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一、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种类

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中是不断运动的,其地球内部也是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加上地球表面生活的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不断破坏性改变,使人类时时面临着自然灾害的袭击,比较突发性的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雹(包括龙卷风、飓风、沙尘暴等)、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地震、低温冷冻、(雨)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病虫害等。

重庆受地理、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谓是无灾不成年。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灾害比如就有干旱、洪涝、低温雨雪、地震、山体滑坡、风雹等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自然灾害影响

特大自然灾害破坏力巨大。特大自然灾害普遍具有灾情来势猛、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损失巨大等特点,自然灾害给灾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特大地震还使很多人丧失生命,不少正常人变成了残疾人。低温雨雪灾期间,因道路积雪结冰,我市酉阳、黔江、秀山、城口等区县交通几乎全部中断,江津、南川、梁平、万州、巫溪、綦江、云阳、石柱等区县境内公路受冰雪影响实施交通管制。由于公路中断或封闭,物资运输和群众出行受阻,因多处供水管道爆裂,场镇和高

寒地区人畜饮水出现困难。酉阳、城口、秀山、巫溪等县,因自来水管爆裂和堵塞严重,供水表被冻坏,城镇大面积停水,部分居民家庭断水达13天。受恶劣气候影响,重灾区供电线路损毁严重,城镇群众生活供电断断续续,部分重灾乡镇停电达35个小时。城口县因冰雪封山,县城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5%—30%,超市内的大米、蔬菜、禽蛋等抢购一空,菜籽油储备骤减。秀山县半数高寒山区缺水、缺电、缺燃料,同时因交通中断,生产生活物资无法正常运送,致使灾民生活出现较大困难;酉阳县因长时间积雪,使大量民房和牲畜栅垮塌。

重庆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次重大自然灾害都造成了十分惨重的损失。由于我市广大农村地区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百姓不富裕,灾民承受和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自然灾害也加大了各级政府的救灾压力。

二、自然灾害救灾工作方针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文件规定,“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作为我国救灾工作方针。

根据?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6号),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应主要通过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以及政府帮扶等方式加以解决。

三、政府救灾

(一)应急响应

1、国家应急响应

—国家应急响应

根据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函?,当地方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时,中央将启动国家应急响应。

—特大自然灾害

当一次自然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视为特大自然灾害,即出现:

①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臵群众10万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1万间以上;

②水灾等其他灾害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紧急转移安臵群众10万人以上,或因灾倒塌房屋1万间以上,

③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业人口15%以上(或100万人以上)的。

—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

-2010年底以前补助项目。根据民救发[1999]7号,当地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在地方政府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解决时,中央将对地方予以适当补助。为帮助地方重点解决特大自然灾害受灾民众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中央财政安排生活救灾补助项目主要有:

①冬令、春荒救济补助。补助用于解决灾民在冬令阶段(指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的2月期间)、春荒阶段(指每年的3月至5月期间)口粮、衣被、治病等临时生活困难;

②旱灾口粮救济补助。补助用于解决灾民因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临时生活困难;

③紧急转移安臵应急补助。此项补助从2002年开始建立,救助用于灾害发生时灾民转移安臵。如今年下达的地震灾害紧急转移安臵灾民应急补助等;

④倒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通常说的灾民倒房重建补助;

⑤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及物资采购经费补助。该项补助从1998年起建立。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通知?(电电[98]第167号)规定,在全国8个地方城市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8个代储点。

其中:①—④项补助给地方。

-2011年起补助项目。根据?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6号),当遭受重特大自然灾害时,地方可向上申请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资金,补助项目如下:

①灾害应急救助和遇难人员家庭抚慰补助资金;

②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

③过渡性生活救助补助资金;

④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

⑤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

申请文件内容要求如下:

灾害应急救助和遇难人员家庭抚慰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包括:一次灾害过程紧急转移安臵受灾群众人数、死亡(失踪)

人数、本级财政部门安排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情况,并附灾情数据统计表。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包括:一次灾害过程造成倒塌和严重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一般损坏户数和间数、本级财政部门安排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情况,并附灾情数据统计表。

过渡性生活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包括:一次灾害过程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户数和人数、本级财政部门安排过渡性生活救助补助资金情况,并附灾情数据统计表。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包括:一次灾害过程农作物受旱面积、绝收面积,因旱造成群众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本级财政部门安排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情况,并附灾情数据统计表。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包括:因灾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本级财政部门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情况,并附灾情数据统计表。

上述申请文件中,财政、民政部门应如实上报本级救灾资金安排情况。灾情稳定后,民政部门应及时通过国家自然灾情管理系统上报救助对象等相关信息。对自然灾害发生后未安排或未及时安排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的受灾省市,市级将对其减少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款。

2、市级应急响应

—市级应急响应。当区县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在受灾区县各级政府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解决时,市级将及时启动市级应急响应,并及时向中央部门汇报,争取中央支持。目前市级响应条件:

①因灾死亡3人以上;因灾紧急转移安臵3万人以上;因灾倒塌房屋0.3万间以上;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1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

②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臵或生活救助的,视情况启动。

③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降低。

—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市里统筹市本级安排和中央财政补助的生活救灾资金,并综合区县灾情评估情况、自救能力等情况,及时对困难区县予以适当补助。市补助区县生活救灾资金项目与中央大体相同,我市也安排有市本级救灾物资储备补助,另外还有雷击灾补助(如2007年补助XX县小学雷击灾救灾补助30万元)等。在市补助区县资金发文中,市对区县的补助标准,有的列明,有的没列明。

3、区县应急响应

-区县应急响应。当遭受自然灾害,各区县根据灾情程度确定是否启动区县本级应急响应,并依靠本区县各级政府和组织灾区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等方式实施救灾工作。本区县政府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完成的特大自然灾

害救灾工作,可逐级向上汇报,以便上级政府及时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各区县应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安排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并统筹本区县安排的和上级财政补助的生活救灾资金,专项安排用于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

(二)政府救灾资金负担体制

-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小灾由地方政府负责,特大灾由中央给予适当补助。当地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中央将对地方补助所需资金的70%。

-市与区县之间。我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以区县(自治县)筹集为主。当区县(自治县)遭受一般自然灾害时,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由受灾区县(自治县)自行筹集;当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时,市级按不同区域,以如下比例给予适当补助,即中央、市级、区县分别按(1)70%:20%:10%;(2)70%:15%:15%;(3)70%:10%:20%;重大自然灾害市级给予适当补助。

(三)救灾资金分配使用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遵循“分级管理、分级负担,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强化监督、注重时效”的原则。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主要分配用于解决遭受自然灾害区县(自治县)的农村居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紧急转移安臵和抢救受灾群众,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恢复重建倒损住房,以及采购、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主要用于以下救助:

-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臵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害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住房。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民政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和管理费。用于民政救灾物资的采购、储备、管理和运输等费用支出。

【救灾资金分配使用沿革要求】:

-分配使用原则。救灾救济资金是安排给遭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灾民,用以解决其基本生活困难的专项补助,其分配使用必须严格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

-使用范围。救灾资金使用范围必须是:①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行医等生活困难;②紧急抢救、转移和安臵灾民;③灾民倒房恢复重建;④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

-使用重点。救灾资金使用的重点是重灾区和重灾户,特别是保障自救能力较差的灾民的基本生活。

-救灾资金使用“六不得”。即:①不得平均分配。即要根据灾情严重程度、自救能力等合理确定分类救助标准);②不得截留、挪用。即不能超范围使用救灾资金。如挪用于楼堂馆所建设等;③不得实行有偿使用。即应无偿使用;④不得提取周转金。周转金有历史沿革。即:根据国务院[1985]65号和民政部[1987]农字20号文件要求,1995年11月10日,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重庆市救灾扶贫周转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重民政[1995]8号],规定可以从救灾资金预算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建立周转金,帮助农村贫困户脱贫。但到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清理整顿政府部门周转金,民救发[1999]7号要求:各地一律不得从救灾款中提救灾扶贫周转金,不许直接或间接用救灾款设臵和发放周转金,并要求对以前年度提取和建立的周转金进行清理整顿。渝民救字[1999]32号要求我市各区县抓紧清理回收救灾扶贫周转金,市民政局借出的归还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借出的归还市财政局;各区县回收的借出款用于本级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并要求清理回收工作于1999年11月底完成;⑤不得用于扶贫支出。虽然灾害与贫困有一定联系,因灾致贫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救灾款是救急款,而不是扶贫款,既不能用于临时社会救济,更不能用于长期社会救济。社会救济资金和扶贫资金都有其既定的渠道和开支范围;⑥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严禁用救灾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紧急通知?(民救函[1999]72号),规定救灾款严格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72号文件还纠正了宁夏自治区将中央安排的救灾款的70%用于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做法。

(四)救灾资金专户管理核算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建立救灾资金专户的通知?(渝财社[1998]165号)要求,各区县财政须于1998年底前建立救灾资金专户,将未分配的救灾资金全额划入建立的救灾资金专户。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财政局联合发文渝民救字[1999]32号进一步要求,各区县财政局要建立健全核算制度,在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同时,各级乡镇财政也应建立救灾款专户,确保救灾款从上到下一线畅通,杜绝挤占挪用。?重庆市民政救灾资金管理办法?(渝财社…2009?49号)就救灾资金管理也提出了要求。

(五)救灾资金发放

1、救济标准确定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在审批发放救灾资金前,要认真调查核实灾情,严格把关,认真核实救济对象和困难程度,确定救济标准和救济项目,做到对象准确、额度适当。区县(自治县)财政、民政部门应根据本区县(自治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确定对受灾群众的救助项目和救助标准,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2、救灾资金发放

区县(自治县)要规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分配发放程序。基层发放严格按照灾民申请、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工作规程,通过“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发放过程中,坚持建立“一帐一册一卡”(即建立需救助人口台帐、资金发放花名册、灾民救助卡)和“四公开”(即公开发放标准、发放程序、发放对象、发放金额)制度。

采取现金救助形式的,应遵守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应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纳入“一卡(折)通”发放;采取实物救助形式的,要严格按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及时采购救助物资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用于灾民倒损房集中恢复重建,应实行项目管理,可按施工进度安排资金,但应一次性将救灾补助资金额度告知到户。对于分散建房的,救灾补助资金要按户一次性落实到位。

(六)救灾资金监督

救灾资金是社保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压线,因此必须加强对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包括来自系统内部的监督检查和外部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各地要加强对救灾款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加大工作力度,各区县民政、财政部门要与审计、监察等部门衔接,组织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救灾款的分配、投向和使用效益等进行跟踪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有违规违纪行为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

追究刑事责任。

四、救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发现的政府救灾问题

近年来市审计局有关救灾审计报告显示,我市救灾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及时安排拨付救灾资金,也有如XX区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资金拨付缺少必要的依据;XX县领导批准将救灾资金用于平衡其他支出;XX集中建房工程款支付未使用转帐方式等。

(二)灾害救助体系问题

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的工作,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府防灾减灾的机构体系。每次灾害发生后,政府总是紧急动员全社会给予帮助。但是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在提高公众尤其是灾害多发地区民众的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灾害救援、自助能力等方面工作还做得不够;

二是自然灾害与贫困一样,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敌人,如何有准备地面对灾害,如何提升在突发自然灾害面前的紧急救援能力,如何建立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携手动员的机制方面,有必要从低温雨雪灾、汶川大地震、海啸等灾害救助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三是做细应急体系,并提高救灾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急体系还应做细到村镇、社区。

五、未来思考

(一)加快灾害救助体系建设

为应对特大自然灾害,今后我市要加快灾害救助体系建设。

一是普及民众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和灾害防范意识,提高百姓防灾减灾能力;二是科学严谨地完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尤其是制订和完善各级特别是基层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工作规程,建立上下衔接的预案体系,并建立有效协调的救援机制;三是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加大应急救援资金物资保障力度。加快中央在我市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步伐,使我市早日形成以中央级储备库为依托、市级储备库(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以及几个分库)为主体、各区县储备点为补充的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四是不断提高政府部门能力建设,提高救灾效果。

(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1、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进一步减少特大自然灾害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1?37号)确定的计划:(1)到2012年,消除全部D级农村危房,即完成我市现有8.7万户D级农村危房改造(其中:2011年改造5万户、2012年改造3.7万户);同时改造C级农村危房11.78万户(其中:2011年改造5.39万户、2012年改造6.39万户),实现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确定的“消除全市60%的农村危房”的目标任务。

(2)到2014年,消除全市所有农村危房,即剩余40%

的C级农村危房18.14万户全部改造完毕,提前一年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2、中央财政从2009年已建立逐步建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专项补助制度。2009年1亿元、2010年2.46亿元、2011年5.22亿元。

(三)开展农房灾害保险试点

中央提倡农村农业开展保险。浙江省已开展了农房灾害保险。重庆受财力影响,全面开展是不现实的,但希望今后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在我市有条件的区县开展试点。据专家估计汶川地震损失8000亿元以上,事前实施灾害保险,可实现全球保险公司分担风险,减轻灾后重建压力。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黑龙江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保障预案》及《哈尔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的救助应急保障工作。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市指挥部组成与职责

2.1.1市指挥部组成 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市发改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工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住房局、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统计局、市食药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外侨办、市安监局、市粮食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哈尔滨海事局、哈尔滨水文局、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警备区、武警哈尔滨支队为成员单位的市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市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民政局局长兼任。 2.1.2指挥长职责 负责市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全面工作。 2.1.3副指挥长职责 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市民政局局长协助指挥长指挥调度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2.1.4成员单位职责 市委宣传部负责正确把握救灾工作宣传导向,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市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新闻发布、收集社会舆情动态,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一、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种类 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中是不断运动的,其地球内部也是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加上地球表面生活的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不断破坏性改变,使人类时时面临着自然灾害的袭击,比较突发性的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雹(包括龙卷风、飓风、沙尘暴等)、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地震、低温冷冻、(雨)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病虫害等。 重庆受地理、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谓是无灾不成年。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灾害比如就有干旱、洪涝、低温雨雪、地震、山体滑坡、风雹等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自然灾害影响 特大自然灾害破坏力巨大。特大自然灾害普遍具有灾情来势猛、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损失巨大等特点,自然灾害给灾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特大地震还使很多人丧失生命,不少正常人变成了残疾人。低温雨雪灾期间,因道路积雪结冰,我市酉阳、黔江、秀山、城口等区县交通几乎全部中断,江津、南川、梁平、万州、巫溪、綦江、云阳、石柱等区县境内公路受冰雪影响实施交通管制。由于公路中断或封闭,物资运输和群众出行受阻,因多处供水管道爆裂,场镇和高

寒地区人畜饮水出现困难。酉阳、城口、秀山、巫溪等县,因自来水管爆裂和堵塞严重,供水表被冻坏,城镇大面积停水,部分居民家庭断水达13天。受恶劣气候影响,重灾区供电线路损毁严重,城镇群众生活供电断断续续,部分重灾乡镇停电达35个小时。城口县因冰雪封山,县城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5%—30%,超市内的大米、蔬菜、禽蛋等抢购一空,菜籽油储备骤减。秀山县半数高寒山区缺水、缺电、缺燃料,同时因交通中断,生产生活物资无法正常运送,致使灾民生活出现较大困难;酉阳县因长时间积雪,使大量民房和牲畜栅垮塌。 重庆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次重大自然灾害都造成了十分惨重的损失。由于我市广大农村地区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百姓不富裕,灾民承受和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自然灾害也加大了各级政府的救灾压力。 二、自然灾害救灾工作方针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文件规定,“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作为我国救灾工作方针。 根据?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6号),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应主要通过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以及政府帮扶等方式加以解决。 三、政府救灾

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的分类

安全事故与自然灾害的分类 一、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 1、在燃气的生产、输送、使用过程中,由于燃气管道等燃气设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在燃气的生产、加工、处理、输送过程中,由于供气气质指标严重超标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 2、在城市供水系统运行阶段,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包括城市供水系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质重大污染或严重不符合《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等。 3、在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运行阶段,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包括城市排水设施中沼气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爆炸或大规模扩散等。 4、城市生活垃圾因沼气引发爆炸、火灾,因暴雨等引起滑坡,或因突发流行、传染病疫情引起大规模污染,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 5、在城市公交客运活动中,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包括交通安全、火灾等安全事故。 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 在房屋建筑新建、扩建、改建、拆除活动中,因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防护或操作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和有关规定,造成人员伤

亡;或者深基础支护、土方开挖边坡失稳,致使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倒塌、毁坏、倾斜,隧道、桥梁塌陷,道路损坏,管线断裂,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事故。 三、工程质量安全 1、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工程,因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引起建筑物、构筑物坍塌、倾斜,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对周边工程造成严重威胁,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事故。 2、在房屋建筑使用阶段,由于所有权人、管理人、使用人对房屋建筑的非正常使用,或者对其损坏没有进行必要的修缮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对周边工程造成严重威胁,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事故。包括:内外建筑设备安装和建设装饰装修施工破坏主体结构,任意加层、加装设备超过设计荷载,屋面积雪清理不及时,改变房屋使用用途等原因造成建筑物坍塌、损毁等,有关部门对已鉴定为危房仍在使用的房屋应加强监管。 3、在城市市政桥梁隧道运行阶段,由于自然力或人为破坏以及管理不善等造成桥梁隧道损毁、塌陷、坍塌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安全事故。包括:因撞击、运输车辆有害物质泄漏、爆炸、挖沙取土等造成城市市政桥梁隧道损毁、塌陷、坍塌等情况。 4、斜坡(包括高切坡)防护工程因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表面、支挡结构、排水系统的缺陷,汛期雨水较集中等因素引起滑塌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全事故。

自然灾害自救常识

自然灾害避灾自救常识 一、水灾 1.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预报、洪水信息,选择好最佳撤离线路和目的地,及时转移避难。 2.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手机、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及常用药品,搜集木盘、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在急需时加工成救生装置。 3.下大暴雨时,不要在河道及沟谷、洼地中行走或停留;不要在路边缘或打着漩涡的路上行走;不要沿山洪暴发的行洪道方向跑。 4.洪水袭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等地转移,或爬上屋顶、大树、高墙暂避,并向当地政府报告。 5.如洪水将要上涨到暂避地方,要利用准备好的器材或迅速找一些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6.万一被卷入洪水中,要保持镇定,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二、山体滑坡 1.居住在地区灾害隐患点周边的群众,在暴雨天要及时观察周围山体是否发生松动,检查房屋是否存在裂缝,主动转移避难。 2.发生山体滑坡时,要尽快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 3.当无法继续逃离时,要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4.遇到山体崩塌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5.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 三、泥石流 1.应尽快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来不及奔跑时要就地抱住河岸上的树木。 2.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跑,逃生时要抛弃重物。 3.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躲避。 四、火灾 1.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乱扔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不乱接乱

拉电线,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乱燃放烟花爆竹,平时要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2.外出时应关闭气体、电器、火源。 3.遇到火灾,马上拨打119。 4.家中一旦失火,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进行扑救。 (1)电器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湿棉被、帆布等将火扑灭。 (2)油锅着火,不能泼水救火,应关闭炉火、燃气灶阀门,直接用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灭火。 (3)气体着火,应迅速关闭阀门,用湿毛巾、抹布抽打火苗。 5、火势不能控制时,必须及时逃生,确保生命安全。 (1)不要贪恋财物,应迅速逃离。 (2)将用水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能奔跑,最重要的是先设法把着火的衣、帽、裤脱掉,如果来不及脱,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灭。 (4)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5)火灾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6)火场切勿轻易跳楼!住在低楼层的居民可采取跳楼的方法逃生。要选择较高的地面作为落脚点,并将席梦思床垫、沙发垫、厚棉被等抛下做缓冲物。 (7)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不要钻到床底、阁楼、大橱等处避难。 (8)发生火灾时,可在窗口、阳台或屋顶处向外大声呼叫、敲击金属物品,白天应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五、地震 1.一旦发生地震,要保持冷静,不要在慌乱中从窗户、阳台上跳楼。 2.如在室内,赶快就近蹲、坐或趴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如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内墙墙根、墙角处,也可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储藏室去;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 1、制定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2、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坚持部门分工、协作配合。参与救灾应急工作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划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行动,密切配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境内发生自然灾害的政府应急救助工作。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一)指挥体系 特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县人民政府成立县生产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协调全县的抗灾救灾救助应急工作。 指挥长:由县政府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有关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县委办、

政府办、县委宣传部、民政局、水利局、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局、公安局、交通局、商粮局、农发委、卫计委、教育局、文广新局、监察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公路局、环保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保险公司等单位负责人担任。指挥部下设“八组一办”即:灾民安置及生活救济组、查灾核灾组、卫生防疫组、生产自救组、灾后恢复重建组、救灾工作督查组、宣传报道组、对外联络接待组和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分别由成员单位抽调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成。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县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相应成立抗灾救灾领导机构,组建救灾应急援助突击队,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区域内的抢险救灾、应急救助等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及时掌握灾情动态,督促检查灾害救助措施落实情况;负责研究灾害救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临时应急事项,制定具体对策,为指挥部制定灾害救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负责搜集、、汇总灾情,经指挥长同意后向上级政府和救灾主管部门汇报灾情,统一把握上报灾情损失和救灾救济工作的宣传报道口径。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安全教育作业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11物流管理班 姓名:吴彩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自然灾害种类一:气象灾害 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干风、黑风、暴风雪、暴雨、雷电、连阴雨(酸雨)高温、热带气旋、沙尘暴、浓雾、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旱灾等。 自然灾害种类二:海洋灾害 包括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侵入、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自然灾害种类三:洪水灾害 包括洪涝灾害、江河泛滥、暴雨灾害、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等。 自然灾害种类四:地质灾害 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火山、矿井突水突瓦斯、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自然灾害种类五:地震灾害 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构造地震、陷落地震、矿山地震、水库地震等。

自然灾害种类六:农作物灾害 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自然灾害种类七:森林灾害 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一)对于国家而言 1、确保搜救人员到位 立即组织基层应急队伍和广大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同时组织协调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地震、消防、建筑和市政等各方面救援力量,调配大型吊车、起重机、千斤顶、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抢救被掩埋人员。现场救援队伍之间加强衔接和配合,合理划分责任区边界,遇有危险时及时传递警报,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2、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迅速组织协调应急医疗队伍赶赴现场,抢救受伤群众,必要时建立战地医院或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加强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和血浆的组织调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灾区及偏远地区医疗器械、药品供应,确保被救人员得到及时医治,最大程度减少伤员致死、致残。统筹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根据需要分流重伤员,实施异地救治。开展灾后心理援助。 3、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及时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妥善处置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等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鼠疫、狂犬病的监测、防控和处理,及时接种疫苗;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已经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一○年七月八日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第三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国家鼓励和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第七条对在自然灾害救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救助准备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调查情况,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建设工程教育网下列内容: (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二)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伍; (三)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物资、设备; (四)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和灾情信息的报告、处理; (五)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等级和相应措施; (六)灾后应急救助和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措施。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并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装备。 第十条国家建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制度,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制定全国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建设工程教育网划和储备库规划,并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设立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库。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

自然灾害知多少

《自然灾害知多少》 一、学习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形成珍爱自己的生命的意识。初步建立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初步培养观察自然、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能运用简单的技能,采取适当的方法自护、求生、求助。 (三)知识经验积累 知道遇到自然灾害不要惊慌,树立安全意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二、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基本常识。 三、学习难点 学习在灾难中自护自救的措施,激发学生对生命珍爱之情。 四、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1、播放课件展现雷电、暴风、地震、洪水爆发的情景。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大自然并不是永远心平气和,也有发怒的时候,看看这些,想想它们显示了什么? 2、揭示新课:大自然发怒的时候还有很多,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自然灾害”。(板书课题:自然灾害知多少) (二)“平安童话”,感知雷电 1、听一听童话故事“口水狼的奇遇”。 2、听了长颈鹿医生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呢? 3、同学们觉得当雷电天气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知识抢答,是对是错”!(1)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要关闭手机。(√) (2)雷雨闪电时,不要开电视机、电脑、VCD机等,应拔掉一切电源插头。(√)(3)乘坐汽车等遇到打雷闪电,可以将头、手伸出窗外。(×)(4)在雷阵雨较大时要远离树木,尽量不要大跨步跑动。(√) (三)“平安导航”,直面灾害1、除了上述几种自然灾害,地球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每年都会发生其他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每种自然灾害都会为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呢?(教师相机演示课件出示相应视频)2、大家了解的可真多!在这些自然灾害中,有些是没有征兆,突然发生的。例如台风、雾霾、暴雪、地震等,当灾害来临时应该怎么对待呢?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吧!(1)教师选择一个瓶子表示巷道,里面装各色的球表示人。当灾害降临时,学生试着演练一下怎样能又快有安全的跑出去?(2)从活动中得到什么启示呢?(3)小结:灾难来临时,不能慌张,跟随老师和家长安全转移

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 [人教版]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教学目标: 1.结合救灾情景的回忆和感觉,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理解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障。 3.基于灾害应急过程,阐述个人应如何服从国家或上级的行动计划。 教学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及相关图片、示意图等 教学方法:图示法、案例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1、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概念 是指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基本生存条件,以保障灾区人民生存与发展而开展的社会性行动。 2、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 图3、9展示了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通过阅读表3、1,了解: ①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与水灾,需要储备的物品; ②进一步理解“储备什么物资主要由灾种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探究活动:在中国铁路交通图上标出这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并思考10个基地这样安排的理由。 (提示:从各基地的交通流通能力方面思考)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面对自然灾害的自救

面对自然灾害的自救 地震时自救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 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 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 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 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 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 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热带风暴时的自救措施 热带风暴经常发生在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引起狂风暴雨巨浪,对沿海城市设施、出海船只和沿海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怎样减轻热带风暴对人自身的危害呢? 1.注意收听有关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房屋需要加固的部位及时加固,关好门窗。 3.准备好食品、饮用水、照明灯具、雨具及必需的药品,预防不测。 4.疏通泄水排水设施,保持通畅。 5.热带风暴到来时,要尽可能呆在室内,减少外出。 6.遇有大风雷电时,要谨慎使用电器,严防触电。 7.密切注意周围环境,在出现洪水泛滥、山体滑坡等危及住房安全的情况时,要及时转移。 龙卷风的自救措施 龙卷风是一种威力非常强大的旋风,多发生在春季。龙卷风往往来得十分迅速、突然,还伴有巨大的声响。它的破坏力极强,能够把所经过地区的沙石、树木、庄稼,甚至海中的鱼类、仓库中的货物卷入高空,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极大。在龙卷风袭来时,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呢? 1.龙卷风袭来时,应打开门窗,使室内外的气压得到平衡,以避免风力掀掉屋顶,吹倒墙壁。 2.在室内,人应该保护好头部,面向墙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龙卷风,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者侧向移动躲避。 4.龙卷风已经到达眼前时,应寻找低洼地形趴下,闭上口眼用双手双臂保护头部,防止被飞来物砸伤。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措施方案

为了及时、妥善地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彭埠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灾害救助领导小组 组长由镇长同志担任,成员由等同志组成,下设办公室(设在民政办)和查灾核灾组、后勤保障组、医疗卫生组、抢险保卫组、接收捐赠组、新闻宣传组、监督检查组等七个工作组。各工作组人员组成如下: 1、查灾核灾组。由镇民政办公室主任同志任组长,党政办、民政办、经济发展办(农业)及各社区灾情信息员相关人员为成员。主要职责:全面了解救灾预案、转移安置点及救灾物资储备情况;全面了解因灾造成的粮食损失情况;全面了解因灾造成的伤病、死亡和失踪人员情况,道路、桥梁,水塘水库、河岸堤坝,学校,医院等损失情况,并及时上报区民政局。查灾结束后,应及时写好全面的查灾报告。 2、后勤保障组。由党政办主任同志任组长,经济发展办副主任同志任副组长,党政办、 经济发展办、财政统计办、其他人员为成员。主要职责:指导各社区做好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3、医疗卫生组。由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同志任组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办、 镇环卫站相关人员为成员。主要职责: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组建灾区临时医疗机构,抢救、治疗和转运伤病员;实施灾区疫情监测,开展饮用水、食品等卫生监督、检测;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环境消毒工作,预防或控制传染病疫情;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做好人畜共患疫病的紧急免疫和场所消毒工作。 4、抢险保卫组。由彭埠派出所所长同志和城东派出所所长同志任组长,彭埠派出所、城 东派出所、镇人武部相关人员及应急小分队为成员。主要职责:组织力量抢救群众生命财产,指导、督促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稳定社会秩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加强对党政机关、金融、电力、通信、新闻等要害部门的安全保卫,视情在灾区实施交通管制;严厉打击盗窃、抢劫以及哄抢救灾物资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物资发放、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5、接收捐赠组。由镇民政办公室主任任组长,镇民政办、经济发展办、财政统计办、相 关人员为成员。主要职责:根据灾情做好社会各界提供的救灾援助资金、物资的接收和安排工作。 6、新闻宣传组。由党政办主任同志任组长,工会、妇联、共青团、经济发展办、民政办 相关人员为成员。主要职责:负责宣传报道灾害救助工作,按规定向公众发布灾情及救灾工作有关信息,负责回答有关灾情的询问。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精品文案范文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制定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 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以及我区救灾工作实际情况。 1.3 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 (2)部门分工,协作配合。参与救灾应急工作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划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行动,密切配合。 (3)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及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医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困难,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危害。 (4)自救为主,救济为辅。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开展自救互助和社会捐助,政府重点救济灾区无自救能力、自救能力弱和遭受重灾的群众。

1.4 适用范围 1.4.1 适用的灾害种类 我区境内发生的洪涝灾害,干旱、暴雨(雪)、雷电、大风、冰雹、 霜冻、寒潮、低温、高温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业生物灾害以及森林自然火灾和其他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危害。 1.4.2 适用的工作范围 自然灾害发生前的预报预警,自然灾害将要发生或自然灾害突发时受威胁和受灾人员转移后的临时安置和管理,灾害发生后对受灾人员衣、食、住、医等方面基本生活的救助,灾后的生产恢复,倒塌民房重建,因灾毁坏的水利、交通工程和学校校舍、农村卫生院等公共设施的修复,以及相关的其他工作。 1.4.3 参照适用 因自然灾害以外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需对转移安置群众进行基本生活救助的,由各级政府负责协调并安排专项经费,民政部门参照本预案施行救助。 2. 启动条件 2.1 一次自然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本预案: (1)因灾死亡1人以上; (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000人以上; (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3000人以上; (4)因灾倒塌房屋50间以上。 2.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2.3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地方等特殊情况,

自然灾害是指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是指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自然灾害是在一定自然环境背景下产生的,超出人类社会控制和承受能力,是自然与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 我省是一个多灾欠发达的省份。从自然地理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主体是一个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岩溶山原。贵州境内,北部有大娄山;苗岭横亘的中南部有雷公山;东北境有武陵山;西部有乌蒙山。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在古生代或中生代为海相沉积区,新生代以来转为上升,这就使贵州73%的地区为碳酸岩分布。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红水河。这几条河流北属长江水系,南属珠江水系。由于贵州特殊的自然环境,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一个省份。在人民群众中有如,“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土,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之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决定了贵州的灾情;而灾情又是贵州省情的基本特征。换句话说,贵州频发的自然灾害,是贵州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灾害最初成因看,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我省自然灾害的显著特点是: (一) 种类多。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从小类上分,可分为冰雹、洪涝、干旱、雪灾、大风、大雾、雷电、滑坡、泥石流、坍塌、地裂、病虫害、草害等。 (二) 普遍性。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每年都有灾,无处不有灾,而旱灾、洪涝、地质灾害最为频繁。在时间上具有普遍性,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即:全省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几乎都涉及各种灾害。 (三)区域性。总的看,我省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乌江、赤水河、清水江,都柳江、红水河低洼河谷两岸;东部的铜仁至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一般为多雨,西北的毕节多旱少雨较为常见。冰雹灾害通常由东部的沿河、德江、务川、道真向遵义、桐梓至开阳、清镇、惠水、长顺、平坝、织金、大方、六枝、册亨、望谟、安龙等县市区延伸。有人总结,洪涝、冰雹一条线,旱灾一大片。与此同时,贵州的自然环境决定多数地区不怕涝,只怕旱。 (四)群发性。一方面,不同的灾害常交替出现,如大风、冰雹,洪与涝一般是同时出现,另一方面,又同时诱发病虫害、以及疾病、流行病等。 (五)频率高。从近几年我省自然灾害情况看,各种灾害平均每两周发生一次。高于全国每年平均的18.8次。 (六)灾害程度深。从近60年的灾害损失程度看,据有关资料介绍,1946年晴隆、安龙、兴仁、望谟、册亨等县发生了强度较大冰雹灾,房屋损坏数万间;1951年全省76个县分别遭受旱、水、病疫、虫灾;1959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以致出现饿死病死人的现象;1963、1972年的旱灾;1996、1998年都匀、贵阳、铜仁、黔东南部份县市的水灾、1994年贵阳和2001年遵义的风灾;2002年全省性的“秋风”;2004年纳雍山体大滑坡等等。近些年来,地质灾害又成为我省自然灾害凸现的一大灾种,目前全省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3万余个,涉及38万人以上,其中有地质灾害危及点4400个。一般年份,自然灾害给全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70亿元左右,重灾年份超过100亿元。据统计,1995—2004年10年间,我省平均每年有220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40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3.9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25.2万公顷;因灾倒塌房屋5.3万间,损坏房屋37.4万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5.4亿元。 造成自然灾害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危害加重的原因,有资料表明: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本来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致灾因子更加活跃,自然灾害的出现频率,影响范围和损失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增大,加上人口的增长,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促发自然灾害的频发。因此,近些年我省自然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预警种类、等级划分与应对要求措施地小知识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预警种类、等级划分与应对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更为严重。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一、高温预警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 1、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⑵、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⑷、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高温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⑵、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⑷、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⑵、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⑷、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二、暴雨预警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⑴、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⑵、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⑶、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⑷、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高中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学案教案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学案导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这些任务主要通过图示法来展示,生动形象的展现于学生的眼前。 2.难点: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在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 【基础知识】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和。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 2.主要目的: 尽可能地,保护,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

水坝、堤岸等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 ,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 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 2.救济灾民的形式:、和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救灾工作方针:“,,,,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参考答案: 一、灾前准备 1.储备救灾物资 2.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灾种及灾情大小交通状况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2)天津哈尔滨沈阳南宁成都西安 二、灾中应急 1.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挽救生命财产安全 3.生命线交通通信次生灾害源救灾通信的疏畅 4.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 三、灾后恢复 1.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2.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国际救济 3.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民政部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2010)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2010) 第一条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第三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活动。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承担国家减灾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人民政府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国家鼓励和引导单位和个人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第七条对在自然灾害救助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救助准备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调查情况,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乡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乡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规范徐顶乡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1、本预案是xxx人民政府处置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行动方案。自然灾害发生后,与县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救灾工作。 2、本预案适用于地震、干旱、沙尘暴、低温冷冻、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异常现象造成的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应急反应。 二、突发性自然灾害受灾等级划分 根据我乡突发性自然灾害特点,结合近年来开展救灾工作的实践,将我乡自然灾害划分为特大灾害、重大灾害、中等灾害和一般灾害四级。 1、特大灾害。凡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特大灾害: ①农作物成灾面积超过500亩的;

②倒塌房屋超过100间的; ③人员死亡超过3人的; ④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 2、重大灾害。凡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重大灾害: ①农作物成灾面积200亩的; ②倒塌房屋50-100间的; ③人员死亡2人的; ④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的。 3、中等灾害。凡一次性灾害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为中等灾害: ①农作物成灾面积100亩的; ②倒塌房屋10-50间的; ③人员死亡1人的; ④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的。 4、一般灾害。凡未达到中等灾害标准的自然灾害,均为一般灾害。 三、应急反应机构 总指挥:xxx乡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xxx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xxx乡人大主席 xxx副乡长 成员:xxx食药所所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