有开设中医针灸推拿学这门选修课时,我欣喜万分。更庆幸的是居然被我选上了,要知道这门课可是相当热门。一个学期的17节课,虽然学到的东西也只是中医学里的最基本的常识,但我还是很认真地记录下有关的知识要点,并不是因为最后的这篇论文,而是因为我对它有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坚信这些知识能够让我受益一生。

张老师是一位中医学经验丰富的教授,通过老师的认真授课,我了解到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推拿方法等理论,探讨运用针、灸、推拿等方法防治病症的一门学科。其防病机理是:通过激发经脉腧穴的功能,调动人体内脏腑器官的潜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人体的经络腧穴概要,重点是十二经脉;推拿(按摩)的常用方法;还有针法、艾灸法和拔罐法。

在学习经脉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身体的各个穴位,也学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治疗方法。原来经络也可划分阴阳,具有循行分布走向。而“手三阳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阳经从足走腹”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十二条经络。

老师从手太阴肺经脉的中府穴讲起,通过学习,我得知按揉这个穴位具有防止咳嗽,喘,胸闷,胸痛等作用。而这些症状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我以前经常牙疼,人们都说“牙疼不是病,疼了要人命”,当老师讲到合谷穴和颊车穴时我格外重视。经过学习,我才知道合谷穴和颊车穴都是可以用来治疗牙龈病痛的。而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又可治疗痛经、头面五官耳、眉、眼、鼻、口的症状,但是孕妇及体质较差的人是慎用的。

“胃者,仓禀之观五位出焉。”胃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医学称胃为“后天之本”,在《黄帝内经》里更有“人以水谷为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此处的水谷即为胃,所以在养生保健与治疗中有一条重要准则就是“保胃气”。因为我爸爸以前肠胃不大好,从不吃冷冻的东西,他说吃冷冻的东西胃就会隐隐作痛,不舒服,甚至像梨这样的水果都不怎么敢吃,当张老师提及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时我就特别注意。在学习手阳明大肠经时,我记住了两个很有用的穴位,即曲池穴和迎香穴。尤其是迎香穴印象深刻,因为在实践课上,张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给自己在此处扎了一针。张老师告诉我们曲池穴主治一切热病、咽痛、上下之病症、头痛头晕、高血压等等,此穴位是五腧穴之“合穴”,也是肠胃保健常用穴位。还有老师讲到“足阳明胃经”时,提到在此经脉上有“四总穴之一”之称的足三里穴。该穴位可以较好地治胃肠病和全身虚弱等病状,可针灸也可按摩。张老师讲到按压足三里穴就像吃了老母鸡。于是,回家后我把在课上所学到的方法教给爸爸,教他用按摩的方法刺激曲池穴和足三里穴,还告诉他可以通过按摩尺泽穴来防治记性胃肠病。后

来经过试验,爸爸告诉我,他的肠胃好了很多,通过按压穴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真是小小的穴位里蕴含着大大的智慧呀。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张老师给我们放的视频,里面的老医师讲述他在火车上通过按压人中穴,救醒昏迷的人。随后,张老师提到若看到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可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也就是在人中沟的上3/1与下2/3的交点处,即人中穴,进行强刺激,患者就会很快苏醒。因为刺激人中穴,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运用人中穴救治昏厥急症,是简单易掌握的应急性急救措施,在缺少医药的情况下,实为救命之法宝。下次碰到昏迷、抽搐等情况,我就不会手无足措了,而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去采取急救措施。

由于我本身经常患扁桃体炎,随后可能会引来咽喉痛、感冒、咳嗽甚至发烧等症状,深受其困扰。在课间通过向张老师咨询,得知,当扁桃体发炎时可以点按筑宾穴,此时会有酸麻感觉,能够使扁桃体炎症的疼痛感消失或者大大减轻。筑宾穴就在太溪穴上5寸的地方,而太溪穴就是脚踝骨后面的那个凹位。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还知道风池穴能够治疗颈部酸痛;委中穴有治疗腰痛的功效,委中穴是全身四总穴之一,有“腰背委中求”的说法;按揉中府穴能部肺气,可治疗咳嗽、气喘、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症状。可见,小小穴位里蕴含着大大的智慧,而这些知识能使我们受益一生,预防、治疗一些日常的疾病。

总结

感谢张老师认真、耐心地给我们传授中医知识。每个穴位都很仔细地告诉我们在身体的哪个部位,而且又用自己的身体做示范。还引导同学们进行实践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对中医针灸的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医的奥妙之处。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不仅增强了对中医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学到了很多日常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这不仅仅是我自己获益,通过我学到的知识教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也能使他们获益。小穴位里的大智慧,值得每个人去了解、学习、深究,更为了传承我们中华伟大的瑰宝---中医,让更多的人能够健康地生活,远离疾病痛苦。

针灸推拿学感言——从生活中关爱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应用针灸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寿,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前就受到中国医学家及养生学家的高度重视。流传至今在世界各地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更有许多外国友人前来学习。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就更不能不懂得这项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了解它更要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关键字:中医、针灸、推拿、关爱健康

引言:养生保健是大家常谈起的一个话题,可是如何养生保健,保健常识我们又懂得多少,如何从中医的角度在生活中做到呵护家人的健康?我觉得这就是这门选修课所带给我的。同时,中医作为一门国粹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的学习和传承。

一直对中医感兴趣,因为爷爷和叔叔都是中医师,加上自己因为耳鸣等原因也进行了针灸疗程,所以更加促使自己想要对中医有很深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学习一些常用保健穴帮助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我觉得这都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每次课我都不敢落下,而且上完课回到宿舍还要和舍友们分享,多是在她们身上“做实验”。

针灸(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推拿方法等理论,探讨运用针、灸、推拿等法防治病症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是医疗实践经验和中国古代人文哲学思想及其它自然科学知识的结合与总结。确实,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甚至可以说是我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一项国粹,需要我们的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老师还介绍了针刺法的由来,针从砭石、石针、骨针、竹针到现在的金属针,以及灸法的起于“火”的应用。针灸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第二节课老师就教了我们按摩推拿的手法。从老师的演示和PPT中,一共简述了12种方法如推法、拿法、揉法、按法等。我不惊一喜,原来在平时帮长辈按摩时的手法都是有依据,都是对的。这让我对自己的基本功有了自信,更对这么课程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和信心。接下来的课程,老师分别介绍了十四条经络。从经络的名字、功能、行行路线以及经过哪些脏腑,同时老师还介绍了每条经络重要的穴位。每次课我都很认真的记下笔记,看老师简述穴位的位置和功效。特别是对自己和父母家人有用的穴位,我总是细心的学习回去就帮他们按摩,希望能够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我们学习的第一条经络就是手太阴肺经,其中老师提到了四总穴之一的列缺穴,主治头部、项部不适等。这个穴位位置好找自己揉按也方便,所以谁有个头疼的我就推荐他们揉按缓解。还有鱼际穴适用于感冒初期咳嗽等,学校的风特别大很容易就感冒,对我们很是适用。比较神奇的是少商穴可以用于针刺放血有效缓解咽喉炎急慢性肺炎等,这无不让我感到穴位的奥妙。手阳明大肠经经过的合谷穴也是四总穴之一,擅治牙痛特别是下牙肿痛,这个穴位在生活可以说是运用广泛,小到上火导致牙龈肿痛大到蛀牙导致牙痛等,俗话说的好:“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可想这一个穴位就能减轻这要命的疼痛,真是小穴位大学问啊!还有迎香穴治鼻疾,因为我弟弟有些许鼻炎所以在课后我到图书馆找资料特别着重的学习了。胃病在当今社会是很普遍的,老师也介绍了调理胃肠功能等一些穴位如天枢穴、足三里穴、梁丘穴等。现在班级宿舍的同学有什么酸痛都来找我帮忙按摩,打趣让我转专业的中医算了。尽管课程有限老师所教的知识也只是中医学中或者说是穴位中的九牛一毛,但是也足够我慢慢研习了。我觉得中医不同西医一个很大地方就在于它不是在生病的时候才用得到,而是作为养生保健的时候都可以运用,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老师在一开篇还告诉我们而为气血流注?这是指人体经脉气血的流动与注入,流动注入是有一定顺序和时间的,流动是在经脉间进行,注入是注入渗灌本经脉穴位和相关内脏腑处。并与中原(北京)时间相应。各脏腑气血注入之时辰是本经脏腑气血最旺盛之时,宜注意养

生呵护。肺经的气血旺盛期是凌晨3~5点(寅时)、大肠经是5~7点(卯时)、胃经是7~9点(辰时)、脾经是9~11点(巳时)、心经是11~13点(午时)、小肠经是13~15点(未时)、膀胱经是15~17点(申时)、肾经是17~19点(酉时)、心包经是19~21点(戌时)、三焦经是21~23点(亥时)、胆经是23~1点(子时)、肝经是1~3点(丑时)。

这些都是对应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作息。真是应验了“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这句话,我们的脏腑器官不也是这样。我们要顺应它们的作息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养生健康的状态。尤其是几点应该引起我们注意:1、要吃早餐,不然易患胆结石等胆道病症。回想过去,确实如此,我父亲总是忙没空吃早餐前些年就因为胆结石作过手术。2、不要熬夜,特别是不要超过凌晨1点。现在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有大把青春和良好的身体就常因为工作游戏等熬夜甚至通宵。其实不然,如今青少年的身体是一代不如一代,前几天的新闻还报道了某大学生因为1000米体测猝死。这样令人惋惜的事例是越来越多,其实和平时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着莫大的关系。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午休一段时间或闭目养神哪怕是一刻钟,对心脏的养护也是不容忽视的。4、尽量不要熬夜喝酒吃宵夜,尤其要劝解长辈懂得护肝养肝。

同时,这也是一门生动有趣的课程,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有深刻的体会,专门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大家亲身体验,由老师为我们针灸—曲池穴。一开始有人害怕尖叫,不过后来几乎全班同学都“人手一根针”,酸酸麻麻的。老师还让我们自己醒针和去针,真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体验。曲池是一个保健穴具有调理大肠腑、治疗关节痛、退热和美容养颜的功效。大家意犹未尽,老师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动手实验艾灸和拔火罐,由于这两项简单易操作。以前在家就看父母常用艾灸法缓解酸痛,只是对于穴位还不清楚。学完这门课程,我可以充分运用,利用艾灸加上正确的对应有效的穴位刺激。课上同学们亲手为他人拔火罐,新奇之余觉得还是比较简单,只要有必要工具掌握技巧就能在家拔火罐,方便有简单。针灸推拿入门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联系实际生活。我们了解的是专业医学知识,掌握的是基本常识,感觉受益匪浅。

正所谓课上老师领进门之后的修行看个人,所以在课后我又到图书馆找了《针灸处方学》和《人体特效穴位之五腧穴》。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和常用知识等学习记录,以备不时之需。我发现大多常见疾病的治疗都离不开曲池穴、足三里、涌泉穴和三阴交等几大穴位。比如:健脾养心安神:内关穴、三阴交;太冲养肝:太冲、肝俞、三阴交;活血通经止痛:曲池穴、足三里、三阴交;预防感冒:迎香穴、合谷、足三里等。因此,在我的带动下我们宿舍成为了养生大户,人人晚上都泡脚进行足底按摩揉按脚底的涌泉穴,脚踝处的三阴交等。后来几次课老师让大家分享自己所学感想,有位同学提到她用小时候玩的玻璃珠放在桶里,泡脚时就可以一边搓按。我觉得这十分实用、一举两得,能更全方位的按摩脚底穴位通经活络,着实受用啊!

中医学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有着可观的临床疗效,还有十分庞杂的理论和浩如烟海的各代典籍与文献。现在只是浅学到一些皮毛,但是这个课程带动了我继续去学习中医学、了解中医学的积极性。可能短短的17节课不能让我对这么学科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学习,但起码让我懂得从生活习惯细节上爱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懂得许多养生常识。同时我也提倡大家都能知道这门属于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的自然科学技术,了解传承并发扬光大。

针灸(推拿)学入门感言

——博大精深的理论体会与小小的实践感言

胡笑逸

引言:

中国的针灸推拿学问在我从小的印象中,可以说是一门“神学”,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让人感到玄之又玄,深不可测;其神奇的治疗效果,就凭一根小小的银针,在人身上这里刺一下,那里戳一下,就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治病效果,真是不可思议。相比之下,推拿按摩倒是让我觉得脚踏实地,摸得着,体会得到。每次有机会享受按摩:酸酸的、痛痛的、爽爽的,倒真是有说不出的舒服。这学期机缘巧合,终于选上了大名鼎鼎的张水生教授的《中医针灸推拿学入门》课程,让我兴奋了好几天。终于有机会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了。但一接触到那密密麻麻的人体穴位图,那些奇经八脉我就晕了。一看见那细细的、尖尖的银针我浑身皮子就痛。但既然有此机会,我就尽力的,也就是浅浅的探寻一下腧穴学的入门理论知识和小小的实践一下力所能及的几种治病、自我保健的推拿按摩手法,说一点点体会,大家不要笑话我哟!

关键词:按摩;腧穴;经脉;络脉;脏腑;功效

一、我对腧穴学的理解:

张教授给我们推荐了教学参考书:《经络腧穴学》,第一次看到这个怪字“腧”,发音“输”,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学就是研究有关腧穴的位置,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用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它叙述了腧穴的位置与取法;局部解剖、主治应用、配伍举例、刺灸方法与禁忌等等;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砭石来砥刺放血,割刺脓疡;或用热熨、按摩、叩击体表;或在体表某一部位用火烤、烧灼等方法来减轻和消除伤痛。久而久之,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腧穴发现的最初过程。起初,只是在病痛的局部作为刺灸的部位,即“以痛为腧”。当时,即没有固定的部位,也无所谓穴名。后来,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才把某些特殊的“按之快然”、“驱病迅捷”的部位称为“砭灸处”。我们的祖先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穴的概念。又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医疗实践,人们对腧穴的部位特点和治疗范围的认识更深入一步,不仅确定了位置,明确了主治,并赋予了名称,以后又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我国最早的经典医籍《黄旁内经》一书,便论及了腧穴的部位、名称、分经、主治等内容,从而为腧穴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古代先人们还分别绘制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图谱,铸成了腧穴铜人模型作为教具,为学习针灸提供了方便,给后世针灸教学树立了典范;将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合称为十四经脉;将历代针灸医籍中所载十四经经穴数目收集了三百六十一个,一直沿用至今。了解到此处我对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民心传承崇拜到了极点,有一种无比骄傲的民族自豪感。

二、我的推拿按摩实践体会:

1. 推拿治疗胃痛

爸爸有一天对我说,你从小吃饭就扯皮,简直就是一个世界难题。现在想来真简单,狠心饿你三天,什么难题都解决了,就是这“简单的三天”,至今也还是“世界难题”。所以我就有了胃痛的毛病。现在有机会上了张教授这门课,这下子可有机会来解决这个“世界难题”了。

医书上说,胃痛,俗称“心口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疾病,也是临床常

见的一个症状。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

推拿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小面积浅表性溃疡的医治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当我在胃痛突然发作时,身边又无药物的情况下,,推拿是一种良好的止痛方法。

1).常用手法:按法、点法、揉法、拿法、摩法、擦法、搓法等。

2).常用穴位及部位:中脘、梁门、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少腹部。

3).基本操作:取仰卧位,在上腹胃脘部先以轻摩法1~2分钟;再取鱼际揉法15分钟左右;并可配合中院、梁门穴指揉法。可加揉摩少腹5分钟左右,最后以双手拇指沿肋弓向两侧分推3~5次结束。腹部操作后可指揉足三里、内关、内庭诸穴,每穴各30~50次。

4).自我保健:

(1).和胃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双手掌重叠放置于上腹部以中皖穴(腹部正中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为中心作顺时针方向的揉摩动作10分钟,以上腹和顺、舒适、微温为佳。、

(2).健胃取坐位,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足三里穴2~3分钟。以左手拇指指端罗纹面按揉右侧内关穴2~3分钟,再以右手拇指指端罗纹面按揉左侧内关穴2~3分钟。均以酸胀得气感为佳。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自我感觉还真是有效果噢,这里要谢谢张教授啦!

2. 自我按摩防病治病

在课堂上我们学到: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总共有十二条主要的经络,穴道是经络之气血聚集的地方,通过按摩穴道可以调整人体气血,舒缓精神压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目的。

我从书上学到的按摩方法:

按摩前身体要尽量放松、自然呼吸、排除杂念。将十根手指屈曲成梳耙状,作梳头样从前额发缘往头顶及后头部移动,或者用木头、兽骨制的梳子由前向后梳发,直到头皮有温热感。头顶的百会穴,为任、督二脉的汇集点,可以醒脑开窍、安神除烦。

从眉头开始,轻轻地按摩到太阳穴处,于太阳穴处以指腹作轻柔的点压,可缓解头胀头痛、目酸眼花。

双手插腰定位,寻找腰部脊椎两旁丰厚肌肉的部位,将掌心事先搓热,由上往下按摩至肌肉微微发热为止,如此可舒缓一天下来腰背的僵硬不适。这样就可以缓解一天的学习疲劳。

3.正确的穴位按压方法,可美丽肌肤的自我体验

如何瘦脸、瘦身,是我们女人世界永远的话题,世界上的方法可太多了,但没几个管用。不是我吹,我5岁就会做脸部按摩了,还经常帮爸爸、妈妈做,都说我做得挺好,可我就是不明白其中要点诀窍在哪儿?现在学了一些穴位按摩的理论指导,算是明白了一点点。中医穴位蕴藏着十分深奥的人体科学知识在其中,你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穴位按压方法,就可以有效的实现肌肤的美丽。

太阳穴

除了低温冷风之外,坏情绪也是造成内分泌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之一,导致我们的脸色无华,精神暗淡。

位置:太阳穴位于脸部两侧,眼角眉梢之间,距离外眼角约一寸的凹陷处。

功效:按摩太阳穴可以促进血液与淋巴循环,提神醒脑,美化肌肤,改善脸色无华,精神不振的状况,让气色恢复光彩。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按压在太阳穴上,做圈状按摩,力度适中,略感酸胀为宜。

瞳子篌穴

冬季气候干燥,风沙和空调暖风让面部皮肤水分流失很快,看起来总是干干的。此外,长期在电脑前工作学习,不仅会受到辐射侵害,更会增加眼周皮肤负担。

位置:眼角外侧约一指宽的凹陷处。

功效:柔润眼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弹性,让暗淡松弛的皮肤恢复光滑紧致。

按摩方法:以食指或指关节按压,作圈状按摩。

攒竹穴

每到冬天总会觉得觉不够睡,常常提不起精神,黑黑的眼圈更是像睡意一样挥之不去,脸色也变得黄黄的,缺乏光彩。

位置:两侧眉头的内侧。

功效:按压这个穴位的时候会感到额头和面颊的肌肉紧张起来,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改善面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减少色斑,让面色红润有光泽,同时还可以提神醒脑。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面或指关节按压,做圈状按摩,稍稍用力,感到酸痛即可。

我们一起行动吧,让你心神舒爽的同时,赢回属于你的水嫩光彩美丽肌肤。

<针灸(推拿)学入门>之感想

——小小的银针,大大的能量

吴宁宁INB10010

怀着对中国传统优秀医学的好奇和崇敬,我选修了这门奇妙的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越来越喜欢这门课。不仅让我们学到知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针灸的无限魅力。

初学后的认知

针灸是中医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功效。针灸也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来调节人的身体健康。可以说,相对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的疗效毫不逊色,但针灸却更加依赖于医师自身的修为。因此良医难觅,而好的针灸师就更难遇到,而针、药并精之良医就更难找到。老师说其防病治病的机理是:通过激发经脉腧穴的功能,调动人体内脏腑器官的潜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而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此独特的外治疗法具有适应性广、效果显着,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世人所接受。它不仅是中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科学,也是世界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继承,研究,发扬应用它对人类的预防保健与治疗均有裨益。而通过学习我发现针灸对于一些我们常见的身体病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你要是有偏头痛或是疾目,用针灸的方法直刺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凹处)0.5-1寸或刺出血。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这对身体都是很好的而且效果明显。

弥补对穴位常识的正确认识

上这门课之前,我对于针灸以及穴位的认识,大多是从一些影视剧上、网络上和在医院等地方粗略的见识过,很少会有机会听到专业的人士的讲解和教授。而上这门课程,补充了我对一些常识的正确的认识。比如,以前只知道人中穴在嘴唇沟上,以为可以随便按下就有用。而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它在唇沟上离鼻子3分之1的位置。这是急救时常用到的一个学位,所以对于它的正确认识很重要,我想会有帮助的时候。

还有,常听到一些算命先生说“你的印堂发黑,是不好的兆头,你将有一场劫难。。。”。上这课以前,我一直以为印堂是脑门,上过课才知道,印堂在两眉头连线的中间。印堂发亮(明亮、润泽、含蓄),是心肺气血充盈,神气十足,耳聪目明,身体健康的表现(就是常说的‘福相’);反之.若印堂处隐隐发暗发青、干燥枯,或容易起皱纹裂沟(鼻褶心征)。这跟命运什么的没多大关联,只是身体是该好好的调理和保健了。在印堂穴上扎针,可以改善头痛、目疾,咽痛、痤疮。又比如睛明穴,从小学就开始做眼保健操,知道里面有一节是对睛明穴的按摩。但是直到老师的具体讲解才发现那么多年的眼保健操做得都是不到位的。像我们这些学生常常会在电脑前呆坐很久,老师就在课堂上教授了一些简单的动作来缓解疲劳,起到提神的作用。提到的穴位就是后溪穴。我还告诉了父亲利用车里的方向盘对后溪穴进行刺激的方法。除此之外,老师讲到的膻中穴我也有告诉母亲和一些女生朋友们。我们平时常按膻中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心脏不适时,可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此时按按膻中,可以提高心脏工作能力,使症状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气,按按膻中就可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女性朋友按此穴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产妇灸膻中则可催乳。所以在课堂上确实是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小时候奶奶总说要多“搓脚心”我一直都不知道原理,上完课后发现应该是跟涌泉穴有关。而且上完课之后,我也有每天在电脑前无聊之时就按摩一下足三里。老师说这对胃有好处。

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扎针

我们的老师很可爱很负责,让我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老师带了针到课堂上,给我们扎针。我鼓起勇气就让老师也给我扎了一针。老师先是给针酒精消毒,然后找到穴位,直刺进去。刚开始我感到麻麻的,手放在桌上也不敢乱动,怕针弯了。之后也按老师说的试着扭动针找感觉找到正确的穴位。可是,不一会儿,我就觉得整个人很不舒服,于是举手让老师帮

我把针拔了。之后越来越不舒服,旁边的同学说我脸色惨白,嘴唇都白色的了,而且还冒冷汗。我自己胸口也有些闷。记得老师和蔼的对我说,我这是晕针了,是正常的反应。老师抓着我的手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的穴位给我按摩,也让我喝些水。身边的同学还给我递了一颗糖。我在趴在桌上休息了好一会儿,老师期间也过来给我掐了人中穴,让我更清醒些。之后,我去了躺洗手间。呵呵,老师说扎这个穴位是可以通便的。看来,对我起作用了。从洗手间出来,整个人好些了,我也跟老师请假回宿舍休息。老师说,第二次扎针就不会了,让我好好休息也让我放心。嘿嘿,这就是我的第一次的扎针。不得不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体会颇多的。让我明白扎针的反应原来是不同的,也要看个人的体质、状态。忽然想起老师说我的体虚。而在身体某些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针灸,可以达到和血气,调经络,养脏腑的目的,并且延年益寿。我想针灸保健不仅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是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我想一段时间的针灸疗养,我的身体应该会有很大的改善。

最后我想说,通过这一学期对针灸课程的学习,我收获到很多东西。针灸是源远流长的一门知识学科,中医针灸已经成功申请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是值得人们深入去探索的知识。我在这学期通过老师详细的讲解,了解到了针灸的起源过程,学习了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针刺,灸法的操作,这对于我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扩展,更加是意识上的认识,我强烈的认识到针灸在治疗疾病上的重要地位和良好效果。

七情的学问

我从小身体就很差,体虚、肝火旺而且肠胃还不好。妈妈经常带我去看中医,调理身体和肠胃。但是由于年纪还小,我很怕针灸,又嫌弃推拿是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才会做的事情,所以一直只是喝中药。长大之后,由于寄宿,没法在学校喝中药了,三餐不规律、睡眠不好、经常感冒又生理痛,每天都要忙于学习,有的时候生病感冒难受了,就只能去药店买点感冒药吃,不太接触中医。

直到上学期,我在同学的建议下选择了张水生老师的中医养生和中医针灸推拿入门(我原来的第一志愿是中医养生),并幸运的选中了中医针灸推拿入门,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之下,我觉得没选中中医养生也不是什么郁闷的事了,反正都是张老师授课,可以向张老师询问下关于体质及调理方法,这也挺好的

没想到的是,这学期开学才两个星期,我就被中医针灸推拿所吸引,除了上课认真听张老师授课,每一次课讲的知识点都用本子记下了,然后按照上边的方法去做,课后我也仔细的了解针灸、穴位、推拿等知识,自己按摩推拿,我发现只要懂得腧穴、脏腑对身体的作用,其实身体的健康是自己就可以调理的,西医可以治标但是不治本,很多表面的病并不简单,很可能是身体里面出了问题,通过持之以恒的按摩推拿,我觉得自己睡眠质量变好了,上课的时候也不那么昏昏欲睡,生理期的时候疼痛也减轻了不少(我觉得配合中药效果更好)。

最让我兴奋的是,在这门课上我还学会了针灸、拔火罐。我刚开始对针灸感到恐惧,因为把针插进身体里面,想想都疼,但是切身体会后,发现除了一点酸麻感,其实不会特别痛,反而在针灸了合谷穴和曲池穴之后,反而觉得肠胃的鸣叫不那么大声了,自己再多次推拿后更是觉得肠胃健康了很多。我妈妈身体不是很好,经常全身酸痛,所以她经常拔火罐、刮痧,我以前一直很心疼,觉得妈妈被拔得很痛,皮肤都呈紫红色,还有点发黑,现在才知道这对妈妈的身体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有这样,血流才畅通,不会郁结于血脉中,使血管硬化。现在我学会了拔火罐,我就可以在闲暇时帮妈妈拔火罐,帮助妈妈调理身体健康。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下面我讲讲针灸推拿和腧穴及自己对其的理解和看法。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学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学位薰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索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与病患的体表、受伤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捏、点、拍、揉、摩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法。拔火罐——拔火罐又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助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照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在古代通常用于治疗疮疡脓肿,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到现代,治疗范围越来越广,逐渐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在为期十五周的课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七情与脏腑、经脉腧穴之间的关系。

中医学所谓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总称。一般情况下是正常人体生理活动所必备, 统属神的范畴。它以脏腑气血活动的正常生理为基础, 并对生理情况下的脏腑气血产生重要影响, 这亦是中医学形神理论的基本认识。

中医学强调七情必须中和有变, 正常的七情活动是内脏阴阳气血平衡协调的外在反应, 通常情况下它非但不会致病, 相反还能起到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它享受于天, 作用于人, 能安定五脏, 调理阴阳, 抗拒外邪, 是人体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若其失常或太过或不及, 或持久强烈的精神刺激, 则可以影响脏腑气血活动, 导致气机紊乱, 气血失调, 阴阳失常而产生疾病。当此之时, 七情的刺激即转化为直接的致病因素而引起多种内伤疾病。就是说情绪起伏过大或者失常容易引起疾病。

肺在志为悲,为忧。

悲,忧都属于肺志。是一种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情绪反映。容易影响损伤肺中的精气和使肺的宣降运动失调,造成气机不利,进而导致肺气耗伤。如悲,忧过度常出现呼吸气短等肺气不足现象。选择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沿本经脉体表循行部位有选择地推、按、提、捏、叩击等法达到疏经通络作用),选择与肺有关的常用穴位——中府、风门、肺俞、尺泽、列缺、太渊等激发脏腑功能。

脾在志为思

思,就是思考,思虑的意思。正常的思考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思虑过度就影响气的正常活动形成气结。由于脾胃为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气结于中,就会使脾气不行,导致脾功能失常,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眩晕健忘等症状。脾保健方法同胃,必须强调腹部保暖。尤其是脾胃功能素虚者,可采用药兜保暖,《老老恒言安寝》说:“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年下元虚弱,更宜保暖,同时结合腹部按摩。方法:先双手掌心搓热。后交手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具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

心在志为喜

“喜”是心对外接受刺激的一种良性反应,从某种角度而言,它是心主神志的在外征象。喜则气散,但不可过度,喜乐过度,可使心神受伤,过亢则喜笑不休;不及,则使人易悲。日常中可以按捏腋窝来使加强心脑功能。腋窝俗称“胳肢窝”,位于肩下方,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是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部位敏感潮湿隐晦。中医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分布所过。按摩触捏腋窝可‘舒筋活络,醒脑开窍,怡心养神,调和气血,延缓衰老’。对心脑血管病症十分有益。还能增加肺活量、通气量,减少残气量,使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使全身血液回流畅通。

肾在志为恐

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与肾关系密切。恐则肾气散,恐精气下行而不向上气化输布。按摩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皮部与经筋)。古人言:“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要想保肾健康长寿,必须勤于动脚动腿,畅通经脉。所以步行走路为第一原则;其次是天天按摩脚足心,《八股杂锦歌》载:“摩热脚心能健步”。方法:双手掌心搓热,用右手掌心搓擦左足心、左手掌心搓擦右足心,如此数十次,再重揉‘涌泉穴’。这样就能达到固肾的效果,使精气不散。

肝在志为怒

怒为肝志,为五志之一。怒是情志刺激的一种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影响是“怒则气上”即出现气逆。如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所以有“怒伤肝”之说。根据‘肝开窍于目’及‘肝主筋’理论,运目与屈伸旋转各关节锻炼有助于保护或激活肝脏功能。按摩相关穴位(太冲、阳陵泉、日月、期门、肝胆俞)能疏通肝经脉而调理气血。

在了解了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之后,我终于有点了解自己为什么肝火旺了,原来是因为我比较暴躁,易怒。而且知道女性生理期前后爱发脾气,是因为女性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当月经要来的时候和期间,由于血往下行,而气浮于上,这个时候气血不平衡,气有余便是火,火气过大则怒,所以我们在经期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论文 1,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 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加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医养生学说来源于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法于自然,返朴归真。道教鼻祖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之道,乃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认为和。” 《淮南子·原道》云:“道生一,一生二”,这里“一”指宇宙间气的总称,“二”即指阴阳。 《内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妙真经》云:“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道”相当于现代哲学术语中的“自然法”或“自然规律”。它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所以必须循道。人类进化是在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中才懂得循道,而且将养生与循道,两者应如何“相守”与“相保”,相互联系,相互为用,二者不可偏废的道理,早就告诫世人。 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超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就是古人的养生法则。

中医学心得体会论文

中医学心得体会论文 篇一: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

中医专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sj.com/doc/492721871.html, 中医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专业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医专业学生产科实习带教体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4年2期.徐慧芳.李道成.孙雪. [2].应对方式和安全感对中医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4年3期.王仲星.王欣星.兴美丹. [3].OSCE在中医专业学生麻醉科出科考核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3年8期.赵高峰.吴建魏.徐少群.招伟贤. [4].中医专业研究生明尼苏达多相人格与五态人格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2年12期.王宗华.何厚夫.陈颖. [10].应对方式和自信对中医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2年3期.王仲星.王欣星. 二、中医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泰国中医专业现行汉语教材研究. 作者:冯岚.汉语国际教育华中科技大学2012(学位年度) [2].中医专业本科留学生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 作者:李欣.课程与教学论天津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3]中医专业研究生五态人格与明尼苏达多相人格相关性分析.被引次数:1 作者:陈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 [4].来华留学生中医专业基础词汇教学设计. 作者:杜沫.汉语国际教育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5].中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王武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西大学2008(学位年度)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7 编辑:younian 手机版 导语:现代医学早已揭示肥胖症容易合并发生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减肥已成为当前预防、保健、美容的热门话题。近两年来,因针灸配合中药减肥的快速、有效和安全等优点,迅速为肥胖患者所接受。 【论文关键词】纯性肥胖症中医针灸治疗电针耳穴贴压减肥疗效Abstract:Modern medicine has already revealed obesity easy to merg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sis, diabetes, and a var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eight loss has become the prevention, care, beauty hot topic. The past two years, because of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lose weight and so fast, effective and safe advantage, quickly accepted by obese patients. [Paper]pure obesity acupuncture therapy acupuncture and auricular - plaster effect of weight loss 随着人们生活不平的提高,肥胖者与日俱增,单纯性肥胖症已成为一种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美国肥胖症的患病率为10%-12%,我国也不低于2%。众多临床及实验资料表明,针灸对肥胖症具有较好疗效。现就近5年来针灸减肥概况综述如下。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而且易引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白内障、癌症等致死致残率很高的严重疾病,它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针刺减肥疗效已得到世界公认[1]。 单纯性肥胖症又称原发性肥胖,是指摄人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导致人体脂肪过多积聚。肥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医学界已把肥胖及伴有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称为“死亡五重奏”…,这可怕的五重奏可能是 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 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下面是整理的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 论文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 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 贡献。 《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 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 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 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 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 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 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 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

中医推拿学论文

推拿学论文 推拿按摩是一种简便廉验的保健方法,老年人学习推拿按摩有以下好处: 1、节约性:面对居高不下的医药费用,老年人经常感叹“看不起病,吃不起药”。老年人医药费用本来就不多,看一次小病就要几十元,上百元,沉重的医药费开支,使老年人不堪重负。而学会了推拿按摩,不花一分钱,小病可自己治,大病可自己防,大大节约了医药费开支。 2、有效性:据统计,推拿按摩能调理和治疗的病症已达400余种,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伤科、美容科、五官科等各科病症。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常见的颈肩腰腿痛、感冒、消化不良、便秘、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等,具有显著的疗效。甚至对于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或辅助治疗作用。 3、安全性:“是药三分毒”,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每年5000万住院病人中,就有250万人是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治疗的。推拿按摩,属于自然绿色疗法,无毒副作用。老年人用推拿按摩防治疾病,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就没有什么危险,比自己花钱到药店凭感觉买药吃安全多了。 4、知识性:我国推拿按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可自我按摩,也可他人按摩。通过学习,老年人还能够学到中医的经脉腧穴等知识,丰富老年人的养生知识技能。

5、运动性:推拿按摩无论是给别人做还是给自己做,对于老年人来说,都不失为一种力所能及的有益身心的运动锻炼。不少老年人在学习推拿按摩的过程中,就已经体会到了形体的放松可带来精神的放松,可改善精神状态,使人精神焕发,心情愉快,提高了生活质量。 6、成就感:学会了推拿按摩,就掌握了一套自助助人的技术, 使老年人切实体会到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的乐趣。不少老年人用推拿按摩为老伴解除了病痛,使孙子吃饭香、少生病,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很有成就感。有个老人开玩笑说:“我老伴儿对我态度最好的时候,就是想要我给她按摩的时候。” 老年人能不能学会推拿按摩呢?答案是肯定的。 1、科学性:老年人的智力并非人们所以为的那样会全面退化。人的智力可以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晶态智力主要是后天获得的,到60岁以后不会减退甚至会增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在古稀之年创立了“新人口论”,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81岁时获得 了他的第1033项发明专利,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90岁时还在绘画雕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百岁高龄完成了他的第二部医学巨著《千金翼方》等等,例子不胜枚举。有人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内的名人进行过年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0岁以后出成果的人数比例从高至低依此为:哲学、医学、美术、文学、自然科学等。因此,老年人学习推拿按摩,符合老年智力开发规律,可以增进老人的智力水平,具有科学性。

中医论文范文

针灸学入门感言 --关于中医方法调养身体 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经络通畅,气血充足,是以气色红润,身体健康。简析针灸,拔罐之类中医调养身体的方法。 关键词:中医针灸艾灸拔罐 一、对中医学的体会 (一) 中医学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二)感受的中医学 自我记事起,每当生病或者身体不适。第一反应就是吃药或者打针。 也就是抗生素以及静脉注射。身边的人大多如此。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西医已经是大家生病不适时的首要选择。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医却被忽略了。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中医。也许在如今的年代,大家对中医的几乎没有了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学有着深厚的基础,在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方面有着西医不可取代的作用。我亲眼从妈妈的经历中感受到中医的神奇和魅力.于是选修了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通过学习针灸学入门这门课程,让我对中医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了解。尤其是通过针灸,艾灸,拔罐这些中医方法来调养身体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二、经络理论是基础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通过针灸之类的中医方法可以对身体进行调节。 2 三、中医调节身体的方法 (一) 针灸

中医药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sj.com/doc/492721871.html, 中医药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医药学论文选题参考 1、大科学背景下的中医药学形势及整合 2、系统生物学将会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3、大科学背景下的中医药学形势及整合 4、对中医药学发展过去、现状与未来的一些思考 5、从中医药学与现代免疫学的联系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及治疗 6、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探讨 7、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的思考 8、正确认识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中应用的现状 9、发挥中医药学优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10、中医药学试验设计的常用统计学方法和使用误区 11、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的思考 12、中医药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13、论中医知识普及与医疗市场培育及中医药学发展的关系 14、儒道佛与中医药学 15、中医药学发展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16、试论21世纪中医药学的发展战略 17、浅谈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学上的应用 18、关于中医药学百年纷争的断想 19、中医药学中动物实验与实验动物的选择 20、中医药学概论

https://www.docsj.com/doc/492721871.html, 二、中医药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特色优势与发展前景 2、美国FDA认同传统中医药学是整体医学 3、从中医药学的历史看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方向 4、中医药学观念系统研究纲要 5、中医药学数据库发展策略 6、二十一世纪中医药学发展思考 7、对纳米结合医学及中医药学的思考 8、干细胞理论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前景 9、二十一世纪中医药学发展思考 10、模糊数学及其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11、中国中医药学发展战略探微 12、生活质量评价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13、生物无机化学和中医药学研究 14、中医药学理论系统研究论纲 15、加速“证候”的规范化促进中医药学发展 16、西药使用的中医药学思考 17、古代中医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 18、儒家中庸之道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19、现代中医药学汉英翻译技巧 20、中医药学与自由基学说 三、热门中医药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对中医药认识的论文

对中医药的认识 学校:重庆师范大学姓名:文艾学号:20090512997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内涵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文明进步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愧为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通过这学期对中药综合知识的学习,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药化学成分、鉴定、炮制、制剂方面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在我国古代,存在三大学说。首先是精气学说,它是对中医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由于气极其细微而分散,用肉眼看不见。精气,乃气中之精粹,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其次是阴阳学说,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来划分,凡是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我们把对于人体具有推进、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归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于阴,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最后是五行学说,“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

的运动。“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祖国医学中,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分析判断病情。 知道了中药的三种学说,那么我们就应该近一步了解中药的性能,“性”即药性,“能”即效能,每种中药都有一定的性能。疾病的属性有寒证、热证;病势有向上、向下、入里;病位有脏腑、经络之不同;病有虚证、实证,故中药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等特性-性能。性味,性: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前人称为四气。四气中温与热,寒与凉是具有共性的,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凉即微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之差异。而温热与寒凉是两类不同的属性,这是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中概括出来的;治疗热证的药物是寒凉的,治疗寒证的药物是温热的,此外,还有一种“平性”药,即药性较平和,偏热,偏寒不明显,未越出寒、热、温、凉四性范围,虽有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一般仍称四气,而不称五气。味:指药物中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实际上除上述五种外尚有淡涩二味,习惯上淡附于甘,酸涩功似,并不另立,仍称五味。性味不同之药物,功效就有区别,性同味异,或味同性异的药物,在功效上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点。如寒性药物,若味不同,则其作用有差异;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凉

中医专业毕业总结doc

中医专业毕业总结 篇一: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 06409020 毕业论文 题目: 作者: 专业: 班级:指导老师: 年月日 一论文排版 (一)页面设置 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米,左、右边距:2.7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 (二)页眉页脚 页眉1.5厘米,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07级毕业论文”居中排,封面不设页眉;页脚1.75厘米,为页码,居中排,不加任何修饰。封面不设页码,从目录以“1”向后排列页码,字体为宋体小五,不加粗。 (三)文字格式 行间距22磅,字间距按“标准”设置;段前0.5行,

段后0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文章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 (四)分页 论文封面单独一页,为首页;目录单独一页,为第二页;论文中的摘要、关键词、导语、正文、参考文献,连续编写,不用单独分页;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 (五)图表 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表格用三线表,要有表题,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图表居中,表题放在表前,图题放在图后,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数字和后面文字间隔两个空格,居中,宋体五号。如: 表1 Wistar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四季变化(pg/ml,x±s)春分 7 106.02±21.21 夏至 7 66.03±14.85##▲ 秋分 7 50.32±9.01##▲ 冬至 7 137.27±27.95 注:与冬至比较,##P (六)文内标题层次 文内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间用小点号相隔,末层数字后不加点号。 如“1”,“1.1”,“1.1.1”,“ 1.1.1.1”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其核心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三甲医院已普遍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我国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以有关血药浓度监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的西药临床药学为主,但对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我国独特资源优势的中医药的重视还不够,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规范标准及方法存在一定缺陷[1]。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对传统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等理论),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的再研究;二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新制剂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来研究中药[2]。但相比西药的临床药学工作,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更复杂,更有挑战性[3],由此中药临床药学在开展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 1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相关法规不完善 尽管我国卫生部在xx年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但其对临床药师的义务和责任规定的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工作形势和内容也无标准化规范,使得介入临床用药工作的途径比较模糊,只能在《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临床药师工作时难以摆正自身位置,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 1.2人才培养工作不到位

由于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中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是目前临床中药师最为缺乏的,加上中医强调个体化用药方案,这些又增加了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中药师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在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成立了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重点学科,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但这些中药临床药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才刚刚起步,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制不够长,难以安排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缺少像西药临床药师那样的培训基地,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较缺乏等等。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不足使得药学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中药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第一学历和职称结构偏低,知识面较窄、知识运用率不高,专业知识老化等问题,专业人数和人才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实际工作需要,中药临床药学人员如不努力进行自我强化训练学习,并由有关职能部门和医院从组织、经费上予以重点保证,难以造就高水平临床中药学人才。 1.3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目前中药应用情况较为混乱,不仅多种中药同服、中药与西药同服现象非常普遍。首先,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存在不足。本来中药的成分有很多还不明确,在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在连续用药时中间追加间隔液,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力度不够强,在临床实际使用时大部分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其次,当前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大多是为了新药的开发而开展的,且大多是在动物体内进行的,对人体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真正为临床开展用药监测的研究目前还很少,限制了进一步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展开。再次,全国各地医院开展中成药的处方点评工作不太多,对中药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难以把握,在“中药安全无毒”的错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 毕业论文 题目: 作者: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年月日 一论文排版 (一)页面设置 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米,左、右边距:2.7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 (二)页眉页脚 页眉1.5厘米,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07级毕业论文”居中排,封面不设页眉;页脚1.75厘米,为页码,居中排,不加任何修饰。封面不设页码,从目录以“1”向后排列页码,字体为宋体小五,不加粗。(三)文字格式 行间距22磅,字间距按“标准”设置;段前0.5行,段后0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文章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 (四)分页 论文封面单独一页,为首页;目录单独一页,为第二页;论文中的摘要、关键词、导语、正文、参考文献,连续编写,不用单独分页;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 (五)图表 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表格用三线表,要有表题,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图表居中,表题放在表前,图题放在图后,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数字和后面文字间隔两个空格,居中,宋体五号。如: 表1 Wistar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四季变化(pgml,±s) 季节例数生理组 春分7 106.02±21.21 夏至7 66.03±14.85##▲ 秋分7 50.32±9.01##▲ 冬至7 137.27±27.95 注:与冬至比较,##P<0.01;与春分比较,▲P<0.05。

(六)文内标题层次 文内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间用小点号相隔,末层数字后不加点号。 如“1”,“1.1”,“1.1.1”,“ 1.1.1.1” 各层次的序号均顶格排写。与后面标题文字空两格。 各标题的内容部分另起一段书写,不和标题同行(如只有数字编号没有标题,则数字后面空两格直接写内容)。 二论文格式 (一)论文字数 论文字数在字左右为宜。 (二)撰写顺序 目录;正文: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导语、分层论述、参考文献,致谢。 具体格式要求分述如下: 1 目录格式要求 目录在封面之后,“目录”二字宋体三号,中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加粗。 “目录”二字下空一行写目录内容,目录内容用宋体四号,加粗,按论文编写顺序编写,所有项目均顶格写,目录中所列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后面页码对齐,中间用“……”连接。 2 标题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要简短、明了,能概括全文内容,并引人注目。一般在25字范围内,尽量不用副标题。题名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应尽可能包括关键词。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在饮食方面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不同体质的饮食注意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体质类型,搭配以合适的饮食规划。例如经过测试和比较,我发现自身倾向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对于饮食调理,首先要“谨和五味”。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因五味偏嗜,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如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

其次,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平和质的人还应该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此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阴阳平衡。再则,平和质的人还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平和质的人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宜食韭菜、香菜、豆豉、萝卜、枣、猪肉等。夏季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宜食肥甘厚味。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桃、李、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蚕豆、鸭肉、猪肉等;冬季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以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宜食大白菜、板栗、枣、黑豆、刀豆、羊肉、狗肉等。通过饮食调整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就可以帮助我们调理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再次,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医大毕业论文2篇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医大毕业论文2篇 中医学起源于汉族,是由汉族人民发展出来的,它本身也是汉族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高职中医教育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层中医人才的需要。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 1 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 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 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 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 《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 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 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 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 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2.1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

中药中医药学论文

中药中医药学论文 1合理用药基本原理 1.1现代合理用药原理 从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知,用药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诊断、开处方、包装调配、分发给患者以及患者遵医嘱服用药品的过程。简而言之,合理用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合理用药内涵有明确规定,包括: ①药品使用与患者疾病相吻合; ②符合药品使用指征; ③除药品疗效外,合理药品使用还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 ④服用方法、剂量要正确; ⑤要确保不良反应小,患者无所使用药品禁忌症; ⑥医嘱内容情况明确,患者遵医嘱情况良好。 1.2中医药理论下中药用药原理 中医治病救人主要依赖与中药的使用。因此,中药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炮制、配伍、煎服、制剂来减毒增效。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以减轻患者经济及身体负担,两全其美。 1.2.1药性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药性理论主要是指: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几个方面,是中药合理使用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循药品药性,才能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

1.2.2中药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配伍理论主要是指:组方的应用要严格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尽量避免无逻辑药物配伍,或者滥用某些药物的情况出现。 1.2.3七情配伍理论在中药合理使用中的应用所谓七情配伍理论是指药品使用中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是指药品的使用要注意彼此之间的配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药效,有些药物配伍使用会增加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加以甄别。 1.2.4将辨证论治理论应用于中药合理使用中中药使用最基本前提是,需对症用药,只有给合适病症使用合理药物,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临床作用。而所谓辩证论治理论是指: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再根据证侯临床表现而拟订治法,是中医药最基础理论之一。其应用与中药使用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只有准确辨证,才能真正达到合理安全使用中药的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疗效。 1.2.5将中医整体观念应用与合理用药工作中整体观念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即应重视患者身体整体的病变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使用相关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全面合理用药,综合治疗,标本兼顾。 2促进合理用药相关建议 2.1医疗行政机构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意义 在我国,85%以上的药品是在医院进行销售的,也就是说,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最主要场所。所以,涉及到药品合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必须由医疗机构自身出发。把握医疗机构的用药规范是贯穿合理用药质量管理的最为重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06409020 BEIJin5 U0I/ER5ITV OF CHIHESG fTlEDiCine DOnGFZnG COLLEGe 毕业论文 题目 作者: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年月日 一论文排版 <一)页面设置 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M,左、右边距:2.7厘M,装订线: 0.8厘M,装订线位置:左.b5E2RGbCAP

<二)页眉页脚

页眉1.5厘M,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07级毕业论 文”居中排,封面不设页眉;页脚1.75厘M,为页码,居中排,不加任何修饰.封面不设页码,从目录以“ 1”向后排列页码,字体为宋体小五,不加粗.plEanqFDPw <三)文字格式 行间距22磅,字间距按“标准”设置;段前0.5行,段后0行.英文用 Times New Romar小、四. 文章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 粗; 具体内容小四宋体.DXDiTa9E3d <四)分页 论文封面单独一页,为首页;目录单独一页,为第二页;论文中地摘要、关键词、导语、正文、参考文献,连续编写,不用单独分页;致谢单独一页,为末 页.RTCrpUDGiT <五)图表 能用文字说明地尽量不用图表?表格用三线表,要有表题,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图表居中,表题放在表前,图题放在图后,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数字和 后面文字间隔两个空格 表 1 Wistar ,居中,木体五号.如:5PCzVD7HxA 大鼠血清TNF-a含量地四季变化<pg/ml, ± S) 季节例数生理组 春分7 106.02 ± 21.21 夏至7 66.03 ± 14.85## ▲ 秋分7 50.32 ± 9.01## ▲ 冬至7 137.27 ± 27.95 注:与冬至比较,##P<0.01 ;与春分比较,▲ P<0.05. <六)文内标题层次 文内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地数字间用 小点号相隔,末层数字后不加点号. 各层次地序号均顶格排写.与后面标题文字空两格 如“1”,“ 1.1 1.1.1 1.1.1.1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 丹参酮IIa磺酸钠微量杂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专业:中药学 姓名:邵正伟 年级:2013级专升本 函授站:富锦 目录 摘要 (3) 前言 (5) 第一章文献综述 (6) 丹参形态 (6) 丹参的化学成份及其药理作用 (7) 丹参酮IIa磺酸钠的药理作用及研究现状 (8) 第二章原料药中微量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13) 实验方法 (13)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3) 原料药中微量成分的分离 (13)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丹参酮IIa磺酸钠微量杂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摘要:丹参酮IIa磺酸钠,是从药材丹参中提取的主要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IIa经磺化反应后形成的一种水溶性钠盐,由于磺酸基的引入,提高了丹参酮IIa的水溶性,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方面显示出与丹参酮IIa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成为主要的心血管类中药。 目前从丹参中提取丹参酮IIa的方法和药理活性研究较多,但对于丹参酮IIa磺酸钠杂质的研究很少,原料中的微量杂质成分的研究还是空白。在对丹参酮IIa磺酸钠的药理作用,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相关文献报导的制备工艺等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本课题采用色谱及波谱方法对丹参酮IIa磺酸钠进行微量杂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同时,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丹参酮ⅡA磺酸钠微量成份含量的方法,可用来对原料药和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羟基丹参酮IIa磺酸钠;丹参酮IIa磺酸钠;丹参酮IIa;分离;结构鉴定Separation of Microimpurity and Identification of 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Abstract: Salvia miltiorrhiz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hat possess the function of both promoting blood flow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with anti-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consumed quantity only in the aspect of injection has been exceeded 2 billion dosages every year. However, because the undetermined active ingredients and relaxed index of quality control induced the instable effects of clinic traterment, and, moreover, usually adverse functions, which lead salvia miltiorrhiza unable to accommodate require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elting world. Sulfotanshinone sodium is asodium chloride of water-solubility after sulfonating tanshinone IIa of liposolubility active ingredien tabstraeted in salvia is an effective medicine of angiocardiopathy to trea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ginacordis,and myocardial amount of clincal utilization continuous. increasing with the high proportion of patients of angiocardiopathy induces raw material resource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nsufficient in China. So it becomes an extensive focus point i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