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大全

一.单选题

1.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1分)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1分)

C.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1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

4.“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形式”这是:()(1分)

A.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

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1分)

D.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1分)

A.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 (√)

7.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1分)

D.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 (√)

9.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1分)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1分)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

1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1分)

B.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

1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1分)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1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1分)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

14.社会基本矛盾是:()(1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 (√)

15.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1分)

B.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

16.二战后国际分工:()(1分)

B.水平分工代替的垂直分工 (√)

17.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是:()(1分)

D.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

18.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1分)

A.国际金融机构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

19.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内:()(1分)

D.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 (√)

20.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1分)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被马克思恩格斯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C.傅立叶(√)

3.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1分)

C.劳动(√)

4.“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1分)

A.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5.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1分)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6.实践的中介是:(1分)

B.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7.下列对实践概念理解错误的是:()(1分)

B.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8.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1分)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9.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1分)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0.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1分)

B.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11.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1分)

B.人的劳动(√)

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1分)

C.劳动二重性学说(√)

13.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1分)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4.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质的直接表现是:()(1分)

C.政府实施反映资产阶级意志的政策(√)

15.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分)

A.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16.垄断价格表明垄断能:()(1分)

B.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17.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内:()(1分)

A.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

18.实现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的是:()(1分)

A.法人资本所有制(√)

19.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1分)

B.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20.6.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1分)

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与时俱进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5.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6.发展的实质是 ( )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矛盾特殊性原理

9.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11.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1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1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知觉

14.“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1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17.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

19.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0.社会形态是()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社会形态的更替

2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史

2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24.价值的本质是( )D.社会生产关系

2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26.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30.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

31.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

32.垄断的形成是(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3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C.金融寡头

34.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B.个人联合

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36.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C.列宁

37.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3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3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4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实践性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B.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

6.“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

7.辩证思维的方法是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是因为()

B.这些思维方法本质上就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和联系

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9.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10.“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D.对立统一规律

12.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对立的焦点是()

D.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1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B.要把握事物的度

1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D.实践的观点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1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0.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1.社会形态是()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社会形态的更替

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24.商品是( )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25.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2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27.某地连续干旱,农民采取各种措施,如打深井,扩大灌溉面积等,保证蔬菜供应,但蔬菜价格普遍上涨,造成蔬菜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 )C.蔬菜价值增大

2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D.生产相对过剩

29.垄断的形成是(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3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B.金融资本

3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A.参与制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

3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34.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5.无产阶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民主集中制

3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37.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39.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4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1分)

C.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1分)A.劳动价值论(√)

3.否认意识的主观性,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1分)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这是:()(1分)D.唯心主义的观点(√)

5.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1分)B.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6.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1分)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1分)A.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8.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性标志是:()(1分)A.生产工具(√)

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1分)D.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0.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1.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1分)

B.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1分)D.劳动二重性理论(√)

1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1分)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14.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1分)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在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放弃执政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国家性质就要改变,这是因为:()(1分)B.一个国家的性质通常是与其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1分)A.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17.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1分)A.暴力革命(√)

18.“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1分A.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19.1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1分)B.自我完善和发展(√)

2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1分)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5.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客观实在性

6.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表现

7.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10.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2.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

16.上层建筑是指()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8.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C.劳动发展史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B.基本形式

20.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21.“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22.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D.使用价值

2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25.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6.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7.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8.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

29.垄断的形成是(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30.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2.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B.垄断低价

3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B.商品输出

34.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求我们()

C. 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东西

37.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3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B.政治斗争

39.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4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与时俱进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5.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6.发展的实质是 (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8.“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矛盾特殊性原理

9.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11.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1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1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知觉

14.“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1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17.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

19.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0.社会形态是()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社会形态的更替

2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史

2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24.价值的本质是( )D.社会生产关系

2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26.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30.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

31.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

32.垄断的形成是(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3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C.金融寡头

34.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B.个人联合

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36.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C.列宁

37.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3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3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4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实践性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B.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

6.“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

7.辩证思维的方法是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是因为()

B.这些思维方法本质上就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和联系

9.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10.“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D.对立统一规律

12.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对立的焦点是

D.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1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B.要把握事物的度

1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实践的观点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1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0.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1.社会形态是()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社会形态的更替

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24.商品是(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25.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2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27.某地连续干旱,农民采取各种措施,如打深井,扩大灌溉面积等,保证蔬菜供应,但蔬菜价格普遍上涨,造成蔬菜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 )C.蔬菜价值增大

2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D.生产相对过剩

29.垄断的形成是(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3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B.金融资本

3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A.参与制

3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

3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34.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5.无产阶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民主集中制

3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37.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39.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4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

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一切从实际出发

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客观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6、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实践的观点

1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宿命论的历史观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2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2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29、“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30、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3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3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金融资本

3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3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4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C.实践性

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7、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C )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B )B.斗争性和同一性

10、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B )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1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C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1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C )C.既肯定又否定

1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C.矛盾分析法

15、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16、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C )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17、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C )C.农民在田里插秧

1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B )B.实践——认识——实践

1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D )

C.真理具有全面性

2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C )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D.生产方式

2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 )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C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C )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C )C.国家政权

27、“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D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28、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B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29、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B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30、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C )。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3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B )。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32、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B )。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B )。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C )

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36、无产阶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D、民主集中制

37、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C )C、列宁

38、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D )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3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 )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40、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C.实践性

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7、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 )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C )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B )B.斗争性和同一

10、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B )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1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C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1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C )

C.既肯定又否定

1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C.矛盾分析法

15、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 )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16、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C )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17、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C )

C.农民在田里插秧

1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B )

B.实践——认识——实践

1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D )D.真理具有相对性

2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C)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D.生产方式

2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 )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C )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C )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C )C.国家政权

27、“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D )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28、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B )。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29、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B )。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30、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C )。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3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B )。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32、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B )。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B )。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C )

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36、无产阶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民主集中制

37、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C )C、列宁

38、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D )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3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 )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40、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实践性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4.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D.客观实在性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C )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7.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9.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10.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观点是( B )B.辩证法观点

11.实践的主体是( B )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C )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C )

C.感性认识是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是间接经验

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 )D.实践的观点

15.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C )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6.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B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17.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1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0.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

2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 C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22.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

24.商品是( B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2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D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6.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7.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D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8.剩余价值来源于( C )C.工人的剩余劳动

29.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

30.垄断的形成是( 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3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A )实现的A.参与制;

3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3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C.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3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35.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B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6.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D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37.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C )C.列宁

38.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3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4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1分)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1分)C.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1分) A.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1分)A.实践——认识——实践(√)

6.道德是:()(1分)C.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7.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1分) D.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8.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1分)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9.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1分)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10.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1分)D.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1分 A.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12.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1分)D.国会(√)

13.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1分)A.国际金融机构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1分) C.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15.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1分)C.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16.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1分) B.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17.3.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1分) D.生产资料公有制(√)

18.6.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1分) B.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19.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1分)B.阶级性和先进性(√)

2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1分) A.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1分) C.实践——认识——实践(√)

2.真理是:()(1分)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1分) B.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4.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1分) B.社会实践(√)

5.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1分)D.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1分)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7.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1分) A.生产方式(√)

8.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1分) C.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9.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1分) D.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1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1分)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11.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解决有赖于:()(1分) A.货币的出现并充交换媒体(√)

1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1分)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1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1分) B.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14.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1分)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5.4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1分)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16.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

17.在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放弃执政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国家性质就要改变,这是因为:()(1分)

A.一个国家的性质通常是与其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18.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C.国会(√)

19.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1分) C.个体资本所有制(√)

20.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1分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1.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1分)C.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1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4.“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形式”这是:()(1分)A.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1分)D.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1分)A.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

7.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1分)

D.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

9.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1分)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1分)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1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1分) B.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1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1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1分)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

14.社会基本矛盾是:()(1分)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

15.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1分) B.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16.二战后国际分工:()(1分) B.水平分工代替的垂直分工(√)

17.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是:()(1分)D.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18.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1分)A.国际金融机构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19.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内:()(1分) D.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

20.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1分)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是:()(1分) D.亚当?斯密(√)

2.否认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是:()(1分) C.二元论(√)

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1分)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4.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1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5.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1D.根本性的质变(√)

6.“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几个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1分) D.机械决定论(√)

8.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1分)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1分)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10.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和包括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是:()(1分) A.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存在(√)

1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使用价值(√)

12.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他们:()(1分) C.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3.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生产的商品的:()(1分

D.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14.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因为:()(1分) C.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15.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1分)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D.剩余价值规律

17.资本积聚:()(1分) A.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18.资本集中:()(1分)

A.是靠把现有的分散资本合并成大资本实现的(√)

B.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20.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1分)D.资本占有社会性的提高没有改变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

1.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是:()(1分) C.亚当?斯密(√)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1分)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1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4.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1分)C.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 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6.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1分) C.实践(√)

7.事物的性质是由:()(1分)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8.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1A.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9.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1分)A.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1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1分)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1分)A.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

1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1A.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3.评价性认识是:()(1分) D.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内容的(√)

1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1分) A.宿命论观点(√)

1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1分) D.国会(√)

16.垄断利润是通过:()(1分)

B.操纵市场获得的(√)

17.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1分)

B.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

18.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内:()(1分)

A.大企业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

1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1分)

B.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1分)

C.两种不同的状态(√)

二.多选题

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1分)

B.剩余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

2.八荣八耻的“八耻”是:()(1分)

A.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B.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C.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D.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1分)

C.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

4.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1分)

A.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B.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5.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1分)

A.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D.交换价值的基础(√)

6.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1分)

A.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

C.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D.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1分)

A.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的降低(√)

B.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C.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D.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8.社会总产品是指:()(1分)

A.当年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 )

B.生产过程中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C.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剩余部分(√)

D.当年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9.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1分)

A.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C.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10.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1分)

A.立法权(√)

B.管理权 ( )

C.司法权(√)

D.行政权(√)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 )

A.客观实在性

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D )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 )

C.一切从实际出发

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C )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

B.客观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6、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 ) D.实践的观点

1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B.宿命论的历史观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2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 C )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2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

A.科学技术

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B )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C )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29、“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B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30、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C )。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3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C )。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C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3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

A.金融资本

3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B )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3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4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二.多选题

4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4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CD )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43、意识是(BD )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4、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CD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 )

A.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B. 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C. 必须通过实践

D.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46、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D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47、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BC )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48、“白马非马”的命题(BD )是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9、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D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50、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BCD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5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B )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52、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53、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BCD )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5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 ABCD )。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55、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它的基本职能包括( AB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56、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ABCD )。

A.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

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D.价值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57、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BC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58、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AD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5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B.前者侧重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有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60、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CD )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1分)

A.英国宪章运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1分)

A.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3.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1分)

C.直接现实性(√)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1分)

B.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1分)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6.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1分)

D.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7.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1分)

C.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 )

D.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1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群体意识是:()(1分)

C.群体实践的产物(√)

10.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1分)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1.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1分)

A.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12.商品经济是:()(1分)

B.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13.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1分)

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14.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1分)

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15.多党制最早产生于:()(1分)

D.法国(√)

16.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是:()(1分)

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17.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1分)

C.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18.3.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1

D.生产资料公有制(√)

19.10.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1分)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0.“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1分)

A.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二.多选题

4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 C D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4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 BC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议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44、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CD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5、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46、哲学的物质范畴是(CD )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47、意识是(BD )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49、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ABCD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

50、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C )。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C、社会价值总额等于生产价格总额

51、马克思对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的分析揭示出,生产成本( BC )。

B、表明生产的资本耗费

C、是资本家盈亏的标志

5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 AB )

A、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53、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与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影响而波动

D、只有当供求关系平衡时,价格才等于商品的价值

5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C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55、剩余价值是( ABD )

A、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中创造的价值

B、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D、商品价值中补偿资本消耗后的剩余部分

5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的表现形式是( ABCD )。

A、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B、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实行

C、股份公司的出现

D、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7、二战后,生产日益具有国际化的趋势,表现在( ABCD )。

A、科技革命使科技发展和生产进步日益具有国际性

B、产业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兴起和国际专业化分工

C、资本输出出现,有力推动了生产和交换国际化

D、旧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日益被卷人世界工业分工体系

58、战后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 BCD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59、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BC )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60、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BCD )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4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4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议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BCD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44、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CD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5、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46、哲学的物质范畴是(CD )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47、意识是(BD )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49、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ABCD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

50、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C )。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社会价值总额等于生产价格总额

51、马克思对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的分析揭示出,生产成本( BC )。

B、表明生产的资本耗费

C、是资本家盈亏的标志

5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 AB )

A、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53、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与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D )。

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影响而波动

D、只有当供求关系平衡时,价格才等于商品的价值

5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C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55、剩余价值是( ABD )

A、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中创造的价值

B、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D、商品价值中补偿资本消耗后的剩余部分

5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的表现形式是( ABCD )。

A、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B、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实行

C、股份公司的出现

D、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

57、二战后,生产日益具有国际化的趋势,表现在( ABCD )。

A、科技革命使科技发展和生产进步日益具有国际性

B、产业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兴起和国际专业化分工

C、资本输出出现,有力推动了生产和交换国际化

D、旧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日益被卷人世界工业分工体系

58、战后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 BCD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59、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BC )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60、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BCD )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

4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4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议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BC)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44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D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D.局部服从整体

45.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D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46.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BC )

B.阶段性部分质变C.爆发式飞跃

47.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BCD )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D.否定是扬弃

4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D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ABCD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0.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BC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51.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AD )

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5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B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5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AC )

A.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

54.劳动力的价值包括( ABC )

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55.剩余价值规律( ABCD )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5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BD )

A.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 B.私人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基础

57.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BCD )

B.金融全球化C.生产全球化 D.贸易全球化

58.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BC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

59.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AD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60.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BCD )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时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1分)

A.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C.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

D.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2.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1分)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件住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1分)

A.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D.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4.国家是:()(1分)

A.统治阶级的国家(√)

B.统治阶级进行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5.“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表明:()(1分)

A.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C.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D.人是社会的主体(√)

6.社会发展往往面临着多种可选择的可能性,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1分)

A.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 )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7.经济全球化表现为:()(1分)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企业经营全球化(√)

8.经济全球化:()(1分)

A.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使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对别国经济的依赖(√)

C.使世界生产力的得到了发展(√)

D.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9.二战后,在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发展进程中:()(1分)

C.B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

D.D资本改变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

10.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1分)

A.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B.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1.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1分)

C.相对主义诡辩论(√)

2.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1分)

D.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3.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1分)

A.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4.“学而不思则罔”是指:()(1分)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1分)

A.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6.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1分)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7.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1分)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8.生产资料包括:()(1分)

D.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1分)

B.直接动力(√)

10.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1分)

B.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1.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1分)

A.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1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1分)

A.宿命论观点(√)

13.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和包括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是:()(1分)

D.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存在(√)

14.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对这句话应理解为:()(1分)

A.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15.社会总产品是:()(1分)

D.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16.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1分)

B.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17.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是:()(1分)

C.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国垄断组织建立的经济联盟 ( )

18.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是:()(1分)

B.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1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1分)

A.工人运动(√)

2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1分)

C.民主集中制(√)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为:()(1分)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表达离不开语言(√)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实践结构中的主体形式有:()(1分)

A.集团主体(√)

B.社会主体(√)

C.个人主体(√)

D.人类主体(√)

3.中国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其表现是:()(1分)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礼之用,和为贵(√)

4.下列体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辩证关系的有:()(1分)

A.自然规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B.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五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C.人可以借助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事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

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5.生产关系客观性的表现:()(1分)

A.生产关系的诸方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C.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D.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6.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包括:()(1分)

A.操纵选举(√)

B.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C.控制群众团体和舆论宣传(√)

D.代表资产阶级执掌政权,对政府施加影响、控制议会(√)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在于:()(1分)

A.国家结构形式不同(√)C.阶级实质不同(√)

D.宗旨不同(√)

8.全球经济的主要国际性协调组织有:()(1分)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分)

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B.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C.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10.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包括:()(1分)

A.终身雇佣制度(√)C.职工持股计划(√)D.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1.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1分)

A.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B.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客观的(√)

C.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

D.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的(√)

2.下列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的命题有:()(1分)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C.“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

D.“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

3.割裂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会导致:()(1分)

A.直线论(√)C.循环论(√)

4.关于真理的标准,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1分)

A.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D.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

5.生产关系客观性的表现:()(1分)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B.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C.生产关系的诸方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

6.社会发展往往面临着多种可选择的可能性,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1分)

A.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多数人选择的道路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 )

7.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的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1分)

B.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8.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产生于货币的:()(1分)

A.流通手段的职能(√)

B.支付手段的职能(√)

9.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这段话表明():(1分)

A.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

C.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10.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共和制:()(1分)

A.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B.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

C.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

D.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1分)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1分)

A.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3.“实事求是”中包含着的哲学思想有:()(1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4.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5.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1分)

A.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B.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6.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1分)

A.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B.与杰出人物自身特点相关(√)

D.是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7.社会发展往往面临着多种可选择的可能性,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1分)

B.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8.二战后,在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发展进程中:()(1分)

A.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

C.资本改变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

9.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1分)

A.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B.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C.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1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1分)

A.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C.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1.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1分)

B.任何一般(不论怎样)都是个别的(√)

C.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D.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2.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1分)

A.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C.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D.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3.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1分)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1分)

B.是社会发展经济的、必要的条件,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C.不同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1分)

A.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6.“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1分)

A.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C.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7.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1分)

A.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

B.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C.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

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8.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1分)

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它生活来源(√)

9.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1分)

C.对内职能(√)

D.对外职能(√)

10.经济全球化:()(1分)

A.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C.使一部分经济落后国家缩小了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

D.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1分)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B.德国古典哲学 (√)

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1分)

A.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

B.世界是统一的 (√)

C.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D.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

3.“实事求是”中包含着的哲学思想有:()(1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D.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

4.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1分)

A.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

5.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1分)

A.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

B.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

C.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行动的指南 (√)

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

6.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1分)

A.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

B.与杰出人物自身特点相关 (√)

D.是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

7.社会发展往往面临着多种可选择的可能性,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1分)

B.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

8.二战后,在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发展进程中:()(1分)

A.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 (√)

C.资本改变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 (√)

D.追逐剩余价值对资本积累的推动减轻了 ( )

9.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有:()(1分)

A.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

B.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

C.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

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 (√)

1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1分)

A.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C.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1分)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对立统一的(√)

B.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C.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1分)

A.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事求是”中包含着的哲学思想有:()(1分)

A.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1分)

A.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C.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5.以下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有:()(1分)

A.政治法律制度(√)

B.社会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

6.“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表明:()(1分)

A.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价格由价值决定(√)

D.商品交换和商品价格反映的总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平等关系 ( )

7.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分)

不定积分练习题及答案

不定积分练习题一、选择题、填空题: 1、(1 sin2X )dx 2 2、若e x是f(x)的原函数,贝x2f(l nx)dx ___________ 3、sin(ln x)dx _______ 2 4、已知e x是f (x)的一个原函数,贝V f (tanx)sec2xdx ___________ : 5、在积分曲线族dx 中,过(1,1点的积分曲线是y _______________ 6、F'(x) f(x),则f '(ax b)dx ____________ ; 、1 7、设f (x)dx 2 c,则 x 8、设xf (x)dx arcs in x c,贝V ---------- dx f(x) 9、f '(lnx) 1 x,则f (x) _______ ; 10、若f (x)在(a,b)内连续,则在(a,b)内f (x) _________ (A)必有导函数(B)必有原函数(C)必有界(D)必有极限 11、若xf (x)dx xsin x sin xdx,贝Vf (x) _____ 12、若F'(x) f(x), '(x) f(x),贝V f (x)dx ______ (A)F(x) (B) (x) (C) (x) c (D)F(x) (x) c 13 、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d[ f (x)dx] f (x) (B)引 dx f (x)dx] f (x)dx (C) df(x) f(x) (D) df(x) f (x) c 14 、设f (x) e x,则: f(lnx) dx x 1 c x (A) 1 c x (B) lnx c (C) (D) ln x c ◎dx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

1.氮气、氧气、氩气(或N2、O2、Ar)

2. 原始大气、次生大气、现代大气 3. 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 4. 核化(或填异质核化)、凝结、碰并、连锁; 5. 水云、冰云、混合云; 6. 色; 7. 爱根核,大核,巨核; 8.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降温。 9. CO2、O3; 10. 瑞利散射, 米散射, 几何光学散射; 11. 宇宙射线 地壳αβγ射线作用 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12.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型气压场 13. Kirchhoff (或基尔霍夫) 14. 紫外光、红外光 15. 辐射平衡、热量平衡, 潜热 、感热,太阳辐射,大气 。 16. 高压、低压 17. 冷却、增湿、冷却、增湿 18. 日地平均距离大气上界 19. 比湿 、 混合比 、 水汽密度 、 露点 、 相对湿度 。 20. 状态(变化)、 层结 。 21. 对流层 、平流层 、 中层、热层 、外层。 22. 绝热上升膨胀冷却 、辐射冷却、平流冷却 、 混合冷却 。(降温过程很多,写出其中四种即可) 23. 0>??z θ 、 0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不定积分练习题及答案

不定积分练习题 2 11sin )_________ 2 x d x -=?一、选择题、填空题:、( 2 2()(ln )_______x e f x x f x dx =?、若是的原函数,则: 3sin (ln )______x d x =?、 2 2 2 4()(tan )sec _________; 5(1,1)________; 6'()(),'()_________;1() 7(),_________;1 8()arcsin ,______() x x x e f x f x xd x d x y x x F x f x f a x b d x f e f x d x c d x x e xf x d x x c d x f x --===+== +==+=?? ??? ? ? 、已知是的一个原函数,则、在积分曲线族 中,过点的积分曲线是、则、设则、设 则____; 9'(ln )1,()________; 10()(,)(,)()______;()()()()11()sin sin ,()______; 12'()(),'()(),()_____()() ()() ()(f x x f x f x a b a b f x A B C D xf x d x x x xd x f x F x f x x f x f x d x A F x B x C x κ??=+== - = ===???、则、若在内连续,则在内必有导函数必有原函数必有界 必有极限 、若 则、若则)()()()c D F x x c ?+++ 13()[()]() ()[()]()() ()() () ()()d A d f x dx f x B f x dx f x dx d x C df x f x D df x f x c === =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ln )14(),_______ 11() ()ln () () ln x f x f x e dx x A c B x c C c D x c x x -==++-+-+? 、设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不定积分例题及答案

第4章不定积分

习题4-1 1.求下列不定积分: 知识点:直接积分法的练习——求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 思路分析:利用不定积分的运算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直接求出不定积分! ★(1) 思路: 被积函数52 x - =,由积分表中的公式(2)可解。 解: 5 3 2 2 23x dx x C - - ==-+? ★(2)dx -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1 14111 33322 23 ()2 4dx x x dx x dx x dx x x C - - =-=-=-+???? ★(3)22x x dx +?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2 2 3 2122ln 23 x x x x dx dx x dx x C +=+=++? ??() ★(4) 3)x dx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 3153 22 222 3)325 x dx x dx x dx x x C -=-=-+?? ★★(5)422 331 1 x x dx x +++? 思路:观察到422 223311311 x x x x x ++=+++后,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项, 分别积分。 解:4223 2233113arctan 11x x dx x dx dx x x C x x ++=+=++++??? ★★(6)2 2 1x dx x +?

思路:注意到22222 111 1111x x x x x +-==-+++,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项,分别积分。 解:2221arctan .11x dx dx dx x x C x x =-=-+++??? 注:容易看出(5)(6)两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一般地,如果被积函数为一个有理的假分式, 通常先将其分解为一个整式加上或减去一个真分式的形式,再分项积分。 ★(7)x dx x x x ? 34134 (- +-)2 思路:分项积分。 解:34 11342x dx xdx dx x dx x dx x x x x --=-+-?????34134(- +-)2 223134 ln ||.423 x x x x C --=--++ ★ (8)23( 1dx x -+? 思路:分项积分。 解 :2231( 323arctan 2arcsin .11dx dx x x C x x =-=-+++? ? ★★ (9) 思路 =? 111 7248 8 x x ++==,直接积分。 解 : 715 8 88 .15x dx x C ==+? ? ★★(10) 221 (1)dx x x +? 思路:裂项分项积分。 解: 222222 111111 ()arctan .(1)11dx dx dx dx x C x x x x x x x =-=-=--++++???? ★(11)21 1 x x e dx e --? 解:21(1)(1) (1).11 x x x x x x x e e e dx dx e dx e x C e e --+==+=++--??? ★★(12)3x x e dx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不定积分例题及答案 理工类 吴赣昌

第4章不定积分 习题4-1 1.求下列不定积分: 知识点:直接积分法的练习——求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 思路分析:利用不定积分的运算性质和基本积分公式,直接求出不定积分!

★(1) ? 思路: 被积函数52 x - =,由积分表中的公式(2)可解。 解: 53 2 2 23x dx x C --==-+? ★(2) dx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1 14111 33322 23 ()2 4dx x x dx x dx x dx x x C - - =-=-=-+? ??? ★(3)22 x x dx +?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2 2 3 2122ln 23 x x x x dx dx x dx x C +=+=++???() ★(4) 3)x dx - 思路: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为两项,分别积分。 解: 3153 22 222 3)325 x dx x dx x dx x x C -=-=-+?? ★★(5)4223311x x dx x +++? 思路:观察到422 22 3311311 x x x x x ++=+++后,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项,分别积分。 解:422 32233113arctan 11x x dx x dx dx x x C x x ++=+=++++??? ★★(6)2 21x dx x +? 思路:注意到 22222 111 1111x x x x x +-==-+++,根据不定积分的线性性质,将被积函数分项,分别积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大气试题库_有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B)。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D)。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D )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A)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 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 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A )。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 )。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C)是对吸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经济数学(不定积分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不定积分 习题 5-1 1. 1. 验证在(-∞,+∞) 内, 221 sin , cos 2, cos 2x x x -- 都是同一函 数的原函数. 解 221 (sin )'(cos 2)'(cos )'sin 22x x x x =-=-=因为 221 sin ,cos 2,cos sin 22x x x x --所以都是的原函数. 2. 2. 验证在(-∞,+∞) 内, 2222(),() 2()x x x x x x e e e e e e ---+-+都是 的原函数. 解 2 2 22[()]' [()]'=2() x x x x x x e e e e e e - --+=-+因为 2222 ()() 2().x x x x x x e e e e e e ---+=-+所以都是的原函数 3.已知一个函数的导数是2 11 x -,并且当x = 1时, 该函数值是3 2π,求这个函数. 解 设所求函数为f (x ), 则由题意知 '()f x = '(arcsin )x 因为 '()()d arcsin f x f x x x C ===+?所以 又当x = 1时, 3 (1)2f π =,代入上式, 得C = π 故满足条件的函数为 ()f x =arcsin x π+. 3. 3. 设曲线通过点(1, 2) , 且其上任一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这点横坐 标的两倍,求此曲线的方程. 解 设曲线方程为 ()y f x =, 则由题意知'' ()2y f x x == 因为 2()'2x x = 所以 2'()d 2d y f x x x x x C = ==+? ? 又因为曲线过点(1, 2), 代入上式, 得C = 1 故所求曲线方程为 2 1y x =+. 5. 求函数y = cos x 的分别通过点( 0, 1) 与点(π, -1)的积分曲线的方程. 解 设y = cos x 积分曲线方程为 ()y f x = 因为 ' (sin )cos x x = 所以 ()cos d sin f x x x x C ==+? 又因为积分曲线分别通过点( 0, 1) 与点(π, -1),代入上式, 得C 1 = 1 与 C 2 = -1. 故满足条件的积分曲线分别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 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基本特性:①价值的主体性②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的多维性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劳动力价值的组成:①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①货币资本循环。 ②生产资本循环。③商定资本循环。新变化的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动医1402班 姓名:石苓竹 学号: 20140201702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 曾几何时,大学生找工作时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如今这种优越感几近消失,面对就业问题眉头紧皱,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多角度的看待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点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如今,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关于就业方面的理论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有关经济理论,并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就业理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有所不同,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开始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几乎都是供过于求,大学生毕业后,几乎都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户籍改革以实现要素充分流动;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以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三是强化市场就业保障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