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

假设,老师刚刚大学毕业,现在正在人才市场寻找一份工作。

活动一:“职场新人”

我发现有2家比较合适的公司:

A公司:招聘一批推销员,要求:会普通话,报酬:30元/天。

B公司:招聘一批推销员,要求:会普通话,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一套产品可抽取20元佣金。

讨论:请同学们帮忙,老师该选择哪家公司呢?请说明理由。

结论:也就是说,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的。既不是平均分配,也不是差距过于悬殊。

(2)、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收入分配公平就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当然收入差距是有限度的,限度是能够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讨论:你认为像B公司这样的收入分配对公司有什么好处?

结论:公司员工积极性高,公司效益好。

探讨:以小见大,就全社会而言,合理的收入分配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结论:人们劳动积极性高,经济发展快;收入差距合理,劳动者的利益关系协调,社会矛盾少,社会更加和谐。

意义:①协调利益关系

②实现经济发展

③促进社会和谐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讲解: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从制度上讲,我们应该坚持基本的分配制度,我国基本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呢?这是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两个比重”(初次分配)

从措施上看,我们要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状况。然而,目前人们的收入比重低,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依然存在,具体是怎么回事情呢?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方面进行分配。

一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

二以工资(劳动报酬)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

三企业自留部分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材料: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而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8.2%,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①材料表明我国的居民收入存在什么问题?

②结合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想一想: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由于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导致居民消费率低, 制约扩大内需,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③从居民收入角度,国家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答:为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必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办法。

活动二:“报酬过低”

接下来要说一说我在公司里的工作情况了。随着业务的深入,渐渐地,我发现本公司有两个问题:工人劳动报酬低;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工资不涨。

问: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对企业,对职工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结论: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扩展:初次分配和在分配构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分配过程,我们简单了解下这两个名词:略

结论:以上这两方面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大举措——提高“两个比重”。根据刚才的分析,试归纳提高两个比重的意义:可以协调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平衡投资与消费,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活动三:“同学聚会”

一转眼,毕业五年了,大学同学举办了一次同学聚会,同学们跟我一起参加吧。我介绍四位同学给大家认识。

同学A:企业领导,但利用手中职权非法谋取利益,生活水平可谓奢侈;——取缔非法收入同学B:工作普通,新水平常,但通过炒股,出租房屋等方式,总收入也远高于我;——保护合法收入

同学C:在垄断行业工作,薪水是我的三、四倍;——调节过高收入

同学D:不幸病重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极其贫困;——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面对境遇迥然的同学们,我不禁感慨万千。

讨论:这四位同学的收入分配合理吗?你认为,针对这些现象,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

以上这些措施,我们归纳为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小结:“一个真正现代化的、稳定的国家必然是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高、低收入者所占比重都不大的"橄榄型"结构。这些措施代表着,我国政府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争取到2020

年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而努力着。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我决定向小B同学学习,增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活动四:“切蛋糕”

今年,公司生产经济效益很好,打算拨500万用作年终奖金,分配给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五类部门,分别是技术部门、管理部门、一线部门、购销部门、二线服务部门。

讨论:你认为各自比例应设多少为宜?为什么?

结论:有多有少的分配——才能激励劳动者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此基础上,公平才可能实现。不以效率为前提的公平将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可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差别不大的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才能激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效率。可见,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配合>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简图

当然他们之间也有矛盾,各自强调不同方面

结论: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发展经济就必须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

经过年终奖金的合理分配,公司士气高涨,效益增加,我也因此受到上级的嘉奖。

那么,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

(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我国收入差距的问题,主要在初次分配,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再分配去调节,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结论: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提高效率,又要反对收入差距悬殊,促进公平这是我们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措施。

活动五: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许多人富起来了,重利轻义,为富不仁的思想也出现了,时代在呼唤良知,社会在呼唤道德,我们该怎么做呢?

“中国首善”陈光标将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答案。

几年来,民营企业家陈光标累计向慈善事业捐赠款物逾6亿元,赢得了“中国首善”的美名。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两个多小时,陈光标就派出由60台吊车、推土车等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车队,从苏、皖两省向四川灾区进发。这支队伍成为首支抵达灾区的民间机械化救灾队伍,共挖出被埋群众6000多人,救活131人。陈光标从瓦砾残垣中亲手抱出200多具孩子的遗体,救活14人,鲜红的血浸透了他身上绿色的迷彩服。

讨论:作为一名学生或者一位普通公民或者一位企业家,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结论: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

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提倡先富帮助后富,回报社会。

结束语:社会公平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公平的实现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虽然收入差距的问题目前还很严峻,但相信通过政府的努力和各项政策的实施,今后一定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要“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事业发展”,做好社会和医疗保障工作。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分配秩序,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周天勇认为,改革收入分配体制首先要改革国有垄断和国有金融这些体制,要合理分配其利润,把这些利润纳入预算管理。其次要促进工资协调机制的建立,并对最低工资限额有一个合理的确立,同时也需要政府在教育和卫生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在社会保障方面,还要增加社保的支出比例,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并且改革税制,适度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减少创业和就业等方面的税收。

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解决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缩小收入分配中的行业差距,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原因之一。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偏大

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低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2007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只有29.2%,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国家和人均GDP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5%和24.8%。

国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确有要素禀赋、发展阶段、国际分工格局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体制性弊端是根本性原因。

一方面,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占比总体偏低。另一方面,二次分配力度不足,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网不健全,使得有钱也不敢花。[全文]

社科院: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7年增加12倍

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

根据全市10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德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879.56元,同比人均增加677.05元,增长13.01%,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收入构成的主要特点是:一、工资性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160.77元,同比增加344.15元,增长18.94%,占整个现金收入的36.75%,对整个现金增长的项献率为50.83%。

二、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128.57元,同比增加341.92元,增长12.27%,占整个现金收入的53.21%,对整个现金增长的项献率为50.50%。三、财产性收

入微增、转移性收入微降。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13.09元,同比增加2.86元,增长2.59%;转移性收入为477.13元,同比减少11.88元,下降2.43%。新快报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统计局首次对10省市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人进行的调查发现,目前高收入者约占城镇居民人口的10%,年龄大多在30至40岁。高收入的来源主要来自现有工资制度外的收入,工资外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上调后,我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为780元(每日35.9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8.20元/小时。新标准已于今年8月1日起执行,该标准包含了个人应缴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适合于我市各县(市、区)各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第二框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公平的含义,理解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理解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3、理解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基础知识自学]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特别关注由收入差距引起的社会问题,指出这是引发社会不公平感的重要原因,学者指出政府应加快制度改革,利用增长的财政收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使城镇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竞争起点和机会。

记者现场: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农民工小杨的账本被互联网广泛转载,“一个月赚770块,还要给老家读高中的儿子200块,给生病的母亲50块。”小杨说:“很难存下钱,除去房租、吃饭,一个月所剩无几。”

记者采访:一个月770元收入对于北京市等大城市的白领是什么概念呢?

受访男白领:相对于我一个月薪水的八分之一,或者一个月的电话费。

受访女白领:大概是买一件大衣的价钱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城镇中10%的最高收入家庭与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是9倍,有学者认为,如果算上灰色收入,则相差30倍。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对灰色收入需要进行规范和整治,通过对制度的完善避免公共资源的丢失和收入差距的不断增大,利用增长的财政收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公平的社会环境,使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竞争起点和机会。

【拓展】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它分为三部分: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形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自留部分。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

门的需要,保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福利事业的需要,保证满足各地区平衡发展的需要等。

[当堂巩固练习]

1、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成员收入要平均B.要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C.要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D.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就必须()

①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完善分配制度③加大收入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胡锦涛指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

A.由国家通过税收进行B.在初次分配范围内进行

C.在再分配范围内进行D.由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进行

4、对效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效率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B.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C.效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D.要效率就不能讲公平

5、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看来,孔子的话与我国现行分配原则相比较,其缺陷在于

A.不注重实现共同富裕 B.不注重社会公平

C.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 D.不注重效率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表现在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②社会公平的实现建立在提高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④效率和公平可以等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课后巩固练习]

1、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我国正在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结构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效率提高 B.促进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发展 D.促进内需扩大

某企业老板,在办厂之初,要求大家共同出资办厂,并对大伙承诺:“以后工厂搞好了,不会亏待大家!”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工厂挣钱了,企业老板讲排场、摆阔气,出门坐奔驰,吃饭下酒馆,大家的股息分红一拖再拖。结果,职工纷纷辞职,因为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回答2-3题。

2、由于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这说明

①分配方式恰当,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效率②收入分配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③分配不当,则阻碍生产的发展,降低效率④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

A. ①②

B.①②③

C. ③④

D.②③④

3、上述材料启示人们

A.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们的共同富

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必须高度重视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

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

4、十七大报告中就收入分配有两个重要的新提法,一是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有利于

A.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更加注重社会公平B.改变现有分配制度,实现同步富裕

C.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消除社会成员收入差距D.平等保护物权、鼓励多种要素参与分配

5、“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6、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7、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004-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比分别为3.21:1、3.22:1、3.28:1、3.3:1。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现阶段重视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原因。

第二框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当堂巩固练习]

[课后巩固练习]

7、①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重视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④重视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 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毕节六中王明嘉 一、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难点: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五、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

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

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其深刻的体制背景,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因此,收入分配原则既要反映效率,又要体现公平。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对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实现效率公平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激发起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收入分配;效率;公平 关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此前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眼1?演151;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坚持了这个说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眼2?演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深刻寓意,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效率仍是分配的最佳尺度 效率,是当今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有限的资源流向那些为社会所需要、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眼3?演179-18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过程中突出注重效率,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市场竞争走上富裕之路,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投资热情,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改革实践证明,如果不打破“大锅饭”,就不可能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特别是当前,我们坚持的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分配制度,就必须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起钩来,既要注重劳动的投入量,又要注重劳动的质量和绩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 二、初次分配中也要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当初打破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走到今天,平均主义虽然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了。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初次分配领域存在不公平现象,像由于不合理的行业垄断所形成的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环境失衡所导致的分配不公;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等,造成了收入水平相差甚远。比如,一个电力抄表工年薪10万,大量的农民工则只能踩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底线。这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深刻指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提供的劳动成正比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这种平等不承认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眼4?演188-197相差实在太远。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公众期待公平,公众呼唤公平,政府也必须做到公平,决不允许出现资本值钱、劳动力不值钱;资本是强势、劳动力是弱势;经营者是强势、职工是弱势的现象。就现实的国情而言,绝大部分老百姓的收入来源都是劳动收入,要真正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

高中政治必修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理解我国当前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经历了“效率优先”的改革之后,中国社会从来没有想过像今天这样强烈的呼唤公平正义。一方面,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不少人利益受损,心理失衡,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不及时化解这些矛盾,我们很有可能陷入“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加剧了”的境况。为此,党的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一下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二)进行新课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0页探究活动,讨论并回答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观点二是正确的公平不等于平均。 (1)公平的含义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包括起点公平(又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也叫规则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结果公平。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它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材料并回答问题。 看材料: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今年3月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 备课人:张健 2015/9/4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考纲要求 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查重点)。 二、高考考情与预测 1、高考考情(见学案“高考回眸”) 2、命题规律及趋势 本框题是近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突出考查对知识变通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从考查方式上看,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方针措施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切口灵活多变。从知识上看,重点把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相关知识。效率与公平这一考点是现实性极强的一个考点,也一直是高考的核心考点。且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通常会以社会现实问题为背景设置相关试题,如结合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过大、失业率增加等考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考生在备考时可以结合其他知识进行分析,在2016年的复习备考中,除了细化把握本考点知识外,还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知识的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密切关注以下时政热点:国家与地方有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最新举措,财政与税收政策调整,新一轮援疆,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等。 三、知识网络结构 四、考点知识解读 考点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点拨:(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是相对的,公平不等于平均。 (2)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借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兼顾社会公平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绝对平均主义,二是收入差距悬殊。 (2)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新教材修订)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新教材修订较多)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收入分配 与 社会公平 公平的含义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效率含义 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

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 ②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④理解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②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摘要]我国进行市场体制改革以来,在经济发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隐藏在社会内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收入差距扩大以及经济中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原先所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公平效率基尼系数和谐社会 一、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一)公平的含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平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人以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标准,认为收入差距大小适宜就是公平;有人以劳动能力的贡献大小作为标准,认为按劳分配就是公平;有人以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为标准,认为机会均等就是公平。而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公平是历史的,相对的。其意义虽十分广泛,但核心却是经济公平,即利益分配公正合理。经济公平强调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是指市场经济所有的参与者不因其出身、家庭背景、自然环境等而丧失或额外获得某种参与竞争的机会;规则公平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面对的是无歧视的制度和市场秩序,不存在对某些群体有利或不利的特殊规则。经济公平的重心在结果公平上,(收入分配差距保持在合理的区间,防止贫富两极分化)即分配应在与人们的能力、贡献相适应的基础上表现出适当的差距,报酬或收入与投入或代价成比例。如果不得不产生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也应该有利于最少受惠者,利益分配向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倾斜。 (二)效率的含义: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比。生产劳动总要有所投入和成本,投入愈少,成本越低,产出愈多,收益愈高,则效率就越高。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人们的经济活动就不得不在竞争中追求高效率,这样才不至于被淘汰。它的内容很广,包括生产效率、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资源的动态效率等等。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着重理解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效率。微观的效率反映的是各个市场主体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满足消费需求的状况;而宏观的效率,反映的则是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的状况。 (三)公平与效率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统一。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两者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允许的非劳动收

2019届高考政治专项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上就应该坚持() 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②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同步富裕,消除差距④共同富裕,平均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中国的收入差距正从改革开放初期基尼系数0.20的高度平均,迅速扩大到目前基尼系数0.447,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0.40警戒线,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下列措施最能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是( ) A.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 D.加强国家调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税收调节 3.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 ) ①经济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 1.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从经济学角度看,专利技术所得() A.是合理的,因为国家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没有劳动凝结 C.是合理的,因为它体现了兼顾公平原则 D.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6.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有助于(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如何坚持效率和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收入分配如何实现公平。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 重难点 1、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学 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 手段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探究思考:你能看出这家公司的收入 分配状况存在什么问题吗? 老总 副总 科长 职工 学生讨论(略) 教师过渡:大家不难看出,这家公司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不公,收入差 距过大。 那么大家是如何理解公平这一概念的? 你认为公平能实现吗?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吗? 【新课教学】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What?)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由此案例引入收入的分配公平问题,,引发学生对如何实现公平的探索兴趣,从而导入本课。 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找出含义中的关键词。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意:反对平均主义收入差距合理 反对两极分化 [投影材料]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0.4是差距过大的警戒线0.6以上表示收入悬殊 年度1978 1994 2003 2007 系数0.18 0.37 0.46 0.48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Why?)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教师设问:那么国家在制度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呢?大家阅读教材P61—62。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略) 3、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措施(How?) (1)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投影材料] 从02年到06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002年为62.1%,2006年为57.1%,下降 了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 比重呈持续上升。 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使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也相应发 生了较大变化。消费的贡献率从43.6%下降到38.9%。 这种变化趋势,也影响了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的合理结构。合作探究:(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什么经济现象? (2)这种趋势对社会公平的实现会产生哪些负面影 响? 板书设计 这部分内容比较生涩,学生需要带问题先行阅读。 板书设计 保证“两个比重”的合理,学生比较陌生,通过感性材料,使学生有直面感受,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可以自主归纳出政策结论。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作者:zhengzhi…文章来源:zhengzhizu 点击数:379 更新时间:2011-1-7 22:59:59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一、【背景材料】 1.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年满60岁)的全覆盖。 2.新华社2009年4月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3.2009年9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作出了规范。 4.同工同酬——《劳动合同法》修改。 5.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二、国民收入分配概述

收入分配分三个层次,首先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即按照社会初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安排,每个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收入所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在物质生产领域内,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属于初次分配。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前提下,就有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行政力量,从财政中拿出部分款项进行转移支付,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收入再次分配过程。 三、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概述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2)在非公有制范围内-------实行非按劳分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 而取得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 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

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

十七大上中央把收入分配问题摆在六大民生问题之三的重要位置,充分显示出党和国家对调整分配关系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任何分配理论和制度所不能忽略的一个基本问题。理清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效率与公平政策的演变过程,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将有利于我国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好地处理二者的关系,使收入分配改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得以顺利进行。 一、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的博弈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的不同阶段,分配理论中的“效率与公平观”得到不断的突破与创新,使社会经济的活力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日益激发。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经历了以下四个历史阶段:(一)1978年 ̄1993年,破除平均主义,从“公平优先”向“效率优先”过渡 改革初期,收入分配制度还很不完善,平均主义尚未消除,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又出现了分配不公。在此背景下,主要的工作是改变广大人民的传统观念,明确“公平分配 不等于平均分配”,并渐渐向“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过渡,以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共十四大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使分配制度从80年代初的“公平优先”渐渐向“效率优先”转变,为进一步的经济改革创造政策条件。 (二)十四届三中全会 ̄2002年,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首次提出,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最终退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在我国分配理论与实践中占统治地位达12年之久。事实证明了,它曾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因为它向效率优先的倾斜及对公平的忽略,直接间接地导致收入差距的非正常扩大,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十六大 ̄2007年,从“效率优先”向“注重公平”过渡 随着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现象日益严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也受到质疑,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十六大的召开,虽然仍保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但同时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 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 □甘美好胡传红 长。从南通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看,消费稳定了经济增长,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在“十一五”期间,要统筹投资、消费和净流出,促进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过分倚重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净流出共同拉动的方向转变,并为最终实现消费主导拉动积累条件。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数据资料显示,2007年全省平均消费率为42.0%,南通消费率为37.0%,居全省第9位,而2007年南通最终消费额为782.37亿元,居全省第5位。 从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上看,差距较大。2007年南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人均为16451元,居全省第6位,比全省平均水平16375元高73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188元,居全省第6位,比全省平均水平10715元低527元。2007年南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905元,居全省第6位,比全省平均水平6561元高344元。农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4911元,居全省第7位,比全省平均水平4792元高119元。2007年全省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差距为1.5倍,南通为1.38倍。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看,差距也较大。这表明,南通的消费率算是比较低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低,而且消费总量、消费层次、消费水平也不高,城乡消费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加快发展对外贸易 一是要扬长避短,培育南通特色的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和海产品。提高农产品和海产品的加工水平,拉长产业链,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力。继续保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不断提升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积极探索、寻找外贸发展新的突破口。充分利用优势产业和优势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现有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保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继续发展和规范机电、纺织服装、化工等产品的出口,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形成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引导企业出口从数量型创汇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技术含量,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三是不断提升对外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市场,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建筑业大市,南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为全市进一步对外开放,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拓宽发展空间,带动设备、技术、劳务和产品出口,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南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笱 □作者单位:南通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吴广正 经济研究 23 江海纵横2009年第1期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课题】 本框为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材分析】 从本框的地位和作用看,它理论性较强,是第七课教学的落脚点,它以本课的第一框题为前提,反映我国市场经济分配环节中所要遵循的重要环节,它与国家发展实际紧密相关,与时俱进。教师需要联系国情,国家大政方针与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同时,本框所涉及的几个关键词语与概念的区分,是学生了解国家制度政策所必须掌握的。例如:效率,公平,公平与平均的区别等。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共设两个目,分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本目剖析了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以及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的区别。教师通过对这几个概念的解析,使学生明白公平的分配与无差别分配是不同的,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是允许适当的收入差距存在的。从而为讲解我国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做铺垫。让学生理解我国为实现公平的所提出的“两个合理比重”“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目主要解析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旨在让学生理解效率与公平缺一不可,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我们实现发展,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同时教师通过剖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这种关系。【学生分析】 通过对上一框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学习,学生学习了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障,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有了一定了解,把握了总体思想,对于理解效率与公平打下了一定基础。 本框理论性偏强,有些知识较为枯燥,案例虽贴近生活,但根据学生的人生经验,与学生实际生活就存在一定距离,理解起来需要教师列举一些更贴近学生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3、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4、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5、懂得效率的含义。 6、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7、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练习题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选择题: 1.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其统一性体现在( )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③公平就是效率 ④效率高一定会带来社会的公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列对收入分配公平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②要求社会成员平均分配产品 ③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④收入分配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 ) ①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基础②讲效率就要拉大差距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④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读漫画《“分蛋糕”》。要解决天价薪酬,应该( ) ①发挥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②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③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注重公平是说( ) A.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平是不重要的B.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C.消灭收入差距,实现人人平等D.坚持“共富”优于“先富”的原则6.2011年7月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在某民营企业工资津贴中,管理人员5人,年薪共390万元;技术人员10人,年薪共380万元;一般职员和工人一年的工资津贴总计380万元。由此可看出( ) A.该企业对职员和工人实行多劳多得B.该企业员工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C.该企业分配明显向技术和管理人员倾斜D.该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10、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二、非选择题 11.2010年10月18日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被确定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未来五年中国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 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认识。

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摘要 在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自古以来,平等与公平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颇深,而收入分配问题则是平等与公平实现与否的重要体现。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敏感的“神经”,收入分配牵动着各方利益,分配结果的合理与不合理决定着政治是否稳定、经济建设是否顺利。 关键字:收入分配;垄断行业;税收;社保 中国在过去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已让数亿人摆脱贫困,但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快过其他人群,一个曾经是均等化的社会因此产生了新的分化。我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2005年一项抽样调查的统计数字表明:处于社会底层的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以及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约占社会人口的60%,并且这一群体还有进一步发展扩大的趋势。因此收入分配问题异常敏感,它不仅关乎我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更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现状 (一)城乡间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计划经济期间,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均等,但是农民收入偏低,因此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进入市场经济,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在继续扩大。 (二)东西部差距 还有就是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居民同样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现象,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区位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逐渐与中西部地区拉大差距,资料中显示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只相当于沿海地区居民收入的一半左右。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植,以及金融危机对东部的影响,使得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已经趋于缩小。 (三)阶层间差距 再有就是城市居民阶层间的收入分配存在着巨大差距,例如能源、电信、金融、传媒、烟草、军工等国有垄断企业员工的净收入与普通企业员工的净收入差距惊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城市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中,证券业17212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9倍;其他金融业87670元,是全国水平的3.0倍;航空运输业75769元,是全国水平的2.6倍。还有国有企业高管与基层员工的收入悬殊,城市人口平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收入差距较大等等。行业及阶层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会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比如过多的人力资源会集中到垄断行业,窒息了经济发展活力。以上这些都是使我国收入分配存在不公的因素,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城市居民阶层之间收入的差距。 二、收入分配不公的危害 基尼系数是经济学中测量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在0和1之间。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据专家测算,我国城乡平均的基尼系数1997年为0.37;2003年为0.44;2010年为0.5。现已属贫富差距悬殊国家,并且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如不加以控制,任由贫

2018届高考政治专项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剖析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1)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上就应该坚持() 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②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同步富裕,消除差距④共同富裕,平均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中国的收入差距正从改革开放初期基尼系数0.20的高度平均,迅速扩大到目前基尼系数0.447,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0.40警戒线,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下列措施最能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是( ) A.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 D.加强国家调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税收调节 3.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这一论述表明( ) ①经济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 1.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从经济学角度看,专利技术所得() A.是合理的,因为国家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没有劳动凝结 C.是合理的,因为它体现了兼顾公平原则 D.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6.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有助于(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明确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过程与方法: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重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教学难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故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有个村庄共600人都得了怪病。 方案一:有100%的可能可以治好200人;激发思绪 通过“两难的选择”, 引入人类社会古老、 永恒的价值追求—— 效率与公平。学习第 七课第二框《收入分 单位:浏阳一中 姓名:杨桢 职称:高中政治一级教师

多1500元,老王觉得应该找企业问问清楚。来到财务室,发现更另他吃惊的一幕,技术人员小周,刚参加工作拿的工资是老王的5倍,而企业的马经理,拿的工资是老王的15倍。老王看了之后特别郁闷。 (问题4)老王郁闷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不能就解决上述问题提几条合理的建议?分析现象 发现本质 经理的收入差距。当 前解决上述问题主要 靠再分配。 结论三: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 公平的另一重要举 措。要健全以税收、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 调节机制。 (练习1)针对下面漫画《施舍》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①保证职工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②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练习巩固 检验知识 课程前半部分围绕收 入分配公平,了解了 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做。 练习是为了巩固实现 收入分配的三条措 施。 帮助学生区分初次分 配与再分配。 我来当家:期中考试,我们班级因为在 年级表现突出,获得了1000元的奖金,请你设计一份合理的奖金的分配方案。分组合作 激发兴趣 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 合理的方案应该考虑 哪些因素?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上海市从2015年4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820元调整为2020元,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A. 贯彻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B.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维护劳动者权益 C. 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D.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事,必须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下列改革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A. 正式实施《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B.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C. 开展农民股份合作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D. 增加对扶贫的转移支付,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3.近年来,自由职业者在网络平台上出租私家车、出售自家厨房制作的菜肴等“零工经济”现象日益兴盛。据研究推算,类似经济模式未来10年在全球范围内将创造7200万就业岗位。这种经济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①避免情绪化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调整 ②转变企业用工方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③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④助力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的“漏桶实验”发现,从富人那里征税补贴给穷人,穷人实际得到的比富人失去的要少。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会挫伤富人的积极性,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这启示我们( ) ①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初次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2017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国家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 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②提高居民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③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④完善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某乡政府免费对贫困户林某提供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随后,又提供一笔资金帮助其建立蔬菜种植大棚,林某一家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这种“技术培训+资金扶助”的精准扶贫模式可以() ①提高贫困者的社保水平②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④增加按劳分配的比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