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M4第二课时导学案

M4第二课时导学案

M4第二课时导学案
M4第二课时导学案

班级:姓名:

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

辰溪二中校本课程八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导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张仁育(主备人)时间:9月23日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记住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 百日维新的内容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方法 “四环七步”教学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公车上书 阅读教材28——29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发动者、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②、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有哪些?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阅读教材29页第三段——31页 ①、“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是谁的上书内容?表 示“不能为亡国之君”的清朝皇帝是谁? ②★戊戌变法发生于何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③、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顽 固派的实力强大(客观原因)。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 较弱。袁世凯的出卖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直接原因)。中国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软弱性(根本原因)。 ⑤★戊戌变法有何作用?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教训)? 二、合作探究 1、“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具体是指什么人?戊戌变法的哪 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 2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学生交流展示 四、教师(或学生)点评 五、教师精讲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六、学生识记以下内容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导学案设计 课时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情。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小艇与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用一段话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威尼斯的图片)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到了威尼斯小艇独特、轻快、灵活的特点。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艇与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呢? 二、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读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情。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小艇与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 3.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用一段话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 三、学习板块一: 1.出示研读问题。 轻声读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请划出关键词句,品一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 4. 学生就研读的问题进行展示汇报。 ⑴品读“挤”、“穿”、“急转弯”等词,理解“操纵自如”。领会文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板块二 1.出示研读问题。 轻声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小艇和威尼斯人的关系密切的?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 4. 学生就研读的问题进行展示汇报。(第5自然段:白天人们的活动; 第6自然段:半夜人们的活动;)教师注意倾听,及时指导、点拨、强调、补充。 ⑴第5自然段: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动态描写,展现城市白天的喧闹和活力,体会到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坐着小 艇时间人物 干什么 白 天商人高声谈笑做生意青年妇女保姆伴着孩子老人带着全家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去教堂做祷告 ? ? ⑵ 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领会威尼斯的喧闹与静寂都和小艇有关。 半夜,戏院散场了……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喧闹的威尼斯)水面上渐渐沉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静寂的威尼斯,一闹一静的描写形成对比,小艇动,威尼斯便充满活力,小艇泊,威尼斯就渐渐入睡,更衬出了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学习板块三 1.总结写法:文章紧扣小艇,动静结合,介绍了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这样,把人们的活动同事物、情感结合起来,给我们展示了浓浓的威尼斯风情,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生气。 师结合板书概括。 板书:景-人-物—情 2.小练笔 请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 (景-人-物-情 )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表现美的。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复习,了解“搭石”是普通的石块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齐读课题。打开书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什么是搭石? 生回答,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请同学们齐读句子,读的时候表示搭石特点的词适当读重音,让别人一听就知道搭石是什么样子的。(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什么是“搭石”,回顾上一节的内容,也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是一些天然的石头,在农村实在是太普通了。然而,作者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生接)一道风景。”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一道风景”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 出示2幅图(一幅景物风景、一幅人物风景),这就是一道道风景,美吗?(美丽的画面就是一道风景,这风景可以是山水虫鱼、风花雪月,也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让你读这句话,你会强调哪个词?(一道风景) 请学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本课的中心句,统领全文。在学生一向理解中,“风景”指风光景物,忽略了人物的风景,而这恰恰是本文的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要先打开学生的思维,为理解全文铺垫。】 读完了这句,你有疑问吗?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学生的质疑能力很重要,有疑才有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阅读,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感悟:“搭石”是一道风景。 (一)自由朗读。 师:是呀,这么普通的石头到底美在哪里呢?有疑则有进,请同学自由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画出体现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舍得给时间学生进行个性阅读,从中获得感受。】 (二)分享交流。 师:搭石的美在哪?请你把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做好超级链接,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相关段落)

八年级下册第6课导学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重点) 2、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及危害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 3、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难点)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30页,完成下列题目,在书上勾画出相应的内容)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 2、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 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这些严重失误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有哪些?涌现了哪些模范人物? 【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互相补充,达成组内共识,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长记录本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2、课本28页动脑筋题。 【课堂检测】 1、(2013·宁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被称之为() A.中国通史 B.中国经济史 C.中国近代史 D.中国现代史 2、(2013·兰州)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2013·河池)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在工业上中国要15年赶超英国的是(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中共八大 D.“大跃进”运动

4、(2013·湛江)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13·衡阳)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 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 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6、(2013·扬州)《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消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一报道出现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7、(2013·日照)《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请判断以下哪项运动体现了这一思想(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 8、(2013·宁夏)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课堂小结】(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导学案--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6课开放与交流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点击新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归纳整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预习内容。整理预习笔记。 情感与价值:学习鉴真、玄奘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A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课堂进行时 【预习提纲】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2-33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遣唐使?遣唐使的活动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2、1980年4月13日下午,一尊有着1200多年 历史的木像运抵上海虹桥机场,那就是被日本奉 为国宝的鉴真大师坐像,中日佛教界共同演绎了 一段“鉴真大师回国探亲”的佳话。鉴真大师是 什么时候去日本的?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 什么作用?二、玄奘西行(请你阅读教材34-36页完成下列问题) 此图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西游记》是神话传 说,请你讲一讲真实的“玄奘西行”(为什么去?怎样去?有 何价值?等) 【展示内容】 材料阅读唐朝诗人陈陶在其《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请问:(1) 诗中的“和亲”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意义? (2) 诗中的“胡”指什么? (3) 诗中的“胡风似汉家”是什么意思? 归纳整理填下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异同 事件身份目的地途中遭遇 是否有人随 行 是否回国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 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1)诗中“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表现了鉴真怎样的 精神? (2)诗中“传道艺”的是何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西游记》是明代一部著名的演义小说,书中描写的唐僧取经的 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路上收留了三个神通 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又 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你知道《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 故事与玄奘西行的史实有什么区别吗? 课堂检测 1、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 2、为中日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唐朝人是() A.阿倍仲麻吕B.鉴真C.玄奘D.李白 3、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4、下列最能见证唐朝时中国和日本友好往来的是( ) A、大昭寺会盟碑 B、洛阳白马寺 C、西安大雁塔 D、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5、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 6、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 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A、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中宗D 唐玄宗 7、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 A、波斯 B、大食 C、大月氏 D、天竺 8.《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乡情。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是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2、通过学习你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二、依标导学,深入探究课文 大家通过上节课的朗读对课文有了这么深的了解,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分析,大家一定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你能用简单的话语描述清楚什么是搭石么? 人们是怎么挑选,摆放搭石的? (理解“平整方正”“两尺左右”,体会人们的细心和爱心。)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一起来发现,感受这之外更感人的美吧! 1、请同学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朗读是安排三位学困生,这样便于掌握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请大家自己再来朗读一遍,边读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生在谈自己发现的美时,会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师提示: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锻炼孩子们概括能力。)

新人教版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学习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水龙吟”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2.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十三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来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麾之即去”,但不论出仕或归隐,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然而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去。 3.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带感情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先理解上片: 1.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_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本文是关于《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第六课导学案诚信伴我行

第六课《与诚信结伴同行》导学案 NO.6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诚实守信是为人之道。 2.在生活中努力做诚实之人,学会践约守信。 3:掌握诚实的复杂性,以及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预习指导与使用说明】 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73—P77,查找、勾画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并标注好序号。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成为一个诚信的人方法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学习难点:理解诚信的意义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课前预习案】 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p74,结合书本里的内容理解诚信的含义以及其意义。 2.诚实与守信的关系是什么?(提示:课本p74-75分要点、写上序号)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提示:课本P76-P77.分点,标序号) 【我有问题问老师】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疑问和困惑?请你写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和分享.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小故事,大道理 从前有一个国王想在小朋友中选择一个最诚实的作为自己将来的接班人。他准备了许多种子给所有的小朋友看谁种出的花最漂亮。回家后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花瓶来种种子。其中有一个小朋友种下种子后每天给它浇水、施肥,很多天过去了可是花瓶里的种子就是不发芽。到了比赛那一天他只好捧着空花瓶去,他看到其他小朋友的花瓶里都长着漂亮的花。结果国王选上了这个种不出花的小朋友。原来国王给的种子都是炒熟的不会发芽。 (1)国王为什么选上了这个种不出花的小朋友? (2)国王的最终选择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3)故事中小男孩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探究二:析案明理 材料一:为了信守一句承诺,19岁的高中生闫旭在过去的两年半中,坚持每天搀扶同班患有脑瘫的女同学肖晓琳上学。在沈阳市教育局、沈阳市文明办和《中国小记者报》联合主办的“沈阳市感动校园好少年”评选中,闫旭光荣入选。闫旭的母亲为儿子乐于助人、信守承诺而感到很骄傲。 材料二:一名外地男子在甘肃省敦煌市从事地沟油加工,5年时间,该男子加工地沟油多达61250公斤,全部销往江苏省以及河北省两家公司。据实验测定,长期摄入“地沟油”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仅易使人发生肝癌,也有可能引发其他部位癌变,用地沟油充当食用油,对消费者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1)我来点评:请你点评一下材料一中闫旭“信守承诺”做法的意义 (2)出谋划策:针对材料二中的“黑心老板”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制止? (3)诚信在我身边:学校倡议每一个同学向闫旭学习。倡导每一个学生从自己做起,诚实守信,你准备如何做?

《一分钟》第二课时导学案

7.一分钟(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7.一分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认识时间的宝贵。 2.懂得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认识时间的宝贵。 教学难点: 懂得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认识时间的宝贵。 2.懂得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活动方案】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 活动一: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思考:元元只多睡了1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他后悔什么,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的? 3.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他想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4.看来1分钟真的很重要,交流交流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 5.小组交流并展示。 6.评价。 活动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分钟重要吗? 2.通过上节课课间的实践活动,你一分钟都能做哪些事情?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听写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一分钟》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板书课题,继续学习课文《一分钟》。 二、活动过程 预设如下交流点: 活动一: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1.分自然段朗读,想一想,从以下句子或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该怎样朗读这些词和句子呢? (1)第2自然段:“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个别读、齐读)(2)第3自然段:“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读出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小组读) (3)第4自然段:“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只好决定走到学校去。”(读出十分焦急、后悔的语气)(比赛读) 2.①元元最后“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从元元的神情、动作的细致描写,写出了元元为自己一时的放松感到十分后悔。) 他可能会想:时间不等人,我真不该多睡那一分钟,以后我一定要珍惜时间。 ②他可能还会想:今天我终于知道1分钟是多么的重要了,我再也不贪睡了,我要做个勤快的孩子。 我想对他说:“······”(引导孩子们从珍惜时间的角度

《搭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2张图片,猜在哪里?外滩。这就是我们咸宁市的照片,有着高楼大厦,有着繁华的夜市,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超市,还有着便捷的交通。 生活在城市里方便吗?方便。 2.但有一个人,就是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他去了大城市之后,反而更喜欢他落后、不方便的农村了,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 二、精读课文: 1.搭石只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在作者的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体会这风景中所蕴含着的美吧! 2.请大家自由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你认为美的“风景”,圈出你读来最有感觉的动词,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美。 (生默读时,师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就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在阅读中要多运用。】3.生默读第2自然段后反馈: 先读一读你划的内容,再说说你圈出的动词,说说为什么圈这个动词,最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1)预设第2句: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生反馈。说出“谴责”。 “谴责”是什么意思?严正申斥、严厉斥责。 ②乡亲们为什么会去严厉地斥责那些没摆搭石的人?【贴纸条:为什么】 因为他们怕别人踩凉水。 ③他们这样的行为说明了什么?【贴纸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们有爱心、关心别人、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贴纸条:爱心、关心、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 ④这里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的?我们来归纳一下方法。 【贴纸条:划“风景”、圈动词、体会美】 理解动词或其它字词哪些方法?(释义、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还有哪些方法?【贴纸条:表演、想象、联系实际】

第六课我的老师导学案

黄柏中心学校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涂单妹审核:叶刚 内容:第六课我的老师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9月23日 【学习目标】 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学法指导】 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学习任务一】 一、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 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孤()卷()蜜()恋() 既()弧()券()密()念()

三、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四、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记叙的几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 略写: 作用: ⒉讨论:这几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二、部分探索:品一品。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⒊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旋即()()教诲()()炽()热半晌()痣()卜()问时辰()褪()色 kē()头 tuì()色 yú()钱焚()香 ⒉填空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他的主要作品有 《》、《》。 (2)本文是篇回忆性。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21搭石(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21搭石(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搭石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板书:搭石)谁来说说? (生1。2。3分别从什么是搭石、怎样摆搭石、搭石的作用三方面回答对搭石的了解。)师:大家都说得挺好的,可见上节课,你们学得挺认真的。 师:(指板画)瞧,这就是搭石,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石头组成。(板 书:平凡)但是作者却说它构成了——(生接: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请齐读这句话:“搭石,构成了……”(生齐读,师板书:风景)。 师:普通的石头而已,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风景呢? (指名说)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些道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和作者 一起,走进小村庄,走近搭石去看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 把你觉得美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二、自读,寻找“美”。 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三、品读,欣赏“美”。 师:相信,一幅幅画面已在大家的脑海中呈现。为什么说“搭石,构 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搭石的美? 生:“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嗯,你找得好,读得也流利。说说看,这个语段中,哪些描写让 你感受到美?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课件,两个词下出现着重号)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请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 么样子?谁能用自己的话告诉同学们? 生2:小溪潺潺地流着,人的影子在摇晃。 生3: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 师: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3读得不是很好) 师:谁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师比手势) (生4声情并茂地朗读) 生5:我还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到美。(点击课件,两个短语下出现着重号) 师:能通过朗读把这美妙的声音送给大家吗? (生5很认真地读) 师:谁能读得更轻快些? (一女生读得好) 师:踏踏,多么清脆。这踏踏的脚步声,是一串在搭石上跳跃的音符。 师:多美的画面啊!(课件出示配文画,文段打成诗的形式。)哪位

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在书上找出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对照地图,找出北宋完成局部统一过程,了解宋朝建国的基本史实。 2.根据书本和导学案中的材料,分别分析北宋初期收兵权、削相权、削弱地方力量的措施,并讨论评价其优缺点,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3.依据书本和导学案中的材料,从原因、措施、结果三个方面分析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重文轻武带来的影响,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 4.归纳书本和导学案问题答案,完成图表,理解宋初政权巩固措施的目的和影响,深入体会宋朝的政治制度。 二、学习重难点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三、课堂学习 (一)课前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答案):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以()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 2、统一全国: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的统一方针,结束了()和()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解除()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将兵权和发兵权分离。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2)中央: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实施()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还下令取消()收税的权力,又陆续在地方设置(),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4、重文轻武政策:(1)为了防止唐末以来()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的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2)注重发展(),提高()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3)宋朝的(),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的巩固和()的安定。 (二)课堂合作探究(依据书本知识和导学案所给材料,分析和探究相关问题) 1、政权巩固措施之一:收兵权 材料一:宋太祖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指挥司。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 材料二:《梁溪全集》记载:(北宋初年)“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

工业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四章第二节工业(第二课时) 【自主预习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并掌握中国能源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分布 自主学习 1、我国第一大能源是,省的产量最多,有“中国煤海”之称,该省著名的煤矿是 和阳泉。 2、我国第二大能源是石油,黑龙江的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该省著名的煤矿是鸡西和。山东的、河南与山东交接处的、河北的、新疆的等,也是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3、水力是我国重要能源,主要集中在长江、、珠江、、松花江游,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 4、我国大型的钢铁工业基地,在东部沿海的有、和等,在长江沿岸的有、、、等,在黄河流域的有、等任务二:合作探究 钢铁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5、连线题 A. 开滦煤矿①黑龙江 B. 胜利油田②新疆 C. 鹤岗煤矿③山东 D. 克拉玛依油田④陕西、内蒙古交界处 E. 神府—鄂尔多斯煤田⑤河北 自主测试(时间15分钟,共50分,“拾级而止,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能源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以水电为主,南方以火电为主 B、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江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大 C、黑龙江省的大庆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D、安徽省的淮南煤矿位于北方地区 2、位于河南、山东交界处的油田是() A、华北油田 B、中原油田 C、大庆油田 D、胜利油田 3、未来10年,将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新宠”的地区是() A、新疆 B、黑龙江 C、四川 D、内蒙石 4、上海宝山发展钢铁工业的最主要条件是() A、煤、铁资源丰富 B、气候条件优越 C、农业发达 D、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5、我国的矿产能源工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是() A、西北和东南 B、西南和东南 C、华北和东北 D、华北和西南 6、某公司采购员需大量采购大宗煤和石油,他应去哪省() A、山西 B、内蒙古 C、江苏 D、黑龙江 7.下列钢铁工业基地所需铁矿石主要依靠进口的是() A.上海 B.攀枝花 C.包头 D.鞍山

《搭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河镇磨盘小学雷亚教学目标: 1、理解“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作者的家乡,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尤其让作者难忘的,是小溪里那一排排,一块块的搭石。 3、前面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生词。现在来回顾一下,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是如何出行的? 二、研读课文,品读词句 1、搭石只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在作者的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体会这风景中所蕴含着的美吧! 2、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人们摆搭石、写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交流。先说说第二自然段你划出来的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上了点年岁的人,这么急着赶路,肯定有什么急事,大家想想可能会是什么急事呢? (2)尽管事情紧急,但是,一旦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3)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善良) 4、精读第三自然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想想一下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4)现在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来场接力读,老师读前面的,你们马上接上后面。老师读得快,你们也快;老师读得慢,你们也慢。 朗读指导:体会“协调有序”: 师生配合读:(节奏有快有慢)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5)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啊?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这段里,你能找到描写家乡自然风景的词语吗?(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看着这两个词,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7)解释“绰”的意思。 (8)看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板书:画面美)

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怀,领会诗歌《琵琶行》的深远影响及意义。 4、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味鉴赏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铮.()铮贾.( ) 人悯.然()转徙.()浔.阳()荻.()花六幺.( ) 霓.()裳.()红绡.()谪.居()还.()独倾轻拢.()慢捻.()东船西舫.() 钿.()头银篦.()呕哑 ..()()虾.()蟆陵 ..()()啁哳 2、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铁骑突出刀枪鸣秋月春风等闲度 老大嫁作商人妇暮去朝来颜色故 整顿衣裳起歛容凄凄不似向前声 3、找出词类活用并说明其用法、意义。 闻船中夜弹琵琶者 遂命酒 商人重利轻别离 4、解释加点的字词 余左迁 ..九江郡司马,使快.弹数曲 委身 ..为贾人妇低眉信.手续续弹 如听仙乐耳暂.明却坐 ..促弦弦转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他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 2、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长安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率先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2、本首诗歌共5段,尝试用诗歌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琵琶再起青衫湿 3、《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4、“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四、合作探究,分析描摹音乐的方法及环境烘托的作用。 1、文中描摹音乐的诗句,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的?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4.1 成比例线段 第二课时 导学案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4.1 成比例线段 第二课时 主备:李春贺 副备:曹玉辉 孙芬 审核: 2014年9月2日 一、 学习准备: 1.已知a:b=3:2,且a-b=10,则a+b = . 2.若 =y x 3,则=x y ; =y x 2 ;=-y y x 2 3.已知 345c b a ==,则=+--+c b a c b a 32 . 二、学习目标: 1.、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进行证明和运用. 2、知道合分比性质,能进行证明。. 3、知道等比性质,能进行证明。 4、能简单运用比例的三个性质解决问题。 三、自学提示: (一)合作探究: 1.通过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完成目标一。 (1)思考 :1:若a,b,c,d 四个数满足d c b a =, 那么ad =b c 吗?与同伴交流.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乘以( ),得ad=bc, (2)思考 2:若ad =bc (a,b,c,d 都不为0),那么d c b a =吗?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除以( ),得 d c b a =. 比例的基本性质: 【练一练】1、若3a=5b,那么a ∶b=_________. 2、a ∶b=4:7,那么_________.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出合比性质,完成目标二。 (1)如图,已知d c b a ==3,则 b b a +=d d c +吗? (2)如果d c b a ==k (k 为常数) ,那么d d c b b a +=+成立吗?为什么? (3)如果d c b a =,那么 d d c b b a -= -成立吗?为什么? 归纳:如果 d c b a =,那么 . 这是比例的合分比性质 练习:已知b a =23,则=+b b a ,b b a -= .

21.《搭石》导学案

21 搭石 学习目标: 1.能认识“谴、惰”等7个生字,会写“暴、猛”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间隔、懒惰、平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 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学习难点: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资料链接: 搭石:大雨过后,路面上会有一些水洼,影响了路人行走。于是,总会有人默默地在水洼里添上一些砖和石块,方便人们行走;乡间的小溪流间,也有一些石块,方便人们过到对岸,这就是搭石。 学习方案: 预习过关 1.根据拼音正确、漂亮地写出词语。 kù zi píng héng yǒu xù měng zhǎng ()()()() shān hóng bào fā sú yǔ ()() 2.读一读,连一连。 相对人工 勤劳绝对 收工出工 天然失衡 平衡懒惰 3.句子加工厂。

(1)那次春游,同学们高兴快乐地玩了一整天。(修改病句) (2)妈妈经常给我们买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修改病句)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课文通过写秋凉在即,乡亲们( )、( )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作者借搭石传达了(),赞美了()。我们要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美、()美的方法,并培养留心()、用心()的习惯。 二、品读课文 1.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读读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2.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这是()之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是()之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这是(谦让)之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是(尊老)之美。 3.走搭石的时候,还会有许多感动我们的画面,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如果遇到,________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4.从“任人走,任人踏”可以看出搭石具有()的品格。从表面看,作者是在赞美(),实际上是赞美()的人。 主题链接 推荐阅读书目: 1.《温暖》 2.《让爱留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