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弘一法师 《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 《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 《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 《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母亲的教养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学问类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公《人谱》六条

敬畏於闲居独处之时,从中体悟慎独的功夫;预测念头初动,了知其中因缘果报之事细微的前兆;谨慎威仪举止之规范,以安定吉凶祸福之命运,趋吉避凶也;敦厚和睦大众之间的正常伦理关系,以坚固凝定伦常不变之大道;具备百德细行,以考验道德行为规范;见善则迁,知过则改,以此作为成圣成贤的功夫。

这一条出自明朝学者刘宗周的著作《人谱》,说明做人就需要具备这六条。

几(jī ㄐ〡):读平声。几微,事前徵兆,微末细小之事。

敦:修治使之厚。考:考绩、考验,稽查之义。

考德:另有本为“考旋”,取《易经》“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之意。(观察其行为善恶得失,考绩祸福徵祥,以期回转天命,得到洪福大吉。)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观察天地之间生长万物之气象,以开拓心胸眼界;学习古圣先贤克己复礼修身的功夫,可以成就功业道德。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行善助人最为快乐,读圣贤书便是佳事。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明朝名士茅鹿门说:人生在世,多做帮助救济他人之事,则对方感恩於我,发於肺腑,温暖入心。能得人心到如此地步,是多麼值得庆幸啊~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诸位君子到此为何事,岂只徒然为求学问、写写文章,擅得一种技艺之微小专长,就算是个读圣贤书的种子吗,而在我所求亦是恕道而已,不过是子孝臣忠,弟悌友信,各自尽到五伦的本分,共同成就为名教中的贤人。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基础,不知礼义廉耻,学越多越长浮华傲慢,就与学问背道而驰,不得利益。

这副对联出自广州香山书院,从中可见创办人的教学宗旨。

楹联:贴在楹柱(厅堂前的柱子)上的对联。

第 1 页共 8 页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何谓至行,曰:“庸行”; 何谓大人,曰:“小心”。

什麼是最高的德行,就是平常生活,一言一行安分守己;什麼叫做大人,不过处处小心,一切恭敬而已。

圣贤绝无标新立异,外表生活与凡夫并无不同,所不同者,存心而已。在世间法中觉悟,即是佛法。

庸:平常的。《中庸》曰:中不偏,庸不易。庸行即平常生活。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涵养德行,心须宁静,言语寡少沉默,举动从容安详,行事严谨恭敬,生活简单朴实,少欲知足。常常这样检点,自然容易止息妄念,心专意凝。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谦虚退让是保全自身的首要方法,安详镇定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包容别人的过失是与人相处的第一妙法,恬淡少欲是修养心神的关键。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明朝学问家刘宗周先生,号念台,告诫学生说:“涵养品行,完全得自於一个缓字,无论言语动作都要徐缓安详,不可急躁莽撞。”

《无量寿经》说: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促,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工夫。举止安详,就容易得定。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无论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优裕从容、游刃有余的感觉,忙而不乱,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功夫。作而无作,心无挂碍,所以从容悠闲。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刘念台先生说:容易感情用事,随便讲话、妄念纷飞,都只是心浮气躁起作用,这是德行涵养不能成就的病根,不可以轻视。

多学静坐,以收摄浮气;或练习写毛笔字、诵经、念佛、参禅,皆无不可。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明朝刑部侍郎吕坤,号新吾,他说:心平气和四个字,若不是真正有涵养功夫是做不到的,下手用功只是忍辱,降伏瞋恚烦恼。

能够忍辱,而后才能得定。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清朝学士陈弘谋先生说:降伏瞋恚,不外乎用理智控制欲望烦恼,理智的力量强,烦恼自然平息。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与人交往一团和气慈悲,就能化解不和冲突;接触外物正气凛然,妖风邪气也会退避;心胸浩然开阔,一切疑虑畏惧自然消除;止息妄念,心地清净,梦寐亦会安然恬适。沴(lì ㄌ〡ˋ):水流不畅。乖沴:不和之气,邪气。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轻狂的,要用稳重的去矫正他,浮华的,要用平实

第 2 页共 8 页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去矫正;心胸狭窄,要用宽宏去矫正;急躁的,要用和气舒缓来矫正;粗暴刚强,要用温和柔顺来矫正,浅露的,用深沉收敛矫正,刻薄的,用浑厚平易来矫正。

所谓对症下药,潜移默转,变化气质於不知不觉之间。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於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南宋大儒尹和靖说:无穷的祸殃,都是起自於片刻的不能忍耐,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不谨慎啊~

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行人所不能行。世出世间大丈夫,都以忍辱为第一精进。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在顺逆境界中才能看出心胸气度,在喜怒将发之际才表现出涵养修持。

离开境界,何谈修行,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自己的好处,要掩藏一些,涵养化育,培养德行的深厚;别人有过失,要遮掩一些,浑厚包容,开拓心胸之广大。

谦虚才能深入圣道,隐恶扬善,成就德行。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用清虚淡泊修养心神,以充实道德保养身体,用仁义慈悲抚育天下万物,用圣贤大道教养十方三世。

养字於此,有修养、涵养、养育、培养等不同意义。

一动乎欲,欲迷则昏; 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欲望一动,若不能及时克制,迷於其中就会失去理智;任由情绪发展,稍有偏差就会流於乖张邪恶。

观照、修行,都要从念头初起时用功,两个“一”字,尤须注意。

戾(lì ㄌ〡ˋ)弯曲,引申为乖张、违逆。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刘直斋说:涵养心性,必须要耐得烦乱、耐得辛苦、耐得惊畏、耐得怕惧,功夫才能纯熟。

不能忍耐,则一切功德皆难以成就。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欲望淡泊,所以心绪宁静;心有主宰,故能清虚淡泊。

不被外境物欲诱惑动摇叫做静;不因外境而生染著,据为实有,才叫清虚。

不被外界物欲所动,故能心静;不被外界物欲所实,故能心虚。

实:物欲填满心中之意。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恭敬严守心神,心神就能安定;收敛抑制情绪意气,情绪就能平和。

心平气和,功夫在恭敬克己。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第 3 页共 8 页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光明磊落的节操道义,是从隐秘之所、无人之时,不敢放纵,恭慎自守培养出来的。扭转乾坤的学问才干,由於不敢轻忽细微之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能得力。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不自欺,不欺人。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情绪忌讳发挥到极处,心志忌讳骄傲自满,才华忌讳浅浮外露。

这些都是涵养德行的大病。《礼记》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凡事须有节制,发乎情,止乎礼。在此基础上,才能修世出世法。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粗率急躁,不能忍耐反思之人,必定一事无成;顺逆境界,保持心平气和之人,则能感应各种祥瑞云集。

骈(pián ㄆ〡ㄢˊ):两马并驾。引申为聚集。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处於人事繁杂的重要职位;面对顽劣迟钝之人;违背自己意愿的时候;处理纷繁复杂的事情,这些境界中最好修忍辱。如果态度偏激坚决,不容回转,不但对事情没有帮助,终将劳而无功,人人抱怨,自己难以成就,实在是愚痴到了极处。如果在这里边能够忍耐过去,就有无穷的利益。

此句是“意粗性躁”一句的注解,一切法得成於忍。

偾〔fèn ㄈㄣˋ〕:覆败、灭亡。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一个人性情急躁、心胸狭隘,就容易情绪激动;情绪激动就用心粗疏大意,神志昏散。於是各种谬误差错接踵而来,那里说的尽呢,

褊(biǎn ㄅ〡ㄢˇ):衣服窄小,引申为心量狭窄。

舛(chuǎn ㄔㄨㄢˇ)违背、差错。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自己修持要清净超脱,对待他人和蔼慈祥。无事时候心境明净,事情来时处理果断。事事如意时淡泊不染,不如意时泰然处之。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被外境所转,实在是相当高的修行境界。

持躬类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聪明智慧不可外露,须知韬光养晦,和光同尘,大智若愚;道德高尚,地位尊崇,须知谦逊虚心,才能长久保持不失。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富贵是招惹怨恨的根源,才能常常带来身家的灾祸;显赫的名声是招致毁谤的媒介;欢乐过头就会转成悲哀。

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凡事皆当适可而止。

第 4 页共 8 页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於祸。

立身处世,只是要常常存有畏惧之心,知道退让。见到眼前利益,想想后来的害处;事到圆满,要想到漫溢的时候。常常这样存心,就能免於灾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人生最不幸的事情,就是偶尔失言却没有带来灾祸;偶尔计划不周,事情竟侥幸成功;偶尔恣意行事居然得到小利。於是以后视为常事,而不加以检点。那麼大的灾殃就从这些地方产生。

千里之堤毁於蚁穴,细微之处若不防范,往往使德行受损。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待人处事,能够退让,与人无争,不仅免祸,而且涵养德行,培植福报,其实是大便宜事;日常用度,皆有定数,若增加一份享受,就折损一分福报。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不知道尊重自己的人,往往自取其辱;胆大妄为、不知敬畏的人,往往会招来灾祸。谦卑恭慎是保身立德的关键。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即使功劳盖世,抵挡不得一个傲慢自矜,最容易招惹嫉妒,乃至灾祸,不但无益且有害;天大的罪恶,一念回心,抵挡不得一个真诚忏悔改过,再大的罪过恶业都能消除。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弟子规》说:过能改,归於无。谚语有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佛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於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凡事到顺心如意时,要知道赶快回头;话说到恣情痛快时,要知道停止。灾殃过失无不是从志得意满而来,所以有见识的人事事如意时常怀忧虑,遇到喜事会更加警惕畏惧。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万物都忌讳所有的好处集於一身,凡事都忌讳十全十美,为人则忌讳兴盛到极点。谚云:弓不可拉太满,须知留余地给他人立足,给自己转身。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心安、身安莫过於知足常乐,危险之来多由於多言妄谈。

知足常乐,言多必失。身心不安,都是由於不知足、过分贪求;危险灾祸,都从口出。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自身行持须恭敬为主,反躬自责要深刻恳切,接引大众要和睦慈祥,存心用意要公正无私,修身行道要勇猛精进,还须选择善友良朋以求进益,知过改过,永无止境,保全身命,成全慧命。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第 5 页共 8 页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把握念头不胡思乱想,现於身体不可胡作妄为,口不可轻言妄谈,善护三业,就是君子主敬存诚的下手处;内心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进而不敢欺骗天地鬼神,就是君子修养慎独的用功时。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存心以光明磊落、诚实笃厚最重要;外表以端正大方、老成持重最亲切;言谈以简单扼要、真诚恳切最感人。

身口意三业,心为根本,诚於中必形于外。三者功夫乃是一体,效验也是一体,不可分割。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体察物情,推己及人,来包容原谅他人的过失;保持理智,不徇私情,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用原谅自己的心原谅他人,就能够保全朋友间的友谊;能够用责备他人的心责备自己,就能够减少过失,不至丧德。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於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明代大儒唐顺之说:“人要时刻检点自己的毛病,原来讨厌别人的许多毛病,如果真的反省自己,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样样都有。”与其厌弃别人,不如回头检查自己。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凡事缓和一步,就可以免除因仓促带来日后的悔恨;凡事知道退让,就可以避免与人相争带来的灾祸。

退一步海阔天空。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心量要大,当效海纳百川,能够包容别人的过失;对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立场要稳,不可随波逐流。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一味向前进,不留余地,不知转圜,路就越走越窄;目光深远,及时回头,眼界越放越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

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事情繁多密集时,能够将它拨的开,没有障碍,方才见到手段的高明;人事之大风大浪冲击时、急难当前时,能够立得坚定,做得了主,才是真正脚跟。

朱熹诗说: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至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当有意外事件发生时,只应该守住原则,静观其变,不适合急躁行动。即使确实无法挽救,自己志向操守端正坚定;虽然事情无所作为,自己的存心终究可以大白於天下。否则必定落得身败名裂,就不是应对变故的正确方法了。

处变不惊,恭敬自强。

第 6 页共 8 页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 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步步都要抢占优先,必定会有更强的人来排挤他;事事都要争强好胜,必定会有更强的人来挫辱他。因果报应,乃自然之理。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量广大,像海纳百川、春育万物;修行持身像白玉无瑕、冰雪清莹;胸襟开阔如同月光下的和风;举止风度宏大如同泰岳高山。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心意志向要刻苦,意味旨趣要和乐,气概度量要宽宏,言语举动要谨慎。

程伊川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但实下功夫,时习不懈,自见意味。

苦乐二字须看得清,不可错解错认。五欲坏苦,修行真乐。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乐。

天下书有自己没有读过的,所行事没有不可告人的。为人一生,没有一件需要瞒人的事,这是最大的快乐。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 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心思要细致周密,而不可琐碎(心量要开阔);操守要严肃清明,但不可过於激烈(态度须柔和)。凡事皆有节度,须行中道。

缜(zhěn ㄓㄣˇ)细致。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聪明人要戒太过於明察;过於明察,人多不喜欢接近。刚强人要戒除过於粗暴,过於刚暴,人多有畏惧之心。难得糊涂。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与朋友交往须淡泊无求,止息毁谤唯有装聋作哑,反躬自责要严格苛刻,抵御侮辱只可以柔弱克刚强。韬光养晦,若无若虚。

居安、虑危; 处治、思乱。

处於安宁的环境,要考虑将来的危难;处在太平的时代,须想到动乱的到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

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每一桩事情都有它的困难处,事情多了是难上加难。举手投足处,常常顾虑有失误坠落之情况,不敢大意;所行之事,一桩一件细细一想,全身都是过失差错。常存畏慎,反省检点,就是修行起点。

怒宜努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愤怒起来的时候,宜努力消除怒气,以明理融化之,或念佛转移之。有过失要细心检点,过失在那里、那一方面,知过才能改过。

第 7 页共 8 页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克己功夫在境界中作,诚意正心在犯过时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凡事须有节制保留,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不可言尽、做尽,才能减少过失,排除障碍。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些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

北宋学者胡安国说:“人不能要求事事称心如意,要常有些不足才好。刚得称心满愿,就有不如意事,每次经历试验都是这样,丝毫不差。”

乐极生悲,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宋朝名士邵康节的诗,“好花看到半开时”,是修身处世的最好写照,余韵无穷。花开一半,生机无限;画有留白,悟处深远。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一个人办事精明细致,而不存心苛刻察寻;心地光明,而没有浮浅暴露的毛病。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见识不足决断就会思虑过多,威望不足摄众就会容易发怒;信用不足服人,才会喋喋不休。态度虚伪,过分谄媚,是礼教的危害者;苛刻调查,多疑猜忌是智慧的危害者。凡夫与圣贤,就在这些取舍节制之间分辨。

敦品类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

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

学习诗书勤勉笃实,崇尚志节情操,慎重於财物的取与,言谈举动威仪恭谨,这是爱惜名誉;竞相自我标榜,迎合谄媚权贵,行事专取怪异偏激,表现与众不同,惯於模棱两可,摇摆不定,这就是求取名声,沽名钓誉。

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爱惜名誉的人,宁静而无所求;沽名钓誉的人,浮躁而拙於应付。

第 8 页共 8 页

作文素材名言积累与点评

名言积累与点评(一)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德养天下万世。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不在职业而在心灵。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万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一切最高的奖励和惩罚都不是外加的,而是行为者本身给行为者造成的精神后果。高尚是对高尚者的最高奖励,卑劣是对卑劣者的最大惩罚。 ◆上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89条)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一) 1.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头脑家则像一条蚕, 他所吐的没有是桑叶而是丝。 2.艺术该当是一种嘲笑文学,对我们麻痹了的豪情、万马齐喑的头脑,和没有自 然的死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俭朴竭诚。 3.人死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搭客,乘在船上,沿着永久的时候之河驶来。 在某一地圆上船,在另一个地圆登岸,好让其他河畔守候上船的搭客。 4.我们关于人死可以抱着斗劲沉快随意的立场:我们没有是这个尘世的永世房客,而是过路的搭客。 5.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暂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来时,他便会 设想到这位古做家是如何的外形和如何的一种人,孟子和年夜史家司马迁都示意这个 定见。 6.享受安逸死活当然比享受豪侈死活便宜很多。要享受安逸的死活只要一种艺 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安逸的感情中,来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7.一般人没有能明黑这个尘世死活的快乐喜爱,那是由于他们没有深爱人死,把 死活弄得平常、刻板,而无聊。 8.做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锋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不 雅念的局限则必日渐宏壮广宽,如同一小我的爬山不雅景,爬得越高,所视见者越远。 9.假如我自已可以自选做世界上做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死。可以写女人 鱼(The 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头脑,渴视着到了长年夜的时分到火面 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慨的最深薄最美妙的快乐了。

10.一个女子最斑斓的时分是在她坐在摇篮的眼前的时分;最忠厚最庄宽的时分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分;最快乐的时分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 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分。 11.林语堂经典语录:人死是严格的,一个有着强烈热烈的、激昂大方的、本性多情的人,也许轻易受他的斗劲聪明的火伴之笨。那些本性激昂大方的人,经常因激昂 大方而错了主张,经常因关于仇敌过于宽年夜,或关于朋侪过于信赖,而走了得着。……人死是宽酷的,强烈热烈的心性没有敷以塞责情形,热忱必须和智勇贯穿毗邻起来,圆能躲免情形的扶植。 12.我曾说过,中国人关于快乐观点是“温温、饱满、阴郁、甘美”——即指吃完一 顿丰富的晚餐上床来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骚人也曾说:“肠满诚功德;余者皆豪侈。” 13.一名现代中国年夜学传授说过一句滑稽语:“妻子别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 在这种意义上说来,尘世没有一小我会感慨绝对的称心的。人人都想做另一小我,只 要这另一小我没有是他如古的如古。 14.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高深的哲学;西圆那些宽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没有曾进部下手相识人死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成果是叫我们对人死抱一种 比一般估客较沉松较快乐的立场。 15.一个真实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漂流者,阅历着漂流者的快乐、勾引,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漂流式,不然便没有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面在于无责任、无按时、无来往 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居、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没有知道他往何处来,更好的以至没有知道从何处而来。他以至记却了本身的姓名。

对联相关书录

对联相关书录 1.《分类字锦》,清·康熙玄烨审定 2.《文章游戏·杭州俗语对·杂类集对》,清·缪艮著 3.《天和阁联语》,佚名,北平《晨报》1932年4月30日起连载 4.《中国春联集解》,日本·下永宽次编著,日本昭和八年东京小林又七发行 5.《古今楹联汇刻》,清·吴石潜编,光绪庚子八月石印本 6.《古今楹联汇刻小传》,清·吴隐辑,光绪三十二年丙午西冷印社刊本 7.《古今楹联类纂》,云后编著,上海会文堂书局1921年2月版 8.《古今巧对大观》,王有珩编,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版 9.《古今集联》,清·双鱼罂斋辑,光绪四年北京刻本 10.《(增补)古今集联》,清·莫友芝辑,光绪二十九年宏道堂刻本 11.《古今滑稽联话大观》,丁楚孙编,上海文明书局1921年版 12.《(精选)古今巧对汇钞》清·张竹泉辑,道光癸已年炳蔚堂刻本 13.《古今联语汇选初辑》,胡君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 14.《古今联语汇选二辑》,胡君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 15.《古今联语汇选三辑》,胡君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 16.《古今联语汇选四辑》,胡君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 17.《古今联语汇选补编》,胡君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 18.《古今联语汇选再补》,(即《楹联别话》,附载于《荩箧集》),彭作桢辑,北京撷华印书局1933年4月版 19.《古今名人楹联汇编》,谢华编,山东临清枣花村书画社1980年春影印 20. 《古今巧对》,明·崔大★qi辑 21.《四书对话》,清·吴梅村等辑 22.《四书对语》,清·缪逢仙(艮)辑 23.《四书对语》,清·汤春生辑 24.《巧对录》,清·梁章钜辑,道光已酉瓯城文华堂刻本 25.《巧对续录》,清·梁恭辰,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26.《对联汇海》,清·邱同★(此字为左右结构,左边“音”,右边“工”)编,同治六年福德堂刊本 27.《对偶佳句》,清·董儒龙辑,清·残抄本 28.《(新纂)对联集锦》(又名《对联集成》),佚名,天津善文魁1918年刊本 29.《对联大观》,邹汝忠辑,上海广益书局1921年石印本 30.《对联话》,吴恭亨编,1921年铅印本 31.《对联选集》,魏忠秀编,1964年油印本 32.《正草隶篆名人楹联大观》,上海扫叶山房1962年影印

外国关于友谊的名言名句

外国关于友谊的名言名句 【篇一:外国关于友谊的名言名句】 16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丘 16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丘 162.友邪则已僻。 ——徐干 163.若要对一个人维持交谊,是决不可揭穿他的秘密的,尤其是那种和自尊心有关的秘密。 ——大仲马 164.最主要的是所选的朋友须正派,即品性端正的人。 ——邹韬奋 165.交朋友,贵在眼慈,横看成岭侧成峰——总是个好家伙。小疵人人有,哪个还不是也有,自己难道没有?——三毛 166.千金买邻,八百置舍。 ——高则诚 167.浅近轻浮莫与交。 ——贯休 168.恩情须学水长流。 ——鱼玄机 169.爱斗的、不安分的人总是跟性格温和腼腆的人合得来,前一类人可从性格的对比中寻求心境地安宁,后一类人则为自己的软弱寻求 保护。 ——大仲马 170.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己了。——刘少奇 171.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高则诚 17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司马迁 173.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

174.与朋友之间不要有金钱来往,不要借钱给朋友,要是你借钱给人家,就象胡适先生一样,我借了,就不要求还。人与人之间可有金 钱来往,使我们人人际关系比较成功。 ——三毛 175.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那些把最高贵的人引到了最没落的下场的朋友们更可恶的!——莎士比亚 176.不是血肉的联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个人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柴可夫斯基 177.结友使心晓。 ——谢惠连 178.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翟 179.朋友也是说好话的多,所以真肯提你缺点的人倒是你难得的好友。——盖叫天 180.一个受了友谊的感动去办事的时候,本来胆小的变得勇敢了,本来怕羞的有了自信了,懒怠也肯动了,性子暴躁的也谨慎小心肯对 待人了。 ——萨克雷 181.用了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 ——伊索 182.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以升沉中路分。 ——贺兰进明 183.与人交,不为人所信,义未至也。 ——《意林》 184.欲知其人,视其朋友。——《意林》 185.选择朋友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克雷洛夫 186.免难识朋友。 ——列宁 187.自制的友谊比买来的友谊要持久。 ——奥美利 188.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但和敌人对面,却必须刻刻防备。——鲁迅 189.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扬雄

描写知音的名言名句

描写知音的名言名句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士为知已者用嘛!人生得一知已,死而无憾呐!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已了。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4、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5、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6、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8、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9、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 是一片片荒野……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13、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4、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因为这种可贵 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 15、不论是多情的诗顺,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 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16、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7、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18、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19、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0、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21、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2、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相关交友的名言名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翟 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普卡利西尔 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约翰·雷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张汪玉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晚而已。——罗高 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卢梭 在欢乐时,朋友会理解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理解朋友。——科林斯 一个正直的人要经过长久的时间才能看得出来,一个坏人只要一天就认得出来。——索福克勒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花朵美丽是因为色彩,服饰美丽是因为有人穿。大千世界,没有内涵的事务不可能美丽。——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3、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一,破毛席,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关照出人生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的境界。——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4、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5、在读书上,一个教员不能强迫他的学生爱其所爱,一个父母也不能期望他的子女有他们同样的旨趣。如果一个对于他所读的书没有兴趣,那么一切东西都是白费的。——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6、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读书并不是要“改进心智”,若是如此,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7、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要使心智进步而读书,因为读书之时如怀着这个念头,则读书的一切乐趣便完全丧失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8、你以为不要紧,便什么都不要紧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9、享受大自然不单是限于艺术和图画,显现于我们眼前的大自然是整个的,它包括一切声音/颜色/精神和气氛。人则以了解生活的艺术家的资格去选择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己的精神融合起来。这是一切中国文人所共持刀态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0、衰老最大的悲哀不是身体衰弱,而是心灵的冷漠。——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1、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2、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弘一法师法书赏析

弘一法师法书赏析 弘一法师法书赏析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学名文涛,字叔同。法 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 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其父李筱楼,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营盐业与钱庄,为津门巨富。文涛5岁失父。13岁知篆书,15岁能诗,17岁善治印,18岁与茶商女俞氏成婚。戊戌变法失败时,有人说他是“康梁同党”,他遂携眷奉母南下,避居沪上城南草堂,加 入城南文社。22岁入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课余参加京剧演出,还为沪学会补习科作《祖国歌》,并编有《国学唱 歌集》。光绪三十二年,为求救国之道,东渡日本留学。到日本后,肄业于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主修油画,兼攻钢琴。

在日期间李叔同在由留日学生出版的《醒狮》杂志上发表文章,加入“随鸥吟社”并与本田种竹、森槐南、日下部鸣鹤等 交流。课余热心于话剧艺术活动,联合留东同学组织“春柳剧社”。在校期间还参加“白马会”第12回展(1909年春)、第 三回展(1910年春)。在东京,他创办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发表所创作的歌曲多首。1906年10月4日的日 本的“国民新闻”报曾刊登关于李叔同的访问记以及肖像照片。在写生课时,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被誉为我国新文化运动启蒙时期的急先锋。宣统三年(1911年),文涛 学成归国,先执教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后转到上海城东女学,讲授国文和音乐。翌年,加入“南社”诗社,与南社同人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兼任《太平洋报》文艺副刊编辑。不久,到杭州执教于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即第一师范学校),并到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兼课。1914年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首次使用人体。他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达七年之久,培育出许多艺术人才。文涛本有改革社会的理想和抱负,但眼见当时中国社会腐败黑暗,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遂悲观厌世,于民国7年(1918年)8月19日遁入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皈依老和尚了悟门下,法名演音,号弘一,后又采用一音、一相、圈音、入玄等几十个法号。民国17年,弘一参加僧侣南下服务团,到泰国、新加坡等东 南亚地区弘扬佛法。12月初从上海乘海轮抵达厦门,受到陈

对联

【参考题目】 1我自低微至尘埃 2生有涯而知无涯 3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4做饱满的稻穗 5其实,你见到的只是海岸 6知不足,方可成大事 7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8少年壮志不言傲 9追寻永无止境 10谦恭让人走得更远 谦卑和敬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逍遥旷达的庄子在这句耳熟能详的格言里被涂抹成励志的姿态,世人断章取义地记住了他的进取,却浑然忘记了紧随其后的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感叹后者的意思是在有限的生涯里试图以穷尽的野心去追逐是非之见,甚至自鸣得意地以为舍我其谁,那是危险的言犹在耳的告诫在提醒我们,苍穹之下,大道之前,人应常怀谦卑和敬畏之心,正如自比为在海滨玩耍的小孩的牛顿,对着一手建起的经典力学的美轮美奂的大厦,只是一句漂亮的比方以及对浩瀚的真理海洋的浩叹而已 谦卑和敬畏见出灵魂的伟大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思考的越是持久,就越是感受到深深的震撼,一个是我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心中的道德律仰望苍穹,星河灿烂,人只是渺小的一棵苇草,即便穷尽一生也未必窥探的出宇宙真理的一角,但恰恰是常怀谦卑之心,矢志不移,持之以恒,其姿态却小中见大,在刹那间见出永恒古人仰观天地之大,养浩然之气,退而入室,俯身自省,一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依次于心头掠过,这才把一天郑重地度过原来谦卑和敬畏,不仅仅存在在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格言里,也存在在柴米油盐的流年里,乃至午后“茶禅一味”的片刻时光里 常怀敬畏之心,才能有谦卑之态弘一法师李叔同到丰子恺家做客,把藤椅轻轻摇动几下才慢慢坐下去,丰子恺疑惑不解,不敢问,后来见先生总是如此,便询问缘由原来李叔同担心藤椅中藏有小虫子,他要给小虫子一个信息,让它们逃离即将有人坐的藤椅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始终贯穿于弘一法师的修行里,朴素而谦卑,故而他于书法的造诣上也能迹近“形而上”道,而不似汲汲于功利的书法家们执泥于“形而下”的器 而谦卑之人也生敬畏之心《庄子·德充符》有一句话我很喜爱,“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唯有静止的水才能见出身影,也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人的谦卑一如水的德行,使人为之驻足,敬畏中照见自己,照见天地,照见众生 月盈则缺,水满则溢常怀谦卑敬畏之心,承认残缺和不足,才会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里触及最美的瞬间 忽然想起“茶”这个方块字,人谦卑地处在草、木之间,怀有一丝对自然的敬畏,在一杯茶的功夫里读出人生的况味或许正如《茶之书》所言,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美”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这残缺或许就是承认不足的谦卑,而温柔的试探是无限接近真理接近的道的敬畏吧 芥子的器识 古人云:“士以器识为先”器识不单指一个人的魄力,更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 刘秀曾与公孙氏(即公孙述)于洛阳、成都分立王室,二人各有所长,难分轩轾大将马援领隗嚣之命持中立之态,分别走访两人至公孙氏管辖之域,方见排场盛世,朝官欢呼;但至刘秀处,恰是另一番景象刘秀身衣短褐,足蹬草履,见了马援,竟长笑出殿,亲自迎接,两人促膝而谈长达三个时辰事后,马援向军阀隗嚣汇报所见之景、所感之情时说,刘秀定能匡扶汉室果然,不出八载,刘秀实现“光武中兴”公孙氏也定是有才干

禅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 整理版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生活的艺术经典语录 导读:1、在西方狂人太多了,只好把他们关在疯人院里;而在中国狂人太罕有了,所以崇拜他们。 2、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3、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他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个问题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乐一样实际,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 4、因为我们必须先有哭,才有欢笑,有悲哀而后有醒觉,有醒觉而后有哲学的欢笑,另外再加上和善与宽容。 5、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智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丽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6、能领会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能觉察到尘世间的成功和失败的空虚,能够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视人生,就是理想的哲学。 7、尘世是惟一的天堂。我们都相信人总是要死的,我认为这种

感觉是好的。它使我们清醒,使我们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种诗意。它使我们能够坚定意志,去想办法过一种合理的真实的生活,它使我们心中感到平静。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8、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 9、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10、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11、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12、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13、智慧或最高型的思想,它的形成就是在现实的支持下,用适当的幽默感把我们的梦想或理想主义调和配合起来。 14、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乐。 15、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

弘一法师 《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母亲的教养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学问类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公《人谱》六条 敬畏於闲居独处之时,从中体悟慎独的功夫;预测念头初动,了知其中因缘果报之事细微的前兆;谨慎威仪举止之规范,以安定吉凶祸福之命运,趋吉避凶也;敦厚和睦大众之间的正常伦理关系,以坚固凝定伦常不变之大道;具备百德细行,以考验道德行为规范;见善则迁,知过则改,以此作为成圣成贤的功夫。 这一条出自明朝学者刘宗周的著作《人谱》,说明做人就需要具备这六条。 几(jī ㄐ〡):读平声。几微,事前徵兆,微末细小之事。 敦:修治使之厚。考:考绩、考验,稽查之义。 考德:另有本为“考旋”,取《易经》“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之意。(观察其行为善恶得失,考绩祸福徵祥,以期回转天命,得到洪福大吉。)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观察天地之间生长万物之气象,以开拓心胸眼界;学习古圣先贤克己复礼修身的功夫,可以成就功业道德。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行善助人最为快乐,读圣贤书便是佳事。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明朝名士茅鹿门说:人生在世,多做帮助救济他人之事,则对方感恩於我,发於肺腑,温暖入心。能得人心到如此地步,是多麼值得庆幸啊~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诸位君子到此为何事,岂只徒然为求学问、写写文章,擅得一种技艺之微小专长,就算是个读圣贤书的种子吗,而在我所求亦是恕道而已,不过是子孝臣忠,弟悌友信,各自尽到五伦的本分,共同成就为名教中的贤人。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基础,不知礼义廉耻,学越多越长浮华傲慢,就与学问背道而驰,不得利益。 这副对联出自广州香山书院,从中可见创办人的教学宗旨。 楹联:贴在楹柱(厅堂前的柱子)上的对联。 第 1 页共 8 页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何谓至行,曰:“庸行”; 何谓大人,曰:“小心”。 什麼是最高的德行,就是平常生活,一言一行安分守己;什麼叫做大人,不过处处小心,一切恭敬而已。 圣贤绝无标新立异,外表生活与凡夫并无不同,所不同者,存心而已。在世间法中觉悟,即是佛法。 庸:平常的。《中庸》曰:中不偏,庸不易。庸行即平常生活。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涵养德行,心须宁静,言语寡少沉默,举动从容安详,行事严谨恭敬,生活简单朴实,少欲知足。常常这样检点,自然容易止息妄念,心专意凝。

李叔同语录

说明:内容皆摘自张笑恒编著的《李树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每一小节前面的李叔同语录。 第一章历练平和之心 1、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2、知足长足,终身不辱,知止长止,终身不耻。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3、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4、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5、冲繁地,顽顿人,拂(fu)逆时,纷杂事,此种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6、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功夫只在个定火。” 7、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是为亲切有味。” 8、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9、花开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10、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第二章历练说话之法 1、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2、闲人莫论是非。 3、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4、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淡戏谑,慎勿形言。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 5、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6、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则善之大戒也。 7、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8、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辱,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9、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怒气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骛,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第三章历练做人之智 1、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公生明,不避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2、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3、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 4、人情应酬可省则省,不必迁就牵强敷衍。 5、唯具超方眼目,不被时流笼罩者,堪立千古品格。

济南的名胜楹联(三)

济南的名胜楹联(三) 三千佛山 1.兴国禅寺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津人。——杨兆庆书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西门 此联可算得上千佛山的第一名联。兴国寺在济南市南千佛山的山崖下,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寺内有佛雕多尊,又称千佛寺。这是一副宣扬佛法无边的对联,也是一副警世醒人之作。“暮鼓晨钟”“经声佛号”概述寺院众僧日常生活场景,而收尾一用“惊醒”,一用“唤回”,旨在表明佛法的高妙,要那些追逐名利,沉迷苦海中人赶快回头。苦海,佛教用语,指俗世的苦无涯际。联语明快流畅,对仗亦甚工稳。根据佛教教义,断定现实人生“无常”、“无我”,把人生喻为“苦海”。苦的原因,既不是超现实的梵天,也不是人间社会环境,而是自身的“贪、瞋、痴”等烦恼及“身、口、意”等活动。根据恶善行为名利邪念轮回报应的观点,要想摆脱着苦难之海,唯有皈依佛门彻底转变自己的世俗欲念,才能达到“解脱”的最高境界,即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该联正体现了这一唯心主义的哲理。超尘脱俗,其手段无非是晚间敲敲鼓、早晨敲敲钟让人惊醒,经常念念经、

祷告祷告佛让人觉悟。此种做法,可谓苍白无力。然而这对世间的名利客、邪恶之类的梦迷人,也许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智慧无边不可说; 光明照世为所归。——弘一法师书于千佛山兴国禅寺大雄宝殿东门外西墙壁上,青岛之净仁居士姜宏钧古寺瞰名城,好把晓钟开万户; 佛山营帝室,竟与佛陀共一龛。——近·罗正纬,千佛山兴国禅寺 千载千佛,弗能唤醒求名客; 沙劫沙渡,终可悟出逐利人。——千佛山兴国禅寺 色相皆空,城廓河山尽幻影; 烟云过眼,神仙富贵了无痕。——千佛山兴国禅寺 2.大雄宝殿 千山千佛,佛佛道同开觉路; 万世万代,代代相传印心灯。——沙门能禅,千佛山大雄宝殿,林建敏壬申年(1992)冬月书于历下 金像妙庄严,反观自然本清净; 圣境难思议,悟诸法空皆自然。——沙门龙阐,千佛山大雄宝殿,林建敏庚午年(1990)金秋,书于历下 童子求法,圆成佛果; 观音垂慈,普救一切。——弘一法师,千佛山大雄宝殿东门内,青岛之净仁居士姜宏钧丙子年(1996)(佛历2540

【关于淡泊的名人经典语录】关于淡泊的名人名言

《【关于淡泊的名人经典语录】关于淡泊的名人名言》 摘要: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 1、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2、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3、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 4、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5、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6、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7、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8、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法国 9、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10、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11、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1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3、过于烦恼和过于愉悦都是过高评价世界的方式,前者比后者更糟。哈利法克斯 14、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这《诫子书》 16、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17、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18、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19、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20、贪材,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前苏联]艾特到托夫 21、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2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23、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24、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2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6、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27、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28、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29、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30、一个人绝不会仅仅因为用憎恶的眼光看待世人就能显出他的优越。夏多布里昂 31、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32、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33、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34、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35、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抗“疫”主题作文可用的50个经典名句及范例

抗“疫”主题作文可用的50个经典名句及范例 1.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 (灾难面前,不可追求“独善其身”。) 2.各奋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怀精卫之心,不难填海。——蔡锷 (勠力同心,战“疫”必胜!) 3.挟一往无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气。——蔡锷 4.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面对抗击疫情的这场特殊战役,我们仍然需要“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 5.不是你战胜生活,就是生活将你压碎。——茅盾 (我们必然要选择前者。) 6.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吴玉章 (疫情中,在各个岗位各条战线的诸多工作人员都是对这句话的践行。) 7.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罗家伦 (这三点也恰是面对疫情所应具备的。) 8.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充此一念,可为仁圣。——弘一法师 (对待野生动物正应如此。) 9.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 (磨难是人生的常态,要以平和心态对待之。) 10.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也必然没有过不去的疫情……) 11.闲人的脑子,是魔鬼的工场。——郁达夫 (诽谤韩红,妄议钟南山父子的无聊之徒……) 12.人生遭逢的所有困难,都会是修行的道场。——南怀瑾 (从此次遭逢的疫情中,我们也应有所收获。) 13.今天的大陆,有的人很有权力,有的人很有财富,有的人很有知识,有的人很有名气,可他们普遍没有一样东西:良知。——金庸 (可用于批判疫情中种种的“无良之人”。) 14.我认为,反省是走向进步的开始。——柏杨 (愿进步自此开始……)

弘一法师格言_名人名言

弘一法师格言 弘一法师格言 1、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2、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3、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4、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6、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7、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8、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9、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11、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12、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13、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14、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15、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16、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17、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18、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豀刻当矫之以浑厚。 19、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20、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21、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桀谬戾,可胜言哉? 22、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平矣。 23、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24、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25、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26、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27、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并集。 28、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29、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藏奸。

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与发展趋势(作者:叶朗)

中国美学研究之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叶朗) 我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向各位报告关于中国美学发展之情况,还有我对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些看法。当然,我谈的主要是大陆的情况。美学在中国大陆是比较热门的学问,研究的人很多,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喜好美学的人也特别多。今天,我就把大陆五十年来美学发展的概况做一个简要介绍,同时也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一点看法。历史的回顾我想先回顾一下历史。历史大致可分为三段来讲。第一段是近代。所谓近代,是指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这段时间。我们从近代开始引进西方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其中,以王国维的学术成就最大。他引进了西方的美学,并企图以西方美学来研究整理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写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有名的学术著作,其中《人间词话》的影响非常大。第二段是现代。所谓现代是指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一九四九年这段时间。现代研究美学的人也不很多,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位:朱光潜与宗白华,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朱光潜主要是将西方的美学介绍到中国,最有名的著作是《文艺心理学》。据说在四十年代中国大学生有两本最喜欢读的书,其中一本就是《文艺心理学》。此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美》等书。我在台湾的书店看到,朱光潜的《谈美》竟有十六、七种版本,是不同的出版社出的。台湾一位出版家说:“作为普及性的、通俗性的学术著作,《谈美》仍然是一本经典,至今没有一本新的《谈美》来代替它。”朱光潜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翻译了大批的西方美学经典著作。翻译学术著作,除了中、外文程度要好,理论上的修养也要高,学问要比较宽。朱光潜的外文很好,过去是在北京大学西方语言系担任教授。他中文修养也很好,他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是很有名的。桐城派的传统可能对他有影响。宗白华名气没有朱光潜那么大,有一个原因是五十年代以后他写的文章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在五十年代

对联常识

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 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 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浮舟沧海两个黄鹂鸣翠柳春蚕到死丝方尽 寿比南山立马昆仑一行白鹭上青天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3.串对:又名流水对,单看上或下联,意思不全,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 例:春色满园关不住人生自古谁无死纸上得来终觉浅

一枝红杏出墙来留取丹心照汗青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联是对称的两句话,上句叫上联,也叫“初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白” 四、对联的特点: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上联要用仄声字,下联尾用平声字。否则拗口。 2.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下联词性与上联同位词相同。 例:明月松间照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投石冲开水底天 3.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五、对联的平仄: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六、对联练习题 1.指出下列对联所指行业: 松竹赠绿素雅为佳男添庄重女添俏虽然毫末技艺 芝兰送香淡雅最奇夏透风凉冬御寒却是顶上功夫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刻刻催人资惊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