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案例正文-政策执行动员模式的古代案例:1768叫魂清剿行动(王礼鑫)

案例正文-政策执行动员模式的古代案例:1768叫魂清剿行动(王礼鑫)

案例正文-政策执行动员模式的古代案例:1768叫魂清剿行动(王礼鑫)
案例正文-政策执行动员模式的古代案例:1768叫魂清剿行动(王礼鑫)

政策执行动员模式的古代案例:1768叫魂清剿行动①②

——基于孔飞力《叫魂》

案例主体

摘要:本案例较完整地描述了一个历史上典型的动员式政策执行,即1768年乾隆皇帝发起的清剿叫魂妖党行动。案例首先将清剿行动区分为五个步骤及阶段,陈述了乾隆作出决定的主要依据及过程,然后列出了主要案件的审理情况与失职官员处理情况。通过该案例,读者可分析政策执行的动员模式为何发起,如何发起,有何积极或消极效果等。这一案例也为读者提供了比较政策执行的常规模式与动员模式的机会。案例主要取材于孔飞力著作《叫魂》。关键词:政策执行;动员模式;常规执行;叫魂清剿行动;运动式治理;严打

1768年,即乾隆三十三年,正处于“康乾盛世”的华夏大地,发生了一场波及十二个省份的“叫魂”妖术大恐慌。据称,术士们通过作法于受害人的发辫、衣服或写在纸片上的名字,便可偷取他的魂魄,使之为己服务。受害人轻则生病,重则死亡。恐慌起源于浙江,随即流传到江苏、安徽,然后北上到山东、直隶、北京,西行到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民众、捕役等将怀疑的目光指向游方僧人、乞丐等。有人因口音不同、相貌可疑、乞讨或携带可疑物品等被怀疑叫魂,浙江萧山、安吉、江苏苏州陆墓、胥口镇、沛县、邳州、昆山、湖北汉阳等地引发民众聚集、躁动、歇斯底里等事件,多地民众群殴被疑者,甚至将其打死。京畿所在地直隶、周边山东、河南等发生数起叫魂案。一个谣言“受害人或常人可剃净发辫以避祸”流传数省,一些人还采取了相应行动。看起来,割辫在挑战朝廷发辫制度。山东案件报告显示,已抓获的嫌犯均受邀入伙,而若干个拥有徒众的大术师都在江南。8月底,北京发生多起割辫和剪衣案,市民们还传阅着预言饥荒、瘟疫和鬼怪横行的传单。

乾隆皇帝经秘密情报途径了解了一些叫魂案。其中,民众恐慌引发了他的关注。7月25日③,他发出上谕,要求江南官员严查严惩。在接到山东、浙江、江苏、直隶等地报告后,9月初,他认为叫魂妖党涉嫌反叛,因此发动了一场清剿行动。地方紧急动作起来,打响了一场抓捕妖首、打击叫魂犯的歼灭战。

叫魂清剿行动可分为五个步骤和阶段,以下首先展开叙述。大恐慌中,有些案件的审理发生在清剿行动前,有些发生在清剿行动后,很多案件最后移送军机处直接审理。第二部分将对审理情况作概要介绍。同时还介绍清剿行动结束后处罚失职官员的情况。

1.叫魂清剿行动的步骤与阶段

第一步:乾隆接到秘密情报后向江南、山东督抚发出“严打”上谕7月25日上谕(发给两江总督、浙江、江苏、山东巡抚)内容如下:

闻江浙一带有传言起建桥座,因而偷割发辫、衣襟等物,稽垫桥桩,以为厌胜之用者,流传并及山东地面,其言甚为荒诞,或系市井剪绺匪徒,借端捏造,冀得逞其鼠窃伎俩,亦未可定。但此等造作讹言,最易煽惑民听,理应留心查禁,以杜浇风。着传谕各该督抚饬属,

①本案例取材于孔飞力《叫魂》一书,故特别感谢该书作者。但编者对事件、材料等进行了重组、加工、改写等,且融入了新的主题。[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版。少数材料,查询了《清实录》。

②本案例编写及相关研究工作,得到笔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Z0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YJC810046)支持。商红日教授、陈兆旺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政治人类学博士生陈永亮、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潘沛等给予笔者观点和资料上的启发和帮助。特此致谢。

③《叫魂》中有时用公历纪年月日,但同时大量使用旧历。为便于阅读,本文全部使用公历。

密行体察,如果有此等情事,即行严拏重治其罪,否则将倡播之人查拏一二,严加惩治,以儆其余。并须不动声色,妥协查办,不得任听胥役人等,从中借端滋事,致累闾阎。(《叫魂》第97-98页①)

乾隆因何关注叫魂案并决定作出反应、从而发出上谕?孔飞力的分析是:“在他脑子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恐慌这一因素。百姓是轻信的,最容易受到‘煽惑’。”(98页)诚如孔飞力所言。另外,上谕还表明,情报告诉他三个地方即浙江、江苏、山东发生了叫魂案。

根据《叫魂》,7月25日上谕发出前至少发生11起叫魂事件。这些案件分别发生在浙江(4起)、江苏(5起)、山东(2起),叫魂的方法包括:将写有姓名的纸片植入桥桩打入河道、唤人姓名、割辫、写有咒文的护符等,其中割辫为8起,且后发生的案件以割辫居多(另有割衣襟)。引人注意的是,其中9起案件引发了村庄、街道或市场上人群聚集、骚动或歇斯底里,8起案件有民众暴力袭击嫌犯的情节,其中2个“叫魂者”被打死。上谕表明,乾隆获悉了一些案情。但了解多少,不得而知。②

上谕表明了乾隆的几种担心。首先,他认为传言是荒诞谣言,事件可定性为匪徒制造混乱伺机偷窃的伎俩。此事本不足虑,但之所以重视并发出谕旨,原因是百姓易被煽惑从而引发恐慌、混乱。他指示,官员们不仅需要对流言的散布者予以弹压,更需要在这样做时不使百姓受到惊吓。其次,他担心地方官员不能严查严惩,胥役还可能借机生事,因此他要求督抚们饬属、密行体察。最后,让他恼火的是,虽然过去三四个月间已发生多起民众恐慌的严重事件,但他没接到一个正式报告。他的愤怒在后来斥责江南督抚以及处置官员的朱批、诏谕中表露无遗。

如果说严打的原因是叫魂可能煽惑民众故而存在危险,那么上谕的直接目的是要求地方官重视,并指挥下属迅速采取行动,严查、严惩。

7·25上谕给浙江、江苏、山东督抚们发出了动员令。

第二步:向全国发出紧急诏谕,清剿进入以缉拿江南大术师为重点任务的阶段。到9月初,超过八个省份报告了叫魂案,但大术师杳无踪迹,乾隆认为他正在面临更大的政治危机。

7月29日,乾隆向全国各省督抚发出了紧急诏谕,命令追捕大术师。紧急诏谕源于乾隆接到了山东的正式报告。山东巡抚富尼汉7月24日发出的奏折报告了两个案件,即乞丐蔡廷章案、靳贯子案。两案案情极为相似:蔡和靳均经人指导,学会使用迷药,割人发辫;被告知在江南有会法术的大术师,能通过发辫摄人魂魄;大术师有徒弟或同党,都在发展更多的人入伙。③报告中,富尼汉说明:县衙已让他们招供,而他本人计划亲自审问。乾隆于

7月29日这天看到了富尼汉的奏报。报告让乾隆相信:(1)确有割发辫妖术;(2)已发生割辫案件;(3)罪犯形成一个跨省份的犯罪团伙,以江南大术师为首,徒众们在各地吸收当地人从事活动。蔡廷章供出的大术师僧人吴元在浙江仁和县,靳贯子供出的大术师玉石在安徽宿州。乾隆现在认为,山东妖术案潜藏着有组织团伙剪发辫的可能性,除了已查到的两案,“恐伙党未经败露者尚多”,④不仅仅对长江下游各省,也对整个帝国构成了威胁。因此,7·29紧急诏谕是发给全国各地总督巡抚的。诏谕宣布山东逮捕了若干人犯,要求追捕大术师。富尼汉的报告暗示了叫魂与剃发制度的相关性,叫魂团伙藏有谋反阴谋。但紧急诏谕暂未挑明。(106-107页)

山东巡抚富尼汉奏报的时机纯属巧合吗?孔飞力认为,富尼汉奏折主要动机是争取先机。因富尼汉通过一定渠道获得朝廷信息,获悉乾隆已知道包括山东在内的割辫案,并决定发出

①为节省篇幅,后文凡引用《叫魂》,仅标明页码。

②重要案件的案情概要,如浙江德清石匠案、萧山和尚案、苏州乞丐、胥口镇和尚案等,请参阅附件一。

③案件概要,参阅附件一。

④《清实录》,第18册,卷813,第978-979页。

7·25上谕。因此,富尼汉只有迅速作出报告才能使他免于欺君罔上的罪名。于是,他抢在7月24日发出奏折,报告了尚未经他亲审的两个案件。(98-99页)

割发辫(撒迷药、乘人昏迷割辫尖)、有组织的团伙,如何成为叫魂案中的“剧目”?①“叫魂”本来有好几个剧目:将名字写在纸片上,植入桥桩、打入河道;唤人姓名;割人衣襟;割人发辫,通过发辫摄人魂魄。富尼汉7月奏报以及后来奏报的几乎所有山东案件,叫魂剧目就基本固定为“有组织团伙、割辫”,团伙中有为首的大术师,然后是徒众,徒众在各地拉人入伙。如何解释这一“标准”剧目的形成?需注意以下事实:(1)民间传播最广的叫魂术是割辫。割辫的政治意涵,朝野皆知但讳莫如深,在街头往往造成民众歇斯底里、引发暴力。而这一谣言在所有剧目中脱颖而出,是否的确潜藏着民间对满族统治的挑战?(2)刑讯之下,对割辫耳熟能详的嫌犯往往被迫依这一“剧目”招供(韩沛显、通杲案,212-214页),他们的招供是否就是急于破案的官员最“喜欢”的供词?(3)公堂之上,急于破案的审判官诱使嫌犯供出同伙、师父及大术师。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的存在,到底是为了证明官员的彻查案件之能力,还是用以掩盖他们的无能(读者请想想为何没有一个嫌犯招认自己会法术)?或者兼而有之?(4)在承德行宫,忧心忡忡的乾隆,虽然暂未接到挑战满族统治的事件报告,但他岂能放过任何一个反叛者?——整个一出戏,至少有三个主角:卑微而受到恐慌袭扰的民众、担心受罚而急于撇清责任的官僚、焦虑不已而鹰瞵虎视的统治者。民间风传的割发辫,是嫌犯耳熟能详的故事,嫌犯是大术师领导下的团伙的徒众这一“事实”,是热衷于清剿行动的官僚最喜欢的供词,也是乾隆最为忌惮但在某种意义上又最渴望发现的罪行。大恐慌中,通过“割发辫”剧目,民众让自己身处有性命之忧的恐慌的同时,也将一把尖刀刺入统治者的心脏,而官僚是递刀干将。

毋庸置疑,威胁迫在眉睫。于是,清剿行动必须升级——全国官员紧急动员起来,合力抓捕大术师。

第三步:将剪辫妖术与剃发联系起来,发起清剿谋反妖党的行动9月7日,弘历给七省督抚发出了一道上谕,终于将剪辫妖术与剃发联系起来。他指出,迄今为止所有抓获的罪犯显然都是一个更大阴谋的工具。阴谋家们雇募乞丐和流浪汉为他们偷辫子,而不告诉他们这些辫子作何用。关于叫魂和造桥的信念固然属于“荒唐不经”,这本身就应受到严厉的追究。但是有谁能说剪掉整条辫子以避祸的谣言不是妖人奸党制造出来,以便让人们在惊恐之余剪掉辫子,象征性地和满清王朝作对呢?妖人们自然知道,男子“留辫一事系本朝制度,剃去发辫即非满洲臣仆”。然而,此等不轨之徒大抵不在北省而在南方,“其人非系奸僧即读书失志之徒”,其罪恶亦甚于割辫匪徒“不啻什倍”。虽然江浙地区为此案发端之始,但湖广“人心狡险,素尚左道邪术”,尤恐逆犯潜匿其间。该数省督抚务必将逆犯搜寻出来。行省官僚中无人怀疑清剿正在升温,而清剿的底蕴也发生了变化:它所涉及的不再仅仅是妖术,而是谋反。(186-187页)

问题是:自7月29日发出追捕大术师的诏谕到9月初,发生了什么,使得乾隆公开地将剪辫妖术与剃发联系起来,认定叫魂者涉嫌谋反、属妖党,从而升级了清剿行动?

7·25发往浙江、江苏、山东的上谕和7·29发向全国的上谕,既给各地督抚施加了必须采取行动的压力,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竞相表现以求得皇帝谅解、认可、赏识等的机会。乾隆当然无法直接观察他的督抚们是如何开展行动的,他只能凭借他们的奏报。在7月底到9月7日间,乾隆至少接到了八个省份的数份报告。可将报告分成两类:一类是叫魂发源地

①“剧目”一词是借用蒂利等人就抗争政治研究提出的抗争剧目概念。抗争剧目,即一组抗争表演。如当今

欧洲城市里一些社会运动积极分子经常采用公开集会、媒体声明、示威及请愿相结合的做法,这些做法结

合起来即“剧目”。参阅:[美]查尔斯·蒂利等著:《抗争政治》,译林出版社2010年6月,第23-33页。

同时也是大术师藏身地浙江、江苏、安徽的报告;另一类是其他地方的奏报。①到9月初,清剿行动已进行一个多月。但很明显,两类报告都让他更加失望和忧心,这意味着行动将升级。

来自江南的报告

报告显示,江南是叫魂危机的发源地,现在也是大术师的藏身地。德清吴石匠、萧山和尚、苏州乞丐、胥口镇和尚等案是否确有其事,详情如何?江南还有其他案件吗?乾隆急于知道相关情况。山东巡抚富尼汉7月24日、8月11日报告中分别提到的大术师吴元(蔡廷章供出的大术师)、玉石(靳贯子供出的大术师)及处于中间的术士张四儒(靳贯子供出的邀他入伙的人)、明远(韩沛显供出的师父)均在江南。7·29诏谕已发出抓捕大术师的紧急命令,乾隆翘首以待他们被拿获的消息。

表1:山东剪辫犯及术士、大术师情况一览表

说明:1、剪人发辫者后面的地址为案发地;其他则为剪辫者最初供词所说的术士所在地。2、7月24日,富尼汉报告了蔡廷章、靳贯子案;8月11日报告了韩沛显案;9月12日报告了通杲案。

此间,两江总督高晋、浙江巡抚永德、江苏巡抚彰宝、苏州织造萨载(朝廷安排在江南的眼线,有专折陈奏之责)、安徽巡抚冯钤等均有奏报。奏报内容包括春天的叫魂案、其他叫魂案、抓捕大术师的行动及结果等。(1)就春天的叫魂案,永德、萨载分别奏报了浙江和江苏的案件,永德还将所有案卷送到了北京,乾隆阅后即命令将德清吴石匠、萧山和尚等重新逮捕并解往承德受审。后来他同样命令把苏州乞丐和胥口镇和尚等解往承德。(2)此一阶段重点工作,即大术师抓捕情况是:虽经数次大搜捕,但未抓到吴元、玉石、明远。不过,8月底,在安徽宿州抓到一个名叫张四的乞丐,而随后宿州知府说该犯就是张四儒。(3)江苏巡抚彰宝报告了春末发生的其他三个案件,涉案三人中,一个被众人当场殴毙,一个被迫逐而自杀,一个叫刘五的嫌犯供称剪辫目的是趁乱偷钱。8月下旬,彰宝亲审了第三个案件。

在上述奏报上的朱批以及相关诏谕中,乾隆毫不掩饰他的焦虑、不满以及愤怒,上述所有奏报都留下了他的质问、批评与抨击。

首先,他对江南主要官员不及时报告春天叫魂案即隐瞒重要情况的行为表示了强烈不满。苏州乞丐、胥口镇和尚案,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彰宝此前未报,在8月最初的报告中也只字未提,而是苏州织造萨载于8月中下旬报告的,这激起了乾隆对高晋尤其是彰宝的愤怒。乾隆认为,虽然高晋之前代理江苏巡抚,彰宝5月13日才就任,但他们应知晓两案。萨载报告两案后,乾隆抓住了二人未报实据,因此再次严厉训斥,朱批说“化大为小,化有为无之习,各省皆所不免,而江南实为尤甚”。他罕见地警告,苏州案犯在解往北京途中,若逃脱或地方官教供,一切后果由高晋、彰宝承担,决不宽待。永德、萨载尽管主动报告了相关案件,但未能避免乾隆的抨击。永德曾为自己未第一时间报告进行辩解(因他当时还是布政使),但乾隆批他“搪塞敷陈,遂为尽奏事之责,又岂朕许令封函径达之本意乎?”萨载8月22日的报告,关于叫魂案仅寥寥数笔,乾隆非常生气,他在上谕里愤怒地质疑:难道是畏惧督抚权势?成心缄默?拥有专折陈奏职权但仅以寻常事塞责?8月29日,萨载于是详

①编者整理了清剿行动7月底到9月初、9月初到10月初、10月初到终止清剿三个阶段的地方奏报、朱批

概要一览表。参阅附件二。

细陈奏了上述两案,同时报告了时任巡抚高晋处理案件的情况。

其次,乾隆对大术师抓捕的不妙结果感到极度焦虑。到8月中旬,先后被供出的大术师、术士有五人,除了张四儒在8月底抓获外,其他均杳无踪迹,甚至毫无头绪。因为报告显示,浙江全省搜捕但未查到吴元、通元,江苏也找不到与韩沛显供词所描述的那个明远哪怕有丝毫相像之处的和尚,安徽官员秘密搜查了据信为大术师玉石所潜藏的黑龙庙,但那里并无名叫玉石的和尚,也没有找到有关妖术的书籍和器物。乾隆的焦虑表现在,一旦有任何关于大术师的线索他都不放过,并且采取极端行动——山东嫌犯蔡廷章再审时改变了供词,称吴元、通元是北京西郊的宛平县人,于是,8月31日这天,乾隆发出了荒唐的命令,将京畿地区所有可疑的僧人都彻查一遍,并要求不要拘泥于名字是否与口供中的相符。(167页)第三,乾隆对江南官僚的习气、能力感到非常失望。一方面,乾隆对基层官员充满了不信任。他看完永德交来的德清、萧山案卷后,非常生气,认为浙江的官僚“纵恶养奸”——很明显,对石匠的指控不可能毫无根据,而惩罚原告(例如县役蔡瑞)是“颠倒是非”,如此“小民尚何敢再首,差役复何敢拿人?”彰宝报告了新发现的三个案子(包括前述小偷刘五案)后,乾隆质问到:那些县官怎能信赖一个小偷滑头的供词,而将此重要案件置之不理几个月之久?另一方面,他对江南督抚治官、行政能力也颇为失望。当永德报告未能抓获吴元、张四儒时,乾隆朱批“不意汝竟如此无用”。彰宝屡次被乾隆抨击——当他报告新发现的三个案子,其中两个案子中疑犯一个被打死、一个自杀时,乾隆抨击江苏在彰宝治下吏治糟糕,即如果对春天的谣传积极调查,小民就不至于对案犯处以死刑,而会像山东那样将他们扭送官府。山东和江苏相比较吏治之优劣一目了然。在彰宝关于小偷刘五审讯情况的奏报上,乾隆一句一句地驳斥他。当彰宝为挽回影响兴奋地向乾隆报告扬州的盐务舞弊案已查出明显证据、不久可结案时,乾隆斥责他主次不分、轻重倒置。两江总督高晋也未能幸免。9月4日,乾隆批高晋“既习于阘冗,好不振作”。很快,对督抚、基层官员的失望很快变成了对整个江南官员的失望,朱批或上谕中多次痛批江南官员有“化大为小,化有为无”之习,“实属可恶”、“殊堪痛恨”。

毫无疑问,高压之下,这些督抚们必须更加有力地执行乾隆的命令,必须详尽地报告采取行动的情况,必须小心翼翼地奏报以避免更严厉的训斥。整个炎热的8月,江南官员都必须保持亢奋状态,无情地追缉罪犯,在若干重点区域展开大搜捕。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大术师踪迹全无。

其他地方的报告

截至9月初,直隶、山东、河南、北京、湖广等陆续上交了叫魂案报告。报告的简要情况如下:

8月初,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报,妖术已侵入京畿所在的省份直隶。他报告了发生于临近山东的景州县等的三个被害人案。三案共同之处是:被害人在睡觉中被割辫,后采取谣传的办法避祸,即发辫全剃掉,然后用艾草、稻秸、金银花和大蒜洗头。8月底9月初(9月4日前),直隶又奏报了十七起剪辫案,抓住了三个嫌疑僧道。

山东方面,巡抚富尼汉8月11日又报告了五名剪人发辫者,包括韩沛显案。案件特点是:被人用药迷惑或用钱财诱惑,割人发辫。韩沛显还供出居于江苏滨海地区海州三教堂的大术师明远和尚。

在河南,8月下旬到9月初,巡抚阿思哈报告了黄河北岸的三个人被剪辫案和审讯中的海印和尚案。前三人后来都没事,据说使用了朱砂、雄黄、鸡血来清洗剩余头发的方法。海印被疑剪辫,但他始终否认割辫和从事其他邪术,不妙的是他已身患重病。

在长江中游,8月26日,湖广总督定长报告说,汉阳府6月21日发生一大群在街头观剧的人抓住了一个可疑的“妖人”、将他殴打至死、然后又焚烧了尸体的事件。另外,长江沿岸到处可以听到一首咒人的歌谣:石匠石和尚,你叫你自当;先叫和尚死,后叫石匠亡;

早早归家去,自己顶桥梁。(177页,注44)

8月底,北京接连发来紧急报告,说妖术犯已潜入北京并有割辫和剪衣案情发生。虽然还没有罪犯被抓捕。许多人受害严重,当场晕倒瘫痪在地;其余则失去知觉直到辫子被割。有的人甚至整条辫子被偷割,还有的像直隶被害人那样自己割掉剩下的辫子以避祸。无论是受害人还是旁观者都没有看到妖人。最近有案子涉及妇女:一个车夫的妻子突然被迷倒并被割去衣襟。另一个是兵丁的妹妹,她晚上和母亲睡在一起时被人剪去头发,扔在后院。为了保护自己,许多住家都在门上和墙上贴上了防妖术的咒符。紧张的民众又因有关怪虫的谣言变得更为惊恐。据说这种怪虫来自邻省山西,能咬人致命。许多公共场所都张贴了匿名人所画的这种虫子的图像。北京市民们还传阅着预言饥荒、瘟疫和鬼怪横行的传单。

毫无疑问,江南之外的报告,加剧了乾隆的焦虑感。一方面,他对江南之外官员的能力、不良习气也存在同样的怀疑。如,9月1日,安徽巡抚冯钤报告说他让省臬司去调查妖术嫌犯,在寻常情况下这本是很合理的做法,乾隆却呵斥他推诿卸责:“此何等事,而汝按例交臬司?汝不当每日亲审详讯乎?外省习气实在可恶!”又如,接到直隶8月初的三个被害人案报告后,乾隆命令将这些受害者立刻送北京军机处审问。而军机大臣、刑部尚书刘统勋等在北京审问之后,乾隆因担心护送来京的知县教供,8月23日又下令送到承德再审。这是最早由军机处亲审的案件。又如当北京消息传来后,他写道,北京人烟稠密,入夜后街道都有栏栅设防,如果恶徒能自由出入,那托恩多掌管的巡防卫兵和栏栅有什么用?卫兵就是饭桶。军机处报告说,北京的情况在9月初已有好转,由于加强了戒备,剪辫案已渐减少。看起来,乾隆相信了军机处的报告,但他仍然提醒应继续“上紧严缉”。(180-181页)另一方面,特别明显的是,上述报告勾勒出一幅妖术及其造成的恐慌快速蔓延的景象:自发源地江南北上到山东、直隶、北京,西行到河南,由长江下游到中游,而且还在继续;又有地方发生恐慌的民众聚集打死妖人的事件;在北京,有人制作、传播制造恐慌气氛的图像、传单,制造末日景象,一时间人人自危;山东的案件揭露出新的江南大术师;剃净发辫以避祸的方法流传甚广……。如果说富尼汉7月24日报告里“有组织团伙割发辫”情节让敏感的乾隆开始怀疑江南大术师谋反动机的话,那么直隶、河南、北京等地报告上来的、与割发辫“如影相随”的剃净发辫以避祸的谣言以及民众采取相应行动的做法肯定更加让他冒冷汗——这一避祸的谣言岂不也是妖人奸党制造出来,以便让人们在惊恐之余剪掉辫子,以和满清王朝作对?这个时候如果继续遮掩割发辫的政治意涵,那就是向妖党示弱,纵容反叛行为。于是,乾隆决定公开宣战。9·7上谕明确将剪辫妖术与剃发联系起来,他要发动一场针对逆谋妖党的战役。

第四步:强调继续歼灭妖党,提出清剿及审讯工作的尺度10月2日、5日乾隆先后发出继续清剿的上谕。前者发到妖术流行的省份,后者发到全国督抚。此时,他坚持9月初对于清剿行动的定性,明确提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妖党妄图通过恐吓民众自发割辫来挑起一场剃发的政治危机,尤其是企图通过挑起百姓对官府的仇恨来发动一场大叛乱,因此清剿继续是头等大事。但为避免激怒民众、推进清剿工作,他提出三条清剿政策:(1)勿纵勿苛,既不伤及无辜,也不让罪犯逃脱。(2)对已抓捕的案犯,力求不带偏见,不应刑求及长时间监禁,但若有可疑情况,自应动用一切手段进行审视。(3)正犯首恶还在江南,属非僧道即读书失志之人,务须严查,重点地方及幽僻村居、荒废庵宇均应彻底搜查。(200-201页;220页)

10月初的上谕同样基于对到目前为止全国清剿情况的判断。自9·7上谕发出后,至少有七个省份的督抚提交了数份报告,比8月份增加的省份是陕西;与此同时,因乾隆命令军机处在北京和承德直接审理一些案件,所以军机处也交来报告。9月,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出现了邪教案和诬告案。

10月初的上谕,乾隆态度坚决地再次声明了他在9·7上谕中的判断,即清剿行动的目的是歼灭意图谋反的奸党。在乾隆看来,9月份的各种报告为他提供了确凿的证据。首先,就叫魂案看,山东、陕西、河南、浙江、江苏等新报了数十起,山东案件继续表明剪辫团伙的存在,通杲又供出了一个新的术师悟成,张乞婆供称收人钱财替人割衣襟,浙江报告说抓到了蔡廷章供出的术师通元。无疑,叫魂遍布各地,但是妖党的核心却不断地从一省转移到另一省。其次,河南、浙江等报告显示,一经大搜查、严密防范,地方上就安定了,此前北京等地也是如此;尤其是剃净发辫以避祸这一谣言,一旦官府正式发布禁令,人们自割发辫以防范剪辫妖术的做法实际上就停止了。这表明,防范剪辫妖术的做法“本自无稽”(即在民间信仰中原来并不存在这样说法),“必系奸徒造作邪说,诱惑愚民”。乾隆据此坚信,迄今为止抓获的案犯都是些小喽啰,一定还有预谋反叛的角色躲在后面,他们的目的则在于“破坏国家定制”(即剃发制度)以逞其逆谋。第三,有刁徒乘乱诬告。直隶报告的关德麟叫魂案,经查却是他被债主张二用伪证栽赃;9月初,从山西来京的张生员揭发叔父谋反,但经查是诬告。第四,直隶、苏州都发现了邪教。已侦破的直隶保安州邪教案表明,图谋不轨者乘叫魂恐慌之际制造混乱——本已沉寂的崔有法教主,听说剪辫之事后,劝众人禳解以消灾,让教徒在保安城散发字帖。9月28日江苏按察使吴坛报告了苏州邪教案,已逮捕70人。乾隆认为,民众的恐慌被邪教利用,而这正是割辫妖党所期望的。因此,对叫魂妖党进行更强有力的打击,仍然是头等大事。

值得注意的是,10.5上谕对清剿工作、审讯工作明确提出了尺度方面的要求,即如前所述。这表明,相较于之前乾隆对官员们瞒报、工作懈怠、化大为小、化有为无等的强烈不满,现在乾隆对官员们的全力清剿、戮力审讯等不再置喙,但增加了行动不能过火的新要求。因为,新的问题已经出现:地方报上来的案件,供词疑窦丛生。如8月中旬,山东乞丐蔡廷章重新受审后改变了自己的故事。(这导致乾隆8月31日下令对北京进行了大搜查)这不免让人疑惑:他们当初的供词究竟是逼供出来的,还是自己招认的?9月10日,两江总督高晋报告了他亲审的张四(儒)案,查明张四被人用伪证栽赃,但州县坚持原判。(张四现正解往北京)9月15日,军机大臣刘统勋等从北京发来报告说,来自山东的供词每天都有新的破绽;他们审问了已到京的蔡廷章,他翻供了,因此需要从山东传唤更多证人来京。乾隆早在9月21日,就对这些情况做出了反应。他写到:许多口供“荒唐无据”,或因奸徒撒谎,或因“问官锻炼成招”,而“两者皆不足信”。他问道:“似此浮光掠影,真犯何由就获,重案何由结清?”但是,他也反对将嫌犯无限期关押的建议:“人犯一经拿获,应即详晰讯问,若审明确系无辜,应急为省释。”(220页)顺理成章地,半个月后的谕旨特别规定了清剿、审讯工作应把握的度。

此间,乾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给官员施加压力的机会,以提醒官员聚焦于当前的重点工作、提出工作方面的指导意见。这反映了他仍然担心官员(执行)能力。如,在接到富尼汉就张乞婆剪人衣襟案的审讯报告后,9月15日朱批问道,为什么富尼汉没有亲自比较一下从张乞婆那里搜出的布片和被剪的衣服?10月3日,他在陕西巡抚作出“段不敢少容松懈”的保证后,批到:“恐属空言。不可不实力。”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与河南巡抚阿思哈的“对话”。阿思哈9月4日报告,严查之下,近日无剪发辫之人。(朱批:“京师此风未熄,而热河亦有之,岂汝省独无耶?足见汝不实力严缉,大不是矣。”) 9月11日,阿思哈建议将已奄奄待毙的嫌犯海印斩首示众以表明官府清剿决心。(朱批:“更不成事矣。”)处死海印后,9月19日,阿思哈兴奋地报告说发现16起。(朱批:“果不出朕所料。”)他继续报告说,全省采取了严厉措施,现在的客店和寺庙都拒绝游方和尚入宿,但即便如此严厉的措施仍未收到效果,这是因为罪犯是妖人,有隐身邪术。(朱批:“此何言耶?有此理乎?汝存此心,无怪属员缉拿不力且欺汝!”)9月21日,阿思哈谦卑地回奏说:“诚如圣谕,其中自有阴谋不逞之犯。”(朱批:“无用废物。”)。阿思哈说:“臣至愚。”(朱批:“竟是至愚。”)阿思哈接

着说省科举考试时(考官)例用蓝笔,但他带着墨笔以随时报告妖术案情。(朱批:“有何关系。”)显然,乾隆认为,如此紧急情况下,阿思哈应该让布政使代理考试事宜。

9月的清剿工作,报告中所展现出来的官员们尽心竭力执行命令的情形可能让乾隆稍稍宽心。行省和地方官员毕竟已经高速运转起来了,他起码有一支可以对付妖党的队伍。但是,情况丝毫不容舒心。乾隆盘算了这一个月的进展:多省新报告了叫魂案(如前所述)。妖首仍未捕获——高晋查明张四并不是张四儒,明远、吴元、玉石等没什么消息,山东又报告了一个妖首悟成,但已潜逃。病入膏肓的海印不得不被斩首示众,那个拿人钱财替人割衣襟的张乞婆死了。山东疑犯蔡廷章的供词为何前后不一?刘统勋说山东供词疑点很多。直隶、江苏邪教乘机作乱,可恶之极。直隶的那个债主诬告讨债人,山西的那个生员竟然诬告自己的叔父,也很可恶。浙江刚刚报告说抓到了术士通元。——叫魂妖党的面目仍然混沌不明,妖首神出鬼没、杳无踪迹,邪教乘机作乱,供词混乱,那些诬告也让人头疼。

形势依然严峻。

第五步:接受军机大臣的建议,宣布停止清剿

10月,朝廷中枢机构军机处直接审理了山东、江苏、浙江的叫魂案。复审结果表明,山东案均属冤案。11月3日,乾隆发出上谕:宣布停止对叫魂案的清剿。

10月,就各地看,仅湖南正式报告了祁阳县发现有预言灾难的传贴的情况以及觉性和尚案。觉性带有可疑物品,包括一绺头发和两枚明朝的铜板。湖广总督定长正在会同湖南巡抚、省按察使、地方道台一起审案。河南巡抚报告说出现了各种诬告:子骗其父,夫赫其妻,顽生逃学者,情事百出。另外,安徽巡抚冯钤正在审理明远。

10月主要工作是审理已捕获的妖党嫌犯。除明远在安徽外,其他嫌犯、证人等均陆续抵达北京或承德。军机处大臣们热情、紧张地工作着,乾隆则密切关注着进展。10.2、10.5诏谕发出时,山东涉案嫌犯及大部分证人等已抵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嫌犯则陆续抵达承德。军机大臣刘统勋等在北京亲审了韩沛显案、蔡廷章案、靳贯子案、张四(儒)案,在承德随侍乾隆的军机大臣傅恒等亲审了通杲悟成案、苏州乞丐和胥口镇和尚案、德清石匠和萧山和尚案。乾隆扮演着检察官的角色,鹰瞵虎视地关注着案件审理工作,甚至作具体指导。如10月7日,就靳贯子、张四案对刘统勋指示:这些罪犯很可能有不在法庭相认的默契,以便掩饰他们的阴谋。因此,刘统勋应更为仔细地讯问案犯,只要在他们言词行为中发现任何一点疑问,就应穷追到底,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线索。此外,他同时提醒傅恒,必须特别注意通杲,弄清那些发辫到底有什么用。(220-221页)

从10月中旬开始,地方和军机处的审理报告陆续上交,案情渐渐清晰起来。乾隆翘首以待的安徽、湖南审理情况是:中旬,安徽报告说,明远冥顽不化,始终不承认剪人发辫,而且病死了;下旬,湖南来报告说,觉性和尚案其实是一段两情相悦的奸情,嫌犯(包括那些贴传单的)都不是割辫妖党。乾隆最信任的大臣刘统勋从北京陆续报告了他亲审的案件,嫌犯均供称:在山东或安徽的供词都是重刑之下编造的,所供称的大术师、术士的姓名都是捏造的,其人根本不存在,已来北京的证人的证词均能证实细节。25日,张四病死了。傅恒的报告是:苏州案维持了原判,而通杲“似属冤抑”,德清石匠和萧山和尚案虽未审结,但县衙原判的确没多大问题。由此,山东四起“有组织妖党割发辫”案,没有一个证据确凿。

如前所述,乾隆9月下旬就意识到可能存在冤狱,所以在10月初的上谕中要求“不应刑求”。现在看来,冤狱越来越明显。此时,军机大臣们也已经不再回避可能的冤案了。刘统勋10月18日离京,21日抵承德。作为刑部尚书,他每年都要在那里协助乾隆处理秋审案件,即对那些已定案的死刑重新审理一次。10月25日前,军机大臣们合议了叫魂案。10月26日,刘随乾隆回京,傅恒继续在承德审理叫魂案。11月1日,乾隆一行抵京。3日,乾隆降旨停止清剿。

清剿已宣布停止,但上谕坚持阴谋确实存在,并将责任归咎在行省官僚身上。叫魂案首先发生在江苏、浙江,然后蔓延到山东和其他省份。乾隆认为,一则江浙官员没有及时报告,地方官员玩忽职守,对朝廷谕旨掉以轻心。如果行省官僚们一听到这一案件就积极追剿,要地方官查个水落石出,不致正犯漏网。然后,他们只是在朝廷严切训谕后,才饬属查办。二则,多地有案犯抓获,但恐其中有刑求屈抑者,因此命令移送北京等审理。结果表明,原供是不可靠的,其中确有畏刑屈招者。很明显,“各该省隐瞒于前,复又塞责于后”,除了派出差役滋扰百姓外一无所获,导致首恶正犯漏网。

“此案现在竟可无庸查办”,乾隆沮丧地写道。

2.主要案件审理与官员处理情况

2.1主要案件审理情况

主要叫魂案审理详情见附件,概要见表2。清剿行动发起前,浙江德清石匠案、苏州乞丐案、胥口镇和尚案,在县衙均已审明,后来省或军机处复审,均维持县审结果;萧山和尚案,虽然县衙、府衙审判都发生错判,但省级审理时予以纠正,军机处复审维持了省级原判。当然,清剿行动发生前,山东报告的蔡廷章、靳贯子案,县衙均错判,而且清剿期间巡抚富尼汉亲审未能纠正,直至军机处复审。清剿行动开始后,县、州、省三级审案时刑讯逼供现象均较明显,而且导致数名嫌犯死亡。不过,很多案件在地方审理过程中也能查明真相,如高晋审理的张四案、湖广总督湖南巡抚会办的觉性和尚案、陕西奏报的五个案子等。

表2:主要叫魂案审理情况概要

说明:本表根据《叫魂》整理。

2.2官员处理情况

叫魂案后,乾隆发起了惩罚失职官员的行动。

1768年,乾隆面对的行省官僚(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漕运河道总督),是一个63人的精英圈子。这一群体,民族结构上,满族占比高,达38%,而督抚中达58%。他们与皇帝维持着效忠尽责的个人纽带,因频繁调动而高度流动,大部分事务依赖胥吏。(158-161页)

叫魂案中,主要督抚的简况是:两江总督高晋,满洲正黄旗人,出身于政治大家庭,其堂姐为皇贵妃;江苏巡抚彰宝,满洲镶黄旗人;浙江巡抚永德,皇族旁支;安徽巡抚冯钤,汉族,进士;山东巡抚富尼汉,满洲正黄旗人;河南巡抚阿思哈,满洲正黄旗人;湖广总督定长,满洲正黄旗人;湖南巡抚方世儁,汉族,进士;山西巡抚苏尔德,满族;前任浙江巡抚熊学鹏,汉族,进士;山西巡抚明山,满洲正蓝旗人;江西巡抚吴绍诗,汉族,著名法律世家的大家长;吴坛,吴绍诗之子。①

中止清剿后,被处罚的官员分两类,一类是叫魂案发源地的官员,另一类是与两起邪教案有关的官员。

根据乾隆诏谕,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彰宝、安徽巡抚冯钤、浙江前巡抚熊学鹏、江苏前巡抚明德、山西巡抚苏尔德等因玩忽职守而被罚。这个名单不包括浙江巡抚永德、河南巡抚阿思哈、陕西巡抚明山、江西巡抚吴绍诗、湖广总督定长和湖南巡抚方世儁等。分析发现,受罚的官员除冯钤外,主要共同点是他们任职江浙时没有及时报告叫魂案。浙江、江苏4、5月叫魂案发生时,高晋代理江苏巡抚、熊学鹏任浙江巡抚、明德任江苏巡抚、苏尔德任江苏布政使。特别是7·25上谕发出后,高晋、彰宝仍没有报告春天的叫魂案。永德与彰宝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后来到任的,但未受处罚,显然跟他主动报告了叫魂案有关。受罚较重的是苏尔德,他一因未及时奏报江苏案件,二因未及时报告山西案件,被贬为新疆按察使。(276页)朱批说,他在“江苏最久”,“渐染恶派,痼习尤深”。当叫魂案在苏州刚发生时,他没有陈奏。其后作为山西巡抚,迟至9月底才报告山西的叫魂案。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巡抚富尼汉。显然,他的报告引发了清剿行动升级;他上报的大案,经军机处审理均为冤案(他后来解释说,是捕役欺骗了知县)。他受到的处罚是:被贬为山西布政使。

直隶保安邪教案与苏州邪教案后,也处罚了一批官员。如,崔有法案查明后,十五年前对崔从轻发落的州府官员也受到了惩处。(188-189页)苏州邪教案事后,因该教自1677年以来一直存在,故一大批过去任职的官员受罚,包括68个知县,22个知府,14个道台,32个按察使,29个布政使,26个巡抚,14个总督。其中许多人早已死了,有些因在此任职不到六个月而得到豁免,还有一些则因参与破案而不予追究。前江苏巡抚被罚俸9个月,一些低级官员受到降职或调职的处分。当然,大部分处罚都是象征性的。(269-270页)另外,一批州县官员因年初释放了叫魂嫌犯而遭革职。一些低级官员因对嫌犯滥刑逼供而被弹劾。

行省官僚和地方官到底如何看待叫魂妖术?在清剿行动中,所有肱骨大臣都全力以赴么?在面对强大政治压力时,他们会放弃依法办事而仅仅致力于取悦皇帝么?——吴绍诗,时任江西巡抚,如前所述是法律专家。乾隆对吴家这个法律世家十分尊重,他和两个儿子曾两次被任命同时在刑部供职,而按照回避原则是不允许的。江西紧邻浙江,叫魂谣言早在6月中旬就已传入。吴并未报告这一情况。他后来报告说,他曾口头命令属下对可疑的行人保持警觉。但没有人被捕,也没有发现割辫案。到10月初,他报告说,已在全省布下严密的警网,挑选若干干员改装异姓分往各地密行查缉,还令各府州委派精细强干之人查访“庵观寺院祠堂书馆及深山密箐等处”。不过,什么事也没发生。11月,在清剿中止后,他在反复谦卑的

①本段主要由中央民族大学政治人类学博士生陈永亮整理。

谢罪后报告说,江西没有发生一起剪辫案。同时,也没有档案文字证明江西曾像邻省那样搜捕过可疑嫌犯。吴绍诗安然度过了这一危机:乾隆不但没有斥责他,反而在第二年任命他为刑部尚书。(266-267页)

思考题

1、乾隆最初要求江南官员严查严打叫魂谣言及行为,但后来命令在全国开展追捕大术师以及歼灭妖党的清剿行动。哪些原因导致他决定升级行动?

2、面对来自乾隆的压力,督抚们如何应对?官僚机构运转更高效了吗?若动员式政策执行有效,需要哪些条件?

3、7·25上谕发布前,地方官员审理了哪些叫魂案,案件审理质量如何?之后,如何?

4、在清朝官员考核、监察等制度下,官员队伍新陈代谢机制有哪些?清剿行动结束后处罚了一些官员,对官僚及官僚体制有何影响?

5、尝试运用托代理理论等说明政策执行动员模式的产生机制,说明其直接效果、间接效果、附带效果、意外效果、潜在效果等。

常用法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物质背景下的情与法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班级 手机号码 x年x月

故事背景 该事件中的女主人公叫吕盼盼,是南京某医院的护士,男主人公叫做俞坤良,是南京远洋运输公司的海员。他们中专毕业后相恋了。吕盼盼告知了自己父母他们的恋情,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但后来在男方的努力之下,双方父母最终同意,并领取了结婚证。 2010年11月9日,二副俞坤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在日本的冲绳附近的海域沉船,搜救无果,从此便下落不明。后来吕盼盼在焦急的等待中也没能等到一丝曙光,于是便选择了去追寻俞坤良,选择了自杀,后因发现及时,又经过医院及时抢救活了过来。在2010年12月1日,吕盼盼与公公婆婆与丈夫所在公司进行协商后达成协议,赔偿五十七万余元,如果将来俞坤良奇迹生还,应如数退还该款。 后来,吕盼盼又回到了自己与俞坤良的新房里,有自己的父母和公婆前后看护与照顾。她表现得一切很正常。但是白天的一切只是表象,每到晚上,她就开始在电子日志中诉说着一切。就这样,在俞坤良离开的一个月晚上,也就是2010年12月9日,她从十四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陪着丈夫而去。幸福的一家也因儿女的相继去世而悲痛欲绝,可是在女儿去世后的第三天这对亲家就反目成仇,因遗产分配问题打起了官司。 案例介绍 吕盼盼的妈妈一想到女儿的死,以及在女儿安葬问题上与亲家发生的一些不愉快,就十分生气,并且认为应该从俞坤良的57万元赔偿款中拿出一部分来作为女儿的死亡赔偿。于是便咨询了律师,一纸诉状将亲家告上了法庭。但是俞坤良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失踪,不是死亡,因此没有理由分给他们。况且在儿媳的遗嘱中提到将她自己的17.3万元留给自己的父母,房产归自己的公婆。但是由于遗嘱格式不正确,法院认为不具有法律效力。吕盼盼的父母坚持认为那17.3万元是女儿的赠与,与赔款毫不相干,要求获得赔款的三分之一,共计19万多。双方父母争执不下,互不妥协。两次庭审,双方情绪激烈,加上本案特殊,南京市六合区法院程桥法庭的法官为避免因诉讼给双方再次造成伤害,决定通过调节来达成此案。 协议结果

补充:运筹学经典案例

运筹学经典案例 一、鲍德西(B a w d s e y)雷达站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R.Watson-Wart)发明了雷达。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17分钟即可到达英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P.M.S.Blachett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Blachett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 “Blackett马戏团”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Operational Research”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筹学。Bawdseg雷达站的研究是运筹学的发祥与典范。项目的巨大实际价值、明确的目标、整体化的思想、数量化的分析、多学科的协同、最优化的结果,以及简明朴素的表述,都展示了运筹学的本色与特色,使人难以忘怀。

运筹学整数规划补例样本

运筹学难点辅导材料 整数规划补例 1、 对( IP) 整数规划问题12 12121212max 14951631..0,0,z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 -+≤?? ≥≥???为整数, 问用先解相应的线性规划然后凑 整的办法能否求到最优整数解? 再用分支定界法求解。 解 先不考虑整数约束, 得到线性规划问题( 一般称为松弛问题LP) 12 12121 2max 14951..6310,0 z x x x x s t x x x x =++≤?? -+≤??≥≥?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12310 ,23x x ==且296z =。 如用”舍入取整法”凑整可得到四个点, 即( 1, 3) 、 ( 2, 3) 、 ( 1, 4) 、 ( 2, 4) 。代入约束条件发现她们都不是可行解。可将可行域内的所有整数点一一列举( 完全枚举法) , 本例中( 2, 2) 、 ( 3, 1) 点为最大值4z =。 令() 0310,23T X ??= ??? 及最优值()0 296z =。可行域记为D, 显然()0X 不是整数解。 定界: 取()0296z z == , 再用视察法找一个整数可行解()0,0T X '=及0z '=, 取0z z '==, 即*2906 z ≤≤ 分支: ( 关键点, 在B 的最优解中任选一个不符合整数条件的变量j x , 其值为 j b , 构造两个约束条件1,j j j j x b x b ????≥+≤????, 这里用了取整函数呵! ) 任取最 优解中一个不为整数的变量值, 例如132x = , 根据312?? =???? , 构造两个约束条件,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Ⅲ),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较为全面地叙写了春秋战国至西汉武帝时儒学兴起,发展,“坑儒”,独尊的经历。 1老子和孔子的思想 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把“道”当作万事万物的本体,它是超时空的存在,是永远不可感知的精神实体。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是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就是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着对立面的统一,对立双方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紊乱,礼乐崩坏,他消极悲观,提出了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 作为哲学思想的“仁”,内容非常宽泛。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奉为圭臬,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多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闪烁着科学的光芒。

中国历史城镇保护的典型案例分析

中国历史城镇保护的典型案例分析 ——历史城镇木渎保护历程回顾 嵇 岚 【摘要】 论文介绍了历史城镇木渎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两轮保护规划的缘起、编制和实施情况,揭示了近年来保护规划 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思路,分析其保护与发展历程中保护观念和保护方法的变化及其原因。文章通过总结木渎镇发展 的经验和教训,指出了当前历史城镇保护工作重点的变化趋势:由以保护对象为导向,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由孤立的保护,转变为整体的保护;由忽视规划的落实,转变为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由纯粹的保护,转变为发展中的保护。明确了保护并不 是与发展的对立,而是发展的一种策略。基于木渎这一典型案例,论文对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加 以分析,对中国大量类似的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的道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 历史城镇;保护规划;保护;发展 1 引言 21世纪的中国城镇正处于全面融入全球化以及快速城镇化的时代,由此带来的特色危机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这几年讨论得最多的热点之一。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一部分集中在历史文化名城,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分散于众多历史城镇中。今天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影响越来越强大的时候,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能够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已经微乎其微。但是我国的历史城镇约有2000多个,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城镇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和格局,拥有独特的历史风貌、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以及各具特色的地方建筑,反映了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在迅猛的现代化潮流之下,小城镇一旦开发,其历史遗存、传统风貌的建筑等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被大量拆毁,传统格局消失,保护历史城镇的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另一方面,小城镇又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生力军,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重担,城镇更新势在必行。历史城镇的发展何去何从?如何做到不仅保护现有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文物古迹,还要更好地把它们建设为适合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的城镇,焕发古镇新活力,振兴古镇的经济,也是大家不断思考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历史城镇是指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建制镇、集镇、场镇、乡镇的老镇区,一般规模较小,完整地保留着某一时期的历史风貌,或者在中心地区保存有完整的历史地区。 2 当今历史城镇面临问题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历史城镇的建设面临着众多难题。 首先是风貌的快速改变——许多古镇填了河、拆了桥, 毁了房子, 开了马路, 造了高楼, 却丧失了城镇的特色, 湮灭了传统的文化。百镇一面, 万屋一貌正在成为现实。历史城镇的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次,各地方政府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历史城镇的价值观念逐渐统一,保护类型渐趋多样,保护实践越加具体。但是,现在既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普遍重视的时期,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各种利用目标、操作观念、管理策略、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的时期;虽然对于历史城市的保护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历史城镇的保护,由于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虽然进行历史城镇的整治、保护、开发、利用已是镇政府共识,但是如何保护、如何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还尚未明确。有的历史城镇盲目追求现代化发展已无历史城镇之实,有 2166

法律案例分析的小故事

故事一 昨天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我们院里一片嘈杂: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压了别人的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其实也没有大问题,就是稍稍碰了那条畜生一下!张女士看到这种情况就穿衣下了楼,问清了压狗的时间后;对那人说:“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辽宁省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第三;您应该庆幸的是您的狗没有把老爷子晃摔了,否则后果您自己合计吧!”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搭讪了几句就走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多掌握点儿法律常识;确实可以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故事二 王先生在外地工作,离家较远,平时回家较少,大多是通过电话与家里联系。有一天,他正在单位上班,父亲打来电话说:“昨天我和你二叔因为自留山的划分问题吵了一架,吵得很凶,你二叔说准备找人揍我。”过了几天,父亲又来电话:“自留山的事没有摆平,新问题又来了。”王先生一听心里直打鼓,连问咋回事,父亲说:“我和你二叔因堂屋问题又吵架了,我准备揍你二叔,到时候万一把他弄得哪儿不合适,就算坐班房我也豁出去了。”他还问王先生把人打伤要判几年刑。 王先生赶紧说:“你这次无论如何也得听我的,不能急。”父亲说:“你快讲,废话少说。”王先生告诉他,打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打伤了还得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兄弟之间的事还是和解为好。自留山和堂屋都属《民法通则》调整的范畴,但里面还涉及到《继承法》的有关法条,一时半会儿在电话里很难说清楚,于是,王先生就把有关《民法通则》和《继承法》的法律知识及解决中需要的相关证据给父亲寄了回去,希望他和二叔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 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 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 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 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 建筑美、 诗画美、 意 境美, 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

这与中 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 重直觉感知、 重综合推衍的思维 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明嘉 靖初年(约公元 1527 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 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 年) ,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 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 年) , 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疏浚池塘, 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

运筹学经典案例

运筹学经典案例 案例一:鲍德西((B AWDSEY)雷达站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 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R.Watson-Wart)发明了雷达。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 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17分钟即可到达英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P.M.S.Blachett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Blachett 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Blackett马戏团”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 “Operational Research”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筹学。Bawdseg雷达站的研究是运筹学的发祥与典范。项目的巨大实际价值、明确的目标、整体化的思想、数量化的分析、多学科的协同、最优化的结果,以及简明朴素的表述,都展示了运筹学的本色与特色,使人难以忘怀。

法律小故事

民事案例分析 1、16岁未成年人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李某,十六周岁。一天,她到工艺美术公司以1680元购买了项链和宝石戒指。父母认为她尚未成年,没有征得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数额的买卖行为,要求公司退货。而李某提出她是靠做临时工、自食其力的社会青年,她表示不愿退货。 问:李某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其父母要求公司退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答案:第一、民法通则第11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该条第1款又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本案中,李某是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已年满十六周岁,以自己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是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因而这项买卖行为是合法有效的。 第二、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和57条的规定,李某的买卖行为符合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因此,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非依法律规定或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根据民法通则第70条规定,李某父母所陈述的理由不足。本案中,李某父母要求公司退款,不符合法律规定。李某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不需要征得父母同意。其父母以她未成年,未征得家长同意为由,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精神病人是否完全丧失行为能力? 张某今年十七岁,在本镇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花500元钱从

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请问:此买卖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案:(1)双方买卖有效。 (2)张某已有十七岁又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应视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且张某患精神分裂症是在其购买彩电之后。 法条链接:《民法通则》第十三条【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只要是合意签的合同是不是一定有效? 大学青年教师某甲与校出版社签订了一份约稿合同,某甲将一本外国小说译成中文,出版社负责出版。合同中明文规定:如果译稿达到出版水平,由于出版社的原因不能与译者签订出版合同时,出版社要向译者支付稿酬的40%,并将译稿归还译者。若将译稿损坏或丢失,要赔偿译者经济损失若干元。合同签订后,某甲如期完成了全书。译稿交出版社后,出版社很满意。可是在印制期间,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此书中有大量淫秽色情描写,故作出了禁止该书出版发行的决定。销毁了纸型和半成品,并没收了译稿。某甲听说后,向出版社提出,译书是出版社主动约稿的。就是不出,出版社也应该给他约定的40%的稿酬。

第六章---运筹学-整数规划案例

第六章整数规划 用图形将一下列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转换为纯整数问题的可行域(在图上用“×”标出)。 1、 max z=3x1+2x2 . 2x1+3x2≤12 2x1+x2≤9 x1、x2≥0 解: 2、 min f=10x1+9x2 . 5x1+3x2≥45 x1≥8 x2≤10 x1、x2≥0

求解下列整数规划问题 1、 min f=4x1+3x2+2x3 . 2x1-5x2+3x3≤4 4x1+x2+3x3≥3 x2+x3≥1 x1、x2、x3=0或1 解:最优解(0,0,1),最优值:2 2、 min f=2x1+5x2+3x3+4x3 . -4x1+x2+x3+x4≥2 -2x1+4x2+2x2+4x2≥4 x1+x2-x2+x2≥3 x1、x2、x3、x3=0或1 解:此模型没有可行解。 3、max Z=2x1+3x2+5x3+6x4 . 5x1+3x2+3x3+x4≤30 2x1+5x2-x2+3x2≤20 -x1+3x2+5x2+3x2≤40 3x1-x2+3x2+5x2≤25 x1、x2、x3、x3=正整数 解:最优解(0,3,4,3),最优值:47 4、 min z =8x1 +4 x2+3 x3+5 x4+2 x5+3 x6+4 x7+3 x8+4 x9+9 x10+7 x11+ 5 x12 +10 x13+4 x14+2 x15+175 x16+300 x17+375 x18 +500 x19 约束条件x1 + x2+x3≤30 x4+ x5+ x6-10 x16≤0 x7+ x8+ x9-20 x17≤0 x10+ x11+ x12-30 x18≤0 x13+ x14+ x15-40 x19≤0 x1 + x4+ x7+x10+ x13=30 x2 + x5+ x8+x11+ x14=20 x3 + x6+ x9+x12+ x15=20 x i为非负数(i=1,2…..8) x i为非负整数(i=9,10…..15) x i为为0-1变量(i=16,17…..19) 解:最优解(30,0,0,0,0,0,0,0,0,0,0,0,0,20,20,0,0,0,1),最优值:860 一餐饮企业准备在全市范围内扩展业务,将从已拟定的14个点中确定8个点建立分店,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不同,建每个分店所用的费用将有所不同,现拟定的14个店的费用情况如下表: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中国古代花鸟画》案例分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方面的几点尝试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李永成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新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学大纲》中的一些精神,就所讲的《中国古代花鸟画》一课谈谈自己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方面的做法及其感受和体会,以与各位同仁商榷。 首先在本案例中,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运用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一是强调了美术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美术课程不在只是“制度课程”,而是真正的“教学课程”;美术教学也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并使之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是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案例中在刚开始讲授新课时的一连串提问;作品《猫》的辨析;“四君子”的品格;《出水芙蓉图》的学生感受;对《墨葡萄图》的分析理解等多处均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美术体验性教学,密切学生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梅兰竹菊”这“四君子”教学中;王冕的《墨梅图》分析中;《花篮图》的赏析中;《出水芙蓉》的感受中;八大山人的身世介绍中;郑板桥的简介中等多处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四是充分发挥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一个新的学习共同体。在案例中的引入新课;对花鸟画的定义分析;《五牛图》的所属类别;《猫》的表现形式鉴赏;杜甫、李白诗的寓意;对“四君子”的阐述;《虾》的表现形式;“八大山人”的艺术书写;诗书画印的综合体现等都是紧密围绕着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理念。 五是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具有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空、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案例中的《出水芙蓉图》的赏析;《墨葡萄图》的鉴赏等多处均体现学

运筹学经典案例

案例一:鲍德西((B AWDSEY)雷达站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 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R.Watson-Wart)发明了雷达。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 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17分钟即可到达英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Blachett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Blackett马戏团” 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 “Operational Research”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筹学。Bawdseg雷达站的研究是运筹学的发祥与典范。项目的巨大实际价值、明确的目标、整体化的思想、数量化的分析、多学科的协同、最优化的结果,以及简明朴素的表述,都展示了运筹学的本色与特色,使人难以忘怀。

青少年法制分析教育案例

青少年法制分析教育案例 廖为山 一、为筹吧资去打劫 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法庭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行执行。 二、优等生入户抢劫 身患残疾的母亲病重在床,父亲是普通工人,年仅15岁的儿子小刚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家里的困难小刚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清楚钱对于母亲及整个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间,街坊一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孩子找到小刚,对他说有办法能弄到钱,并向小刚保证,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发财。孝顺的小刚动摇了,憧憬着“要是能弄到好多钱,就可以给我妈妈动手术了”。两人一合计,目标锁定在了小刚一个家里很有钱的小学同学明明身上。于是两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刚敲开了明明的家门。两个半大孩子进去后,在明明父母在场的情况下,邻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大声宣布:“抢劫,把钱拿出来!”明明的父亲将其制服,傻在当场的小刚也被送进了派出所。 青少年法律故事三 父母从潮阳来广州做生意后,阿龙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这个孙子百依百顺。201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接到广州来生活。由于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什么话可说,只要见儿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夫妻俩就严厉斥责,早被奶奶宠惯了的阿龙哪里受得了,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阿龙把他带到白云区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后把尸体扔到旁边的沙井里。第二天上午,阿龙拨通了小文家里的电话,要小文家长拿1000块钱来赎人。最后压低到600元,在约定地点一手交钱一手交人。小文家人随即报警。阿龙几次变换交钱地点,最后约定小文的家人把600元现金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口左侧垃圾桶里。当晚10时,阿龙取出垃圾桶里面的钱,然后直奔麦当劳。饱餐一顿后,阿龙在麦当劳门口被警察抓住。阿龙的行为犯了故意杀人罪,考虑到阿龙犯罪时没有满18周岁,广州中院从轻判处阿龙15年有期徒刑。 故事四一个14岁少年的噩梦 一天晚上,原励德实验中学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让人费解的是杀人凶手竟是一个未满14周岁的少年,而被杀者竟然是他的同乡同窗。该校初一年级学生陈志明(男,1998年3月生,上云桥镇人)与刘小乐(男,1989年7月生,上云桥镇人)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志明动手打了刘小乐一耳光。恼羞成怒的刘小乐失去理智,从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对着陈志明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陈志明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当晚,县公安局迅即组织侦技人员赶赴现场,将刘小乐抓获归案。

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

2007-06-15第9卷 第2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SH A AN XI R T V U JOU RN A L Jun15,2007 V ol 9 N o 2 教学研究 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 王建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运筹学的起源及发展状况进行考证,旨在向电大基层教学科指导教师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员介绍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使电大师生对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更清晰,应用更方便。 [关键词]国际运筹学联盟;运筹学;运筹学学报 [中图分类号] O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649(2007)02 0086 01 人们一般认为,运筹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当时,英国(随即是美国)军事部门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将非常有限的物资以及人力和物力,分配与使用到各种军事活动的运行中,以达到最好的作战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飞机从德国起飞17分钟即到达英国本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和拦截成为一大难题。1935年,为了对付德国空中力量的严重威胁,英国在东海岸的鲍德西(Baw dsey)成立了关于作战控制技术的研究机构。1938年,鲍德西科学小组负责人(Row e,A P)把他们从事的工作称为运筹学(oper ational research[英],operations resear ch[美],直译为 作战研究 )。因此,人们把鲍德西作为运筹学的诞生地,将1935 1938年这一时间段作为运筹学产生的酝酿时期。但是,关于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例如,丹麦电气工程师埃尔朗(Erlang,A K)关于用概率论理论来研究电话服务的论文(运筹学中排队论的早期论文)发表于1909年;美国数学家冯 诺伊曼(von Neumann,J )和摩根施特恩(M orgensten,O )所著 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一书(运筹学中对策论的创始作)成书前的一系列论文,在1928年就开始刊出;原苏联数学家康托洛维奇( !?#??%&, )的 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 一书出版于1939年。 二战结束时,世界各国的运筹学工作者已超过700人,这些人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其中一部分人力图将他们在战争中进行运筹研究取得的经验和知识转到民用生产中去。在英国,首先出现了一个 运筹学俱乐部 ,1950年出版了第一份运筹学杂志,并于1953年成立了英国运筹学学会。在美国,则于1952年即成立了美国运筹学学会。此后,于1959年成立了国际运筹学联盟(Interna-tio nal Federatio n of Operatio nal Research Societies,简称IFORS)。该联盟现有会员国45个。在中国, 1956年中国科学院即组织开展运筹学研究。1964年,借鉴 史记 汉高祖本记 中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语,把 operations re-search 译名为 运筹学 。中国运筹学学会成立于1980年,1982年加入IFORS,并于该年创办了 运筹学杂志 ,1997年改名为 运筹学学报 。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型企业的兴起,科技水平的提高,产品更新的加速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在经济和管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运筹学得到迅猛发展。现在,全世界(尤其在美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多设有自己的运筹学研究组织,在一些较知名的大学里,一般皆开设运筹学课程,不少大学还建有运筹学专业或有关的系和研究所。(下转第46页) *[收稿日期]2007-03-05 [作者简介]王建功(1957 ),西安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主任,教授。

中国法制史案例分析

1.商纣争太子案 (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 答: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通过“嫔嫁”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隋嫁女一同收为妾。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 (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答: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式确立。 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所以妻妾之分,也就有了嫡子和庶子之分,就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进而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 2.车裂商秧案 (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具体内容是:一是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二是奖励告奸;三是.奖励农业生产;四是.奖励军功。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具体内容是: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二是.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 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 答:从词源看,汉字“法”确有“平”、“正”、“直”和“公正裁判”的含义。与“法”字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个字是“律”。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律,均布也”。可见,“法”总是指一种判断平、正、直的标准,而“律”则主要强调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东西。把“法”与“律”连用,就是说“律”是一种包含有国家确认的判断公、正、直的标准的“律”。“法律”一词在清末民初才被广泛使用,据说是受日本的影响。 1.缇萦上书救父。 (1)奴隶制五刑 答:奴隶制五刑:即黥(墨)、劓、刖、宫、大辟。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大辟即死刑。 (2)分析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 答:这次刑制改革,经过文景两位皇帝,时间长达20多年,反映了一项制度的改革,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后世多认为是出于“悲怜”缇萦,体现文帝德政,但本质在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既要惩罚犯罪者,又能使其保存劳动能力,以利于其统治。但是,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和转折点。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3)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汉初至文景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为法治的指导思想。 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息生养,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这时,刘邦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刘邦手下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道莫大于无为”。当时统治阶级从皇帝到丞相无不尊崇黄老思想。文景时期尤为显著。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结果,出现了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繁荣景象。 (4)秦汉的徒刑种类。 答:秦朝的徒刑: A .城旦、舂。城旦,适用于男犯,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的一种徒刑。舂,适用于女犯。秦朝根据生理条件,对罪应城旦的女犯施以舂米以供刑徒口粮的劳役。舂的刑期与城旦一样。 B.鬼薪、白粲。鬼薪,适用于男犯;白粲,适用于女犯。鬼薪是指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白粲指强制女犯择米使正白,以供宗庙祭祀之用。二者刑期皆为三年。

中国古代的运筹学案例

中国古代优秀的运筹案例 1. 孙武与《孙子兵法》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武子、孙子,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公元前535年左右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 后来到了吴国,因为献上兵法十三篇,被吴王阖闾重用,拜为大将,和伍子胥共事,辅佐吴王,领兵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 孙武在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前后)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其中的《始计第一》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实行谋划的问题,以及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作战第二》论述速战速胜的重要性;《谋攻第三》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军形第四》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兵势第五》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虚实第六》论述用兵作战须采用“避实而击虚”的方针;《军争第七》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九变第八》论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置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并对将帅提出了要求;《行军第九》论述行军作战中怎

样安置军队和判断敌情问题;《地形第十》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的问题,并着重论述深入敌国作战的好处;《九地第十一》进一步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及统兵之道的问题;《火攻第十二》论述在战争中使用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等问题;《用间第十三》论述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间谍的种类和使用间谍的方法. 《孙子兵法》是体现我国古代军事运筹思想的最早的典籍.它考察了战争中各种依存、制约关系,总结了战争的规律,并依此来研究如何筹划兵力以争取全局的胜利.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孙子兵法》对中国的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 孙膑与齐王赛马 孙膑(约公元前380-公元前432),孙武的后世子孙,战国中期的著名军事家. 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鬼谷子(著名隐士,精通兵学和纵横学)学习《孙子兵法》十三篇等兵书战策. 庞涓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后来乘齐国使团来魏之机,孙膑被齐使秘密接到齐国,并被大将田忌所赏识,留在府中做幕僚,奉为上宾. 孙膑的“斗马术”是我国古代运筹思想中争取总体最优的脍炙人口的著名范例(记载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成为军事上一条重要的用兵规律,即要善于用局部的牺牲去换取全局的

经典法律案例分析课论文

河北科技学院考查课封面及试题 河北科技学院考查课考核答题纸

学习《经典法律案例分析》课程的收获 选这个《经典法律案例分析》选修课了解到了国家的一些基本法律和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法律规定。例如:刑法中八大重罪,婚姻法中的结婚、离婚,和一些遗产分配的问题。 在以前选《社交与礼仪》选修课的时候,就有幸选择了石老师的课,觉得石老师是个会讲故事的老师,上课很有趣,不枯燥。什么情况下也不至于导致学生昏昏欲睡,因此,通过石老师的有趣的法律课可以给我这个不懂法的人好好地普普法。 “八大重罪”具体是指: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必须达到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放火罪、贩卖毒品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爆炸罪。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果目击或者属于八大重罪正在实施的伤害人,那么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无限防卫权说白了,就是可以提供打击限度无限大,大到不法侵害人死亡为终结。国家对于违反此法律打击力度之大可见一斑。下面说一个石老师讲过的事件,和其最新的动态。 2013年3月31日中午,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将实验剩余的剧毒化合物注入寝室饮水机槽。4月1日,其室友黄洋饮水后不适入院。4月16日,黄洋死亡。上海警方认定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一审法庭上,林森浩当庭供认了起诉书指控其采用投毒的方法致黄洋死亡的事实,但对作案动机、目的和犯罪故意进行了辩解。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林森浩系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又曾参与用二甲基亚硝胺进行有关的动物实验和研究,明知二甲基亚硝胺系剧毒物品,仍故意将明显超过致死量的该毒物投入饮水机中。在黄洋就医期间,林森浩又故意隐瞒其病因。 2015年12月1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行刑之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安排林森浩与其父亲林尊耀等亲属进行了会见。11日下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将罪犯林森浩执行死刑。 两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本来是两个人才却没有为社会做贡献,没有回馈父母养育之恩,是社会法治进程中的悲哀。在大学中,对于学生的法律教育往往是“轻描淡写”。开设有关法律和生命价值观的课程,让学生们能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很高兴能选择《经典法律案例分析》这门选修课程。让我能更明智,了解法律,珍爱生命。 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这是男女结婚年龄的起点,是划分合法婚姻和违法婚姻的界限。男女到了这个年龄,并不是非结婚不可的年龄,国家号召晚婚,青年男女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本身的情况和要求,适当地推迟结婚时间。 结婚条件有两种,一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二是禁止结婚的条件。必须具备的条件为: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2、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3、符合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则。 禁止结婚的条件有: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2、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离婚:感情确已破裂”是实体性规定,是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途径:登记离婚,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即可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离婚。协商一致的内容,应该体现在离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