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课改反思4

课改反思4

小学语文课改的反思

作者:徐正相(小学语文四川资阳小学语文一班)

小学语文课改的反思

【内容提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流行语之一:“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流行语之二:“你学到了什么。”流行语之三:“你真棒。”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一)“自主”变“放任”。(二)合作学习成“八股”。(三)探究学习变“做秀”。

********

实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都在不断地进行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在具体教

学实践过程中,新课改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有很多东西使我困惑,且久久难以释怀。乘此机会,现就我对新课改的一些反思与各位领导和广大同行们交流,探讨,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从而真正走出一条适合实际的教改之路。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个体的尊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却有许多问题让人深思。

流行语之一:“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运用新改革理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这样,教师话音一落,教室里立刻就会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因为小学生阅读课文的特点本来就喜欢大声朗读,加之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盲目从众心理,因此只要一有人朗读,其他的学生自然就一哄而上了。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就只有大声朗读么?

并且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课程标准》还对默读专门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其实,这就是一种矛盾。既要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又要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而且《课程标准》中还对小学各个年级段的默读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退一万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应该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难道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需用了,可以随心所欲了吗?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出要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流行语之二:“你学到了什么。”

在运用新课改的理论进行教学中,课堂小结或总结时,已经不再提倡教师的归纳总结了,而是提倡由学生自己来归纳。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回答必定是多层

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肯定各有不同。作为教者,应该怎样进行评价:是针对每个学生一一评价么,请问一堂课哪有那么多时间?是回答部分学生么,其他的学生一定茫然,因为他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回答,他自己也没法作出准确而正确的判断,这样的话,学生的收获究竟在哪里,教学效果怎么体现?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在一堂课上“学到了什么。”这看似光面堂皇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际上绝对是“花架子——中看而不中用。”因此,一堂课,要反馈学生的学习收获或效果,仅用“你学到了什么”来判断,这种方法是肯定不可行的。

流行语之三:“你真棒。”

新课改提倡“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为的是任何时候,不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现在的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一个“爱迪生”。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这样一来,似乎真是鼓励了学生,表扬了学生,这也很符合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胃口,因为小学生天生就只喜欢听表扬(其实,哪个人不是这样,真正能自我否定、自我揭短、自我暴丑的天底下能找到几人?)然

而,殊不知,学生对这种原本期待教师作出裁决的、教师却牛头不对马嘴、模棱两可的回答,必定会弄得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答案(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没有任何一点益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固然重要。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百害而无一利。

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一)“自主”变“放任”。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新课改背景下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以人为本”,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教师

的主导作用呢?难道就不需要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要教师来干什么,干脆让学生都去自学成才算了,如此教学有何收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二)合作学习成“八股”。

新课改理念中,特别强调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是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课堂。但是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无论是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还是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往往都是主观随意的。教师一旦下命令,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这样,合作学习便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固定格式——就像“八股文”那样。这样的合作有何意义,能实现什么目标?其实,这只能成为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我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

的方式、学习的组织形式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一有问题就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真正成了“八股”。

(三)探究学习变“做秀”。

小学语文新课改不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好提倡“探究学习”。探究学习,这句话提出来容易,说起来好听。其实,对小学生而言,却做起来不知所措。就是作为教者,也很难实施。目前据我所知,要在教学中体现或突出探究学习,教者往往就是组织学生去讨论讨论,或者组织学生去观察观察等等,这就叫探究吗?如果说要学生去探究,就是简单地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观察,真是太肤浅了,而且这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上的“做秀”,根本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诚然,如今在鼓励人人创新的时代,通过探究学习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在“斗大的字都没有认识到几箩筐”时,就叫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去创造,这似乎多少有一点“揠苗助长”的味道。

几年来的新课改,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也做了几年的思考。对新课改中的语文教育,有很多东西真正很值得我们去反思。古人学语文,怎么学?那就是朗读,就是背诵。

结果怎么样?——创造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现代人学语文,如此学:既是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又是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既是分析作者和历史背景,又是分析理解字、词、句、段落的意思,学习如此详细、学得如此辛苦,结果怎么样?……我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当今的一个大学生,连一份申请书都可能写不好,连写一篇工作简讯都在网上去抄,这真是令人担忧!值得反思。

课改反思

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韩春艳本学期我校加大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一学期下来,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数学课堂更是如此,我们不仅要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数学学科来说,我们紧紧围绕着“少将多学,精讲多练”这八个字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我的数学课堂也在悄悄地变化着。下面,结合者我的课堂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一、教师思想的转变才是真正的课改。 教师的教学思想主导者课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本学期跟随国培小团队走进了哈市一所幼儿园,四所小学,还听了李洪亮老师的业务讲座,还有两位老师的关于信息技术的讲解。一周的跟岗学习结束了。此次学习让我最难忘的是深入不同学校参观学习,现场观摩哈市优秀教师的课堂。课上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很少听到教师直接就讲解知识点的。课堂上看似教师轻松了,其实课前老师做了许多准备,备课、录制学生微信预习的小视频、制作课件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十节课自然、亲切、真实,学生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整流利的语言表达,都足以见证学校的管理、教师平时的付出。学生就是一所学校的形象,所以,这几所学校的参观学习,使我感触很深。回来后结合着我校的课改精神,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教学《周长》一课时,我进行了实践——师少讲生多尝试。我先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

中学课改反思

中学课改反思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自2002年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颁布,课改便如一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课改赋予了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一切从头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我校响应太原市及小店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活动的号召,积极按照太原市“343课改模式”和小店区“133区域课改活动”的精神与要求,认真组织了一系列围绕课改的活动——山东昌乐二中经验交流、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的讨论、赴河南永威学校观摩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华东师大、昌乐二中专家的培训学习;从2012年4月开始,与四十七中共同探讨新课堂教学模式,与2012年6月份,形成了联盟校“三要素六环节”模式,在学校内部先后进行了理论学习、课改动员、课改试点和理论完善等步骤,并且从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在学校内更大范围推广运用“三要素六环节”模式,期待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主要、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会求知的方法比求得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学会与人分享,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从课堂改革入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的构建切入,华泰中学目前推行的“三自”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汲取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教学模式的精华,对学校过去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是科学的、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自”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自展、自评”课堂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搜集和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

我的课改反思

我的课改反思 【摘要】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位一线教师,我知道自己肩负着多重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的生命绽放出力量,为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我们就要加快课改的步伐,并且在课改中不断地反思。 【关键词】班主任;课改;反思 随着全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校也加快了课改的步伐,出台了相应的课改措施与方案,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位一线教师,我知道自己肩负着多重的任务。为了让学生的生命在新的课堂里绽放力量,为了让学生在新的课堂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那么就要走课改之路。 1 首先转变观念,我们要坚信,课改是正确的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为了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在开学之际,在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先后到了新圩中学和文华中学听课,学习,还听了专家报告,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我对新课改有了初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与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课堂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所以,在课改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由于我认真学习课改资料,到文华,新圩等成功学校现场观摩,积累别人的先进办法,形成自己的课改理念与模式。一开学,我马上进行小组建设培训,先开组长会议,我套用杜郎口校长的话“我们班的课改成在组长,败在教师”作为组长首先要行动起来,组织本组的成员独学,促进对学,有不懂的问题在本组中群学,还是不懂的、或是一题多解的,或有争议的题就板书到本组的展示台上展示,我认为小组建设很重要,组长的作用更是关键,我对组长进行反复培训,鼓励,教育他们既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帮扶,不要恶意攻击。培训好组长是我作为班主任对班级建设的第一步。但是,尽管我经常开组长会议,如我们班的奋斗组,因为经常落后而对本组荣誉表现得无所谓,尽管组长有心“力挽狂澜”但组内成员由于懒惰加上基础较差经常不合作,致使组长“心力交瘁”,成为落后一组,一旦有些组放弃也影响到其他组的情绪,其他组的组长有时也会只顾自己学会而忽视了合作,因此小组建设仍有时流行于形式,因此我要制订相关激励方案,重新任命小组长,把小组建设这一块先做好,做活。 2 我制订好相关的量化评优方案

初中英语新课改的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新课改的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新课改的教学反思怎么写?英语是初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课堂教学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水平高低。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中英语新课改的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英语新课改的教学反思1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进行终身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运用多媒体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口语水平;尽可能变换教学方式;联系课堂内容,开展小组活动;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英语教学方法;给予特殊学生以特殊关心;更新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的关系的定位。通过听课和学习,现在特写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新课改中(一)我认为需要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但是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二)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这就是新课改精髓所在。 (三)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中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教学设备的制约,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因而教师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中要注重“以人

小学课改研讨总结与反思(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小学课改研讨总结与反思 12月9日上午,xx镇中心校在东xx小学举行了课改交流听评课活动,中心校刘校长对近两年以来xx镇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做了简要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对照中心校的要求,现将我校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经验与优点: 1、高年级教师能根据教育中心印发的导学案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注意分层教学,利用导学案有效指导教学。 2、中高年级语文学科第一课时生字生词教学已形成常态化。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自主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准字音,用恰当的方法识记字形,通过查工具书进行扩词、理解词义,概括的主要内容。 3、小组建设、小组评价初见成效。学校制定小组评价细则,各班每周评出周冠军小组,班会表彰发奖品,并把优胜小组成员写在黑板上。每月评出月冠军小组,月初周一升旗开会时进行表彰,颁发奖品、奖状,优胜小组长发表获奖感言、经验。人人都是小组的一员,都为小组的发展,小组的荣誉着想。 4、班级文化建设有了新的创建。各班教室门前的走廊墙上制作了新版面,编制了班名、班训、班风、班主任寄语等,以促进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问题与困惑: 1、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语言更完整,表达的更清楚,敢说,会说? 2、如何采取措施长久保持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和热情,不会冷淡? 3、如何使学生的课前预习落到实处? 思路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思路是: 1、从低年级就注重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条理性,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每一节课抓起,从每一次课堂发言训练,从每一次班级活动培养。另外,利用每天早

读5分钟的时间即兴演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朗诵一首诗,讲一个故事,猜一个谜语等等,内容不限,但必须人人参与。 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科,选取不同教法学法,创设情境,注意导学,注重激励,激发兴趣,正面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预习时间一定要有保证,如数学预习可安排在前天晚上,语文预习可安排在早读时间。另外,预习内容要明确,有针对性,有问题导向。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落实,第二天任课老师上课前一定要检查或抽查,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把握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

数学教学课改反思 ——如何吸引住学生 驿马中学邹彦萍 我从事初中数学课教学已有十余年了。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总结出来了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借以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们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经常在课堂上给他们设计一些问题,他们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出来;在课后,我也给他们留几道题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们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到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可以在他们走神的时候偶尔提问一下,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不要太高。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让他们做。当他们自己作出来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会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在做练习的时候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难作到坚持不懈,所以要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

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注意语气和语调,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少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即使要批评,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批评是善意的。一句话,就是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们喜欢你才会愿意学你所担任的这门学科。这就是人们说的爱屋及乌吧。 另外,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 竞赛。竞赛可 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使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初中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习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 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

反思我的“课改之路”

反思我的“课改之路”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反思我的“课改之路”文章内容 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反思我的课改之路”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生 创造了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强调全面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它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作为 直跟随课改脚步的实验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边学习边教学的过程中,我积极汲取和消化课改新思想、新理念,在完整的理论指导下,我投入到紧张的教学中去。 有人说: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经常回过头来,仔细思考一下,今后才能做得更好。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在四年的课改历程中,我感想颇多,现一一记录如下,愿与各位共同探讨 、对创设情境的几种做法:1、创设情境要充满童趣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

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 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 习中。如分与合,我设计了拍手、对口令等游戏,变换形式 地练习, 8 的组成我拍 2 下,同学们拍 6 下,也可同桌拍。 9 的组成,我说 8,学生说 1;也可我出卡片 8,学生出 1,也 可同桌玩。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加深了理解,在自然愉快 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 2.创设情境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 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 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 的,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实践活动课《量一量》设 庹,并到篮球场去量,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测量方案,尝试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学生兴趣很高,使课堂上所学的知 识充分体现在生活中,学生们深深感到:学数学,真有用! 从学生生活出发, 从学生的家庭入手, 从学生周围环境着眼, 是我们对如何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几点感悟。 当然每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所处环境不一样,所选择 的方法更是不尽相同,不论怎样,只要注意挖掘,就会发现 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服务 3.创设情境具有开放性 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师问得恰到好处,可以引发孩子的 思考,也可以练习让孩子问,逐渐到会问。可以设置具有挑 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 之”。 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 非常好, 将量渗透到生活实际中, 量出自己的一柞、 止 步、

初中英语课改反思精选(教学方案)

( 英语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英语课改反思精选(教学方 案) Learning English is conducive to making friends, chatting or working together with foreigners, and learning English is very useful for traveling abroad.

初中英语课改反思精选(教学方案)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回顾一下通过一年多以来,学习新课改后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如何教学音标 《新目标英语》中没有突出音标教学,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单词,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的现状,我们必须进行音标教学。 我认为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即

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这期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其次,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教学的重点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开口关。同时,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然后是分散教学,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以达到在教学中进一步分散巩固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并进一步对学习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如何教学词汇 《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我们又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当前乡镇中、小学英语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应

关于八年级英语课改反思

关于八年级英语课改反思 篇一 初中英语新课改进行几年了,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 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越来越普及。但是新课改也给 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如:有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较以前同级的学 生高出许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学生的两极分化从初一就开始凸显。这样学 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师在授课中难以兼顾,无疑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尽管新课改在某 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仍困难重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表现有以下几个 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些脱节 新课标英语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 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而教材中有些内 容对农村学生来说好似是纸上谈兵,例如pizza等等,学生对他们毫不熟悉,失去了兴趣,因而也得不到巩固,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新课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 能授课,可是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 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而且每个单元相对独立, 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我们现在每人教两个班,最多的有六十多人,除正式课节外还要上早午自习,每周有近二十节课。除了上课, 其余的时间要备课、批改作业,要应付上面的各种检查、听课等等。 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是英语新课改的又一障碍 在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是主科,而英语只是副科。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在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双方已经脱节。加上许多人认为,小学英语学好与否没有关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从头开始学。因此,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使小学英语教育形 同虚设。新课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多,各科的压 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教师精力又有限, 如果配合不好,有些学生往往会落伍,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给很多学生带来了 很大损失,造成了许多遗憾。 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不少单词拼写难,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 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与反思 大树完小罗先萍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一、课改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我们的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课改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我们数学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二)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改中的数学教师为课程实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长期的课改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学生乐学、爱学、兴趣浓厚。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课改反思【

课改反思 经过一次次的课改培训活动以及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课改的浪潮之汹涌,同时也让我时时警醒,一定要打破旧观念,尝试新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课改路上的探索者、成功者。 通过昌乐二中、灵石二中等各地的学习,使我在教学观念以及方法上,收获很多,总结如下: 1、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去做,不要当学生的“保姆”。首先,在教学观念上,好多老师都认为,人家课改进行的这么好,都是因为人家的学生素质强,水平高。这种观点我认为有偏差。任何学生他都有水平高低之分,能让学生的能力水平真正发挥出来,这需要老师的长期培养和诱导,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教师要试着放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任何人的观点都不是绝对正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共享自己的观点,共同进步。当然,在每次培训中,都倡导小组划分,无论是四人一组,还是六人一组,它都是一个小团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划分?小组划分的意义又在哪里?我们以往也分小组,但无非是让小组长收作业,记名字颇多,真正发挥不了小组的作用;当然也有改进方案,就是让每个人轮流当组长,让他们都各顾不暇,有时候有矛盾不及时化解,反而使小组更分裂。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制能力,只是差别不同,但是每个人却受环境影响不同,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改变。所以,我认为课改中的小组建设能真正持续下去的理由,不在建设,而在观念,积极的思想,上进的观念,踊跃的竞争,使他们更团结,更紧密,互相依赖,却又互相制约,整体进步,不用想象。当然,倡导好的观念,积极的思想之外,严格的管理和积极的鼓励,也缺少不了。总之,小组建设,使我们课改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人人进步的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不会导致差学生更差的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现象。 3、教师的讲解不是全讲,不是不讲,而是讲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这些话也许听了好多次了,但实际在真正的运用中,对于老师而言,何其难?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掌控者,而课堂变成了学生发挥的主旋律,教师只能根据学生发散的思维和观点,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加以整理,才能完成教学内容。课堂讲课,对老师而言,变得不再那么充实,有把握。但是学生积极思维的态度,以及一些观点的提出,却让老师也惊诧不已,学到很多。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师的知识面未必就比学生宽多少。所以,在教学中,与学生形成知识的互动,思维的交流,未必就是一堂没有落实的课。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的兴趣交流,因为这样,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喜欢了,所以再难的学习,也是一件乐事,也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改的探索之路很长,说很简单,我们要做,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课改方向和方法。我想,只要自己肯努力,不断总结失败教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成功的!

思想政治课课改总结与反思

思想政治课课改总结与反思 四龙中学彭玉华 本次课改,改变了已往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每一课都设计了相关的生活情景、典型案例等,所取材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特别是“必修课”部分,密切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内容上看,每一课有大量的探究题目,其材料多取自我们身边的事例,同时又设置大量的问题要求学生探讨。每个单元又有综合探究,在对整个单元知识总结的基础上,又设置一定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知识,在活动中求发展”是新教材的最大特色,这意味着我们再也不能搞“一言堂”,唱“独角戏”了。这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法,转变教学观念,具体说来就是要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过去的教学过分重视书本原理,过于理论化、概念化、抽象化,这样的政治课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教学方式的转变,就不会有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随即发生了变化。要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突破点就在于让政治课堂真正“动”起来, 一、让学生“眼动”——教材的阅读活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常常把教材读得太多,读得太透,其结果是学生“眼动”机会太少,听教师的讲解反而感到索然无味。现代教育在强调知识的同时更倡导素质和能力。因此,课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当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其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当其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因此,政治课上首先要让学生们的眼睛真正地动起来。在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阅读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的读要大大减少,学生的读要明显增加。当然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轻松。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一个指导阅读的作用,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让学生“眼动”的最佳效果。

我的新课改培训学习反思

新课改培训学习反思 张荣华 在视频上,我观看了几位专家、教师的发言,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我觉得新课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这和教育部坚持不懈地推行新课改的决心和努力分不开,尤其是各个学校在教学中将课改理念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和方案,把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实处,在实践中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性。我区虽然是全国最后一个实行新课改的省份,课改来的比较晚,但是我们有其他先行省份的宝贵经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学习、交流、反思,本次新课改学习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要把握好新课程的宗旨。旧课程只知道一味的让学生学习,却没有考虑到学生自己真正的需求,而新课程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并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在新课程宗旨的指导下,高中教师更要注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应放在首位。 二、要加大备课的力度。这二十多天的培训,最重要的就是培训备课的方法。集中培训时,专家组的周丽雅老师也说了“实施新课程后老师们的备课任务更重了,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备课上就应多下功夫,多做预案,在备课方面要多考虑学生,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了”,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在老师的教案里要体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要环环相扣。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

高中历史课改工作总结和反思

高中历史课改工作总结和反思 摘自:《安工大附中》 2005年秋,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课改.因为我们深知,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培养一代真正具有时代特点、现代意识的民族脊梁.因此,课改便成了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 三年课改回头看,一路走来的南京高中历史改革,其中不乏坎坷与艰辛,困惑与矛盾,但由于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专家的专业引领,学者的指点迷津,还由于市教研室“基于问题解决,致力行动跟进”的总体方针策略的指引,依靠我们团队的集体力量,依靠我们历史同仁的大胆探索,我们终于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 为了谋求自我进步,也为了将南京高中历史课改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现藉全国课改协作体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们做一总结和反思,以就教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同仁! 一、锻造教师团队,提升课改的支撑力 三年前,当我们直面新课改时,深深感觉新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不足.一方面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资源等滞后,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由理解到接受再到转变,还有个相当长的过程,实施难度较大. 怎么办呢?千头万绪中,深感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践者,师资队伍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为了使队伍适应课改需要,我们把师资培训作为推进课改的一项重点工作,并超前谋划. 1.贯彻课改理念,掌握三维目标 推进课改,理念先行.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我们首先从自己开始,系统地全面地认真学习、反复研读与课改相关的论著、文件等,探究其

理念与政策,使自己在思想上认识上真正理解并领悟课改的精神和实质,理解课程改革的深刻内涵和外延.然后,我们就始终不渝地坚持在 各种教研活动中、各类培训班上,把课改的理念、精神和实质反复宣传,大力弘扬.并在教学实践中用“三维”目标衡量和检测执行的情况.发现偏差,立即纠正. 2.坚持“先培后上”原则,做到三个“确保” 课改三年来,市教育局师资处和教研室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组织各个学科、 各个年级进行假期集中研训.历史学科积极响应,在培训的师资队伍、培训的内容形式、考勤、考绩等方面严把质量关.有关教师还被要求 反复轮训.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三个“确保”,即确保培训人员的全员性;确保培训时间的连续性;确保培训内容的实效性.每年还组织南京市历 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南京市农村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并选 送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和高校组织的培训,收到较好效果. 3.健全三大机制,建设三支队伍 健全以三个梯度(青优、学科带头人、名特教师),一个教研网 络(以专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组成员、学科命题组成员为核心的 学科骨干教师群体)为核心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以考核、评比、 使用、管理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以学科中心组成 员专业成长为目的的组织机制. 建设一支有新课程理念,基于行动研究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 设一支适应教研方式变化,立足学科,服务学校的区、县教研员专业 引领队伍;建设一支关注课改、服务课改、研究课改的名特教师专 家队伍. 4.坚持专业引领,实施三年培训 专业引领是有效推进课改发展的重要途径.一线教师新课程的专 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优劣.因此,课改三年,专家 讲座,名师引领,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其中,主要分为两类:

2021年教师课改工作反思

2nn年秋,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课改。因为我们深知,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高中新课程体系,更有利于培养一代真正具有时代特点、现代意识的民族脊梁。因此,课改便成了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 三年课改回头看,一路走来的民族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其中不乏坎坷与艰辛,困惑与矛盾,但由于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专家的专业引领,学者的指点迷津,还由于市教研室“基于问题解决,致力行动跟进”的总体方针策略的指引,依靠我们团队的集体力量,依靠我们历史同仁的大胆探索,我们终于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 为了谋求自我进步,也为了将我校中历史课改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们做一总结和反思,以就教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同仁! 一、锻造教师团队,提升课改的支撑力 三年前,当我们直面新课改时,深深感觉新课程改革的准备工作不足。一方面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资源等滞后,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由理解到接受再到转变,还有个相当长的过程,实施难度较大。 怎么办呢千头万绪中,深感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践者,师资队伍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为了使队伍适应课改需要,我们把师资培训作为推进课改的一项重点工作,并超前谋划。 贯彻课改理念,掌握三维目标 推进课改,理念先行。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我们首先从自己开始,系统地全面地认真学习、反复研读与课改相关的论著、文件等,探究其理念与政策,使自己在思想上认识上真正理解并领悟课改的精神和实质,理解课程改革的深刻内涵和外延。然后,我们就始终不渝地坚持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各类培训班上,把课改的理念、精神和实质反复宣传,大力弘扬。并在教学实践中用“三维”目标衡量和检测执行的情况。发现偏差,立即纠正。 坚持“先培后上”原则,做到三个“确保” 课改三年来,市教育局师资处和教研室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组织各个学科、各个年级进行假期集中研训。历史学科积极响应,在培训的师资队伍、培训的内容形式、考勤、考绩等方面严把质量关。有关教师还被要求反复轮训。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三个“确保”,即确保培训人员的全员性;确保培训时间的连续性;确保培训内容的实效性。每年还组织南京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南京市农村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并选送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和高校组织的培训,收到较好效果。 健全三大机制,建设三支队伍 健全以三个梯度(青优、学科带头人、名特教师),一个教研网络(以专兼职教研员、学科中心组成员、学科命题组成员为核心的学科骨干教师群体)为核心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以考核、评比、使用、管理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以学科中心组成员专业成长为目的的组织机制。

新课改的反思

新课改的反思 贵阳市乌当中学高力超 “新课标”教学让我省遭受今年的低分之灾。唉!理科二本360分,好像是全国倒数。不知道我们老师是否真的实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真的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真的在课堂上去掉了偏难怪的局面,真正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快乐,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省里的解释是第一次新课改是适应阶段,唉,害了我们的学生啊! 不是吗?今年我省考生参加的是新课标2的考试(内蒙古、西藏、青海。理科录取分数这么低,这是怎么回事呢? 分析来分析去原因是很多的。 我们的这一年新课改,尽管部分老师们参加了所谓的假期培训,但真正的实施又有多少学校呢?学校领导还不是对实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老师使用什么招数都可以。在各种媒介的干扰下,有几个老师能真正投入到新课改的教学中呢? 这样,我们的老师教学更是随心所欲。你想,这么多年来教学惯了,老师们那会去搞你那一套。现在实行的是“我们有一套“战术。甚至于还有没有参加培训的老师照样可以上这一届。 就是这样的乱套,我们赶着鸭子上架了。就那英语来说吧,今年英语考试听力和笔试分开。这样我们的老师更是不知所措。突击这个不是,突击哪个也不是。结果都抓不好。有些学生还参加了两次听力考试,结果都不理想。 其实今年的英语题不算很难。如果学生在平时训练有素,少做些无用功的题,多看美剧,多听英语歌曲,多注意语言的模仿,多用英语交流,那么效果一定更好的。现代的学生就是不喜欢背单词,我们就得想方设法让他们用各种媒体对语言加以运用。 当今的语言习得是要靠交流才能获得,要靠相互之间的感应而获得。不是仅靠我们的课堂。没有良好的环境怎么能学得好英语?环境是靠自己去创造的。 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应该是怎么样教学,学生考虑的是怎么样有效地习得。如果有关部门不采取有关措施的话,下一届还会遭殃的。其实想象一下,以前就是依靠课本,学生照样能考好的!我们不用参考资料就不能考好吗?

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实践活动,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发展,并决定着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和生存状态。课堂教学改革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复杂性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超越了原有的认识范式,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偶然性,需要用复杂一动态的理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变化。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 1.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复杂、动态的变革过程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发展的变革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变革过程,如同迈克尔·富兰的比喻:“好比一次有计划的旅程,和一伙叛变的水手在一只漏水的船上,驶进了没有海图的水域”。“复杂”既源于课堂教学改革过程所涉因素的多样性以及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种种不确定性、非预期性、非连续性及不可逆性,还源于因素本身的复杂性,诸如课堂中“人”的复杂性、教学情境的复杂性、知识本身及其选择传递的复杂性等。“动态”则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涉及各层次主体(包括教育行政人员、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与客体(影响课堂教学的诸要素)持续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主体(主要是教师)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参与,并克服“原因一结果”的线性思维,用基于系统、整体的视角处理各种动态生成的矛盾和冲突,以应对各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挑战。 2.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一问题是从某个视角对“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源进行探寻。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如课堂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尽管这些答案无可厚非,但却只注意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外在动因,也就是说,导致课堂教学改革的“点”在课堂教学之外。事实上,这些认识缺少了对课堂教学改革内在动力的关注。要知道,任何事物的变化仅靠外在压力和强制来推动.其成效是非常有限的。如有学者指出的,“强制性的东西用得越多,变革看起来就更多表面化的东西和偏离教学的真正目标。”四因此,我们要以复杂一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改革,关注改革的内在动力和内在需求,即以课堂教学本身的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正如富兰所言,“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只有我们积极地寻求和面对那些实际上难以解决的真正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对复杂的情况作出有效的反应”。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改革参与者要及时理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需说明的是,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探寻需要我们克服线性思维,恪守复杂范式,“需要主体扩大视野,拓展问题域,认识到教育问题包含因素和产生的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明晰问题与原因之间的多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问题(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全新的关系,以及研究者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3.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教师课堂文化的转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