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的简答题

1、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答:(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2、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 P25

答: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

(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3、第一个十年中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

答: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④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⑤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主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作社。

⑥在1926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现了革命文学。

4、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答:(1)白话代替文言。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

(2)人性意识的觉醒。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学是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3)世界性。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5、五四新文化运动 P25-26

答:(1)开始的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2)口号:民主与科学

(3)思想启蒙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4)本质: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6、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发展

答:(1)1915——1918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期”。发端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2)1918——五四运动爆发,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期”。在1917年,文学革命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声势,但反响并不强烈。1918年3月,为了增强其反响,《新青年》发表了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

(3)五四运动——1927年,是文学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时期,其重要标志是,新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纯粹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发展的转折时期。

7、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八事) P26

答: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8、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的“三大主义” P26

答: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9、胡适的《尝试集》及其艺术成就 P80

答:它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1)胡适《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性、尝试性,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的艰辛过程。

(2)《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6首新诗。真正走出半文半白、半新半旧

的怪圈,《老鸦》《一颗星儿》《威权》《应该》《希望》《上山》等是理想的白话诗。

(3)《尝试集》是“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4)胡适的诗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有剪裁”“要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意境要平实”。——“胡适之体”

10、文学革命的实绩 P28

答:(1)白话文全面推广。五四后各地所办报刊都采用白话文。1920年1月当时教育部颁布命令,国民学校低年级国文课教育统一用白话文。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以胡适和周作人为代表)

(4)引人注目的文学作品:小说—鲁迅为代表。诗歌—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等。

11、文学革命的意义 P28

答:(1)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传统文学思想加以否定,代之以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

(2)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3)在语言形式上,屏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和手法,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相联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

12、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P27

答:周作人《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提倡“灵肉一致”的人道主义文学主张。他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进而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规定了新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13、新文学社团及其流派 P34-35

答:(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

许地山、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周作人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把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2)创造社 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他们先后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洪流》等十余种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后期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

(3)新月社是稍后出现的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社团。1923年由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他们多系英美留学生。新月社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新月俱乐部。1928年以前的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梦侃、孙大雨等。

(4)其他文学社团。还有一些比较活跃的文学社团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与贡献。其中有①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等。②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有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③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的湖畔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1922年4月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他们被称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

14、鲁迅生平简介及作品概述

答:(1)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三十八岁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用“鲁迅”为笔名。

(2)关于鲁迅的作品

鲁迅从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开始,至1936年10月19

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故事新编》。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16部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事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此外,还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15、鲁迅思想的特点

答:一、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他不是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判。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明阴暗、残酷的一面。

二、鲁迅思想的时代性和超越性

1、鲁迅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非人性的批判。在新文学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中,鲁迅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命题“仁义道德吃人”。鲁迅又从日常生活和细节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进行批判

2、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奴性的批判。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悲剧就一直跪倒在皇权的脚下,从来没有站起来过。中国知识分子从来就是“亡我奴”。鲁迅率先发现了这一秘密。

3、对人性的阴郁和残忍的认识。《孔乙己》《祝福》等。

4、鲁迅的人生观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自由意志。人生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自由意志的实现。《过客》就是鲁迅人生哲学——自由意志的最充分的体现。

16、《呐喊》与《彷徨》的美学创作风格

答:它们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与眼光

1、题材鲁迅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本着“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2、眼光鲁迅在观察和表现他的小说的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就是他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包括农民和知识者)的精神的痛苦。

(二)“格式的特别”——“创作新形式的先锋”

1、试验性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 独立创造建立起来。

2、多样性日记体、手记体、传记体、倒叙体、对话体等。

3、语言风格追求表达含蓄、节制、简约、凝练

17、《狂人日记》 P63-64

答:一、《狂人日记》的思想深度

这篇小说是五四新文学的“总序”,体现彻底反封建总体倾向。

1、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从多层次展开。首先理解封建礼教

“吃人”,其次理解为什么说礼教“吃人”。

2、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精神

二、独特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

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在小说中是通过狂人形象来实现的。

2、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意蕴深厚的狂人形象。狂人是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

的艺术形象。

18、《阿Q正传》 P65-68

答:一、阿Q的形象: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一)、落后不觉悟的农民形象

1、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深受封建观念毒害,狭隘保守,落后不觉悟。

3、对待革命的态度:恨——喜——梦,阿Q式的革命。

二)、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是:

1、妄自尊大。

2、化丑陋为荣耀。

3、化痛苦为幸福。

4、惧强凌弱。

二、精神胜利法的文化批判性

国民劣根性的最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性。

1、对复古心理的否定。

2、对空想主义否定。

3、对“瞒”和“骗”批判。

4、对“羊

与凶兽”的双重性格的批判。

三、精神胜利法与普遍的人性心理弱点。

1、是正常的心理调节机制。

2、作为精神弱点的精神胜利法。

3、涉及到普遍的人性19、说不尽的阿Q

答: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学典型一样,是说不尽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接近它,有着自己的发现与发挥,从而构成一部阿Q接受史,这个历史过程没有、也不会终结。

(1)在20年代启蒙主义思潮时期和30、40年代民族救亡思潮时期,都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的时代课题,阿Q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2)50年代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强调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分析,阿Q被视为“落后的农民”(或“农民”)的典型。

(3)80年代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人们又从《呐喊》《彷徨》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观念出发,给予阿Q新的解释,阿Q再一次被确认为“国民性弱点”的典

型。

(4)近年来,人们开始对阿Q性格的人类学内涵展开探讨,作出了另一种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难,在这个意义上说,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

鲁迅是不朽的,阿Q的意义也是说不完的。阿Q是超越时代的。

20、20年代小说的三种类型 P39-43

答:第一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

第二类是以“文学研究会”为主体的“乡土小说”

第三类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体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

一、问题小说

(1)含义: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最早给问题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

(2)风格特征

1、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

2、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理色彩。

3、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4、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

审美价值被削弱。

(3)代表人物:庐隐《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一封信》《灵魂可以卖吗?》《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王统照《沉思》《微笑》《湖畔儿语》《生与死的一行列》《司令》《一叶》《山雨》;冰心《秋风秋雨愁煞人》斯人独憔悴》“爱的三部曲”

《超人》、《烦闷》、《悟》;叶绍钧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长篇小说《倪焕之》;两本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许地山《命命鸟》《商人妇》《换巢鸾凤》

二、乡土小说

(1)含义:又被称为“流寓者的文学”,是指二十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回忆、乡愁、风土、写实,是乡土小说的突出特色。

(2)风格特征

(一)文化批判与风情展示:对乡村社会的残酷的批判与落后习俗的揭示。茅盾说“点缀着冷酷的、野蛮的习俗”,械斗:彭家煌《怂恿》;典妻:许杰《赌徒吉顺》;借种:彭家煌《活鬼》;乡刑:蹇先艾《水葬》。

(二)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王鲁彦《菊英的出嫁》为代表。写了“冥婚”。(三)在悲惨的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加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写出了衰败中的美丽,与都市生活相对立的恬静美丽。许杰《惨雾》、废名《竹林的故事》

(四)在人生与社会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愁。思乡、思亲的伤感情调,“无可奈何的悲愤”。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乡土小说对现代文坛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将农民和农村题材大规模地引入文文学表现领域。

(3)代表作家

1、王鲁彦乡土写实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注重对家乡宁波镇海一带风物、民俗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小说《菊英的出嫁》《黄金》。

2、彭家煌小说以稳健沉实著称,有相当多的喜剧色彩。《怂恿》是乡土文学创作的一篇力作,写得比较圆熟。被茅盾称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小说叙述是冷静机智的,具有农民式的风趣,将本是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

3、台静农 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少而精。小说作品主要是集子《地之子》

主要以安徽故乡的人事为材料,描写宗法制度对故乡底层的精神统治。最著名的是《拜堂》。

4、许钦文受鲁迅小说影响较早的语丝社作家。小说集《故乡》。中篇小说《鼻涕阿二》《疯妇》

5、蹇先艾文学研究会后期青年作家,代表作《水葬》。

6、许杰以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见长。《惨雾》《赌徒吉顺》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

(1)含义:指五四时期以创作社为主体,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一个小说群体,他们的创作多取材于作者的身边生活,强调内心自我的充分表现,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形式。(2)特点: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以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思想意识的教化为主,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并以这种感情去打动读者为主。

(3)代表作家:(一)郁达夫在日本期间写了三篇小说,即《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迁》,都以留学生活为题材。1921年这三篇小说以《沉沦》为名结集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二)创造社抒情作家群倪贻得、陶晶孙、叶灵凤、滕固、王以仁等。张资平前期创作社小说家,初期的某些短篇小说《梅岭之春》《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有浪漫伤感的气息。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采用自叙传写法,这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

21、郁达夫及其《春风沉醉的晚上》及其“零余者”形象

答:(1)简介:郁达夫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即使在整个20世纪文学中,郁达夫也是一位不能够忽视作家。他是才华横溢、情感恣肆的浪漫感伤型作家。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等。他是自我抒情小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

(2)小说的主要内容:

1、突出地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P51-52

2、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楼楚馆等声色消费场所的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占着明显的地位。对于郁达夫小说中欲与色的描写,具体分析起来与所谓“黄色文艺”、“色情描写”是不一样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3)《春风沉醉的晚上》

它是一篇非常优美的纯情小说。

一、思想和情感。作品比较单纯,人物只有两个,故事也很平凡仍然是叙述自我身边的凡人琐事,保留了郁达夫小说的基本叙述风格,思想、感情的基调却非常纯净。简单地说,作品就是从平凡而苦难的人生中提升纯洁感情。

二、情感过程

作品中两个人的感情,不是直接完全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点点一步步地建立起来的。在那种富有变化的委婉曲折的过程中,完成情感升华。

陈二妹情感的变化流程:

陌生----好奇----第一次亲密接触----误解----消除误解

22、新月诗派

答:(1)含义:新月诗派是中国新诗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是继以胡适为代表的早期白

话诗派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自由诗派之后在完善中国新诗诗学、展现中国新诗美学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新诗流派。这一诗歌流派总结了早期白话诗普遍缺乏诗意和自由诗激情泛滥的教训,在借鉴英语格律诗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条中国新诗形式建设的新路子。

(2)代表人物:前期新月诗派的代表是徐志摩和闻一多,后期的代表是徐志摩和陈梦家。他们是以《晨报?副刊》和《晨报?诗镌》为基地的一个诗人群。

(3)徐志摩及其诗歌 P91-93

四个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的诗歌中,主要体现在两类感情:

1、激烈峻急的感情。可以看作是“高调抒情”。《去吧》《拜献》

2、轻柔舒缓的情感。可以说是“柔调抒情”。典型的徐志摩风格。成就最高,写得最出色。《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偶然》《雪花的快乐》《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再别康桥》等。

?内容上——歌咏爱情与理想

1、追求光明与自由。《婴儿》《为要寻一颗明星》《我有一个恋爱》

2、抒唱爱与美的追求。《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

?形式上——灵动飘逸的浪漫抒情风格

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雪花”、“白莲”“碧螺烟”(《她是睡着了》)

2、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多采用西洋韵法,随韵(AABB)抱韵(ABBA)交韵

(ABAB)。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长则369句,短则4句

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浓得化不开”

关于《再别康桥》

徐志摩最优秀的作品,也是流传最广的作品。

1、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诗歌的第一节,三次用“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诗人的情怀

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包含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2、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节奏整齐,押韵和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4)闻一多及其诗歌 P93-95

1、著名诗人、学者、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2、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新格律诗的贡献。著名的《诗的格律》一文中

提出系统的新格律诗理论。

1、“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诗的形式格律化

2、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3、赏析《女神》 P87-90

答:(1)地位:《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也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2)概况:《女神》共收郭沫若早期的新诗56首,绝大部分作于留日期间的

1919年和1920年间。《女神》共三辑。第一辑收三部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最为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诗篇,几乎集中在此集中:《凤凰涅槃》《天狗》《炉中

煤》《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第三辑所收诗篇内容较为驳杂。

(3)历史价值:1、体现了反封建以及改造社会的要求,代表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塑造了“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形式上创新,特别是在自由体诗的创立上有着典范性的贡献。

3、《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和诗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4)思想价值:

一、《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女神》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是诗化的五四精神。《女神》不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却是中国旧诗与新诗分野的真正的界碑。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是中国新诗真正的奠基之作。

二、《女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思想。《凤凰

涅磐》《地球,我的母亲!》《天狗》

三、《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是高扬主体的力作。《梅花树下的醉歌》《光海》《浴海》《地球,我的母亲》。

四、《女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

(5)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一、《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特征是把整个大自然当成书写对象来完成的,想象奇特,诗被插上了飞腾的翅膀,大自然被充分地人化,显示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从总体上看《女神》的形式是自由的,行数、句数都不固定,没有统一的韵律。但有两种大致上的类型:一类是外在格式相对严谨的,如《晨兴》;一类是情绪自然消长的内在韵律与某种外在韵律相结合,《女神》大多数为这种形式。

24、赏析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答:这首诗作于1920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也许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那时的诗人远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而那时的中国更是千疮百孔,其时诗人对故国的关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天空明净.大地宽阔。云儿在天空中飘着,微风轻吹,吹乱了诗人的头发.也唤起了诗人心中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情,接着诗人一声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她”反问加强了那感情和思念的程度。

在夜里.银色的月光照在宽阔的海面上。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恋人相伴,不能和心中的恋人在一起。这月光和海洋契合无问、依傍难分的情景在诗人的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感情。

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为燕子可有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这游鱼因为燕子的出现可有着被水抛弃的担心。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的心里有着更深的触动,更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中摇动.残霞映红了半边天.如野火在烧。这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衬出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之情。

思念之余.诗人看到的还是一片冷冷的暮色——残霞。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刘半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他也是早期新诗的作者中创作路子比较宽的_二个。他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或者外国的诗歌特点.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和手法——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等。如这首诗中.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国白话鞒诰纳增

馗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第六章20年代散文

一、“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成就也最高。俞平伯20年代的散文集有《燕知草》和《杂拌儿》。初期散文朦胧空灵,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文笔繁缛晦涩。其中《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是散文中的名篇。

二、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以朱自清、冰心为代表。他们以文字优美而著称。其他作家如许地山《空山灵雨》,叶圣陶《剑鞘》。

三、瞿秋白散文《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四、郁达夫散文真正显示其散文独特艺术成就的是游记。20年代的散文以《还乡记》和《还乡后记》为代表。30年代是《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五、郭沫若散文

六、梁遇春

七、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八、“语丝”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一)、“语丝”派

其主要特色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还有林语堂。他们创造了“语丝文体”,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除了议论性的杂感之外,也有抒情的小品佳作。

(二)、林语堂

《语丝》杂志的主要撰稿人。这一时期的散文集《剪拂集》。1932年9月创办《论语》半月刊,不久又创办《人间世》和《宇宙风》,都以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

(三)、“现代评论”派

20年代中期出现的“现代评论”派,多是欧美留学归来的自由知识分子,其政治倾向与鲁迅相对立,他们的散文创作思想取向也不一样。现代评论派的散文作家主要有陈西滢、徐志摩、吴稚晖。

九、这一时期散文特点:

1、五四运动对于人的发现,影响于散文,便是表现个性,革新了散文内容。

2、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散文创作主流开始对社会和人生问题的关注。

3、问题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4、受世界文学广泛影响。如尼采的箴言警句、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泰戈尔等对20年代的散文的文体、风格都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影响。

5、新文学运动初期和20年底散文,都表现了作者们深厚的学养,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二、主要人物:

第一、自己的园地——周作人的散文创作

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诗和散文诗合集《过去的生命》。散文风格:浮躁凌厉、平和冲淡、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提倡“美文”。

周作人散文:1、更倾向于把文章当成“自己的园地”,是抒我之情的“言志”。他乐于饮苦茶、读杂书,陶醉于他的“苦雨斋”那浓郁的古典氛围中,去玄思冥想,言志作文,在文学上寻找安慰。代表的散文是《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篷船》等。

2、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

3、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实验了一种“文抄公体”的形式,文章的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是周作人的评点,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或两者兼而有之。

4、周作人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影响之一,是创造了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一脉散文来。短小精悍、简洁老练是周作人小品散文的一般特征

第二、美文典范——朱自清的散文

一、散文集《背影》。散文写景抒情类:《荷塘月色》《绿》,记人叙事类《背影》《儿女》,朱自清在二十多年的散文创作中,前后风格差别很大,前期散文优美抒情,具有“美文”的特质;后期散文侧重议论,偏于说理,具有杂文性质。

二、朱自清的散文1、朱自清的散文首先是美的白话文,在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方面,他是贡献最突出的一位。名篇《荷塘月色》《绿》美在意境清幽,意象繁复;《背影》《儿女》《给亡妇》等美在情深意浓,委婉真挚,缠绵悱恻。《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细腻幽怨的意境。2、朱自清的散文还是纯粹的白话文。文字几乎全部用口语,清秀、朴素,他的许多语句都像是被活生生地提到纸上去的,富有一种口语所包含的生气。朱自清的散文在当时被人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朱自清前期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写景抒情,一类记人叙事。这两类散文都有名篇流传于世。写景抒情类散文,用精雕细刻的工笔手法大量的比喻,栩栩如生地把景物表现出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如亲历其地亲见其景。如《荷塘月色》《绿》记人叙事类散文,可称为亲情散文,像《背影》《儿女》《给亡妇》等主要是抒发父子之情、夫妻之情,这类散文写得真切感人,充满了浓浓的人间至情,读来令人不禁泪下。

朱自清是诗人,又是散文家。他把诗与散文两种文体结合起来创作,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诗,像《匆匆》,全文不过六七百字,但却跳动着美的节奏和美的旋律。

朱自清的散文还有另一种风格。在记叙性教强的散文中用清淡的语言、平易的叙述表现了作者朴素的情感。像《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

第三、心灵独语——鲁迅《野草》:

《野草》是鲁迅彷徨时期的作品,《野草》的风格与写作姿态可用“独语”来概括,主要是作者抒发了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紧张、焦虑,也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韧性战斗的哲学;反抗绝望的哲学;向麻木复仇的哲学。

“独战的战士”是《野草》独创的艺术形象,他们赋予了鲁迅的孤独感以韧的战斗的色彩,“韧战”这一特点,使得《野草》的抒情风格为一种悲剧美所浸润。《野草》素称难治。《野草》收作品23篇。作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其风格可用“独语”来括,主要是作者抒发了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紧张、焦虑,也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野草》比较很晦涩难懂。它大致表现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于封建专制文化和世俗社会的抨击,鲜明地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复仇》《狗的驳诘》《死后》《颓败线的颤动》《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失掉的好地狱》。

2、寄托作家自己在黑暗中与旧势力奋勇搏斗。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和情感。《秋夜》《这样的战士》

3、表达思想上的苦闷、彷徨、孤寂,以及为挣脱这困惑所进行的思索。《影的告别》《希望》《死火》《墓碣文》等

4、洋溢着春意、蓬勃的精神的。《雪》《好的故事》

《野草》的艺术特征

(1)、艺术上,《野草》采用的是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的“小感触”的形式,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艺术特征。(2)、显著特点是在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野

草》把现实的景象和梦境交错描写,把微妙难言的感觉、直觉、情绪、想象、意识与潜意识准确而生动的表现出来,在婉转曲折的抒情中,展示诗人深邃幽微的心理。(3)、《野草》思维的辩证性,在语言上表现为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由此派生出句式、节奏上的回环反复,旨远而词约,言尽而意永。(4)象征、隐喻手法的大量运用,是《野草》修辞的显著特点。(5)在思想和艺术上大量吸取了外国文学的营养,而又化为自己的血肉。

第七章30年代文学思潮

一、30年代文学发展总评:1、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文学特征是多元性和丰富性,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2、30年代文学,经过整个20年代的发展和陶冶,艺术水平明显地提高。30年代文学所达到的艺术境地,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三十年代文艺两大阵营的形成:1、革命文学阵营从1928年起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兴起。其标志是: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社的《创造月刊》第一卷8号“突变”为宣传革命文学。

2、自由主义文学阵营1928年3月,倾向于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创办《新月》月刊,声称维护“独立”“健康”的原则与“尊严的原则”。以此为中心,自由主义文学阵营也形成。

三、三十年代文学发展总体特征:1、文学思想空前政治化。这一时期“五四”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2、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作用。这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用而形成的。3、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竞争,又共同丰富着这一时期的创作。

四、革命文学论争:

1、、鲁迅等与太阳社、创造社作家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了几乎全面的否定,对经典作家如鲁迅、茅盾、周作人、郁达夫等进行的激烈的否定。他们把无产阶级文学当作当时最先进的文学,把五四文学说成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封建阶级的文学。郭沫若《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等。鲁迅《“醉眼”中的“朦胧”》《文学的阶级性》等予以反驳。论争白热化。

2、创造社、太阳社与茅盾的论争。主要来自于对茅盾《蚀》三部曲的评价。

五、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左联:“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

(一)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为“左联”。出席会议的有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石、李初梨、蒋光慈等四十余人。会上通过的理论纲领宣告:“我们的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并且要“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鲁迅在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二)“左联”成立后所做的主要工作

1、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冯雪峰、鲁迅、瞿秋白都翻译马列文艺理论著作。

2、自觉地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左联以极大的努力输入了苏联及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

3、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左联成立了一个“文艺大众化研究会”,明确规定“文学

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重大的问题”。

4、提倡推行能体现革命的“新现实主义”。看重客观的真实性,强调具有无产阶级前卫的目光,站在客观的具体的美学上,表现革命的理想主义。

(三)、左翼作家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1、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独立于当时的左翼文坛和国民党的文艺派别之外,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这是主要的)另方面又批评左翼作家主要的错误文学观点。

2、所谓“第三种人”就是指那些想认真从事创作工作,但在当时自由派和左翼说教者的纷争中无法有说话余地的作家。被称为“第三种人”的除了苏汶(杜衡)外,还有施蛰存、戴望舒等人,胡、苏的观点遭到了左翼作家的群起批判。

(四)、左翼文艺和自由主义文艺的冲突:P156

自由主义文艺观点:自由主义作家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梁实秋(新月派)、朱光

潜、沈从文(京派)等。在他们的理论中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提出人性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

第一、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的论争最突出的反映在鲁迅和梁实的论争上。鲁迅与梁实秋的分歧是一种思想的分歧,因而是一种深刻的分歧。鲁迅对梁实秋的批评中,最著名的是杂文《“丧

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第二、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P157

第三、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辩:“京派”是指30年代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继续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他们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等为主要阵地,形成了一个作家群,一般称为“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

左翼和“京派”之间的论争主要体现在下面:

1、京派理论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与朱光潜鼓吹“静穆”美相反,鲁迅热烈地提倡战斗的力的美。

2、1936年10月,沈从文发表《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指责文学创作中题材、内容、风格“差不多”的现象,“记着时代而忘了艺术”,号召作家脱离文学媚悦流俗。茅盾等众多左翼作家也展开了与沈从文的论争。

六、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1、三十年代文学创作潮流主要表现为三大派别:左翼、京派、海派。

1、左翼文学从阶级论出发,把自己定位于产业工人和大众的代言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展开批判,要求文学充当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的工具。

2、京派是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多是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等几所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教授,追求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追求。

3、海派是与京派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以都市生活为描写对象,既写出他们在都市生活中的享受,也写出了他们在都市生活中所独有的都市“文明病”。

七、三大派别的文学成就:

1、创作题材空前的开拓和表现角度的新开掘。各派作家均取得优秀成

2、中、长篇小说和多幕剧成为收获最丰的体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塑造。心理刻画得到特别的注重和发展。

3、作家个人的风格和艺术世界基本形成。30年代的一些作品都是耳熟能详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丰收期。

第八章三十年代小说(一)

这一时期的小说被“左翼文学”、“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所分割。

1、左翼小说:主要是一批“左翼小说新人”创作的,分成三个流派式群体:“革命文学”派、“讽刺暴露文学”派、“东北作家群”。

2、京派小说: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动于北平、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北方作家群)所创作的小说。他们的小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有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3、海派小说:是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

一、左翼小说——革命文学派:革命文学派创作了大量的革命小说。他们站在鲜明的革命立场上反映时代尖端的现实革命斗争,将革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历

史人物引进小说创作领域。

一)“左联”早期的革命小说创作蒋光慈为代表,另有钱杏村、洪灵菲和华翰(阳翰笙)。流行主题是“革命加恋爱”。“光赤时代”的三个小说是: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短裤党》和短集《鸭绿江上》。“光慈时代”的小说是:《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丽莎

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冲出云围的月亮》华汉(阳翰笙)小说《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洪灵菲《流亡》《前线》《转变》等。

二)对革命小说的评价:1、社会思想上,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革命+恋爱的模式。幼稚病。2、思想上盲目;把革命寄托在暗杀上;描写突变式的英雄;3、艺术上粗糙幼稚。三)“左联”后起青年作家的作品:

改变了“左联”前期的浮泛的写作风气,注重平易的写实,在创作上取得了比较殷实的业绩,作品由早期的知识分子革命与恋爱的故事转换成直接表现革命风云的题材;由塑造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到赞颂觉醒后的工农领袖。其中以柔石和胡也频为代表。他们都是左联五烈士。柔石长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二月》是柔石对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思考的结晶。是柔石写得最好、最有影响的小说。肖涧秋身上体现了懦弱而矛盾的性格。《为奴隶的母亲》表现了典妻风习的残忍和一位母亲的奴隶命运。胡也频中篇《到莫斯科去》长篇《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左翼小说——讽刺暴露文学派(1)1、张天翼:“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30年代中期的讽刺作品逐渐走向成熟。写的最多也最成功的是他的“灰色”人物系列:小知识分子、小市民、小官僚们。他们的庸俗、空虚、愚昧、可怜、可笑,都被写进了作品中。1934年发表的《包氏父子》是最有代表性的讽刺小说,写社会底层人们身上的劣根性,对其思想中的愚昧不遗余力地进行讽刺。1938年抗战爆发后,张天翼的代表作《华威先生》。

张天翼的讽刺风格是冷峭尖刻、一针见血;泼辣豪放、夸张传神。2、沙汀和艾芜:(1)沙汀:三部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合称“三记”。其中《淘金记》是“三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2)艾芜193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南国之夜》《南行记》。《南行记》中的《山峡中》被公认为是最好的小说,塑造了“野猫子”的形象。艾芜小说题材边境各种类型流浪者题材,反帝题材。艾芜小说的特点:强烈的自传色彩;既生动地描写了边境流浪人的心灵,也写出人物心灵的复杂性;特色环境;浓郁的抒情性。40年代的小说有三个长篇《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

左翼小说——讽刺暴露文学派(2)叶紫、吴组缃的小说叶紫

(1)、叶紫著名的短篇小说《丰收》《火》《电网外》《向导》《夜哨线》都在这年内写成。1934年又写了《杨七公公过年》。1935年结集为《丰收》集,作为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之一自印出版。“丰收成灾”的题材。

叶紫小说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

1、故事总是描写地主与农民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

2、人物也只是具有两种感情——爱与憎;

3、生活的强化和简单化。

(2)吴组缃1934年结集的小说主要收入《西柳集》,其中的《一千八百担》是主要的作品还有《樊家铺》。还有一篇小说比较有特点《菉竹山房》。吴组缃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描写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妇女的悲惨命运;一是描写中国中部农村社会的动荡。后者是其主要成就。

左翼小说——丁玲和她的小说丁玲小说创作的变化P170

(一)早期创作刻画了心灵上负着时代创伤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诉说着她们的精神苦闷,大部分是爱情上的苦闷。浓重的伤感主义。1927年第一篇小说《梦珂》。1928年《莎菲女士的日记》带来极大声名。1、莎菲形象最大的特征,是剧烈的内心矛盾和斗争。《莎菲》的价值,也在于莎菲内心矛盾冲突的独特性、新颖性和深度。女性的内心深度,女性身上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女性身上的文化积淀和世代相传的信息,挖掘得相当独特、新颖而深入。2、莎菲的典型意义在于反映了五四之后,青年女性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后,无路可走的苦闷和挣扎,作品塑造了莎菲孤独的灵魂。莎菲是属于一个始终局限于个人生活范围之内,努力挣扎追求的女性,为了追求个性的自由而寻不到出路的女性。3、作品深入而独到地表现了女性寻找爱情的种种在内心深处的困难以至困境,表现了女性的血泪和忏悔,写出了女性的时代苦闷

(二)、1931年写了长篇小说《水》。这部小说标志着丁玲的小说由个性文学向革命文学的转变。从《韦护》《一九三O春上海》到《田家冲》《水》,创作不断地压抑和抛弃女性自我,认同于男性文化的权威,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偏离了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使小说成为政治激情的宣泄。

(三)、进入陕北后,创作发生了变化。一开始丁玲的创作是歌颂性的。短篇《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为代表。后来开始进行一种文化批判,写下了《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1948年创作反映土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在延安文艺整风后,调整艺术视点所创作的一部作品。获得了1951年的斯大林文学二等奖。

左翼小说——东北作家群(流亡者之歌)

1、东北作家群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关内而崛起于上海的青年作家,主要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等人。他们来自于被占领区,身受日寇侵略之苦,在作品中描写了东北人民的生活和他们英勇的抗日斗争,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他们的作品大都充满了关东粗犷的气息,表露了人们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顽强的反抗精神。

2、东北作家群的作品主要的有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鴜鹭湖的忧郁》《科尔旗草原》。骆宾基的《边陲线上》。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等。延续到40年代,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山丁、袁犀、梅娘等。

3、呼兰河的女儿——萧红萧红是一个文学创作力特出的天才女作家,一生遭际坎坷,多情敏感,其短暂的生命本身就像一部小说。萧红的作品除了《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之外,还有短篇《牛车上》《旷野的呼喊》讽刺长篇《马伯乐》。

第一、《生死场》1935年12月出版,鲁迅先生亲自写序。小说写出了北国农民“死的挣扎”和“生的坚强”。《生死场》的特点:1、“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2、小说中人物众多都用粗线条勾画,缺乏精细的雕琢。3、全书近似许多生活画面的组合。全篇用严肃动人的情感贯穿始终,写出了虽无中心事件却震撼人心灵的生与死的苦境。

第二、《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1、小说的独特文体2、小说的思想意义三、《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萧红小说的特色:1、以纤细的感觉回忆与抒写北方中

国农村生活的沉滞闭塞,人民的善良、愚昧并由此展现深刻的生命体验。2、创造出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新型小说,自由地出入于回忆、现实与梦幻,善于捕捉细节,语言朴实纯净,风格凄婉明丽。

4、东北作家群其他作家:a、萧军《八月的乡村》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翻译成英文出版的第一部。“中国最伟大的战争小说”。在艺术构思上,明显地受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的影响。小说画面少修饰,结构是短篇连缀式的,接近生活的原形。b、端木蕻良东北作家群中重要的作家之一。1933年,完成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成名作是短篇《鴜鹭湖的忧郁》。端木蕻良的小说特点:小说有英雄情绪,擅于营造意象和气氛,注重方言的运用,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的式上有

新的创造。c、骆宾基长篇处女作《边陲线上》,舒群名篇《没有祖国的孩子》

二、京派小说

1、京派在文化观及审美观上具有明显的传统意识和平民色彩,追求古朴、纯真的人性,描写清新美丽的自然,具有写实主义的抒情风格。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萧乾、芦焚、李健吾等。

2、京派文学呈现出独特的风格:1)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2)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3)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又超离时代变革的主流。

3、京派小说的不同世界。京派小说流派虽有共同的文学风格,但他们在各自的文学世界里又构筑起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芦焚的河南果园城世界,萧乾的北京城根的篱下世界等等,都显示了作者在都市生活中所创造出的故乡世界。

4、主要的京派小说家:

A-废名《竹林的故事》《桃园》《菱荡》和长篇《桥》《莫须

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其作品特别之处:1)、田园牧歌的情调加上古典式的意境营造。2)、透露出一种哲人式的人生态度和对普通生命方式的体悟。3)、深受中国古典诗文的影响,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4)、作品不易读,既有玄学意味,又有“理趣”和“禅趣”,是一种作家有意为之的“涩味”境界。

B- 萧乾1933年写出了第一篇小说《蚕》,1935年燕京大学毕业后出版了短篇集《篱下集》《栗子》《落日》《矮檐》以及自叙传长篇小说《梦之谷》萧乾小说的特点:1、作品多带自传性色彩,以城中“乡下人”的独特身份写作。2、作品中有强烈的苍凉感,但清澈而健朗。3、作品具有抒情性和感伤情调,语言雅丽清新

C--芦焚笔名师陀,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1937年与曹禺的戏剧《日出》何其芳的散文《画梦录》一起获《大公报》文艺奖金。作品多写故乡河南果园城的风物人情,在作品中他是一个滞留城市而又未能忘情于乡村的叙述者。在乡村文化背景下,写景写人都缭

绕着诗意,同时有一种衰败的悲凉之气。芦焚的艺术个性:1)、写农村人物贫富的清晰度很明显。贫苦的、愚昧的、朴素的、狡黠的、都各有其位置。2)、讽刺在作品中的比例加重了。作品抒情性与讽刺性的结合,揉杂了奇幻、神秘的气氛。3)、小说的叙述更讲究。

三、海派小说

第一:1、深受日本新感觉流派的影响,又被称为“新感觉派”。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

2、文学特点:1、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2、以都市题材为主。

3、性爱描写成为小说风尚。

4、注重小说形式的猎奇和创新。

第二海派作家

1、早期海派小说家:张资平写三角或多角恋爱,追求市场效应,追求商业利益。较值得一看的是《最后的幸福》《长途》和《上帝的儿女们》。叶灵凤小说不同于张资平,多了幻美的色调,并且尝试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小说集有《菊子夫人》《鸠绿媚》《红的天使》《紫丁香》

2、“新感觉派”代表性作家刘呐欧《都市风景线》。穆时英代表性小说《公墓》和《上海的狐步舞》。施蛰存的小说主要收在《将军的头》和《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等集子中。其中《梅雨之夕》是作者的得意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是一篇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

3、新感觉派后续作家:黑婴、禾金P175

第九章30年代小说(二)老舍

简介1926年开始在英国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30年代是老舍创作的高峰。相继创作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等六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月牙》《微神》《柳家大院》等。40年代完成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建国后作品以戏剧为主,代表作《龙须沟》和《茶馆》。二、老舍主要作品:《离婚》《猫城记》三、老舍最大的贡献(最大的特色):1、塑造了生动的市民形象系列:老派市民、新派市民。2、伦理本位意识:表达的是一个道德主题3、京味小说的开拓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祥子: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一、《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性作品,是老舍自称为“当了职业写家”的第一炮作品。也是现代文学中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二、祥子形象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满的都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在买车的“三起三落”的悲剧历程中展示祥子的性格。

(一)、祥子悲剧的历程表现出生活的毁灭和精神的毁灭的双重过程。

1、生活的毁灭过程从表面上看仅仅是一个劳动工具的丧失,但从深层精神世界来看,它是一种人生理想的破灭。

2、精神的毁灭过程是彻底的绝望和堕落。

(二)、祥子悲剧的根源1、社会因素P187 2、祥子个人因素P188

三、虎妞的形象:PI87 亦正亦邪

四、老舍小说的艺术追求:京味与幽默

第一、京味主要体现在语言、民俗与文化心理上一)、语言京味主要是口语化1、人物语言的口语化2、叙述语言口语化

二)、民俗上的京味就是地方化特征三)、文化心理上的京味

第二、幽默老舍性情温厚,其写作姿态也比较平和,常常处于非激情状形,更像是中年的艺术。老舍作品中的幽默具有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主要表现在老舍的早期作品中。后期作品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謔而不虐。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

总体框架: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作品主题:主要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

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人性的丑恶在此暴露无遗。老舍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小说概括及中心思想:《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人物形象概括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为了买车,他从生活中扣出每一点钱,他舍下面子和下等车夫抢座,没命的拉车,甚至连一口好茶也不愿喝,事情却常常不如人愿,所有的意外都与愿望悖道相驰。后来自我堕落的他学会了所有的恶习,学会了和巡警找别扭,学会了保养自己,成了一个混日子的车夫。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她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好。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1、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结怨。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爷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和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企图把祥子也拉上她生活理想的轨道。当然,虎妞对于祥子,也不能说是没有一些感情。祥子也得到她的关心——一种虎妞式的、近乎粗野的“疼爱”;而更多的,是她那种畸形的、祥子所接受不了的性的纠缠与索取,这是完全从她自身的需要出发,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对祥子心灵和肉体两方面的摧残,她害了祥子。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一个儿子来接自己的班,女儿虽能干但毕竟是女儿。由于女儿中年了还未出嫁,觉着对不起她,平日里也挺让着她,但却不愿自己辛辛苦苦挣得的家产遂着女儿一起给了别人。于是断绝了与女儿的关系,最后连女儿的坟也

不知道在哪儿。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来是已为时过晚,相信当祥子将他赶下车,一个人久久的立在那儿的时候,他真正感到了孤独,真正感到了自己除了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甚至连女儿的坟也不能看上一眼。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有点钱。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做别的事,一个中等人物,自居为“社会主义者”,同时也是个唯美主义者。在政治上、艺术上并没有高深的见解,不过能把所信仰的那一点体现在生活小事中,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又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他对于祥子这样的下层劳动人民表现出一定的关心和同情,能以自己所能解决他人一时之困。可以说他是一个较为正直和进步的知识分子,但是他的思想受到时代局限,这也就使他并没有成为真正的战士。高妈——曹先生的老妈子,为人热情,曾三番五次劝祥子去放高利贷,但都因祥子的固执而失败了。高妈是当时这个社会的投机主义者,精明透顶,很会精打细算,或许在当时这个社会里,只有熬成像高妈这样的人精,才能在各处左右逢源。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小马儿的祖父——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但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祥子与虎妞结婚后住在了一间四合院,四合院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就有二强一家。二强一家共有五人,为二强夫妇、女儿——小福子及两个儿子。二强把小福子二百块钱卖给了一个军官,而在小福子不在家期间,二强因喝多失手将二强嫂打死。而为了办丧事,便把车便宜卖给了虎妞和祥子。过了一阵子小福子回来了,迫于生计,只好靠当妓女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其实祥子在虎妞死后便喜欢上了小福子,可是当祥子回到曹先生处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时,小福子已经上吊自杀了。孙排长/侦探——在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们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些当兵的,这些个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这时孙排长还并未露面。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的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可成为侦探的他依然摆了祥子一道,从祥子这把他所有的积蓄全都搜刮走了。祥子最后的堕落是因为梦想的破灭,原因有很多,可这个姓孙的就直接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不可谓不是罪魁祸首之一啊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把自己女儿卖了买了车,又风光了一阵,等钱用完了就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卖了车办完事,又开始拉车,天天喝的烂醉,家里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女儿回来后,还逼着女儿卖身养活一家人,时常回家找女儿要钱,要了钱又去喝的烂醉。二强子的行为是令人气愤的,但是生活的压迫使他喘不过气,只有用酒精麻醉自己,每当他清醒时又觉得对不住女儿和两个二子,可是没本事的他只有靠拉车维持生活,而他又没有祥子的要强,身体也不够硬朗了,这使他更加自暴自弃,干脆沦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人物性格变化:祥子:(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

第十章30年代小说(三)矛盾《子夜》

一、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独到的贡献:

(一)为中国现代文学塑造了一些新女性形象。著名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中各种女性的形象。(二)塑造了一批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和这些新女性相比,茅盾笔下的民族资本家的形象往往显得更沉实,更安稳,更有社会气魄。《子夜》中的吴荪甫;《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的何耀先等。20世纪30年代,矛盾是左翼文学创作的重镇,他的《子夜》、“农村三部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也确立了左翼文学创作的范式------

社会剖析小说

(二)茅盾的文学创作:1、1927—1928:处女作《幻灭》。第一次使用“茅盾”作笔名。2、1928年7月—1930年4月旅日期间:短篇集《野蔷薇》《泥泞》散文《卖豆腐的哨子》《红叶》、论文《从牯岭到东京》等。3、30年4月到抗战爆发:创作鼎盛期《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大量中小说短集。散文集。4、抗战期间:从事抗日文化工作。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日记体长篇《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短篇集,散文集等。5、抗战胜利后写剧本《清明前后》。建国后担任文化部长,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基本停止文学创作活动。

二、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这三部曲表现的内容: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作品表现的是“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

⑴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⑵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⑶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幻灭》:通过静女士在爱情和革命上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小资产阶级走向革命和在革命中的幻灭过程。《动摇》:展示的是的革命时代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斗争时期的现实。方罗兰的形象反映了在政治和爱情上动摇、妥协、软弱者的精神特质。《追求》:表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的心灵挣扎、精神自我拯救以及掩饰不住的幻灭感。以章秋柳为代表。三、左翼文学的丰碑——长篇小说《子夜》P195

1、《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作品,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茅盾社会分析小说特征。小说获得巨大的声誉,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和认识。茅盾以小说的形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社会性质和历史方向进行了价值判断,就是中国无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子夜》把人物放在中国现实中复杂阶级矛盾中,通过人物的悲剧来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

2、吴荪甫形象吴荪甫是中国30年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是中国资本主义的末路英雄。

1》、吴荪甫是高素质的民族企业家。既有文化素质,有理想雄心,也有出色的管理才能,性格干练、精悍。“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

2》、作为一个民族工业资本家,他具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又有刚愎自用的性格。浓缩地反映了3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整体象。

3》、吴荪甫失败根本原因有二个:一是外国资本势力的压制。二是社会动荡混乱。

3、《子夜》的宏大叙事:史诗式的叙述方式:

小说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结构宏伟严谨。作者采用“网状结构”和“连环式结构”。

1)、网状结构。4—8章以吴、赵的矛盾为中心,同时表现吴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三条线索同时交叉发展,各种人物纷纷登场,两条次要线索辅助,构成巨大的网。

2)、连环式结构。9—19章小说的矛盾发展、高潮和结尾。小说情节虽错综复杂,但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

四、茅盾的其他作品

《林家铺子》写于1932年6月18日,和《春蚕》等小说一起,在延伸着《子夜》的基本观念:借助形象的特殊思想形式,揭示在帝国主义侵袭和国民党统治下,城乡经济的破产。《林家铺子》原名《倒闭》,“倒闭”是小说的主线。描述和反映了当时上海附近一带衰败窘困的经济景况和郁闷躁动的社会心态。

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四)巴金《激流三部曲》

1、巴金的创作是属于青春的艺术。巴金所创造的文学世界,是一个令人心动的、令人震撼的青春的世界。它充满了一种青春的活力,表现出青春的赞歌和青春的悲歌。和茅盾、

老舍的作品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一个艺术高峰。对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被无政府主义((一)无政府主义是巴金最初的人生信仰。巴金早期接受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反封建的人道主义(二)无政府主义在20世纪初的中国和世界,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力量,是受广大青年人所景仰的新思想。。)激进的思想吸引,成为其最初的人生信仰。1928年处女作《灭亡》。

2、1928年创作发表处女作《灭亡》,标志着巴金作家生涯的正式开始。小说真切地反映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杜大心);《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是巴金自己早期比较喜爱的作品。(主要人物:周如水、张若兰、吴仁民、敏、李佩珠);1930—1933年,是巴金创作的高峰。五个短篇小说集,两个长篇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革命三部曲》(灭亡、新生、死去的太阳)。《激流三部曲》第一部《家》。中篇小

说《海的梦》《砂丁》《雪》《春天里的秋天》等;抗战期间创作长篇《火》三部曲。完成《春》《秋》。《第四病室》。40年代最有影响的是《憩园》和《寒夜》。

3、巴金早期革命小说的特点: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

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2)、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内心苦恼而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3)、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

4、巴金在1949年以前的小说创作,有两个比较著名的系列,一个是“革命系列”,从《灭亡》《新生》开始,到《爱情三部曲》。而另一个是“家庭系列”,从《家》《春》《秋》到《憩园》《寒夜》。1978年以后创作散文集《随想录》。

5、巴金短篇小说的分类:第一类,数量较多又具特色,以反映外国人民的生活为主。这是巴金的一个独特贡献。主要小在《复仇集》《电椅集》等。

主要是在法国和日本见闻。第二类,反映国内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将军集》《抹布集》第三类,童话。收在《长生塔》中。有些童话没有儿童文学的特点,只是表达他的政治目的。第四类,反映法国大革命。《沉默集(二)》共3篇:《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庇尔的秘密》

6、巴金的创作风格:1)、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三部曲数量最多。2)、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3)、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

一、《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代表作。特别是《家》具有永恒的艺

术价值。以1919—1924年动荡的中国内地成都为背景,写大家族的衰落。

《家》集中控诉、暴露、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反映了年轻一代对封建

家族制度的反抗。颂扬了人的觉醒。

《春》描写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蕙表妹的悲剧事件。表现了不合理的婚

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对封建专制婚姻制度控诉与批判。

《秋》表现了旧家庭分崩离析的结局。通过高家第二代、第三代的堕落与腐

化揭示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支柱的崩溃。

二、现代家族小说的鼻祖——《家》:《家》的思想内容:控诉、暴露与反抗。抨击大家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 2、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和。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月芽儿》的作者是;《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倾城之恋》的作者是。 4、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的重要演说的是。 5、被称为“文体作家”的是。 6、《获虎之夜》的作者是;《一只马蜂》的作者是;《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岁寒图》的作者是。 7、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 8、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的影响。 9、后期新月派以季刊作为阵地。 10、《死水》的作者是;《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别了、哥哥》的作者是;《老马》的作者是。 11、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和“美”的观点。 1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作家的。 13、《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蕙的风》的作者是;《雨巷》的作者是;《王贵与香香》的作者是。 14、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 15、《示众》的作者是;《春桃》的作者是;《华威先生》的作者是;《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女神》的思想容和艺术特征有()。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b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c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d青春、爱情的热烈歌唱e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a抗战未开始时b抗战前期c抗战中期 d抗战后期e抗战结束 3、《蚀》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的,这三个中篇是()。 a泥泞b幻灭c自杀 d动摇e追求 4、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 a从文b吴组缃c沙汀 d呐鸥e艾芜 5、下列小说不是老舍2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是()。 a《离婚》b《子曰》c《小坡的生日》 d《二马》e《老的哲学》 6、七月刊物的主编是()。 a艾青b风c田间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精)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 享受网络享受学习https://www.docsj.com/doc/1e16716959.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本套试题共分8页,当前页是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推荐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修订本。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此书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志刚、孙中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修订本。 ●中国现代文学史,唐弢、严家炎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60至80年代撰写出版。 ●百年中国文学史(插图本),总主编于润奇,副总主编刘勇。上卷《近代文学》(1872~1916),于润奇主编;中卷《现代文学》(1917~1949),刘勇主编;下卷《当代文学》(1949~1986),杜剑峰主编。 二、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上海书店80年代陆续出版,辑集现代文学史上各社团、流派、著名作家的流传较为稀少的著作,以及作家传记、作品评论、文学论争集等,依原样复印,使研究者可靠的参考书。尤其是该套丛书基本上根据初版本影印,是“出版主义”的好选本。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属“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资料汇编”(甲种)。主要出版于80年代,出版社不一。如《文学研究会资料》、《创造社资料》、《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左联文学研究资料》等。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属“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资料汇编”(乙种)。主要出版于80年代,出版社不一。囊括了除鲁迅以外的几乎所有现代重要的或有代表性的作家的研究资料。 鲁迅研究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单独编撰,共五大卷近千万字,题为《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这是较早开始出版的一套权威性较高的传记丛书,其中有林志浩的《鲁迅传》、钱理群的《周作人传》、龚济民和方仁念的《郭沫若传》、田本相的《曹禺传》、陈坚的《夏衍传》、程光炜的《艾青砖》、凌宇的《沈从文传》、陈孝全的《朱自清传》、郭志刚的《孙犁传》、肖凤的《萧红传》和《冰心传》、刘增人的《王统照传》、梅志的《胡风传》、韩石山的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四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四部分 四、简答题 1.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新文学的声势大振。《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B.这一年出版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郭沫若诗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说集《雪夜》、俞平伯诗集《冬夜》)等。沈雁冰关于小说创作的评论和理论探讨,对小说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说出两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 C.这一年涌现出了郁达夫、叶绍钧、冰心(以及庐隐、王统照、落华生(许地山)、王鲁彦、许杰、郑振铎、彭家煌、蹇先艾、凌淑华、冯沅君、蹇先艾、台静农、张资平、郑伯奇)等有影响的小说家。(说出三位作家即可) 2.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鲁迅为什么选择学医?又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 A.鲁迅选择学医,因为他从阅读中得知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也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遇到战争则去做军医救护伤员。 B.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缘于在医学课间插播的时事性幻灯画片中所见:日俄战争中,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同胞却麻木地充当看客。使他认识到思想不觉醒,医好了身体又能奈何? 3.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A.鲁迅把自己的形象特征赋予其笔下的魏连殳,“原来他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 B.吕纬甫和魏连殳的行为,如受母亲之命给早夭的弟弟迁坟,为祖母送葬而遭受流言和冷眼,都是鲁迅自己的遭遇。 C.魏连殳对孩子和青年的殷切关爱和希望,也是鲁迅曾经持有的热烈心态。 4.鲁迅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和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比起同时代的作家,鲁迅年长许多,个人经历和体验远为丰富,他对世道人心的思考,显然要老辣得多。 对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接受,则加强了他的思想深度和韧度。 B.鲁迅的艺术修养,非常丰富。鲁迅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并且出版了国人所写的第一部《中国小说史略》,又广为涉猎世界文学,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借鉴。 5.《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 形象。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意义,前者倾诉的是对数千年之吃人民族与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与“救救孩子”的热切呼唤,并且由此追问狂人最后的“回归”之蕴含何在。后者则是以弱国子民的心态,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 B.两者的不同则在于,鲁迅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上,是时代的先行者如何唤起那些沉睡的国人,是重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灵魂的拷问:郁达夫则是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向着最隐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进行深

2020年7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的一批诗人是() A.胡适、鲁迅、郭沫若、钱玄同 B.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周作人 C.胡适、沈尹默、周作人、郭沫若 D.周作人、钱玄同、郭沫若、胡适 2.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提出“三大主义”的人物是() A.吴虞 B.钱玄同 C.陈独秀 D.刘半农 3.“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这是哪个文学社团对文学的一种基本态度?()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南国社 D.沉钟社 4.鲁迅在留学日本期间弃医从文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纯属个人爱好 B.探索新文学发展道路 C.想以文艺唤醒国民麻木的灵魂 D.受日本文学家的引导 5.阿Q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 A.纯朴 B.勤劳 C.敢于反抗 D.精神胜利法 6.表现鲁迅在探索中的苦闷及顽强战斗精神的名篇是《野草》中的() A.《雪》 B.《失掉的好地狱》 C.《过客》 D.《好的故事》 7.“五四”时期对郭沫若思想影响最大的西方哲学是() A.泛神论 B.人道主义 C.无政府主义 D.马克思主义 8.郭沫若诗集《恢复》的主要内容是() A.歌唱爱情 B.歌唱革命斗争 1

C.表现个人苦闷 D.表现个性解放思想 9.何彬是冰心哪一篇小说中的人物?() A.《两个家庭》 B.《斯人独憔悴》 C.《去国》 D.《超人》 10.贯穿闻一多《红烛》、《死水》两部诗集的思想线索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11.鲁迅杂文《答有恒先生》的主要内容是() A.抨击反动统治 B.批判复古逆流 C.总结思想发展,表达继续战斗的意志 D.批判资产阶级文艺思想 12.多多头、荷花是茅盾哪一篇小说中的人物?() A.《水藻行》 B.《林家铺子》 C.《锻炼》 D.《春蚕》 13.茅盾散文最主要的特征是() A.有浓厚的抒情性 B.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C.有深刻的哲理性 D.质朴、亲切 14.殷夫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第一组政治抒情诗是() A.《别了,哥哥》 B.《放脚时代的足印》 C.《血字》 D.《清晨》 15.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新是怎样一个形象?() A.顽固的封建卫道者 B.腐朽堕落者 C.有新思想的怯懦者 D.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16.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 A.《离婚》 B.《骆驼祥子》 C.《四世同堂》 D.《鼓书艺人》 17.曹禺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是() A.《日出》 B.《雷雨》 C.《蜕变》 D.《原野》 18.《丰收》、《电网外》、《火》等小说的作者是() A.柔石 B.叶紫 C.沙汀 D.艾芜 2

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五、论述题 41.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1.分析评价茅盾《蚀》三部曲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类精神面貌的反映。 42.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1.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2.“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2.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 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 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42.《雷雨》中蘩漪要周萍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并且警告周萍:“小心! 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这些台词联系全剧,分析蘩漪的思想性格及形象意义。 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 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 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论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成就。 42.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最新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标准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对接基础教育、高级秘书、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上承“中国古代文学”,下接“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主要讲授1917年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本课程主要讲授1917-1949年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主要讲授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新闻和广告等各方面专业人才。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和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是:在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白话文的基本规范和用法;帮助学生扩充与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相关的各种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注重原著的精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社会感知、语言感知、文体感知能力,以及读写能力与文本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所经历的巨大变革,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以及面对这一冲突所表现出的痛苦、抗争与情怀。 2、具体方法:采用以每十年为一个知识模块的做法,即1917年至1927年为第一个十年;1928年至1937年为第二个十年;1937年至1949年为第三个十年。授课以左翼文学的兴起为界分为上下两个阶段,每周3学时,总学时为54学时。要求每位主讲教师讲授全部现代文学史,但可根据自己研究专长有所侧重。教师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现代文学史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术专长,点与面的结合有利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继续深化所学知识并最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整个课程设计将文学史教学、作品分析、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讨论、写作、表演、朗诵、改编等实践环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 2、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 及答案 -3.doc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三部分 三、填空题 1.十九世纪末戊戌变法的失败,促进了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梁启超的反思,他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出 发,倡导“新小说”,于1902年创办《新小说》杂志。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3.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此后,他的《药》、《孔乙己》、《阿Q正 传》、《祝福》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4.在受到老师们主办《新青年》影响而创办的北京大学学生刊物《新潮》上,出现了一个活跃的 作家群,创作出新文学早期的一批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5.五四时期表现青年男女情感纠葛的小说主要有鲁迅的《伤逝》、庐隐的《海滨故人》、郁达夫的 《沉沦》、郭沫若的《喀尔美罗姑娘》、张资平的《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 6.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到四十年代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邪不压 正》,和八十年代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7.创造社初创时期,有两座高峰,一是以《女神》闻名的郭沫若,一是以《沉沦》闻名的郁达夫, 他们共同建构了创造社重主观抒情和浪漫主义的特色。 8.1921年6月,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 团体创造社。 9.1921年7月,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10.郁达夫的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系列。 11.30年代前期的叶灵凤,和张资平一样,创作了《时代的姑娘》、《永久的女性》等一批现代言情 小说,将新文学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成为海派文学的重要作家。 12.叶绍钧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出版有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13.13.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是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成员数量最多、地域 分布最广的文学社团。 14.乡土小说,最初得名于鲁迅的命名。 15.同样着力于乡土文学,却走着诗意化道路的废名(原名冯文炳)是“浅草社”成员。 16.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这被视为新诗的起点。 17.如果说,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开端,那么,郭沫若的《女神》则是自觉实践 并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标志。 18.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19.宗白华写作小诗的直接渊源是冰心的影响。 20.冯至的第一部诗集是《昨日之歌》。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复习课程

2017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

1.1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 1.《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 B、鲁迅 C、巴金 D、老舍 正确答案:B 2.《祝福》收录在()。 A、《呐喊》 B、《彷徨》 C、《而已集》 D、《坟》 正确答案:B 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正确答案:√ 1.2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故乡》 我的答案:A 2.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A、《药》 B、《在酒楼上》 C、《伤逝》

D、《祝福》 正确答案:C 3.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D 4.《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5.《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1.3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 B、双线交错 C、横截面 D、意识流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A、《祝福》 B、《狂人日记》 C、《伤逝》 D、《风波》 正确答案:D 3.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 B、《阿Q正传》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B 4.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5.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A.抒情散文集 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传记 D.杂文集 2.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A.鲁迅的《故事新编》 B.郭沫若的《屈原》 C.郁达夫的《采石矶》 D.冯至的《伍子胥》 3.战国策派代表作家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 B.一个农村妇女的抗日故事 C.一个国民党间谍的抗日故事 D.人民群众抗日斗争 4.“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是左联在和梁实秋论战中的一段话。说这话的是() A.周扬 B.鲁迅 C.胡风 D.冯乃超 5.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倡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是() A.真善为主,美在其中 B.真善美结合 C.以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 D.以美为主,真善即在其中 6.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是悼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的,五烈士是指() A.柔石、殷夫、洪灵菲、胡也频、冯铿 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 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 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

7.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最有力的新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创造社 D.新青年社 8.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 A.唯美主义 B.象征主义 C.积极浪漫主义 D.未来主义 9.苏雪林的《绿天》在体裁上属于() A.小说集 B.报告文学 C.诗集 D.散文集 10.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诗歌 11.王统照自述“意在写出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的长篇小说是() A.《一栏之隔》 B.《一叶》 C.《沉船》 D.《山雨》 12.徐志摩揭露反动军阀的诗作是() A.《太平景象》、《人变兽》 B.《天国的消息》、《庐山石工歌》 C.《人变兽》、《叫化活该》 D.《盖上几张油纸》、《太平景象》 13.诗集《十四行集》的作者是() A.李金发 B.徐志摩 C.冯文炳 D.冯至 14.在茅盾下列散文中,写于30年代的是() A.《雷雨前》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主要是通过对现当代文学经典名篇的解读,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以作品为纲,兼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发展脉络,对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引入最新的学术成果,力求内容的新、准、精,让传统的作品选讲课焕发出新的活力。注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48学时。 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其任务是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提高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表达的能力。本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二、教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现代哲学、美学眼光正确分析、评价作家作品。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所拥有的美好情操和人文传统。学习中国知识分子感应时代的变迁而激起的追求、奋斗、反思的精神历程,学习他们为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所持有的特殊的立场和方式,自觉承担起知识分子人文传统重铸的责任和使命。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专题一现代小说。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茅盾的小说;巴金、老舍、沈从文的小说;钱钟书的《围城》;“诗化”小说。 专题二现代诗歌。具体内容包括:郭沫若的《女神》;新月社的诗歌;戴望舒、艾青、田间、臧克家的诗歌。 专题三现代散文。具体内容包括:鲁迅杂文散文,朱自清、冰心、周作人、陆蠡等人的散文。 专题四现代戏剧。具体内容包括:曹禺的戏剧。 实践环节:无

中国现代文学 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编号为11016)共有单选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写作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填空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虎妞是()小说中的人物。 A. 老舍 B. 丁玲 D.柔石.沙汀C2.下列现代作家的作品中,()的体裁不是戏剧。 A.丁西林的《一只马蜂》 B.曹禺的《日出》 D. 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 C.陈白尘的《升官图》3.《缘缘堂随笔》的作者是()。 B.周作人A.梁遇春 D.梁实秋C .丰子恺4.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神》 B.胡适的《尝试集》 D.俞平伯的《冬夜》C .康白情的《草儿》 5.《少年漂泊者》的作者是()。 A.柔石 B.蒋光慈 D.彭家煌 C.萧军 6. 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最突出的诗人是()。 A.戴望舒 B.卞之琳 D.何其芳.李金发C 7.下列作品中,()是长篇小说。 页10 共页1 第 A.许地山的《春桃》 B.冰心的《超人》 C.叶绍钧的《倪焕之》 D.彭家煌的《怂恿》 8.下列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中,()作者是周作人。 A.《画梦录》 B.《泽泻集》 C. 《泪与笑》 D.《写在人生的边上》 9.下列作品中,()不是巴金创作的小说。 A. 《围城》 B.《家》 C.《憩园》 D.《寒夜》

10.《原野》是()创作的话剧。 A.夏衍 B.宋之的 C.曹禺 D.郭沫若 11.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创作高峰的是()。 A.《尝试集》 B. 《女神》 C.《湖畔》 D.《死水》 12.小说《家》中,抱着“不抵抗主义”的作揖哲学的是()。觉民A. 鸣凤 B.觉新C. 觉慧 D.13.(下列作家中,)是创造社的作家。叶绍钧 B.郁达夫A. 梁实秋 D.徐志摩C.14.)。茅盾《子夜》的主要人物除吴荪甫外,还有(B.罗歪嘴A.曾文清D.方罗兰C.赵伯韬15.)。提出“带着脚镣跳舞”的诗歌格律化主张的是( B.郭沫若A.胡适 .闻一多C.穆旦 D16.)小说中的人物。“二诸葛”和“三仙姑”是( 孙犁A. 赵树理 B. .丁玲 D.阮章竞C17.《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是()的报告文学作品。 B.瞿秋白 A.夏衍 D.范长江 C.宋之的 18.)是梁实秋的散文集。( 《自己的园地》 B.《雅舍小品》A..《画梦录》《朝花夕拾》C. D19.《为奴隶的母亲》是()的作品。页10 共页2 第 A. 殷夫 B. 胡也频 D. 柔石C.丁玲 20.艾芜的第一部也是最有影响和成就最大的小说集是()。 A.《南国之夜》 B.《南行记》 D.《在其香居茶馆里》《芭蕉谷》 C. 二、名词解释题 21.现代派 22.小诗 23.“语丝”文体 24.爱美剧 25.乡土小说 26.《现代评论》 27.新秧歌 28.战国策派 29.京派 30.左联 31.《女神》 32.《论语》杂志 33.问题小说 34.冰心体 35.新感觉派 三、论述题 36.比较分析闻一多和徐志摩诗歌的异同。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B卷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 专业年级姓名分数考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 A.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李大钊的《什么是文学》 D.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2.《女神》出版于() A.1919年 B.1922年 C.1923年 D.1921年 3.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弥洒社B.莽原社C.未名社D.沉钟社 4.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的作者是( ) A.张天翼 B.沙汀 C.艾芜 D.丁玲 5.中国诗歌会是一个() 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 6.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 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 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7.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 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 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 8.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 A.沈从文B.梁实秋C.朱光潜D.萧乾 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是() A.茅盾B.周作人C.鲁迅D.朱自清 10.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 A.范爱农B.藤野先生C.作者“我”D.长妈妈 11.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 A.人物形象鲜明B.结构严谨C.现实主义D.主情主义 12.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是() A.台静农、废名、许地山、闻一多B.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冰心 C.郭沫若、叶绍钧、沈雁冰、郑振铎D.周作人、郁达夫、蒋光慈、徐志摩 13.张资平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是() A.反对种族歧视B.反帝反封建C.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D.平民主义 14.下列均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是() A.《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小河》B.《自己的园地》、《热风》、《泽泻集》C.《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谈龙集》D.《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踪迹》 1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1]

1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 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 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 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2、象征是其精义。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 特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 -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因压抑 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 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 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 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 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 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 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 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 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度。这 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 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说 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 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 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 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 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 安定与惬意。提示:冰心、宗 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 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 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 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 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 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 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 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 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 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 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 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 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 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 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 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 与建筑美。 30、如何理解戴望舒对李金 发的超越? 提示:作为现代派诗人,戴望 舒也深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歌 影响,但他对于李金发的作品 有清醒的认识:“从中国那时 所有的象征派诗人身上是无 论如何也看不出这一派诗风 底优秀来的。因而他自己为诗 便力矫此弊。”如果说李金 发的诗歌书写的更多的是在 西方世界所获得的经验,与民 族生活“隔”着一层,且语言 上文白夹杂,以至于风格上过 于晦涩、朦胧;那么,戴望舒 从象征主义诗歌那里获起象 征、暗示等手法的同时,非常 重视民族审美经验,使自己的 诗歌在口语化、散文化过程中 做到了自由而精致、自然而富 有象征意蕴,从而超越了李金 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歌, 创造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 现代主义诗歌。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 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 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 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 种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 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 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 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 问题。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 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 争情况比较复杂。“左联”发 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 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 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 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 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 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 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 见分歧的伏笔。多面性、鲜明 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 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 特点是什么? 提示中国诗歌会以创造 “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 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 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 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 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 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 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 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 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 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 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 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 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 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 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 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 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 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 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 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 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 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 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 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 同。 提示:(1)陈述沈从文、 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 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 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 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 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 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 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 (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 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 及城乡对照叙述;(4)阐 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 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 的独特意义。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 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 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 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 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 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 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 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 夕》、《将军的头》等; (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 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 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 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 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 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 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 式;(2)结合作品分析“感 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 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 (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 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 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 (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 (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 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 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 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 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 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 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 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 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 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 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 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 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 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 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 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 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 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 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 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 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 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 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 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 夕内心“去”与“不去”两 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 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 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 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 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6、如何理解沈从文的城 乡叙述对照体。 提示:(1)沈从文的乡土 情结与都市异化体验:含蓄 和谐的乡土理想与尖锐犀 利的都市讽喻;(2)结合 乡土小说系列阐述其湘西 生命理想的内涵:《边城》、 《萧萧》、《三三》、《柏 子》等,揭示自然人性的文 学创造;(3)结合都市讽 刺小说系列,如《绅士的太 太》、《八骏图》、《都市 一妇人》、《厨子》等,分 析其都市批判的精神内涵; 4)评述沈从文城乡叙述二 元对立的深刻原因及其利 弊。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 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 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