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MJ心理大纲详解-心统 修改可打印版

MJ心理大纲详解-心统 修改可打印版

MJ心理大纲详解-心统 修改可打印版
MJ心理大纲详解-心统 修改可打印版

心理教育与统计学

统计是一种形式的交流手段,它用抽象的符号去代表概念、事件,并把他们按照有效的方式结合起来。任何行为科学家都可以用统计学这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来和他人交流他们研究的结果。统计也是一位先知。先知会一如既往地告诉我们明确的答案,而这答案能令全世界的人心服口服。最后,我们把统计定义为一个收集数据且对其进行组织、总结、描述并基于这些数据做出决定和推论的过程。

(1)基本概念

总体:具有某些共同的、可观测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样本:由于不能或没必要对整个总体进行研究,我们只能从总体中选择出一些个体代表总体,这些个体的集合叫样本。

变量:本身是变化的或者对于不同个体有不同值得特征或条件。

常量:本身不变且对不同的个体的值也相同。

参数:描述总体的数值,它可以从一次测量中获得,也可以从总体的一系列测量中推论得到。

比例:全组中取值为X的比例,p=f/N

插值法:一种求两个已知数值之间中间值的方法,其假设所求解点附近数据呈线性变化。

统计量:描述样本的数值,与参数的获得方式相同。

随机取样:从总体抽取样本的一种策略,要求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

取样误差: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距。

偏态分布:分数堆积在分布的一端,而另一端成为比较尖细的尾端,其与对称分布对应。

次数分布:一批数据在某一量度的每一个类目所出现的次数情况。

离散型变量:由分离的、不可分割的范畴组成,临近范畴之间没有值存在。

连续型变量:在任何两个观测值之间都存在无限个可能值,它可被分割成无限多个组成部分。

(2)学习建议

①将注意放在概念上,心理统计应该是一门概念性的科学,而非纯数学。

②一定要将统计方法与心理学研究的情景结合起来学习。

③弄懂一个概念再开始学习下一个,心理统计中的概念应用性较差却是之后做题的基础。

④做题按照推荐格式能避免出错几率。

一、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是指用来整理、概括、简化数据的统计方法,侧重于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一)统计图表

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明确、生动直观地表达数量关系,具有一目了然、整洁美观、容易理解等特点。它们是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以简化的形式加以表现的两种最简单的方式。在制定统计图表之前,一般首先要对数据进行以下两种初步整理:

①数据排序:按照某种标准,对收集到的杂乱无章的数据按照一定顺序标准进行排列

②统计分组: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将所得到数据划分到各个组别中去

1.统计图

统计图:用点、线、面的位置、升降或大小来表达统计资料数量关系的一种陈列形式

组成:坐标轴、图号、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注

分类:条形图、圆图、线性图、直方图、散点图、茎叶图

2.统计表

统计表:将要统计分析的事物或指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以代替烦琐文字描述的一种表现形式

组成:隔开线、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

分类: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

(二)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又叫集中趋势,是体现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量。它能反映频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

1.算数平均数

(1)定义:即所有观察值的总和与总频数之商,简称为平均数或均数

平均数一般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使用。

1

n

i

i

X X

N

=

=

(2)特点

①在一组数据中每个变量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等于零

②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加上一个常数C,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常数C

③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常数C,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C

(3)意义

算数平均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它在大多情况下是真值最好的估计值。

(4)优缺点

优点:反应灵敏、计算严密、计算简单、简明易解、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验算、较少受抽样变动影响

缺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不能在出现模糊数据时计算

2.中数

(1)定义: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数据比它大,一半数据比它小,等价于百分位数是50的那个数。

(2)算法:

①数列总个数为奇数时,第(n+1)/2 个数就是中数

②数列总个数为偶数时,可取位于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数

③分布中有相等的数时,将重复的数字看成一个连续体,利用中间分数的精确上下限使用插值法

(3)优缺点:

优点:计算简单、容易理解、不受极端值影响、能在有模糊数据情况下使用、可在顺序型数据时使用

缺点:代表性低、不够灵敏、稳定性低、需要排序、不能进一步做代数运算

3.众数

(1)定义: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

众数可能不只一个。在正偏态分布时,平均数最靠近尾端,中数位于其与众数之间。 (2)优缺点

优点:能在数据不同质的情况使用,能避免极端值干扰

缺点:不稳定、代表性差、不够灵敏、不能做进一步的代数运算

(三)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就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

1.离差与平均差

离差:分布中的某点到均值得距离,其符号表示了某分数与均值之间的位置关系,而数值表示了它们之间的绝对距离。所有的离差之和始终为零。

X μ=-x

平均差:次数分布中所有原始数据与平均数绝对离差的平均值。

..i

X X

A D n

-=

2.方差与标准差

和方:每一个离差值平房求和

由于离差正负值互相抵消无法代表离中趋势我们引入和方的概念 (1)总体的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房后的均数

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2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符号σ2表示,也叫均方。

2SS N σ=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作为样本统计量用符号s 表示,作为总体参数用符号σ表示。

σ=(2)样本的方差和标准差

样本的变异性往往比它来自的总体的变异性要小。为了校正样本数据带来的偏差,在计算样本方差时,我们用自由度来矫正样本误差,从而有利于对总体参数更好的无偏差估计:

21SS

S n =

-

S =(3)性质

①每一个观测值都加一个相同的常数C 之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来的标准差 ②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常数C ,所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 (4)意义

方差与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它们是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分析中最常用的差异量数,它们的优点有:反应灵敏、计算严谨、计算容易、适合代数运算、受抽样变动影响小、意义简单明了

3.变异系数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能用绝对差异量来比较不同样本的离散程度,而应当使用相对差异量数,最常用的就是差异系数。

①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使用的观测工具不同,所测的特质相同

②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使用的是同种观测工具,所测的特质相同,但样本间水平差异较大 差异系数:一种最常用的相对差异量,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

100%s

CV X =

?

(四)相对量数 1.百分位数

百分位数:在整个分布中,在某一值之下或等于该值的分数的百分比,所对应的分数 百分位数和百分等级是同一操作定义的两端。当我们求累计次数占总体的百分比是,所对应的分数和百分比的值分别为百分位数和百分等级。

2.百分等级

百分等级:常模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所占总体的百分比

百分等级一定要对应分数区间的精确上限。百分等级和百分位数都可以由已知数据用差值法求解。

3.标准分数

(1)定义: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也叫Z 分数

离平均数有多远,即表示原始分数在平均数以上或以下几个标准差的位置。

X X Z s -=

(2)性质

①Z 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 ②一组原始分数转换得到的Z 分数可正可负,所有原始分数的Z 分数之和为零 ③原始数据的Z 分数的标准差为1

④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Z 分数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 (3)优点

①可比性——不同性质的成绩,一经转换为标准分数,就可在同一背景下比较 ②可加性——不同性质的原始数据具有相同的参照点,因此可相加 ③明确性——知道了标准分数,利用分布寒暑表就能知道其百分等级

④稳定性——转换成标准分数之后,规定了标准差为1,保证了不同性质分数在总分数中权重一样 (4)应用

①比较几个分属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 ②计算不同质的观测值得总合或平均值,以表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③若标准分数中有小数、负数等不易被人接受的问题,可通过 Z'=aZ+b 的线性公式将其转化成新的分数(如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五)相关量数

由于实验法适用范围的限制,有的时候我们只能对变量间进行相关研究,也就是看两者是否有互相跟随的变化关系。相关研究所得到的是一种描述统计,我们仅仅能用其描述两个变量互相跟随的程度大小,至于他们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或者是共变关系则不可妄下定论。 相关系数: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

作为样本的统计量用r 表示,作为总体参数一般用ρ表示。 正相关:两列变量变动方向相同

负相关:两列变量中有一列变量变动时,另一列变量呈现出与前一列变量方向相反的变动 零相关:两列变量之间没有关系,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或无规律变化

1.积差相关,也就是Pearson 相关。

(1)前提

①数据要成对出现,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并且每队数据与其它对子相互独立 ②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的,至少接近正态 ③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也即两列数据都是测量数据 ④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

X Y

XY

r -

=

=

=

∑∑∑

r 也就等于X 和Y 共同变化的程度除以X 和Y 各自变化的程度。

2.等级相关,也就是Spearman 相关

(1)适用范围 ①当研究考察的变量为顺序型数据时,若原始数据为等比货等距,则先转化为顺序型数据

②当研究考察的变量为非线性数据时

(2)公式: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顺序型数据,仍然用Pearson 相关公式计算即可。

3.肯德尔等级相关

(1)肯德尔W 系数

也叫肯德尔和谐系数,原始数据资料的获得一般采用等级评定法,即让K 个被试对N 件实物进行等级评定。其原理是评价者评价的一致性除以最大变异可能性。

()()

2

22

3

1

12

i

i

R R

N

W K N

N -

=

-∑∑Ri :评价对象获得的K 个等级之和,N :等级评定的对象的数目,

K :等级评定者的数目。

(2)肯德尔U 系数#

其与肯德尔W 系数所处理的问题相同,但评价者采用对偶比较法,即将N 件事物两两配对分别进行比较。

(

)2

8

1

(1)(1)

ij

ij r K r U N n K K -=

+-?-∑∑rij 为对偶比较记录表中i>j 格中的择优分数。

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1)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列数据为等距正态变量,另一列为离散型二分变量。

p q

pb t

X X r s -=

p X 是与二分称名变量的一个值对应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q

X 是与二分称名变量的另一个值对应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p 与q 是二分称名变量两个值各自所占的比率, s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 (2)二列相关。适用于两列变量都是正态等距变量,但其中一列变量被人为地分成两类。

p q b t X X pq

r s y -=

? y 为标准正态曲线中p 值对应的高度,查正态分布表能得到

5.Ф相关。适用于两个变量都是只有两个点值或只表示某些质的属性。

r Φ=

a 、

b 、

c 、

d 分别为四格表中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数据

二、推断统计

推论统计就是指运用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将从样本数据中获得的结果推广到样本所在的总体。进行推论统

计的关键在于所抽取的样本要能够尽量接近所要研究的总体。

(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 1.概率

概率:表明随即时间出现可能性大小的客观指标。

概率的定义包含以下两种,当观测次数够多时他们是相等的。 后验概率:对随机事件进行n 次观察,某一事件A 出现的次数m 与观测次数n 的比值在n 趋近无穷时所稳定在的常数p 。

先验概率:在满足试验可能结果数有限且每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条件下,随机事件包含的结果数除以结果总数。

当样本量足够大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许多变量的分布都近似于正态曲线,因此有“上帝偏爱正态分布”一说。 (1)特点

①正态曲线的形状就像一口挂钟,呈对称分布,其均值、中数、众数实际上对应于同一个数值。 ②大部分的原始分数都集中分布在均值附近,极端值相对而言比较少。 ③曲线两端向靠近横轴处不断延伸,但始终不会与横轴向交。

④正态分布曲线转化为z 分数后人以z 分数与零点对应曲线下面积固定。 (2)用法 ①依据Z 分数求概率,即已知标准分数求面积。

②从概率求Z 分数,即从面积求标准分数值。

③已知概率或Z 值,求概率密度,即正态曲线的高。

3.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对于一个事件有两种可能A 和B ,但我们对这一事件观察n 次,事件A 发生的总次数的概率分布就是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的均值为pn μ= 方差公式为

2

npq σ=

标准差的公式为σ=4.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

(1)抽样原理

抽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完全均等。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发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 (2)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法

②系统随机取样法 ③分层随机取样法 ④多段随机取样法

5.抽样分布

样本分布: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统计推论的重要依据。 (1)正态分布及渐近正态分布

样本统计量为正态分布或者接近正态分布的情况都可根据正态分布的概率进行统计推论。 总体分为正态或接近正态,方差已知,样本平均数和方差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①样本平均数分布的平均数和方差与母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有如下关系:

2

2X X

X n

μμσσ

σ==

=

②样本的方差及标准差的分布也渐趋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和总体有如下关系:

22

2

22s s s

s X X n σσσ

σ

σ

====

X s σ=

1n s -=

(2)t 分布

t 分布是一种与方差无关而与自由度有关的分布,很类似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将正态分布看作t 分布当自由度为正无穷时的特例。

总体分布为正态,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

χ2分布的构造是从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每次抽去n 个随机变量,计算其平方和之后标准化的一个分布。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都是1,但伴随着n 取值的不同,自由度改变,曲线分布形状不同,而当自由度趋近于正无穷时χ2分布即为正态分布,因此其于t 分布一样都是一族分布,而正态分布都是其中的特例。

()

2

22

X μχσ-=

(4)F 分布

如果有两个正态分布的总体,我们从其中各自取出两个样本,各自计算出χ2,则:

2

11

22

2df F df χχ=

122121

n n s F s --=

更多情况下,我们所计算的F 两样本取自相同总体,此时可将上式化简为

(二)参数估计

当在研究中从样本获得一组数据后,如何通过这组信息,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也就是如何从局部结果推论总体的情况,称为总体参数估计。总体参数估计问题可以分为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良好估计量的标准:①无偏性——用多个样本的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偏差的平均数为零。

②有效性——当总体参数的无偏估计不止一个统计量时,无偏估计变异小者有效性高,变异大者有效性低,即方差越小越好。

③一致性——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时,估计值应能够越来越接近它所估计的总体参数。 ④充分性——样本的统计量是否充分地反映了全部n 个数据所反映总体的信息。

点估计: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因为样本统计量为数轴上某一点值,估计结果也以一个点的数值表示。 区间估计:根据估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这个区间就叫做置信区间,相应的概率成为置信度,这两个量是共通变化的,置信区间越大,置信度越高;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及落入该范围的概率。 标准误: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

总体方差未知时用估算的总体方差计算标准误。

X σ=

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2

2

X X

x Z x Z ααμ-<<+

当总体方差未知时,则使用t 分布对应置信度

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1)标准差的区间估计

112

2

n s n s

s Z s Z αασσ---<<+

(2)方差的区间估计

()()()

2211

22212

2

11n n n s n s α

ασχχ-----<<

可以说,每一个实验的存在,仅仅是为了给事实一个反驳虚无假设的机会。 ——R.A.Fisher

1.假设检验的原理

假设检验:统计学中的一种推论过程,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作为一般性结论,判断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假设检验的实质是对可置信性的评价,是对一个不确定问题的决策过程,其结果在一定概率上正确的,而不是全部。 (1)两类假设

对于任何一种研究而言,其结果无外乎有两种可能,即是否符合我们预期。一般来说证伪一件事情比证实一件事容易,在行为科学的研究中,由于我们无法了解总体中除样本以外的个体情况,因此尝试拒绝虚无假设的方法优于证明备择假设。

备则假设:因变量的变化、差异却是是由于自变量的作用 往往是我们对研究结果的预期,用H1表示。

虚无假设: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们所预计的改变、差异、处理效果都不存在 观察到的差异只是随机误差在起作用,用H0表示。 (2)小概率原理

小概率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至于什么就算小概率事件,那就是我们在计算前明确的决策标准,也就是显著性水平α。在检验过程中,我们假设虚无假设是真实的,同时计算出观测到的差异完全是由于随机误差所致的概率。之后将其与我们实现界定好的显著性水平比较,从而考虑是否依据小概率原理来拒绝虚无假设。 (3)两类错误 (本部分内容请参照实心信号检测论对照来看。——MJ 注) Ⅰ型错误:当虚无假设正确时,我们拒绝了它所犯的错误,也叫α错误。

研究者得出了处理有效果的结论,而实际上并没有效果,即所谓“无中生有”。 Ⅱ型错误:当虚无假设是错误的时候,我们没有拒绝所犯的错误,也叫β错误。 假设检验未能侦查到实际存在的处理效应,即所谓“失之交臂”。 两类检验的关系: ①α+β不一定等于1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α与β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

(4)检验的方向性

单侧检验:强调某一方向的检验,显著性的百分等级为α

双侧检验:只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性的检验,显著性百分等级为α/2

对于同样的显著性标准,在某一方向上,单侧检验的临界区域要大于双侧检验,因此如果差异发生在该方向,单侧检验犯β错误的概率较小,我们也说它的检验效力更高。 (5)假设检验的步骤 ①根据问题要求,提出虚无假设和备择假设

②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

③确定检验的方向性并规定显著性水平 ④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

⑤将统计量的值与临界值对比做出决策

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1)总体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

obs X

X z μσ-=

其中

X σσ=

0μ和0σ分别为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2)总体正态分布而方差未知

0obs

X t s μ-=

X s =

S =

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

12

obs obs D X X Z t σ-==

这是两样本平均数检验的通用公式,所不同的仅在于标准误的计算

(1)总体方差已知

①独立样本

D σ=

②相关样本

D X σ=

r 为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2)总体方差未知

①独立样本(方差差异不显著时

)D X

σ=

②相关样本

a.相关系数未知:

D σ=

其中d

为每一对对应数据之差

b.相关系数已知:

D X

σ=

4.方差齐性检验

(1)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

当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时,其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比值服从χ2分布:

2

220

ns χσ=

由自由度1df n =-查χ2表,依据显著性水平判断

(2)两个样本方差之间 ①独立样本

22s F s =

大小

其中当两样本自由度相差不大时可用

n s 代替n-1s 查表时11221,1df n df n =-=-

②相关样本

22

t =

其中

2df n =-

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①积差相关

a.当ρ=0

时:

r t =

其中2df n =-

b.当ρ≠0时:先通过查表将r 和ρ转化为费舍Zr 和Z ρ然后进行Z 检验。

Z Z Z -=

②等级相关和肯德尔W 系数

在总体相关系数为零时:查各自的相关系数表,判定样本相关显著。

(四)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1)方差分析的概念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推断多组资料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也即检验多组数据之间的均数差异是否有统计意义。当我们用多个t 检验来完成这一过程时,相当于从t 分布中随机抽取多个t 值,这样落在临界范围之外的可能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Ⅰ型错误的概率。我们可以把方差分析看作t 检验的增强版。 (2)方差的可分解性

方差分析依据的基本原理就是方差的可加性原则。作为一种统计方法,方差分析把实验数据的总变异分解为若干个不同来源的分量。数据的变异由两部分组成:

组内变异:由于实验中一些希望加以控制的非实验因素和一些未被有效控制的未知因素造成的变异,如个体差异、随机误差。

组内变异是具体某一个处理水平之内的,因此在对总体变异进行估计的时候不涉及研究的处理效应。 组间差异:不仅包括组内变异的误差因素,还包括了是不同组所接受的实验处理不同造成的影响 如果研究数据的总变异是由处理效应造成的,那么组间变异在总变异中应该占较大比例。

B MS 表示组间方差,

B

B B SS MS df =

,1B df k =-,k 表示实验条件的个数

W

MS 表示组内方差,

W

W W

SS MS df =

()

1W df k n =-,n 表示每种实验条件中的被试个数

(3)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①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

②每次观察得到的几组数据必须彼此独立 ③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应彼此无显著差异

为了满足这一假定,我们可采用最大F 比率法2max max

2

min

s F s =,求出各样本中方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

通过查表判断。

(4)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Ⅰ 求平方和

①总平方和是所有观测值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总和

()

22

T

G S S X N =-∑其中G 表示所有数据的总合,N 表示总共的数据个数 ②组间平方和是每组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再与该组数据个数的乘积的总和

()

2

22i B i i T

G

SS n X G n N ??=-=-????∑∑,G 为数据总均值,i T 为每组数据和,i n 为该组数据个数

③组内平方和是各被试的数值与组平均数之间的离差的平方总和

W i

SS SS =∑

(注:

T B W SS SS SS =+推荐用于检验之前的计算,而不是被当作快捷计算的方式)

Ⅱ 计算自由度

()11

1T B W df N df k df k n N k

=-=-=-=-

Ⅲ 计算均方

B

B B SS MS df =

W

W W SS MS df = Ⅳ 计算F 值

B

W MS F MS =

Ⅴ 查F 值表进行F 检验并做出判断 Ⅵ 陈列方差分析表

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中同质被试参加所有水平下测试,因此,组间变异不包括个体差异的影响。而每一个水平之内仍然是由不同被试共同完成的,于是我们仍然将总体变异分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但需要进一步将组内变异分为被试间变异和误差引起的变异。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F 检验时,将被试间变异从组内变异中去除,使得检验结果更灵敏。

个体误差用

R SS 表示,而随机误差用E SS 表示,它们的和等于组内差异W SS

B

E

MS F MS =

其中

E

E E

SS MS df =

而E W R SS SS SS =-;()()11E df k n =--

()

2

2

1n

R i R G

SS N

k

==-∑∑

其中

R ∑为同一区组的数据之和,或者同一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乘积的和

让我们回忆一下两个相关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可以发现那里出现的情况和这里的多样本方差分析相仿。

也就是说,对于同样的实验数据,当我们把它看作是由独立样本得出或相关样本得出时,就要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从而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假定为相关样本的数据得出的显著性差异如果换作背景是独立样本就可能只能接受虚无假设。这实际上是因为相关情况下样本之间差异的减小使得对应检验要使用的统计量变大,检验也就更加灵敏了。

4.两因素方差分析

在两因素实验设计中,研究者同时用两种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研究它们对某一因变量的影响,其实验结果比单因素设计更实际。 (1)交互作用与主效应

主效应:某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差异。

交互作用: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因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而不同。

如果两个因素彼此独立,即不管其中一个因素处于哪个水平,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均值间的差异都保持一致,则不会产生交互作用。 (2)统计原理

为了看清各因素独立作用和交互作用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将组间差异分解:

B a b a b SS SS SS SS ?=++

其中

a SS 与

b SS 分别表示a 因素与b 因素的组间平方和,a b SS ?表示交互作用的平方和

1a df a =-;1b df b =-;()()11a b df a b ?=--;W df N a b =-?

(3)F 的计算(这里讨论独立样本)

a a W MS F MS =

其中a

a a SS

MS df =这里的a SS 是假定全体数据只根据a 因素分为两组所计算的组间差异 b b W MS F MS =

其中b

b b SS

MS df =这里的b SS 也同样为假设只根据b 因素分组所计算的组间差异

a b a b W MS F MS ??=

其中a b

a b a b SS

MS df ???=这里的a b SS ?为总体组间差异减去a SS 和b SS 得到

5.事后检验

由方差分析只能得到显著差异的结果,事后检验使我们能够比较各组,发现差异具体产生在什么地方。事

后检验采用成对比较的方式,每次比较两个组的差异。 HSD 检验法

Ⅰ 把要比较的各个平均数从小到大作等级排列 Ⅱ 处理条件的数目k ,自由度E df 查表得到相应显著性的q 值

计算作为临界值的

HSD =E MS 代替W MS )

Ⅳ 把要比较的两个平均数的差与临界值比较,若超过则认为差异显著

(五)回归分析

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基本概念

回归分析:通过大量的观测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的统计规律性,并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变量相关关系的方法。 只有一个自变量并且统计量成大体一次函数的线性关系的回归分析叫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一元线性回归中,我们用

Y a bX =+作为回归方程,代表X 与Y 的线性关系。

其中:a 表示该直线在Y 轴的截距

b 表示该直线的斜率也就是

Y 的变化率

X 为自变量,通常是研究者事先选定的数值

Y 为对应于X 对变量Y 的估计值

(2)最小二乘法

所谓最小二乘法,就是如果散点图中每一点沿Y 轴方向到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则认为这条直线的代表性最好,即使用其作为回归方程。这样我们使得

(

)2

Y Y

=-∑

总误差最小。

Y a bX =+

其中

()()()2

X X Y Y b X X --=

-∑∑;a Y bX =-

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1)方差分析法

R

E MS

F MS = 其中()()

2

2

2

T Y SS Y Y Y

n

=-=-

∑∑

∑而其

1T df n =-

()

()2

2

22

R X SS Y

Y b X n ????=-=-

????∑∑∑其1

R

df =

E T R S S S S S S =-其2E

df n =- (2)回归系数检验

b

b

t SE =

其中

b SE =

XY s =

Y 为中心

Y 值上下波动的标准差

(在知道相关系数时

XY Y s s =)

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

回归分析的目的,就是在测定自变量X 与因变量Y 的关系为显著相关后,借助于你和的较优回归模型来预

测在自变量X 为一定值时因变量Y 的发展变化。当我们根据给出的X 值而预测得到点估计Y 时,Y 只代表了预测值的中点,而计算在特定置信区间内的区间估计则依靠以下公式:

2p XY Y t s α±?n 很大时近似为1

其中t 的自由度取 n-2,

p

Y 为对应该

P X 的方程解出的点估计Y 值

(六)卡方检验

()

2

2o e e

f f f χ-=∑

其中

o f 为观察次数;e f 为理论期望次数

公式的适用范围要求观察彼此之间独立,并且单位格的理论期望次数不能小于5(小于5时可与相邻的组合并) 1.拟合度检验

χ2匹配度检验是用样本数据来检验总体分布的形状或比率,以确定与假设的总体性质的匹配度。

1df C =-其中C 为分类数

2.独立性检验

χ2独立性检验帮助我们考察多种因素的不同分类之间是否独立。它是检验行和列两个变量彼此有无关联的一种统计方法,适用于命名型变量和顺序型变量。

()()

11df C R =--其中C 和R 分别为行列分类数

(七)非参数检验

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1)秩和检验法

①两样本容量均小于10

将容量较小的样本的各数据等级求和,T 值检验表中的临界值比较。 ②两样本容量均大于10

T

T Z μσ-=

()11112T n n n μ

++=T σ=

(2)中数检验法#

①将两个样本数据混合从小到大排列 ②求混合排列的中数

③分别找出每个样本中大于和小于中数的数据的个数,列成四格表(中数本身不在内) ④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公式进行计算

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1)符号检验法 ①对子数小于25

对于样本每对数据之差来记录符号,求出正负号分别的个数,用其中较小的个数作为观测值r 对照临界值表检验

②对子数大于25

r Z μ

σ

-=

其中

12n

μ=

而2σ=

(2)维尔克松检验法

①对子数小于25时

a.把相关样本对应数据之差值按照绝对值从小到大排列

b.在各等级前加上原来差值的正负号

c.分别求出正号等级和负号等级的秩和,取其中较小的值作为T

d.由n 值查表检验T ②对子数大于25时

T

T

T Z μσ-=

其中

()

14T n n μ+=

T σ=

参考文献:《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心理统计》(Richard P.Runyon )、《心理统计

学习指南》、《心理学专业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学生心理特点: 1、初中生心理特点: ⑴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促进其学业进步。②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③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 ⑵性意识的觉醒随着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心理开始萌动,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 ⑶不成熟的“成人感”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初中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 ⑷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⑸同一性问题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⑴不平衡性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两者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⑵动荡性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 ⑶自主性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职成[2008J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现将我部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徳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 6号)一并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徳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裁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徳育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评价与考核都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 二OO八年十二月九日 附件5: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徳有课程。本课程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心理和谐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教学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蕴含的成长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情感态度观念:关注自己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运用: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人。

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Ⅱ课程大纲

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Ⅱ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1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心理学的专业课程,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树立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统计方法的观念,在学习统计理论的同时将之运用到具体的心理研究中去,在实证研究过程中领会和掌握基本的心理统计原理和方法。本课程与《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Ⅰ》构成了对心理学专业学生心理统计观念与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的基本框架。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心理学研究的需要和程序出发,把和心理学研究有关的统计方法以及统计软件作为主要内容,课堂讲述基本原理,同时设置统计软件的部分。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修读本门课程后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使用条件和计算。 (二)能力目标 修读本门课程后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基本的统计运算。 (三)素质目标 修读本门课程后学生应能够根据心理学研究设计,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讲方差分析与SPSS的应用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要求能基本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方差分析的分析方法; 3.学会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 学时:10 课程内容: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㈡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㈢方差分析的基本过程 二、方差分析在不同实验设计中应用 三、在SPSS中实现方差分析 ㈠单因素的方差分析 ㈡多因素方差分析 ㈢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第二讲非参数检验与SPSS的应用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讲内容的学习,要求能基本理解非参数检验的基本原理; 2.初步掌握非参数检验的分析方法; 3.学会用SPSS进行非参数检验。 学时:10 课程内容: 一、χ2检验与SPSS的应用 ㈠χ2检验的基本原理 ㈡χ2检验的假设 ㈢χ2检验的类别与在SPSS中的实现 1.配合度检验 2.独立性检验 3.同质性检验 二、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与SPSS的应用 ㈠秩和检验法 ㈡中数检验法 三、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与SPSS的应用 ㈠符号检验法 ㈡符号等级检验法 四、等级方差分析与SPSS的应用

成人教育心理课程大纲

《成人教育心理学》课程大纲 课程目标 学习和掌握成人教育心理的理论和知识 了解成人学习的规律 学习依据教育心理设计课程的思路 掌握授课技巧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学习讲师授课学员心态把握技巧 能够克服心理紧张情绪, 课程对象 企业高级培训师,内部培训师;培训管理人员; 企业中层、基层管理人员; 授课方式 倡导以课程的理论高度,提升学员的知识;课程的实践深度,提升学员的操作能力 擅于利用丰富的互动技巧,强调和保证课程的互动性,以多形式、频繁的互动,激发和保证学员的学习兴趣。 授课时间 1天 ·讲授 ·游戏 ·练 习 ·小组讨论 ·视频教学 ·示范教学 ·角色演练 ·案例分析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2、学习者的学习特点; 3、学习者的动机和情感特点 4、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5、注意力曲线 6、学习的过程:感知——体验——记忆 7、学习的金字塔原理 二、成人学习的特点 (一)社会特点 1、学习的延续性 2、学习的职业性 3、学习的从属性 4、学习的终身性 (二)能力特点 1、目的明确 2、自制力较强 3、理解能力 4、应用性强 5、学习能力较强 (三)心理特点 1、成人自尊心強 2、学习的信心低 3、成人有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需求 第二部分、成人教育的学习理论 一、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二、行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联结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行为心理学的启示 1、巴甫洛夫、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思想和观点 个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讨论:几种心理理论在成人教育中的启示 1、课程如何设计 2、学习的分类 第三部分、成人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一、成人教学的规律和实用原则 (一)规律 1、选择性 2、理解性 3、决断性 4、可接受性 5、五入效果 VHF与学习效果 (二)原则 1、安排适当的学习环境 2、建立非正式的学习气氛 3、使成人的经验成为学习的重要资源

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2017年347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分享 千呼万唤的2016年347心理学专硕考试大纲在今天终于发布了,勤思老师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们详细解读大纲变化,点拨复习要领。 特别说明:应用心理硕士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又称为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大纲发布以来,至今教育部没有发布过新的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依然以2011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版本为准。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目前部分院校有自己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所以,考生们在备考的同时一定要先选择好学校,参考招生专业目录,确定好报考学校是否有自己制定的参考书目。关于报考院校、参考书、报录比等考生疑惑,勤思347应用心理硕士的专业课程老师已经录制的专业的解析课程,欢迎广大考生们免费索取。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Ⅱ、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Ⅲ、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 变量与控制 2. 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 反应时法 4. 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 人格测验 5. 智力测验 6. 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 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五)心理统计 1. 描述统计 2. 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课程要求 根据本课程强调应用的学科特点,课程教学要求设为四个层次了解、:识记、理解和应用。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一般内容介绍有所影响;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应用: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可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较清晰的了解

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详解变动知识点

暨南大学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科目组导师 招 生 人 数 考试科目复试科目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040203应用心理学 01人力资源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2心理学专业 基础综合 ④ 人力资源 管理(1、2 方向) ①管理心理学 ②社会心理学 02工业心理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2心理学专业 基础综合 ④ 同上 03临床心理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2心理学专业 基础综合 ④ 临床心理

一、从整体上分析11年大纲的变动规律,11年心理学考研的侧重点以及出题趋势。 1、从整个大纲的结构来看,心理学统考的知识更加全面、细致,出题人的思路愈来愈成熟。但整体上趋势平稳。勤思考研给大家具体列举一下: (1)考试科目仍然是基本的6门科目,分别是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 (2)传统的题型没有变动,即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综合题,每门科目所占的分值比例仍保持不变。 (3)考察的目标没有变化。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普通心理学的难度有所增加。 普通心理学变动比较大,新增加了一章的内容,而且是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不过也说明一点:心理学考研开始更加侧重于应用了。 3、整体考试的难度有所增加。 纵观11年考试大纲,基本上是每个科目都有变动。实验、统计的内容更加细化,而且难度有所上升。4、心理学考研的时效性更加突出。 可以发现,命题组的专家思路越来越成熟,更加注重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以及在今后研究当中的应用。 二、对新大纲的变动知识点,一一进行详解。(从普心到测量) 1、普通心理学 新增加的内容: 社会化、社会认知、社会关系、社会影响;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删除内容: 大五人格理论。

备考辅导考研心理学大纲心理统计与测量详解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考研心理学大纲心理统计与测量详解 一、心理统计与测量考查目标? 、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1 基本方法。、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2、掌握各种搞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值变得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3 验,并对结果进行解释。二、心理统计与测量考点解析?(一)心理统计学 心理统计偏向于数学,对于文科的同学来说可能最为头疼,里面还会涉及很多公式,公式最后是要去记忆的。但应注意复习统计学时,由于定义、理论和观点不多,关键是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一定要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勤加练习。什么样的问题对应哪种公式,只有亲自做过才能体会,熟练后也才能得心应手。 作为研究的工具性学科,这门课也要从整体上有个把握,大纲中将心理统计划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分别是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其中描述统计又包括了统计图表、差异量数、集中量数、相对量数、相关量数等五小部分。推论统计部分包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括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七部分。描述统计首先明确描述统计的主要

功用是什么?推断统计主要功用是什么。涉及是数据的基本的、初步的处理,是对数据集中的、相对的、相关性趋势的描述或反映,是必须的基础的部分,而推断统计则是在描述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检验和挖掘,在这种更进一步的处理中,发现更深层次的心理现象的规律和其中蕴含的关系以至预测性。具体来讲,不管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都有一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复习时一定要逐层推进。虽然需要记忆公式,却不能像生搬硬套一样记忆和运用,而是在统计原理的理解基础上识记,但复杂公式的推导我们没有必要深究,关键是在了解其基本原理后,利用正确的公式处理数据以达到预期的统计目的。可将知识点概括为统计的基础部分、统计检验、参数的估计和回归分析。统统计检验包括参数检验计基础部分包括描述统计整体和推断统计中的数学基础;和非参数检验,而参数检验又分为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包括卡方检而统计检验是重点,理解难度不大,验和非参数检验部分。其中统计基础是基础,用于分析样本和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应注意区分各种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的应用基础和适用范围,可以进行综参数估计是用一个数值或者一个区间来表示未知总体的参数或者参合整理记忆。数的变化范围。该部分应多通过练习增强辨别能力和熟练度。回归分析也是对结3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果进行深入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回归分析可反映因果关系乃至预测关系,而检验是一种相关关系。考生要多加练习,这四部分的

精科目347应用心理硕士考试大纲解析预览版

347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考试大纲解析《心理学导论》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主要是指认得心理现象。传统的心理学一般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也称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又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心理现象的分类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认知心理学倾向于把具有动机作用的情绪、情感和动机放在一起,而把个性概括为能力和人格。 不管如何分类,它们都是心理现象的不同组成部分,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的心理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相依存的。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构造主义的学派的奠基人是冯特,铁钦纳是其著名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其他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有这些元素构成的,知觉是由感觉、观念是由意象、情绪是由激情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法,强调被试自己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詹姆斯、杜威、安吉尔。其基本主张是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是像构造主义那样,只求分析意识之元素。机能主义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行为主义不但反对构造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的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的行为。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实验法,反对内省法。四、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其代表人物还有柯勒和考夫卡。这一学派先反对构造主义的心理元素观,后又反对行为主义的集多个反应而成整体的行为的观念,它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知觉经验虽来自外在刺激,各个刺激可能是分离零散的,但人的知觉确实有组织的。集知觉而成的意识时多加了一层心里组织,所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实验,他们在和知觉、学习、思维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 五、精神分析 之一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医生弗洛伊德于1896年创立,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揭示无意识内容,使病人恢复童年期的记忆1

2021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参考书单及各科目解读

2021年心理学统考312考研参考书单及各科目解读书目作者出版社版次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5 版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 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 版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3 版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 版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实验心理学》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 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 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第4年 版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 版 各科目详细解读: 1.心理学学硕统考312只有“全国统考大纲”,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此参考书目是比邻教研组综合全国统考大纲、历年真题以及历届比邻学员成功经验整理而成。 2.科目解读 (1)《普通心理学》这门科目,彭聃龄老师的版本是必读的基础课本;同时要结合梁宁建的《心理学导论》补充相应的知识点,如“荣格的集体潜意识”、“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科目内容。 (2)《发展心理学》采用林崇德老师第3版教材。 第3版教材更新了一些知识点的表述,如“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的表述”,这些内容也是历年统考312命题考察的重点内容。此外,推荐同学们结合《心理学考研知识精

讲》进行复习,补充312考纲中明确列出但是在林老师的书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理论”、“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问题”等,这也是历年考试中着重考察过的内容。 (3)《当代教育心理学》采用陈琦老师的第3版。 2019年统考312简答题“自我决定理论关于外部动机内化的观点”,在第3版教材中有详细讲解;2020年的统考312中教育心理学涉及的考点,如“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采用第3版《当代教育心理学》也更有利于准确快速地选出答案。此外,推荐同学们结合《心理学考研知识精讲》补充相关知识点,如“迁移的理论”在陈琦老师的书中介绍的较少,但是往年考题中多次涉及。 (4)《实验心理学》需要结合郭秀艳老师和朱滢老师的版本相互补充。 郭老师书对基础知识讲解得更为通俗易懂,并且对于常见的实验范式介绍得也更详细,如“注意研究的提示范式、搜索范式、过滤范式”等,在历年考研中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如2020年统考312实验心理学就考察了“注意的过滤范式”。朱滢老师的版本在实验设计部分,如“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等,讲解得更为透彻,帮助同学们理解。如果觉得同时复习两本书难度较大,可以参考《心理学考研知识精讲》中关于实验心理学部分的梳理和讲解。

心理学复习大纲

注:红字部分为其他系答案绿色部分为重点 一、名词解释:4个 8分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 5.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条件。 6.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较为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8.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新表象的过程。 10.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1.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 的心理过程。 1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3.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14.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15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5个15分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3意志行动的特征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4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 5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7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8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9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10反射包括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1性格的结构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理智特征 12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1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4冯特是近代心理学创始人,

北师大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个要素: (1)学生。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2)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起关键因素。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作用。具体体现为: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问题 (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 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1924年我国的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教育 §1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 化。学生心理变化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 新的知识时,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3、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 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到5岁时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 算阶段(守恒的出现,即认识到客体外形发生变化,特有属性不变)、形式运算阶段(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2、最近发展区由前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和将要达到 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两个邻近发展区间的过度状态。 §3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1、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稳定的区别的综合心理 特征。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影响人格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3 (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 (四)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查科目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 二、两种发展理论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 考核要求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掌握) 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心理与教育统计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与教育统计》 (课程代码:05951)考试大纲 张敏强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目录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2) 绪论 (2)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2) 二、课程内容 (2) 三、考核知识点 (2) 四、考核要求 (2) 第一章常用的统计表与图 (2)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2) 二、课程内容 (2) 三、考核知识点 (2) 四、考核要求 (3) 第二章常用的统计参数 (3)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内容 (3) 三、考核知识点 (3) 四、考核要求 (4) 第三章概率与分布 (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5) 二、课程内容 (5) 三、考核知识点 (5) 四、考核要求 (6) 第四章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 (6)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6) 二、课程内容 (6) 三、考核知识点 (6) 四、考核要求 (7) 第五章假设检验 (7)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7) 二、课程内容 (8) 三、考核知识点 (8) 四、考核要求 (8) 第六章方差分析 (9)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9) 二、课程内容 (9) 三、考核知识点 (9) 四、考核要求 (10) 第七章回归分析 (11)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1) 二、课程内容 (11)

三、考核知识点 (11) 四、考核要求 (11) 第八章 X2检验 (12)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2) 二、课程内容 (12) 三、考核知识点 (12) 四、考核要求 (12)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3)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13) 二、关于自学教材 (13) 三、关于自学指导致 (13) 四、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3) 五、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要求 (14) 附录题型举例 (14)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心理学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 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2〕35号)等政策 文件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选拔合格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二)考试要求 理解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能够较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技能;能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解 决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 能力和教研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遗传与环境、连续性和阶段性、主动性和被动性以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心理发展主要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 (3)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 (4)青少年情绪情感、意志发展特点 (5)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6)青少年气质与学习 2.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原则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与家庭支持 (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及管理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 (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伦理与督导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doc

0矗絆範乂孳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学院名称(盖章):心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2012年8月15日

《心理学专业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7) —、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2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FI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而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 3.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 ) 个案法 (四) 1.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 3.心理测验的信效度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人格测验

5.智力测验 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描述统计 2.推论统计 (六)研究屮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知觉组织 1.知觉组织原则 2.形状知觉 3.深度知觉 4.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30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大一新生 开课单位:教育系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晓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角色转换,增强信心,明确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向学生讲授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向学生传授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得以提高,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学习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主要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健康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素质教育课程,总体上阐述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人格心理、生涯规划以及生命教育等重要内容。现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制定的本课程教学重点章节的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一、大学生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观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价值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 四、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以及心理咨询的内容和类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意识。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的表现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 心理统计学

第3章假设检验 3.1 《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详解 1.t检验的条件有哪些? 答:t检验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针对单组设计定量资料的;第二类是针对配对设计定量资料的;第三类则是针对成组设计定量资料的。无论哪种类型的t检验,都必须在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1)若是单组设计,必须给出一个标准值或总体均值,同时提供一组定量的观测结果,应用t检验的前提条件就是该组资料必须服从正态分布。(2)若是配对设计,每对数据的差值必须服从正态分布。(3)若是成组设计,个体之间相互独立,两组资料要均取自正态分布的总体,并满足方差齐性。 2.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是什么? 答: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是: (1)定义不同 单侧检验是在查统计表时,按分布的一侧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的检验;双侧检验是在查统计表时,按分布两端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检验。 (2)应用不同 单侧检验应用于检验大于、小于、高于、低于、优于、劣于等有确定性大小关系的假设检验问题,这类问题的确定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假设检验写作H1:μ1<μ2或μ1>μ2;双侧检验应用于理论上不能确定两个总体一个一定比另一个大或小的假设检验,一般假设检验写作H1:μ1≠μ2。

3.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与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异同有哪些? 答: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与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是两种重要的假设检验。 (1)二者的相同点 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与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都要比较差异是否显著,都要考虑总体分布情况和总体方差。 (2)二者的不同点 ①检验对象不同。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是对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差异进行的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是对两个样本平均数之间差异的检验。 ②检验目的不同。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目的在于样本是否来自于某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目的在于由样本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来检验各自代表的两个总体之间的差异。 ③公式选取不同。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根据总体分布和总体方差情况选择不同公式;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还需要注意两个总体方差是否一致、两个样本是否相关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系列条件来选择公式。 4.方差的显著性检验与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是什么? 答:方差的显著性检验与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是: (1)检验目的不同。方差的显著性检验的目的是检验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差异显著性;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目的是检验两样本方差之比是否服从F 分布。 (2)计算公式不同。方差的显著性检验的公式为:2022σχnS = 如果所计算出来的临界值大于22/a χ,结论为方差显著;否则,则不显著;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公式为:独立样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