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二章电磁兼容课件-电磁干扰耦合与传输理论-2009

第二章电磁兼容课件-电磁干扰耦合与传输理论-2009

电磁干扰产生条件

EMC技术一_电磁干扰的现象,产生条件与兼容标准 (2011-10-14 09:24) 分类:专业学习 一,电磁干扰的现象 一个典型的电磁干扰现象是电视机屏幕上的干扰条纹。这些条纹来自附近的数字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VCD、DVD或其它数字视频设备。 根据电磁理论,导体中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辐射,电流变化率(频率)越高,则辐射效率越高。因此任何依靠高频电流工作的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电场波辐射。这些电场波会对附近的敏感设备产生干扰。 数字视频设备与电视接收机之间的干扰问题之所以十分突出,就是因为电视机是灵敏度很高的电场波接收设备,而数字脉冲信号中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这些高次谐波的辐射效率很高。 电磁兼容三要素:任何电磁兼容性问题都包含三个要素,即干扰源、敏感源和耦合路径,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一个,电磁兼容问题就不会存在。因此,在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时,也要从这三个要素入手进行分析,查清这三个要素是什么,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其中的一个。 二,产生电磁干扰的条件: 1,突然变化的电压或者电流即dv/dt或者di/dt很大.2,辐射导线或者传导天线.当电压或电流发生迅速变化时,就会产生电磁辐射现象,导致电磁干扰。 因此,最近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脉冲电路(数字电路、脉冲电源)的大量应用。凡是存在这种电压或电流突然变化的地方,都要考虑电磁干扰问题 三,常见的干扰源. 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 自然干扰源:雷电是一种主要的自然干扰源,雷电产生的干扰可以传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雷电干扰的时域波形是叠加在一串小随机脉冲背景上的一个大尖峰脉冲。宇宙噪声是电离辐射产生的,在一天中不断变化。太阳噪声则随着太阳的活动情况剧烈变化。自然界的噪声主要会对通信造成干扰。 人为干扰源: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导体中有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即较大的 dV/dt或dI/dt。dV/dt或dI/dt能够使导体产生电磁波辐射。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无线通信、雷达和其它功能,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在工作时,由于导体中的dV/dt、dI/dt,会产生伴随电磁辐射。无论主观上出于什么目的,客观上对电磁环境造成了污染。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电磁干扰的来源及屏蔽方法介绍

电磁干扰的来源及屏蔽方法介绍 EMC问题常常是制约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一个原因,本文主要论述EMI的来源及一些非常具体的抑制方法。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一种器件、设备或系统的性能,它可以使其在自身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同时不会对此环境中任何其他设备产生强烈电磁干扰(IEEE C63.12-1987)。对于无线收发设备来说,采用非连续频谱可部分实现EMC性能,但是很多有关的例子也表明EMC并不总是能够做到。例如在笔记本电脑和测试设备之间、打印机和台式电脑之间以及蜂窝电话和医疗仪器之间等都具有高频干扰,我们把这种干扰称为电磁干扰(EMI)。EMC问题来源 所有电器和电子设备工作时都会有间歇或连续性电压电流变化,有时变化速率还相当快,这样会导致在不同频率内或一个频带间产生电磁能量,而相应的电路则会将这种能量发射到周围的环境中。 EMI有两条途径离开或进入一个电路:辐射和传导。信号辐射是通过外壳的缝、槽、开孔或其他缺口泄漏出去;而信号传导则通过耦合到电源、信号和控制线上离开外壳,在开放的空间中自由辐射,从而产生干扰。 很多EMI抑制都采用外壳屏蔽和缝隙屏蔽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大多数时候下面这些简单原则可以有助于实现EMI屏蔽:从源头处降低干扰;通过屏蔽、过滤或接地将干扰产生电路隔离以及增强敏感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等。EMI抑制性、隔离性和低敏感性应该作为所有电路设计人员的目标,这些性能在设计阶段的早期就应完成。 对设计工程师而言,采用屏蔽材料是一种有效降低EMI的方法。如今已有多种外壳屏蔽材料得到广泛使用,从金属罐、薄金属片和箔带到在导电织物或卷带上喷射涂层及镀层(如导电漆及锌线喷涂等)。无论是金属还是涂有导电层的塑料,一旦设计人员确定作为外壳材料之后,就可着手开始选择衬垫。 金属屏蔽效率 可用屏蔽效率(SE)对屏蔽罩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其单位是分贝,计算公式为:

电磁干扰的传播过程

电磁干扰的传播过程 电磁干扰是电子电路设计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设计师们一直在寻找能够完全消除或降低电磁干扰,也就是EMI的方法。但想要完全的消除EMI的干扰,首先需要的就是了解EMI是什么,它的传播过程是怎样的,本文就将对EMI的传播过程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 EMI是电磁干扰的统称,但实际上电磁干扰分为两种,一种是传到干扰,另一种是辐射干扰。传导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是通过导线或公共电源线进行传输,互相产生干扰。进一步细分,传导干扰又分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EMI的传播过程 EMI的传播过程主要途经三个部分,干扰源、干扰途径、接收器。对于开关电源来说,最后一部分是不需要考虑的,干扰源也不能消灭,因为它也是开关电源之所以能工作的源头,但是可以通过软开关、加缓冲等方式来使干扰源的干扰小一些。控制干扰途径是降低开关电源EMI的重要一环,也是本文的重点。 信号源波形产生的频谱

电压波形产生的频谱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没有偶次谐波的,正负对称的波形产生的频率分量更少,像桥式电路。高数都忘光了,有兴趣的做一下FFT。 占空比和波形斜率的影响 占空比越大时,干扰的幅度也大一些,这个可由FFT的系数算出来。 波形的斜率对干扰的高频部分影响非常大。低频部分几乎没有影响。低频部分主要由波形的幅度和高电平部分的宽度决定的,但高频部分大幅度下降的转折点为1/(3.14*tr),所以tr 越大时,转折点的频率越低,高频下降越大。 所以我们应该想到降低斜率的措施,缓冲电路。

小结: 电压和电流波形都有很丰富的频率成分 超过200M时由于幅值已经很低,所以影响很小 波形影响低频部分 上升沿和下降沿影响高频部分 占空比对个频谱幅值有一点影响 可以看到电磁干扰的过程并不简单,但也并非复杂难解。只有在充分理解EMI的原力之后才能对EMI进行行之有效的规避和抑制,希望大家在阅读过本文后能对EMI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章 钢桥设计计算理论 苏庆田2013

第二章钢桥设计计算理论

一般规定 ①钢桥按照极限状态方法进行设计;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包括构件和连接的强度破坏,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及结构倾覆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影响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变形、振动及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局部损坏 ?疲劳极限状态:疲劳破坏 ②公路钢结构桥梁应考虑以下三种设计状况及其相应的极限状态设计; 1 持久状况:桥梁建成后承受结构自重、车辆荷载等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该状况 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疲劳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2 短暂状况:桥梁在制作、运送和架设过程中承受临时荷载的状况。该状况应进行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 偶然状况: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状况。该状况只需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设计。

一般规定 1桥梁杆件的强度和稳定应按有效截面计算(???)。 2 受拉翼缘的强度计算有效截面应考虑剪力滞和孔洞的影响。 3 受压翼缘和腹板的强度计算有效截面应考虑剪力滞、孔洞和板件局部稳定的 影响。 4 杆件稳定计算应考虑板件局部稳定的影响。

有效截面 有效截面规定 1) 考虑受压加劲板局部稳定影响的有效截面按下式计算: 图5.1.7 考虑受压加劲板局部稳定影响的受压板件宽度示意图(刚性加劲肋)

有效截面 有效截面规定 1) 考虑受压加劲板局部稳定影响的有效截面按下式计算: 图5.1.7 考虑受压加劲板局部稳定影响的受压板件宽度示意图(柔性加劲肋)

有效截面规定 有效截面 2) 考虑剪力滞影响的有效截面面积按下式计算: (5.1.6-1) 式中: 图5.1.8 考虑剪力滞影响的第i块板件的翼缘有效宽度示意图

降低电磁干扰源的传导、高次谐波及辐射干扰的方法

降低电磁干扰源的传导、高次谐波及辐射干扰的方法 排行榜收藏打印发给朋友举报来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发布者:齐向阳 热度39票浏览4次【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时间:2011年2月25日13:32 摘要:介绍了一些降低电源、主控板等电磁干扰源的传导、高次谐波及辐射干扰的方法和实例。 关键词:电源;电磁干扰;传导;高次谐波电流;辐射 1引言 现在的机电产品多要通过EMC测试和认证,EMC认证包括EMI和EMS两部分,通常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是EMI。EMI测试主要有电磁干扰的传导,高次谐波和辐射干扰等,其中,传导和高次谐波干扰主要来自于电源,而辐射干扰许多场合也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电源。单从技术方面来说,一个有较多经验的工程师解决这些问题,通常不会花太多时间,但是,如果对时间及成本有严格的控制,就比较令人头疼。本文是笔者从事EMC测试和认证积累的一些经验,主要介绍跟电源有关的一些措施。 2传导噪声的抑制 传导测试的问题基本上出在电源上,其措施主要也是针对电源自身,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1)恰当的滤波电路; 2)滤波元件在线路板上的位置。 通常,适当增大线圈的电感值,可以对抑制传导噪音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也可以采用两级滤波电路来保证过大的传导噪音不会通过电源线侵入到供电线路中。滤波元件在线路板上的位置对传导噪音一般影响不大,不过如果噪音超标较小,可以考虑改变元件布置。 有些种类的电器往往用到交流电源,如果其上有相位调制电路(比如用来控制交流电机)的话,很容易导致传导干扰超标,解决的方法一是合理选择相位调制电路的滤波元件的参数;二是适度改变电源的滤波器的参数,尤其是滤波电感值。 3高次谐波的抑制 一般的开关电源并不会产生高次谐波超标的问题,但是,如果机电产品上有使用交流电机、卤素灯等具有较大启动冲击电流的场合,就必须考虑高次谐波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一是软启动,对交流电机来说,启动阶段的大电流往往导致高次谐波超标;对于卤素灯来说,从冷态转换到发热、发光的阶段,电流也比较大,同样其非正弦电流会导致高次谐波测试通不过;二是加装抑制高次谐波幅度的电子电气元件,比如线圈、缓冲电容电阻(CR)等,采用此种方法时,所选用的线圈和CR元件必须有适当的值。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两个方法可以共同使用,以确保减小高次谐波电流,并且抑制过大的高次谐波电流传递到供电线路上。

电磁抗干扰来源及电路与软件抗干扰(EMC)措施

电磁抗干扰来源及电路与软件抗干扰(EMC)措施 概述 可靠性是用电设备的基木要求之一,也是所有控制单元最基木的要求。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故障时不拒动和正常时不误动。之所以会存在这两个方面的隐患是因为电磁干扰的存在。因此为了保障控制单元可靠的工作,除了采用合适的保护原理外,本章主要考虑抗干扰设计。 电磁干扰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1)辐射:电磁干扰的能量通过空间的磁场、电场或者电磁波的形式使干扰源与受干扰体之间产生藕合。(2)传导:电磁干扰的能量可以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电缆以电压或电流的方式进行传播。电磁干扰的频率包括(1)低频干扰(DC10~20Hz);(2)高频干扰(几百兆赫,辐射干扰和达几千兆赫):(3)瞬变干扰(持续周期从几毫秒到几纳秒)。 造成电力系统中形成电磁干扰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我们知道,同一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力设备通过电和磁紧密的联系起来,相互影响,由于运行方式的改变、故障、开关设备的操作等引起的电磁振荡会对智能控制单元产生影响:另外,软起动工作在环境恶劣的煤矿井下,空气非常潮湿,到处充满着煤尘,电磁干扰尤为严重。控制单元在工作时不仅要受到从电网上传来的“噪声”干扰,其木身也是一个很强的干扰源,比如负载上电流的频繁变化和通过导线空间进入单片机系统内部,造成程序跑飞,使系统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系统。所以对控制单元各个部分的抗干扰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问题。因此,在整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始终将抗干扰性能作为系统设计时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电磁干扰的来源 所谓干扰,简单来说就是指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EMI),它在一定条件下干扰电子设备、通信电路的正常工作。 电源干扰 电源干扰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主要干扰源,据统计,实时系统的干扰约70%来自

什么是电磁干扰EMI

《什么是电磁干扰(EMI)》 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EMI),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所谓“干扰”,指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以及对设备产生干扰的干扰源这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如雷电使收音机产生杂音,摩托车在附近行驶后电视画面出现雪花,拿起电话后听到无线电声音等,这些可以简称其为与“BC I”“TV I”“Tel I”,这些缩写中都有相同的“I”(干扰)那么EMI 标准和EMI检测是EMI的哪部分呢?理所当然是第二层含义,即干扰源,也包括受到干扰之前的电磁能量。EMI与EMS和EMC的区别在哪里?EMS(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直译是“电磁敏感度”。其意是指由于电磁能量造成性能下降的容易程度。为通俗易懂,我们将电子设备比喻为人,将电磁能量比做感冒病毒,敏感度就是是否易患感冒。如果不易患感冒,说明免疫力强,也就是英语单词Immunity,即抗电磁干扰性强。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直译是“电磁兼容性”。意指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既不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也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能量干扰的能力。EMC这个术语有其非常广的含义。如同盲人摸象,你摸到的与实际还有很大区别。特别是与设计意图相反的电磁现象,都应看成是EMC问题。电磁能量的检测、抗电磁干扰性试验、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电磁能量辐射抑制技术、雷电和地磁等自然电磁现象、电场磁场对人体的影响、电场强度的国际标准、电磁能量的传输途径、相关标准及限制等均包含在EMC之内。

PLC中常见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措施举例

PLC中常见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措施举例 PLC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的设备,一般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然而,尽管有如上所述的可靠性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但当生产环境过于恶劣,电磁干扰特别强烈,或安装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程序错误或运算错误,从而产生误输入并引起误输出,这将会造成设备的失控和误动作,从而不能保证PLC的正常运行,要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 1.控制系统中干扰及其来源 现场电磁干扰是PLC控制系统中最常见也是最易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之一,所谓治标先治本,找出问题所在,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必须知道现场干扰的源头。 (1)干扰源及一般分类 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其原因是电流改变产生磁场,对设备产生电磁辐射;磁场改变产生电流,电磁高速产生电磁波。通常电磁干扰按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同方向)电压叠加所形成。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就是一些系统I/O模件损坏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指作用于信号两极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干扰叠加在信号上,

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2)PLC系统中干扰的主要来源及途径 强电干扰 PLC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刀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起停、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都通过输电线路传到电源原边。 柜内干扰 控制柜内的高压电器,大的电感性负载,混乱的布线都容易对PLC 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来自信号线引入的干扰 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息之外,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供电电源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这往往被忽视;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这是很严重的。由信号引入干扰会引起I/O信号工作异常和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 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 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PLC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来自PLC系统内部的干扰

防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

防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滤波技术 引言 防主要有三项措施,即屏蔽、滤波和接地。往往单纯采用屏蔽不能提供完整的电磁干扰防护,因为设备或系统上的电缆是最有效的干扰接收与发射天线。许多设备单台做实验时都没有问题,但当两台设备连接起来以后,就不满足电磁兼容的要求了,这就是电缆起了接收和辐射天线的作用。唯一的措施就是加滤波器,切断电磁干扰沿信号线或电源线传播的路径,与屏蔽共同构成完美的电磁干扰防护,无论是抑制干扰源、消除耦合或提高接收电路的抗能力。都可以采用。2线上干扰的类型线上的干扰电流按照其流动路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差模干扰电流,另一类是共模干扰电流。差模干扰电流是在火线和零线之间流动的干扰电流,共模干扰电流是在火线、零线与大地(或其它参考物体)之间流动的干扰电流,由于这两种干扰的抑制方式不同,因此正确辨认干扰的类型是实施正确滤波方法的前提。两种干扰共模干扰一般是由来自外界或电路其它部分的干扰电磁波在电缆与“地”的回路中感应产生的,有时由于电缆两端的接“地”电位不同,也会产生共模干扰。它对电磁兼容的危害很大,一方面,共模干扰会使电缆线向外发射出强烈的电磁辐射,干扰电路的其它部分或周边电子设备;另一方面,如果电路不平衡,在电缆中不同导线上的共模干扰电流的幅度、相位发生差异时,共模干扰则会转变成差模干扰,将严重影响正常信号的质量,所以人们都在努力抑制共模干扰。 差模干扰主要是电路中其它部分产生的电磁干扰经过传导或耦合的途径进入信号线回路,如高次谐波、自激振荡、电网干扰等。由于差模干扰电流与正常的信号电流同时、同方向在回路中流动,所以它对信号的干扰是严重的,必须设法抑制。综上所述可知,为了达到电磁兼容的要求,对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都应设法抑制。3滤波器的分类滤波器是由集中参数的电阻、电感和电容,或分布参数的电阻、电感和电容构成的一种网络。这种网络允许一些频率通过,而对其它频率成份加以抑制。根据要滤除的干扰信号的频率与工作频率的相对关系,干扰滤波器有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等种类。低通滤波器的类型低通滤波器是最常用的一种,主要用在干扰信号频率比工作信号频率高的场合。如在数字设备中,脉冲信号有丰富的高次谐波,这些高次谐波并不是电

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性和预防

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性和预防 1、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源及危害性 有试验表明,在大气中断开电路时。如果被断开的电源电压超过12~20V,电流超过0.25~1.0A,会在触头间隙产生电火花(电弧)。电火花实质上是一种电磁波,会对其他电器设备产生干扰。 汽车上,电磁干扰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在电器系统工作过程中,当电器的开关接通或断开、负载的电流和电压变化以及磁场发生变化时,都容易产生高频干扰信号。 (2)电感性负载在切换时,在电路中产生高频振荡,振荡的峰值电压可以达到200V左右,特别是绝缘性能不良的点火线圈、分缸高压线会产生高电压、强磁场。任何因素激发出的振荡都会通过导线等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势必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3)各个电子系统的工作制式不同,它们之间会以不同的方式彼此干扰。 检测电磁干扰的通常方法是: 将示波器连接在电源线或搭铁线上,可以检测到是否存在电磁干扰。 1.对于电控汽车来说,电磁干扰的危害性在于,在一定的条件下,电磁干扰能够改变由传感器发送给ECU的信号以及ECU发送给执行器的信号,使车载微型计算机失常,这将导致电控汽车的运转性能不稳定。虽然电磁干扰持续的时间很短(300us左右),一般不会引起电子元件损坏,但是对于具有高频响应的电子控制系统(例如EFI等),往往会引起误动作。因此,维修人员对于电磁干扰应当有足够的认识。 2、确保发电机工作正常 发电机是重要的电磁干扰源,所以要注意检查发电机的输出波形是否正常。无论交流发电机还是直流发电机,都可以在其输出端安装一个电容器来抑制电磁干扰。直流发电机可

以用1~3uf的电容器,交流发电机用3uf的电容器。电容器可以安装在发电机的一个固定螺栓下面。另外,还要防止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过高。 3、抑制点火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 (1)采用新型的电子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取消了传统的白金触点,由传感器获得点火信号,用晶体管控制初级电路的通断,因而消除了断电器、分火头与分电器盖旁电极之间的火花放电对电器装置及车载微电脑的干扰,可以提高电子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有的新款汽车采用了线圈火花塞(COP)点火系统。COP点火系统与传统点火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各缸点火线圈直接安装在火花塞的顶部,不用通过分电器和高压线,所以点火线圈的感应电压直接加在火花塞电极上。由于没有了分缸高压线,从而减少了对ECU的电磁干扰。 (2)采用高压阻尼点火线,削弱电火花产生的高频振荡,可以衰减火花塞产生的电磁干扰。例如碳芯点火线(可以根据标注在导线表皮上的电阻值加以识别),它不是由固态金属丝构成的,其核心部分是一种碳素纤维芯,在次级电路中起到电阻器的作用,能够减弱对电信号的干扰,并能通过提高点火电压和降低点火电流来减缓火花塞的损耗。但是,如果碳芯点火线受到过度拉伸或损坏,则这种抑制能力可能消失。还有一种“变电阻高压线”,它在玻璃纤维层外面包裹一层铁淦氧磁性材料,再将铜导线缠绕在磁性材料层上,通过改变铜导线缠绕的松紧程度,在碳素纤维芯内激发短暂的阻抗,从而产生所需的电阻。 另外,在维修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保持高压线的型号和规格不变。怀疑有电磁波干扰了发动机ECU的正常工作。最后发现该车使用的不是原厂的高压线,而是一组加强型高压线。换上原厂的高压线后,故障排除。 防止高压线破损漏电。点火高压线漏电产生的电磁干扰有可能导致曲轴位置传感器的

电磁干扰及抑制要点

电磁干扰及常用的抑制技术 刘宇媛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各种干扰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和装置出现瞬时故障的主要原因。电磁兼容性设计是目前电子设备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的核心是抑制电磁干扰。电磁干扰的抑制要从干扰源、传播途径、接收器三个方面着手,切断干扰耦合的途径,干扰的影响也将被消除。常用的方法有滤波、降低或消除公共阻抗、屏蔽、隔离等。 关键词:电磁干扰干扰抑制屏蔽接地 1.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是指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与有用信号无关的、并且对系统性能或信号传输有害的电气变化现象。构成电磁干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存在干扰源;②有相应的传输介质;③有敏感的接收元件。只要除去其中一个条件,电磁干扰就可消除,这就是电磁抑制技术的基本出发点。 1.1 电磁干扰的分类 常见的各种电磁干扰根据干扰的现象和信号特征不同有以下分类方法。 1、按其来源分类 (1 自然干扰。自然干扰是指由于大自然现象所造成的各种电磁噪声。 (2 人为干扰。由于电子设备和其他人工装置产生的电磁干扰。 2、按干扰功能分类

(1 有意干扰。有意干扰是指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制造的电磁干扰信号。这是当前电子战的重要手段。 (2 无意干扰。无意干扰是指人在无意之中所造成的干扰,如工业用电、高频及微波设备等引起的干扰等。 3、按干扰出现的规律分类 (1 固定干扰。多为邻近电气设备固定运行时发出的干扰。 (2 半固定干扰。偶尔使用的设备(如行车、电钻等引起的干扰。 (3 随机干扰。无法预计的偶发性干扰。 4、按耦合方式分类 (1 传导耦合干扰。传导耦合是指电磁噪声的能量在电路中以电压或电流的形式,通过金属导线或其他元件(如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等耦合到被干扰设备(电路。 (2 辐射耦合干扰。电磁辐射耦合是指电磁噪声的能量以电磁场能量的形式,通过空间辐射传播,耦合到被干扰设备(或电路。 1.2 电磁噪声耦合途径 干扰源对电子设备的干扰是通过一定耦合形式进行的,无论是内部干扰或外部干扰,都是通过“路”(传输线路或电路或“场”(静电场或交变电磁场耦合到被干扰设备中的。 1、电磁噪声传导耦合 (1直接传导耦合。电导性直接传导耦合最简单、最常见,但它也是最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种耦合方式。在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时,必须考虑导线不但有电阻

电磁干扰(EMI)

电磁干扰(EMI) 所谓的电磁干扰,广义来说,一切进入信道或通信系统的非有用信号,均称之为电磁 干扰。电磁干扰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例如,观看电视时,附近有人使用电钻、电 吹风等电器,会使电视画面出现雪花点,所声器里发出剌耳的噪声……等等。这类现象人 们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但是电磁干扰的危害却远不止如此。事实上,电磁干扰已 使民航系统失效、通信不畅、计算机运行错误、自控设备误动作等,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因此如何有效的抑制电磁干扰成为模拟工程师必须具备和考虑的因素,在这里小编为大家 详述了什么是电磁干扰,如何有效的抑制电磁干扰。 电子线路与电磁干扰的分析 现代的电子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子线路也越来越复杂,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性问题变成了主要问题,电路设计对设计师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磁干扰一般 都分为两种,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 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 网络。因此对EMC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1990年、欧盟在1992提出了对商业数码产品的有关规章,这 些规章要求各个公司确保他们的产品符合严格的磁化系数和发射准则。符合这些规章的产 品称为具有电磁兼容性。 目前全球各地区基本都设置了EMC相应的市场准入认证,用以保护本地区的电磁环境 和本土产品的竞争优势。如:北美的FCC、NEBC认证、欧盟的CE认证、日本的VCCEI认证、澳洲的C-tick人证、台湾地区的BSMI认证、中国的3C认证等都是进入这些市场的“通行证”。 电磁感应与电磁干扰 很多人从事电子线路设计的时候,都是从认识电子元器件开始,但从事电磁兼容设计 实际上应从电磁场理论开始,即从电磁感应认识开始。 一般电子线路都是由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有源器件和导线组成,当电 路中有电压存在的时候,在所有带电的元器件周围都会产生电场,当电路中有电流流过的 时候,在所有载流体的周围都存在磁场。 电容器是电场最集中的元件,流过电容器的电流是位移电流,这个位移电流是由于电 容器的两个极板带电,并在两个极板之间产生电场,通过电场感应,两个极板会产生充放电,形成位移电流。实际上电容器回路中的电流并没有真正流过电容器,而只是对电容器 进行充放电。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张开时,可以把两个极板看成是一组电场辐射天线,此 时在两个极板之间的电路都会对极板之间的电场产生感应。在两极板之间的电路不管是闭 合回路,或者是开路,在与电场方向一致的导体中都会产生位移电流(当电场的方向不断改变时),即电流一会儿向前跑,一会儿向后跑。 电场强度的定义是电位梯度,即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与距离之比。一根数米长的导线, 当其流过数安培的电流时,其两端电压最多也只有零点几伏,即几十毫伏/米的电场强度,就可以在导体内产生数安培的电流,可见电场作用效力之大,其干扰能力之强。

电磁干扰的分类

电磁干扰的分类 具体到“电磁干扰”,可以按照下面所列七类进行划分: 按照发生源划分 按照传播路径划分 按照辐射干扰的产生原因划分 按照不同设备的工作原理划分 按照发生的频率划分 按照频率范围划分 不同的交流电源 而且可以在每一类中进一步分类。根据发生源可将干扰细分如图1~图4。 图1 电磁干扰源类别 图2自然干扰源类别 图3人为干扰源类别

图4 内部干扰源类别 从受干扰方面来看,外来噪声是外界干扰,内部噪声是机内噪声。 除此之外,噪声按传递途径分类如图5所示。 图5 按照干扰传输路径分类 干扰传播的途径如图6所示。有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地线、大地等途径传播的“传导干扰”,也有通过空间直接传播的“空间干扰”。 这些噪声并不独立存在,在传播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复杂噪声。 图6 干扰传播路径 造成数字电路工作不正常的干扰可分为:①电源干扰,②反射,③振铃(LC共振):上冲、下冲,④状态翻转干扰,⑤串扰干扰(相互干扰、串音),⑥直流电压跌落。 造成开关电源质量下降的干扰分为:①出现在输出入端子上的干扰(电流交流声,尖峰脉冲噪声,回流噪声);②影响内部工作的干扰(开关干扰,振荡,再生噪声)。 按发生的频率分为:突发干扰,脉冲干扰,周期性干扰,瞬时干扰,随机干扰,跳动干扰。

造成交流电源质量下降的干扰分为:高次谐波干扰,保护继电器,开关的震颤干扰,雷电涌,尖峰脉冲干扰,喷射环电弧,瞬时浪涌。 将来可能会将下面这些项目归入到交流干扰内:瞬时停电,瞬时下降,频率变化,电压变化,高次谐波失真。 另外还干扰按频率分为:低频干扰,高频干扰。 如上所述,干扰可以分成很多类别,这些干扰既产生于电气电子设备,又干扰电气电子设备,造成设备的故障和停用,带来经济和人员伤害。为了使各种设备能够互不干扰,正常工作,应运而生了EMC技术。 简而言之,EMC是“不发干扰,不受干扰”。现在国内外都在研究开发EMC技术,并应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制造中。 问:什么是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为什么有二种? 答:从干扰源发出的干扰泄漏到外部的途径、或者是干扰侵入到受干扰的设备中的途径,有电压、电流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的传导传输和靠电磁波在空间辐射传输二种途径。 电压电流的变 化通过导线传输时有二种形态,我们将此称做“共模”和“差模”。设备的电源线、电话等的通信线、与其它设备或外围设备相互交换的通讯线路,至少有两根导线,这两根导线作为往返线路输送电力或信号。但在这两根导线之外通常还有第三导体,这就是“地线”。干扰电压和电流分为两种:一种是两根导线分别做为往返线路传输;另一种是两根导线做去路,地线做返回路传输。前者叫“差模”,后者叫“共模”。 如图1所示,电源、信号源及其负载通过两根导线连接。流过一边导线的电流与另一边导线的电流幅度相同,方向相反。但是干扰源并不一定连接在两根导线之间。由于噪声源有各种形态,所以也有在两根导线与地线之间的电压。其结果是流过两根导线的干扰电流幅度不同。 图1 差模干扰 请看图2,在加在两线之间的干扰电压的驱动下,两根导线上有幅度相同但方向相反的电流(差模电流)。但如果同时在两根导线与地线之间加上干扰电压,两根线就会流过幅度和方向都相同的电流,这些电流(共模)合在一起经地线流向相反方向。我们来考察流过两根导线的电流。一根导线上的差模干扰电流与共模干扰同向,因此相加;另一根导线上的差模噪声与共模噪声反向,因此相减。因此,流经两根导线的电流具有不同的幅度。 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对地线的电压。如图2,对于差模电压,一根导线上是(线间电压)/2,而另一根导线上是-(线间电压)/2,因而是平衡的。但共模电压两根导线上相同。所以当两种模式同时存在时,两根导线对地线的电压也不同。 图2 对地电压/电流与差模、共模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因此,当两根导线对地线电压或电流不同时,可通过下列方法求出两种模式的成分: VN =(V1-V2)/ 2 Vc=(V1+V2)/ 2 IN =(I1-I2)/ 2 Ic=(I1+I2)/ 2 通过被连接的电路,两根导线终端与地线之间存在着阻抗。这两条线的阻抗一旦不平衡,在终端就会出现模式的相互转换。即通过导线传递的一种模式在终端反射时,其中一部分会变换成另一种模式。

电磁干扰的来源及抑制措施解析

电磁干扰的来源及抑制措施解析 1.干扰的来源复杂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是产生电磁干扰的源头。电气设备有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外部影响,如焊接作业的电火花、设备操作过电压、大气环境过电压、无线对讲设备高频电波、大容量电机和开关设备等。又如35kV以上升压站隔离开关分合操作以及直供馈线停投操作;电力系统接地故障时,工频故障电流流入接地网上不同两点间将呈现较大电位差;恶劣天气雷击等外部干扰。有时也受到内部电气设备本身产生的干扰,如机端励磁或硅整流励磁系统、输出高次谐波对转子保护等的干扰;电压波动、系统多点接地电位差,(无蓄电池的)变电站继电保护电源滤波不好,或浮充电供电品质差等的内部干扰。 由于电磁干扰方式不同,又可将其称作辐射干扰。比如,在电气设备四周进行焊接作业、无线对讲机联系、高压试验等形成电磁场,直接对设备产生的干扰。另外,由于设备布局、布线不合理,相邻或相连设备之间存在有电容、电感或者绝缘薄弱漏电的耦合型干扰等。实践经验证实,仅有1V、2V;干扰信号与测量信号叠加起来使测量装置大幅偏离实际值的差模干扰等,这些都应重点防范。 隔离措施:例如采用光电耦合器,使电器测量的开关信号在电器上完全隔离,可实现地电位的隔离,对抑制共模干扰较为有效;采用隔离变压器,如电压、电流、直流逆变电源、引线保护等,避免将电信线与电力线放在同一根电缆线中,将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电力电缆分层敷设;避免测量回路与强电回路采用同一接地线等。 采取屏蔽:电场屏蔽,良导体制成的法拉第笼接地良好,以保证零电位,阻止屏蔽设备外的电场进入屏蔽体内部。磁场屏蔽,在低频段要采用导磁材料较好的硅钢等金属作为屏蔽体,使干扰磁场的磁力线沿磁阻较小的屏蔽层通过,以减少干扰磁场穿入屏蔽体内;在高频段采用上述两种屏蔽方式,利用屏蔽体阻止高频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利用金属导体对电磁波的反射衰减和吸收衰减,当电磁波射入金属屏蔽层时,由于波阻抗的不同,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在金属屏蔽层形成涡流而损失,即吸收损耗。如采用带有铠装铅包屏蔽层的控制电缆,其屏蔽层在升压站和控制室两端可靠接地,可以有效地削减地电位升高对

为什么会有电磁干扰_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电磁干扰_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的现象同时被发现,1981年英国科学家发表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始。19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干扰问题的研究开始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 电磁干扰产生原因我们时常听到说电磁干扰,可是电磁干扰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干扰产生的因素很复杂,干扰有两种模式存在,即共模模式和差模模式,共模干扰是指存在于线,包括场感应所引起的传导试验等等,对受试设副和线路来说,它们所感受到的都是共模干扰。 电磁干扰,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司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所谓干扰,电磁兼容指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以及对设备产生干扰的干扰源这二层意思。 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源分为自然界和人为两种。自然界的电磁干扰主要是雷击产生的大气噪声(《10MHz)和宇宙射线、太阳射线引起的大气噪声(》10MHz)。人为电磁干扰源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前者是指那些必须发射电磁波的电子设备,如调频波、调幅波、电视、广播发射机以及雷达和移动无线通讯机等;后者是指那些工作时产生无用的电磁干扰信号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设备、继电器、开关、荧光照明灯、电弧焊机以及点火装置等。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影响的电子装置有通讯接收机(收音机、电视机等)、雷达、导航设备、计算机等,特别是这些电子装置中的电源,对电磁干扰更是十分敏感。 汽车上,电磁干扰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在电器系统工作过程中,当电器的开关接通或断开、负载的电流和电压变化以及磁

近场电磁干扰源探测定位解决方案

近场电磁干扰源探测定位解决方案 如果一个新产品在电磁干扰(EMI )预兼容测试或者标准兼容测试中失败,进行故障诊断和改进是当务之急。而近场探头配合频谱分析仪查找干扰源,并验证改进效果是最常见易行的方法。 在认证机构中,使用经过各类校准的天线进行辐射泄露测试,都是进行的远场测量。标准的远场辐射泄漏测试,可以准确定量的告诉我们被测件是否符合相应的 EMI 标准。但是远场测试无法告诉工程师,严重的辐射问题到底是来自于壳体的缝隙,还是来自连接的电缆,或USB ,LAN 之类的通信接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近场测试的方法来定位辐射的真正来源。

近场探头的种类及主要特点: 电磁场是由电场和磁场构成。在近场,电场和磁场共同存在,其强度不构成固定关系。以电场为主还是磁场为主,主要是由发射源的类型决定的。简而言之,在高电压,低电流的区域,电场大于磁场。高电流,低电压的区域,磁场大于电场。同时在主要的EMI 测试频段,磁场随着距离的变化要快于电场。 因为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所以最常见的发射源包括芯片,器件的管脚、PCB 上的布线、电源线及信号线缆。最常见的磁场探头多为环状,当磁场传播线和探头环面垂直的时候,测量数值最大。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工程师一般需要旋转探头的方向来测量到最大的磁场数值,同时避免遗漏重要的发射源。 电场是由电压产生,主要的发射源包括一些未端接器件的线缆、连接高阻器件的PCB 布线等。最简单的电场探头类似一根小天线。有人甚至把同轴电缆前端的一小段屏蔽层剥开,露出芯线来构成简单的电场探头进行使用。在没有屏蔽设备的情况下,电场探头的问题是比较容易拾取到环境中存在的电磁波信号,如蜂窝通信的上下行信号,从而影响到整个测试系统的测量动态范围。 选择近场探头往往要考虑几个重要因素,包括分辨率、灵敏度和频率响应等。 近场探头的灵敏度不是一个绝对的指标,关键是看探头和配合使用的频谱分析仪或者接收机能不能容易的测量到辐射泄漏信号。如果频谱仪的灵敏度很高,我们可以选择灵敏度相对较低一些的探头。反之就必须选择灵敏度高的探头,甚至考虑外接前置放大器提高整体系统的灵敏度。 分辨率也就是探头分辨干扰源位置的能力。而通常来说分辨率和灵敏度是一对矛盾体。以我们最常用的环状磁场探头为例,尺寸越大的环状探头,灵敏度往往越高,测试面积越大,从而分辨率就会越低。而比较推荐的办法是选用一组多个尺寸的探头,在大范围测试的时候用较大的探头,找到疑似区域,再逐渐减小探头尺寸,最终定位到干扰源。 频率响应是一个往往会被大家忽略的重要因素。所谓的频率响应就是探头测量同样幅度,不同频率的信号,所得到的幅值差异。我们在前文提到过,使用探头进行EMI 分析,是一 种相对,定性的测试。但是如果探头的频率响应较差或不够平坦,会使全频段的测试结果不直观,让我们忽略一些重要的辐射泄漏信号。 探头的形状以及多样性也是重要的因素。除了常规的电场、磁场探头,在进行EMI 分 析的时候,我们还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探头。工程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找到一个干扰源位置并进行屏蔽处理后,发现整机的辐射泄漏并没得到足够的改善。那么最常见的原

电磁干扰的产生要素

电磁干扰的产生要素及抑制方法 1 基本概念 电磁兼容(EMC)的基本含义是指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正常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具体到船载微波统一测控系统EMC的要求是在测量船上配置的测控系统能正常工作,且不对处于同一测量船上的其它设备形成有害干扰。由此可见,EMC 要求电子设备少向外发射干扰信号,同时应具有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电子设备的EMC包含电磁干扰(EMI)和敏感度的控制。电子设备的EMI主要包含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个方面,传导干扰是通过电压电流的形式在导线中传播的,辐射干扰是通过电磁感应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是EMI的三要素,接地设计、滤波设计、屏蔽设计是EMC控制的三大措施。 2 电磁干扰三要素 电磁干扰具备三个要素,即电磁干扰源的特性、传输途径及电磁敏感性现象和标准。 1)电磁干扰源 通常将电磁干扰源分成若干类,按干扰源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按电磁耦合途径可分为传导干扰源和辐射干扰源;按传输的频带可分为窄带干扰源和宽带干扰源;按干扰波形可分为连续波、周期脉冲波和非周期脉冲波干扰源。 2)电磁干扰的传输途径

电磁干扰的传输形式与电磁能量的传输形式基本相同,通常分为两大类,即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通过导体传播的电磁干扰叫做传导干扰,其耦合形式有电耦合、磁耦合和电磁耦合;通过空间传播的干扰叫做辐射干扰,其耦合形式有近场感应耦合(近场磁感应和近场电感应)和远场感应耦合。系统间的辐射耦合主要是远场感应耦合,而系统内的辐射耦合主要是近场感应耦合。此外,还有辐射与传导同时存在的复合干扰。 3)电磁敏感性 电磁敏感体是电磁干扰的最终受害体,也称为受扰体。电磁干扰源产生的干扰信号经过传输通道最终到达敏感体。这时,干扰能否产生就取决于敏感体自身抵抗干扰的能力。通常把系统或设备抑制外来能量的能力叫做系统或设备的电磁敏感性。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设备,其电磁敏感性也就不同。 3 电磁干扰的抑制 围绕电磁干扰(EMI)三要素,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降低干扰源的干扰水平、切断干扰耦合途径、提高敏感设备的耐受能力,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及可靠性。抑制干扰源的措施有:滤波、吸收、接地、屏蔽、布局布线。切断耦合途径的措施有:滤波、接地、空间隔离、屏蔽隔离、光电隔离、接地。提高敏感度的措施有:方案选择、滤波、屏蔽、接地。综上所述,在合理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接地技术、滤波技术、屏蔽技术就是针对电磁干扰三要素总结出来的比较有效的电磁兼容措施,这三种措施往往需要互相结合,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电磁干扰的屏蔽方法

电磁干扰的屏蔽方法 EMC问题常常是制约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一个原因,本文主要论述EMI的来源及一些非常具体的抑制方法。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一种器件、设备或系统的性能,它可以使其在自身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同时不会对此环境中任何其他设备产生强烈电磁干扰(IEEE C63.12-1987)。”对于无线收发设备来说,采用非连续频谱可部分实现EMC性能,但是很多有关的例子也表明EMC 并不总是能够做到。例如在笔记本电脑和测试设备之间、打印机和台式电脑之间以及蜂窝电话和医疗仪器之间等都具有高频干扰,我们把这种干扰称为电磁干扰(EMI)。 EMC问题来源 所有电器和电子设备工作时都会有间歇或连续性电压电流变化,有时变化速率还相当快,这样会导致在不同频率内或一个频带间产生电磁能量,而相应的电路则会将这种能量发射到周围的环境中。 EMI有两条途径离开或进入一个电路:辐射和传导。信号辐射是通过外壳的缝、槽、开孔或其他缺口泄漏出去;而信号传导则通过耦合到电源、信号和控制线上离开外壳,在开放的空间中自由辐射,从而产生干扰。 很多EMI抑制都采用外壳屏蔽和缝隙屏蔽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大多数时候下面这些简单原则可以有助于实现EMI屏蔽:从源头处降低干扰;通过屏蔽、过滤或接地将干扰产生电路

隔离以及增强敏感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等。EMI抑制性、隔离性和低敏感性应该作为所有电路设计人员的目标,这些性能在设计阶段的早期就应完成。 对设计工程师而言,采用屏蔽材料是一种有效降低EMI的方法。如今已有多种外壳屏蔽材料得到广泛使用,从金属罐、薄金属片和箔带到在导电织物或卷带上喷射涂层及镀层(如导电漆及锌线喷涂等)。无论是金属还是涂有导电层的塑料,一旦设计人员确定作为外壳材料之后,就可着手开始选择衬垫。 金属屏蔽效率 可用屏蔽效率(SE)对屏蔽罩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其单位是分贝,计算公式为 SEdB=A+R+B 其中A:吸收损耗(dB) R:反射损耗(dB) B:校正因子(dB)(适用于薄屏蔽罩内存在多个反射的情况) 一个简单的屏蔽罩会使所产生的电磁场强度降至最初的十分之一,即SE等于20dB;而有些场合可能会要求将场强降至为最初的十万分之一,即SE要等于100dB。 吸收损耗是指电磁波穿过屏蔽罩时能量损耗的数量,吸收损耗计算式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