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问题导学”模式初探

“问题导学”模式初探

“问题导学”模式初探
“问题导学”模式初探

张怡春,彭芝兰,张子伟,孙平(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422200)

摘要:“问题导学”模式,即先由学生认真反复阅读文本,提出问题,再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它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查找资料—讨论、解决问题—总结”。以辨析并修改病句、《雷雨》的教学为例,探讨“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基本流程应用案例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不断深入,“预设—生成”理论越来越深入人心,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并被他们自觉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预设—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打破了以往那种教师“满堂灌”的弊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郑逸农先生(2006)“非指示性教学”理念的启发下,我们着手尝试搭建“问题导学”模式,即先由学生认真反复阅读文本,提出问题,再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目前,该模式已经初见成效。

一、“问题导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问题导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简单地说,就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查找资料—讨论、解决问题—总结”。图1为“问题导学”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第一步是提出问题。问题由谁提出、怎么提出、该提哪些问题等等,是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从“问题导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我们认为,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顶多加入教师的引导,最应避免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再硬塞给学生。为此,教师应先给学生讲点学习方法尤其发现问题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养成爱思考的习惯,而在进入具体的文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反复阅读文本。在认真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不懂、难懂的地方,这不懂、难懂的地方就是问题。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学习和质疑的能力比较弱,一时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比较“小儿科”,这时教师应告诉学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知识和能力是慢慢学到手的,训练得多了,质疑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这个步骤概括起来,也就是程翔先生(2014)所说的“深入文本—产生问题”的过程,程先生把它上升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教师应高度重视。

第二步是筛选问题。因学生个体差异,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质量肯定有高有低。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先解决那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余下的难题筛选出来,交由全班来共同探讨解决。筛选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了,就已体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先组内解决容易的,余下的难题提交全班解决。

第三步是查找资料。难题找到了,就有了主攻的方向。要解决这些难题,当然要遵循“答案在文中”的原则,紧扣文本自然是关键,但也应参看别人的研究成果,判断其是否合理,对自己是否有帮助。这样,查找资料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资料可以在图书馆里找,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比如,笔者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平台,并辅以别的网站。查找资料的过程,既是学生获取资源的过程,也是将语文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及资源深度融合的过程。

第四步是讨论解决疑难、重要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并充分利用查找到的资料,归纳、分析、综合,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一般来说,70%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解决,剩下的20%~30%的问题,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也完全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在这里,大胆放手与有效引导是关键。现代的青少年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很难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在这里,教师的最主要任务是传授方法,组织、引导讨论,当然,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应及时出手、适时点拨。

最后一步,总结经验,不断进步。经验是积累起来的,学完之后及时总结,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增强了能力。

二、“问题导学”模式应用举例

【例1】“辨析并修改病句”的“问题导学”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语文课淡化语法教学以来,语法就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教师不教,学生不学,但各地高考中关于语病辨析与修改的题目难度并不小,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语感又不强,因此该类题每年得分都不高。以笔者所带的2014届学生为例,当他们开始学习“辨析并修改语病”这个知识点时,笔者首先要求他们做各省历年高考语法真题,并认真查看教材上的有关章节,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记下来,先由小组筛选,再提交给全班。没想到小组筛选问题时,许多小组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根本无法解决,如什么叫名词、动词、形容词,什么是实词、虚词,什么是句子成分,怎么就判断出了句子有病……于是笔者引导他们打开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点出“张怡春名师工作室”,在“名师课堂”栏里找到“跟张老师学语法”专题,要求他们先自己看看再说。“跟张老师学语法”专题里有知识解说,也有练习,练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题,第二部分是各省历年高考真题,每部分都配有答案及详细解说。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再来筛选问题,这时问题就少多了,主要集中在诸如多项定语以及状语排序、怎么识别介词残缺、歧义句怎么辨析修改等方面,这样笔者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依次认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并一再强调要做适量的练习,积累经验,培养手感。这样,辨析并修改语病这个知识点就轻松解决了。

【例2】《雷雨》的“问题导学”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里的文本,这个文本是话剧剧本,不少学生爱看,但纷纷反映“看不太懂”,并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小组筛选,笔者发现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1)周朴园对侍萍到底有无真情?

(2)获得补偿是天经地义的事,侍萍为什么不要周朴园的补偿?

(3)周公馆为什么要几十年不变地保持那种布置?

(4)周萍跟蘩漪的感情应不应该发生?是否真情?作者写这个要反映什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除了要求他们认真反复阅读文本外,也要求他们查找一些资料,并向他们推荐了笔者发表在《语文月刊》上的论文《周朴园处事心理分析》,以及“张怡春名师工作室”平台“文本细读”栏目里的系列文章——《周萍为什么会乱伦》、《从周公馆客厅的

《从周朴园对旧物旧事旧人的态度看其本性》、

《试拟侍萍“绝命书”》、布置看周朴园的虚伪性》、

《怎一个“钱”字了得》等。最后,笔者告诉学生: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既多元又有界,对作品的理解不必定于一尊,只要是合乎文本,符合时代特点,合情合理就行,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补充阅读及深入的解读,他们对于这些问题基本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他们既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阅读方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问题导学”模式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尚在初创阶段,有许多问题仍需研究解决。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必能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设计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之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课件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课件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它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已经成为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课件导学”的引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制作的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剪辑等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用大屏幕投影方式辅助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的现代化程序性教具,它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使古板变得生动、使抽象变得形象、使深奥变得浅显、使沉闷变得愉悦。 一年来,本人通过反复研究,不断尝试和完善,初步构建了以“课件导学”为模式的阅读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就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节课为例,谈谈“课件

导学”模式。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下册一篇精读课文,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村民过度地砍伐,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最终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的悲惨故事”。讲了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有环保意识。 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件导学,引领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促进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能力。切实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力度,而且又为学生在有限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件导学”的方法 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中,本人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三维目标融入“观光、探秘、破案、支招、实践”五大游戏关口,以闯关形式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游戏体系,减少了教师的分析、增强了方法指导,为课件导学模式做好了铺垫。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143更新时间:2007-12-10文章录入:admin ] 一、前言 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主战场,文化科学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重要性的降低,如果单纯以减少学科教学时间、牺牲或者降低学科教学质量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那很可能是得不偿失,学校也会因此而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是学生本人的巨大压力。如果课业负担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再增加其他的课程和活动,势必造成原有的教育活动抢占时间,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相反应该更加重视。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我校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他们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据此金华一中的领导和教师于1997年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教学法” 。从此,学案教学法的研究就作为本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集中了全校的优秀教师集体攻关,1998年在初步总结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申请并被正式确立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本课题的研究尽管开展时间不长,但很快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9年5月25日的《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从“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能力”高度报道了我校开展“学案教学法”研究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 ,“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

(完整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开题报告(新)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适应学生不断变化和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构建高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自2011年开发区实验初中建校以来,广泛开展常态化的诊断式听评课、示范式教学论坛课、引领式专家指导课、展示式交流观摩课等活动,并利用教改会客厅找寻制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效益、效果的瓶颈问题。经过调研、汇总、归类分析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停留在对课改专家所提出的理念认知层面,面对新课改后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大多数教师没有找到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落实新课改理念。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得不到学习天性的充分释放、学习动力的有效激发、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自主学习、合作参与、探究体验、拓展运用等多方面仅流于形式,没有找到有效的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方法。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问题”意义建构方式,源于师“导”和生“学”的双核动力,根据新课改理念,突出“教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宗旨而形成的。既微观剖析,从常态化教学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那些共性的、制约性的问题,又宏观构建,探索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学模式,按知识问题化,工作科研化,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找到一个可以持续推进课改的切入点和支撑点,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学生的成材、成功,教师的成名、成家,走一条返璞归真之路,走一条求实求效之路。 本课题是充分综合各流派课堂教学改革的优势提出来的,我们取其精华,舍其不足,破除文化差异制约,打破区域地域界限,还原学习本质,是基于“问题系统”牵引,源于“导、学”活力驱动,目的是构建的一种简洁易学、便于操作、容易推广的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实施流程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实施流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摘要:“问题导学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从“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提出背景、实施流程、实施感受诸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问题导学教学法 实行新课改以来,作为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在零距离接触并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我全身心体验、反思和总结,并且用生命的热忱去创造,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现与大家分享。 一、“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是教与

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具有多样性,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单向、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索符合《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 学以问开始,无问无以成学。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我践行“问题导学式”教学法,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1、学生分组:先将学生分成7个学习小组,每组有一个物理科代表,每个科代表除负责安排、督促、检查、收交、汇总、反馈本组的日常学习任务外,每周还要值一天班,负责全班的物理学科工作。意在营造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

做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2、问题导学:提前一天,值班科代表负责将教师设置的环环相扣的导学问题分发给学生,并让各小组明确本组将要在课堂上展示的导学问题。然后由各组科代表组织、督促学生完成导学问题,而且要精心准备将要在课堂上展示的导学问题,并安排好发言人(发言人绝对不能固定,一定要轮流)。这样一来,全体学生在导学问题的引领下,明确了学习任务,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实现了教学方式改变,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师生互动: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课前精心准备的导学问题,全体学生共同探究、讨论和补充,再加上教师的引导、点拔和提升。在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欲,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现在的主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作用 主要在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二、导学案的关键是编制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

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次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4)情感----潜移化 三、导学案的使用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导学案的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使用导学案必须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

“问题导学”模式解读

“问题导学”模式解读 什么是“问题导学”模式? “问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为灵魂,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导学案;二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联动导学。) 1、“问题导学”模式以“成长为本”为灵魂 学生是活生生不断成长的个体,教育应服务于学生。“问题导学”模式以“成长为本”为灵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改革理念,教育的重心从满足成人对学生的要求逐步转向满足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学生设计、开发程序,并指导学生依据程序开展学习活动。在“问题导学”模式中,教师承认、尊重、相信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能,学生在享有成长权、选择权、表达权、展示权等权利的过程下享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模式时应树立以下基本理念: (1)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2)“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偷懒”的表现。 (3)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4)学生是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人,应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尽可能还给学生。 (5)教学的效益是如何使课堂有效,师生应尽最大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6)发现不了学生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7)靠“抢时间,压作业”来提高成绩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 (8)课前充分准备使问题价值最大化,课中使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方式展示得以解决,课后对有价值问题强化巩固,使师生更好地生成新的问题。 2、“问题导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基石 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最终的解决,没有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便再没了价值。因此,我们把问题解决作为“问题导学”模式的基石。 “问题导学”模式突出了导学案的引导性、学习的自主性、小组的合作探究性和学生的充分展示性。学生学习什么知识,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学多深,学多宽等,都是在问题、项目、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的。把握问题解决,就是把握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注重问题解决,就是注重学生成长的价值。 根据学科及内容,“问题导学”模式下的一节课可以是以其中一个环节为主,也可以同时融合几个环节,可分为自主课、展示课、反馈课、训练课、综合课等课型,从而实现了把握问题,让问题得到解决。 “传统模式”与“问题导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传统课堂在预习、课中、课后,都缺乏可预测性,而“问题导学”,对学生的每步学习都有组织、时间、空间的保障。确定了问题得到解决,就能够保障课改目标的顺利抵达。

(完整word版)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解读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初步总结出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这是我们持续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以来结出的第一枚教学教研硕果,下面我从其基本思想、基本教学流程、基本特点、注意问题、重要意义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思想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以导促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二、基本教学流程 (一)目标导学 教师有效、简洁导入新课,准确展示学习目标,导引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具体目标,从而指导学生结合自我学情,预先考虑自我达标程度和方法,学得有的放矢。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导学案》上的自学目标和提纲,参考自学方法指导,围绕导学案自学教材,或利用参考书、工具书、学习资料来获得新的知识,重点自学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必求全。 (三)问题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了十几分钟后,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对学或群学,交流自学成果,梳理章节内容知识链,合作探究自学疑难点。 (四)反馈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间互动评价,全班交流解决小组疑难问 题,教师察言观色,适时加以指导、辅导和追问诱导,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巧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达标应用 达标应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测达标的过程,达标应用中的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能力提升题,中等的学生有中等的目标,差一点的学生有基本训练题,从而使达标应用习题须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善于发现问题、完善自我、展示才能的机会,测学时间每一节课不得少于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力争人人达标。 三、基本特点 1、关注学习目标的清晰化。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 什么学习任务。 2、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化。 高效课堂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自主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 3、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注重问题生成,根据课堂学情不断调整课堂。

导学式教学法简介

导学式教学法简介 摘要:导学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导(预习)、互导(学生课堂讨论)以及教师指导和共同操作的一种师生互动合作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逐步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它不需要教师和学生承担任何教学改革的风险而达到教学双赢。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教育理论界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重点目标。目前,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日趋成熟,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可以借鉴。本人从事教学多年,也热心于涉足课堂教学改革领域。通过探索,觉得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学,受效比较显著。现在正值新课改方案实施之际,我把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以期得到同行们的帮助,共同谱写课堂教学改革这篇大文章。 二、导学式教学法内容 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辅助设备,由于我国地区差异不同,占据的教育资源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学辅助工具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课件和操作内容;也可以用投影仪设备来展示操作内容;甚至于也可用小黑板出示操作内容。教室内必须安装一只电子钟,便于教师控制教学时间。这些是基本必备的教学辅助设备。 实施导学式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先说备课,过去教师备课主要是写教案,写教案大家很熟悉。现在采用导学式教学法上课,教案变成了课案。课案包括学案和操作两部分。学案既是学生自导(预习)、互导(学生课堂讨论)的依据,又

是教师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合作的依据;操作是作为课堂教学阶段评价的依据,它是与课堂教学知识体系密切结合的。学案是以书面的形式课前发给学生。学案包括学习目标(也是教学目标)、导学内容和达成练习三部分。学习目标(也是教学目标),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必须共同努力实现的。导学内容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编织出来的。其中有教师对教学中的某个问题或演示实验观察要点作必要提示和对教学难点作适当破析,对重要概念还必须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达成练习,这是对学生自导成效的评价。它的梯度一般分三个层次。以计算题为例,一级水平是指学生通过预习直接运用公式就能求解结果,不需要拐弯抹角。二级水平,是以公式变形或直接利用公式求解的结果作为第二问题求解的条件来求解结果。三级水平是设立未知数或列方程组来求解结果。学案中一般以一级水平练习为主,二级水平练习尽量少一些。在单元复习中,以一、二级水平练习为主,三级水平练习少一些。在总复习中,一、二、三级水平练习都要有,三级水平练习比例少一些。操作就是课堂练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定数量且有针对性的题目,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导学式教学法实施程序:预备阶段。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自导(预习),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完成。一门学科学生只需要10-15分钟时间,学案内容的20%-30%都能由学生自行解决。下一个程序便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在教师组织下安排讨论。自然组合,前后桌4位学生为一学习小组,定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活动;同时也作为课堂教学第二阶段的小组中心发言人,以后不断轮换。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待老师指导时解决。小组讨论是学生互相交流的好形式,各抒自见。课堂教学的第一个互动合作的环节是平等的,一般10%-20%的导学内容由这一环节解决。这部分需要占用教学时间5-10分钟,如果内容丰富,还可延长一些。第二阶段便是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要解决的问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操作

“五步三查” 课堂教学模式 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在实际课堂操作中体悟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很好地解决了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 第一部分“五步三查”模式基本结构说明 一、“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 2.第二步:对学、群学;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5.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二部分“五步三查”基本操作详解 一、第一步:独学。“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二)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正如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所言:“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激发和提高,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而“独学”是针对学习的个体而言的,其字面意思是指学生的独立学习,但并不能表明是自主学习,我们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

“目标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学习和运用“标、学、讲、练”、“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体验、互动、巩固”等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反复研究、总结、提炼而形成的。 一、内涵解读 “目标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三维目标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导向,以师生活动的构建为基本形态,以达标测试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通过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目标性、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教学策略,培养出习惯好、兴趣浓、思维活、眼界宽、能力强的学生。 二、模式解读 目标导航 ①自主学习②质疑互动 知识探究 ③展示交流④总结提炼 达标测试 ⑤巩固练习 板块一: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是学习目标和应用思维的导向设定。须依据课标、教材和具体学情来制定。教学目标宜根据年级、学段认知特点,分层呈现。低段学习目标一般凭借教师的情境创设,通过提问启发或思路引导等

多种形式逐步呈现;中高段学习目标则可以在课前预习提示、课堂设问和课末总结中呈现或感知。 板块二:知识探究 知识探究是导学的过程与方法,这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采取及时矫正的策略,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水平。它包括自主学习、质疑互动、展示交流、总结提炼、巩固练习等环节。 板块三:达标测试 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检验教学目标达成的方式是多样的,根据不同学科、课型、教学内容确定,通常以检测题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达标情况要当堂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并精准地把握共性的和个性的问题及症结所在。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确定好课后辅导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辅导。 三、操作流程 1、目标导航(5---10分钟) ①、导入新课; 可以采用材料导入式、故事导入式、热门话题导入式、疑问悬念式导入、图解式导入、复习导入式、音像导入式等各种不同形式进行。 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指定目标要准确,例如,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

[原创]初中化学课堂学案导学模式初探doc初中化学

[原创]初中化学课堂学案导学模式初探doc初中 化学 洋思教学的精髓确实是倡导"先学后教"所谓的"先学", 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需要老师的引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正是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实施学案导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应有高质量的学案设计。如何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学案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咨询题探究、分组讨论、知识小节、跟踪练习、能力提高、课堂反思等栏目。设计学案时,重点放在学习目标、咨询题探究、跟踪练习、能力提高的设计上。 一、学习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身点和归宿,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操纵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样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将知识点分解清晰到位,切忌将教案中教学目标直截了当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如?灭火的原理?一节的学习目标可如此设计: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灭火方法的分析,认识可燃物燃烧的条 件及灭火的原理 2〕记住并明白得通常所讲的燃烧概念

2.能力目标 ⑴ 会依照不同可燃物的性质和燃烧的条件选择灭火的方法。⑵通过 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的能力。3、情感目标 ⑴认识燃烧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及危害 ⑵增强安全意识,了解火灾逃生的方法。 二、咨询题设计要具有探干脆,活动要具有开放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专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设咨询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咨询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咨询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制造能力。然而,由于受旧的教学模式的阻碍,学生自己提出的咨询题还专门少,课堂上多数咨询题要紧依旧由教师提出。因此,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成效,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咨询题,可使学生凭去探究未知,利用去除疑解惑。咨询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探干脆和启发性,难度要恰好落脚在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潜在同意能力上。咨询题设计的类型一样分为矛盾式咨询题、阶梯式咨询题、辐射式咨询题、逆向式咨询题、情境式咨询题、综合式咨询题等。例如,在学生把握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差不多 实验操作后,可设计如此一个咨询题:你如何样改进实验 室制氧气的装置达到连续产生氢气的目的?其用意是引起学生深入探究,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所谓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

“三环五步”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课堂模式 一、系统说明: 第一步:独学 预习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三环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反馈: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反馈 二、模式解读: 三环: (一)预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题的学习重点、难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二)展示:展示、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迁移运用 (三)反馈:对预设的学习目标以各种方式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说明:“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时时处处,教师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相关环节的安排。三个环节中都要注意: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侧重“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五步: (一)独学 学生以教材和导学案为对象,通过学习教材、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独学环节重在冷静思考,是高效课堂学生学习步骤中的第一步。 1、教师须明确告知学生预习的内容、要求、方法,辅以导学案,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觉能力。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遇到的困难,确定展示的重点。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利用双色笔解决基础知识,圈定疑难问题形成个人学习目标、做好预习笔记,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带入对学、群学

的环节中解决。 (二)对学、群学(合作探究) 对学、群学是由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围绕目标和重点、难点对照导学案开展的对子帮扶、合作探究,立体学习,再次达成学习目标。对学是指同质学生的合作式学习,一般为两名或三名学生;群学是指学习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学习,一般由6—9名学生组成。在独学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先跟自己的对子进行交流探讨,相互解决难题。仍未解决的再在小组内集中讨论,借助集体力量加大解决力度。所以说,对学、群学是以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为主,由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的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该步骤要求学生在和本组成员交流过程中,既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表达,要把自己的困难、疑惑、认识、感悟大胆地说出来,让组内同学既分享自己的成功也分解自己的困难,实现共赢。同时,对其他小组的问题也要敢于、乐于回答和质疑。 (三)组内小展示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安排下,把前面的学习结果再次呈现出来。此时,组长要做好统计,对重点问题、疑难问题汇总报给老师。其次老师根据学情确定大展示内容,并把任务根据各组掌握解决的程度分配到各小组,各小组围绕本组任务展开探究活动,为下一步大展示做好准备。 (四)班内大展示 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展示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公开展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展示时要体现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三大原则。 问题性:指展示的内容是全班共性度高的问题(即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错的知识点。 互动性:是指展示时要体现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等多种形式交流。 创生性(即生成性):在展示时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如学习方法的总结、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 大展示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它是预习成果的的展现,是知识、能力的提升。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观点和见解。教师只作适时点拨、引导、追问、鼓励、激励,澄清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展示的内容是学生普遍困惑的、易错的,能够归纳、总结出规律、方法的。展示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实现生生互动,在质疑对抗中,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感悟水平,是在相互借鉴中得以再次提升。

学案导学的定义及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的定义及实施方案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 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学案导学解释: “导”就是指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预习,这就是“导”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对课本知识制定出明确的要求,哪些知识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哪些知识是我们难以理解的。要记住的知识直接指出来,难以理解的给学生指示方法,理解它与以前哪个地方内容相似,这就是指导。 “学”就是指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为什么方便学习呢?因为我们在制定导学案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了一些梯子,本来坡度非常大,我们把坡度变小。大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来做。 “案”就是一种方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时候的一个方案,不是知识、题目的 简单堆积。 二,学案导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2、以学案导学为媒介,研究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具体办法。 3、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总体模式。 4、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特色模式。 5、研究学案导学评价标准。 6、研究学案导学阶段性成果,即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课题研究的原则有如下三点: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识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识特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异彩纷呈的活动来构建学生的主体能力。五、研究过程。(一)学案导学实施前的准备。为了能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全体教师接受并开展下去,我校在改革伊始就在物质上、

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导学式教学模式

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导学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叶圣陶说得好:“教师须教,但尤应致力于导。”导学式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模式的特征在教学模式的自身演变中,人们看到了“教为中心”与“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遵循教学辩证法的规律,构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学生有方向的自学与教师有目的的指导相结合,它有一条基本原则:凡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教;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也不教。导学式教学模式以民主合作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通过教学系统诸多要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和学生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第一步,课前复习,即“复”。根据记忆规律知识应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复习巩固。一上课老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短提问,或根据学生己知知识创设意境,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第二步,提出问题,即”导”。新编教材风格活泼具有可读性,但对于一个新课题,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学生并不清楚,而且学生读书往往易犯两个毛病: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二是:无疑可生,似乎无师自通。怎样克服这两种毛病呢?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当好导游小姐的角色。我们通常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具有明确目的性、知识阶梯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沿坡求源地去感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发挥智力潜力,循序渐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老师应在开学初就把全书的重难点编成自学提纲发给学生。一旦老师把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结构、知识重难点告诉了学生,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第三步,学生自学,即“学”。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自学是关键,自学是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的认知是任何高明的老师都无法替代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靠他们的心理活动,极积思考自觉探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包括两部分,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学案设计 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设计出学案。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 1、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 2、学习内容的设计不是课本所学知识简单的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3、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4、达标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二、学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编写应符合实际 一份好的学案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学情,要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①往年使用过的旧学案要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参考使用,不能为了省时省工而套用。 ②同一备课组不同班级之间不一定完全通用。同一备课组要加强集体备课,知识共享,教学相长,发挥集体的智慧,但真正落实到学案上时,由于不同班级班风、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 ③备课可提前,但编写学案不能超前太多。具体的学案更应该注重“教”与“学”的实际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地完成,通常提前一两天为宜。 ④一般情况下,学案是每节课当堂发放,堂堂落实,但使用一段时间已适应的班级,可提早发放,让有宽余时间的同学、特别是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早自学。 2、学生自学应落实到位 “先学”的学生自学阶段是一节课里学生思维的最佳阶段,是学生对知识信息初步感知、理解阶段,也是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的重要阶段。在自学这一阶段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①前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指导自学、督促自学、鼓励自学,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同学,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全班同学形成自学氛围。例如,指导学生如何粗读知其大意,如何细读掌握要领,如何精读领悟知识的内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 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普及、推广,转化为教学实践。1994年上半年,笔者受STS教育[1]的启示,萌发了问题导学的教学法。下半年,开始在自己所任教的中师一年级《哲学常识》课中进行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两年多来,经过不断总结、改进和提高,初步形成和确立了“提出问题—自学教材—反馈讲解—知识‘周转’”为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现概述于后,以求教正和共同研讨。 一、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教学的逻辑起点。 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提出问题,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或半问接答式的的随口而问,也不同于程序教学的程序作业,而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2]、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导学问题。这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贮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师拟定和提出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例如,教学一章时,导入新课后提出:本章主要研究哪些问题?教学一个框题时提出:某一概念的含义是什么?某一原理的内容是什么?等等。第二个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问题。例如,教学物质概念时提出如下一些问题:1.物质概念定义中“客观实在”是什么意思?“不依赖人的意识”又“能被意识所反映”是什么意思?2.物质概念的外延是怎样的?3.物质概念是怎样抽象出来的?4.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观念有何区别和联系?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弄清“为什么”而提出来的。从《哲学常识》教材的特点来看,提出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比较容易的。提出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则需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在设计这一层次的问题时,必须抓住理解教材链条的中心环节,并围绕中心环节找出学生困惑和易混的问题。如上述所提出的问题中,“物质概念是怎样抽象出来的?”便是理解物质概念的中心环节,其他问题则是围绕这一中心环节而提出来的学生困惑或易混的问题。 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问题,要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不可“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问题一古脑儿都提到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提高自学和思维效果。 二、自学教材 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具有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从而他们的智慧力量便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去。学生自学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但课堂时间有限,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提高读书效率和效果。因此,就要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