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校服功能的异化与回归_周芳

校服功能的异化与回归_周芳

校服功能的异化与回归_周芳
校服功能的异化与回归_周芳

教育异化

论教育异化 宗海洋 异化问题是人们思考自由的意义之产物,是马克思构建其理论体系的一个起点。作为一个哲学问题,它引起过无数智者的思考。从历史上来看,西方的卢梭、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卢卡奇都对异化问题做过相当程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客观、深刻、切中时弊。新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也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们的观点激进、尖锐,特别是他们为彻底地解决异化问题而倡导一系列措施,从另一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方法。由于迄今为止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以人为目的,人的劳动还不是自愿自觉的劳动,而是作为人在社会中谋生的手段。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生产力的这种状况必然作用于社会,作用于人,从而导致异化的客观存在。教育作为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异化现象。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教育异化更多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教育异化导致的人的异化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的、历史的原因造成的。社会、教育对人产生的异化的结果,作为文章本身就是教育异化问题.叙述教育异化的表现形式,探究教育异化的原因,商讨尽可能地减少教育异化的策略,以期认清教育的本质,正确认识教育的作用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就促成了“论教育异化”。当然,文章的重点不在于对社会、历史的分析,而只是着重于对教育导致人的异化问题的探讨。 一、教育异化的含义 异化一词的法文是“aliéner”(动词)和“aliénation”(名词),其本义是“转让”或“出卖”。近代法国的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最早在政治意义上使用“aliéner”一词。把异化一词加以泛化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三个著名的哲学家,即,主观唯心主义的费希特,客观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和机械唯物论的费尔巴哈。在费希特看来,自然界和人类的历史都是“纯粹自我”的创造,整个大千世界就是“自我-非我”的一个异化过程。黑格尔则认为,异化不仅是精神理念的表现形式,而且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推动力量。费尔巴哈认为,人把自己的力量,即思维、意志、情感的力量赋予了上帝,因此,上帝不过是人的本质(自然本性)的异化。而人把自然本性交给了上帝,人就丧失了人性,这就是人的异化。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继承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论的基础上对异化理论所作的新突破。它主要是指劳动异化,指“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其中“劳动的产品”不仅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还可以指精神生产和社会制度等由人所创造出来的无形但却对人类起操纵作用的产品。所以马克思的“异化”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关系-建立在人及其活动产物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的劳动的产物,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变成了与自身相异的东西。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也提出并丰富了异化理论,其中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文中,进一步展开了对劳动异化的分析,从物化概念引申出异化概念。他指出,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基于对以上异化理论的综合理解,本文的“教育异化“一词是特指在教育领域中,教育失去了它在本义上作为人培育下一代使之更好的创造自然和社会的手段,而反过来操纵了下一代人,使教育的目的成为下一代人的发展的目的,而人的发展则成为了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人被教育所操纵,教育把人异化了。从定义可以看出,由于人的因素而使教育失去了它的本质目的,教育的作用被歪曲地发挥,即“教育被异化”。后者是

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幸福家庭更新:2007-1-28 阅读: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隔代教育的含义及存在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青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孩子多达70%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年青人肩负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加倍投入工作不断充电,争取事业成功,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提高生活水平,于是出现了诸于“丁克家庭”“隔代教育”等现象,而当他们初为人之父母时,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为了工作为了生活,隔代教育

的出现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很多,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当城市和农村的中青年人忙于赚更多的钱,疲于奔命时,照顾子女的重担自然落在了祖辈身上,隔代教育自然形成。而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大批老年人退休在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又使得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对子女的教育不客忽视而隔代教育随即成为让父母放心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二、隔代教育的类型 有专家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时,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中国的家长对教育子女自认无师自通,一切全凭经验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人经常称,自己带过几个孩子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另一方面问题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多半有问题,隔代教育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过分关注型。如孩子由于自己走路不小心而摔倒在地,本可以自己爬起来,而隔代家长们却呵护备至马上扶起小宝贝问疼不疼而另一方面却用脚跺起起地面来,说是地不平才让小宝贝摔跤,责任归于地面。孩子头磕到墙,责任归究于墙,而非孩子的不小心或大意鲁莽,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隔代家长们放弃了教育的好时

北京理工大学精工书院学生综合测评办法

北京理工大学精工书院学生综合测评办法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精工书院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综合测评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根据北京理工大学相关文件,结合书院学生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培养学生成为“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精工书院全体在籍本科生,综合测评结果作为各项奖学金和荣誉称号评比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综合测评的构成和权重 第四条综合测评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评分:学习成绩(A)、德育成绩(B+C)。 (一)学习成绩(A) 学习成绩通过平均学分绩来衡量,以教务处统一核算的平均学分绩为准。 (二)德育成绩(B+C) 德育成绩包括参与项(B)、社会工作(C1)、活动获奖(C2)、科技创新(C3)、实践志愿(C4)、减分项(C5)五个部分。 综合测评总评成绩S= A排名*85%+(B+C)排名*15%

第三章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方式 第五条学习成绩评分 学习成绩(A)=平均学分绩在本年级本专业的名次,例如,某学生平均学分绩为98,在本年级专业排名第一,则A=1;某学生平均学分绩为80,在本年级专业排名第10,则取A=10,依此类推。 其中平均学分绩的计算方法为:所有文化课程(含体育,不含通识、实验选修等选修课程)以学分加权平均分(详见各年级《学生手册》相关规定,该计算方法由教务处统一发布),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学分绩=∑(ai·bi)/∑ai ai :某门课程的学分bi :某门课程的成绩 i:课程序数n:课程数目 课程成绩评定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时,成绩依次按90分、80分、70分、60分、0分计算。 说明: (1)若学生受到校级纪律处分,则取消该学期奖学金参评资格。 (2)学生该学期必修课、选修课、限选课均及格的学生有资格参与优秀学生奖、学习进步奖评选,民族生学习奖按照《学生手册》中相关规定执行。 (3)若学生该学期有缓考科目(体育课,通识、实验选修等选修课除外),则不具有该学期参评奖学金的资格。 本条涉及所有内容以各年级《学生手册》内容为准。 第六条德育成绩 (一)参与项(B),学生在课余时间自愿参加书院组织开展的大型活动如一二九合唱、运动会等,报名且全程参与者可视情况给予一定加分,具体分值以活动举办前实际通知为准。 (二)社会工作(C1),参与社会工作的同学按照表3.1.1进行综测加分,同一学期担任多个职务的可累加,此项最高得分不超过4分,中途退出者不加分。 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校级学生组织指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共产主义学习实践总会、延河之星志愿者总会、大学生记者团等校级认可的组织。书院学生组织每学期末,由主席团、部长团按照15%(标兵数/组织内担任干事的学生数)

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异化现象的思考

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异化现象的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被认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这种景象的背后隐藏着被“异化”的倾向。导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异化”的重要原因在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学理念、教学质量观和素养的欠缺,因此必须理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提高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素质。 标签:学前儿童教育;音乐教育;手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存在教育目的不明确、合格师资的缺乏、教学困难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理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培训合格的师资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解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异化”现象。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被异化 “异化”一词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黑格尔用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并提出人的异化。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工具化 人从出生就面临着两大任务:生存和生活。在解决前者问题中,教育的功能被称作“工具性”——使人获得生活能力、谋取生活资料;在解决后者的问题中,教育被称作“目的性”——使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显现。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但在现在的学前儿童教育中,手段被无限夸大,目的被无限缩小,最终,手段变成了目的。从本质上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就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中的审美过程(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施加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幼儿)音乐启蒙满足并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保护和不断发展孩子的创造想象能力,促进孩子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但各种资料表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越来越工具化,即在某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工作者眼中只有“工具人”和“经济人”而没有“个性人”和“社会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将学生看作是赚钱的工作或谋生的手段,只教会某种技能以应付名目繁多的考试或者考级,音乐考级的“高温不减高烧不退”就是其中的最好的例证。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育目的虚无化 尽管在观念上或理论上还存在不清楚或不承认教育目的性的现象,但实践中并不存在任何无目的的教育。教育的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首先表现在:实施教育之前就对其结果有了一种期望,这种对教育效果的期望就是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它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目标不仅决定着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决定着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最终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_胡晓刚

网络出版时间:2015-12-03 09:11:39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sj.com/doc/1a8344281.html,/kcms/detail/11.3173.G4.20151203.0911.002.html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胡晓刚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劳动者为 了生活进城务工将孩子留在农村,由祖辈以及其他监护人进行监护管 理。但是,在这种家庭隔代教育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对家庭隔代 教育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家庭隔代教育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隔代教育 问题 对策 我国农村人口几乎占了全国的一半,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每年进城务工的农民数不胜数。而父母走了,孩子的家庭教育便成了一个大 问题。关于留守儿童监护的类型有好几种,而什么样的监护类型才适 合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当下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和类型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 “留守儿童”最早出现于1990年,最开始被定义为“父母在海外,半工半读,很难抚养孩子,因此,由上一代帮忙抚养的儿童。” 从广义上来说,“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其他地方,而孩子 留在户口所在地。狭义上来说,“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由 于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乡并委托其爷爷奶奶以及其他监护人照顾 孩子的生活起居。由于我国农村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城市,因此,我国 很多父母为了挣钱从而外出打工或者经商,将孩子留在农村,使得我 国有较多的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的类型 在我国所有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的86.5%,约有1980多万人,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 二是上代监护,三是同代监护。隔代监护是指双方父母都外出打工,

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隔代教育的含义及存在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青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一项关于“隔代教育” 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孩子多达70%隔代教育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年青人肩负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加倍投入工作不断充电,争取事业成功,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提高生活水平,于是出现了诸于“丁克家庭”“隔代教育”等现象,而当他们初为人之父母时,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为了工作为了生活,隔代教育的出现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很多,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当城市和农村的中青年人忙于赚更多的钱,疲于奔命时,照顾子女的重担自然落在了祖辈身上,隔代教育自然形成。而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大批老年人退休在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又使得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对子女的教育不客忽视而隔代教育随即成为让父母放心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二、隔代教育的类型 有专家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时,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中国的家长对教育子女自认无师自通,一切全凭经验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人经常称,自己带过几个孩子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另一方面问题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多半有问题,隔代教育可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过分关注型。如孩子由于自己走路不小心而摔倒在地,本可以自己爬起来,而隔代家长们却呵护备至马上扶起小宝贝问疼不疼而另一方面却用脚跺起起地面来,说是地不平才让小宝贝摔跤,责任归于地面。孩子头磕到墙,责任归究于墙,而非孩子的不小心或大意鲁莽,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隔代家长们放弃了教育的好时机。 第二,过分监督型,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孩子什么事都要在爷爷的提醒下才能做好,有一天外面下雨爷爷提醒他带伞,把伞放在门口没有亲眼看到他拿伞,放学后,他浑身淋湿,爷爷发现伞却仍在门口,这时爷爷却说:“都是爷爷不好没有监督你把伞拿走……如此造成孩子依赖性和惰性,什么事都要督促孩子去做,使孩子产生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第三,严厉惩罚型。冬冬的爷爷是教师,从小对他要求严格,一天按时吃饱三餐,一顿水果,不再吃零食,还让冬冬学擦桌子、扫地,一有错误就对冬冬进行批评和责罚,冬冬很少说话

回归本色

回归本色,平淡扎实,简单轻松教语文 洪岗小学\张光军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第一,虚。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虚晃一枪,虚以应付,因而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内容庞杂,课件繁杂,这在公开课上更甚。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虚,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件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所以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和有效。 第二,闹。课堂上热热闹闹,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因“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掩盖了教学的真相。闹,反而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本我,缺失了个性,众声喧哗,异口同声,许多是虚假的反应,甚至连笑也是勉强挤出来的。为了应付场面,有时不得不故作姿态,故作矫情。现在课堂上很少看到那种会心的笑,爽朗的笑,发自内心的笑。老师和学生缺少激情,这种情况令人不安。我们希望给孩子们一片宁静的天空,一块安静而干净的土地。 第三,杂。由于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语文活动没有很好的开展,因而另一种形式的“架空分析”有所抬头,即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线。它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语言文字太浅,思想内容太深。教师用大量时间去深究思想内容。有些问题脱离了时代背景,远离了学生实际。杂的表现之二是各种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有的只是老师才艺的展现。还有一些好像是语文活动的东西也塞进了课堂,耽误了教学时间。比如举办记者招待会、电视访谈、实话实说,等等。这些形式偶尔为之也可以,但需要严格控制时间,且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由于只是给少数优等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效果不大。

中国城市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国城市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国·长春 2013 年12 月

中国城市隔代教育问题的研究综述 摘要:隔代教育在中国社会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本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隔代教育问题的文献三十余篇,从隔代教育的现状、隔代教育成因、隔代教育利弊等方面入手,将文献进行简单梳理。 关键词:隔代教育;成因;利弊 1 前言 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其优势和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2 隔代教育的现状 Robin Goldberg-Glen等国外的相关研究人员把隔代家庭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隔代家庭是指父母完全放弃担负孩子教养责任,而由祖(外)父母等承担全部的养育责任的家庭。与之相对的是广义的隔代家庭泛指祖(外)父母任何一方或双方与第三代有共处的时间,承担某些抚育责任。[1] 在当代社会,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可谓盛况空前。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2]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3]上海市一项对0-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共占84.6%。[4] 3 隔代教育的成因 国外学者认为形成隔代教养的原因主要是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Anltranan Bee(2001)就指出隔代教养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包括儿童父辈家长离开家庭外出务工、无承担儿童教养的经济能力等,这些原因就使得祖辈家长在自愿或非自愿的情形下,承担起照顾儿童的责

回归本色

回归本色追求有效走向深度 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周英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新课改的号角吹响神州大地,给语文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遗憾的是,实践中新出现的泛语文、窄语文、非语文现象却呈现出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虚假繁荣。 深入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中存在着这样的非本色现象:虚——训练落空,虚以应付;闹——表面热闹,缺乏深度;杂——个人展示,大量旁观;碎——肢解文本,缺失整体;偏——轻视传授,一味探究;冷——众手不举,百鸟压声。语文课堂上,语言文字得不到有效的训练,语文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面对这些,我们不禁追问:语文教育的真谛是什么?语文课堂的根基在何处?语文教学何去何从?千万次地叩问中,“本色语文”“有效教学”“深度学习”的命题日益清晰地呈现于我们的视野——效益是质量的生命线,对教学效率的诉求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洗尽铅华见真淳,语文教学应在“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真真切切”“扎扎实实”中还原本色,回归本位,走向深度。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本色语文教学的研究”这一重要课题,旨在通过反思与研究非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现象,探索与践行有效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形成可供借鉴的教学理论和具体的操作样式,唤醒灵动的生命,打造课堂的精彩,使语文之树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那么,何为本色语文?在专家的指点下,我们明白,本色语文就是扎扎实实学习祖国的母语,它具有三个方面的要点:第一,内容:培养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从中受到情感和精神的陶冶。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本体的学语习文。第二,形式:通过一篇一篇的课文,来学习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本体的的学语习文。第三,从经验的角度看,语文教学具有思想工作性,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等多重性质。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回归本色、追求有效、走向深度呢?我们把目光锁定课堂、教师、学生三个基本点,各自为政又相互交融,建立有效的管理网络,进行同步研究。 一、追求本色课堂,提升常态质量

德育开题报告

德育开题报告 ——人生舞台,由我做主有人说时间是很神奇的东西,当我们向前看时,会感觉它缓缓流逝,看不到尽头。但是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它却已经悄然流逝,偷偷地从我们的身边溜走。转眼,我的人生已经走过了二十个春秋。有时,想想自己已经走过的岁月,会突然感觉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从无知走向懵懂,从天真到成熟,从幻想走向真实,这一切,有些是我想要的,有些是我不想要的,但是时间告诉我要将这一切全盘接受,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谁都逃脱不了。我的身上开始逐渐留下成长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恰恰是这个真实存在的社会所需要的。如果没有这些痕迹,我们将会被社会无情的在身上划伤道道伤痕。 我感觉,作为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我们还没有资格对人生高谈阔论。但是我们却有资格通过对走过的岁月的回顾去体会人生,感悟人生。通过我们的反思,找到我们未来的康庄大道。我只想说,人生舞台,由我做主。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很叛逆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很忙,我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所以很少有人会去管我。尽管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诸如打架、泡网吧、早恋之类的学生不应该做的事,对我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所以,我曾经也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过一些代价。那时的我浑身充满了傲气,简直就是天不怕,地不怕。那时,我开始接触社会,接触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人,多数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我开始渐渐的发现,其实,这个社会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友爱。渐渐地我才知道,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变得比别人强壮,使自己站在这个社会的上游,我的人生才能够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我才能在社会这个舞台上写上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从那时起我不在狂傲,也不再自甘堕落。我开始相信,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立刻死去,要么很有激情,很精彩的活下去。显然,我坚定地选择了第二条路。 那时我已经上了高三,而且已经是下学期。前两年半的时间,虽然也在学习,但是和别人的差距已经拉开。但是,我没有选择放弃,我要让我的人生更精彩。接下来的半年我会用我的一生去铭记它。我开始不断地努力去弥补曾经的差距。每天上课认真听讲,疯狂的做题练习,复习功课到深夜。看着渐渐熄灭的万家灯火,我的内心很充实,因为我在不断的武装自己,不断地使自己变成强者,使自己站在竞争这个巨大的食物链的上端。我承认,那半年真的很痛苦,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

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

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 作者:阙攀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1-05-31 【摘要】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经验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儿童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养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该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隔代教育可以分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形式以农村为主,因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辈来抚养;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短暂分开,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由老人来照料孩子,或者祖辈与父辈住在一起共同教养孩子,这时候,祖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诚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养育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等。但笔者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现:(一)易导致过分溺爱儿童。 祖辈会比父辈更加溺爱孩子,他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过分的要求,老人们千方百计会满足,这种过分的溺爱会引起很多问题。 1.生活方面: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祖辈都已经帮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等

北京理工大学德育答辩

北理四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画上句号,回想起之前的种种经历,有高兴的,有痛苦的;有舒适的,有紧张的,都让我感慨万分。正是这些经历所沉淀下来的经验与教训,才使得我不断成长。 2013年的夏末,我怀着紧张与激昂的心情来到北理工。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害怕来到一个优秀的环境中自己会落后;之所以激昂是因为自己自以为终于可以自由地奋斗,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在经历过军训与期中考试后发现大学生活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成绩依旧是分数制,科目的分数才是官方最认可的地方;每天依旧是学习书本知识,缺乏激情。渐渐地,我熟悉了大学中的生活,并且每天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 2014年夏初,由于身体原因住院一周。在住院的时间里想了很多事情,回想了自己的大一生活与上本科的初衷,有很强烈的悔恨之感,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悲观。虽然有强烈的愿望改变现状,但是在学习的压力下,自己还是选择了顺其自然。在整个大学二年级,努力地专注于学业而没有学习其它的知识,成绩虽然比较不错,但不是特别拔尖。 2015年10月份,我加入了校智能车队,同时也在备战日语二级,这段经历是我最痛苦、最难忘的。为了弥补自己专业技能方面的不足,我选择加入智能车队学习。在此期间,为了能够获取一笔去日本的奖学金,我选择了考二级。这段过程中,有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对现状的不满,对过去的悔恨,心情极其复杂。最终,两方面都没有做好,

也迎来了期末学院的就业指导,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研。 2016年7月,我开始了考研的漫长之旅。作为自己最后的救命稻草,我为此付出了很多,准备的也很认真。最终顺利通过初试,在复试中依旧是头名,顺利地进入自动化学院研究生院。在接下来的毕业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毕业,我依旧准备的很充分,无论设计方案还是具体仿真、实验,我都一步一步地进行,最终很幸运能够被推优。 回想起大学四年的经历,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从这些事情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逐渐树立了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做人 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能力所能及的地方才能树立很好的规划,胜利了则为之而喜,即使败了也可从容应对。认清现实也同样重要,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将现状的不满归咎于现实环境。但是,流水的社会,铁打的伟人,正如毛泽东诗句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环境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自己的理想也要与现实相符,努力地适应环境,增强自己的主动性,才能有所成就。 本科开始前,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是充满激情的,并且能够独立地学习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同蔡和森、邓小平之于法国。但现实却完全不同,与高中没什么两样的学习制与休假制使得我对现实有些灰心,并且我渐渐地熟悉并融入这种生活,也渐渐地顺气自然。大学四年中,虽然一直努力地学习理论知识,但是我知道即使学得再好依旧与现实有差距,并且在大学前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一直处于这样的矛盾状态中。 由于自己对现实的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也不到位,使得自己一直空怀着理想中的志向而没有什么实际的进步。经历过这些我渐渐发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适应环境依旧需要极大的努力与勇气。

关于城市家庭隔代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家庭隔代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兖州市文化路小学 杨敏侯红梅刘艳青 2011.1.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30-40岁左右的年轻人工作繁忙,这一群体中大部分的孩子都处在小学阶段。这就造成小学生中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小。爷爷奶奶成为孩子的“守护人”成为普遍现象,隔代教育成为城市孩子面临的新问题。目前,隔代教育学生的比例多大?父母是什么心态?与老人在一起到底有何利弊等等,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前农村小学隔代教育的状况,我们决定通过自己制作的问卷来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结论 ㈠、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是文化路小学二年级九班、三年级四班、四年级一班、五年级四班和六年级四班的总共318名学生。分别为小学的中高年级,全班参与调查,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翔实地反映本校隔代教育的现状。 ㈡、研究方法 1、问卷。本问卷主要是家长卷。问卷以长期教学中和学生交流、家长沟通涉及的问题为基础,着重反映隔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与行为上的影响。问卷自我设计(调查问卷附后)。 2、操作 学生卷与家长卷发放于2011年12月30日。由班主任发放问卷,由学生带回家,由家长作答。共计发放问卷318份,收回318份,有效100%。 3、数理统计 本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百分比统计与常规性统计的分析与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 各班隔代教育人数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由表1可见,本研究所选样本为我校有一定代表意义的组成班级,学生性别、年级人数分布上符合研究需求,因此所得调查数据是有效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表2 各年级学生在隔代教育上的差异

幼儿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策

幼儿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策 【摘要】我国家庭教育一般有两种教育模式: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另一种是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隔代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努力克服各类负面影响,使孩子在现实教育中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字】隔代教育利弊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现状 隔代教育从狭义上讲,是指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的父母由于工作等情况无法照顾孩子,将自己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种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而从广义上讲,隔代教育不单指祖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也包括年纪较大的祖辈老人来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承担教育责任,这种做法也可称之为隔代教育。[1] 在国内,0—6岁儿童家庭抚养中祖辈家长占据重要地位。《新闻周刊》2004年报道,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对0—3岁儿童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儿童抚养的共占%。[2]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形成,祖辈承担对孙辈的家庭教育正成为很多的家庭教育特色。 据中国老龄化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分别达%和%。[4] 、 农村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比城镇所占的比例要大,据2009年文章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 [1]王兰枝,王现军,幼儿家庭教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236). [2]李虹曾,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东教育,2002(11). [3]李石华,隔代教育,备受宠溺的孩子怎样教[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4]竺波,刘越,薛云,祖辈心理健康教育观与教育方式的实证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03) [5]牟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J],农民文摘,2009(9)

语文教学应如何回归本色

语文教学应如何回归本色 发表时间:2015-03-31T14:34:12.9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月总第144期供稿作者:汪晓华[导读]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繁杂化甚至热闹化的倾向,特别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尤为严重。汪晓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一小333000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繁杂化甚至热闹化的倾向,特别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尤为严重。有时为了强调学科融合,教师就引进唱歌、跳舞、绘画等多种形式想让学生活动起来,结果却丢失了语文教学中最为本质的东西——语言文字的训练。一句话,语文课少了语文味,失去了语文本色。什么是语文?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什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指出:“语文的基本 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回归语文教学本色,让真实、美感、灵动成为语文本色教学中的三大亮点。 一、“真实”即语文教学就要平平淡淡、扎扎实实地教。 王松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提出:一节好课应具有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语文味强调动情朗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书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达到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培养语感的目标。 我有幸听到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感触颇多,这的确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好课。王老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不断与文本对话,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穿行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真实而自然地展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习“协调有序”一词,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在默读圈划后,“协调有序”这一关键词自然也在交流中提出。教师顺势而问: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学生回答:“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教师并未就此结束,而是提醒学生: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课文中是如何说“协调有序”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读文本,找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为了让学生了解更深入,教师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我们加入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学生在老师引读下读文。师: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通过读、品、悟,把字词教学融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同时真实地再现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体现出语文本色教学的特点。 二、“美感”即在语文教学中体会语言的美感,品读文字的精妙,积累语言。 同样是王玲湘老师执教的《搭石》,紧扣文中的“美”为主线,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全文设计流程如下:1.激情导入,感知美。教师以一段深情的语言配以轻松明快的音乐激情入题。2.围绕风景,寻找美。学生在快速读、默读中思考:课文中流淌着怎样的美?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教师以“美”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3.品读体味——欣赏美。教师的教学重点落在“①一位上了年岁的人“整”搭石,②一行人“走”搭石;③背老人“过”搭石”三个内容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美(反复创设真实情境,体会画面美);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美;结合上下文,感受人性的美、人情的美、民风的美。4.回归整体,表现美。5.升华情感,传播美。其中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一段尤为精彩,教师引导学生扣住这两个重点词语,想像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学生在想象出“我仿佛看见了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一圈圈地散开,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等意境优美的画面。教师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他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接着,教师小结:“真美,这既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又是一首清丽的诗。”整堂课学生不仅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体会到了词语描绘出的如诗如画般的意境美,深切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美、色彩美。 三、“灵动”即语文教学中充满了灵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学习活动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这些鲜活的个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为此,教师只有自己先深入读懂文本,“披文以入情”,课堂中才会“情动而辞发”,才会妙语如珠,充满灵性与智慧,才会灵活恰当地引导学生课堂中的各种生成问题。如一位教师板书课题之后问:你们读了这个课题后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句话说。教师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红军长征很艰苦,没想到一个学生却说:“感到两个字,很长。”其他学生大笑,教师很从容,说:“他说很长,你们知道长是指什么吗?”这时有学生说25000里的路很长,有学生说时间很长,历时两年。教师就势引导:那么,书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长征很长呢?接着让学生反复阅读这首诗,仔细找一找相关语句。这位教师独具匠心地将课堂生成问题当作有效资源利用起来,正确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反复阅读。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师应明确“以学生为本和以文为本在教学活动中的统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教学的任务,让真实、美感、灵动充满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让“本色”成为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德育开题报告提纲

北京理工大学2012级本科生德育开题报告提纲 基本情况姓名李冰玉性别女民族蒙古族学号1120122504 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班级10011203 政治面貌团员辅导员韦泽全班主任韦泽全 学习 情况 优良率奖学金情况 社会工作及全面素质教育社会、社团 工作经历 在北京理工绿萌参加多次环保活动 参加社团 活动次数 9 在北京理工延河之星参加过支教活动 参加班级 活动次数 7 寒假在家乡希望书店打过十四天零工 听取报告及 讲座次数 8 是否参加 深度辅导 大学阅读 书目 《亮剑》《寻觅北纬30度》 《子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泯灭》《射雕英雄传》 《天龙八部》《不要和外星人说话》 《钨舅舅》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请分析自身的优秀特质请思考自身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 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做题速度太慢 心态好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善于谈心聊天做事害怕麻烦 把学习当成乐趣 节约资源和金钱 你的兴趣、爱好及专长 唱歌能让我心情舒畅,有时也会自编自唱,同学K歌更来劲儿绘画是我的专长,基础深,绘画能让我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运动也是我的之一,乒乓球和足球会更令我激动 跳舞可以娱乐自己也能娱乐他人,何乐而不为 请列举个人获奖情况(高中至今) 2011年全国高中生物联赛内蒙古自治区三等奖 2010-2-11,2011-2012优秀学生会干部 2010年全国《语文报,高中版》知识竞赛优秀奖 2012赤峰市级三好学生

大学与高中的学习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请结合大学的优势与劣势谈谈如何应对 在生活上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是高中不用做的,而且我做事慢,所以时间上感到很挤,因此我会进一步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时间,调整自己的习惯,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机会下,迅速的成长起来。 在学习上,我不是一个很主动的人,高中都是老师留作业我就认真完成,不会主动学习,比如预习。在大学,作业很少,只能自己找题做,所以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但我相信经历半年的调整,我已经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我会再下点功夫把基础打牢。 进入大学之后有何压力、困难与困惑 大学里人与人交流变得不固定了,我从小到大的交友方式从来都是慢热,虽然我喜欢交朋友,但我不喜欢速成,所以我觉得大学里虽然交友的范围广了,但是很难交到好朋友甚至是熟一点的朋友,这让我很纠结。 你如何看待就业难问题 就业难还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如果自己从软件到硬件都很完善,肯定能脱颖而出。 需要学校提供哪些服务和帮助 热烈期待体育馆中 大学四年的目标 大学一年级过英语四级,学会打排球,读完金庸小说(第一遍),每科70以上 大学二年级过英语六级,学会并学精轮滑和冰刀,考驾照,每科80以上 大学三年级把吉他学精通些,读完英语版哈利波特,暑假打工,每科80以上, 大学四年级准备考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每科80以上 自我评价 品质 (100分) 性格 (100分) 学习 (100分) 能力 (100分) 95 100 85 80 备注1、请在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撰写一篇德育开题报告,题目自拟、体裁不限,抄袭者0分; 2、这篇德育开题报告不仅是你为大学生活拟定的一个规划,更是写给自己的一份珍贵回忆; 3、下学期各班级将分别召开德育开题会,届时请2012级每名同学依据各自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 4、请将你的开题报告提纲和你的德育开题报告于开题会前交给班长; 5、此页不够可另加页。 6、请双面打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