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史学概论总结

史学概论总结

史学概论总结
史学概论总结

序论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历史意识产生的原因: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的历史的延伸。

人们总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这是人们的普遍需要。

第二节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A.“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B.“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

C.“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哲学为历史学提供基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历史学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史实依据和素材。)

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A、《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他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B、“历史”三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历史教学改革需要;发展新时期史学工作的需要;提高史学工作水平、史学工作者素质的需要;了解史学与现实社会关系,教育上的作用。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史学概论实际上就是历史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移情式领悟方法:主张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代表:柯林武德,兰克学派;法则归纳式方法:又称实证归纳方法,主张根据多次经验观察到的常规性的法则或结构模式。代表:密尔五法,年鉴学派);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史学本体论: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关系: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史学的理论体系。三者相互联系,构成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和史学认识论。

第一编历史学的本体论

第一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

第一节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唯心史观)

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思想:天人感应思想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一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

形成条件:1、经济条件差,必须与一定范围内的首领集团形成依附关系。2、在人身依附关系不能得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将原因归于命定。3、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将天命观升华为统治神学,成为主体意识形态。这种史观和史学的最根本来源是人们在以人的依附关系为总特征的狭小共同体内的生活体验。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上占据主导地位是由当时小生产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决定的。

第二节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唯心史观)

形成条件:1、西欧特殊封建农奴制使农民、手工业者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实现财产独立成为可能。2、农奴生产力的提高时自身力量不断加强为城镇市民的产生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3、由于农奴人身独立成为可能,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使他们产生了强调个人独立、平等、自由的新社会历史观

由此,才促成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认为人性理性才是社会历史变化的终极原因。

第三节唯物史观主导下马克思历史学

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人性理性史观都不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要揭示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就必须找到推动和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动力,而真正的规律就是指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的因果必然性。从天命神学史观和人性理性史观作为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当中无法发现终极原因和根本动力,揭示不出规律,所以它们也就无法指导历史学成为科学。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最根本的普遍规律:人类自身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推动自己物质和精神的素质、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也推动自己的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

第四节克服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偏颇,应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在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体系中,长期存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分歧和论争

A、人本主义(强调主观):强调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且认为人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等等精神因素具有首要意义。在当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的突出代表有弗洛伊德主义、萨特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的第一个特点: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人性、理性等精神因素是社会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强调一切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这是一种主张精神因素决定论的唯心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其中包含两种倾向,一是(领袖、精英人物决定论)强调领袖、精英人物的精神决定历史进程,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是代表者;二是(大众群体决定论)强调群体的、大众的精神决定历史进程。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是代表者。

人本主义史学本体论的第二个特点:强调人的精神支配下的意志、目的、动机决定历史进程,而人的意志、目的、动机是变化无常的,一次性的不重复的,无规律可循的,由此断言历史是没有规律的。

B、科学主义(强调客观):在当代西方主要表现为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经过经验观察到的“经验世界”和“经验规律”才具有首要意义。第一特点:认为人类社会总是存在一些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在长期里、甚至整个人类历史过程中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命运,决定着历史的进程。第二特点:他不同意人本主义史学本体论断言历史毫无规律可言,肯定其中存在着某些不以人意识为转移的规律。但是其中的规律不是因果必然性的规律,只是根据经验观察到的多次重复出现的现象归纳出来的一些结构或模式。

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兰克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年鉴学派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的合作,强调史学家的解释,重

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的功能等。此二者都只看到了真理的一个侧面。

3、后现代主义史学观

十九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在前期的西方史坛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浪漫主义——自由主义史学,中后期是兰克学派,下半叶是实证主义史学。

A、兰克学派(19世纪西方史学主流) 19世纪德国,实证主义史学流派,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

B、年鉴学派(20世纪西方史学主流):强调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是在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中得以体现的。要反映出这个“整体”,单纯的因果性的纵向思维逻辑是不可能胜任的,必须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共时性的”,与传统史学的那种“历时性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

C、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倡导者:法国的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后现代主义作为一股哲学思潮,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猛烈地批判和否定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确立的一系列理念,由于其否定的对象主要是18世纪以来在西方居于主流地位的“现代理性”,这股思潮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这一哲学的本体论可称之为“文本本体论”:(1)后现代主义否认人们能够认识客观真理。(2)把人类所有的认识对象看作为“文本”。强调对文本的解释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没有绝对的真理和标准。(3)海登·怀特把后现代主义引入史学。认为不可能有真正的客观史学。(4)历史学家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相应的“写史模式”。

1、《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2、当代西方新史学各流派大多是在年鉴学派学派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3、中国古代纪年法有太岁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今人编纂史书多用公元纪年法。

4、中国古代三大史书体裁是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而近代以来史书体裁的主流是章节体。

5、汤因比认为挑战与应战是文明起源的规律。

6、、斯宾格勒的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

7、、记言、记事是中国最古老的史书体裁。

8、史书的体例包括史书序言的设置、标题的设计、引文、附录、注释的编纂方式和记时、记地的惯例等在内。

9、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到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发展到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再发展到唯物史观主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10、.后现代主义把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学说,统统贬称为“大讲述”,倡言“主体虚化”、“真理退场”、“客观性丧失”等主张。

11、新康德主义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他把知识分为事实知识、价值知识。

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1、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否定历史的客观性,认为不可能再有“真实”的历史存在了,也不可能再有宏观的叙述赋予历史以始终一贯性和意义了。2、历史学的终结。后现代史家一再宣称:我们生活在一个后历史的时代,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学已经终结了。后现代史学对现代史学的挑战是巨大的,无论是历史观、史料观、史学观等都作了重新的认识,挑战既存的一切史学观念及理论,和具体历史研究的结论,是对现代性史学话语的破坏,其杀伤力是巨大的,因而也受到现代主义史学家的反击。

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1845-1846年,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是郭沫若。

第一节偏颇、诘难和困惑

(一)、偏颇:由于唯物史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偏颇,因而使反对者有了诘难的把柄,是拥护者产生了困惑。历史发展规律就成了“矛盾”或“社会形态”自身的运动规律,人本身反而只是那个运动规律的“载体”了。

(二)、诘难:其中,理论上,对唯物史观和它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加以诘难和抨击的突出例子便是波普尔的反论。波普尔将唯物史观和它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曲解为命定论式的“历史决定论”,其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便是专门批判唯物史观的。波普尔用“五段论”来证明历史根本无规律可言,并由此断言“历史决定论”必然崩溃,其“五段论”是:1、人类历史的行程受到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

2、我们不可能用理性的或科学的方法预测我们的科学知识的未来发展。

3、因此我们不可能预见人类历史的进程。

4、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否定建立像理论物理学那样的历史的社会科学的可能性,不可能有一种为历史预见提供依据的关于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

5、因此历史决定论已走向崩溃。

另一个反对唯物史观的突出例子是马克思·韦伯的反论。

(三)困惑

总的来看,过去对唯物史观的非难,都是由于我们的一些论著对唯物史观的阐释上存在缺陷,使人们对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理论产生困惑。忽略了唯物史观本来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界说。(唯物史观)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唯物史观则找到了一把打开历史生成变化之门的钥匙和一种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它既肯定了人本主义重视人的意志、精神,又肯定科学主义历史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普遍规律,人本身,或者说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本身是推动生产力以及整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最终动力,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解决了人本主义史观和科学主义史观的困境,指引历史学从一个只能叙述或评说前人往事、不能揭示规律的人文学科升华为通过具体历史进程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简单化、机械化和教条主义倾向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教训历史背景:1、马恩著作中的纯理论的阐释著作较少公开发表,且都是在20世纪以后才出现,对其的把握欠佳。

2、由于当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都面临着夺取政权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问题,论证无产阶级夺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成为重点,对唯物史观的正确把握欠佳。

3、反对者非难的主要方面是物质性因素与精神性因素关系方面,而忽略了唯物史观的界说问题。

第三节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

唯物史观之所以被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理论体系来看,是因为它的前提或出发点是人,它的归宿点也是人。

怎样理解马克思注意所说的“现实的人”含义?

这个人是“现实的人”(Real Men)“有生命的人”(Living Men)它的含义与唯心论者和费尔巴哈机械唯物论者所说的抽象的人,“幻想中的人”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根本区别:

1、它指的是能动性的人,是从事历史实践活动的人,而不是在历史发展中不发挥任何作用的“消极的、精神空虚的”群氓。它首先指的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也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人。

2、它指的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中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或“隶属于阶级”的人。

3、它是指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而不是具有永恒不变的“人性”的抽象的人。

由此可见,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就是现实的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它的归宿点就是揭示现实的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怎样推动他们本身——包括他们的人性——和他们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规律。

怎样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解释“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①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它的归宿点就是揭示现实的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怎样推动他们本身和他们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规律,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本身或者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本身是推动生产力以及整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动力,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恩格斯称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③该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并不否认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或一般规律的科学,因为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

第一节什么是规律

总之,人们通常所说的“规律”,实际上有两个类别:一类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不变秩序”所作的单纯的经验性归纳,不包含“因果必然性的链条”,这属于经验规律;另一类规律包含着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因果必然性链条”的“不变秩序”的全称判断,这属于“因果必然性规律”或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规律”。

科学规律:就是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因果关系在“普通-特殊-个别”的不同层次上覆盖和被覆盖的因果必然性规律。

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仅仅是根据经验观察到的重复性事件做出的归纳,其中没有包含“为什么”重复出现的“因果链条”,简言之,就是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规律;后者则必须包含“因果链条”,那“因果链条”虽然也是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但不是局限于单层面的事实,而必须包括“因”和“果”两个层面的事实,而且要经过实践来检验那“因”和“果”两个层面的事实是否确实存在着因果必然性的联系,经过实践确认的因果必然性联系,就是包含了“因果链条”的科学规律,简言之就是即知其然有知其所以然的规律。

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论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

孔德对社会历史规律和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论述。

孔德(1798—185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实证主义创始人。认为实证哲学的首要特征在于,它认为一切现象都服从于恒定不变的自然规律……我们任务就是致力于精确地发现这些规律……他认为,把实证主义方法运用于社会历史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和比较三种方法。他把人类进化的历史主要归结为心智进步的历史,提出“三阶段”的进化规律:第一阶段为神学阶段,第二阶段为形而上学阶段,第三阶段为实证阶段。

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实证逻辑体系》等。

奥古斯丁: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他开创了基督教神学史观体系,对以后整个西方中世纪的编年史学合理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兰克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

年鉴学派及其代表人物: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年鉴派的创始人被公认是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他们在1929年初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而费弗尔和布洛赫则被视为年鉴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年鉴学派旗帜鲜明地反对作为“人文学科”的西方传统史学把历史归结为政治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的展现过程,认为普通人的状况才是决定社会历史面貌的基本因素;反对把历史学限定在只能叙述以精英人物为中心的事件而不能探求法则的“人文学科”,强调历史学应该成为一门研究普通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结构”。

第二节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四种史学本体论对应的分析方式:机械唯物史观---利用统计归纳性的经验规律做解释,唯心史观——运用精神、文化因素(包括人性、理性、常理等)做解释,多元折中主义史观——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方式做解释,唯物史观——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规律: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事物本省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史观历史发展普遍规律:人类自身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物质生产实践能力(决定)是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终极原因或终极动力;它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就是人类自身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与之相应生产能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的社会交往方式和整个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从原始社会经过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的“自由人联合体”的规律。

第四章历史发展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

第一节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的关系

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客观限定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关系。

客观限定性: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关系:

(1)一方面,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每一步的发展都受到他们先辈和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发展水平及其所造成的条件的限制。

(2)另一方面,人们自身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总要不断地有所发展,从而总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突破那些限制。

为什么说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限定性的限度随着主体能动性的增长而减退?

首先,人们虽然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只能在不是由他们自己选择的既定条件去创造;其次,每一代人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发展有一个不能随意超越的自然历史过程。最后,人类只要还没有经过那些自觉意识和能力增长的阶梯使自己成长为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每个人都不得不在分工规律制约下,局限在一些固定的活动领域求得生存。因此,客观限定性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限制程度,都是以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的发展程度为前提条件的,是随着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与之相应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减弱的。

第二节社会历史阶段的可跨越性和不可跨越性

马恩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演进序列的不可跨越性和可跨越性的论述,精辟地阐明了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任何时候,人们的实践能力所达到的发展程度都是他们的主体能动性的前进力与那前进力所遭遇的客观限定性带来的阻挡来的交接点所在:主体能动性每前进一步,就促使客观限定性后退一步。

第三节自然条件对人的制约和人类控制自然界能力的发展

客观限定性与主体能动性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自然界对人类的制约程度地变化和人类能动地调控自然界的能力的发展的关系来考察。

唯物史观重视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主要是因为其中的气候、土壤、动植物资源、能源等等,是构成生产力的物质要素,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遇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各不相同,是导致各民族历史进程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但各个民族都要在既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通过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能力,使自己突破客观限定性而获得自由的程度不断增长。这是共同的、必然的规律。

为什么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规律的,都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取决于对客观规律和相关的初始条件的把握程度?

必然和偶然、普遍和特殊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而是规律与其具体展现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哲学用语中,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范畴还具有认识论的含义。认识论意义上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虽然是同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有联系的,但这个必然性与偶然性或可预见性与不可预见性之间的界限,却是随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发展而变动的:随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不可预见的或不可控制的偶然性领域就相应地缩小。

第四节历史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

也就是说,具备了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预期的前景就一定会变为现实,否则,就必然不可能变为现实。

第五章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探索中的进展和困惑

历史发展动力几种观点:1、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或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3、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或最终动力4、人们的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5、各种因素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二节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

(1)什么是“最后动力”(原动力):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就是推动历史的最后动力。其中生产力又是更为根本的因素。生产力是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的实践能力。生产力的发展和它引起的经济交往方式的发展,构成历史过程中的“经济运动”。

(2)什么是“直接动力”:一切来源于经济运动又反过来对经济运动发生反作用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动力,就是“直接动力”,马克思比喻其为“杠杆”或“助产婆”。凡是能对经济运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或因素,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直接动力。经济运动总是“最强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决定性的。

“最后动力”与“直接动力”的关系:就是一个终极原因与多种因素作用之间的关系。

合力:既然推动历史发展的除了“最后动力”之外,还存在着许多种杠杆或直接动力,所以不能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为某一种单一的动力的作用,而只能是多种动力形成的合力的结果。

总之,在整个社会历史运动中,经济运动是“最后动力”;顺应经济运动方向的力量和与经济运动方向背道而驰的力量之间的政治斗争或阶级斗争,是在“最后动力”驱动之下发生反作用的“直接动力”或“杠杆”;最后,所有这些动力在经济运动这个原动力驱动下,形成一个总的合力,促成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历史事变和历史过程。第三节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看历史动力

第四节怎样分析中国封建时代社会发展由先进变落后的原因进化潜势定律:“处在一个既定进化阶段的形态越加具有特性和适应性,它进入下一阶段的潜在势头就越小”;“如果某一族群的随后阶段的进步不可能在它的后代中进行,则相继而来的进化阶段就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发生”。

怎样辨析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

一、西欧封建社会解体的最后动力:被压迫阶级的静悄悄的劳动却在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创造着封建主的地位日益削弱的条件。”

二、西欧封建社会解体的直接动力: 1、法律的变革对于促进封建制度解体所起的积极作用。2、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引发了国家兵制的变化。3、在14世纪,火药和大炮使用方法传到欧洲,也起了革命性作用。 4、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对于促进封建制度的解体所起的积极作用。5、以上原因的共同作用,在15世纪下半叶就保证了对封建制度的胜利。

第二编历史学的方法论第六章历史研究方法

第一节史学方法论的内涵和两类史学方法的区分

方法:指的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实际运用的规则、步骤和指导原则。

方法论:指的是对那些规则、步骤和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所做的理论阐释。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具体

说,就是对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规则、步骤和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所做的理论阐释。其回答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根据不同的历史研究对象和任务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的问题。它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发现—推演;通行解释的学问;(史事)考察;(史书)撰述。

一切基础科学的研究都可以归结为“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这样两项任务。“确定事实”就是要弄清楚“是什么”(What)“解释事实”就是要弄清楚“为什么”(Why)。科学研究的两种不同任务决定了需要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即确定事实的方法和解释事实的方法。即技术性方法和导向性方法。

第二节技术性方法:就是确定历史事实的方法。诸如,怎样搜集、考订和辨识史料,怎样对史料、史实进行分类、排比,怎样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而避免混乱等问题这些技术性、技巧性问题的方法,就是技术性方法。历史学运用的各种技术性方法,本质上都是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和演绎法。

(一)归纳法和演绎法德含义和运用事例

1、归纳法:归纳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2、演绎法:演绎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判断的方法。

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第一,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推向“一般”,其前提是众多“个别性”判断的集合,结论是“普遍”性的判断;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推知“个别”,其前提是“普遍”性判断,结论是“个别”性判断。第二,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大于”前提的范围。第三,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只有或然性的联系。

归纳—演绎逻辑的矛盾:在这二者的互补关系中,暴露出形式逻辑方法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依靠形式逻辑自身克服的根本矛盾。

这突出表现在,演绎法要求必须以具有普遍有效的必然性的全称判断作为大前提,才能做出完善的必然性的推理。但运用归纳法却又只能获得或然性的、即并非“全然性”的“全称”判断,也可以说是带有虚假性的“全称”判断,而不可能提供出真正具有普遍有效的、必然性的全称判断。也就是说,归纳和演绎逻辑存在着依靠或然性前提去寻求的必然性结论的矛盾。

第三节导向性方法:导向性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这些原则实际上是由一定的世界观或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确释事实”的指导原则。

第四节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和互补关系

两者的根本区别:其一,导向性方法是由研究者的社会历史观——历史本体论转化而来的;而技术性方法虽然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与某种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导向性方法联系在一起运用,但它本身作为纯技术方法并不与任何特定的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论相联系。

其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关系:不能互相取代的互补关系。

互补原因:1、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而科学研究主要就是做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这样两件事。这就决定了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2、技术性方法从推理的形式和技巧上有助于保证推理的严密性和首尾的一贯性,但不能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性。而科学的导向性方法才能获得绝无列外的普遍有效的全称前提和同样绝无列外的普遍有效的必然性结论,但不能保证研究者能够慎密无误的进行演绎推导。

第七章史料的搜集、考证与整理

第一节什么是史料

1、史料的定义:就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

文献资料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口传资料是指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文字资料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史部类。(2)经、子、集类。(3)档案类。(4)地方志类。(5)甲骨和金石铭文类。(6)外国人著述类。实物和文献史料都是历史研究中基本的史料形式,它们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两者可以相互补充。价值:文献史料以内容繁复、完备、连续和系统远见,所以成为重要史料的来源。实物史料的发掘和发现不仅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而且有助于纠正文献史料记载中的错误,并增强人们对历史的真实感。因此,实物史料对于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特别是没有记载的历史时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实物史料和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历史都有重要的价值第二节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史料的搜集基本方法:

1、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常见的工具书:工具书是专供解释疑难或翻检资料的书籍。分类:一、字典、词典类,如:《中国历史大辞典》、《世界历史辞典》、《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二、书目“二十四史”中的书目。其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官修大型工具书。《中国丛书综录》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丛书目录。三、索引书目。年鉴类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学年鉴》具有很强的索引功能。

2、分类搜集法

3、追踪搜寻法:指的是研究者为搜求某事史料而览读某书时,发现某书提到与该项史事密切相关的另一些史事,或在注引中提到了与该项史事有关的另一些书名或篇名,便追踪寻读有关的史著,循此一直到未见新的踪迹方休。

4、通过平时读书与阅读报刊搜集史料

5、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料

6、目前可以充分利用已经整理和传播到网上的电子资料。

(二)史料的整理

分类:按性质分门别类和按时间先后加以排列两种方法。

这种以性质为纬线,时间为经线,把纪事本末与编年的方法融为一体而组织起来的史料。

第三节史料的鉴别

校勘:又称校订,更通俗的说法叫校对。是指用古书的原本或定本及有关资料进行核对,比较文字篇章的异同,订正其错误。即主要看其文字是否有脱、衍、讹、倒等情况。古代又称校勘为“校雠”。

辨伪学: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就会遇到有一部分古文献存在问题,或书名古而内容不甚古,或书与作者不一致等,因之产生了“辨伪学”。辨伪,即辨别古书的真伪。

辨伪的基本原则是实录直书

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句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考证是整理、鉴别史料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和重要方法。

旁证:又称他证或补证。用书以外的资料作为证据,考订本书的问题。由于取证来源与证据形态的不同,旁证又可分为书证和物证。

本证:本证又称内证,即是指利用某一书内部的资料发现问题,

求得证据,以达到考订史事的目的

理证:即是指在找不到任何证据或现有证据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情况下,以义理作为判定是非的依据,从而达到考订史事的目的,

A、史书、《史通》:刘知几撰,全书共20卷,分内外篇,内篇39篇,外篇13篇。它是第一部对史学进行系统批评的专著。该书对史书的编纂体例、史料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对史家的严格标准,即十佳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该书还反映了史学的目的是“劝善防恶”,为后世树立榜样。该书主要贡献在于编纂学。

《文史通义》:中国清代论述文史的著作。章学诚撰。共8卷,分内外篇,内篇5卷,外篇3卷。该书远承先秦诸子学术思想,近承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经世致用传统,纵论文史,创见迭出,对史学理论贡献尤多。该书提出六经皆史之旨,对经书地位进行挑战,反对空谈义理和繁琐考据,强调经世致用。该书主张历史学家除具有才、学、识外,还必须有史德。在历史编纂学方面,该书区别了记注与撰述的界限,主张在纪传体中附图经,主张多修地方志。

史书的辨伪:明代胡应麟的辨别伪书伪书八法:他认为,史家除具备才、学、识三长外,还必须做到“公正”和“直笔”,五者兼备。(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检查最早的目录书是否著录过;(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志》,严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

(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这部书的地方;

(4)“核之异(后)世之言,以观其述。”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没有引用或发挥这部书中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

(5)“核之文,以观其体”核查这部书的文体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6)“核之事,以观其实。”考察书中所记之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考察传播书的是什么人。

字元瑞,后更字明瑞。浙江兰溪人。藏书丰富,达四万于卷。在史学方面,主要从事对史书、史家及史事的评论,间或对某些史实做出考订。

梁启超鉴别伪书的十二条公例:

(1)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正因而突然出现者,什有九皆伪;(2)其书遂前代有著录,然后久经散佚,乃忽有一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与旧本完全不同者,什有九皆伪;

(3)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历来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4)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明者。(5)其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佐证,而今本与之歧义者,则今本必伪;(6)其书题某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则其书或全伪或一部分必伪;(7)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有确凿有据,则对于其书之全体,需甚加选择;

(8)书中所言,确实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

(9)两书同载一事绝对矛盾者,则必有一伪或二俱伪;

(10)各时代之文体,盖天然界划,多读书者自能知之,故后人伪作之书,有不必从字句求枝叶之反证,但一望文体,即能断其伪者;(11)各时代之社会状况,齐据各方面之资料,总可推见其崖略。若其书中所言其时代之状态,与情理相去悬绝者,即可断为伪;

(12)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阶段,自有一定。若某书中所表现之思想,与时代不相衔接者,即可断伪。B、史料的校勘:陈垣在前人校勘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校勘实践的经验,在所著《校勘学释例》中提出了“校书四则”,

对校法,即以校勘的书与善本一起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

本校法,即以一本书前后互证

他校法,即用其他文献来校勘此书的内容

理校法,即没有底本时,用逻辑推理的方法

C、史学家陈垣归纳的考证方法:史学家陈垣认为考证方法主要有理证、书证和物证三种。(1)理证,指从道理上看不符合逻辑,但又没有多少证据来反驳,只能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2)书证,指利用各种文献来证明史料正误。(3)物证,指以出土实物来证明文献记录的真伪。

二重证据法:王国维“二重证据法”。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意思是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成了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

以文证史:陈寅恪“以文证史”。陈寅恪并不限于旧有的材料。他不但利用正史类书,而且还用了诗文别集,乃至敦煌写本。

C、史事的考证:历代流传下来的历史典籍中,记载的史事与历史事实之间经常存在程度不同的背离,由此出现伪事。

史事考证四方法:(1)求源法:即追寻史料的原始来源(2)反证法:即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3)旁证法:即利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依据,对某一些史事加以他证或补证

(4)理证法:前代史事未必皆有记载,或原有记载现已消失,或找不到任何证据,需以学理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这就是理证法。

第八章新史学方法

在20世纪中叶以后,史学领域出现了以法国年鉴学派为代表的“新史学”或“社会科学式的历史学”的诞生和发展。与之相应的新史学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史学方法

(一)比较史学方法的内涵及其兴起

1、历史比较研究”(概念):应是指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历史现象的异同及其原因进行实证的比较研究的实践。它包括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时间系列上的前后阶段的纵向比较,或空间系列上的同一阶段的横向异同比较

2、“比较史学方法”:是指历史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克(西方史家称之为“比较史学之父”)开始的。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是年鉴学派的创始人马克·布洛克。布洛克在1928年发表的《欧洲社会历史的比较》中,提出了比较完善和系统的比较史学的理论。

(二)比较史学的两种原则

“共时性”原则:横向或水平的比较。目的是考察同类历史现象在不同空间显现的共同性或各自的特殊性。比较的对象必须是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历史现象。

“历时性”原则:纵向或垂直比较。目的是考察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比较的对象必须是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现象。

同时还要以科学的社会历史观等导向性原则作为全称前提。

近代历史比较考察代表人物:维柯、赫尔德、孔德、密尔。

应用价值:(1)比较史学方法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律;

(2)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

互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

第二节计量史学方法

(1)什么是计量史学?

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计量史学的最大特征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1882年,德国学者伊纳马?斯坦格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做《历史与统计学》,这是最早的关于计量史学的著作。现代意义上的计量史学方法的诞生时间,可以认为是在20世纪50年代。

(2)A、应用价值:促使历史研究走向精密化;计量史学也使许多传统的看法得到检验和修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论断;计量史学还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它促进经济史、社会史和心态史、政治史等史学领域;可以促进史学研究的现代化

B、局限性:1、计量史学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它只涉及历史现象中量的方面,并不能代替全部历史研究。对人的心理和思想研究,计量史学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为精神的东西很难用数量关系来精确地加以概括;

2、计量方法不能单独应用,必须同其他的历史研究方法相结合。如果单纯依靠计量方法,就会把丰富和生动的历史变成一堆枯燥无味的公式;

3、计量史学不可能完全排除历史学家的主观因素,从而使客观数据失去效用。

4、不利于历史知识的普及

第三节口述史学方法

1、口述史学方法:既是指史学家搜集和记录口述史料的方法,又是指史学家部分或全部依据口头史料撰写历史著作的方法。口述史料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口述回忆,指人们回忆自己以前的经历和见闻的口述材料;二、是口头传说,指那些以口碑形式流传了若干年代的对以往人物、事件的叙述。口述史学方法作为一种独立的历史学方法诞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第一个倡导者是阿兰·内文斯。当时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协会,是最早的两个口述史研究中心。

2、发展的原因:

首先,二战以来,普通民众社会地位上升,在历史进程中作用日益明显,使得越来越多的史学家,把目光从精英人物身上,转移到在历史舞台上日益显示出强大作用的民众身上。

其次,由于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而导致的历史学功能的变化,也为口述史方法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再次,社会学领域中对口述方法的应用,对口述史方法的复兴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为现代口述史学家提供了范型。

最后,录音技术的进步和录音设备在数量、质量和功能方面的进步,也为口述史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便利。

3、口述史学方法的价值与缺陷功用:

1、首先口述史学对普通大众的研究有助于纠正文献史料的偏见,使历史学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

2、其次口述史学对普通民众的研究可以增强普通民众的主体意识,从而有助于历史学的教育和启迪功能的实现。

主要缺陷:口述史料可能由于年代久远,记忆不清而失实,也会因回忆者的立场、观点所导致偏颇。对于缺陷,要用“内证”与“外证”法来保证口述史料的可靠性,至于因口述者的立场、观点导致偏颇,则需要以唯物史观为指

第四节心理史学方法

(1)概念:心理史学是一门结合历史学与心理学的一种跨学科研究,利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理论,特别是精神分析学说,根据个体和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流行,是心理史学方法兴起的直接原因。后由艾力克森(Erik H. Erikson)加以发扬光大,成为美国历史学界一个新的发展。在心理史学方面有所成就的还有法国年鉴学派的第一代学者吕·费弗尔。

1958年,美国精神分析专家埃里克森就出版了他心理史学的经典性著作:《青年路德:对精神分析与历史学的研究》。

(2)特点:注重探讨历史人物的童年经历

(3)优点: 心理史学的方向是正确的,开拓了心理机制研究,为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它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深化对人类行为心理动因的了解与认识。

缺点:1、心理史学在西方的发展限制了史学家的眼界,许多史学家只盯着人的内心活动,而不顾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存在。2、还导致了不顾事实,随意解释历史的主观主义倾向。研究机械化、简单化的倾向也很严重。更多的是关注伟大人物的个性心理,很少涉及下层群众的群体心理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3、因此,研究的成果中,个体的个案分析居多,群体的综合分析较少。4、以传说的记忆片段来论证人的一生

第三编历史学的认识论第九章历史的可知性和历史学的科学性“史”有哪些含义?“史”最初是指掌握简册的文官,后来具有掌存文告及记载史事的职能。即初意为官职和任这种官的人。

至战国时期,“史”具有了记载性文件的含义。

历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说,史学认识论是人们对于历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的反思,或者说,是人们对历史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认识的认识。

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

历史认识的主体:广义——现实的人类,狭义——历史研究者或史学工作者。

历史认识的客体:客观存在的历史。主、客体是相对应的

历史认识的现实客体与潜在客体是什么?

⑴现实的认识客体:已被纳入主体的历史认识活动,并为主体的认识所指向的那些客观历史。

⑵潜在的认识客体:客观上已发生过、但尚未被主体认识所指向的客观历史。

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主体化的历史,就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根据主体对客体历史的认识而描述和归纳出来的历史。正因为是主体对客体的描述和归纳,是经过主体加工的,所以与客体不完全相同。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人们对客体历史经过头脑加工的产物,因而都是包含有历史认识者主观的立场、思想、情感的主体化的历史。

历史研究的“三重”客体:“原本客体”、“中介客体”、“原本延伸客体”

为什么说历史是可知的

1、过去的历史情景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历史是现实社会的前身,现实社会是历史的延伸,而且这个延伸体的运动规律与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在其根本方面是一致的。

2、在历史上生活过的人们和发生过的事件、现象虽然已经过去,

但留下了多种遗物、遗迹和口头或文字的资料。只要通过对历史延伸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形成对它的前身的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框架,就能逐步接近以至恢复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的本来面目。所以,历史是可知的。我们把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做一番比较,就能够进一步认识历史的可知性。

一、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异同

共同点:1、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是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

2、认识对象都是自然历史演进过程的产物这一共同点,导致了认识任务和认识方法的共同点:都要揭示历史演进过程的真相和规律,从而都需要运用历时性方法和作为历时性方法补充的共时性方法。

不同点:1、历史科学所要认识的人类社会客观历史的运动,与自然科学所要认识的自然界的运动的不同之点是,前者是具有高度能动性和思想感情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而后者则一般是没有思想意识的自然物的自身能动性很低的运动,由此导致前者的演进速度、频率比后者高得多,演进周期比后者短得多。

2、历史科学认识对象已经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只在现实中留下了它的遗迹和延伸体;自然科学除了侧重研究自然历史演进过程的天体演化学、生物进化论和古生物学、地史学或历史地质学、古气候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外,大多数学科的研究对象都存在于现实之中。

3、由上所述,自然科学的重复性强,变化性弱,使得自然科学更偏向于运用共时性方法。而历史科学的重复性弱,变化性强,所以更偏向于历时性方法。

二、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异同?

共同点:它们的认识对象都是人类社会生活。

不同点:1、历史科学所要认识的是人类社会的已经逝去的、不能重现的、不能亲身经历和直接观察到的那些社会生活过程和现象,而其他社会科学所要研究的则主要是当前现实生活中的过程和现象。

2、历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所认识的对象是以往的整个人类社会,举凡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民俗风物、内外战争、民族关系、思想文化以及人口、人种状况等,均在认识对象之列。而历史学之外的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则均以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为认识对象。

3、历史学的认识或研究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历史学之外的其他社会科学,要认识的对象是某一领域的社会现象的现实状况,主要是对某类社会现象进行横向考察,呈现出草共时性方法为主的特点。

总之,那些以探寻自然历史演进过程为己任的自然科学在其认识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上,同历史学没有本质的区别。

1、历史客观主义(可知)即兰克学派

历史客观主义要求研究历史要让历史自己说话,排除自我,不带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但实际上这种排除自我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任何一种对历史的解读都是掺杂个人情感的或是说个人观点、立场。

2、历史相对主义(不可知)

一种主观唯心论和怀疑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强调历史是过去的时空是不可能重现的,那些历史著作和历史记述都是个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构成的,并非历史的真实,因而可以说历史客观现实是不可认知的。美国史学家贝克尔《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把一切历史归结到人们的历史意识或记忆,强调人们不可能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相。

怎样理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提出)

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

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

三是历史是按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

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

3、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

三、客体历史与主体历史吻合和背离?

1、主体化的历史,就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根据自己对客体历史的认识而描述的归纳出来的历史。

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实际上就是“加工的产物”和“被加工的原形”这样一种关系,这决定着两者之间存在着吻合又互相背离的关系。

2、两者之间的吻合关系:历史研究者与自然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一样,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或不同方位上,以不同方式对他的认识和加工对象进行屯或多或少的考察实践的。人们从实践中认识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或不同侧面上与他的实践对象的本来面貌有所吻合,而这个吻合度的大小显然是与实践者对他的考察对象进行的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成正比的。

二、历史研究者在实践活动中会受到种种主观、客观的因素局限,从而影响他的社会实践和对历史资料考察研究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局限人们的主、客观因素有:1、历史资料的局限2、历史时代的局限3、阶级立场和政治立场的局限4、狭隘的民族立场的局限5、研究者能力水平的局限。

第十章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层次结构

一、为什么说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现实生活

1、历史的出发点是现实。因为历史学家们想研究什么历史问题,是从现实生活的刺激或激励引发的,认识历史的目的,也是由历史学家在现实生活体验中形成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或社会历史观决定的。

2、历史认识的归宿点是现实。因为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目的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影响现实,而且,历史学家的研究结论还可能对现实产生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或他们不希望产生的影响。

总之,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现实生活,这是历史认识的产生和形成规律决定的。

二、历史认识的层次结构: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

第一层次事实判断:可以称之为考实性认识,它是通过对史料的辨析获得的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事实判断的目的在于求得历史事实的真相,为进行其他两个层次的判断打下基础,因此,它是历史判断中最基础的判断。它分为单一事实的判断、复合事实的判断、带有价值评价的事实判断三种。对于单一的事实,运用技术性方法即可确定。对于复合事实和带有价值评价的事实的确定,就要用到与之相应的理论指导原则或导向性方法。

第二层次成因判断:可以称之为因果关系或规律性的认识,它是在已经确认的事实基础上对各个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联系的认识;成因判断是研究者完成了事实判断以后,总要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事实做出解释。成因判断就是对历史事实出现的原因做出判断,实际上就对

事实出现的因果规律性做出判断。

第三个层次价值判断:可以称之为评价性认识,价值判断就是研究者对他所研究的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或过程的是非善恶或利弊得失做出评价。一切的历史判断都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只是有的明确表达出来,有的若隐若现。

事实、成因和价值这三个层次的判断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简略的归结为:事实判断是基础,成因判断是关键,价值判断是目的和归宿。事实判断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成因判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回答“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三个层次的判断组合起来形成以个完整的历史认识。

第十一章历史认识的检验和历史真理的求索

一、历史认识的检验层次和检验标准

对于历史认识包含着三个层次的判断: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这就决定了历史认识的检验也须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三个层次的检验标准虽各不同,但最终都归结为社会实践的检验。社会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的最终标准。

(一)对事实判断如何检验

事实判断有:单一事实的判断(技术性方法)、复合事实判断和带有价值评价事实判断。

这些事实判断有时会掺杂在一起,检验时要技术性方法和导向性方法相结合,以及尽量抛开自我立场、观点的去验证。

首先,对其所依据的事实判断进行检验,核对各项史实是否属实,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对各项史实之间建立的因果联系进行检验,看因果联系是否符合有历史和现实的事实。

(二)对成因判断如何检验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区分两种“因果”概念:一种是“先前事件”和“后续事件”之间的所谓“前因”和“后果”的关系,另一种是“由此生成”或“由此产生”的关系。后一种可以叫做“巧合相关”“巧合谬误”

成因判断的检验:成因判断就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出的解释的判断。其检验方法:1、核对各项史实是否属实。2、核对各项史实之间建立的因果关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3、核对各项史实之间建立的因果关系是否符合现实的事实。

历史著述中常见的历史解释方式不外乎四种:1、用统计归纳性的经验规律做解释;2、用精神、文化因素(包括人性、理性、常理等)做解释;3、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方式做解释;4、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

怎样检验体现一定的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论的成因判断的是非得失呢?

马克思认为一切世界观和社会史观都是来源于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因此都应该而且能够以历史和现实人们的生活实践来检验其是非得失。

(三)对价值判断如何检验

总的来说,仍然是运用社会实践标准来检验。

这里社会实践检验标准有两层含义:

一是看研究者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上的典章制度的是非善恶或利弊得失所做的判断是不是与当时当地的人们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相吻合。

另一个是,由现实的人们的社会实践效果来检验,也就是看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中含有的价值判断对现实社会的人们最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是积极地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

历史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历史认识的真理:就是经过历史研究的实践和社会实践检验证明是符合客观历史实际的认识。

史学工作者要具备哪些必备的素养?

①做好献身精神。a、专业思想稳固,不可以三心二意b、不为名利c、做好持久勤奋的准备

②要有深厚的理论修养。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b、与实际相结合,了解社会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③要有高尚的史德。a、端正治史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史德b、做到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④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a、广博的知识b、掌握史学基本功和技能,如搜集整理史料、调查研究、写作技能

⑤要有创新精神。史学有创新才有生命。要坚持真理,有纠正错误的勇气。创新应充分吸收消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要反对两种历史倾向,一是历史虚无主义,二是国粹主义。

后记

一、单项选择题:原始时代人类历史意识处在萌芽状态,表现在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和崇拜中。

A.祖先

B.自然C神灵 D.鬼神(答案:A)

二、填空题:如:2005年4月5日,日本政府省再次宣布,由“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已达到合格要求。(答案:文部科学)

三、名词解释:历史:答案:历史实际上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四、简答题:如:简述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相互关系

答案: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学的理论体系。这三个部分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持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和认识论。

五、论述题: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论述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答案: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后辈既不可能离开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在一片空白的土地上开始生活和创造;先辈也不可能不给后辈留下一定的遗产,供后辈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启动资金”。历史遗留下来的遗产是多方面的:既有作为生存环境的物质条件方面的遗产,也有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的遗产。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遗留下来的遗产进行清理,继承和发扬有利于自己创造新的生活的遗产,扬弃那些不利于创造自己新的生活的遗产。所以人们普遍需要“史鉴”和“史师”,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需要学习历史。

什么是历史,历史与历史著述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

(1)区别:概念与性质的区别;历史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历史著述是主观的认识;历史是唯一的,永恒的,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无可改变;而历史认识则是丰富多样的,不断变化的。

(2)联系:二者关系密切,原材料与加工品之间关系,前者为基础,著述极力反映真实的历史。

抢答器报告

数字系统综合设计与应用 班级:电信1074 姓名:吴昊宇 10211807401一、多路智力抢答器设计目的和要求: 设计一个8路抢答器,要求能在LED数码管上显示抢答选手的编号,并且有一个倒计时装置,能够自由设定题目的抢答时间。该系统应该还带有防作弊功能,当主持人没有按下开始键的时候,禁止选手抢答,开始抢答后,当一个选手抢答了之后,禁止其他选手继续抢答,当时间到了之后也禁止选手抢答。当选手正常抢答之后,LED灯泡亮,并且喇叭发出声音,当时间到了之后,喇叭发出声音。 二、设计步骤: 首先确定该电路的功能确定系统的框图。该电路分为抢答模块,计时模块,防作弊模块。 一抢答模块抢答模块的功能是将按下抢答按钮的选手编号显示在LED 数码管上。采用一个编码器和一个译码器组成,编码器采用74LS148,译码器采用CC4511。74LS148为8线3线的二进制编码器其作用是将I0----- I78个状态编码为8个二进制数码输出。它有输入使能端ST当ST为低电平时有效。高电平时锁定148使其输出全部为1。输出使能端Y EX当有输出编码时为0,当没有输出编码的时候为1。CC4511为带有锁存端的译码器其输入为A0---A3,7个输出,分别对用共阴极数码管上的A---G。CC4511带有亮屏和黑屏测试端分别为LT和BI,都是低电平有效。当LT 为低电平的时候,数码管显示8,为全亮。当BI为低电平的时候数码管不亮。LE为锁存端高电平有效,当LE为高电平时,锁存当前的输出。由于CC4511能输出0----9,而74LS148只能输出0----7。而选手的编号为1-8号。由于I0有输入的时候74LS148的输出为111,所以将74LS148的3个输出端Y0 Y1 Y2加上一与门再接CC4511的最高位输入端D,再将Y0 Y1 Y2加上一个非门分别接对应权数的CC4511的A B C输入端。利用一个触发器74LS74来实现稳态。将74LS148的输出使能端Y EX接74LS74的SD

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一) 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 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 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 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 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 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 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 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 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 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 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 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 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 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 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 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 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 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 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 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科技创新活动总结

科技创新活动总结 组织师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我校为配合每年的全国创新大赛,每年先组织全校性的创新大赛,从中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参加区级科技创新大赛,最后经过层层选拔,参加市级、省级创新大赛。由于自身实力不够,未能有作品入选全国创新大赛,但我校每年组织老师观摩,提升科技辅导老师的自身功力。 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有一个主题不变,那就是创新活动。或学生创新作品展示,或老师作品展示;有时我们围绕当年九月份的全国科技创新周活动主题开展活动;有时我们围绕三月份的全国气象日开展活动;有时围绕着如何预防地震开展活动;有时我们围绕着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开展活动;有时开展“百名科普专家进校园讲科普活动” 如科大教授孙立广教授的《两极归来看两极》讲座;丰富的科技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我校学生享受美妙的精神大餐。 为更好灌输创新意识,校长积极动脑,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寒暑假作业。即每年的寒暑假创新“金点子”活动,至今已经举行两年,为创新意识的培养起了一个很好的厚积薄发的作用。学校将学生的“创新金点子”的部分作品装订成册,成了我校一道独特的创新之景。 营造创新教育氛围。为更好将创新意识根植学生心中,根植老师心中,还是校长运用其智慧想到将校园环境尽量布置成创新氛围,为此,将教室走廊上的伟人画换成了学生每年获奖的创新作品,行走在走廊上,印入眼帘的是创新作品,行走在走廊上,印入眼帘的是学生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产生冲动,让学生产生创新意识,我也要创新。这几年我校的创新作品虽然获奖层次不是很高,但参加人数却不断增加,这与我校不断营造创新氛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成果收获。几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我校一路探索一路收获:学校先后成功地组织了“合肥之水”夏令营、“生态科技”夏令营、XX年科技夏令营、英国夏令营、日本夏令营,夏令营归来的日子里,科技兴趣组的同学们递交了生物类科技论文一百多篇,如《蚯蚓有眼睛吗?》、《跳舞草“跳舞”的秘密》、《沼虾的特别特征》、《蚂蚁》、《枯叶蝶》等等;在合肥市科技创新各届大赛中,陆云龙同学的旋转式牙膏,谢蒙辰、陈禾同学的科技论文《甲醛的绿色客星》、李衎同学的《人民币灭菌的新方法》、柴路同学

八路抢答器设计总结,心得体会

设计总结 1、设计思路是整个设计的灵魂拿下每个课题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设计思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课题的充分理解,对各种器件的熟练掌握,勾画出基本的设计图是成功的关键,必须多花时间在设计上才能为后续工作提,供更扎实的基础。翻阅各种资料,上网查询填补所需知识的空白是必要的。 2、焊接制作必须精益求精焊接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一点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错误,因此必须准确无误还要工整,这样才能在调试中能比较轻松进行,也是整个电路可看性更好。 3、调试调试工作是个精细工作。在调试过程中,有些问题是芯片本身损坏引起的,也有些是因为焊接问题引起的等因此排查过程需要特别有耐心,通过对芯片功能的检验,对焊点的检查最后检查出问题所在。当最后解决问题时,电路的正确是非常振奋,也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4、建议设计的作品主要是用cd4511 系列集成芯片来完成的,在焊接的过程中由于芯片的引脚过多,布线工作不是很方便。有时候还因为某一跟线没有焊牢,造成电路的不稳定,这些都是有待改进的。 5、不足实验效率低,焊接水平不足导致电路稳定性不高,布线比较混乱,这些都有待提高。总之,在设计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作为现代的大学生,如果仅停留在以往的层次上,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无法使自己立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通过此次实习,看到了自己的水平和差距,学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又进一步的提高。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字电路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如各种常见芯片的功能,各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在此次设计中,当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毕竟这是第一次设计一个很实际的硬件的器件。在进行一个综合性的硬件设计时,要全面考虑问题,如想用其他信号来控制一个信号,就要考虑到和这个信号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信号,必须是最重要相关的信号,然后用真值表来解决他们的关系,通过门电路来实现。这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让我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知识,也让我知道我们课本上的知识在实际中怎么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此次设计,我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现在我可以主动的去学习,我明白自己该学习那个方面,重点是什么。我也掌握的了在理论中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在实际中遇到迷团应该怎样去检查调试。虽然最后我没调试出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是经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更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焊接技能。在这次设计过程中还了解到在设计的时候不仅是设计好,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在功能实现的同时降低成本。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可编辑)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可编辑)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泸溪五中龚勇军本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已基本结束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一、教学方面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三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但是由于一个是文化班、两个特长班学生水平差距较大程度把握不太准。 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吃透教材如何将教材的内容上下联系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等等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 在教学中认真钻研大纲、努力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同时把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二、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请假。 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 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业务方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如《国史大纲》、《放宽历史的视野》、《全球通史》、《中国大历史》、《极端年代》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充实自己另一方面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历史知识和理论。 同时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不足方面本学年度来看工作中依然存在些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中如何将趣味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还需要下功夫而且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也还缺乏一些有效地办法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地方向。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优生的辅导为高考做好准备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本人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近年来一直承担高三历史教学任务现将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求改善教学方法和思路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一、教学内容方面、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中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 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科技创新总结

花蕊吐绿换新枝 2016年度科技创新活动总结 2016年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督办下,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示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科技创新与技能大赛相结合、与技能高考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节约、环保、创新、发展”为主题,要求学生本着节省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的科技创新活动。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历时7个月,收集了47件有效作品,评选出了4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在本届活动中,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我校科技创新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本届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思想,加强创新教育工作 学校成立文体科技活动室,把科技创新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由何振丽副校长负责,由文体科技活动室牵头组织各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制定了科技创新活动计划,开展相应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推进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 二、超前思维,追求时代教育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中职阶段,既是学生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时期,又是基础知识的成厚积淀时期。教育教学质量是任何时候任何学校的生命线。我们提倡的质量不是时间加汗水的产物,而是科学的方法加科学的管理的质量。既看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又要看学生学习期间能力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特别注重的个性张扬和特长的发展,提倡学生在动中学、用中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身心健康、素质高雅全面的中职生。学校举办了“科技活动周”。学校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精心组织,认真培训,学生的科技热情高涨。这无疑是对教育负责、对学生发展负责,是体现新时期教育有力举措。 三、专题讲座引然科技文化氛围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刘定海副校长《我爱发明我要发明我能发明》专题讲座,提高了师生对科技活动认识,激发了储存在师生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覃征老师的《科技创新实例及创新方向浅论》、李运芳老师的《科技创新小制作选题原则和捕获创科技创新中的美术作品新点的技巧》、魏未老师的《科技创新中的美术作品》、王溶老师的《科技论文的写作》等专题讲座,使师生近距离的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教师对科技活动认

抢答器实验报告要点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四人智力竞赛抢答器 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0901 学号:091302111 姓名:冯承超 指导教师:年漪蓓蒋步军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24日

总目录第一部分:任务书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第三部分:设计图纸

第一部分 任 务 书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实验能力; 3、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实用、经济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2、必须独立完成设计课题; 3、合理选用元器件; 4、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提交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1、方案设计;(半天) 2、电路设计:(一天) 3、装配图设计:(半天) 4、电路制作:(两天) 5、总结鉴定:(一天) 四、设计要求 1用中小型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出所要求的电路; 2、在实验箱上安装、调试出所设计的电路。 3、部分课题要求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设计实现; 4、在EDA编程实验系统上完成硬件系统的功能仿真。 5、写出设计、调试、总结报告。 五、使用仪器设备 1、稳压电源(±5V,±15V); 2、实验电路箱; 3、低频信号发生器; 4、示波器。 六、设计总结报告主要内容 1、任务及要求; 2、方案特点; 3、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应结合框图写); 4、单元电路设计与调试; 5、总逻辑图; 6、总装配图。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级四个班的历史课。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时的每一节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作为教初三历史课的老师,我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

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虽然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但我还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合理的复习计划,使大部分学生在最后的会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继续初二(2—6)班历史科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及教学成绩,都达到了学校的预期目标,但实验班(2)班的情况良好,普通班(3—6)班的情况相对差一些,这与学生的努力和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吸纳新知识,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抢答器实验心得体会

第一篇、四人抢答器实验报告 抢答器实验心得体会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10级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电路板焊接技术; 2、学习调试系统电路,提高实验技能; 3、了解竞赛抢答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实验所用原件清单 芯片74LS175,74LS192,74LS48x2,74LS00,74LS20x2,555,电阻

R1=1K,R2=10K,电容C=0.1μF,七段共阴极数码管x2 原理(包括主要公式、电路图) 如下图所示为四人抢答电路,电路中的主要器件是74LS175型四上升沿D 触发器、74LS192可逆十进制计数器和两个译码显示电路。 抢答前先用RD’清零,Q1~Q4均为0,相应的选手编号数码管显示0;Q1’~Q4’均为1,G1输出0,G2输出1,CP1可经过G3输入到74LS175。同时,倒计时数码管被置为9。抢答开始,RD’置1,倒计时开始。若S1首先按下,则D1和Q1均变为1,相应的选手编号数码管显示1(以此类推);555芯片的4脚接收到高电平,发生振荡,导致喇叭发出声音;同时,G2输出为0,使得175和192芯片不接收脉冲,175芯片进入自锁状态,此时再按S1~S4无效果,而192芯片也停止计时,倒计时数码管保持抢答时的数字不变。若倒计时到0,S1~S4均未按下,则倒计时停止,倒计时数码管保持0;175芯片进入自锁状态。利用RD’清零,进入下一次抢答。 心得体会及其他 1、本次设计性实验令我受益匪浅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各个芯片管脚功能和四路抢答电路原理的学习让我得到了更多知识;对电路板的元件布局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在焊接过程中,我又一次提高了我的焊接技术和排查短路、虚焊的

个人总结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三一文库(https://www.docsj.com/doc/2515337568.html,)/工作总结范文/个人总结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初三初四年级七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能制定好教学、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有点仓促,有些学生未达到学校和家长的要求。本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

抢答器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抢答器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回顾上一周课程设计的时间,收获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周一至周二主要熟悉ewb软件的操作使用,学会仿真,周三至周四是看书查找资料,对相关元器件做一些了解,并把元器件布好线,以待焊接,周五至周六主要是焊接与调试,由于我底子薄弱了一点,刚开始可能会有一点害怕,害怕失败,因为上一次做收音机都不成功,虽说认真努力的做了,但看到舍友们都找资料在桌面上仿真,我也不甘示弱,并认真的去查找资料,在桌面上仿真,布线,焊接等一步一步的慢慢的走过来,当我看到抢答器正常工作时,兴奋不已,给了我自信和勇气,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和同学一起动手做一些产品出(本文:)来,不仅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巩固了平常所学的知识,通过我们自己去查找总结印象更深刻,与此同时,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许某年后的一天看到自己的抢答器,一定会想起我的搭档和一起合作的时间。 在这几天中,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乐趣,有什么问题很想法拿出来一起探讨与分享,将会有更好的答案,活跃了一个人的思维,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学会去接受别人,肯定别人,同样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与肯定,除了讨论之外,还需积极独立思考,唯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解决相关问题,才能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后才能学会用,同样这也是我该努力的两个方向。

我不敢说以后一定要学得怎么样,至少现在懂得一定要善于观察,积极思考,态度认真,坚持到底做好每一件事,同样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有时会感觉这些并不是我自己摸索到的,而是老师您在中无形传授给我们的,虽然我现在学得不怎么样,但我不怕失败,并勇敢地走下去。 抢答器设计心得(2): 一、设计目的: 比赛中为了准确、公正、直观地判断出第一抢答者,所设计的抢答器通常由数码显示、灯光、音响等多种手段指示出第一抢答者。同时还应设计记分、犯规和奖惩记录等多种功能。 设计一四人抢答器,具体要求:当人宣布开始时,一旦有任何参赛者最先按下按钮,则此参赛者对应的指示灯点亮,而其余三个参赛者的按钮将不起作用,信号也不再被输出,直到主持人宣布下一轮抢答开始为止。 二、设计任务: 1、基本部分: (1) 抢答气可供四组使用,组别键号可以锁存;抢答指示用发光二极管(led)。 (2) 记分部分独立(不受组别信号控制),至少用2位二组数码管指示,步进有10分,5分两种选择,并且具有预置、递增、递减功能。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初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任务。虽然是老教师,我对教学工作丝毫不敢怠慢,我认真备课,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勤于听课学习他人长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我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我不管多忙在教每一节课前我都仔细研读教材和相关的教学参考材料,明确本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设计新课导入、子目之间的过渡语,然后拟定具体的教学设计,编写教案。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选取拟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因为所教学生整体基础差,学习习惯不佳,学习不主动。因此,我把握照顾全体,关注个别的原则。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教学为辅,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 历史课堂容量大时间紧,多媒体教学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学网站上有大量的课件资源,为节省时间,我通常采用下载加修改的方式准备课件,甚至期中、期末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也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 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注重新课导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历史谜语、历史迷案、历史故事、视频等导入。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讲述法加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思考。 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科技创新活动总结

东坡区实验中学科技创新活动总结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处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创造、发明、创新的历史。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校于5月17日—21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围绕“建设创新型四川”为主题的科技小制作展评、科幻画展评、科普知识讲座等科技创新活动。在本次活动开展中由学校政教处、团委统筹安排、策划,年级组负责组织实施,各年级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宣传效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在全校教师会上号召全体教师参与到辅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去,并对辅导学生获奖的老师和学生给予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在学校政教处和团委的牵头下成立了我校的教师辅导小组:1、全面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黄晴波2、创新技能培训和制作及社会实践部分:黄晴波3、物理组:聂仕权毛永成4、化学组:郑志强万志刚5、生物组:王小青6、地理组:周忠7、美术组:曾勤燕。在各班还成立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小组。这一系列的措施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措施具体,活动开展落到实处。 本次活动周我校在借鉴过去活动的经验基础上对一些活动的设

置和安排做了改进和完善。 1、活动内容的安排。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有关比赛的要求,我校将科技创新活动周的主要内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运动当中。 2、活动的形式方面。在活动的形式方面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宣教为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程序化的去完成任务。 3、结合时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本次以“建设创新型四川”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活动周中,我们倡议学生从自己的身边,从自己的家庭,从自己所在的生活小区出发去感受能源的使用、环境与生态、安全与健康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情况。同学们通过观察与体验增强了节约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和保障安全健康意识。 三、取得的成效和努力方向。 (一)取得的成效。 1、同学们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周极大的提高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2、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了身边的时事,更多的了解了家乡的现状,增强了同学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3、通过科技小制作和社会科学实践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plc抢答器技术总结_技术工作总结.doc

l抢答器技术总结_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PLC抢答器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PLC实现抢答器及组态模拟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目录2 摘要3 1、绪论3 12 抢答器的分类(转载于l抢答器技术总结)4 2、PLC 的概况5 22 PLC系统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6 221 PLC的特点6 222 PLC的工作原理6 223 PLC 的应用领域7 3、组态简介9 32 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发展9 4、系统10 41要求11 4412 PLC 梯形图13 4414 接线图14 4415 PLC的运行结果15 442 关于组态的设计16 4421 设备的选择16

4422 数据词典的设置17 4424 组态王的运行结果18 4432 PLC 的连接设置19 致谢22 摘要 抢答器广泛用于电视台、商业机构及学校,为竞赛增添了刺激性、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并且能准确、公正、直观地判断出第一抢答者。通过抢答器的指示灯显示,指示出第一抢答者。本文采用三菱公司生产的FX2N型PLC为核心控制器进行三人抢答器系统的设计,设计出了控制图、程序指令、梯形图及输入输出端子的分配方案,并且用组态王进行组态。 关键词:PLC 控制关键词抢答控制显示灯显示组态王组态 11 抢答器简介 1、绪论 抢答器在竞赛、文体娱乐活动(抢答活动)中,能准确、公正、直观地判断出抢答者的机器。通过抢答者的指示灯显示、数码显示和警示显示等手段指示出第一抢答者。一般抢答器由单片机以及外围电路组成,分为八路十路等不同,八路和十路的差别是,抢答器背面的接口有几组,和外形没有关系。抢答器可以通过单片机、PLC、数字电路等实现。 12 抢答器的分类 (1)电子抢答器电子抢答器的中心构造一般都是由抢答器由单片机以及外围电路组成,其搭配的配件不同又分为,非语音非记分抢答器和语音记分抢答器。多适用于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举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作为年轻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期中考试时我任教的班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篇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加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科学构建创新型 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和服务于学生的科技创新事业,按照“搭建平台、典型引路、 积极引导、重在普及”的思路,充分体现“强基础、重能力、抓创新”的原则, 建立并完善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并优化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三种模式,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学院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生机盎然,课外科 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成果逐步显现,科技创新建设日趋完善, 初步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低年级重普及,高年级重提高”的学生课外科技创

新工作新格局。 一、建立和完善一套机制,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保驾护航 为保障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计算机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 况,建立了以“环境搭建为先导,学院投入为保障,政策体现为推力,教师指导 为支撑、科协工作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1、环境搭建为先导。学院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院 设有创新实验室四个:计算机技术创新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 验室和ACM/ICPC训练基地,配备了单片机、ARM7、ARM9、XScale255、XScale270、 国产CPU等一系列的软硬件开发环境;提供EDA、SOC、SOPC、DSP以及美国Xilinx 公司提供的高端FPFA芯片和开发设备。每年,都有百余名同学在创新实验室进 行科研项目开发和比赛训练,创新实验室也日渐成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基地。 2、学院投入为保障。学院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大

抢答器设计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抢答器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抢答器设计心得 回顾上一周课程设计的时间,收获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周一至周二主要熟悉ewb软件的操作使用,学会仿真,周三至周四是看书查找资料,对相关元器件做一些了解,并把元器件布好线,以待焊接,周五至周六主要是焊接与调试,由于我底子薄弱了一点,刚开始可能会有一点害怕,害怕失败,因为上一次做收音机都不成功,虽说认真努力的做了,但看到舍友们都找资料在桌面上仿真,我也不甘示弱,并认真的去查找资料,在桌面上仿真,布线,焊接等一步一步的慢慢的走过来,当我看到抢答器正常工作时,兴奋不已,给了我自信和勇气,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和同学一起动手做一些产品出(本文来源:)来,不仅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巩固了平常所学的知识,通过我们自己去查找总结印象更深刻,与此同时,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许某年后的一天看到自己的抢答器,一定会想起我的搭档和一起合作的时间。 在这几天中,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乐趣,有什么问题很想法拿出来一起探讨与分享,将会有更好的答案,活跃了一个人的思维,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学会去接受别人,肯定别人,同样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与肯定,除了讨论之外,还需积极独立思考,唯独通过自

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解决相关问题,才能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后才能学会用,同样这也是我该努力的两个方向。 我不敢说以后一定要学得怎么样,至少现在懂得一定要善于观察,积极思考,态度认真,坚持到底做好每一件事,同样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有时会感觉这些并不是我自己摸索到的,而是老师您在教学中无形传授给我们的,虽然我现在学得不怎么样,但我不怕失败,并勇敢地走下去。 抢答器设计心得(2): 一、设计目的: 比赛中为了准确、公正、直观地判断出第一抢答者,所设计的抢答器通常由数码显示、灯光、音响等多种手段指示出第一抢答者。同时还应设计记分、犯规和奖惩记录等多种功能。 设计一四人抢答器,具体要求:当主持人宣布开始时,一旦有任何参赛者最先按下按钮,则此参赛者对应的指示灯点亮,而其余三个参赛者的按钮将不起作用,信号也不再被输出,直到主持人宣布下一轮抢答开始为止。 二、设计任务: 1、基本部分:

DIY八路抢答器设计报告总结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八路抢答器设计一、课题名称

数字八路抢答器 二、设计任务 1、设计一个八路抢答器,要求具有抢答功能,电路基本要求内含蜂鸣器、显示器等; 2、画出抢答器的电路原理图,分析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3、.抢答组数分为八组,序号分别为S0 ~ S7,优先抢答者按动本组按键,组号立即在LED显示器上显示,同时封锁住其他组的按键信号。 4、系统设置外部清除键,按动清除键,LED显示器自动清零灭灯。 三、技术指标 1、设计8组参赛的抢答器,每组设置一个抢答按钮. 2、电路具有第一抢答信号鉴别与锁存功能,抢答成功后,显示组别,发出声音. 四、设计报告 根据要求撰写设计报告

一、任务分析 二、设计方案 三、电路设计 四、实物图 五、调试

《八路抢答器设计》 一、任务分析 八路抢答器功能描述如下: 1、涵盖抢答自锁、灯光指示、暂停复位、电子音乐报声等功能 2、工作模式:手控 3、面板上设有组号,显示清晰,同步显示,互不干扰。 4、积木式结构,1—8组任意连接。 5、具有抢答声音提示。共用的喇叭中发出优美的电子音乐声 抢答器工作流程描述 选手抢答-> 发出声响、显示组号-> 抢答声讯-> 主持人复位 1. 抢答器同时供8名选手或8个代表队比赛,分别用8个按钮S1 ~ S8 2. 设置一个系统清除和抢答控制开关S,该开关由主持人控制。 3. 抢答器具有锁存与显示功能。即选手按动按钮,锁存相应的编号,并在LED 数码管上显示,同时扬声器发出报警声响提示。选手抢答实行优先锁存,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 抢答器硬件描述 该电路由直流稳压电源、抢答器、LED数码管组成。 抢答器电路主要由各路的抢答器按键、开关二极管、晶闸管、发光二极管及 一个三极管和扬声器B1 组成 LED数码管的每一笔划都是对应一个字母表示DP 是小数点.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在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本人担任高一(7)、(8)、(9)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这三个班中,除了(8)班系重点班之外,都是普通班,其中(9)班的历史基础很差,在上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均排在最靠近尾数,(7班)为中等。总体来说,学生的历史科整体基础都不是很好,良莠参差。教学中,既要让普通班的学生能听明白,又要让重点班的学生能吃的饱,这给备课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现对整个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一、想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俗话说的好: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在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论理念也要不断的跟进,才能适应时代教学发展的需求。本人深知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观念以及史学研究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主动积极的订购相关科目的书刊,并充分利用,借鉴、吸取名师大家的清华,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学习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研讨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争取每一节课都是自己上的最好的一节课。 二、虚心请教。教师须有一桶水,这桶水应该是取之不

完的一桶水,是源泉!教师要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虚心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互相交流上课的思路,互换教学设计,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 三、备好课!因为教的班既有重点班又有普通班,而且普通班的层次又不一样,备课时,就必须得照顾到全体,备教学设计备教法更得备学生!认真的写好教学设计,并主动与同行切磋,交流教学设计!课前先对该课的思路作出总结分析,明确重难点,课后及时写好后记,总结优点及不足,争取下一节有所改进!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