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理论的沉思实践的观照--第三届全国教学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要

理论的沉思实践的观照--第三届全国教学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要

理论的沉思实践的观照--第三届全国教学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要
理论的沉思实践的观照--第三届全国教学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要

 2014年1月当代教育与文化Jan畅2014 第6卷第1期ContemporaryEducationandCultureVol畅6No畅1 

理论的沉思实践的观照

———第三届全国教学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要

潘洪建,陆 薇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扬州 225002)

为检视教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反思我国当下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提升教学论学科的建设水平,第三届全国教学哲学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6月28—29日在扬州大学召开,20余位教学论专家与会交流。会议内容不仅涉及教学哲学研究与发展、教学认识论、保罗?弗莱雷的批判理论、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禅宗教学艺术、教学规律结构等论题,而且就教学概念重构、课程教学改革基础、教师课程智慧培育、有效教学标准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充分的探讨。

一、教学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

1.教学哲学的研究与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张广君教授简要回顾了教学哲学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后指出:教学哲学应从人的生活世界出发,追问教学存在的真义,基于教学生活并超越于教学生活,关注教学“是其所是”和人“是其所是”的问题。教学哲学是对教学存在的基本观照,是引领教学理论研究的时代精神,又为具体教学存在和问题解决提供指向。拷问教学的现实存在,促进人的文化存在,是教学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此意义上讲,教学哲学是生成论的哲学,其根本取向和终极关怀在于促进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或一体生成。生成论教学哲学的主要立场是为教学以及人的生成而服务的。它是一种思想形态的教学哲学,有别于知识形态的教学哲学,思想形态的教学哲学更加灵活,更加指向行动。

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张广君和张琼对“因材施教”进行了新的考察。他们指出,传统的“因材施教”亟需在教学生成和人的文化生成意义上,通过辩证批判和整体观照,展开认识与实践的行动整合。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正是在于促进学生作为文化新人的不断生成,促进教学中人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

2.教学认识论的新走向

扬州大学潘洪建教授认为,教学知识是人类知识中的重要部分,它如果称得上一种知识的话,就必须接受知识论的检验。知识检验是知识论的核心所在,它力求为知识的合理存在提供坚实的基础。教学知识可大致划分为教学事实知识、教学规范知识、体系化教学知识与操作性教学知识。每类知识各具特点,其检验方式亦不相同。教学事实知识的检验方式是真理符合论,教学规范知识的检验方式是基础主义,体系化教学知识的检验方式是融贯主义,教学操作知识的检验方式是实践论。每一种知识检验证实方式既有其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也存在内在的认识论困局。教学知识检验以及困境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看到每一种知识检验与证实方式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同时也看到其局限,从而达成知识证实与检验的自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郝志军研究员认为,人与知识不可分离,教学知识亦成为主要话题,教学知识的把握方式主要有七种:一是理性思辨,二是经验感觉,三是科学实验,四是人文解释,五是现象直观(回到事物本身),六是复杂思维,七是语言分析。

扬州大学副教授刘华博士认为,认识论作为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既有充分的学理依据,又能纠正人们在教学观念和实践上的偏差。如,视学习为认识活动而非知识获取。认识论对科学、道德、审美认识的本质及条件的解释,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科学、道德、审美学习的内在机制。认识论关于科学、道德、审美认识的历史性、文化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把握科学、道德、审美学习发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未来教学认识论研究应关注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与教学条件的分析。

411

3.基于批判理论的教学价值观

哈尔滨师范大学陈云奔教授与汪辰欣根据保罗?弗莱雷的批判教育思想,提出批判的教学价值观。批判的教学价值观要求摒弃囤积式的教学,提倡提问式教学。批判教学价值观关注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衍生课题”和对话教学。作为教学目标的批判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自我、所处环境的批判性理解和改造能力。作为课程内容的“衍生课题”,有助于学生觉知“界限处境”,进而引发“界限行动”。作为价值获得方式的对话,可以推动学生“人性化”的进程,促进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当然,批判不是一味的否定,它是一种反思的态度。

4.身体现象学的教学论意义

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杨晓博士基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指出,主客观二元对立的教学认识论阻碍了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在身体现象学看来,身体是认识世界的媒介,身体具有主体性以及情境性。首先,世界在人的肉身中,知觉和行动是人与世界建立联系最初的、直接的方式。其次,身体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物质存在,而是主体的存在。再次,世界并不是经验主义者意义上的实在的世界,也不是理智主义者眼中的概念统一体,而是与人的知觉连续的整体的世界。然而,在笛卡尔二元认识论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教学认识论把人排除在客观事实之外,追求客观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本体体验,忽视了意义的建构生成。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对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在于:知识是以个体的身体为载体而存在的。教学应从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出发,解放学生的身体,给学生提供适宜的物质文化环境,让学生通过感官借助身体进行思考,达于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5.禅宗教学艺术

南京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分析了禅学名著枟人天眼目枠一书中蕴含的教学艺术思想,主要包括:勘验学人,据器定夺;认清宾主,照用有时;辩验问语,断识来意;三字一句,破除妄见;圆相示意,超越语言;宗风独特,流韵禅林。其中,“不说破”是禅宗教学非常玄妙的精髓。在禅宗看来,佛学精妙无法言说,惟靠个人“觉悟”。禅作为一种体验是不可替代的,必须自己去经验。禅不能说,一说便成了“口头禅”,于人无益处。什么都没有说却说了很多,所以“语不如默”而“一默如雷”。禅宗是“静默”的哲学,它对教学的启示是:留下空白、令其思索,拓展空间、创生体验,打破执著、自悟自得。

6.教学规律结构

天津师范大学司成勇教授认为,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教学规律是由教学系统的结构要素与结构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教学规律可以从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分别予以阐释。教学系统的运动,既有教学中心、全面发展、教学与发展统一等宏观教学规律,又有主体性、整体性等中观教学规律,还有发展性、教育性、简约性等微观教学规律。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哲学审视

1.教学概念重构及其课堂的根本任务

扬州大学薛晓阳教授指出,我国近年的教学改革陷于一个尴尬困惑的境地,既要担当文明传承的责任,又要变成儿童生活的乐园。事实上,教学应当有自己的标准和规范,人类目标和学科逻辑永远是教学的基本前提,儿童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类意志和知识标准为代价。教学应当重视儿童经验,但它永远不能取代人类意志而成为教学的目标。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代表而不是课堂中的服务生,课堂责任的无限放大只是一种梦想。因此,“教”的回归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即恢复课堂的严肃性、讲授的神圣性,让自主性学习变成课外的事情。

2.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天津师范大学和学新教授指出,近年来出现了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纷争,争论的实质是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一种观点认为,多元论造成了理论的模糊性,因而主张旗帜鲜明地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全面发展学说作为理论依据。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一元论,而在理论基础上应坚持多元论。我国当下复杂的现代性问题造成了课程改革理论选择的种种困境。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和多元智能等理论颇具启发性,但不可能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新课程改革应坚持多元理论互动共存。

3.布鲁纳课程教学哲学的中国意义

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回顾了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目标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指出:近年来,我国强调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重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却忽视了平等和优秀的关系,极有可能带来教育结果的整体平庸。实际上,平等和优秀是并行不悖的价值准则,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是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目的。我们不能因倡导教

511

育均衡发展而忽视或者轻视英才教育,否则我国的教育会走向低水平发展。看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将是平庸的教育,而不是卓越的教育,也就不是强国的教育。因此,我国课程改革应抓住新的科技革命的机遇,像布鲁纳那样加强英才教育。

4.教师课程智慧培育

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教授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关注教师课程智慧的培育。课程智慧是课程主体具备的有利于课程活动高质量开展和课程问题高水平解决的综合情智结构,它具有情境性、文化性、发展性、实效性、创造性和艺术性。提升教师课程智慧可以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唤醒教师的积极情感、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鼓励不断地尝试与反思等几个方面着手。

5.有效教学标准

华南师范大学李志厚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标准与教学目标相关,与其目标实现或达成的程度相连,目前有效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教学有度的问题。教学有度包括:确定的应试之“度”、半确定的学习之“度”和难确定的发展之“度”。而教学临界阈的研究又是解决教学有度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学临界阈涉及学习负荷量、任务日清度、知识转化度、教师影响度和学习力提升度等问题。有效教学的标准包括:中度、低耗、优质、持久。我国学生学得多但转化得少,美国学生学得少但转化得多。我们可以从人类工效学、博弈论、知识生态学的视角研究知识转化问题。

上述观点引起发了激烈的争辩。如李如密认为,“中度、效度、速度……”好像把人沦为一部汽车,但人不是机器,有效教学还需从人的角度来讨论,教育应是人的教育。赵昌木(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反对“有效”之说及其技术理性,因为,有效教学把人工具化,知识被批量输入学生脑袋,脱离生活。我们应该提倡自由的教育。于海波则坚持技术理性,教育不能一味追求有效,但也不不能无效。湖南大学教授刘要悟提出,有效教学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教学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结果。

此外,天津师范大学纪德奎教授与郭彩霞探讨了邹平教育模式及其对学校课程发展的意义,指出,未来乡村学校课程发展应着眼于文化发展的基点建设与路向选择,强化道德精神的引领作用。扬州大学潘洪建、刘久成、刘华等分别回顾了我国小学数学、语文、科学课程改革60年的基本历程,并就60年小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检讨,提出了完善小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上接第113页)

的课堂教学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引领本校的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并主动走出校门,寻求课程理论工作者对本校课程改革的专业支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成为“研究型教师者”已然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动力、条件是什么?“研究性教师”的成长何以可能?王鉴教授用他植根于教育实践的富有创建性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独树一帜回答了这个问题:“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教师有能力针对自己的教育情境提出最贴切的改革建议;由教师来研究和改革自己的教育实践是教育改革最直接最适切的方式。”枟教师与教学研究枠一书坚持教育理论的理想性和实践性的融合,在追求“教育理论之价值诉求与教育理论之方法来为教育现实铺路”的过程中,将引领我们广大的教师逐渐树立自己的教育理论之理想,从而真正走上教育研究的“幸福之路”。

611

理论的沉思实践的观照--第三届全国教学哲学学术研讨会述要

作者:潘洪建, 陆薇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扬州,225002

刊名:

当代教育与文化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and Culture

年,卷(期):2014(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sj.com/doc/3613389181.html,/Periodical_ddjyywh201401021.aspx

《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试卷

Firstly,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have ethic devotion. The teacher should be a model and set a good ex ample to his students because most students w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ir teacher’s behavior unconsciously. A teacher with extreme high level of morality often has a poten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his students, rather than those with high teaching standard. So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show their moral quality as well as their knowledge. To be specific,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fair, not only should he be fair to his students, such as treats them equally, and “partiality” is forbidden, but he sh ould properly regard the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Besides, he should be kind and ready to help his students both in study and life. What’s more, he should be enthusiastic to his students, and has full passion for his teaching; he should be caring to his students, sometimes, only a caring look, a trusting encouragement, or a mild smile from the teacher is enough to touch the students’ hearts. In addition, hard-working and attentive are necessary for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great value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ethic devotion during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Secondly,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personal styles. A good teacher makes learning not a dull thing but a great joy. Many teachers always keep talking about the textbook all the time so that the students feel it difficult to focus their attentions on what the teacher are saying. As a result, the ga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nlarges. Supposing the language teacher has distinct personal style during the teaching,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For example, he can make his teaching dynamic by body languages, or demonstrating performance; he can be patient enough and never give up any student, even though some of them are really mischievous and indocile; he can be creative, teaches in creative ways and encourage his students to be creative and open-minded. Meanwhil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can be discipline and authoritative, he should be strict with students when it’s necessary. It’s important to find his unique person al styles when a teacher is teaching. Last but not least,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hav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 professional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capable enough in your own language ability. He should obtain the capability to have language usage well in hand, and an excellent command of western culture. If so, he can be more knowledgeable and informed. What’s mor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versatile, especially in the four skill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focus on realistic communication. Moreover,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profession and armed with a range of skills, strategies and information. Before he gives his students a glass of water, he should have a barrel of it. He should grasp a large scope of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take the essence of it, then transfer it to his students. Besides,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should be skilled in lesson planning and class management. He should be reflective and keep on reflecting on his classes and his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in this way he could make progress quickly; he should be resourceful, and have a quick response to the emergency. In addition,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duty of a teacher is get experience about teaching, which is called the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after a long period of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he would be able to develop hi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art of being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In addition, a good teacher should be a life-long learner, and make sure that he keeps improving himself in his professional field, and he should always test himself by the feedback from his students, and reflect on his work. As the society develops at an amazing speed now, the students today are quite different: they are more independent, and demand a higher standard for teachers, which is a challenge for us. So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improve ourselves, and try to be as good a teacher as we can. As the students of an normal university, besides learning the knowledge of being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we should have our own mind, practice our teaching skills and methods. For this part, I’d like to share my opinion about my plan for language teaching profession. So, what we expect from our language teachers? Capable, humorous, responsible, kind and so on.

哲学教学讲义

[教学讲义] 哲学 一、如何理解哲学 (一).哲学的性质 由于哲学的历史悠久以及它人类思想和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关于哲学的性质、对象和方法等等问题,也成为哲学中的难题。有人说,哲学是爱智;有人说,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有人说,哲学是思辩;有人说,哲学是分析;有人说,哲学即哲学史,又有人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是智慧之学 从词源上考察,在西方,哲学一词,英文为phi1osophy,是从古希腊文的Phi1ein和Sophia两个词演化来的。phi1ein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的意思,两个词结合起来组成的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哲学的含义也是智慧。《尔雅》释“哲”字说:“哲,智也。”《孔氏传》中说:“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19世纪日本学者西周首次用汉语的“哲学”概念来表述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哲学学说。1896年前后,中国近代思想家黄遵宪将这一表述引人中国,并逐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所接受。因此,从词源和字面的含义讲,哲学可以说是智慧之学。马克思也曾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亚里士多德认为:“既然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那就很明显,人们追求智慧是为求知。”他还认为,只有哲学才是追求“头等智慧”的。中国古代文献《尚书·皋陶谟》(大约为战国时代作品)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孔氏传》中说:“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根据这些古老的解释,我们可以说,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从一产生起就是要给人们以智慧,帮助人们获得知识,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哲学的智慧并不是从哲学家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任何智慧都是在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51页)哲学要真正成为智慧之学,首先就必须研究这种关系本身,并把人们处理和驾驭这种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集中到自身中来。人类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是做着两件事,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现实世界的关系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的基本表现形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开,以及由此所创获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都是历史性的,都具有时代的特点。因此,哲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汇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时代精神是一定时代的内容的本质特征的表现。一定时代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等等的发展状况,包括该时代的全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些内容表现在该时代人们的全部社会活动及其成果中,反映在该时代各种具体的理论体系和观念形态中。它们作为时代内容的表现和反映,也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及不同的程度上体现着自己时代的精神,哲学则是从总体上概括地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凡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人类智慧的一种理论升华。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人类智慧的理论升华,其基本内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在处理自己同外部现实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中,必然产生对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看法。这些看法经过提升,就会逐渐形成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总的观点,这就是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诸如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世界是怎样存在的,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是相互联系的还是各自孤立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相互联系是杂乱无章的

逻辑哲学导论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导论维特根斯坦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1.1世界是事实的总体,而不是事物的总体。 1.11世界为诸事实所规定,为它们即是全部事实所规定。 1.12因为事实的总体规定那发生的事情,也规定那所有未发生的事情。 1.13在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就是世界。 1.2世界分解为诸事实。 1.21每项事情可以发生或者不发生,其余的一切则仍保持原样。 2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的存在。 2.01事态是对象(事物)的结合。 2.011事物的本质在于能够成为事态的组成部分。 2.012逻辑中没有偶然的东西;如果一个事物能够出现在一个事态中,那么该事态 的可能性必定已经预含于该事物之中。 2.0121 如果一个事物本身能够独立存在,那么后来的适合于它的状况看来就是一种偶然的事情。 如果事物能够出现于事态之中,那么这一可能性必定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于事物之中。(在逻辑中没有纯粹是可能的事情。逻辑涉及每一种可能性,而一切可能性都是逻辑的事实。)正如我们根本不能在空间之外思想空间对象,或者在时间之外思想时间对象一样,离开同其他对象结合的可能性,我们也不能思想一个对象。如果我能够思想在事态中结合的对象,我就不能离开这种结合的可能性来思想对象。 2.0122 事物就其能够出现在一切可能的状况中而言是独立的,但是这种独立性的形式是一种与事态相联系的形式,即一种依赖的形式。(词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单独地和在命题中——出现是不可能的。)2.0123假如我知道一个对象,我也就知道它出现于诸事态中的所有可能性。(每一个这种可能性必定在该对象的本性中。)之后不可能发现新的可能性。 2.01231如果我要知道一个对象,虽然我不一定要知道它的外在性质,但是我必须知道它的一切内在性质。2.0124如果给出所有的对象,那么同时也就给出了所有可能的事态。 2.013每个事物都像是在一个可能事态的空间里。我可以设想这个空间是空的,但 是我不能设想没有这空间的事物。 2.0131空间对象必须处在无限的空间之中。(一个空间点就是一个主目(argument,自变量)位置。)视域里的一个斑块,虽然不一定是红的,但它必须有某种颜色:所以说它被颜色空 间[Farbenraum]所包围。音调必须具有某种高度,触觉对象必须具有某种硬度,等等。 2.014 对象包含着一切状况的可能性。 2.0141对象出现在诸事态中的可能性就是对象的形式。 2.02对象是简单的。 2.0201 每一个关于复合物的陈述可以分解为关于其各组成部分的陈述,分解为完全地描述该复合物的一些命题。 2.021对象构成世界的实体。因此它们不能是复合的。 2.0211 假如世界没有实体,那么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就依赖于另一个命题是否为真。 2.0212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勾画出世界的任何图像(真的或假的)。 2.022显然,一个想像的世界,无论它怎样不同于实在的世界,必有某种东西——一种形式——为它与实在的世界所共有。 2.023正是诸对象构成这种不变的形式。 2.0231 世界的实体只能规定一种形式,而不能规定任何物质的属性。因为物质的

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浅谈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勒奈·笛卡尔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不仅奠定了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主要原则,更是为17世纪形而上学奠定了基础,在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时至今日,笛卡尔在西方哲学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些流派、观点都直接或间接与他产生关系,从他的思想和方法中汲取灵感。而他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就是他对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之一。 一、笛卡尔之前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个词源于希腊文ta meta ta physica ,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它最初只是安德罗尼柯(Androicus)在整理和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讨论终极本原问题的著作排在其物理学之后而得名。此书进入中国,由于其内容具有超感性、非经验对象的性质,与魏晋时期的玄学相似,曾被译为“玄学”。后来严复据《易传系辞上》中“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之说,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再后来,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被赋予与辩证法相对的,某种机械的,静止的和绝对僵化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也是在这一含义上使用该概念的。 形而上学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问题,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尤有重要意义,它是哲学问题的核心和基点,甚至成为哲学的同义词。

1.形而上学意义的开端 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始,西方哲学就把探索“始基”,即宇宙自然永恒普遍之本质的形而上学问题提了出来。后来巴门尼德提出更为一般的“存在”作为万物的“始基”,从而奠定了他在形而上学史上的“开端”地位。巴门尼德认为有两条不同的研究途径:一条是主张“存在着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是主张“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必然存在。” 保罗·爱德华兹(P.Edwards)在其主编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形而上学”篇中这样认为:“最恰当地说,形而上学开始于巴门尼德,因为在他残留的作品中表现,至少是暗示了作为一门独特的哲学探索的形而上学的一些典型特征”。[1] 在巴门尼德之后,苏格拉底(Socratee, 公元前468—前399)对形而上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他把神和心灵作为哲学的对象,对事物的目的进行研究。其次,他提出“美德就是知识”命题。这个命题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不仅可以推出善就是真,且具有“合理的利己主义”。再次,他对一般伦理定义进行寻求,为形而上学的基本对象的确定提供了前提。

重读笛卡尔的_第一哲学沉思集_

一、笛卡尔的生平及其思想来源 1.笛卡尔的简介勒奈·笛卡尔(1596.3.31-1650. 2.11)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笛卡尔出身于一个地位较低的贵族家庭,父亲是布列塔尼议会的议员。在他8岁时就进入拉夫赖士的耶稣会学校接受教育,受到良好的古典学以及数学训练。1613年到巴黎学习法律,1616年毕业于普瓦捷大学。毕业后,笛卡尔决心游历欧洲各地,专心寻求“世界这本大书”中的智慧。因此他于1618年在荷兰入伍,随军远游。1621年笛卡尔退伍,并在1628年移居荷兰,在那里住了20多年。在此期间,笛卡尔专心致力于哲学研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他在荷兰发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包括《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原理》等。1649年笛卡尔受瑞典女王之邀来到斯德哥尔摩,但不幸在这片“熊、冰雪与岩石的土地”上得了肺炎,并在1650年2月去世。 2.笛卡尔的思想来源及其时代背景 笛卡尔的时代正是欧美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哥白尼于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全面阐述了他的太阳中心说。这一学说摧毁了统治 1000多年之久,被经院哲学作为“科学根据”的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同时在1543年,维萨里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系统地叙述了人体的构造,否定了基督教的上帝用男人身上的肋骨造女人、耶稣通过复活骨使死人复活的无稽之谈。在天文学方面,伽利略以望远镜发现了金星的变像,他还发现了惯性定律、自由落体定律、抛物体定律、钟摆等时性定律和许多自然规律,等等。这些打破 了封建科学的自然观,对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笛卡尔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然而,在笛卡尔那个时代,欧 洲盛行的是经院哲学和神学,但是,到了17世纪,经院哲学似乎有退化的现象。主要的问题变成了死的教条,不求进步,在细微末节上则辩论不休。人们用来讽刺这个学派的例子是,“一个针尖上能够站立多少个天使?”面对这样一个传统哲学和传统方法,笛卡尔获得了一个观念,就是他要建立一个新的方法和一套新的哲学:他计划一次哲学的革命。 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思想受到了先哲们多方面的启迪。 如笛卡尔受柏拉图哲学影响颇深,笛卡 尔将柏拉图的回忆说,改造成“天赋观念说”,认为人们具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它们是上帝赋予的永恒真理。《第一哲学沉思集》的主题就是论证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笛卡尔还受到奥古斯丁哲学的影响。笛卡尔和奥古斯丁一样,把“灵魂”和“上帝”作为自己哲学的两大中心概念,把证明上帝存在和灵魂与肉体的区别确立为自己哲学的中心任务。关于人的存在,奥古斯丁认为,我的存在是通过我的思维来证明的,思维的确实性证明了自我存在的确实性,我在思维是千真万确的。同时,我还会犯错误,这是思维出了毛病,从我犯错误就可以证明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决不会犯什么错误。因此得出结论,“如果我犯错误,所以我存在”。笛卡尔吸取了奥古斯丁的证明方法,也是从思维的存在来证明我的存在,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这可以说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思想渊源。 二、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的沉思 1.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笛卡尔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及灵魂不灭的神学思想,采用了彻底否定一切、怀疑一切的策略,借以从否定中逐步建立他所需要的肯定。他先让自已怀疑自然的存在、自身的存在,继而怀疑上帝的存在。对于感官所获得的一切认识,他统统进行了否定。即使是他正在挥动着的手,他也怀疑是 重读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 原海琴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13001) [摘 要]笛卡尔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 欧洲人,创立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他的哲学思想浅显易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主要论述了上帝的存在和灵魂不死,对于经院哲学来说是一场哲学上的革命,重读他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笛卡尔;沉思;上帝;灵魂;经院哲学 [中图分类号]B565.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2—0034—02 [收稿日期]2011—03—14 [作者简介]原海琴(1986—),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研:西方哲学。 2011年第2期理论观察 N o.2,2011(总第68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68 34——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论文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论文 一、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 维特根斯坦就这样以神秘的朦胧诗一般的语言结束了他的《逻辑哲学论》。就是这本不到10万字的格言体著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哲学流派,扭转了20世纪哲学的方向。它是20世纪享有盛誉的哲学团体维也纳小组的圣经,在学术聚会与学术沙龙上被逐字逐句的朗诵和讨论,而维特根斯坦本人却以他特有的高傲多次拒绝成为这个著名小组的成员。 美国著名哲学史家W考夫曼曾经说过:一个伟大哲学家的标志是:他的出现为哲学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而这样的事情维特根斯坦在他的一生中居然做了两次! 如鹰鹫般棕色而瘦削的面孔,目光深沉有神,举止灵活有力,特立独行,天马行空,没有恋爱,没有婚姻,没有朋友这就是维特根斯坦,20世纪哲学革命中神话般的英雄。 还有,一个同性恋者,抑郁症患者,多疑,狂躁,伴随一生的自杀情结,生前身后的荣辱毁誉这也是维特根斯坦,20世纪哲学分析的天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维特根斯坦应征入伍。未经作战即成为意大利人的战俘。而《逻辑哲学论》的手稿即是在战火纷飞中完成的。 维特根斯坦后来对自己应征入伍动机的解释是:是因为我有自杀倾向,而没有比战争更好的自杀方式了。 被捕时,维特根斯坦正骑在炮筒上,用口哨吹着贝多芬第七交响乐的第二乐章。 什么是可说的? 所有自然科学的命题,都是可说的。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什么是不可说的? 生命。伦理。价值。情感。宗教。激情。想象。直觉。形而上的本体一切可以赋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东西,都是不可说的。它们是如此神圣之物,以至不能被说,只能在沉默中显示。 凡不可说的,只能显示。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维特根斯坦在写给好友冯费克尔的信中如此解释他的《逻辑哲学论》: 本书的观点是伦理的观点也许这是开启这部著作的一把钥匙:我的书由两部分组成:这里描述的部分加上所有我还没有写的东西。确切地说,正是第二部分相当重要。 不可说的、只能在沉默中显示的东西,永远比可说的东西重要。生命和文化永远高于自然和技术。

笛卡尔思想

1、笛卡儿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 人和统治者。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提出怀疑一切的“系统怀疑的方法”。但他还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不能怀疑以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并论证以广延为其属性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他认为上述两实体都是有限实体,把它们并列起来,这说明了在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儿还企图证明无限实体,即上帝的存在。他认为上帝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的原因。笛卡儿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他主张唯理论,把几何学的推理方法和演绎法应用于哲学上,认为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提出“天赋观念”。 对此,因为他的卓出成就使他的上帝的存在言论得到一时的风靡,导致人们思想的偏离,使那时的研究方向以及言论发生错误。 2、笛卡儿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他的关于自然哲学的思想对于人体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 器致使人们缺少了自主能动性。 3、笛卡儿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反映了他的上述哲学思想。他同意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的某些科学观点。他否认真空的存在,但又同意原子论学说。笛卡儿对物理学的发展曾做出很大贡献。他论述了动量守恒问题,提出宇宙永远保持着同量的运动。他还推导出了抛

体的轨迹,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基本定律。在光学理论上他坚持光的微粒说和光是一种压力的观点。他所论证的光在密介质中比在疏介质中走得快的观点却被费马否定了。 他的对于真空的否认致使科学发展的步伐落后了好几年,对于光在密介和疏介中得传播速度的看法与论证导致了一段时间的人们的错误认知。 4、笛卡儿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数学发展上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在笛卡儿时代,代数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儿致力于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的研究,于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学。他的这一成就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解析几何直到现在仍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虽然没这些思想是正确的,但是这个方法的论证,致使很多更简便的方法研究延后。 5、笛卡尔是近代哲学史上天赋观念说的典型代表,他对天赋观念的理解既体现于起初提出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中,又体现于后来提出的“天赋观念潜在说”中。然而,最能反映其基本思想的,则是前者,即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目的和方法密切相关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笛卡尔曾明确表示,他要建立一种与经院哲学不同的、具有确实可靠基础和实际效用的哲学,以便帮助人们获得确定性知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支配自然、造福人生的目的。应该看到,在这一点上笛卡尔与近代经验论者培根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过,在通

《第一哲学沉思集》读后感

《第一哲学沉思集》读后感 机械131 陈明俊学号:1307200016 在本学期的选修课程中,西方哲学经典赏析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我认真研读了这本书,通过《第一哲学沉思集》的阅读和学习,我体会到了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在实践中不断被追问而产生的,又在思维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加以完善并再次运用于实践中的。笛卡尔是一名“理性的”唯心主义者,他在本书中通过六个沉思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 在第一个沉思叫做“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笛卡尔认为有许多见解都是很可疑的。要寻求真理,就必须抛弃掉已经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重新确认对心灵及事物的认识。“我不能不假思索就接受它们,而要先假定它们都是虚假的,克服习惯和成见对自己的影响,对其加以反复考察,找到我可以确定为真的东西。”我觉得在这个沉思里,两点是值得学习的:一为敢于否定的观念,就是提醒我们要敢于向老旧的思想和传统提出挑战;二为打破前人所指定的思维定势或教条,产生新的,也许是更好的思想。 在第二个沉思中,笛卡尔论证了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为何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的问题,在他看来,躯体只是被灵魂依附的一个物体,如果自己没有任何思维的话,那么个体就没有存在性,进一步突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留传千年的经典论断。恰恰在这一点上,笛卡尔越陷越深无法自拔,最终他把自己的哲学性质引入唯心主义的殿堂。但他又并不否认外在物体客观存在的事实。另外,他认为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被认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这里的精神指的是“自我”,在复杂的物质世界中,的确只有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但现实生活又并非如此,比如许多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而导致毕业即失业,就算找到工作也很快便觉得不适合自己而辞职。在现实生活当中,许多人都没能做到真正深入地认识自己,从而走向失败。 第三个沉思里,笛卡尔用尽各种办法论证上帝的存在,而且以一个无神论者的角度论证,通过各种反方向的逆推导给出了上帝存在的理由。“上帝或者神、妖等是否存在”的话题由古到今一直被世人所讨论,虽然各种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并不存在上帝这个人,但是笛卡尔认为上帝并不是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一

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哲学反思

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哲学反思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拥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公选课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公选课的教学管理进行深入的哲学反思,使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 [关键词]公选课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其教育功能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种简单的知识灌输上,更要着重培养和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掌握较复杂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并在今后的一生中可以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开发的能力。一直以来,个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公共选修课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目前学校公选课还远没有发挥其在实现教育理想中应发挥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公选课管理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哲学反思。 一、目前高校公选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开设随意。目前,公选课的开设主要流程如下:教师自愿申报,经各二级学院(部)、教务处对开课教师资格及所开设课程内容进行审核,确定每学期所要开设的课程。由于公选课教学任务对各二级学院(部)、系的教师没有硬性指标,加上学校以及各二级学院(部)缺乏激励机制,公选课的开设情况大多数仅仅凭借开课教师的主观因素,缺乏课程开设的持续稳定性和取舍的科学依据。从设课的管理机制看,公选课大都依附于开课教师所在的二级学院,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孤军作战”,缺乏统一管理,从而影响到公选课的持续建设,造成优秀的公选课程资源不足。近年来,学校对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考评越来越严格,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建设好一门面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通识”性质的公选课。 2.学生选课盲目。学生选课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利心理。因为待选课程的信息比较少以及学生自我选择能力的欠缺,在避重就轻和“赚”学分思想的指引下,很多学生对欣赏类课程热情很高,例如音乐知识欣赏、美术

浅谈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

浅谈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 作为分析哲学的创始者之一,维特根斯坦特别关注语言哲学。无论在其前期还是后期,语言哲学的研究都占显著地位。《逻辑哲学沦》和《哲学研究》分别是维特根斯坦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在这两本书中维特根斯坦语言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接下来我将通过本文试图介绍、分析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哲学思想。 维特根斯坦支持意义逻辑指称论的观点。名称与对象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关系,即指称关系。名称的意义即名称所指称的对象。关于命题的意义,按照图像论的观点,命题的本质在于描述事实。所以命题的意义在于命题与事实之间的描述关系,或者说在于它是否是事实的图像。在图像论的观点下,语言必需反映事实或与事实的逻辑相符。所以前期的维特根斯坦追求语言的确定性,主张意义的指称论。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是他全部哲学思想的核心。哈克把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几个不同领域比作一棵大树,语言哲学是这棵大树的干,而数学哲学、心理哲学和文化哲学是长出的几个分支,可见语言哲学在其后期哲学中所处的地位,它是哲学的干,是整个哲学的研究方法,即用日常语言分析方法来考察哲学问题。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意识到了图像论的困境。只要认真考察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语言就会发现,日常语言是鲜活的,是动态的,并非是与世界一一对应的静态关系。语言并非世界之投影,如果坚持其为图画的话,那它所反映的也只是世界和实在的一部分。 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说。语言游戏是作为他整个哲学的核心概念。在《哲学研究》的开篇,维特根斯坦向大家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朴素语言,或者是原始语言。这是他前后两个阶段不同语言观的缩影,一种是奥古斯丁的图画,这是脱离了生活的语言。奥古斯丁向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语言观,而许多哲学家,包括罗素,弗雷格及早期的维特根斯坦都试图将这幅简单的图画应用到更多其它复杂的情况。另一种是建筑师和助手之间为某一目的而交流信息的对话,这是日常语言。维特根斯坦把这两种语言都叫做语言游戏。 实际上维特根斯坦并没有给语言游戏做严格的定义,这与这个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及维特根斯坦后期反对事物具有本质的哲学立场是一致的。有时他把原始语言称作游戏,有时他又把语言和那些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为语言游戏。正如棋类活动包括棋的下法一样,语言游戏本身包括游戏规则,即语言用法。无论游戏规则还是棋类规则,都是一种内在构成规律,规则构成游戏本身。人们只有学会棋子的下法,才能学会某种棋类活动,而人们只有学会某种语言的用法,才能学会某种语言。 在图像论中,语言使用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则,所以语言的用法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日常语言不具有逻辑的严密特征,正如他所言,我们在游戏时,可以一边玩一边制定规则。这就意味着语言的用法是动态的,多样的,我们不能一老永逸地学会词的固定不变的用法和意义,同一个词,或一个表达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在这种语言活动中,语言与世界发生了联系:语言和世界统一于晤言的运用之中。 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建立理想语言只是一种哲学幻想而已,自然语言本身是充分的。对于有人认为自然语言过于粗糙,无法做出精确的表达这一观点,反对逻辑语言,回归日常语言,这不但是他在对自己前期语言哲学观进行批判,也是对西方传统的批判。在反对形式语言的看法上,维特根斯坦与摩尔、斯特劳森笄人及许多欧洲大陆人本主义哲学家的看法一致。 维特根斯坦为了说明各种各样语言游戏的关系,提出了家族相似的概念。按家族相似的观点,虽然游戏之间有某种共同的特征,但这种共同的特征不是贯穿于所有的语言游戏之中,“如果你看这些游戏,你是不会看到所有游戏的共同点,你只会看到相似之外的和它们的联系。”家族相似的观点和“语言游戏”的概念一样,强调语言、概念的开放性。即我们的概念及其使用都不能严格定义的。家族相似是对语言或事物具有本质的观点的批判。在维特根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古希腊哲学主要思想学派概述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自然哲学思想。概括分析其内涵,含有丰富的科学思想成份:一是对自然加以自然主义解释;二是将自然本质数学化,提出数学天文学;三是从实体的角度考察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四是将世界逻辑化并进行相应的经验观察。所有这些对于近代科学的诞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哲学,科学数学化,原子论 Overview on main factions of natural philosophy of ancient Greek Abstract: the philosopher of ancient Greek has proposed many thoughts on natural philosophy. Summarizing their connotation with abundant elements of science, there are four aspects: firstly, naturalism explanation about nature; secondly, mathematicing the essence of nature and proposing Mathematics astronomy; thirdly,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ings in substance aspect; fourthly, making the world logical and doing related observation. All of these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birth of modern science. Key words: natural philosophy, mathematicization of science, atomism 希腊哲学的直接前身是原始的神话和自然宗教的世界观。希腊神话是一种把人和自然混沌不分的幼稚幻想的世界观。古希腊哲学同它最初分离就在于把人和自然区别开来,排除拟人观而把自然万物当作在人之外的对象来对待。古希腊人由此就产生了一种对自然本身来了解自然、寻求客观的原因和理由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1]正因如此,我们看到最初的哲学只能是自然哲学。然而,人们关心的当然不只是自然,关心自然还是为了人类自己。人们创造的神话不仅包括自然,而且还包括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因此神话比最初的自然哲学包含着更全面的因素。哲学在思维方式上已经胜过了神话宗教,但还需要继续从那里学习和吸取营养,从那里获得某种智慧,并使哲学的研究从单纯的自然转回到研究社会和人生。哲学是通过哲学家们分别研究了自然和社会和思维之后,才逐渐形成和成长起来的。 在古希腊,科学处于萌芽状态,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没有区分开来,哲学家们对自然的认识是以思辨和直观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开始探寻世界的成分、组成、形式结构和它的运行,深入思考、推论和证明自然的法则,形成对自然的独特看法。这些看法中蕴涵着深刻的科学思想成份,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被倡导反思和扬弃,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先导。 一、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第一个哲学流派——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提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命题——“万物的本原是水”。泰勒斯是根据对自然的观察,用自然的因素来解释自然的。必须明确的是,他所说的水不是我们现代自然科学所理解的水,也不是指万物的基本物质成分是水,而是指万物的开端、开始和起源是水,水是生命的本原,渗透在宇宙的万事万物中,使宇宙成为一个有机体。根据他的这一命题,宇宙作为生长、生成、生活的生命整体的本质就揭示出来了。这种含义可从下面他的一段话中反映出来:“宇宙的心灵便是神,万物是活的,而且充满了精灵;正是通过基础性的水,宇宙的运动贯注着神圣的力量。”[2] 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提出不是纯粹的猜测,是以一定的自然观察和思考为基础的,他们的问题意识一代比一代强。尽管他们所持有的是一种有机生成论的自然观,尽管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们还远不是无神论者,很多思想还带有很强的早期神话的味道,但他们与神话的解

最值得一读的49本经典书籍

最值得一读的49本经典书籍 阅读经典书籍可以增加你的学习经历。原因在于,这些经典书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让你透过不同“镜头”审视问题,而且它们极有可能与未来相关。阅读经典书籍是个绝妙的脑力练习,将会赋予你强大的智力工具。 有许多受信赖的推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经典好书。这些推荐可以在莫蒂默·阿德勒(Mortime r J. Adler)和查理·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的《教你如何读书》(How to Read a Book),苏珊·怀斯·鲍尔(Susan Wise Bauer)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思维》(The Well-E ducated Mind)中找到,我认为他们推荐的书籍都是高质量的。你可以阅读他们推荐的完整书籍信息(附有如何阅读的建议),但在这里我直接列举这两本书共同推荐的书籍书名。 虽然我相信任何一本他们推荐的书籍都很精彩,但为了保险起见,我认为他们一同推荐的书籍很伟大。 事不宜迟,以下是推荐的书籍,附有亚马逊链接以及免费下载地址(如果有的话): 小说 唐吉诃德(塞万提斯)- 下载 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 下载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 下载 雾都孤儿(查尔斯·狄更斯)- 下载 红字(纳撒尼尔·霍桑)- 下载 白鲸(赫尔曼·梅尔维尔)- 下载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下载 罪与罚(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下载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下载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马克·吐温)- 下载 审判(弗兰兹·卡夫卡)- 下载 自传和回忆录 忏悔录(奥古斯丁)- 下载 蒙田随笔全集(蒙田)- 下载 第一哲学沉思录(笛卡尔)- 下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