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世纪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中世纪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中世纪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中世纪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

化的影响

摘要:9世纪以后,大量的古希腊和阿拉伯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阿拉伯文化进入基督教世界并对基督教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在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中,阿拉伯文化保存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阿拉伯哲学对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还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理性精神的形成。阿拉伯著作传入基督世界还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的教材,同时带来的还有阿拉伯文化中自由解释《圣经》的思想意识。这样,阿拉伯文化凭借翻译运动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

在西欧的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力是毋庸置疑的,整个西欧的文化无不透露着基督教的气息。但就在这一时期,

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其中,阿拉伯文化就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运动这一途径实现的,主要的翻译中心是两个:西班牙和西西里。西班牙是基督教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汇合点,而西西里在9世纪之前一直由阿拉伯人统治,后在1091年被基督教诺曼人征服后才进入基督教世界的范围。1在古典著作从希腊文和阿拉伯文被翻译为拉丁文之后,基督教文化在很多方面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浅析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

12世纪,在西班牙的托莱多大规模的古典著作被系统地由阿拉伯文译成了拉丁文,这样古希腊时期的大量经典诸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得以被中世纪的西欧熟知,从而将古希腊的哲学带入了基督教文化。

1伊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上卷,333页。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基督教士融合到基督教义中。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作品进入拉丁语系的基督教世界造成了宗教当局的两难处境。”1亚里士多德关于人与自然的哲学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这就与基督教的教义有着本质的冲突。因此在13世纪前半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一些地方是被禁止的,但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出现不仅仅解决了两者的冲突,还合理的将亚里士多德思想与基督的神圣启示相结合。他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范畴和逻辑推理方法对科学、神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论证了上帝的存在,得出与基督教信仰完全一致的结论。这样,阿奎那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基督教义相调和,“将基督教神学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学说宏大而牢固的基础上”2,从而建立起一套庞大的基督教神学体系。

1同上,328页。

2徐善伟:《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10页。

事实上,在那些阿拉伯文作品被翻译成拉丁文的同时,除了古希腊的经典,还有很多阿拉伯学者的作品也被翻译成拉丁文,这其中被翻译为拉丁语的阿拉伯哲学著作对经院哲学的发展与繁荣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伊本·西那(西方人称之为阿维森纳)是阿拉伯文化中最重要的医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医典》和《治疗论》,前者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后者则是一部哲学百科全书。他的思想介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他本人则是“最后完成希腊哲学和伊斯兰教调和的学者”。当他的哲学著作翻译成拉丁语后,西方哲学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连经院哲学家大阿尔伯特也接受他的哲学。“另一个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编写亚里士多德哲学解义的时候,就曾采用伊本·西那的方法。”1

也就是说,正是阿拉伯人保存了古1郭应德:《阿拉伯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251页。

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后这些阿拉伯文著作通过翻译成拉丁文为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所了解,这样为经院哲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加之大量阿拉伯哲学思想的传入,进一步影响了经院哲学等基督教神学理论。

在中世纪,大学开始出现,早期的大学跟基督教是分不开的。在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垄断着文化知识和教育,也只有教会的教士才拥有知识。进一步说,由于教会在中世纪的统治地位,知识分子必然成为教士。那么,在中世纪早期出现的大学中,教师都是由教士来充当的。基督教义的变化自然会导致教士神学思想的改变。

随着古希腊和阿拉伯学者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亚里士多德的理性思想和基督教义相融合,理性和信仰可以共存的观念逐渐形成,并确立了热爱知识、赞扬理性的经院哲学。“理性和信仰通过基督教实现融合,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理

性形式——宗教理性。”1这种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指引了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作为基督教最重要学术思潮的经院哲学,由于它相信宗教信仰的可论证性,相信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的规律性,从而不自觉地潜藏着理性复苏的因素,而重视理性的学术研究恰恰是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精神之一。”2

在阿拉伯哲学传入基督世界的过程中,阿拉伯哲学家中的杰出人物伊本·鲁世德(西方人称之为阿维罗伊)对基督教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伊本·鲁世德曾详尽地评注过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主张无条件地全盘吸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他将理性与信仰分离并赋予理性与哲学以独立的地位。他的思想对基督教义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被很多学者接受,“阿维罗伊主义者在巴黎大学和意大利北部的比萨、帕多瓦、威尼斯等地十分

1鞠平凡:“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影响”,《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42页。

2彭岚:“宗教对中国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影响之比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年3月。

活跃”1,以至于“以巴黎大学和巴杜亚大学为中心建立的‘阿维罗伊学派’,在12世纪末至16世纪末400年间一直是欧洲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学派”2。

由于亚里士多德以及阿拉伯思想的影响,基督世界的人们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理性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基督教信仰也受到触动,在新兴的大学中研讨学术被热衷而神学被冷落。加之此时新兴的托钵修会(主要有多明我会和圣芳济会),于是教皇便创设新的体制,即“通过把新兴的修会和大学加以结合,来推行宗教立法纲领并提供神学教师”。结果适得其反,托钵修会却在中世纪的理智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由此创建了经院哲学体系。而修会修士又多为大学教师,又进一步影响着中世纪的大学。《欧洲中世纪史》中这样写到:“在13、14世纪时,圣芳济会修士和多明我会修士

1徐善伟:《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08页。

2姜文明、颜景虎:“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述评”,《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2月,29页。

一样出现在大学里。”1

古典翻译运动和阿拉伯文化的传播还为中世纪西欧的大学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和浓厚的知识氛围。有学者曾这样论述:“西班牙译本的流行,对西欧及其以巴黎为中心的学术研究活动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翻译运动使大量的阿拉伯学者著作成为西欧大学的教科书,这一点在诸多方面都有例证:伊本·西那的《医典》被译为拉丁文后,“成为欧洲各大学的医学教科书,直到17世纪。它被当作医学圣经的时间,比其他任何著作都长”3;花拉子密的“代表作《还原与对消的科学》于12世纪被译成拉丁文,直到16世纪,该书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4;文学、天文学、光学、语言、音乐等学科也都有相应著作译成拉丁文后作为中世纪大学的教材。

1[美]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27页。

2王养冲:“论十二、十三世纪法国各地学院与巴黎大学的兴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1

年3月。

3《阿拉伯史纲》,郭应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247页。

4纳忠、朱凯、史希同:《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317页。

翻译运动使得大量的阿拉伯作品译成拉丁文,阿拉伯文化的很多因素于是进入基督教世界,并对基督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中世纪欧洲人曾大量吸收阿拉伯词汇,丰富了当时处于成长阶段的欧洲各国语言。在建筑方面基督教建筑同样从阿拉伯建筑中有所汲取,“穆斯林建筑中马掌形弓架结构成为后来西方哥特式建筑中尖头弓架结构的先声,尖头拱廊做装饰的清真寺尖塔为哥特式花饰窗格提供了楷模”1。如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基督教建筑从穆斯林西班牙吸收了许多因素,并融合了西方的建筑模式,在建筑室内的装饰中也有阿拉伯因素。

基督教义在中世纪是以奥古斯丁的教父神学学说为基准的,教义以及《圣经》的解释权一直掌握在少数教会高级教士的手中。但阿拉伯哲学却给基督教

1姜文明、颜景虎:“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述评”,《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2月,30页。

文化“带来了阿拉伯—犹太文化中那种可以自由解释《圣经》的思想意识”1。阿拉伯文化在对《圣经》解释的同时又对其进行引申和扩展,这就“给西欧的神学家们提供了重新阐释《圣经》,重新解释基督教教义,重新构筑适应时代发展的基督教新体系的心态和榜样”2。这种相对自由的解释经典的意识对于以后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影响了中世纪末期的基督教文明。

参考文献:

[1][美]伊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上卷。

[2]郭应德:《阿拉伯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3]纳忠、朱凯、史希同:《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美]朱迪斯·M·本内特、C·沃

1刘建军:“阿拉伯文化队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影响”,《北方论丛》,2004年,101页。

2同上,102页。

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徐善伟:《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鞠平凡:“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影响”,《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姜文明、颜景虎:“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述评”,《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8]刘建军:“阿拉伯文化队欧洲中世纪文化的影响”,《北方论丛》。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浅谈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的影响 吴丽红 10020126 摘要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形态,至今仍对西欧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回溯以往,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基督教对西欧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文学等各方各面都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基督教在人们最绝望的年代中产生,从精神上拯救了人们,带给人们希望,也在物质上给了人们一定的慰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为中世纪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关键词中世纪;基督教;西欧;贡献;禁锢 漫长的中世纪,许多人都将“黑暗”作为它的标志。而基督教神学统治就是这个标志的最重要的内容,因为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形式,几乎统治了整个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对西欧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起源 基督教产生于乱世之中,在基督教产生和发展的前期,罗马帝国奴隶制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逐渐走向瓦解,生产力倒退,全国普遍出现物资匮乏和道德沦丧的现象,民不聊生,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各阶层的人民都有不满,特别是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找不到通往幸福的道路,眼前只有一片黑暗,无法摆脱的贫困和苦难,使他们迫切地需要“心灵鸡汤”的滋润。于是基督教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应运而生。这大大起到了抚慰人心的作用,人们普遍地寄希望于来世,向往天堂,向往那个没有饥饿,没有贫困的另一个世界。“这样,‘基督教拨动的琴弦,必然会在无数人的脑中唤起共鸣。’使信仰和跟随的人越来越多。”【1】随着基督教势力的越来越大,基督教神学统治正式登上西欧的历史舞台,并对当时的西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贡献 中世纪西欧是一个宗教狂热的时代,除了少数信奉犹太教的人之外,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接受教会洗礼,成为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发生密切关系。不可否认的是,这样高度的宗教认同也为中世纪西欧带来了一些益处。 在社会生活方面,基督教教会中的重要人员如教士,修道院里的人还有全教会的施济活动总是频繁地开展着,大大减轻了许多穷人的生活压力,在加之基督教的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每个世纪都会有乐意为穷人做主的君主出现,愿意给穷人经济上或法律上的援助,这无疑大大减少了穷人的苦痛。另一方面,本着博爱的精神,教会对病人也照顾有加,不但会直接看护病人,而且还鼓励政府多建医院,造福群众,多行善行,积善功。这无疑是病人带去了福音。另外,在奴隶制普遍的时期,基督教却提出了解放奴隶的口号和要求,“基督教在罗马世界之反对奴隶制度,固然全由于其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读《西方文明史》有感 13通信1班张扬雪 西方文明何以从一片空白的蛮荒一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高度文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等高度繁荣?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各个部分是如何优化组合发挥出最大的潜力,铸就西方今天的辉煌?这段历史的峥嵘岁月是如何蹒跚走过?那些哲学思想、宗教趋向、艺术作品是怎样影响时局的?《西方文明史》逼真的再现了这一历程。 西方政治文明具有从分散到整体的特性,早在罗马法律文明,希腊政治文明之前已经产生过一些分散的文明,罗马和希腊的文明是西方文明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人成为政治动物和城邦的动物,公民对社会,集体事情普遍热心,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公民有可能参加政治,法律使人们的行为有了准则,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二战后快捷的通讯工具与交通工具使世界整体化趋势加强,政体也走向多元化,政治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新航路开辟以前,西方的经济还处于一种平庸的状态,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经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此后在几个主要的国家里发展,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此后的几次工业革命把西方文明推向了高潮。资本迅速积累,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直到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经济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西方文艺区别于中国的最大特点是:极端性(中国的是保守的中庸思想指导下的单调主题)。西方的每一件成功的作品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冲击和思想解放运动。,带有巨大的冲击力。这也是其能较早地冲破中世纪思想束缚的原因之一。每一件成功的文艺作品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它们是互相影响的整体。战争是一切矛盾不可调和最激烈的爆发方式,带有浓厚的经济政治色彩,战争可以使谈判桌上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这也是其魅力所在。通过战争,先进的生存方式先进的阶级登上自己的舞台。 从希腊化文明看西方文明,希腊化文明不单是对希腊文明的继承,更是希腊文明与波斯文明、亚洲文明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过度和发展。 《西方文明史》在介绍希腊化文明时只是抽象地说:“它不是一种杂烩,而是有自己的特性”。但书中并没有说明其特性的具体内涵。可见西方文明史的庞大,本书并不能面面俱到。希腊化文明有其重要的两支:希腊文明和波斯文明。起初他们都是由军事起家,建立强大的军事帝国,实行强权政治,使得处于战乱分裂的欧洲大陆再次同意起来,顺应了民意。军事征服,强权政治带去了他们的思想观念,风俗文化促进了文化,思想的交流,并且服务于政权的巩固。 从《西方文明史》中我们窥探到文明进程的艰难我们更惊叹于其崛起速度。先进的生产方式,自由开放的思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以及各个部分方面是如何优化整合,都是其文明崛起之所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各个方面文明建设,都值得对此选择性借鉴。 学生签名: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

《西方文化史》- 挫折时期讲义课件:第六章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第六章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随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西方社会进入了中世纪。一般认为到15世纪时中世纪结束,长度大约为1000年。 长期以来,中世纪在许多人眼中是“黑暗”的代名词,故中世纪又被称为欧洲的“黑暗时代”。 中世纪——承上启下、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 1、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 对于以西欧为主体的西方社会而言,中世纪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发展阶段,是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 3、被称为“欧罗巴”的独特文化特征的形成 被今人称为“西方文明”的文明终显其雏形,希腊——罗马传统、犹太—基督教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经过近千年中世纪的

整合终于形成了一种为西方人所集体认同的文明样式——西方文明。 3、古典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成就 中世纪还取得了古典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成就:大学、银行、议会制度、哥特式艺术和市民文学无不诞生于中世纪。 4、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为重要的是中世纪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历史:千年的进程 欧洲的动荡 从公元3世纪起,欧洲就发生了民族大迁徙,即历史学家所说的“蛮族的入侵”。 中世纪的欧洲在日耳曼等民族征服了罗马之后的最初两三百年中一直处于动荡和迁徙状态。

公元800年是中世纪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代,法兰克王查理大帝从教皇手中接过了皇冠,这一极具象征性的动作表明基督教在西欧社会占据的统治地位,以及西方第一次在罗马帝国垮台之后统一在同一个政权的权威之下。 然而,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各霸一方,分庭抗礼,形成了后来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的疆域,欧洲再次分裂。 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继承者时期,教皇向一切世俗统治者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权力通过教会法达到了极限。 社会结构 中世纪最初几百年西欧(当时的东欧尚在未开化之中)的社会结构除了国王和主教外,主要由两个阶层组成:贵族(又称封建领主)和农奴。庄园制似可视为欧洲封建制度——领主制——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5篇(优秀版)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属于现代的、英国传统的、哲学家的哲学史。之前对它有些偏见,正因偏爱看德国传统的有较强思辨色彩的东西,此次阅读,纠正了我的一些偏见。大体有以下一些印象比较突出。 一是,思想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关联 罗素有如下表述: 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他们是他们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他们(如果幸运的话)也可能是塑造之后时代的政治制度信仰的原因。 到底思想与行动对世界的影响哪个大,罗素的看法是,思想! 现实中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往往没有怎样体现出他们的力量啊?罗素认为,观念决定行动,行动者的行动来自其内在思想,而他的思想来源于更早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思想家的影响力往往会滞后一些。但它的影响还是决定性的。 二是,回答了思想史上存在诸多各种个性思想流派的原因 罗素的看法是: 知识优异的人们与他们当时的社会的关联,在不一样的时代里是十分之不一样的。 当政权转到马其顿人手里的时候,希腊的哲学家们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政治,而更加专心致意于个人德行的问题或者解脱问题了。他们不再问:人怎样才能够创造一个好国家?而是问: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有德;或者,在一个受苦受难的世界里,人怎样才能够幸福? 哲学家们通常都是具有必须的心灵广度的人,他们大都能够把自己私生活中的种种偶然事件置之度外;但即使是他们,也不能超出于他们自己时代更大的善与恶的范围之外。在坏的时代里,他们就创造出来种种安慰;在好的时代里,他们的兴趣就更加纯粹是理智方面的。

希腊与罗马的传统宗教只适合于那些对现世感到兴趣并且对地上的幸福怀抱着期望的人们。亚洲则有着更悠久的苦痛失望的经验,于是就泡制出来了更为成功的、采取寄期望于来世的形式的各种解救剂;其中以基督教给人的慰藉最为有效。 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想史上会出现那么多的派别的原因。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现实如何,会相当程度地影响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后人因时过境迁,可能会感到有些想法实在个性,但是,如果设身处地,或者用孟子的话说是知人论世,你也就明白他们了。 因此,思想史上的流派到底哪个正确,究竟谁对呢?这个问题是不明白思想史,也是强迫思想家为你自己的时代思考。思想是对应时代的,思想是思想家的思想,思想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和思想家自身问题的。因而,环境不一样,会有多种思想。 罗素的例子也很好,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而且就我阅读所及,感觉到他能诚恳地承认基督教来自东方,主要是东方的思想范式,这个态度对于西方人来说,真不容易。 三是,现代社会中,哲学资料和重要性不一样。 罗素明确指出了哲学资料本身的变化。他有如下看法: 理论科学是企图了解世界的科学。实用科学是企图变革世界的科学,最后几乎把理论科学从一般人的心念里驱逐了出去。 文艺复兴时代人的好奇心就从向来文学性的渐渐转成科学性的。好一股新事实的洪流排山倒海而来,人们起初只能让这洪流挟持着往前涌进。从事新发现其乐无穷,而体系乃是从事新发现的死敌。一向到十七世纪,人们构造思想体系的潜质才赶上关于各种事实的新知识。 从洛克时代以来到现代,在欧洲一向有两大类哲学,一类的学说与方法都是从洛克得来的,另一类先来自笛卡尔,之后自康德。继承洛克衣钵的,首先是贝克莱和休谟;其次是法国的哲学中不属于卢梭派的那些人,第三是边沁和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第四是马克思及其门徒,他们又取大陆哲学成分,作了一些重要的添补。 原来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相对混沌或者说是整体性的,之后由于知识资料的增加,思想家开始逐步分工了,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哲学本身也开始有了较明显的分工,分到之后,自然科学知识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开始与传统哲学彻底地分道扬镳了。 即使是哲学,其中也因态度的差异而分出若干派别来了。但这种差异,主要的还是时代和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哲学反映人的生活,也介入人的思想,它也就有些差异。 罗素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以归纳和实验为基础的哲学)最终成为塑造时代的主要知识范型。(这一点对于文科的学者和学生不免有些不甘心,但事实如此)罗素自己理科成绩很好,曾和怀特海合著有《数学原理》一书,因此也敢于大胆地批评黑格尔的数学和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哲学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数学大约不比黑格尔高明,在此方面就无从下手)。当然,读书至此,我也只能叹气,我的数学基本上是四则运算水平的,又何从决定罗素的对

中世纪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 化的影响 摘要:9世纪以后,大量的古希腊和阿拉伯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阿拉伯文化进入基督教世界并对基督教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在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中,阿拉伯文化保存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阿拉伯哲学对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还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理性精神的形成。阿拉伯著作传入基督世界还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的教材,同时带来的还有阿拉伯文化中自由解释《圣经》的思想意识。这样,阿拉伯文化凭借翻译运动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 在西欧的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力是毋庸置疑的,整个西欧的文化无不透露着基督教的气息。但就在这一时期,

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其中,阿拉伯文化就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运动这一途径实现的,主要的翻译中心是两个:西班牙和西西里。西班牙是基督教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汇合点,而西西里在9世纪之前一直由阿拉伯人统治,后在1091年被基督教诺曼人征服后才进入基督教世界的范围。1在古典著作从希腊文和阿拉伯文被翻译为拉丁文之后,基督教文化在很多方面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浅析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 一 12世纪,在西班牙的托莱多大规模的古典著作被系统地由阿拉伯文译成了拉丁文,这样古希腊时期的大量经典诸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得以被中世纪的西欧熟知,从而将古希腊的哲学带入了基督教文化。 1伊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上卷,333页。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极简欧洲史》读书心得五篇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_《极简欧洲史》读书心得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1 作为一名理科生,一直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但通过读《极简欧洲史》这本书,让我感觉历史还是蛮有意思。记得18年前第一次出国,到了英国、法国和德国三个国家,当时深受震撼,气势宏伟的教堂、成就非凡的大学、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如诗如画的乡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处处体现出欧洲厚重的历史和文明积淀。后来看《都铎王朝》《风中的女王》《权力的游戏》等电视剧,发现自己对于欧洲的历史知识储备太少了,欧洲为什么那么强大?欧洲为什么对世界的影响那么深远?通过读《极简欧洲史》这本书,你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一、主要内容 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只有两个章节,第一章是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简史,主要讲述了欧洲文明的三个组成元素, 一是代表着科技和文化的古希腊罗马学术; 二是代表着政治和宗教的; 三是代表着军事武力和战士文化的日耳曼蛮族。 这三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对立和强化,首先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公开表态支持会,罗马帝国变成的天下;其次是为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义,将古希腊和罗马的智力成果保存下来;再次是日

耳曼蛮族入侵后,发现自己在科技、政治等方面落后太多,逐渐接受了文明,最终这三大元素形成了欧洲文明的内核。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自公元1400年开始的近代欧洲史。 通过古典时期三大要素的融合,掌握着先进文明的成为真正的统领者,拥有了无比的权力和财富,但宗教的腐败也从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黑暗的中世纪。进入近代欧洲,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为代表,以各种方式消减了教会的权威,极大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自由更加解放,也造就了更加灿烂的欧洲文明。 第二部分由六个章节组成,均是一些细节性的描述,从战争、民主、宗教和政治、语言、平民生活等角度对欧洲历史和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二、几点感受 (一)要重视内部控制 从单位管理的角度,内部控制主要有两大核心内容,一是相互监督和制约,二是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结合本书的内容,以及我国历史的兴衰来看,也要讲求内部控制,一是要加强民主监督,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也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历史上欧洲的国王比较悲催,既受教皇的控制,又受贵族的制约,一不小心还容易被送上断头台,所以欧洲的君王大都谨慎低调。反观我国甚至整个亚洲的历史上,因权力缺乏约束而实施暴政、纵情声色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汇总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 杨园中学金武英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是中学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阐述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会。通过史料阅读、分析让学生理解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一切反动势力的代表。本节课是世界史的内容,涉及到宗教文化,宗教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难以把握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阅读、分析和理解的前提下,寻求同伴互助,在小组讨论中获得新知。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设疑导入——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课开始时,出示两组图片 一组:圣. 索非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另一组:圣. 彼得堡大教堂、徐家汇天主教堂 要求学生对两组教堂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学生思考片刻,开始发表不同的看法。 一位同学说:“圣. 索非亚大教堂和圣. 彼得堡大教堂是一样的,巴黎圣母院和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一样的。”因为这位同学是从教堂的建筑外表来判断的。又有一位同学说:“四座教堂的屋顶上都有十字架,镶嵌的玻璃都是彩色的。”此时,对于更深层的比较就难了。这是,教师问了:在这些图片中,在你身边你有看到过类似的教堂吗?教室里一片哗然,议论开了,“看到过,去松江佘山看到过,尖顶的那种。”“类似圣. 索非亚大教堂看到过吗?”教师问,学生摇头了。教师接着问:“为什么这些教堂的顶部都有十字架?”学生一片茫然。 教师微笑着说:“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这些教堂都属于基督教。建筑风格的不同是由于基督教发生了分裂。流行于西欧的称天主教, 受罗马教皇管辖, 流行于

东欧的称东正教, 不受罗马教皇管辖, 基督教又是怎样分裂的呢? ……. ” 通过身边的建筑引入基督教的分裂,拉近宗教问题与学生的距离。问题层层深入,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扣住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同伴互助 学生已经了解了基督教的分裂,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利用媒体,出示三段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举例、讨论和归纳。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提示相结合,使之的分析趋于精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优势互补。 教师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段话总结三段史料,加深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会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知识迁移,巩固内化 了解了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后,如何分析十字军东征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师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十字军的来历?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更接近十字军发动“圣战”的目的?为什么教会能在200多年时间里发动多次战争?东征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阅读材料,比较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能够把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与发动的战争联系起来,不是就事论事来分析问题,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能很好利用比较法得出结论,并且对历史史实能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浅析基督教如何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

浅析基督教如何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的 基督教精神是欧洲文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公元初期以来欧洲人普遍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观念,所以欧洲人的社会文化、道德观念、思维方式、政治原则等都是“基督教式”的,都是按照基督教所提供的思想资源来构造的。在基督教刚刚产生和传播时,它只是一个影响很小的教派,当时的欧洲各种宗教和信念体系林立;那么为什么基督教能在其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最有影响的宗教乃至最终在思想上一统欧洲呢? 基督教产生于古罗马时代。古代罗马帝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腥的对外扩张史,流血冲突不断,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犹太人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就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痛苦里,流传着关于弥赛亚(即救世主)的预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弥赛亚即将降临,到那时,弥赛亚的统治将得到普遍承认,他公正的意志将在人们心中和生活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将发起一场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罪人都将灭亡,所有统治犹太人的王国和民族都将灭亡,犹太人将统治其他民族。在这种预言式宗教里有一派激进者,他们组织武装,用军事行动来反抗罗马统治者,以迎接弥赛亚王国的早日到来。耶稣则代表着“温和派”,这位生活在公元前后、加利利南部拿撒勒的青年人,充满着爱心。他在犹太人中间四处讲道。他宣称的弥赛亚王国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人们在死后就有可能进入这个天国,享受永恒的幸福。他呼吁人们爱上帝,同时又互相之间相亲相爱,这样才可以在死后进入天国。逐渐地,耶稣的影响越来越大,信徒越来越多,每当耶稣讲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不断聚积,情绪越来越激烈。当地的罗马总督彼拉德十分焦虑,他害怕发生暴乱。终于,他判处了耶稣死刑,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虽然死去,但他的使徒们继承了他的事业。彼得和保罗继续到处传道,而且补充、完善和发展了耶稣的思想,并开始建立基督教的组织。 应该看到,基督教在欧洲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既有为人们提供精神慰籍的一面,也有奴化百姓的一面;它既是欧洲人互相认同的纽带,也是欧洲人互相征战和对外征战的旗帜;它既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意识基础,又阻碍了新道德的生长;它既援助救济了大量穷人,又迫害了大量异端份子;它既主张人人都是上帝的信徒,所以应该相亲相爱如兄弟,又支持奴隶制度,不主张隶农们反抗国王贵族。总之,基督教贬低现世,主张生活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和上帝沟通并获得拯救,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天国,才能享有永恒的荣耀、光明和幸福。这是对无奈而痛苦的现世采取一种带有强大力量的消极态度。 在罗马帝国时代,乃至在欧洲中世纪,占人口80%以上的,是平民百姓。基督教能广泛流行,最重要的就是被这80%的人广泛接受。事实上,基督教从发端到盛行于罗马帝国,一直就是在被压迫的犹太人、然后是罗马帝国的奴隶以及下层百姓中流传。后来国王、官僚、骑士、商人等等都接受了基督教。那么基督教为什么会在罗马帝国、以及后来整个欧洲中世纪盛行呢? 一方面,基督教在开始时没有得到行政力量的帮助,相反,罗马帝国在她刚刚流行时对她进行了残酷镇压,然而她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可能来自其他地方,只能来自于她的教义所具有的精神力量。 基督教的最大优势,就是能给信徒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安慰。给予其信仰者以现世中没有得到的尊严,给所有犯了错或犯了罪的人以原谅,给信徒们以生活的目标,使贫苦百姓们在信仰中感到了公平。物质生活悲惨,社会地位低下,人的各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所有这些原本都是令人痛苦的;但在基督教的教诲下,这些反而具有了积极意义。按照基督教的教义,禁欲、苦行、对现世的漠视,是获得永恒幸福的唯一途径。基督教给罗马帝国以及其后中世纪的欧洲贫苦大众,带来了尊严、生活的目标、公平感、永恒幸福。但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现世所能得到的,她们只能在天国中才能获得。在现世中,人们则应该禁欲、忍耐、爱别人、勿抗恶,最好能做到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再送上去。所以耶稣从一开始就不主张反抗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1课时) 主备人:汪明新审核:授课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导学: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利用资料和图片,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并理解西欧封建王权和都会联手共同统治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理解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规定,“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法兰克王国;基督教 教学难点: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的影响 填空题 1、我们习惯上把欧洲封建社会这段历史时期称为,在它的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建立了众多王国,其中以最为强大,后发展成为帝国。该帝国诞生的标志是。 3、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签订条约,三分帝国。这三个国家后来分别发展成为(西)、(中)、(东)。 4、英国人的祖先是(民族),统一的英吉利王国形成。 5、世纪,基督教创立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区。基督教的创始人是。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其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是 。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教材57页第三段及活动题内容回答: (1)为什么农民的身份变成了农奴身份? (2)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阅读教材基督教盛行西欧一目回答问题:

(1)写出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和经典及教义 (2)为什么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会产生了基督教?(产生背景)(3)最初信仰基督教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其性质如何? (4)富人加入教会,使基督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6)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有哪些影响?(政治、经济、文化) 三、小结课文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巩固: 1、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基督教 D、大种植园 2、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的主要财富是()。 A、黄金 B、粮食 C、农奴 D、土地 3、中世纪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A、佛教 B、儒教 C、道教 D、基督教 4、作业本第32页第9小题

《英国通史》读后感

《英国通史》读后感 读了《英国通史》让人受益匪浅。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英国通史》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英超足球,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电影,还有英剧神探夏洛克等等,这些英伦文化在我们身边实在太常见了。 如果说童年是被日本动漫深深影响的,那我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则是被英国的各种元素陪伴成长,并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许多烙印。最典型的就如,本人曾或现在仍是:利物浦(伪)球迷,卷福脑残粉,GOT每集必追粉... 或许你会说,GOT权游不是美剧吗,和大英有何关系?权游作者曾明确表示过,权游中许多战争剧情的灵感,就是来源于英国的玫瑰战争。很多人也已经发现,权游世界的地图其实就是倒过来的大不列颠岛。可见,英国的文化和历史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何其之深。 然而惭愧的是,尽管一直受英伦文化感染,但我却一直没正正经经地去了解过英国的历史。许多自己接触的事物一直在提醒着我:要深入了解香港,不能不去了解英国;要深入了解政治学中的宪zheng和议会历史,不能不去了解英国大宪章以来的历史;包括要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源头,那就更不能不去了解具有重要代表性的大英帝国。 于是,我选择了阅读这本《英国通史》。它不像其他简史类的通俗性读物那么简要浅显,因为本书的作者是钱乘旦,各位稍微

百度一下的话就知道这位学者在英国史研究学界中的权威性。而且也正如作者在后记所言,书中在求真求客观的同时,也集中融合了许多国际学术界的最新成果。所以我才把这本书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仔细学习,不粗略而过。 今天先说说本书谈英国远古时期至中世纪结束前15世纪的历史,近现代部分的阅读感下回再谈。 恰如作者在书中所总结的:“不列颠的文明都是外来的,外来的文明来了去,去了又来,最后积淀成一个岛国文明,积淀了不列颠民族的心态特征。”确实如此。翻看英国远古之中世纪这段漫长的历史,不难发现,除了其本土的土著克尔特人以外,从罗马人入侵又撤退,再到央格鲁—撒克逊人(古代日耳曼人分支)时代,再到诺曼王朝和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以及约克王朝为止,就几乎全是从欧洲大陆的血统和英国本土不断通婚、交融、分化又结合、分散再重组的结果。或许可以说,英国的历史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另类结晶,是欧洲各种文化在大不列颠开出的独特果实。 这也导致了三种可能的后果:一是英国文化在欧洲世界乃至整个西方社会有着更强的传播性。二是英式传统在历史上有着更强的生命力。三是不列颠文化对其他文化有着较强的包容性。 当我们仔细看英国在中世纪的历史时又会发现,其实很多我们过于简化的认知是有误的。比如中世纪的英国,君主制的发展与议会的起源是互逆和共生,然而又不完全是对立的。英国“自由”的传统并非由平民,而是由贵族开创,如《大宪章》的产生,其实是他们为维护自身封建权利而与国王进行的斗争。并且,这斗争极具反复性。《大宪章》虽然成为了后来高举自由民主的人们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西方文化史与经典著作导读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一、基督教概况 基督教指以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大主要流派。截止2014年,全球总人口72亿746万,广义基督徒23亿7561.9万,注册22亿6582.4万,参加礼拜者15亿7123.5万;增长率1.32%,继续保持第一大宗教地位,但不及伊斯兰教1.81%增长率。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西方文化,现代西方社会的典章制度、节庆习俗、礼仪规范、思想信念,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 二、宗教与文化 1、宗教与人的原始思维的关系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通常所谓宗教,就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对之产生敬畏与崇拜。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人开始制造生产工具,这是物质标志。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生命形式,还在于他有高级思维。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身的生存,都有经过几万年积累所形成的本能,但是人并不能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而是还有精神活动。 2、宗教思想与理性的关系。 要探究宗教的起源,就必须探究人的意识的发生;在探讨人的意识的发生过程中就会发现,人类产生意识以后,在试图对周围世界加

以说明的理性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后来被称为“宗教”的观念,诸如“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等。从原始人的宗教意识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原始理性思维活动。古代人类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概括为后来称之为“宗教”的解释体系,它又反过来影响古代人类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便形成了宗教与文化的必然联系。 3、基督教下的信仰与理解 西方神学史上,有一个中心问题始终存在:信仰重要还是理解重要?第一种是主张信仰为先,先有信仰,才有理解。 第二种是主张理解更为重要,只有理解才能信仰。其实就是要求对神学要有理性认识,在理性的基础上来信仰神。 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关系 1、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为建立自己的政权,需要有领地制度,需要有法律,还需要有法庭,有一批识字的文书来解释法律等等,这样,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便与新的法兰克统治者结合了起来。基督教会在罗马帝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典章制度、教会法规、主教审理诉讼纠纷等,都逐渐为法兰克统治者所继承,使基督教会与法兰克公国的关系日益紧密。 2、基督教与西方法律 基督教在法律方面继承了犹太教的经典。把罗马法复活而制订出国家法,以及随着廟品经济发展而逐新完善的民法,都出自这批法学家之手。由于罗马教廷培训了一批法学家来充当教廷官员,国王也开始培养自己的法学人オ来充当政府官员,这对欧洲政府机构的组成形式产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 政治制度: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方进入了封建时代 封建采邑制度:围绕土地封授建立起的封君封臣制,封臣对领主必须效忠,同时还要担任军事方面的义务。 骑士制度:骑士是领主阶级的武装力量,用武力和战斗来维护封建领主的统治服务。骑士以“忠君、护教、行侠”为基本准则。 神学与哲学:神学支配哲学 奥古斯丁神学:中世纪前期基督教理论核心 《忏悔录》、《论幸福生活》、《基督教学说》、《论灵魂不朽》、《上帝之城》 经院哲学:在教会、修道院学校和大学中生存的哲学神学。 托马斯*阿奎纳:用亚里士多德学说改造神学理论的多米尼克修会的代表。 代表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西方宗教史上证明上帝存在的五种方法:“因果律证明”或“宇宙论证明、”“目的论证明”或“自然神学证明”。 教育: 修道院:最早承担了中世纪教育机构的职能 学习内容:一类是所有人必修的“七艺”,二类是少数人深造的神学

文学: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宗教文学代表作品:奥古斯丁《忏悔录》、《论上帝之城》,法国圣徒传《圣徒列瑞行传》、《圣女列奥卡迪行传》 英雄史诗代表作品: 部落英雄史:盎格鲁-撒克逊《贝奥武甫》,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埃达》和《萨迦》,芬兰《卡勒瓦拉》 转型英雄史: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骑士文学: 抒情诗:流行于法国南部一带,以骑士和贵夫人恋情为主。 代表诗人:马卡布鲁、波恩鲁代尔、阿拉马农。 叙事诗:骑士为了荣誉或爱情进行冒险的故事 代表作品: 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 不列颠系统:英国《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法国《朗斯洛》、德国《特里斯丹和绮瑟尔特》 拜占庭系统:比较离奇 市民文学代表作品:《列那狐传奇》

《中世纪的城市》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3篇)

《中世纪的城市》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 选3篇) 《中世纪的城市》读后感1000字1 偶然发现,欧洲并不是印象中像美国那样的现代化大城市,恰恰相反,欧洲城市所展现的深具文化底蕴的古典之美,宏亮的钟声,高大圣洁的教堂,一群腾飞而起的白鸽,欧洲的城市宛如蒙娜丽莎般神秘与圣洁。而这一切都与欧洲丰厚的历史底蕴息息相关。而想要探寻欧洲城市的起源,我们必须得看看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朗的《中世纪的城市》。根据亨利·皮朗的描述,我们发现现代大城市直接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而中世纪的城市,则开始于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堡和市场——的聚居地。 欧洲和中国一样,总有来自受野蛮民族侵袭的危险。伟大的罗马帝国在晚期,也被来自北方的日耳曼人所征服了。但是,野蛮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而是建立了各种独立的日耳曼小国,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欧洲民族国家的前身。欧洲的这场变故明显使帝国文化粗俗化。当时的欧洲,罗马天主教是保持文化和精神统一的唯一力量,是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人和保护者。9世纪,由于穆斯林的入侵,欧洲人失去了地中海控制权。在一个没有贸易的世界里,农耕成了欧洲文化的主流,权贵们也都搬到了乡下的庄园。一直到10世纪,整个社会才恢复秩序,教皇发动的十字军东

征最终把地中海控制权再次夺回,欧洲文明再次复兴。 一开始,商贩们只是在各个城堡做些流动的小生意,主要满足各个城堡女主人的需要。后来,有着固定时间的流动集市初步出现,商人们也开始在城堡附近租地定居。之后,他们干脆购买城堡周围的土地做起了长久的买卖。再后来,由于生活成本的增加,城堡的拥有者干脆把城堡卖给了商人,商人们的地盘就这样逐步扩大,以城堡为中心的城镇也逐步形成。随着城镇贸易的扩大,商人们开始利用领主和教会间的矛盾、教会和国王间的矛盾、国王和领主间的矛盾逐步获得更大的土地所有权和自治权,如此一个个城市就在欧洲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12世纪的中世纪城市,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公社,筑有防御工事城墙,靠工商业维持生存,有特别的法律、行政和司法。 而共同拥有城市的商人就是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市民。就像那句著名的德国谚语所说的那样,“城市的空气使人变得自由”。市民首先争得人身自由,其次在城市内部建立自行处理商业和市民矛盾的特别法庭,之后又开始建立城市自身的治安体系、废除与城市工商业不相融的苛捐杂税,最后获得更为广泛的’政治和地方自治权。 从亨利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商业的发展与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商业的复兴直接促进了中世纪城市的形成。而在现在的中国,我们是否应该注意到工商业在城市发展的作用呢?如何引导工商业良好发展,其实在城市的建设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值得我们去深思以及进

读书笔记:《欧洲中世纪史》

读书笔记:《欧洲中世纪史》 欧洲中世纪是从罗马帝国覆灭到现代民族国家兴起 的中间1000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即从更大的范围、而不是局限于民族国家的层面来看现代欧洲的形成,因为现代民族国家仅有几百年的历史,而在这片土地上更长的时间内是没有明确国家的,教皇国、英法之间的烂账、南法和意大利北部、神圣罗马帝国的糊涂账。 因此这本书站在了更高的全局的角度,虽然在历史脉络上按照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和中世纪晚期来分别阐述,但是依然着墨了诸多核心线索,天主教与东正教、西欧与拜占庭的分合、教皇与世俗国家的权力争夺、教会的内部变革、欧洲的社会性变革等等。400多页描绘了1000年的历史,信息量大却又不显松散。 初探中世纪,大部分人会想到的第一个词是“黑暗”,正如我们想到国民政府的第一个词会是“反动”一样。“黑暗”并不是中世纪的正确概念,或者说漫长1000 年中,在整个欧洲大陆上,人们所想象的黑暗只是很小、很短的一部分。中世纪有战乱的纷争、有相对和平的时代、有

宗教黑暗但是孕育了繁盛的时代。 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欧洲文化的复兴来自于16世纪后的文艺复兴,称霸全球前年的中华帝国跟欧洲在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逐步拉开差距。但种子的萌芽在中世纪早已经种下。在1100年时,欧洲已经有非常多的学生和教师,1200年时第一批重点学习医药、哲学和法律的大学已经在欧洲各地发展起来:这批大规模的教育普及运动造就了大量的地方学校、教会学校和大学。而在中世纪晚期,伴随着地方语言的发展基础教育也开始繁荣。说到教育,这也是我看好越南市场的原因,越南的人均GDP相当于20年前的中国,但是其成人识字率相当于9年前的中国。经济未动,教育先行。 历史的发展有着必然性,但是也充满着偶然。英国首创君主立宪的政体成为民主的标杆,离不开征服者威廉在每次获得一片土地的时候都会分给他的领主们,因此每个领主最终得到的土地都散落于全英各处,迫使每个领主都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决定了英国未来的贵族议政的政治形态。 从更高的层面看,欧洲缺乏大一统的稳定性。一方面,有教皇权力制约世俗权力,1122年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标志着教权和君权在俗世授职方面的妥协,腓力四世后来抓捕卜尼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本书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与巨大贡献。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作为一名理科生,一直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但通过读《极简欧洲史》这本书,让我感觉历史还是蛮有意思。记得18年前第一次出国,到了英国、法国和德国三个国家,当时深受震撼,气势宏伟的教堂、成就非凡的大学、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如诗如画的乡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处处体现出欧洲厚重的历史和文明积淀。后来看《都铎王朝》《风中的女王》《权力的游戏》等电视剧,发现自己对于欧洲的历史知识储备太少了,欧洲为什么那么强大?欧洲为什么对世界的影响那么深远?通过读《极简欧洲史》这本书,你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一、主要内容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只有两个章节,第一章是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简史,主要讲述了欧洲文明的三个组成元素,一是代表着科技和文化的古希腊罗马学术;二是代表着政治和宗教的基督教;三是代表着军事武力和战士文化的日耳曼蛮族。 这三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对立和强化,首先是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公开表态支持基督教会,罗马帝国变成基督教的天下;其次是基督教为了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义,将古希腊和

罗马的智力成果保存下来;再次是日耳曼蛮族入侵后,发现自己在科技、政治等方面落后太多,逐渐接受了基督教文明,最终这三大元素形成了欧洲文明的内核。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自公元1400年开始的近代欧洲史。 通过古典时期三大要素的融合,掌握着先进文明的基督教成为真正的统领者,拥有了无比的权力和财富,但宗教的腐败也从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黑暗的中世纪。进入近代欧洲,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为代表,以各种方式消减了教会的权威,极大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和自由更加解放,也造就了更加灿烂的欧洲文明。 第二部分由六个章节组成,均是一些细节性的描述,从战争、民主、宗教和政治、语言、平民生活等角度对欧洲历史和文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二、几点感受 (一)要重视内部控制从单位管理的角度,内部控制主要有两大核心内容,一是相互监督和制约,二是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结合本书的内容,以及我国历史的兴衰来看,也要讲求内部控制,一是要加强民主监督,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并非所有东西都归国王所有”,是欧洲政府思维的基石,也是欧洲自由和繁荣的基石。 历史上欧洲的国王比较悲催,既受教皇的控制,又受贵族的制约,一不小心还容易被送上断头台,所以欧洲的君王大都谨慎

如何看待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如何看待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 摘要: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流行着“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从启蒙运动以来更与宗教和科学、信仰和理性之间对立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于是,中世纪逐渐成为了愚昧、野蛮和黑暗的代名词,成了古代和现代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地带。随之中世界的基督教文化业便成为完全全排斥科学与理性的盲目的信仰主义,一直遭到唾弃和否定。而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还其原本面目。 关键词:中世纪黑暗时代基督教文化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人性 正文:一.何谓中世纪 从西文词源上来看,“中世纪”的意思是“中间的时代”;从时间内容上来看,中世纪是“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通常人们吧它的开端确定在民族大迁徙,约375~568年,又或者是罗马世界帝国的崩溃476年。而15世纪到16世纪的转折被看做是它的终结。从世界观和宗教的角度看,中世纪是随着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结束的。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是“中世纪”一词最早是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所使用。其中“中”这个词,被意味着是处在古典文化和比昂多所处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中世纪”一词在文化学上所包含的贬义清晰可见。 二.黑暗时代的定位 “黑暗时代”是早期基督教徒首创,意指耶稣降生之前的人类时代。但在千余年后,这个词却被人文主义用来形容表述基督教去的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据说,最先使用该词的便是加意大利有着“人文主义之父”誉称的彼特拉克。彼特拉克吧人类历史划分为两部分: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的时代为古代,此后直到他自己的时代为“近代”。只有古代,特别是罗马时代才是光明的时代,而“近代”则是野蛮落后,不值一提。此后,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面对东方的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特别是面对面对重新发现的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公元6世纪以来中世纪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满,把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经院教文化,特别是它的粗陋的语言风格和讲话的逻辑形式斥为“野蛮的”,尤其是天主教会奉行文化专制禁锢思想扼杀异端的做法,更是他们吧中世纪视为一片黑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过分太高古人,贬斥中世纪的思想倾向。而后的启蒙主义

欧洲文化入门读后感

《欧洲文化入门》读后感 国庆这段时间我阅读了王佐良先生的《欧洲文化入门》,这是一本文化类的好书,我读后自觉受益良多。 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呢?我觉得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在阅读不少英文杂志和小说甚至看英文电影都感觉有不少困难,究其原因除了词汇原因外还有很多原因是因为缺乏对欧洲文化知识的了解。英语中有数不清的典故,名人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等来自于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圣经,或者牵扯到各个时期的思想,科技,政治,社会等重要事件和人物。对这些知识的一知半解或者全然不知给英语学习带来来了不少困难。而如果我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了解,对于英语学习和研究无异于是很大的助力。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知道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中的传令官嗓门洪亮的Stentor,那么在背诵单词stentorian(声音洪亮的)时候,它的意思便不难记住了,在研究英语构词法时可以发现有不少出自典故的词汇。在翻译的时候,如果我们知道“white elephant”的典故,在英语中是指大而无用的东西,那么就不会把商标“白象”译为“white elephant”了。如果要研究文学,跨文化交际,那么文化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所以我把《欧洲文化入门》作为读的第一本书。 在阅读过后,我觉得这本书有若干优点:首先,该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史,文笔流畅,文体清新、明快,很适合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再次,本书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欧洲文化的一切-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和历史到现代主义,可以说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整本书采用了历史叙述法,全部内容按时间顺序分为十章: 1.希腊,罗马文化

2.基督教及《圣经》 3.中世纪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5.17世纪 6.启蒙运动 7.浪漫主义 8.马克思主义与达尔文学说 9.现实主义 10.现代主义及其他 我在这段时间快速浏览了本书的框架,重点阅读了前四章。 读过希腊和罗马文化,可以说古希腊文明的发展是相当灿烂的,哲学思想方面,古希腊出现了多位非常出色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建筑上古希腊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产如雅典卫城、太阳神殿至今仍然影响着西方的建筑风格。文学方面,古希腊的神话、荷马史诗还有伊索寓言等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奠定了整个西方文学的基础同时也为后世研究西方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可以说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精神源泉。数学方面,古希腊出现了多位优秀的数学家,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基督和圣经让我了解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基督教的教义核心,旧约的摩西五经,十诫,列王记,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基督教与罗马帝国政府的关系的发展,基督教教士对维系和发展西方文明的贡献,圣经对西方的影响或贡献。通过对这章的阅读大致了解了基督教发展的历史阶段,每一阶段的社会状况,它为什么会从被迫害变成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统治阶级又是如何一步步将它从摈弃,迫害变为合法,变为国教的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