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⑴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汉斯·摩根索)

2、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时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

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3、理想主义:现代国际关系学上的理想主义又称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形成最

早的一个学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对格劳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义外事哲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理想主义的主要主张:第一,人性可以改造;

第二,战争可以避免;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第四,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第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第六,公众舆论也可确保世界和平。

4、现实主义: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步形成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修

昔底德、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家。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卡尔。战后该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是汉斯·摩根索及其《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主要主张:第一,人性本恶;第二,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它;第三,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第四,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式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第五,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第六,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5、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也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1979

年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修正、改造和补救。新现实主义的两个修正:⑴目的与手段: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家最关心的是安全;⑵原因与结果:权力政治是国家与由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6、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亦称跨国主义、国际自由主义、全球主义或契约制度主义等。是对传统现实主

义进行的“科学的修正和补救”。1977年,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一书出版,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与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不仅关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而且关注更广泛的行为者和更复杂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而且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问题。由于这一理论强调以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来管理相互依赖,因此人们认为它继承了理想主义的传统,因而获得了“新自由主义”之名。

7、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标志是温特1987年在《国际组织》杂志上发

表的论文《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施动者——结构问题》;成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标志是1992年温特在《国际组织》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90年代中后期成为强劲的理论学派,标志是1999年温特出版《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建构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而不是物质力量决定的。——强调共有理念。第二,有目的之行为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的。——表达一种整体主义或曰“结构主义”的研究方式。

又被称为“结构理论主义”。

8、国际社会:是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

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人类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

9、国际体系:也成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

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10、国际政治系统:国际政治系统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际政治系统,又称一般的国际政治系统,主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体,也可称为国际关系体系。狭义的国际政治系统,主要特指国际政治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状态,即我们所说的国际政治格局。

11、国际政治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

种结构状态。简言之,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12、国际政治力量:所谓国际政治力量,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政治的运行和

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单位。这些政治单位可以是主权国家,也可以是国家集团或国家联合体。

13、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14、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家为依据,目前在国际社会

已有190多个主权国家。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决定国际政治事务的发展进程、构成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

15、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

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等。

16、综合国力(国家实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综合国力的物质要素大致有:地理、人口、经济能力、军事能力、科技能力等;精神要素包括:民族特征、国民素质、政府效能、外交性质和国家凝聚力等等。综合国力是一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和作用的物质基础,对一国国际地位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17、主权:指统治者或国家的最高权力,它具有最高性、普遍性、终极性和自主性等特征。主权是现代民

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之一。所谓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涉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18、国际政治动力:所谓国际政治的动力,是指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演变的作用力,其内涵既包

括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也涉及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实力和利益关系。

19、权力: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

这一定义包含四层含义:第一,这是一种影响国际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因素;第二,权力只有在互相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对权力的双方或各方均形成一定的制约;第三,权力体现的是一种能力,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实力,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第四,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0、实力:在国际政治中,实力是指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以及它们

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行为的能力。

2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

这一定义包含四层含义:第一,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是指特定国家的利益,是为特定国家服务的;第二,是特定国家内“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别人或部分人的利益;第三,国家利益是有其物质内容的,即人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这是各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和目的;第四,国家利益所反映的共同利益,是各种利益、各种因素的“综合”或抽象,是各种单个利益中的共同性利益。汉斯·摩根索认为国家利益应当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主权。在国家利益这三个重要方面中,最根本的内容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存问题,除此之外,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

22、政治国家:永久性占有某个特定地域、在政治上组织在一个几乎完全摆脱了外来控制并拥有强制性权

力以维持其内部秩序的主权政府之下的实体”或“由一个政府领导的有组织的政治共同体。

23、民族国家:“具有近乎共同血统、历史、语言等等,并构成为国家或居住在某个地域的人类共同体”或

“具有一个或多个民族并拥有一定领土和政府的人类共同体”。

24、国家:“一个拥有其自己的政府的国家的地域”或“一个人原籍、出生、居住或拥有其国籍的地域一祖国

或家乡”。

25、民族:民族主要是一种民族的或精神一文化的概念,是以构成为民族国家的人们的传统、语言、文化

和认同感为基础的。

26、国际行为: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它是人类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伴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行为则是伴随着国际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

27、国际冲突: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遭遇或相互作用,

是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不同而处于自觉的对立之中的相互活动。是国际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相互作用形式,突出地表现在国家间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

28、集体安全:所谓集体安全,就是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和原则。它包

括威慑原则和普遍性原则。

29、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一致或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国际领域或双

边关系中所进行的协调、联合行动乃至结盟或一体化。

30、国际制度:罗伯特·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是指“持久的、相互联系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这些规则规定

行为角色、限制行动并塑造预期”。它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和国际惯例。

31、国际竞争:国际竞争是指各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竞赛或争胜。它是国

际关系中的一种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形式,存在于所有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和所有国家间关系中。

32、跨国政治:跨国政治是由各国行为主体在世界范围内所从事的超越国界的一系列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

和。它与国家间政治密切相连,是国际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是当今国际政治或世界政治的一个新内容。

33、跨国组织: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和个人组成的,在两个以上国家活动的组织机构,

它们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

34、跨国行为:指跨国行为主体为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以及协调国家间相互关系而进行的各种

政治活动,它既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行为,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行为。

35、国际法:国际法,又叫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

家的权利与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36、地缘政治学: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观点,地缘政治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

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缘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定由相当的影响。

37、汉斯·摩根索:1904—1980,美国政治学家,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者,“战后现实主义

之父”,最著名的著作是《国家间政治——争取权力的斗争与和平》,阐明了权力政治理论的观点,认为国家对权力的最求源于个人对权力的追求,在当代国际政治中,只有国家有真正使用权力的能力,只有国家是真正和最主要的国际行为体,强调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他以抽象的人性论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演绎出权力政治学派的国际法观,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38、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任总统,是理想主义最初的代表人物,在1918年提出“十

四点原则”,被称为理想主义的政治纲领,其核心是所谓的民主正义和法律。1919年因倡导国际联盟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确立了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政治学科的地位,并提出理想主义政治理念,1919年创立“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关系学院”,并设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政治系,为国际政治学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主张国家和世界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建立国际机构,加强合作。

39、约瑟夫·奈:1937—,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新功能主义和互相依存理论的重要代表。他研究领域

较为广泛,但以地区一体化和国际相互依存最为突出,在与罗伯特基欧汉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中,其结合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方法将权力概念导入相对依存的分析中,提出了复合相互依存理论·认为·世界政治中的相互依存,指的是国家间或不同国际行为主体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状况,还提出了很多影响的“软实力”概念。

40、罗伯特·基欧汉:1941—,美国普林斯顿国际关系大师,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霸权

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冲突》(1984),并与约瑟夫奈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这本书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霸权之后》深刻论证了国际机制基于其功能而产生的独立作用和重大价值,从而发展处一套国际机制的功能理论,从此确立了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研究纲领,相互依存、国际制度、和传统军事理论,是他主要研究课题。

41、肯尼思·沃尔兹:1924—,美国国际政治学家,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著作《国际政治理论》(1979),

是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奠定了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石,他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作出了三大重要修正:人性是难以检验的东西,而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在重要关头国家关心的并不是权力,而是

安全;认为某些国际后果的原因存在于相互作用的单向层次上,还存在于结构层次上。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制约作用。其主要著作还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

42、亚历山大·温特: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著作《国际政治

的社会理论》(1999),系统阐述了国际政治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认同是利益的基础;国际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关系。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序言 一、填空题 1.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1919年英国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国际政治系,为国政治专业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2.理解国际政治现象需要具备两类知识,即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需要掌握三种基本研究方法,即历史研究方法、法律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3.分析的四种模式是指描述、解释、规范性分析和处方。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关注的是国家间的联系并且主要关注对外政策。 2.世界政治指研究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区别于国际政治) 3.国际关系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关系。 三、简答题 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特点。 ?复杂性:不仅涉及政治,而且涉及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生态、法律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跨学科性: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都比政治学要宽泛的多,该领域的学者们认为,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对于国际政治学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包容性? 3.列举至少三个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国际问题的智库名称和期刊名称。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原名不列颠国际事务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外交事务》《外交政策》《外交评论》。。。 第二章理解国际政治 一、填空题 1.国际政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 二、名词解释 1.权力 指一个国际行为体对其他国际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通常分为软权力和硬权力、潜在权力和现实权力、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 2.安全困境 又叫安全两难,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 3.集体安全 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 三、简答题 1.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核心观点。

政治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3、总统共和制:在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4、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5、两院制:指一个国家内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6、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7、政治社团组织: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可能包括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俱乐部、兴爱好者协会、利益集团等等。 18、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0、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21、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2、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3、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4、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6、政治革命:是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代替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

国际政治概论

第一讲: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流派分析 一、现实主义理论的渊源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那句名言:“雅典人权力的增长引起了斯巴达人的畏惧,这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认为:君主必须按照与普通人不同的道德观来行事,以确保国家生存。政治的特征就是利益冲突。 霍布斯:人类“无休止地渴望和追求权力,直到死亡来临。”“没有武力保证的契约只是一纸空文。” 黑格尔认为:国家在相互关系中都是自治的实体,条约的效力以各国的意志为基础,作为整体的意志要谋求自己的利益,所以这种利益就作为国家的最高目标主导了国家间的关系。国家拥有“个体的整体性”,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国家具有客观现实性,国家独立于公民之外而存在,而且超越于普通人的道德之上。 马克思韦伯认为:“每一个政治实体都本能地希望其相邻的实体是容小的弱小的而非强大的。而且,由于每个大的政治共同体都是潜在威望追求者,因此相对相邻的政治共同体来说就是一个潜在威胁。于是,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就因其强大而总是处于危险之中。” 意图和结果的道德,绝对道德与责任道德的关系。道德信念无法同行为后果相分离,行为后果反过来要追究责任道德的、并赋予道德责任以具体含义。责任道德的含义是:具体政治行为必须用具体标准来判断,不能用抽象、普遍的标准来判断。所以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政治不是道德哲学的实践,政治领导人代表国家利益,为确保国家生存,政治领导人必须有一套与文明社会中个人行为准则不同的行为准则,可以采取文明社会中能接受的政策。 二、权力与国际行为 国家存在于一个无政府体系中,国家政策的基础是以权力为后盾的国家利益,国际无政府体系中包括权力分配,权力是现实主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权力一般定义为:“一个行为体能迫使另一个行为体按自己意志行事的能力。” 权力是可以测量的,沃尔兹认为国家实力由人口和领土的规模、资源条件、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组成,罗伯特?吉尔平认为:一国的权力来自它的军事、经济和技术力量。 国家实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有效使用力量”才能形成权力。 三、汉斯?摩根索的古典现实主义六原则 第一,政治受到植根于人性的客观规律的支配。这些规律不能改变,所以要想变革社会,就必须首先认识这些社会规律,然后以这些认识为依据制定公共政策。 第二,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政治领导人是"从以权力界定利益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而且历史已经证实了这一假定。这一假定使不同国家看似不同的对外政策有了连贯性和一致性。此外,这一假设使人们有可能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领导人的行为做出评价。 第三,权力界定国家利益是普遍适用的观念,是客观存在。利益的观念是政治的实质,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影响,是判断、指导政治行为唯一永存的标准。但利益的内容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要视制定对外政策时所处的政治和文化环境而定。(如何算符合利益,必须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5、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6、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7、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9、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1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3、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4、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5、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6、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17、绝对多数代表制:又称过半数当选制或二轮选举制,即参加选举的政党或候选人在选区第一轮选举中,必须获得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或占有该选区全部应选名额,否则要进行第二轮选举。 18、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

政治学名词解释

政治学名词解释部分 031、政治关系 2、国家 3、社会公共权力4、政治行为5、政治沟通6、政治表达041、政治 2、政治行为3、政党 4、政治社团 5、政治社会化6、群体政治心理051、压力集团 2、政治行为 3、政治斗争4、政治参与5、政治社会化6、政治思想061、政治文化 2、利益矛盾 3、政治斗争4、个体政治心理5、政治改革6、政治领导071、政治体系 2、压力集团3、政治权利4、政治社会化5、政党政治6、政治行为081、政治权力 2、国家机构3、利益矛盾4、政治参与5、政治认知6、政治制度 091、政治2、政治革命 3、政治思想4、政治表达5、政治文化6、政治民主 1、政治(04名)(06名) 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基础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其权力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包含三个基本点;①它强调政治就是一种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②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的权力与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从而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③政治的本质就是政治关系,包括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三种基本关系统。 2、政治学 政治就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与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学就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学这一定义表明: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与任务;政治学就是一门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等学科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政治关系(03名)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与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与政治权利分配伟特征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她政治现象则就是政治现象则就是政治关系的外化与具体形态表现,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表现为人类政治的发展变化。包括利益关系、政治权利关系、政治权力关系三个方面。 4、利益 利益就是指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与特性的需要,它的形成就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利益的构成因素包括:第一,利益的心理基础就是人的需要。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指的就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包括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在纵向上,包括个人与群体、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个人、群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横向上,它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乃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基本矛盾既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作用与运动促成了利益关系的形成。 6、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首先就是同一社会关系,尤其就是经济关系与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就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与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利益表现为集体利益、集团利益阶层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及社会利益等。其特点包括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 7、利益矛盾(06名)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7.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12.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14.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5.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6.政治共识: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7.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8.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9.选举: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0.政治监督: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

2002.10-2016.10月00312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名词解释汇总

00312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名词解释题 1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和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P57 2.多党制:就是在一个国家中,多党并立,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P258 3.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为国家的问题。P163 4.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P152 5.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P54 6.契约论:契约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P45 7.政体: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P147 8.一党制: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P261 9.国家主权: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亦即国家主权是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权力。P380 10.政治文化: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P286 1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P6 12.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P50 13.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P142 14.政治体制:就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等)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P339 15.两党制: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P252 16.君主制:是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P149 17.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P202 18.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物质力量、制度力量、精神力量的有机总和。P369 19.政治发展途径:是指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手段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问题。一般来说有两个途径:一是政治革命,二是政治改革。P332 20.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P179 21.单一制:是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又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两种。P164 22.马基雅维里:近代意大利现实主义政治思想家,权术政治论的代表人物。著有《君主论》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 1.1复习笔记 一、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于英国和美国。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间政治的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范围内错综复杂的国家间矛盾的第一次总爆发,使得学者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许多政治学领域的学者把国际政治学看作是政治学的子学科,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国际政治学”还不能说已成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国际政治研究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 1.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既要看到国家行为体,也要看到非国家行为体。由此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 (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既包括合作的关系,也包括冲突的关系;既包括双边关系,也包括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既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亦包括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各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问的关系等。 此外,国际关系的整体的运动规律也是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2.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 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三、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 国际政治专业学生需要进行两种学习,一是知识的学习,二是方法的学习。 1.关于知识的学习 进行国际政治专业学习,必须掌握两类知识,一类是经验主义的知识,另一类是概念与理论知识。 (1)经验主义的知识 ①含义 经验主义的知识主要指有关国际关系的各种具体事实,包括各种国际互动的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也包括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以及国际制度的重要数据与信息等。 ②内容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完整版).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完整版)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完整版)【政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政治学】广义上的政治学是指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重要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它的外延及其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狭义上的政治学就是政治学基本原理。政治学基本原理是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是在宏观上把握政治现象的科学。 【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 【政治人】是指具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并且实际参与政治过程的人。 【政治家】通常指专职从事政治活动、担任政治机关领导人或政党、社团等政治组织的领袖,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起过重大作用和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 【政治关系】是指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种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基于特定的利益,围绕政治权力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权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和支配的力量。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主体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互动关系。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权力现象,即政治主体基于特定的利益关系或其他因素对特定社会客体形成的制约关系。 【国家权力】是指由国家机器掌握和行使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均有制约作用的政治力量。 【主权】是指在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的绝对的政治统治权。 【社会公共权力】是以社会共同体或其代表的名义行使的权力。指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即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 【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成员为获得或保持某种利益,在群体生活中拥有的可以作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或不作某种行为的特定资格。这种资格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与义务构成统一关系。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拥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管理等政治生活的特定资格。 【合法性权利】是指权力主体的权力产生的合法性以及权力客体的自愿服从。合法性权力的获得将大大减少统治成本。

自考政治学概论论述题

4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答: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征: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③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④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43.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依据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即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依据有三: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即对世界上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用的总的观点和看法;②人类社会发展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历史趋向;③基本原则反映了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根本利益; 42.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征。答:①它是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②它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③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④它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⑤具有独特的思想原则和工作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43.结合实际,说明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纵向上看,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从横向上看,政治要素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与其他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社会的整体发展; 4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答: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 力;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43.分析国家对外政策是如何为 国内政治服务的。答:一国对外政 策对外活动服务于国内政治的 战略目标,即以服务于国内政治 需要为归宿为目的;表现为三个 方面:①服从国内政治需求,以国 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 内政治的要求,以国内政治战略 目标的转移为转移;②服务于国 内政治,即为国内政治制造有利 的外部条件和机遇,既适时地、顺 应外部的挑战,又适时地把握机 遇,其政策和活动成果应为国内 政治有效地利用;③对外政策对 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最终 要以国内政治为标准尺度进行 检验、测量和评估,确定其功过利 弊,是非和失,在当代,这个标准和 尺度,主要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 国家安全; 42.如何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 系?答:①国体是关于社会各阶 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特别是哪一 个阶级掌握政权的问题;国体表 征着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②政 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是统治 阶级实施阶级统治和国家管理 所采用的方式;它表征的是阶级 统治的形式和政权组织的程度; ③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 形式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 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 适应国体的需要;国体具有相对 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④ 政体同国体相比较具有复杂性 和多样性的特征; 43.分析我国对外政策是如何为 国内政治服务的。答:一国对外政 策、对外活动服务于国内政治的 战略目标,即以服务于国内政治 需要为归宿、为目的;表现为三个 方面:①服从国内政治需求,以国 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 内政治的要求,以国内政治战略 目标的转移为转移;②服务于国 内政治,即为国内政治创造有利 的外部条件和机遇,既适时地顺 应外部的挑战,又适时地把握住 机遇,其政策和活动成果应为国 内政治有效地利用;③对外政策、 对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最 终要以国内政治为标准尺度进 行检验、测量和评估,确定其功过 利弊,是非得失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经 济基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答: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 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①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占主 体地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 立,第一次消除了自阶级社会以 来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 状况,实现了两者的直接结合。这 也消除了国家与社会对立的经 济根源,为国家向社会回归和融 合创造了条件。②多种经济成分 的并存,标志着社会主义国家生 产力发展的长期性,决定了社会 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 的阶段性。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 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多项方 针政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43.结合我国实际,说明维护国家 利益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意义。 答: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中最重 要的利益,国家利益关系是国际 政治中影响和制约其他利益关 系的最重要利益关系。一方面, 国家利益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基 本利益分布的状况,确定国际政 治的基本内容,支配着国际政治 的根本走向、走势。另一方面, 它影响国际政治中其他利益关 系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同程度 地渗透、体现在其他利益关系的 性质和内容中,并制约着其他利 益关系的发展。 42.论述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 治中的地位。答:①民族冲突导致 地区政局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 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 和社会生活;②民族冲突又使国 际政治问题的解决方式出现重 大变化;③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 系格局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 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④霸权主 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 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 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43.结合我国国情,说明如何进一 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 ①在根本政治制度不变的前提 下,完善人代会运行机制,不断发 展扩大和完善民主制度,集中人 民群众的智慧,发挥人民当家作 主的积极性;②完善人大及其常 委会的各项职能,加强立法工作 和法律监督;③进一步密切各级 人大与群众的联系;④加强人大 特别是常委会的组织建设,逐步 实现委员会的专职化;⑤完善全 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 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加强制 度建设; 4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 征。答: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 义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征:①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非公 有制经济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国 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政权;无产阶级政党 的领导,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政 治特征;③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 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 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④社 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邓小平理 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指导思想; 43.论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原 则。答: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和党 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的原则;②时 代精神原则;体现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水平,要有时代特征; ③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 原则;促进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与政治制度的完善相配套;④有 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 则;为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为经 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新型 政治、社会生活相适应;⑤兼政并 蓄、批判借鉴原则;弘扬民族传统 政治文明,吸收世界优秀政治文 化成果,在批判借鉴基础上兼收 并蓄,为构建中国新型政治文化 服务; 4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 实质和含义的理解。答:①政治的

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名词解释政治学原理

1、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 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主义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利益: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求,一般认为人们的需求构成了利益的心理基础。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 制的关系。 5、政治权利: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 权利。 6、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 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法治原则: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核心内容是 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8、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 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 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由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 10、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和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11、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和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和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12、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时机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者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3、两院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存在两个并立的立法机关,共同行使立法权。 14、政治社团组织:政治社团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5、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6、政党: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7、一党制:是指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合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竞争性政党存在的制度。 18、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互相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19、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脚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20、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21、政治共识:是指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22、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主义观念来判断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22、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暴力为特征的对旧的政治秩序的根本颠覆。一方面是政治秩序的根本变革,另一方面就是一个新的政治合法性的确立。 23、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24、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5、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的政策或候选人之间或在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示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26、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27、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28、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9、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1. 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 3.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全面的 4.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5.民族: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6.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7.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8.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9.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君主制:所谓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11. 11.共和制:所谓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12.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案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形式。 13.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14.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知政党。15. 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16.一党制:所谓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在法律上不准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争夺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

自考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道德说: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 政治法律说: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政治权力说: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政治管理事务说: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政府决策说: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君主论》:由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提出,观点: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主张为了实现夺取权力和掌握权力这一目的,可以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经济分析:即从政治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政治生活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规律性。 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其最大缺陷,就是单纯使用现象调查和计量的方法 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 性。因而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 实质。 第二 章国家 与阶级 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 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 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 织。它既是原始社会的血缘亲属 集团,又是社会的生产各单位, 还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各个氏族 一般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宗 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 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 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以 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主 要特点: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 内;二是父权。 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 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 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 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 服从于阶级的机器。 神权论:又称君权神授论。这种 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 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 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服从君 主,就是服从神意。它是古代奴 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典型的政治 思想理论,其实质是维护专制权 力。 契约论的基本观点:把国家的产 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 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 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以此 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 系的合理性。 暴力论: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 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 暴力的结果。暴力论认为,首先 政治暴力先于经济发展的过程, 即先有暴力,后有私有财产,这 是违背历史发展事实的;其次, 暴力论的要害在于否认了国家 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 果,把国家看成是外部强加于社 会的一种力量;最后,暴力论歪 曲了阶级同国家的关系,把国家 这一阶级斗争的产物,说成是国 家创立了阶级。 国家权力:又称政治权力、公共 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 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 共事物的权力。 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 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 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 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 类型的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 最高;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 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即一 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 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三要素说:把国家看成是由 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为特征的 组织,这是从国家的表面现象, 从政治地理意义上解释国家,抹 煞国家的阶级实质,掩盖国家的 本质和阶级使命,因而是不科学 的。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 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 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 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 整体功能。 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 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 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 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 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 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 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社 会管理职能。 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如军 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 狱和强制机关的设立,即暴力机 关。 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强迫被统 治阶级接受服从的意志,是经过 一定制度与程序制定出来而上 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专政是指国家的本质,专政的实 质是阶级统治,专政必须有强制 力,但专政并非仅仅是强制力。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 替 君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 人手中的国家; 贵族国:是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少 数人手中的国家; 民主国:是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多 数人,即民众手中的国家。 正常国:是指以谋求人类幸福为 目的的国家,包括君主国、贵族 国和民主国。 变态国:是指以谋求私利为目的 的国家,分为专制国家、寡头国 家、暴民国家。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按国家的本 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 各式各样的国家具体形态的共 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 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 过局部的、个别的某种现状的改 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 一种方式,但是,它不是国家历 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实质 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 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某些局部 性的让步。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 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 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是建立 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 层建筑。 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 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 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 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 上层建筑。 地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是我国 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 有制形式。土地制经济允许土地 买卖,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 是购买,他们把自己占有的大量 土地分别出租给佃农种,并通过 收缴地租的方式榨取农民的剩 余劳动。 领土占有制:是西方封建社会大 部分时期中占支配地位封建土 地所有制形式。土地由国王封赐 给大封建主,然后不规则逐级分 封给各级领主,下级领主对上级 领主承担一定的义务,领主管领 的领地可以世袭,但不可自由买 卖。主要剥削手段是把田产分为 份地和保有地,农奴使用自己的 工具耕种份地来维持自己和家 庭的生活,同时无偿地为领主耕 种保有地,并承担本领地的贡 赋、徭役等。 自耕农占有制:就是农民自己占 有所耕种的土地,即所谓“一夫 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土地制度。 国家占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就 是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土地。 宗法:指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 的,规定宗族内部了尊卑、贵贱 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主要表 现为同姓宗族内部分类大宗、小 宗和嫡长子继承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