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 高县柳湖中学刘星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 高县柳湖中学刘星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  高县柳湖中学刘星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  高县柳湖中学刘星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课题:地球的形状、经线、纬线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性,弄清地球的形状。

2、能正确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线和纬线的分布规律。

3、通过对地球仪的整体认识,学生自主构建初略的空间意识。

【学习重难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和特点。

【课堂设计思路和策略】

1、认真阅读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阅读课本P2-P5,对基本知识点和重点做好勾画,同时对难点和不懂知识做好笔记。

3、通过小组合作熟练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基本知识。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5分钟)

学习任务一:阅读P2内容并结合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_____千米

2、地球的大小最大周长__________千米(又称_______)

表面积___________平方千米

学习任务二:阅读P5内容并结合地球仪,观察经线、纬线分布规律。

三、师生互动,重点展示

1、试一试能否在图上辨认出地球的形状。

2、跟随老师的步伐,在图中自己用不同颜色的笔标

一标经线和纬线。

3、注意观察经线和纬线的特性。

4、在老师的指引下在小组内作知识小总结。

四、知识达标

1、人类的家园是指()

A、每个人的家庭

B、自己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地球

2、“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 、赤道 D、本初子午线

3、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4、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A、地球自转轴

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地球上就有地轴

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5、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6、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总共有360条

B、纬线总共有180条

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

7、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8、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

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练习 题 新的学期大家又要开始学习新的知识了,不断地做练习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深刻,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地表某一地点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此地的地理位置在( ) A.0°、0 ° B.0°、180° C.0°、20°W D.0°、160°E 2.下列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50°N 、40°E B.26°S 、60°E C.80°N 、110°W D.55°S 、25°W 3.关于经纬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一条经线和每一条纬线都有相交的一点 B.南极点和北极点不属于经纬网之内 C.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用处很大 D.能够确定地表一些特殊的点的位置 4.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交点在地球上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5.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 ) A.是相邻的两条经线 B.是同一条经线 C.两条线共同组成一个经线圈 D.都位于西半球上

6.沿一条纬线一直向前走( ) A.可以一直向正东行进 B.能够到达北极点 C.能够到达南极点 D.最后能够回到原地 7.准确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B.生活在地球上的古代人们 C.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D.外星人告诉我们 8.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D.60°N 9.本初子午线是( ) A.零度经线 B.零度纬线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东西半球分界线 10.经纬度都是0的地点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1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20°W经线和160°E经线 B.赤道 C.20°E经线和160°W经线 D.本初子午线 12.与80°W构成经线圈的是() A.60°W B.20°E C.100°E D.180° 13.下列地点中,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A.165°E,20°N B.21°W,7°N C.15°W,25°S D.15°W,25°N 14.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 (1)观察地球仪看纬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六页 (2)纬度的划分(南北纬、高中低纬、特殊纬线、会找长度相等的纬线、纬度分布规律判断北南纬N/S、南北半球的划分) (3)观察地球仪看经线的特点(定义、方向、长度、形状、位置关系)第七页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 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 蓝色的。 学生2 美丽的。 学生3 圆形的。 学生4 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臆想证实 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解释) 学生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教师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 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优秀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 三、教具 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 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板书) 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 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 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 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 四、纬线和经线(板书) (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请看投影。 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 3.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定方位及进行相关计算。 三.自学指导: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四:先学过程: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2.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点名要求学生来回答或者板演,其他同学认真做在册子上,书写要规范。 思考:1.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约是多少?

2.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保持其方向不变,那么,他们能回到原出发点吗? 3.说一说:请说出下列经纬线的地理意义。0°经线、180°经线、赤道、23°26′N、23°26′S、66°34′N、66°34′S、30°N、30°S、60°N、60°S。 五.后教过程(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 1.更正: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请要补充或者更正的同学举手。 2.讨论:看回答的是否正确?为什么?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六.课堂总结: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km,两地纬度相差N度,其距离为 若两地在同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两者经度差为N度,则两地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2.两点间最短航线方向确定的方法 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 ,再向;同在南半球,先向,再向。 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 ,再向;同在南半球,先向,再向。 3.对趾点坐标的确定方法 互为对趾点的两点的坐标,二者纬度数是的,但所在南北半球,二者经度数是的,但东西经相反。 七.当堂训练(请同学们运用本节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业第6页基础过关) (1)图中B城市位于C城市的( ) A.东北方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A城市到D城市的直线距离约为( ) A.4 200千米B.5 900千米 C.7 200千米D.8 200千米 八.课后作业:(课时冲关) (平行班完成必做,快班完成选做,尖子班可适度选做高考题) 必做:1-7 选做:10.11.12 九.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对于初中年级的学习,我们要多掌握一些地理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来一起学习吧!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考试技巧.1亿平方千米 习题: 1、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球体 B、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C、古有“天圆地方说”,所以地球是正方体 D、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下列事例中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 A、太阳光能照到地球上 B、发生月食时边缘是弧形 C、一个船队在海上航行1个月没有看到彼岸 D、看到远方开来的火车渐渐变大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习题 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使用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 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导学案 设计:王舟成审阅:陶 照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插图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组成及用途。 学习重难点: 1、描述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2、地球仪的用途 导学内容 一、自主学习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请注意从课本中划出和写下你的分析结论——轻松学习从这里开始) (1)、请同学们读课本第4-6页“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部分的相关文字探究思考:地球是一 个 。 (2)、读图B探究思考: 过程①古代人活动范围狭小,凭直觉认识世界,认为地球形状是; 过程②人类活动范围变广、视野扩大,大地不是平的,认为地球形状是 过程③人类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地球形状是 过程④通过葡萄牙航海家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过程⑤20世纪,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完成课本第4页探索活动活动 推测的结论: (4)、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表面积,最大周长约。(温馨提示:划下来更有利于你掌握知识,还有一定要注意区分单位哟) 学习活动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5)、读教材及图D,总结地球仪的概念是:仿照地球,并且按照一定的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6)、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和表示地理事物。(7)、地球仪上有“一轴两极”“一轴”是,它是为了研究地球

自转而假想的,实际上并不存 在。“两极”是和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更多的证据证明地球是 个球体。 2、你能否想出简单的办法看到 地球的全貌? 三、当堂训练 1.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地球是 球体的说法的是() A 站在海边看轮船迎面驶来, 先看到桅杆或烟囱,后见到船 身。 B 电视塔越高,收视范围越 大。 C 飞机越飞越高,最后看不见 而消失。 D 日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 为圆形。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 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 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能证实 () A.“天圆地方” B.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 鼓的不规则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5、地球的表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平方千米亿平方千米亿平方千米 6、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 万千米万千米万千米万千米 7、下列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图,说明经纬线的概念、特点 2、学会阅读经纬线图,理解经纬度的划分、表示、写法、经纬度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1、描述经纬线的特点。 2、运用经纬线图判断经纬度及书写。 导学内容 一、自主学习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纬度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8-9页“纬线和经线”图文部分 探究思考: (1)地轴是指。实际上它是(存在、不存在)的。 (2)北极是指,南极是指: (3)纬线指:;是最大的纬线圈 (4)经线指:。(5)地球表面有真的经线和纬纬线吗?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学习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学习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小编特地整理了这篇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学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 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指示东西方向)。 2.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且只是南北方向,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且把地球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 3. 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标定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4. 东西经的划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向东向西各作180,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5. 南北纬的划分:赤道(即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称北纬,用N 表示,赤道以南的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向东至东经160度之间的经线圈是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至东经160度是西半球。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材分析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材分析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材分析 1.(1)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地球仪有什么用处?;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你会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吗?;你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球的形状和重要性;(4)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地球的知识,形状和重要性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后,出现了以“三维”来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现象。所谓“三维”,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来拟定的教学目标,称为“三维教学目标”,或直接称为“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 【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习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习难点】:学会观察地球仪和使用地球仪。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表面积 1、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__ "的说法。 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 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图1.1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4、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千米。 学习任务二:认识地球仪 1、地球仪是人们据地球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_________。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和来表示、 、、、和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事实上,地球并不存在这根轴,它是人们假想的轴。 二、课堂达标 1.人类的家园是指() A.每个人的家庭B.自己的家乡C.我们的祖国D.地球 2.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棋盘似的正方体B.倒扣的盘子C.球体 D.圆形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78千米B.6371千米C.6357千米D.4万千米 4.地球的表面积是() A.5.1亿平方千米B.5.1亿千米C.5.1亿立方千米D.5.1平方千米5.关于地球仪不正确的叙述是()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6.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A.地球自转轴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地球上就有地轴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7.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1.1.1:地球和地球仪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表示地球的大小 3、通过自作的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并能用它来表示地球的自转,并理解地轴和极点的含义 二、重点与难点 简易地球仪的制作,并通过自制的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理解地轴和两极的含义。 三、预习 1、用一个词来概括地球的形状,这个词是_______ 2、你可以用哪些数据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3、地球的最大周长大约是4万km,我们的操场跑道的长度是400m,地球的最大周长大约是我们跑道周长的______倍?如果我们沿跑道走一圈的时间是5分钟,那么我们以相同的速度绕地球一周需要________(长时间,不考虑地表的差异) 4、地球的表面积大约为5.1亿km2,我校操场的面积约为7000m2,地球的表面相当于我们多少个操场的大小? 5、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地轴吗? 6、怎么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它们有什么特殊性? 四、活动:制作小小地球仪,并用你所制作的小小地球仪:(过程要求见书本P5页) 1、演示地球的自转 2、指出地轴与两极 五、反馈练习 1、麦哲伦船队航行的成功能说明以下哪一地理事实()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 B、大陆漂移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世界发展不均衡 2.关于地球仪错误的叙述是()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4、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6.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A.地球自转轴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地球上就有地轴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7.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 ___,穿过地球内部地心的假想的轴是________。 六、总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 七、作业:填充图册P2页,1、2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新人教版

1.1 地球和地球仪(1)课题 1.1 地球和地球仪(1)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 重点 难点 地球形状和大小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复备导学利用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读学1.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千米。 3.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是________,北极__________。4.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___。 研学1.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出发,经过______洋,绕过南美 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群岛,向西 穿过______ 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2. 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 _____ → ______ → _____ → ______船队环球航行→___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为什么?(参照图1.3) 4.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根据月食照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5.请说出在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城市、陆地、海洋等地球事物。

展学各小组展示研学结果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1.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____ → ______ → _____→ ______船队环 球航行→_____ 形状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_______ 2.地球和地球仪大小最大周长__________ 表面积____________ 地球仪:______ 的模型 检学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2.我们看远方驶来的船出现的过程是( ) A.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B.先看到船身,后看到船帆 C.同时看到 D.以上说法都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D.地球是一个圆的 4.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 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 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6. 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B、纬度最大是180° C、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圆 D、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变大 8.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旺中学陈少伟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理解地球的形状;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大小; ③掌握地球仪的概念,利用图或地球卫星照片与地球仪作比较,说明地球形状和地球仪的特点。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在生活的事物中总结出地球的形状。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通过日常生活中很多事例可以反映地球的形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具: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地球仪(学生可自带小型地球仪)、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引用李白的一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面的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板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提问:要求学生说出这四句诗所包含的意境(学生:朋友乘着的船越来越远,慢慢只剩下一个影子,后来变成水天相接的一线,从而映进诗人眼中的只有滚滚西去的长江之水,而友船消失在李白的眼中。) 针对这诗的意境,假设两个条件(一,地球是方的;二,地球是圆的),让学生在这两种条件下进行讨论,看哪种假设最能符合李白诗中的意境。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第一种假设,地球是方的,地平面就和人的视线平行,所无论船走多远,都会出现“远影”的景象(人的视力是无限的),不会出现“碧空尽和天际流”的情景;而第二种假设,地球是圆的,在一个球面上,球面和人的视线是有一定的夹角,随着船的距离拉远,船在人的视野中过程,先是船,再是帆,最后是“碧空尽”,船消失在人的视野中,只有滚滚的长江水在流。(边讲,边简单课件动画演示或黑板示意图演示)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假设一的示意图: 假设二的示意图: 二、讲授新课 提问:那么我们可以从李白这诗句里面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老师再次演示示意图,并加以引导学生思考) 板书:地球和地球仪 讲述:不错,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侧面反映地球不是方的,而是圆的,但地球是不是一个正圆体呢?看课本第二页“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并找出答案! 板书: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直觉认知)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臆想感知) 地球是一个球体(真实认知) 学生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材料,谈谈自己的体会。 讲述:我们通过阅读“阅读材料”P3,可以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经过了无数人的艰辛努力,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最终认知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一个科学的信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科学技术是实践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同学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地球的真正形状虽是一个球体,但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中间略大、两端稍小的不规则椭球体。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师进修学校郑建红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学生1 蓝色的。学生2 美丽的。学生3 圆形的。学生4 球形的。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师生互动,学习新课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 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 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直觉臆想证实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球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

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学生回答) 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整理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⑷地球卫星照片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纬线 经线(又名子午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 5.经度和纬度(见P6-P7) 经度 纬度

划分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0°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数值由0°经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 数值由0°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 数值范围 0°—180°(180°W和180°E重合) 0°—90°[90°N(北极)90°S(南极)] 表达方式 度数+W或E 数值+N或S 半球划分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经纬度与距离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两地距离相差约111KM,越向两极,相邻两经线间距离越短纬度相差1°,两地之间距离相差约111KM 低、中、高、纬的划分:0°——30°为低纬地区,30°——60°为中纬地区,60°——90°为高纬地区。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