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隍庙整理

城隍庙整理

城隍城隍庙整理

一城隍与城隍庙的涵义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而城隍庙就是供奉这些城市保护神的地方,也是这些保护神的生活场所。后来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二城隍的起源与形成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1.先啬(神农)2.司啬(后稷)3.农(田峻)4.邮表啜(茅棚、地头、井)5.猫虎6.坊(堤、蓄水池)7.水庸:(沟渠、城隍)8.昆虫)之一。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后来经道教演衍成为地方守护神。

三城隍的发展历程

1奴隶社会祭祀城隍神: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墙遗址。在王城冈城墙遗址内还发现七具人骨(一具是成年人,六具是儿童)。据推测这些人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这种杀人杀牲祭祀的

习俗一直持续到商代。在郑州商城城墙遗址中,就发现有狗坑九个,每坑埋有六至二十三只狗,其中一坑中还埋有两具人骨。在附近的沟恤中还发现人头骨上百颗。

2据《礼记。郊特牲》记载,周代岁末“蜡祭”,祭祀先1.先啬(神农)2.司啬(后稷)3.农(田峻)4.邮表啜(茅棚、地头、井)5.猫虎6.坊(蓄水池)7.水庸:(城隍)8.昆虫。其中的“水庸”就是城隍)。结合《左传》的记载,水庸在当时己经作为保护城市的土地神接受祭祀了。水庸神即城隍神。

3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模仿佛教的神佛观念,将仍然在民间活跃的社祭活动,纳入道教信仰体系,开始形成系统完备的城隍神信仰。

4城隍神被人格化,大约从三国时代就开始了,有关这一方而,《搜神记》有所记载: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挑达无度,常自谓己

骨清,死当为神。汉末为株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以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扇,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吾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次弟子绪为长水校尉,皆加印缓,为立庙堂。改钟山为蒋山,今建康东北蒋山是也。

于是道教很快就把这个有威慑力的神吸收进神谱并给他很高的地位,据五代杜光庭《道门定制》卷二所载,城隍管死魂灵,道士给死人建酷超度,要向城隍庙求取“城隍牒”(冥界的通行证)才能放亡灵去接受道士的超度。到隋朝时,已有了用动物祭祀城隍的风俗。

但当时的城隍神普遍还只是一个抽象的神,并没有具体的姓名。

5“城隍之祀”在唐代未被列入朝廷正式祀典,但是我们考察《太平广记》中的唐代笔记小说就可以发现,其时民间有关城隍的信仰还是很普遍的。(韩愈的《潮州祭神文》《袁州祭神文浓段全纬《城隍庙记浓李商

隐《为安平公充州祭充州城隍文》《为怀州李使君祭城隍神文》《为中压荣阳公赛城隍神文》《为中压荣阳公赛理定县城隍神文》《为中压荣阳公祭桂州城隍神

祝文》等等,)这些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唐代尤其是中晚唐城隍信仰的盛行与普遍。

在唐代,城隍神己有塑像,据唐戴孚《广异记》所载:“开元中,

滑州刺史韦秀庄暇日来城楼,望黄河楼中,忽见一人,长三尺许,紫衣朱冠,通名参谒。秀庄知非人类,问:“是何神:”答曰:“即城隍之主。”又问:“何?”答云:“黄河之神欲毁我城,以端河路。我固不许。”

以上材料说明在唐人心口中城隍的形象是紫衣朱冠,城隍庙中的塑像一般也应是如此。直到清代,城院庙里的神像也多是衣紫袍或红袍。

6五代以后,城隍开始受到君主的重视,并加上封号,跻身于国家正式的祀典之中。隐帝乾佑三年(950年)八月,以蒙州城院神为威灵王,从湖南节度使马希范奏请也。从此城隍就有了“城隍王爷”的尊称,后又简称为“城隍爷”。

7但是城隍信仰大盛,成为一个人人皆知、处处都有的神抵,则是宋以后的事情。宋代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就非常重视城隍庙祀。

经过宋太祖如此推崇,奉祀城隍神的风习,被列入祀典己经成为惯例。宋代民间对城隍神的崇拜较前代更加普遍了。地方官到任之初

拜谒城隍庙的习俗也起于宋代,《水东日记》与《二程遗书》都记载了范文甫问程伊川到官三日应否拜谒城隍神的事情。

8而元明以降,城隍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地位更加显要。据说当时城隍香火颇盛,每到初一、十五,人们便纷纷涌到城隍庙祈福。

9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城隍又升了一级。朱元璋做皇帝时,他对城隍大感兴趣,据说是因为他是在土地庙里出生的,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敬重,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一下子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笋般修了起来。陕西省三原县的城隍庙就是这一时期修建起来的。

每当举行大典,京城的府尹在下陪着土塑木雕的都城隍,十三布政司则站着伺候各省城隍。这时的城隍几乎成了代替原始天尊、玉皇大帝管理下界苍生的“特命全权大使”。

10清朝时盛行的城隍巡城的风俗,口的是让城隍神巡视治安,惩治凶顽,祭祀无主孤魂。这种城隍巡城的风俗,来源于佛教的“行像”仪式。据《僧史略》记载,佛陀在印度涅梁后,信徒思念佛陀,遂建造佛像,围绕蟠盖,歌乐引导,巡视城市,为百姓消灾,此之谓“行像”。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作为本土信仰的城隍崇拜所受到

的来自佛教的深刻影响。

11民国时期(1928年)曾颁布神祠废存标准,城隙庙在废止之列,许多城隍庙被改为学校、机关、军营等。城隍在台湾余绪尚存,现台北市霞海城隍庙每年五月十日的城惶出巡,仍是轰动全市的祭典。

12五四之后、城市冲破围墙

第一:城隍庙是民间信仰的产物,随民众的信与不信而兴衰。明朝将城隍神与官吏结合,使城隍的威严、神圣性降低。而且城隍的祭祀由明朝的位列“中祀”到清朝时降为“五十三群祀”。清末西方思想传入,唯物论、无神论思想影响、冲击传统的万物有灵、灵魂不灭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反封建、破四旧、政府干预取缔等等。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影响,人们的思想中心、活动中心转变,对待城隍的态度发生很大变化。

第二,从城隍信仰自身发展的情况分析,城墙的废弃、城墙防御功能的缺失以及庙会的兴起是导致其衰微的致命因素。随着人口增多,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城墙的功能弱化,城隍也随之功效能力与范围大大降低。城隍庙会由最开始的敬神为主转变为以商业活动为主,参加庙会的人们,多以游玩为目的。

四城隍的职掌与体系

1城隍神产生之初,其职掌即是保护城池,冥佑地方民物。凡守土之臣,莫不斋肃严事之,平时则水旱疾疫祈攘,有事则卫民御敌请祷。遇战乱兵资之际,人们祈祷城隍神灵护佑,以求免遭战火涂毒。

即使承平之世,水旱疾疫亦时有发生,人们则祈城隍显灵禳解。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八载括苍陈坡,其孙三岁发痘疮,遍试诸药皆无效,乞灵城隍神以卜生死。

2宋代城隍神已兼掌科名桂籍。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二十《城隍门客》载:建康城隍掌桂籍者,托梦郭九德,告知来春必及第,郭果以明年第进士。

3唐代已有城隍神为冥间主宰之说。唐段全纬《城隍庙记》谓“阳之理化任乎人,阴之宰司在乎神。”

唐代城隍庙已宛若阳间官府,唐代宣州城隍庙“殿宇崇峻,侍卫甲仗严肃。”苏州城隍庙“殿堂隍邃,仪卫精严。”睦州城隍庙“神坐后分画侍卫于左右壁,其门左右画兵仗屏之。”

明代城隍神职司齐备,

4城隍神为阴间主宰,其审案亦俨然如人间官府。

5城隍神有纠察地方官吏、赏善罚恶之责。宋代地方官赴任,即要谒见城隍神。

朱元璋就曾对宋镰说:“联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夏可见新官上任,渴见城隍神,与神相誓,就是要官吏接受城隍神的鉴视监督。“稗幽明举不得幸免”。此城隍升堂办案,与人间官府何其

相似!在时人看来,城隍神似乎确有鉴察官民之善恶而祸福之法力。

据考,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杨椒山,杭州祀周新、文天祥,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城隍在明清以后,成为一个神的官职,而不是一尊神明。

依明朝官方“城隍阶级封号”的说法城隍分为以下等级。

京师城隍(王爵,福明灵王)

都城隍(公爵,明灵公):掌管省

府城隍(公爵,威灵公):掌管府

州城隍(侯爵,灵佑侯):掌管州

县城隍(伯爵,显佑伯):掌管县

与城隍的职掌和官阶相配套的是其一系列部属,具体如下

城隍庙里的塑像与配神一般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府城隍庙里则有更多的配神。

三司: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

七司: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奖善司、罚恶司、增禄司、注寿司。

八司: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奖善司、罚恶司、财神司、注寿司、功过司。

廿四司:阴阳司、速报司、良愿司、查过司、文书司、地狱司、功曹司、掌案司、检簿司、驱疫司、学政司、典籍司、罚恶司、注福司、注寿司、督粮司、巡政司、感应司、保安司、仪礼司、稽查司、赏善司、提刑司、考功司。

廿四司:阴阳司、速报司、功曹司、功过司、注福司、瘟疫司、感应司、罚恶司、功考司、记功司、事到司、监狱司、巡察司、赏法司、刑法司、察过司、见录司、来录司、警报司、赏善司、库官司、改原司、保健司、人丁司。

廿四司:阴阳司、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礼部司、祀部司、主客司、膳部司、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此组廿四司,为采用朝廷六部廿四司而来。

廿四司:阴阳司、任免司、感应司、差捕司、讯问司、府库司、科甲司、农啬司、匠工司、商贾司、钱银司、幽冥司、纠察司、婚娶司、子孙司、医药司、寿命司、功过司、曲直司、监狱司、兵戎司、运途司、文书司、土地司、江海司。此组廿四司,司名皆为对偶,相当骈俪,文艺程度较高;且各司之职称,皆为民众所求而设定。

五城隍庙与节日

1唐代有赛城隍文,赛城隍诗。

宋代已有城隍赛会的明确记载,《夷坚志》载都阳城隍诞辰,士女多集庙下。陆游《镇江府城隍庙记》说“祈禳报赛,独城隍而已”。

2城隍赛会在城隍神诞辰举行。明代定五月十一日为都城隍圣诞日。但由于各地所祀城隍神不同,城隍诞辰各异,故赛会日期亦不一致。

3清张蠢《津门杂记》卷中载四月初六、初八,天津府、县城隍分别出巡,赛会赦孤。

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城隍神产生之地,其城隍神信仰最为隍盛。据

清顾禄《清嘉录》卷三记载,清代苏州民间崇祀城隍的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保福:人病,亲戚朋友联名具疏于城隍庙,以祈神佑,谓之保福。

拔状:病愈,向城隍神告痊,谓之拔状。

还愿:许愿于神,病既愈,富室召优伶演剧,供献冠袍、桦履;贫穷之民请祝史献牲,谓之还愿。还愿活动几乎无日不有。

暗犯:女子为后宫(城隍寝宫,装塑城隍夫人)侍从,男子为廊下隶卒,署名腰牌上,注服役月日年纪,其人死,即肖像于庙;或病者暗充罪人,有毕生为神犯者,有历五年、三年为满者,谓之暗犯。

犯人香:清明、中元、十月朔节,于城隍殿前烧香,焚化批文,谓之犯人香。

在崇祀城隍神活动中,各地逐渐形成了定期举行的城隍庙会或庙市,如明清时期天津的城隍庙会和北京的城隍庙市就颇为著名。这些庙会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城隍庙里,每年都有钱、米、衣服、棉被、医药、棺木等的施舍,一般在庙会时进行施舍,还有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的活动。在民国之后,虽然各地的城隍庙会有所衰减,尤其是文革时期。但现在在元旦,春节以及每月朔望之日,人们依然会会进城隍庙烧香奉祀,祈祷健康。(所以一般在城隍庙附近会有香裱店,

现在三原县城隍庙门前修建了一个城隍庙广场,是三原以及更北地区香腊裱纸、以及古玩的中心)

六城隍神信仰与道教

1道教崇祀城隍神始于宋代。

2元代城隍庙已多由道士住持。元虞集《大都城隍庙记》载:

“以道士段志祥筑宫其旁,世守护之。”

元代还有道观祠城隍神之记载,元邓文原《新建南径观记》载:又即门东西偏设城隍广侯祠,以便夫水旱疾病之有祷焉。

著名的上海城隍庙建于明永乐年间,明清时期一直由道士住持。

3城隍神本为民间俗神,道教将之纳人神灵系统,南宋时期的道经中,已有城隍神的记载。

在城隍神信仰极盛的明代,道教亦编撰了专祀城隍的经典—《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其开经褐日:

稽首板依城隍尊,威灵煊赫镇乾坤。

护国安邦扶社程,降施甘泽救生民。

统辖大兵巡世界,赏善罚恶日同明。

七城隍的文化内涵

大多城隍庙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这些匾额与楹联的核心是歌颂城隍爷的功和德,劝人行善不作恶。

1城隍神职能:

城隍的职能在早期是单一的-一保护某一城市的安全。随着城隍从自然神向社会神的转变,其职能也不断扩展,不仅负有守御城池、·保障治安之职,而且掌握当地的水早吉凶、冥间事务,甚至科名桂籍、驱狼灭虎、鸡鸣狗盗、寻人寻物、破案捕贼也要祈请城隍,·成为与人世间地方官相对应的地方官,一阴一阳,共同治理一方。其职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护城保民

(2)袪灾除患(①兴风降雨:②停雨放晴:③驱除兽患狼虎之患:④除妖)

(3).惩治恶鬼,安抚厉鬼

(4).护佑善者,惩治恶者

(5)督官慑民:“神者,人所造也:信之则有,不信则无。”。

2城隍神的来源

(1)“地方官城隍”型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赵汝澜生为澧州太守、死为澧州城隍神。

(2)“功臣城隍”型

李靖之于唐朝,之于三原。

(3)“正直者城隍”型

溧水城隍白世清

(4)“行善者城隍”型

如乌鲁木齐城隍纪永宁就是因捐资掩埋地震中死者而升任的。

(5)“神能者城隍”型

这类城隍生前有异能,或兴风作雨解除早情,或治病消疫,或布阴兵救百姓,造福乡民。这类人生前疑是著名的巫师,而且出现较早,保留了较多的原始信仰。

(6)“善鬼城隍”型

道教思想,修道成仙,冤鬼惩罚贪官而升任城隍的故事,事见于袁枚《子不语》卷七《李悼》篇:李绰。

3城隍神类型

(1)“清官”型内外一视同仁

(2)“凡夫俗子”型这类城隍的形象最为丰富,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故事多见于城隍娶亲、城隍贪杯误事、城隍换任。

(3)“贪官”型告城隍、打城隍、斩城隍

4城隍庙内的神仙体系

城隍庙一般是多神杂居,但各宗教和平共处的。卫惠林在《鄷都宗教习俗调查》(1935年)年)一书中描述:作为鬼都的酆都,按理应该是鬼怪的世界,但是庙宇中供奉有各路神仙,多的时候,一个庙内可供有七八十为神仙。究其原因是中国老百姓多神信俸的心理造成

的。一般而言城隍庙中的神仙有一下三大类。

①城隍家族体系:城隍神,城隍夫人,城隍小姐等。

②冥界官吏系统:城隍上司(最高领导玉皇大帝、系统上司阎王、直接顶头上司东岳大帝)城隍下属(判官、拘魂鬼、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

③其他神灵:一般与当地风俗相关,比如药王神、二郎神、关公、财神等等。

5城隍信仰:

城隍信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人们重要时期或平日对城隍以及城隍庙中供奉的神仙的祭拜;另一个是在固定时期,城隍以及城隍庙中的诸神对人们祈祷进行还原以及相关的体恤活动;还有一方面是伴随城隍庙会发展的世俗游乐的庙会,相较之前的少部分人的祭拜活动发展为全民性的人神共娱的狂欢节日。

如果城隍信仰没有一定的心理需求和适宜_的社会环境为其存在的基础,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哲·学思想为其支撑点,没有一种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作后盾,那么就不可能在中国流行一千多年,就不可能有如此多信仰者,当然也不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1)毁灭的危险与生存的欲望---城隍信仰流行原因探幽

①人类求生存、探安全的心理需求是城隍信仰产生并流传的心

理基础。求生怕死的本能,人类聚氏族而居,聚部落而居。

②频繁的战争是刺激城隍信仰盛行的社会原因。社会的发展,军事战争的纷繁,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更为重要,也更容易遭受侵害。战乱年代,城隍信仰更为兴盛。

③城市人口骤增以及人们对信仰的需求为城隍信仰的盛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人们趋吉去灾的心理,都有希望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第四,统治者的赐封和制度化对城隍信仰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城隍充当刽子手和牧师。城隍祭祀被列入国家祭典活动中。

一是确立了城隍信仰的“合法”地位。(中国民间宗家的合法问题)

二是增强了城隍的“灵验”性。(官方地方志的编撰、官府出面褒扬)

三是上行下效。(官员的祭祀活动)

(2)阴阳同构互补—城隍信仰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观

城隍信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表现了“阴阳一体化”的原则,即完全依据人世何的模式来构筑冥界的一切。这除了反映了中国人重实际、缺乏对来世的想象的民族性格外,更主要的是与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有密切的关系。

①是阴阳对应。从城隍神的出现及其职能的变化发展看,城隍神

并非完全凭空虚构,而始终有一个属“阳,的参照物为依凭,其

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阳) 墙、护城河一城隐神 (阴)

守城官一城市保护神

各地地方官一地方冥官

②阴阳同构:城隍神的形象发展过程中,由单纯的城市守护

神丰富兼职了冥界地方长官。而且随之发展的城隍神体系,构建起与现实生活中的中央地方,君臣上下级一一对应的冥界体系。

③是阴阳互补:城市居民和统治阶层与城隍互惠互利,却又

相互监督(城隍出巡活动,官员拜谒城隍)

(3)城隍信仰与中国古代城市之关系

城墙以及城墙包围起来的城市形成封闭的地域,中国的封闭自守的意识可用圆来表示,见于夫妻之圆、家庭之圆、宗族之圆、村社之圆、城市之圆、国家之圆。这些圆用有形与无形的东西将其向内联系围合起来。小到夫妻秘事、卧房。大到礼法、长城。

城隍信仰对城市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当然也有着不利的一面。不利的是对城市这样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思想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束缚人们的思想。但是其对城隍庙地区的娱乐活动。民间技艺的的确确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是人们释放压力,求得平衡的一种途径。

最后,城隍与城隍庙的今天。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巨著《金枝》一中说过这样的话:“检查这古代人类的观念和做法时,我们最好是宽容一些,把他们的错误看作是寻求真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失误,把将来某一天我们自己也需要的那种宽容给予他们。”……“他们的错误并不是有意的夸张或病狂的呓语语,而是一些假说……只是后来更充足的经验证明那些不足以构成假说罢了。”

我们对城隍信仰也应该持以这种宽容的态度。首先,城隍信仰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其次,城隍信仰在流行过程中曾对社会起到过一定的作用。第三,对统治者的提倡也应该一分为二。第四,城隍信仰的主体是广大的城市居民,如何看待他们的信仰呢?

虽然现今城隍信仰基本已经荡然无存,城隍庙的庙会也很少有传统的祭拜仪式出现,但是作为曾经官方认可、普遍流行在民众的一种宗教,城隍、城隍庙、城隍信仰依旧能够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我们依旧会集中在城隍庙会的日子集中在城隍庙周围游玩,体味曾经为祭祀或娱乐神灵而创造保留至今的传统曲艺。我们也会区城隍庙祭拜祭拜,那些遗存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能够平静我们的不安,乃至我们所有人,都期望存在着刚正不阿、赏罚分明、护佑我们的城隍神,并照进现实,逐渐形成“清官思想”。虽然现今的社会,科学的力量冲击着很多的不可能,传统社会的很多神职被取代,神的形象威严被打碎,但是作为一种曾经占据我们生活很大一部分的事物,沁入到我

们这个群体血液骨髓中的一种东西,城隍信仰是不可能消失的,尽管她现在不复盛况,但是越来越快的变化使我们感觉到,看到,城隍庙、城隍信仰她的那善的一面,使人心安而喜爱的一面。但是城隍信仰在现在还有以后究竟是何去何从呢?

资料来源

范军城隍信仰的形成与流变[A]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文章编号:1006-1398 (2007 ) 04-0086-OS

张泽洪城隍神及其信仰民间信仰研究

郑土有、王贤淼中国城隍信仰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年

百度百科(三原县城隍庙、三原县、上海城隍庙、及各类图片)

Zhouweicat新浪博客博文:三原城隍庙

https://www.docsj.com/doc/2615309511.html,/s/blog_75591cbd0100zqhh.html

爱塔传奇新浪博客博文:六次探访山西清徐县徐沟文庙城隍庙https://www.docsj.com/doc/2615309511.html,/s/blog_4a877d4d0102edo7.ht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