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精品】河北10月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文理分班试题及答案

【精品】河北10月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文理分班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一期中考试(文理分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C.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D官僚政治

3.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适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

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B.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

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

4.“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5.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6.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国家统一 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

7.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由此可知秦朝()

①废分封制,行郡县制②郡县为地方行政机构③守宰为中央政府任命④郡县制巩固秦朝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郡守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10. “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

A.郡国并行 B.师法黄老 C.设置刺史 D.颁推恩令

1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他的功绩不包括()

A.灭六国,统一天下 B.统一文字、货币C.开始推行郡县制D.修长城,抵匈奴

12.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

A.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B.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

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

1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汉武帝的内外朝制 B.唐前期的三省分权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14.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是通过选用一些亲信组成新的机构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B.中朝、三司、尚书省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D.中朝、内阁,军机处

1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域奠定了初步基础B.加强了对中央边疆的有效管理

C.有利于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实施,巩固其统治D.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下,成为一个不分割的整体

16.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加强 B.中央官制简化 C.君主专制强化 D.行政效率提高

17.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8.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威胁

19.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20.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2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事实能够支持这种说法的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2.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2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2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5.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

A.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 B.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C.新疆应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

26.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D.《辛丑条约》——戊戌变法

27.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

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28.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

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29.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巨大的灾难总是

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另一种看法,甲午战争使中国在20世纪几乎遭到亡国之祸,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步。下列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史实是()A.唤醒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新高潮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使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

3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

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第II卷(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理解黄宗羲的观点?

高一期中考试(文理分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1-5CBDBB 6-10ABDDA 11-15CABDA 16-20CCDDD

21-25DCBCB 26-30DBADB

31.【答案】(共15分)(1)过失:秦朝:严刑峻法,滥用民力(暴政);

汉朝:郡国并行制;唐朝:节度使拥兵自重,导致藩镇割据;(3分)

主要观点:秦汉唐的灭亡原因不在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分)(2)措施:汉武帝:设置中朝为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

唐太宗:规定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太祖:设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3分)

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逐渐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分)

(3)原因: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专权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理解: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丞相后,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形成绝对的君主专制。(3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