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崔如琢国画作品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论-崔如琢国画作品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论-崔如琢国画作品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论-崔如琢国画作品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在4月20日,我们几人怀着既好奇又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国家博物馆。人来人往中,我们终于进入了国家博物馆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带着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我回到一层,又辗转上了一个隐秘的半层高的台阶,寻觅到了“李可染、黄胄和潘天寿艺术大展”展馆。 这三个馆是独立的,馆外照例有大师们的画册出售,价格不菲。黄胄和潘天寿两个馆我只是粗粗转过,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馆中的多媒体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为父亲制作的生平简介,以及一段大师的绘画录像。 在这面幕墙前,我逗留了一个小时,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对我自己的绘画也有很大的启发。他是所有近代国画家中,少数能把画面做的气势磅礴而又细如发丝的一位人物。看过展厅里他的真迹,再细细品味大师的生平,及创造这些画作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一点:“认真对画,认真做人”。对待喜欢的事物,真的需要潜心研习,并且在承继传统的过程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画,是他的代表作《万山红遍》。那宣纸上的红,面积那么大,却一点也没让人感到“堵”。红颜色无论在国画还是西画里都是很难控制的,他却能运用的这么自然,丝毫没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叹为观止! 其它的作品里,我喜欢有一张画教堂的,那些建筑的边线用水墨表现的是那样有趣;还有他画的最熟练的牧童:悠闲,传神;还有他中年时期的山水,水面上点点的风帆,山峡间的奇峰古刹……. 观看“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是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除陈列了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外,还立足于陈列主题的需要,以雕塑、油画、国画、场景、复原、沙盘、电动图表、模型、零距离触摸屏、电子翻书、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种手段,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表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视觉的冲击力。展览共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生动地再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奋斗历程,展现

中国国家博物馆 高古玉

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古玉 中国国家博物馆高古玉 2013-07-08 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玉龙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高26厘米 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松树、云、闪电等等。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这件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

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卷龙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 辽宁朝阳牛河梁出土 高7.2厘米、宽5.2厘米 卷龙是红山文化标志玉器之一。龙身圆形,额头隆起,吻部前凸。除头顶的三角形大耳,大眼睛以及吻部的多道皱纹由比较简洁的线刻划外,光素无纹饰。首尾之间有横向窄缺口,或连或断,或为一道不明显的划纹。颈背部对穿一小孔,可穿系佩挂。在红山文化大墓中,卷龙多位于墓主的身躯上面,可能穿绳佩于胸前,应是当时的一种礼仪用玉和宗教用器。红山文化墓葬中往往有成批的玉器出土,这些玉器一般个体都较小,且有穿孔,被认为是佩饰,其中各种动物类的玉饰雕琢尤为精细,如玉龟、鱼形石坠、玉鸟、双龙首玉璜等。中国国家博物馆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中国国家博物馆 良渚文化玉璧 新石器良渚文化 1984年浙江余杭钟介出土 直径17.6厘米、孔径5.2厘米 璧是良渚文化最有特征的玉器之一,在大墓中经常与琮、钺等构成固定的玉器组合。《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 摘要:文物保管区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阐述,全面介绍了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宗旨及具体实现。通过全面剖析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的建筑设计,对文物库房的空间布局、文物藏品运输的交通流线、文物库房中设备设施及多功能相结合等各个方面在设计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物藏品文物库房空间布局交通流线设备设施多项功能结合 文物保管区(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持续性将影响到博物馆文物的收藏、维护、展出等多个方面。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其收藏文物将涵盖我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乎全部的领域,这些因素决定了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特性必将是容量大、功能强、科技含量高,对于设计人员不但要求有较强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有宽泛的知识、较强的整体控制以及统一协调等多方面能力。本文将根据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的设计经验,并以其为例,对文物库房的作用、功能、空间、构造、设备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阐述。 1. 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1.1. 博物馆、文物定义及与文物库房相互关系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对于博物馆的定义。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不可再生性。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它是反映人类历史发展各阶段文化、艺术、科学、社会形态等各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展开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藏品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关系博物馆的地位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展开。《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指出:博物馆“在提供建筑方面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以便为藏品物理方面的安全与保护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完成其既定方针内的收藏、研究、存放、保护、教育及陈列等基本职能。” 在使用功能上,文物库房是藏品的长期妥善安全的保存空间,文物库房要为

中国国家博物馆消防设计要求

工程概况: 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仅是首都北京天安门地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也是北京迈向国际化 大都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以展示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研究、考古、展览、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9190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131 m2,包括保留的老馆建筑面积35452 m2。老馆原来没有地下室,因此地下面积全部由新扩建的部分解决,共76769 m2。新馆地上地下总面积共156448 m2。新馆地上5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42.50m。老馆建筑高度26.5m,其中北侧老馆地上3层,南侧老馆地上经过内部加层后为5层。建筑平面按博物馆职能分为 九大功能区:文物保管区、陈列展览区、社会教育区、公共服务和活动区、业务与学术研究区、行政办公区、武警用房、设备用房、地下停车库。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建筑空间形式丰富,内部功能复杂多样。 消防系统概述: 国家博物馆工程的消防设计有着特殊性,文物是博物馆的根本,消防设计既要有可靠 的防火和灭火措施,在保护人员安全的同时更要保证文物在火灾和灭火时的安全,这为博物馆的消防设计带来巨大挑战。由于单体体量庞大、空间复杂、功能繁多、工艺及安防等方面要求高,出现了很多现有防火设计规范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在许多大规模的建筑设计中常常会遇到的。如果按照现行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建筑内的防火分区划分、疏散宽度等将难以实现,也难以保证各功能区的有效使用和空间效果的完整。因此,针对防火设计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没有完全局限于国内的规范,而是引进国际先进的消防性能化手段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专家论证,以确保设计采用的消防措施的合理有效。国家博物馆的消防设计除了常规的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设置了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雨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器配置、厨房专用灭火装置等消防措施。 消防水量消防用水由两路市政给水管提供,各系统消防用水标准和用水量如下: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序开放公告(2020)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序开放公告(2020) 根据中央关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实际,决定2020年5月1日起错峰限流预约开放。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7:00 (16时停止入馆),周一例行闭馆(节假日除外),夜间场次暂时取消。 2.每日限流3000人,采取全员线上限量预约,当日16时前可预约7日内参观,不接受团体预约和现场预约。 3.全天分三个时段错峰入馆:9:00—10:00时段500人,10:00—13:30时段1500人,13:30—15:30时段1000人,额满为止。 4.限量预约开放期间,观众入馆须配合进行身份证核录、出示本人实时健康码(也可通过北京健康宝小程序提前申领当日健康码)、接受健康监测,未见异常后方可入馆。 5. 限量预约开放期间,暂停人工讲解服务,观众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文明有序观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证开放工作安全有序,感谢支持与配合。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0年4月29日 参观须知 1.观众须按预约时段自北门西侧经消毒通道入馆接受安检,错过预约时段者谢绝入馆。 2.观众入馆参观时须全程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距离,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禁止在展厅内饮食集聚、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触摸展柜展品等不文明行为,服从工作人员疏导安排。 4.参观期间如突发发热、咳嗽、气促等身体不适状况,请及时联系工作人员,按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理。 5.观众如有参观问题咨询或意见诉求时,可拨打电话(略)。 6.疫情防控期间,对拒不配合及扰乱秩序者,由工作人员协调公安部门依法处置。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国博参观感 今天学校组织了我们学生参观了国家博物馆,我们准时的来到了这里。哇!我被眼前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了。俗话说,从这个国家的博物馆就能联想到这个国家的精神风貌,中国果然是名不虚传啊!放眼望去,这个建筑的设计中西结合,既有西式的高贵典雅,又不失中式的简洁朴实。 我们进到了大厅里,里面的景象更是美轮美奂。我还没欣赏够,讲解员叔叔就开始带我们参观了。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古代的彩陶,到了展馆里,一个个精美的彩陶就展现在我的面前,不过我们不是瞎参观的,可是有任务在身的,我们整个班级又被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要解开两个关于彩陶的小问题,我们这一组问题相对较难,分别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陶和观察彩陶的几大类图案。不过这也难不到我们,不一会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讲解员叔叔告诉了我们: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也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彩陶主要位于黄河流域,北方的颜色较浅,南方的颜色较深。其主要的纹理有动物的,有植物的,有几何的,还有人类的,这些都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彩陶不仅由于装饰,还记录了当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内壁以黑彩

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古代的人们把鱼神化,象征着富裕和多子,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最后,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国脉》,我不禁感叹这个国家博物馆的时代悠久,同时,这些藏品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珍贵的物品,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虽然这次参观只有半天,但是我从中学习了许多知识。中国的历史长河是我们永远也参透不完的,但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去挖掘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老馆改造)

目录 一、编制依据 0 二、工程概况 0 三、施工部署及安排 (1) 3.1 总体思路 (1) 3.2 施工区、段划分 (1) 3.3 施工工艺流程 (2) 四、施工准备 (3) 4.1 技术准备 (3) 4.2 人员及机具准备 (8) 4.3 作业条件准备 (9) 五、主要施工方法 (9) 5.1 钻孔植筋 (9) 5.1.1 分类及主要参数 (9) 5.1.2 施工工艺 (10) 5.2 碳纤维加固 (11) 5.3 粘钢加固 (17) 5.4 钢丝绳网片—聚合物 (20) 5.5 结构缺陷修补 (25) 5.5.1 结构裂缝缺陷修补 (25) 5.5.2 结构孔洞、烂根等结构缺陷修补 (27) 5.5.3 混凝土框架柱烂根的处理 (29) 六、质量保证措施 (29) 6.1 钻孔植筋质量控制 (29) 6.2 粘贴碳纤维布质量控制 (29) 6.2.1 原材料的控制 (29) 6.2.2 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30) 6.3 粘钢质量控制 (31) 七、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2)

7.1安全管理目标 (32) 7.2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32) 7.3主要措施 (33) 八、环境保护措施 (34)

一、编制依据 1、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老馆改造)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2、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老馆改造)施工图纸;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 5、《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6、《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程》(GB50367-2006); 7、《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9、《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10、《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11、《钢筋阻锈剂使用技术规程》(YB/T9231-98); 12、《冷扎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97); 12、《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CECS161:2004); 13、《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14、《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京建施2003年1号文。 二、工程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博物馆老馆改造工程建筑面积约3500m2,条形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有一层地下室,地上三层,建筑高度约为25m;本工程业主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办公室,项目管理公司为北京国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博物馆于1959年建成,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施工条件限制,原馆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展览要求和观众的参观需求,故需对原有结构进行改造加固,并对存在的结构缺陷进行处理。 本工程的结构加固措施中,基础主要采用扩大基础面积或新增片筏,部分基础拉梁采用粘钢方式予以补强,框架柱主要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和外粘型钢法,框架梁除少数需要增大截面外,主要采用梁底粘碳纤维和梁顶粘钢板的办法,对于楼板则采用板顶补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办法予以补强。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流线设计概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流线设计概述 摘要:建筑流线是建筑中人员交通路线及物品运输路游,是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文物运输流线是博物馆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联系博物馆建筑的各个主要功能区域,对博物馆建筑内部的空间划分,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等多方面设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家博物馆文物流线设计中纵深架构和横向联系深入剖析,探讨文物流线整体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总结文物流线设计的方法及经验。 关键词:文物流线功能节点流线要素形式功能统一 1. 文物流线简介 建筑流线是建筑中人员交通路线及物品运输路游,是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建筑流线合理的构建,形成建筑物的脉络,将各个功能空间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划分、连接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 文物运输流线是博物馆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保存、研究、展出等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都依赖于文物。因此在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中需要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畅通的文物运输流线,提供通向各相关空间的完善的链接,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联系方便、简捷。同时避免文物流线与其他流线互相交叉干扰。 国家博物馆文物运输流线分为两支,一支是文物入库流线,文物入库包括文物接受、鉴选、登记、编目、入库前的摄影、消毒、入库等各项文物管理流程。文物入库流线是完成上述程序所经历的路游。在这条流线上,要求路线便捷,简短,平直,安全,同时有效地链接各个功能空间。另一类是文物出库流线,文物出库方向主要包括出展、研究鉴赏。文物流线在水平线路上不能设有台阶,坡道的坡度不大于1/12,同时与观众流线不交叉或者隔离,确保文物运输的安全。 文物流线示意图如下: 入库流线:卸货区→库前区→库房

中国国家博物馆游记

中国国家博物馆游记 这周五,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郊游活动去国博。我认为从外面非常的壮观,从里面有非常的有知识文化。国博也是 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博物馆。在天安门的东侧,建筑有两种: 一种是老建筑,一种是新建筑,两种在一起显得更完美。 我们首先看了一部关于国博的电影。讲述了关于它的历史与构造。然后,我们就去了古代中国这个回顾中国历史的 展厅。我们一人发了个学习单和垫板然后开始了我们的旅程。“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 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 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 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 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就和 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其中,有几个展品特别的完美与精致。“后母戊鼎”青铜 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在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 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 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 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此外,经光 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 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 中可见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 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 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新

gmp建筑事务所:中国国家博物馆

gmp建筑事务所:中国国家博物馆 来源:互联网上传人:NorthernStar 发表时间:2011年3月30日改建和扩建工程由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设计 在奠基4年后的2011年4月1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面对公众开放。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改建和扩建工程由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事务所担纲设计。位于北京心脏位置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总面积1919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并将成为一扇展示古老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的窗口。届时柏林国际博物馆馆长米歇尔?艾森豪尔、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馆长马丁?罗特、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馆长克劳斯?施恩克、建筑师曼哈德?冯—格康以及多位中方代表将应邀出席开幕庆典。 原有建筑建于1959年,坐落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是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被誉为新中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建筑屋顶的叠加退阶设计借鉴了紫禁城殿宇重檐庑顶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天安门广场建筑屋面样式,但其局部细节与建筑材料均富有时代特色。此外,保留建筑极具代表性的柱廊和开窗也经由现代的建筑语汇得到了重新演绎。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4月1日开幕,届时一个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德国临时展览“启蒙的艺术”也将同期开幕。2700平方米的陈列空间内将展出来自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博物馆和巴伐利亚国家绘画博物馆珍藏的450件启蒙时代的艺术珍品。展览呈现了启蒙主义思想对18世纪乃至近现代造型艺术和艺术思潮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北京 设计竞赛:2004年一等奖 设计:曼哈德?冯—格康和斯特凡?胥茨,以及施蒂芬?瑞沃勒和多莉丝?舍弗勒方案调整阶段设计:曼哈德?冯—格康和斯特凡?胥茨,以及施蒂芬?瑞沃勒 项目负责人:马提亚斯?魏格曼,以及帕特里克?弗莱德 方案设计人员:Gregor Hoheisel,Katrin Kanus,Ralf Sieber,杜鹏,董春嵩 施工设计人员:鲍威, Johanna Enzinger,Anna Bulanda-J.,孔晶,Andreas Goetze,郭福慧,Mulyanto,陈悦,郑昕,高华, 邢九洲,Helga Reimund,Tobias Keyl,Christi-an Dorndorf,Annette Loeber,Verena Fischbach,姜琳琳,刘焱,Mehrafarin Ruz-behi,Yoko Uraji,韩露,夏琳,田江海,Uli Bachmann,Ajda Guelbahar,Iris Belle,Sabine Stage 中国合作设计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 业主: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初中阅读)

中国国家博物馆 【材料一】 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成立于1925年,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截至2016年底,故宫文物藏品总数达186万余件。近年来,故官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开展文化普及活动,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场所。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为了使展览效果最优化,故宫在以往展览的基础上,改变思路,不断创新,开创了文物藏品①的新方式:展览不再是对文物进行简单摆放,而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图像等进行艺术再现;同时,通过图录制作、书籍编写、学术研讨、数字影像辅助导览等方式,让观众在观展时更好地了解展品的文化内涵。2016年,故宫成立教育中心,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全面、立体地发挥故宫的公共教育功能。在公共教育中,故宫重视与教育机构合作,采用馆校合作方式开展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轻松活泼的参与中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材料二】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一座全面系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馆中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和10多个不同门类的专题展览,每年还有50余个临时展览,国博己经成为公共教育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国博的展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众前来参观。2017年国博接待观众总量达806万人次,其中包括未成年观众139万人次。为了充分发挥国博的公共教育功能,自2012年5月起,国博设立了教育体验区。目前,围绕“历史与艺术并重”的主题,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群体开发了“阳光少年”“社会大课堂”“文化博览”三大系列课程,形成了以藏品为基础,以体验为重要方式的公共教育新模式。国博特别重视与学校合作,例如,为了使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和学校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采用“双师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方位的认知。 【材料三】 中国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一座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大型科技教育设施。科技馆以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设计理念开展公共教育,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馆中展品涉及航空、航天、机械、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纳米科技等众多领域。科技馆在利用展品进行展览教育的同时,还设置了科普活动室和实验室,配置了计算机、微型机床、3D打印机等近200套不同系列活动器材和40多套相关的实验仪器,设计了“飞行器的奥秘”“光影探秘”“生命科学俱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xx年03月18日(星期二)华民集团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了一次既深刻而又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在办公室雷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同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xx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刚到达博物馆外面的时候,我们就被眼前这个雄伟的、气势磅礴的建筑物震慑了,博物馆的正面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金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初次来到国家博物馆,置身其中的我感觉自己突然变得很渺小。 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找到了入口,待一系列安检过后,我们来到了展馆内部。环顾四周,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基调,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央大厅,展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xx书法作品;第二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xx雕塑作品;第三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与xx相关的油画、国画等绘画作品。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几尊有着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xx

雕像,将xx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多数展厅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层,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宽敞的走廊,走廊的左边是大美木艺展厅,此展厅所展览的近百件家具,均为中国明清时期家具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巅峰时期的代表。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明清家具的造型和工艺特点,感受明清家具所蕴涵 的深厚、柔美、风雅等经久不衰的艺术力,进而深刻认知中国古代家具之“大美”之所在。 出来木艺展厅的对面是商邑翼翼展厅,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该厅展示内容主要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出土文物为主,是高度发达的商文明的物证。从等级制度、礼乐文明、信仰空间、甲骨文字、戎马生涯、贵族生活等方面对晚商贵族文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展示。 除了展厅里面,在博物馆的公共区域也随处可见一些展品,路过三楼的公共区域我们还参观了宋代石雕艺术,有辅以武士、四神、妇人启门等,展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这些墓碑雕工精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那些惟妙惟肖的侍女形象,有的奉梳妆洒扫,有的侍饮宴起居,有的献歌舞音乐,各有职司,分工明确。她们眉目传情,欲语欲动,使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宋代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物形象,更能感受到雕塑家精湛的技艺。 来到四层后我被名为“友好往来历史见证”的展厅所深深吸引,展厅里面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的展示,这些礼品见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汽研中心于2015年4月24日,组织团员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全面、艺术、形象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展是以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 在参观主要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复兴之路的序厅,序厅紧扣“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主题思想,彰显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伟大壮举和辉煌成就,体现自强不息、探索奋斗的民族精神。它将古人的艺术想象和航天技术发展通过时空进行对接,前者是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后者是现代空间

技术的顶峰,两者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追求。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厅,这五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很多具有该阶段代表性的物品陈列,其中最为典型的也是展示篇幅最大的有虎门抗英、渡江战役、开国大典和飞天揽月这几点。 虎门抗英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意图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而向虎门发动进攻时清军官兵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虽然在该战役中英军击败全部8500名守军,关天培因此壮烈牺牲,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预示着中国人们的觉醒。 以前一直以为现在的所有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次观看中过的复兴之路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中国人民真的很伟大!当帝国主义来欺负中国,人们都没有饱饭吃,但没有人低头!而是掀起革命,让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是不能欺负的!当日本来临时,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没有放弃!日本人大肆地屠杀中国人民,想磨灭大家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意志不但没有被抹杀,而是变得更坚固!我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赶走了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2014年03月18日(星期二)华民集团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了一次既深刻而又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在办公室雷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同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刚到达博物馆外面的时候,我们就被眼前这个雄伟的、气势磅礴的建筑物震慑了,博物馆的正面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金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初次来到国家博物馆,置身其中的我感觉自己突然变得很渺小。 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找到了入口,待一系列安检过后,我们来到了展馆内部。环顾四周,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基调,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央大厅,展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毛泽东书法作品;第二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毛泽东雕塑作品;第三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与毛泽东相关的油画、国画等绘画作品。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几尊有着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毛泽东雕像,将毛泽东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多数展厅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层,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宽敞的走廊,走廊的左边是大美木艺展厅,此展厅所展览的近百件家具,均为中国明清时期家具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巅峰时期的代表。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明清家具的造型和工艺特点,感受明清家具所蕴涵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为了进一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领会党的奋斗精神,我很荣幸的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这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 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遭受了难以言说的屈辱。尽管孙中山先生向国人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并在1911年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彻底消灭封建制度,也没使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仍是一片渺茫。这种状况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才得以根本改变。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大国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没有使中国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于是,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从1978年开始起步,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全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国力大为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巨大。民族复兴之路在人们眼中也开始逐渐明朗了起来,而当我们步入21世纪后,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更是清晰可见。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并指导全党。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得以正确地判断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时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产生。 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的历史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所实行的都是精英式的改良或革命路线,只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为庆祝党的诞生,我们经济管理系于2011年5月8日,组织党员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进一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领会党的奋斗精神,从而促进党组织和党员的发展。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走进国家博物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中国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12年,到目前为止馆址搬迁了3次。最早馆址在国子监,1918年搬迁到故宫的端门和午门。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建成,国博第三次搬迁。过去三年半时间里,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大楼向三个方向蔓延――东扩40米,下挖两层,上增一层。竣工后的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体量激增为原来的3倍,总建筑面积从6.5万平方米 新国博大大小小49个展厅,最大的2000平方米,最小的800平方米。新国博不仅面积大,更重要的是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与国际顶级博物馆同步。从面向天安门广场的正门走进名为“艺术长廊”的新国博西大厅,第一感觉是空间大到令人不知所措。该厅高28米,宽30米,长330米,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博物馆面积全球第一,这个厅大概也是全球最大了。整个大厅没有一根立柱,放眼望去一马平川,更显空旷。西大厅中央被称为中央厅,未来重要仪式都将在这里举办。新国博的两个基本陈列――“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清晰地呼应“历博”和“革博”的身影。“古代中国”由原来的“中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

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兴八中初一年级社会大课堂 苏艳丽 一、博物馆资源分析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国家博物馆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该馆展出的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二、博物馆资源与学生学习内容的关系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展馆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正好是初一历史所学内容。最早的藏品和展品是170 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的牙齿,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文物。 三、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兴趣,博物馆中的形态生动的展品正是符合其心理特点的认知素材。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很多知识还认识不多,而本学期正好学习中国古代史,学生可以通过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对古代史有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参观国家博物馆有助于他们形成具体的、形象的、完整的对古代史的宏观认识。而 大兴八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乡镇家庭,也有很多外地生源,认知来源比较窄,国家博物馆对于他们来说,陌生而又神奇,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参观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中国古代从原始人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 难点: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青铜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对远古人类的遗存,人类历史的变迁等形成形象的、比较全面的认知。 2.通过参观,听讲解,回答预设问题并发现问题,学习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文物、地图等各种非常形象的展品和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联想、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合作态度与团队精神。 3.通过对祖国历史的全面了解,感受祖国历史的久远,文化的深厚,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 教师:1.实地考察了解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厅分布。 2.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制定活动预案。 3.准备相关设备等 学生:1.相关知识的复习与补充 2.分组:小组人员分工 3.制定活动计划 (二)活动实施

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原创)

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原创) 转自“谢田的博客”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水平最高的考古博物馆。此馆始建于1912年,叫做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解放后隶属文化部,1959年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新馆,终于成了今天的样子。 国博原本是由两个博物馆构成的,一个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个是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合并成了一个。从1840年到建国后,几乎所有重要的近现代历史文物都在里面,还有建国初期全国各地的精品考古文物,大多也汇集于此。2011年5月,国博装修完毕,首次以全新的面貌对外开放。馆里面藏的一百多万件文物浩如烟海,就算走上一天也看不完。我去过好几次,有幸见到了国博馆藏的各种文物精品,在此特列出国博最经典的十个镇馆宝物,给大家做个参考。

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第一号。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阎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画鹳鸟叼鱼及石斧。中国的石器时代图画极其罕见,而这幅图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史前图画,价值无可估量。

2 陶鹰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93年洛桑申奥展览会七件代表中国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国史前雕塑的代表作。这个陶鹰鼎威武雄壮,鹰胸为鼎腹,器口开于鹰背,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是中国史前文物中绝无仅有的神品。 3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

礼器。中国古代对财富的标准是计重制,越重越值钱。大鼎重达832.84公斤,在当时属于国之重器了。器身饰兽面纹及夔龙纹,耳外廓饰双虎食人纹。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雄健丰腴。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出土,险些被切割卖走。村民将其埋在土里,终于熬过了八年抗战。战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于太重,没被运到台湾。1959年转交国博。 4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耸出四个卷角羊头,尊腹为羊的前胸。此尊集线雕、圆雕、浮雕等各种技巧,端庄典雅,铸造精细,是商代泥范法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这个器物解放前出土于湖南宁乡,抗战期间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寇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直到解放后才被修复,现在几乎看不到破损的痕迹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