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残疾人的故事

残疾人的故事

残疾人的故事
残疾人的故事

篇一:残疾人励志小故事

残疾人励志小故事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他患上了罕见的“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的影响,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7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的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了,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了下来,脚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亲建议他学点别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了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使他的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的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1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了。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的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的悉心培养下,15岁时,他推出了个人的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钟。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了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的演奏,观众被他的音乐震憾了,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的身材才来的,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乐世界中,他忘却了残缺肢体带来的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的成绩,他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的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的独奏音乐会超过180场。有时,超负荷的训练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 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定性的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的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带看钦佩的心在仰望他灵魂的“高度”。

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的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的阶梯上。苏醒过来后,他说:“我的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的心态让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了不久,他的事业又迎来了辉煌的时刻,不仅签约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的唱片销售量突破10万张。

“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人曾经问他成功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话说:

优秀和缺陷并存。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他留给人间最后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真

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克服身体的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的残疾人。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他灵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篇二: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汤展中——美术学院研究生

汤展中,男,汉族,1981年生,肢体残疾,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在读,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天性无双臂,以足代手,生活、书法、作画,1993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残疾少年成才奖”,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颁发书画作品优秀奖,1997年着有《双脚与人生》一书,引起全国的关注。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认为是“怪物”,因为他的双臂只有十多厘米长,并且软弱无力,上面连着两只各长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长中凭借毅力用口和脚作画,竟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并成为该省第一位残疾研究生。其口书、足书作品获省、国家级大小奖项20余次、国际奖2次;他还是中国百名好儿童好少年奖与全国残疾少年儿童成才奖获得者。1997年着的《双脚与人生》一书轰动全国。他,就是无臂书画家汤展中。

汤展中与书法结缘,缘于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用毛笔写描红作业。他觉得很好奇,跑到厨房,用脚夹了块小木炭,在地上学哥哥写字。这一幕,让刚干完农活回来的父亲看到了,父亲想:乡下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喜欢写对联,何不训练儿子练好书法,以后靠卖这换口饭吃。

转眼间,汤展中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带着他去小学报名,学校却委婉地拒绝了。父亲并没有放弃,第二天又去找校长说情,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进了学校。二年级暑假时,汤展中被推荐进县城的暑假书画学习班。报名时,他当场用脚夹着毛笔写了一首诗,把接待的老师看得

目瞪口呆。此后,老师开始教他用右脚练习书法。汤展中先是用脚趾夹笔,从夹不住到夹得脚趾都红肿;上课的时候,不管天多冷,一双脚都露在外面;写字时一直弯着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饭??半年后,他硬是用脚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

后来,他听说用嘴含笔也能写字画画,便自己练起来。刚开始,口水流得到处都是,牙齿也麻麻的。但他没有放弃,时间一长,嘴巴成了第二书画手段。为了挣学费,他每个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游区为游客写书法,一个假期下来,学费、生活费都解决了。

上高中后,汤展中更是把卖作品的区域扩大到上海、广州、深圳,乃至全国。他自豪地说:“从上高中开始,我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和哥哥的学费,都是卖作品赚的,为了赚钱,已经好几个年头没在家里过年了。”汤展中在潜心研习书画的同时,并没有落下学习。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2005年8月,汤展中在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时,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相中,成为该团的一名演员和行政工作人员。现已成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和南宁一所特教学校兼职老师。

成功后的汤展中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广西的残疾人朋友,总想为残疾人群体做点什么。他成了南宁市舍得残疾人职业学校的一名兼职老师,一有空,就去教学生绘画。他收了4名盲人学生和4名健全人学生,教他们画国画。他说:“教盲人绘画很需要耐心,我自身又是个残疾人,困难重重,但我会克服困难,尽量把他们教好。”汤展中追求的不只是饱暖的生活,也不只是幸福的感受,他要追求一种境界。他正在努力的愿望是漂洋过海去英格兰,把残疾人书画事业发展到国外,挑战人生的一座新的高峰篇三: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图片上这个人叫谢增阔,是一个残疾青年,出生于河北省辛集市的一个农村家庭。谢增阔自幼喜欢绘画,16岁开始自学写意花鸟。谢增阔刚开始学的是人物素描,但是由于他的手有残疾,没有老师和资料,所以他画了几个月什么也没画成。于是谢增阔改学了国画。一个正常的人学国画非常容易,几个星期就可以学会,而作为一个残疾人学国画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谢增阔刚开始学国画的时候手抖的非常的厉害,根本就画不出一张完整的作品,那个时候谢增阔为了拿笔是手不再斗,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拿笔画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谢增阔终于画出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牵牛图】,也就是这幅画给了谢增阔学国画的信心和希望。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研究,谢增阔终于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谢增阔说“我学会的不仅仅是国画,更多的是国画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作画如做人,如果一个人的心态能够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能够和天地万物融合成一体,那他的作品一定是超凡脱俗的。”

“我不是一个花匠,因此我画的不是技法,更不是画工,我也不是书法家,因此我的字从来没有规矩过,我更不是一个画家,我而是一个喜欢用笔墨来表达人生、为人处事和生活情趣的一个人。”

谢增阔给自己起笔名“疾人、心不疾”,意思是“人疾心不疾”

谢增阔无师无派,其作品独具风格。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1、张海迪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她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的预言,她用用心的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在上世纪80年代,她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全国年轻人看到了奋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国青年。她就是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的张海迪。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张海迪当年不明白自我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十分难治。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先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最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但是因为自我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我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潜力,便随着知识一齐增长起来了。透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事迹材料:为残疾人服务事迹材料

为残疾人服务事迹材料 在扶残助残中闪耀党员的光芒 ——陈克锋同志事迹材料 ●一、甘于奉献,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陈xx同志____年12月参军,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 ____年到县残联疾人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残疾人康复和假肢装配工作中做出了较好成绩。他立足于基层,热爱残疾人康复工作,以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为己任。工作和生活中,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辜负广大残疾人和其亲属的热切期望,更是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服从党组织安排,使他负责的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 ●二、爱岗敬业,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该同志能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主动接受政治教育,自觉加强思想锻炼。并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陈xx同志作为一名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恪尽职守,认真组织完成了全县的各项康复工作,累计完成免费白内障手术4300余例、儿童康复救助1300余人,贫困精神病救助1700余人次。同时潜心钻研假肢制作技术,制作假肢矫形器2200余例,维修服务5700余人次。我县假肢装配站是全省唯一一所建在县里的市级假肢站,服务范围涉及临沂、枣庄、莱芜、淄博、日照五市。____年他在其前任技师相继跳槽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到中残联参加假肢技术培训后即挑起假肢站的

重担。____年起,边实践边钻研,先后深入淄博、莱芜、枣庄、临沂等地麻风村和麻风病人家庭为麻风截肢患者取模试穿,出色的完成了为65例麻风病人安装假肢的任务。____年假肢站被中国残联和卫生部评为"全国麻风畸残康复工作先进集体".____年承担国440例假肢装配项目时,正赶上假肢站拆迁,设备简陋、通风条件差,有毒气体熏的他经常头痛难忍,长期站立和弯腰作业使他严重腰肌劳损。从____年起,年均加班都在500小时以上,累计完成假肢和矫形器制作2200余例。____年经过层层选拔,被北京奥组委选聘为第29届残奥会志愿者,赴北京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假肢轮椅维修服务,会后收到北京奥组委的专门感谢信,对其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____年赴四川德阳进修并为汶川地震后截肢患者制作假肢和进行康复服务26人次,受到中残联和香港红十字总会的一致赞扬。 三、锐意进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工作中,陈克锋同志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能吃苦耐劳,心贴残疾人,深受残疾人及其亲属欢迎的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紧紧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自觉抵制"四风",全力解决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和"最后一公里"的突出问题问题,面对项目多、任务重的工作性质,做到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切实俯下身子,扎下根子,深入到残疾人中,与他们面对面接触,送康复服务到位,送辅助器具到人。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从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开展工作,残疾人满意度达到百分之百。 陈克锋同志是县第八届政协委员,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残疾朋友服务,得到社会和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的充分肯定与好评,被单

中国残疾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人励志故事 今年已37岁的安徽池州青年李雁雁是中国第一个赴国外留学的盲人。12年间,他孤独地辗转日本、美国学医,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成为中国和亚洲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 母亲的泪水落在他的手背上 李雁雁身世坎坷,父亲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院的教师,文-革 期间在池州因公殉职,那年李雁雁仅7岁,哥哥李京京17岁,奶奶和 妈妈一筹莫展,全家就靠着每月45元的补助艰苦度日。懂事的李雁雁 从小成绩优异,1982年不负众望,一举考上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空调 专业,入校后越发奋发图强,每年寒暑假都留校继续学习。 1985年秋,雁雁感觉视力异常模糊,逐步不能视物,医院确诊是 青光眼发展成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拿着诊断书,雁雁双手战栗,痛哭着捶打冷冰冰的墙壁,瘫倒在地。 李母龚桂兰得知后,连夜赶到长沙,强忍悲痛为儿子办理退学手续。之后她四处举债,带儿子跑遍了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医院寻求 治疗,但无力回天。 雁雁彻底绝望,回家后成天躲在阴暗的小房里,关起窗户,不见 任何人。 母亲擦干眼泪,一次次劝慰儿子:“孩子,《盲人与灯》的故事 你听过吗?黑夜里盲人执盏明灯蹒跚而行,路人问他,你啥也看不见, 打灯笼干吗?盲人说,你们能看见灯笼,就会给我让路啊。孩子,自古 身残志坚成就大事者不乏其人,只要自己点亮心灯,创造光明,照样 能走出一条大路来!” 那一刻,雁雁的手背,感受到了母亲温暖的泪水。他鼻子一酸, 决心直面命运,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省钱,雁雁每天听收音机自学盲文。1989年夏,他听说美国一家盲校将在中国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便立即报名。那段时间,他每天坐在地上弯腰弓背摸练盲文,虽然腰酸背痛,却重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修完美国盲校全部课程后,雁雁又借阅了中、美、英、法、日等国的数百本图书,开阔了视野。 他常常鼓励自己,盲人不能仅仅满足学会一门生存技能,要和正常人一样,勇于征服高等学府! 1993年9月,雁雁从一本盲文杂志上获悉,世界慈善组织愿意无偿援助外国盲人去东京学习针灸和指压技术。雁雁立即致函,同年10月,该协会负责人专程来到上海,对李雁雁实行全面严格的考试。1994年元月,东京协会寄来了装有录取通知书、机票和全额奖学金证明的国际专递。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池州城大街小巷,虽然70多岁的老母亲不放心儿子独自出国生活,但是雁雁无比振奋,他发誓一定要学有所成,再回国创业! 世界名校的第一位盲人博士生 东京八王子盲校是一所三年学制的全日制学校。刚来时,李雁雁日语听说水平太差,初考刚及格。老师劝他先修一年日语再学专业。雁雁坚持跟班学:“时间是最宝贵的,我会尽量努力的!”他每天学习到深夜,从不间断,不到一年他的每项考试都是第一,并获得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奖励。 三年后,雁雁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针灸、按摩、指压师三项日本国家执照考试。这三张执照,在日本是很多残疾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已过而立之年的雁雁能够苦尽甘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雁雁没有忘记初衷,他渴盼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圆大学梦!最终,他决定去美国继续攻读,学习以西方医学理论为基础的脊椎神经矫正疗法!

经典残疾人励志故事

经典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一: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 征服残疾的巴雷尼--对峙 巴雷尼小时刻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本身的沉痛。她想,孩子当今最须要的是役使和支持,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离开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自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本身的双腿,在人生的路线上果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同意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往后,妈妈只消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屡屡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光要言传,还要身教。假使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商榷支持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上去,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熬炼商榷。 体育熬炼填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未便。母亲的样品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毕竟承担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吃苦进修,进修收效一直在班上压倒元白。末了,以优异的收效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盘精神,勉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末了,毕竟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

残疾人先进事迹材料

残疾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一: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同志残疾人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20XX年11月 ***,女,汉族,1980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XX年7月在**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至今,主要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并参与残疾人扶贫、康复、教育、就业等各项业务工作。***同志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为残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残疾人工作的开展。 一、深入钻研政策,强化自身素质 ***同志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自从在县残联工作以后,每次看到患有残疾的群众由于缺乏劳动能力,致使一家人仍然在贫困中挣扎,怜悯之心便油然而生,决心对残疾人朋友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残疾群众的生活状况。她也深知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只有全面掌握党和国家的对于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够为残疾人朋友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于是她非常重视对残疾人政策的学习和钻研,加班加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出台的各项残疾人扶助、扶持规定和措施。

-1- 全省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证工作全面展开之后,***同志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能够让残疾人朋友用上新证,她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多次利用节假日和晚上的休息时间,认真学习熟悉新的办证系统,调试制证相关设备,终于**在全市首家开始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工作,同时她耐心地向兄弟县区负责办证的人员进行指导,分享办证经验,为全市此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同志知道,只有将残疾人政策真正交到残疾人朋友的手中,才能让他们切实享受和利用这些政策,因此每逢一项涉及残疾人切身利益的诸如白内障免费治疗、残疾学生救助、危房改造等工作,她都会积极向单位领导建议,在县电视台播发公告、在机关公开栏张贴宣传资料,制定印发了《**县基层残疾人工作手册》,为落实各项扶助政策、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奠定了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了扶弱、助残的良好风尚和舆论氛围。 二、深入开展调研,明确工作任务 一是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根据市、县相关会议文件安排,***同志在****年**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显示,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 2.79万人,涉及1.2万户家庭,占全县总人口的6.42%。其中,肢体残疾6715人、视力残疾3303人、言语残疾347人、听力残疾8964人、智力残疾1877人、精神残疾1932人、多重 -2-

残疾人励志故事英文版 [残疾人励志英语作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残疾人励志故事英文版 [残疾人励志英 语作文] 不管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在世上要活得有价值,要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这样自己会觉得充实和快乐。让我们一起为残疾人加油,为残疾人喝彩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励志英语作文,供大家参阅! 残疾人励志英语作文1: Disabledpeoplearenormalpeople,exceptthattheycannots eeasmuchaswecan,ortheycannotwalkasfastaswecan.since theycannotseeasmuch,ortheycannotwalkasfast,theyneed ourhelp.

wecanimmediatelydoalonglistofwaysinwhichwecanhelpth em,forinstance,eachstudentfindssomeonetohelp,inthen eighborhoodorthecommunity.youcanhelpthemtocrossther oad.youcanhelppushingtheirwheelchairs.lsetupkindofo https://www.docsj.com/doc/3f3710582.html,ethismoneytohelpthem ,tobuythemdailynecessities,tohelptheirchildrenfinis hschool.Astheyaredisabled,itismoredifficultforthemt oearnasmuchasnormalpeopledo.Thatswhytheyusuallyneed helpinphysicalthings.Astheyaredisabled,theyfeellone ly.Theythinktheyarenotasgoodasnormalpeople.Theyeasi lybecomelonely,sad,disappointed.Theyeasilylosehopeo flife.Theyneedhelpmoreinspiritualthings.Theyneedpeo pletochatwith.Theyneedpeopletoencouragethemtocontin uetheirlives.Theyneedpeopletogetridofprejudicesover them.Now,Iwouldsuggest,dowhateverwecantohelpthem.we candonateourpocketmoney.wecanwalkuptohelpthedisable dtocrossthestreet.wecanmakefriendswiththedisabledby visitingthem,bycallingthem,byemailingthem,bywhateve rmeans.however,dontalwaysthinkwearebetterthanthedis

6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6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

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 导读:本文是关于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克利斯帝·布朗 他生长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刚出生时四肢健全,但严重瘫痪,让他无法移动。他患了非常严重的脑性麻痹,发音不准,全身上下只有左脚能动。7岁那年,他坐着轮椅,和家人到公园玩。几个小朋友正在比赛画画,他用羡慕的眼光盯着他们,“啊啊”地叫着,不肯离开。一个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声笑道:“你连话都说不清楚,谅你也画不出好东西来!不要吵着我们啦!” 他伤心地离开了,回到家,为了让姐姐了解自己的意思,他用左脚从她那里抓来一支粉笔,试着画呀画,可就是画不好。姐姐陪在他身边,鼓励他说:“我相信你能画好,上帝只不过暂时解除了你的武装,让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画画,但只要肯花工夫练习,一定可以画出精彩的画来。只要敢梦想,什么都做得到。” 他渐渐长大了,一直很勤奋地学习用左脚画画、写字。他的家人坚信他的智力没有障碍,只是无法与人沟通。家人下定决心要让他尽可能过正常的生活,于是把他放在推车里,拉着他到处跑,让他多认识外面的世界。他的左脚练得越来越灵活,他竟然学会了游泳。在家时,他总是全神贯注地练习画画,也开始学写作。他的脚趾常常被磨破,但他忍着疼痛继续练;他写的稿子退稿很多,但他没有灰心。他从一个失败前进到另一个失败,但他的热情不减。他告诉自己再多撑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再多撑一年吧,慢慢地,他发现他又有了极大的热情。当他的画作在全市获奖,处

女作《我的左脚》经历多次修改也得以发表时,他感觉眼界被打开了,原来,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他相信,前方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日子。 他品尝到了写作和画画的乐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虽然每画一幅画,每写一篇文章,他都很吃力,脚被磨出了血泡不说,他还常常收到退稿,但他从来不肯放弃,他要拥抱每一个机会。 他的妈妈通过一位医生的协助,将他送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他获得了很好的治疗。他特别尊敬这位了不起的医生,这位医生后来不仅为他和其他脑性麻痹人士创办了一家医院,而且把他引入文坛。几位爱尔兰知名作家鼓励他创作,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27岁时,他花了很多心血写了小说《那些低潮的日子》。令人兴奋的是,小说一经发表就荣登畅销小说榜第一名,并被改编成电影,由丹尼尔·戴·路易斯主演,戴·路易斯也因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他后来又出版了六本书,另外,他也是一位积极创作的画家。 他的名字叫克利斯帝·布朗,听说只有左脚能动、只能发出几个声音的他成了知名作家、诗人和画家,很多人非常惊讶。克利斯帝在日记中写道:“正像姐姐曾教我的那样,只要功夫深,没有什么事做不到!在风雨中,要勇敢坚定;在黑暗中,要咬紧牙关前行;面对沙漠,心中要充满绿洲。只要像蝉一样,经历苦痛,决不放弃,一定能一飞冲天!轮椅上的孩子都应该去尝试每一件事!” 外国残疾人励志故事: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

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材料

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材料 的家,在平江路151号。不过,他很少有机会出现在上。 说,不想为了出门而麻烦家人。的确,他130多斤的体重、米的身高,五六十岁的家人很难支撑。 ,时年30岁的他,以瘫痪的身体参加南京师范大学专门为他举办的自考本科论文答辩会,并顺利通过答辩。之前,他已经拿到了经济管理、会计自考双专科。他自强不息的求学精神, 感染了很多人。 患的是“肌萎缩”,遗传自母亲,在他10岁时病发,肌肉不断萎缩,上海大医院的医生告诉他的父亲,孩子如病情严重最多只能活五六年。虽然奇迹般活下来,但这些年来,他一直徘徊在死亡边缘。不禁感慨,活着就是幸福。两年前,他的病情开始恶化,原本还可以手摇轮椅外出,但如今双手无力,连打字都很困难。这让他离“读书挣钱为家庭解忧”的梦想越来越远。 ,的母亲因“肌萎缩”离世,父亲朱武林左腿残疾,照顾儿子并不容易。,61岁的老朱认识了在苏打工、小他十岁的宋建妹。看见父子俩都有残疾,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非常同情他们,经常帮他们做家务。接触中,宋建妹常被他们的乐观精神所感染。时间久了,她对老朱产生了感情。,宋建妹不顾家人反对,和老朱结了婚。每天照顾着父子俩,买菜、做饭、倒马桶…… 说,母亲去世后,没人能代替她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但现在的

继母为人开朗、与人为善,自己能接受她。特别是窗台上的两盆月季花,这是心细的宋建妹特意为买的,老房子的色调太沉闷,需要点颜色。说,看一看红花绿叶,都觉得屋子里的空气是清新的。 现在,作息很有规律,每天上午10点左右,在父亲的帮助下起床,洗漱一番后,在康复器械上锻炼100至200次;午饭后,打开电脑上网。 自考本科是汉语言专业,十分爱好文学,对网络小说特别是仙侠小说喜好尤甚。他尝试过写点东西,也在报刊上发表过,对于写网络小说,说用手敲击键盘很困难,一分钟能打几个字就不错了,而一个网络写手每天写5000字是必须的,所以他一直在寻找输入文字的好办法。他还有个愿望,希望能有张升降床,这样可以自己起床,让家人省点力。

失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失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今年已37岁的安徽池州青年李雁雁是中国第一个赴国外留学的盲人。12年间,他孤独地辗转日本、美国学医,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成为中国和亚洲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 母亲的泪水落在他的手背上 李雁雁身世坎坷,父亲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院的教师,文革期间在池州因公殉职,那年李雁雁仅7岁,哥哥李京京17岁,奶奶和妈妈一筹莫展,全家就靠着每月45元的补助艰苦度日。懂事的李雁雁从小成绩优异,1982年不负众望,一举考上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空调专业,入校后越发奋发图强,每年寒暑假都留校继续学习。 1985年秋,雁雁感觉视力异常模糊,渐渐不能视物,医院确诊是青光眼发展成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拿着诊断书,雁雁双手战栗,痛哭着捶打冷冰冰的墙壁,瘫倒在地。 李母龚桂兰得知后,连夜赶到长沙,强忍悲痛为儿子办理退学手续。之后她

四处举债,带儿子跑遍了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医院寻求治疗,但无力回天。 雁雁彻底绝望,回家后成天躲在阴暗的小房里,关起窗户,不见任何人。 母亲擦干眼泪,一次次劝慰儿子:“孩子,《盲人与灯》的故事你听过吗?黑夜里盲人执盏明灯蹒跚而行,路人问他,你啥也看不见,打灯笼干吗?盲人说,你们能看见灯笼,就会给我让路啊。孩子,自古身残志坚成就大事者不乏其人,只要自己点亮心灯,创造光明,照样能走出一条大路来!” 那一刻,雁雁的手背,感受到了母亲温暖的泪水。他鼻子一酸,决心直面命运,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省钱,雁雁每天听收音机自学盲文。1989年夏,他听说美国一家盲校将在中国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便立即报名。那段时间,他每天坐在地上弯腰弓背摸练盲文,虽然腰酸背痛,却重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修完美国盲校全部课程后,雁雁又借阅了中、美、英、法、日等国的数百本图书,开阔了视野。 他常常鼓励自己,盲人不能仅仅满足学会一门生存技能,要和正常人一样,勇于征服高等学府! 1993年9月,雁雁从一本盲文杂志上获悉,世界慈善组织愿意无偿援助外

社区残疾人典型事迹材料

社区残疾人典型事迹材料 张峰是***社区一名残疾人员,1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从懂事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他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父母盼着男孩成家立业,撑起张家一方天!从小在农村的孩子吃的苦多,懂事早。每一次看着父母悲戚的眼神,他心里就颤动一次:不能让父母为我伤心痛苦一辈子,我要做一个争气的孩子,我要给父母一个奇迹。他利用自己以前所学的技术,开办了一家电器修理。由于他的技术过硬和他的服务态度优质,现在找他的人越来越多,真是生意兴隆,这使他深深感到,只要肯转变择业观念,改变过去的想法,对自己有信心,勤奋肯干,就能开辟一片新天地。自学电器维修技术,摆摊设点,生活也算过得去,虽然行走不便,但张峰却是个不甘于现状的人。经过一番调查和思考,在维修电器的同时,他悉心钻研养殖和鸡病防治技术,开始养殖蛋鸡。起初小打小闹,只圈养了三四百羽。后来逐渐扩大规模,赚了一些钱,生活也过的美满幸福。张峰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许多优惠政策的照顾下,会有更多的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重新找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走上好的生活道路。 张峰一家三口人,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其乐融融。他在创业期间不忘党的关怀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努力钻研各种科学技术,时刻不忘社区对他们家庭的关怀。作为一名残疾人,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参与各项

工作,大力向辖区居民宣传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情;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的婚育新观念,生动地诠释美满婚姻、和谐家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计生协会组织中能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带动广大周围居民和社区残疾人学习计划生育政策,并向她们宣传居民自治章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逐步实现居民自治、实现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目标。 张峰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残疾虽不幸,但并不可怕,只要去拚搏,同样可创造人间奇迹,同样可成为生活的强者"! 第二篇:社区残疾人典型事迹材料 身残志不残家庭幸福乐融融 ***社区残疾人张峰的典型材料 张峰是***社区一名残疾人员,1岁时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从懂事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他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父母盼着男孩成家立业,撑起张家一方天!从小在农村的孩子吃的苦多,懂事早。每一次看着父母悲戚的眼神,他心里就颤动一次:不能让父母为我伤心痛苦一辈子,我要做一个争气的孩子,我要给父母一个奇迹。他利用自己以前所学的技术,开办了一家电器修理。由于他的技术过硬和他的服务态度优质,现在找他的人越来越多,真是生意兴隆,这使他深深感到,只要肯转变择业观念,改变过去的想法,对自己有信心,勤奋肯

残疾名人励志的故事五篇

残疾名人励志的故事五篇 【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一】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 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 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 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 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 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注重他们肢体的残缺。即使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 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 “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因为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因为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 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 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 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 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

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一、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ji sui)病,胸以下全部瘫痪(tan huan)。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jiu)医术,为乡亲们无偿(chang)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jv sang)和沉沦(chen lun),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heng)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jun)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shuo)士研究(yan jiu)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yi)了《海边诊(zhen)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chang)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ji)。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xiang)还从没(mei)颁(ban)发给散(san)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

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又被提为全国残联主席。 二、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19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特斯开母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强不息,并在她的导师安妮·莎利雯的努力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知识,学会了读书

残疾人事迹材料

残疾人事迹材料 立足本职,奉献残疾人事业 镇现有残疾人585名。近年来,我镇残联维权工作在市、县领导和执行理事会的指导下,按照维权工作的总体要求,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思路上与时俱进,工作上持之以恒,不断提高维权工作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高标准、高水平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全力依法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一、不失时机宣传,广泛争取支持。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宣传,让所有残疾人能够自强自力,依法维权;让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让人民群众关注残疾人,善待残疾人,共同给残疾人就业机会,给残疾人劳动机会。每年助残日,我们都积极参与全县的助残宣传活动和实际行动。通过现场咨询会、宣传单、村级广播、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传播党的好政策,宣传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特别优惠,能够更好地增加宣传效果,赢得群众的理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二、发挥自身优势,搭建沟通平台。政府与残疾人需要联系,需要沟通,需要互相理解。而我们对残疾人工作政策的熟悉和对残疾人愿望、需求的了解,让我们成为残疾人与政府联系的天然

桥梁。如:在本镇残疾人中,妇女占45%左右,由于身体的残疾导致她们无力承担繁重的农活,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了这些妇女们最大的心愿。得知这一情况,我镇残疾人联合会积极与妇联联系,帮助残疾人妇女学习手工编织技能。目前,我镇残疾人妇女从事手工编织的有14人,每人每月可收入500元左右。 三、广泛调查了解,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帮助195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办理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让他们享受政府的补助,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协助有困难的残疾人换领二代残疾人证,先后帮助行动不便、沟通交流困难、程序不熟、路途较远的243名残疾人领到了新的残疾人证。为帮助残疾人找准就业门路,帮助29名残疾人选择适合于他们特点的就业项目,参加县劳动就业部门组织的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为他们进入社会,发挥作用,自食其力提供新渠道。每年县、镇、村集中开展“帮残、助残、献爱心”活动,先后慰问了45个残疾人贫困户,慰问品有粮食、棉被、衣物、现金等,虽然数量不多,但我们热情和爱心,让残疾人亲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四、积极寻找途径,推进康复工作。以市、县医院为依托,紧密结合残疾人的实际康复需求的康复工程,利用残联工作优势,及时掌握信息,充分利用这个利民政策,深入调研研究,走访残疾人,了解残疾程度以及适宜的康复项目,鼓励残疾人积极

残疾人个人事迹

残疾人个人事迹 篇一: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同志残疾人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20XX年11月 ***,女,汉族,1980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XX年7月在**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至今,主要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并参与残疾人扶贫、康复、教育、就业等各项业务工作。***同志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为残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残疾人工作的开展。 一、深入钻研政策,强化自身素质 ***同志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自从在县残联工作以后,每次看到患有残疾的群众由于缺乏劳动能力,致使一家人仍然在贫困中挣扎,怜悯之心便油然而生,决心对残疾人朋友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善残疾群众的生活状况。她也深知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只有全面掌握党和国家的对于残疾人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够为残疾人朋友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于是她非常重视对残疾人政策的学习和钻研,加班加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出台的各项残疾人扶助、扶持规定和措施。

-1- 全省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证工作全面展开之后,***同志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能够让残疾人朋友用上新证,她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多次利用节假日和晚上的休息时间,认真学习熟悉新的办证系统,调试制证相关设备,终于**在全市首家开始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工作,同时她耐心地向兄弟县区负责办证的人员进行指导,分享办证经验,为全市此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同志知道,只有将残疾人政策真正交到残疾人朋友的手中,才能让他们切实享受和利用这些政策,因此每逢一项涉及残疾人切身利益的诸如白内障免费治疗、残疾学生救助、危房改造等工作,她都会积极向单位领导建议,在县电视台播发公告、在机关公开栏张贴宣传资料,制定印发了《**县基层残疾人工作手册》,为落实各项扶助政策、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奠定了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了扶弱、助残的良好风尚和舆论氛围。 二、深入开展调研,明确工作任务 一是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根据市、县相关会议文件安排,***同志在****年**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显示,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 2.79万人,涉及1.2万户家庭,占全县总人口的6.42%。其中,肢体残疾6715人、视力残疾3303人、言语残疾347人、听力残疾8964人、智力残疾1877人、精神残疾1932人、多重 -2-

残疾人坚持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坚持的励志故事 以下是关于残疾人坚持的励志故事,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1929年,她出生于日本长野一个富裕的家庭。不幸的是,她患有先天性遗传神经性视觉障碍,只能隔着一层圆点状的网,模模糊糊地看世界。 母亲对她说:“要是你能把你看到的圆点都画出来,那么,你的眼睛就会好了。”于是,她拼命地画她看到的圆点状的网,希望能治好自己的眼病。 画了很长时间,她看到的依然是圆点状的网,但是,她却渐渐迷上了绘画,特别是画圆点。每天,她都废寝忘食地画着。 母亲不希望女儿成为艺术家,因此毁掉了她的画布,还经常把她关起来。但恰恰是母亲的为难激发了她的创作潜能,她咬紧牙关,决心一定要坚持画画。 正当她举步维艰之时,她的才能得到了精神病医生西丸四方的欣赏。她的画被西丸购买,并被西丸介绍给一位研究梵高的画家。她得知梵高虽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是一代绘画宗师。 26岁那年,她在旧书店里看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那些作品深深地震撼了她的灵魂,她决定前往美国。 ·

两年之后,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得以成行。临行前,她与家庭彻底决裂,母亲给了她100万日元,却告诉她永远不要再踏入家门。失去了亲情,她的内心无比凄怆,但也促使她无比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 初到美国时,她的画几乎无人问津。她贫困潦倒,常用在街边的垃圾箱中捡到的鱼头和烂菜叶熬一碗热汤喝,然后再继续画画。 慢慢地,她画的网状图案和圆点受到纽约知名评论家的关注。 经过多年积累,她的成名作《无极的爱》诞生了。她用小圆灯泡和大面镜当反射,视觉幻象变化万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这个画坛无名小卒开始受到评论家的追捧。她的雕塑作品《南瓜》在中国香港拍卖到272万港元,刷新了雕塑作品的拍卖纪录。她还引领着时代潮流,她为兰蔻设计的化妆包、为AU设计的手机都很热销,她所主张的圆点图案服装也风靡日本。 她,就是日本当代伟大的女艺术家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曾说过,地球也只是无数圆点中的一个,画好了圆点,就画好了宇宙,画好了世态人生。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草间弥生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圆点作为载体。她的作品充满了张力,将观众带进一个奇幻的空间,让人难以确定真实世界和虚 ·

最美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

最美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 迹材料 最美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 初见康建忠,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干练踏实的汉子,但是,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在石家庄将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红火的老板竟然是个残疾人。而的的确确,就是这个康建忠,用他残缺的身躯为八旬老母和妻儿撑起了一个家,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用自己博爱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身残志坚再苦也要干事业 康建忠1968年出生,一岁时因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最终落下了右下肢的终身残疾。而从康建忠懂事起,他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18岁中学毕业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旧每日早晚操劳,康建忠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里的重担。他显示在一个村里当起了装卸工,装卸沙土、砖块,这种工作连正常人都会觉得又苦又累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双手很快就磨出了许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时,咬咬牙又走出家门。就这样他坚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个村办搪瓷厂当起了工人,后来调到了业务科跑业务。在这段时间里,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饱尝了许多的酸甜苦辣。同时,他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受触动,于是,决定尝试自己创业,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一再创业十几万元“打了水漂”1994年,康建忠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令许多人羡慕的业务工作,在所有人诧异的眼神和冷嘲热讽中开始了第一次艰难的创业。在广安街市场,他租下摊位搞海鲜批发,因为没有经验赔光了近万元的本钱。那段时间,家人的责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创业失败的他去了印刷厂跑业务,每天骑着破自行车起早贪黑地往返于正定和石家庄的路上。 随着阅历的增加,康建忠心中的创业热情又高涨了起来,又开始筹备创业的事情。没有资金,他就从亲朋好友手里借来了十几万,于1997年筹建了物资供应站。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毫无经验的他被人骗了,十几万元转眼间打了水漂。外面还欠下了很多外债,要账的人整天赖在家里不走,弄得家无宁日。为了还上康建忠创业所欠的外债,贤惠的妻子罗菊英就用自己当村医院护士的每月几百元工资,除了用于老母亲每月必须服用的药和家庭开支外全部还了债。“那段时间,简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严重受挫!”康建忠自己总结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