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九章 激励试题

第九章 激励试题

第九章  激励试题
第九章  激励试题

第九章激励

一、单项选择

1.需求层次理论是由()提出的。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B佛雷得里克·赫兹博格

C马斯洛

D亚当斯

2.激励-保健理论是由()提出的。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B佛雷得里克·赫兹博格

马斯洛

D亚当斯

3.X-Y理论是由()提出的。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B雷得里克·赫兹博格

C马斯洛

D亚当斯

4.激励过程的出发点是()

A紧张感

B目标

C需要或动机

D不满意

5.“大棒”是最为传统的激励手段之一。以下现象中不属于由“大棒”产生的消极效应的是()

A消极怠工

B一切向钱看

C生产劣质产品

D对工作漠不关心

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是( )

A归属需要

B自尊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

E.安全需要

7.当某人力图同他人交往,建立亲近和睦关系时,表现出的是对( )的需要。

A权力

B成就

C安全需要

D社交

8.当人们发现和他人相比自己的报酬偏低,会采取( ) 措施以消除不公平。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改变比较目标

C设法使他人减少投人

D减少自己的报酬

E增加他人的收入

9.不考虑行为的发生频率,以一个固定不变的时间间隔(如每周)提供强化。这种强化的间隔安排叫做( )

A固定比率

B变动比率

C可变间隔

D固定间隔

10. 提供工作保障可以满足( ).

A自尊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以上均不是

11.希望更加成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是属于( )

A归属需要

B对成就的需要

C对权力的需要

D关系需要

12.马斯洛认为,需要得以满足的优先顺序是( )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成长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尊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5.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可激励员工的因素是( )

A报酬、成就、认可、责任

B报酬、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关系

C成就、责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长

D成长、成就、责任

16.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 )

A好的工作绩效可导致满意

B差的工作绩效可导致满意

C满意产生出好的工作绩效

D工作绩效与满意无关

劳勒模型表明

17.在应用期望理论改进对下属激励工作时,首先应该( )

A确保报酬优厚

B判断职工可能想要的成果

C确保公平

D确实实现目标所需的业绩表现

18.某美发厅经理在连续几年超额了计划指标后,为职工在劳保福利方面做了这样四件事:

(1)投保20万远企业财产保险;(2)为每个职工投2000元家庭财产保险;(3)给70多名职工投了10年人身以外事故安全保险;(4)投保职工失业救济保险,假使企业倒闭,保险公司还可发给职工六个月的生活费。这些措施分别是针对职工哪方面的需要采取的?

A (1)、(2)生理需要,(3)、(4)安全需要。

B (1)、(2)、(4)生理需要,(3)安全需要。

C 均为安全需要。

D 均为生理需要。

19.小张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以后,到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工作。三年来,他工作积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他作为项目小组的成员,与组内一道奋战了三个月,成功地开发了一个系统,公司领导对此十分满意。这天小张领到领导亲手家给他的红包,教丰厚的奖金令小张非常高兴,但当他随后在项目小组奖金表上签字时,目光在表上注视了一会儿后,脸边很快

阴沉下来。对于这种情况,下列哪种理论可以较恰当地给予解释?

A 双因素理论

B 期望理论

C 公平理论

D 强化理论

20. 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

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 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 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 将奖金设计成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

二、多项选择

1.激励-保健理论将以下哪些内容看作激励因素()。

A责任感

B人际关系

C工作条件

D报酬

E晋升

2.激励-保健理论将以下哪些内容看作保健因素()。

A责任感

B人际关系

C工作条件

D报酬

E晋升

3.激励的金字塔模型包括()。

A价值观

B责任型激励

C金钱型激励

D畏惧性激励

E强制性激励

讨论题:

4.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主要的激励因素包括()。

A晋升

B金钱

C竞争

D权力

E荣誉

5.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以下层面()。

A生理需求

B自我实现需要

C尊重需要

D安全需要

E社交需要

二、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1.激励是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 )

2.研究表明,需要并不一定如马斯洛所述的依循等级层次而上升。( )

3.赫茨伯格认为,管理首先应该确保足够的保健因素,然后创造机会为职工提供激励因素。( )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重视个人的工作绩效,但其调查对象不一定有普遍的代表性。( )

5.ERG理论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础上将需要扩充为六个层欠。 ( )

6.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低估他人的工作绩效,高估他人的收益。( )

7.强化理论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受到奖励的行为会重复发生,而招致惩罚后果的行为会更加趋向于重复发生。( )

8.组织的绩效是由组织中成员被激励的情形决定的。( )

9.马斯洛认为,多种层次的需要会同时产生激励作用。( )

10.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 )

11.报酬和工作环境是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导致不满的因素。( )

12.赫茨伯格的重要贡献在于指明了一些因素可产生或消除不满,而另一系列因素可产生更高层次的激励作用。( )

13.研究发现,最为有效的管理者通常是那些有高度权力需要、适度成就需要和低度社交需要的人。( )

14.根据期望理论,对工作的激励可以表示为:激励=工作绩效X期望值。( )

15.轨迹控制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受内因还是外因控制的一种认识。

四、论述题

1. 金钱在以下理论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A 需要层次理论;

B 激励—保健理论;

C 公平理论;

D 期望理论;

E 具有高成就需要的员工。

2. 对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较低层需要与较高层需要的不同之处。

3. 假如你赞同Y理论,你将如何去激励你的员工?

4. 描述麦克兰需要理论中的三种需要。

5. 当员工感到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与相关他人比较时不相等,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

6. 在管理实践中,解释期望理论中激励的含义。

第九章激励

第九章激励 一、单项选择题 1、激励的对象主要是() A.组织目标 B.组织范围内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C.员工的需要 D.组织范围内的员工的利益 2、产生激励的起点是() A.欲望 B.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C.动机 D.希望 3、()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A.薪酬 B.职位 C.休息日 D.需要 4、()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 A.双因素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后天需要理论 D.正强化理论 5、双因素理论研究的重点是() A.人的需要是如何满足的 B.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C.影响人的需要的主要因素 D.人的需要层次 6、哪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称为() A.保健因素 B.满意因素 C.激励因素 D.自我实现 7、后天需要理论是由()提出的。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麦格雷戈 D.麦克兰 8、银行开展有奖储蓄活动,事先公开奖励的物质和奖金的数额,这主要是为了() A.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期望值 B.提高人们对获奖的效价 C.增加人们选择的自由度 D.增加人们对活动的公平感 9、一个人的成绩与效果取决于他的() A.工作能力和工作的难易程度 B.本人的性格和机遇 C.能力与激励水平 D.价值观与态度 10、某高中生成绩不错,他估计自己有80%的把握能考上大学,并且他也希望考上,其渴望程度为100%,那么高中生考上的大学的激励水平为() A.100% B.80% C.50% D.88% 11、如果一个管理者非常熟悉而且能灵活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那么在下表 12、下面哪种理论不属于激励理论?() A.双因素理论 B.权变理论 C.需求层次理论 D.期望值理论 13、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下列需求哪项是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1)就业保障;(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3)工作的挑战性;(4)同乡联谊会; (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1)(4)(2)(3) B.(5)(4)(1)(3)(2) C.(5)(4)(1)(2)(3) D.(5)(1)(3)(4)(2)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_第九章___激励理论[1]

第九章激励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激励 2.动机 3.需要层次理论 4.双因素理论 5.期望理论 6.公平理论 二、判断题 1.动机就是个体通过艰苦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地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地某些需要() 2.激励地过程主要又四个部分,即行为、需要、动机、绩效。首先是产生动机,通过激励,最后达到提高绩效地目的()3.马斯洛地需求层次理论由低级到高级需求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4.在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地不满情绪有关地因素,如公司地政策、管理&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5.亚当斯地公平理论地基础在于,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地结果影响他们工作地努力程度() 6公平理论地不足在于,员工本身对公平地判断是极其主观地。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过高地估计自我付出,过低地估计所得薪酬。() 三、单选题 1.激励进程地起点是() A目标B行为 C 动机D需要2.激励过程即() A 需要—动机—行为—绩效 B 绩效—行为—动机—需要 C 动机—行为—绩效—需要 D 行为—绩效—动机—需要3.成功后地喜悦比薪酬更重要,这是人们的()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自我实现4.赫兹伯格认为,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 期望B成就感C责任感 D 人际关系5.管理者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产生满意情绪,要利用() A 保健因素B维持因素C激励因素D薪酬6.为了防止员工产生不满情绪,维护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注意()A.公平 B 保健因素 C 满足需要D满意度7.公平理论认为影响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的因素是() A 薪酬量B比较的结果 C 工作条件D晋升机会

第九章激励答案

第九章激励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5:CCCBA 6-10:AAAAB 11-15:CDCCA 16-20:DCAAB 21-25: DDACA 二、多选题 1-5: ABC BD ABDE AB ABODE 6-10: BDE AB BDE ACD ABC 三、填空题 1、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麦格雷戈 3、自然消退 4、归因 5、高权利需 要6、复杂人 7、激励因素8、期望值9、惩罚10、负强化 四、判断题 1-5: V X X X V 6-10: V V X X V 五、名词解释

1、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认得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2、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负强化——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某种后果,引导人的行为按要求行事,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发生,又称为消极强化。 4、自然消退——指取消正强化,使其不被组织认可的行为逐渐消失。 5、惩罚——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消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六、简答题 1 >简述波特劳勒激励模式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①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察觉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的影响;②个人实际能达到的绩效不仅仅取决于某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 能力的大小以及对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行为激励理论

行为激励理论 通过安全文化手段,对人的行为进行干涉、指导、控制等,即对人的行为的激励,这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 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企业领导和职工能在工作和生产操作中重视安全生产,有赖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是目的,创造条件是激励的手段。行为学家把激励分为“外予的激励”和“内滋的激励”,外予激励是通过外部推动力来引发人的行为,最常见的是用金钱作诱因,此外还有提高福利待遇、职务升迁、表扬、信任等手段。内滋的奖励是通过人的内部力量来激发人的行为,如学习新知识,获得自由,自我尊重,发挥智力潜能,解决疑难问题,实现自己的抱负等等。这些激励不是由外部给予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激励。“外予的激励”和“内滋的激励”虽然都能激励人的行为,但后者具有更持久的推动力。前者虽然能激发人的行为,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之上的;后者对人的行为的激发则完全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它能使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一、行为激励理论 1.X—Y理论 这一理论建立在对人的基本看法的基础上,从而提出激励人行为的方法。如果对人从“恶”的方面认识,其对行为的控制,就严厉、强制;如果从“善”的方面认识人,其行为的控制方法则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

“X理论”对人的看法是:天性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缺乏进取心、怕负责任;趋向保守,反对革新。为此,主张采取“强硬的”管理办法,包括强迫、威胁或严密的监督,或者采取“松弛的”管理办法,包括顺应职工,一团和气。事实证明这种理论有明显的不足。“Y理论”对人的看法正好相反,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能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外部惩罚和威胁不能促使人努力;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接受责任和主动承担责任。因此,主张采取激励的办法是:分权和授权;扩大工作自主范围;采取参与制;鼓励自我评价。以上两种极端的理论和方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应该综合两种理论特长,具体对象具体对待。这种综合“X理论”和“Y 理论’’的方法也称为“权变理论”。目前现实中很多管理的的实践中,都采用‘‘权变理论”的方法。在管理中,采取强硬与温和相结合;分权与调控相结合;自主与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也称“保健因素一激励因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管理中有些措施因素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调动其积极的工作行为,这些因素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体的作用,有预防效果而不会导致身体健康,所以称为保健因素,如改善环境条件、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监督、检查、安全奖等。而能起激励作用。调动领导和职工自觉的安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是激励安全需要、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得到家人和社会支持与承认、采取安全文化的手段等。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

《管理心理与行为》案例分析(领导与激励)

《管理心理与行为》案例分析 案例:罗峰的领导方式 10年前,罗峰在一所名牌大学拿到会计专业的学士学位,然后到一家大型会计事务所设在上海的办事处去工作。公司执行委员会不久就发现了他的领导潜能和进取心,遂指派他到上海郊区开办了一个新的办事处,其工作主要是审计。它要求有关人员具有高度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尽管罗峰相当地以任务为导向,但仍然采取了民主的领导方式。他主张工作人员要以名字直接称呼,当发现下属们对竞争和绩效持积极的态度后,他鼓励下属人员参与决策制定。对长期的目标和指标,每个人都很了解。办事处发展很迅速,5年多的时间,专业人员就达到了30名。罗峰也被认为是一位很成功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 于是2年前罗峰被提升为事务所的经营合伙人,并调任事务所新开发的西南地区任地区主管。他采取了帮助他在上海工作时取得显著成效的、富有进取心的管理方式。他马上召集成都、重庆、昆明等地的办事处主任,制订短期和长期的客户开发计划。很快,他发现从当地招聘来的专业人员无论是学历、职业素质或是专业技能都不能与当年上海的下属相提并论,但是这里的业务机会却非常多。为了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员工来处理预期扩增的业务,罗峰在北京和上海招聘了10多位资深的专业人员,派驻到西南地区,为了让这些员工安心工作,他给他们提供了优厚的薪酬待遇;同时又在当地招聘了一批财会人员,这样西南地区的专业人员总数从以前的25人迅速增加46人,对当地招聘来的员工和老员工,罗峰给予他们的薪酬待遇在西南地区而言,也属于较高水平,但比外聘来的人员还是要低。可是,这一套管理方式

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外聘和当地的员工之间似乎总不和谐,从思维方式到工作方法频频冲突。当罗峰询问办事处主任具体缘由时,感觉他们和那些当地的员工一样,吞吞吐吐;当罗峰让下属参与决策时,他们往往没有多少热情,但一看到那些外聘员工活跃地表达观点,又露出一些复杂的表情。不过,罗峰也察觉到,相比外聘员工的独来独往,这些土生土长的员工经常聚会,甚至相互之间帮忙照顾老人和孩子。这一年,本地区失去了最重要的两个大客户,罗峰马上认识到人员过多了,因此决定解雇才招进来不久的12名当地员工,以减少开支。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业务量有所好转,罗峰又增加了6名专业人员,有外聘的也有当地的。可是当去年夏天,总部反映西南地区的费用预算执行不力时,10名专业人员又被解雇了。伴随着这两次裁员,留下来的员工感到工作没有保障,那些外聘的人员中首先有人辞职了,其他人也开始怀疑罗峰的领导能力。 公司执行委员会了解到问题后,将罗峰调到了深圳的一个办事处,在那里他的领导方式又显示出很好的效果。 思考题: 1.罗峰在上海和深圳取得成功的领导行为和管理策略,为什么在西南地区失败了?选用适当的理论进行分析。 答: (1).此案倒说明了领导的权变理论。因为罗峰用了同样的领导方式和管理策略, 但随着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上海和深圳取得了成功,但在西南地区却失败了。上海深圳和西南地区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经济环境都有明显差异。

第九章 激励

第九章激励(学时数:4)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激励的一般规律、概念、对象、基本方法。 ?掌握: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 ?应用:能通过激励理论和方法学会进行激励和有效激 励。 第一节激励的一般规律 一、激励的概念 1、概念: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有利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a.激励是手段,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b.激励是心理过程,因人、因时而异; c.激励应产生自觉行动,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它都表现为“我要做”而非“要我做”。 2、对象:组织中的员工和领导 3、激励的功能: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协调统一。 (3)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4、激励的原则

(1)物质利益原则 (2)公平原则 (3)差异化原则 (4)经济性原则 二、激励与行为 激励力=某一行动的效价×期望值 (两者都提高)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 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 人的行为可看成是人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 四、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1、从领导方式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2、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不仅是领导者运用权力影响下属的过程,还是领导者为下属创造发展空间以整合个人目标的过程。 第二节激励的内容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 1、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最基本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现在的安全需要和未来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生活上的接纳、共处和感情上的归属。 (4)尊重的需要:自尊和被尊;自尊是指在自己取得成功时有一股自豪感;被尊是指当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到他人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胜任感方面和成就感方面。 需要层次示意图 2、基本观点: (1)这五种需要不是并列的而是从低到高排列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 (2)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求决定的。 (3)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需要也就失去了对行为的唤起作用。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一)美国匹茨堡心理学研究所的赫茨伯格于50年代后期提出的。 (二)基本观点: 1、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①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不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及其案例分析

一、激励理论 激励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要激奋的状态中,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这也就是说,激励在本质上就是激发、鼓励和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激励作用: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有利于挖掘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 二、案例 案例一:A公司的一位高级技术员技术高超,工作认真,但最近总不爱说话,不与同事交流,基本不参加公司组织的活动,也不愿意在节假日加班。经过人力资源部了解,他母亲患癌症已进入晚期,全靠他的照料。 案例评析: (1)A公司领导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管领导及时探望了他的母亲,并为他单独提前兑付了奖金。这位技术人员深受感动,在征得同意后将一部分工作带回家中,通过公司内部网络积极出色的将工作完成,有力地支持了整个项目进展。 (2) 这属于一种关怀性的激励,每个人在工作业绩不佳之时都会表现出某些行为,上级领导要通过某些途径及时了解到这种情况并给予解决,员工将会更加死心塌地呆在公司,保持了对公司的忠诚度。从而有助于公司的长足发展,保证了高级人才“在其位,更谋其政”;与此同时,公司领导的行为也会在其他员工内心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公司团体的凝聚力提升。 案例二:B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了将近10年)在日

常工作中兢兢业业,深受领导喜爱;但近段时间以来,该主管工作业绩不佳甚至出现了下滑迹象。上级领导找他谈话,他说自己在这个工作岗位干了这么多年,感觉有些厌烦了,希望换一个工作环境。上级领导听到这些给予了他肯定和理解并变换了他的工作环境,最终该员工干劲和业绩都提升了。 案例评析: (1)B公司领导阶层的做法我完全赞同并给予肯定,因为他们是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情的。细想任何一个员工无论他如何热爱这个工作,时间长久之后难免都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是通过适当的调节员工工作内容和环境,也许会激励出员工更大的潜力。 (2)扩大工作内容和范围:员工在某个领域发展到顶尖,企业可扩大他的工作范畴,适当调整其工作方向与内容,适当增加其工作量,让其工作具有挑战性,永远没有尽头,既让他们感觉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也给他们以事业施展的平台,更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去吸收并有所释放。因此企业在其它保证员工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经营策略下,适合的激励可极大作用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留住企业优秀人才。 缺点:把员工从一个岗位转入到另一个岗位,培训的成本必然增加;而且假如轮换过多,会导致员工从事每种类型工作的时间过短,工作无法深入,必然导致整体工作效率和绩效的降低。 案例三:C公司的一位80后员工最近突然向人事科提出要离职,人事主管问他为什么,该员工讲述了以下情况:自己从一线岗位干起,后历经无数岗位,一直表现很优秀;并且为公司赢得了好多荣誉;曾被提名省优秀共青团员,现在已经是党员;更重要的是自己函授本科马上就要毕业。随后他坦承的讲述:公司所给予的待遇没能跟自己贡献成正比,今

第九章 激励

第九章激励 一、名词解释 1、激励 2、动机 3、效价 4、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5、正强化和负强化 二、选择题 1、现有很多公司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甚至有的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以利用公司提供的互联网等资源在家里办公。这样他们对工作和个人的家庭、社交生活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必须每天去公司上班的。你认为该公司的管理者所持有的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倾向于哪一种?()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社会人 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那一类人的主导需要可能是安全需要() A、总经理 B、失业人员 C、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D、工厂的一线操作工人 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哪项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⑴就业保障⑵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⑶工作的挑战性 ⑷同乡联谊会⑸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⑸⑴⑷⑵⑶ B、⑸⑷⑴⑶⑵ C、⑸⑷⑴⑵⑶ D、⑸⑴⑶⑷⑵ 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决定于( ): A、需求层次 B、激励程度 C、精神状态 D、主导需求 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 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 B、越是低层次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C、任何人都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而且各层次的需求程度相等 D、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6、比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生理和自尊的需要 B、生理、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 D、安全和自我表现实现的需要 7、有那样一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赫茨伯格将这类因素称为() A、物质因素 B、精神因素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8、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指() A、能影响和促进职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B、能保护职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C、能影响和预防职工不满意感发生的因素 D、能预防职工心理疾病的因素

浙江农林大学管理学题库8第九章 激励理论

第十章激励理论 一、判断题: 1.保健因素是多与工作结果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2.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具有激励的力量。(√) 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主导需要是变化的,既可以由低层次的需 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也可能由高层次需要倒退为低层次需要。(×) 4.在五种工作特征的描述中,工作的自主性能够让工作者体验到工作的意义。 (×) 5.相比因低报酬产生的不公平感,高报酬会使人感到较为公平,而且无论是否 公平,高报酬对员工的行为都有正面的影响。(√) 6.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 7.认知型激励理论认为行为是内在需要与激励的函数;行为改造理论则认 为外在的或环境的结果决定行为,它强调的是行为与其结果之间的关系。 (√ ) 8.努力和工作绩效的结果未必能带来期望的报酬。(√ ) 9.在工厂里,采用X理论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研究所里,运用Y理论 进行管理效果较好。(√ ) 10.根据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1.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员工同时被多个需要所激励。(× ) 12.自我实现是一种比生理或安全更重要的需要。(× ) 13.文化层次不同,人们的需要层次也会不同。(√ ) 14.茨伯格认为,当保健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情绪就会消除,对职 工会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 15.激励因素对维持员工的激励水平是必要且充分的。(× ) 16.份即使当惩罚没有被平等地应用于所有违纪员工时,它仍然是有效的。 ( ×) 17.据公平理论,平均分配是最合理的。(×) 18.根据Y 理论,多数人都不愿主动地去承担责任。(× ) 19.领导者无法激励没有需要动机的员工。(√) 二、单项选择: 1.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 E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提出期望理论的是 C 。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3.提出公平理论的是 D 。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4.某公司对其员工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员工的 B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5.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D 。 A.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最新第九章 激励答案

第九章激励参考答案 1 2 3 一、单选题 4 1-5:CCCBA 6-10:AAAAB 11-15:CDCCA 16-20:DCAAB 21-25:DDACA 5 二、多选题 6 1-5:ABC BD ABDE AB ABCDE 6-10:BDE AB BDE ACD ABC 三、填空题 7 8 1、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 2、麦格雷戈 3、自然消退 4、归因 5、高权利需要 6、复杂人 7、激励因素 8、期望值 9、惩罚 10、负强化 10 11 四、判断题 1-5:√×××√ 6-10:√√××√ 12 13 五、名词解释 14 1、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认得积极性和创 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5 16 2、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17 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18 3、负强化——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引起某种后果,引19 导人的行为按要求行事,避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发生,又称为消极强化。 20 4、自然消退——指取消正强化,使其不被组织认可的行为逐渐消失。

21 5、惩罚——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消弱直至消失,22 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23 六、简答题 24 1、简述波特劳勒激励模式 25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①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奖励26 的价值,还受到个人察觉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的影响;②个人实际能达到的27 绩效不仅仅取决于某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能力的大小以及对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程28 度的影响;③个人应得到的奖励应当以其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价值标准,尽量剔除主观评估因素;④个人对所受到的奖励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受激励 29 30 者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觉;⑤个人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将会反馈到其完成下一31 任务的努力过程中。 32 2、简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3 赫茨伯格把影响人的动机和行为的因素归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赫茨伯34 格认为,两类因素都会影响人的行为动机,但其作用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作为一个管理者,要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应该首先从保健因素出发,消除人的不满意感,然后 35 36 在此基础之上,从激励因素出发,使人产生满意的感觉。 37 3、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激励 38 39 作用;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40 他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1 42 4、简述期望值理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