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重庆大学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ADS系统级仿真

——发射机、零中频接收机与外差式接收机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系统

院系: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01班

年级: 2013级

姓名:叶汉霆

学号:

指导教师:李明玉

实验时间:

重庆大学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ADS软件的使用、能用该软件进行原理图设计和原理图仿真。

2. 了解发射机、接收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 掌握利用ADS中行为级模块进行系统级仿真的方法,使用如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等行为级的功能模块搭建收发信机系统。

4.运用S参数仿真、交流仿真、谐波平衡仿真、瞬态响应仿真等仿真器对收发信机系统的各种性能参数进行模拟检测。

二、实验原理:

1.接收机

接收机将通过信道传播的信号进行接收,提取出有用信号。接收机一般具有接收灵敏度、选择性、交调抑制、噪声系数等性能参数。

接收机的实现架构可分为:超外差、零中频和数字中频等。

接收机各部分的作用和要求如下:

①射频滤波器1(FP Filter1)

选择信号频段、限制输入信号带宽、减小互调失真。

抑制杂散信号,避免杂散响应。

减少本振泄漏,在频分系统中作为频域相关器。

②低噪声放大器(LNA)

在不使接收机线性度恶化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增益。

抑制后续电路的噪声,降低系统的噪声系数。

③射频滤波器2(FP Filter2)

抑制由低噪声放大器放大或产生的镜频干扰。

进一步抑制其他杂散信号。

减少本振泄漏。

④混频器(Mixer)

将射频信号下变频为中频信号。

是接收机中输入射频信号最强的模块,其线性度极为重要,同时要求较低

的噪声系数。

⑤本振滤波器(Injection Filter)

滤除来自本振的杂散信号。

⑥本振信号源(LO)

为接收机提供本地振荡信号。

⑦中频滤波器(IF Filter)

抑制相邻信道的干扰,提供选择性。

滤除混频器产生的互调干扰。

如果存在第二次变频,需要抑制第二镜频。

⑧中频放大器(IF AMP)

将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幅度,供后续电路(如数模转换器或解调器)处理。

通常需要较大的增益并实现增益控制。

2.发射机

发射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无论是语音、图像,还是数字信号,要利用电磁波传送到远端,都必须使用发射机产生信号,然后经调制放大送到天线。

发射机一般具有频率、带宽、功率、辐射杂散等性能指标参数,发射机的实现架构可分为:超外差、零中频和数字中频等。

3.采用级联耦合微带线带通滤波器

使用个导波波长耦合谐振器构成的微带带通滤波器

三、实验技术指标:

1.微波带通滤波器

切比雪夫带通滤波器阶数:4、5

中心频率:2140MHz

3dB带宽:80MHz

阻带带宽:400MHz

带外衰减:25dB

通带波纹:

插入损耗:1dB

2.低噪声放大器

增益:21dB

噪声系数:2dB

3.信号源(交流功率源)

端口:1 输出阻抗:50

功率方程:P=polar(dbmtow(RF_pwr),0) 变量RF_pwr

频率:变量RF_freq MHz

4.混频器

边带:LOWER

转换增益:10dB

NF:13dB

5、本振本振频率和输入信号频率一致。

6、移相器和功分器

四、实验内容:

1.发射机仿真电路原理图

这里发射机的设计方案将调制和上变频分开,先在较低的中频上调制,原理图中就以调制器的输出为发射机射频前端的输入,然后经中频放大器放大(增益为5dB)再将其上变频搬移到发射的载频(1950MHz)上。

二次上变频后必须再通过一个带通滤波器滤除其中的一个不必要的边带,然后经功放放大到发射机需要的发射功率电平上,最后经过一个带通滤波器滤波后发射。

这里所用的两个带通滤波器一个设定为4阶切比雪夫带通滤波器,一个设定5阶的,插入损耗分别为-1dB和-2dB。

上变频器的变频损耗为-6dB,另外我们取振荡器输出功率为+13dB,本振频率为。输入为的交流信号。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 专业: : 学号:

班序号: 一、实验目的 (2)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2) 2、网管操作实验 (3) 二、实验设备 (3) 三、实验容 (3) 1、TD_SCDMA系统认识 (3) 2、硬件认知 (3) 2.1移动通信设备 (3) 2.2 RNC设备认知 (4) 2.3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 (6) 2.4 LMT-B软件 (7) 2.5通过OMT创建基站 (8) 四、实验总结 (20) 一、实验目的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1.1 RNC设备观察实验 a) 了解机柜结构 b) 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 c) 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 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 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 b) 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 c) 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

2、网管操作实验 a) 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 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 二、实验设备 TD‐SCDMA 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 三、实验容 1、TD_SCDMA系统认识 全称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英文对应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_SCDMA系统是时分双工的同步CDMA系统,它的设计参照了TDD(时分双工)在不成对的频带上的时域模式。运用TDSCDMA这一技术,通过灵活地改变上/下行链路的转换点就可以实现所有3G对称和非对称业务。合适的TDSCDMA时域操作模式可自行解决所有对称和非对称业务以及任何混合业务的上/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问题。 TD_SCDMA系统网络结构中的三个重要接口(Iu接口、Iub接口、Uu接口),认识了TD_SCDMA系统的物理层结构,熟悉了TD_SCDMA系统的六大关键技术以及其后续演进LTE。

北邮 通信网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3211124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ErlangB公式计算器 一实验内容 编写Erlang B公式的图形界面计算器,实现给定任意两个变量求解第三个变量的功能: 1)给定到达的呼叫量a和中继线的数目s,求解系统的时间阻塞率B; 2)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的要求B和到达的呼叫量a,求解中继线的数目s,以实现网络规划; 3)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要求B以及中继线的数目s,判断该系统能支持的最大的呼叫量a。 二实验描述 1 实验思路 使用MA TLAB GUITOOL设计图形界面,通过单选按钮确定计算的变量,同时通过可编辑文本框输入其他两个已知变量的值,对于不同的变量,通过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求解并显示最终的结果。 2程序界面 3流程图 4主要的函数 符号规定如下: b(Blocking):阻塞率; a(BHT):到达呼叫量;

s(Lines):中继线数量。 1)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中继线数量s求阻塞率b 使用迭代算法提高程序效率 B s,a= a?B s?1,a s+a?B(s?1,a) 代码如下: function b = ErlangB_b(a,s) b =1; for i =1:s b = a * b /(i + a * b); end end 2)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阻塞率b求中继线数量s 考虑到s为正整数,因此采用数值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s的值,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上次误差时,结束循环,得到s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s = ErlangB_s(a,b) s =1; Bs = ErlangB_b(a,s); err = abs(b-Bs); err_s = err; while(err_s <= err) err = err_s; s = s +1; Bs = ErlangB_b(a,s); err_s = abs(b - Bs); end s = s -1; end 3)已知阻塞率b及中继线数量s求到达呼叫量a 考虑到a为有理数,因此采用变步长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a的值(步长为s/2),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结束循环,得到a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a = ErlangB_a(b,s)

移动应用开发-实验报告

实验一Android开发基础 实验时间:2018.3.16 实验地点:X501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 2. 了解Android SDK的安装、配置、使用; 3. 熟悉开发工具Android Studio的使用; 4. 了解创建项目并熟悉文件目录结构; 二、实验学时 2学时/次,共2学时 三、实验环境 Android Studio;JDK1.7;PC机 四、实验容和要求 1.Android Studio安装 (1) Android Studio的下载与安装 前提准备工作:安装JDK 并配置JDK 环境变量。 请使用传统的JAVA_HOME 环境变量名称。很多人会被提醒JVM 或者JDK 查找失败,几乎都是因为JDK 版本或者没有使用JAVA_HOME 这个环境变量名称的原因。 ①Android Studio可以从中文社区进行下载,网址为https://www.docsj.com/doc/143800002.html,/。在浏览器中打开该网址,如图1-1所示。 图1-1 Android Studio官方 ②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下载,如图1-2所示。

图1-2 Java platform(JDK) ③安装之前,要确定JDK版本必须是1.7或以上,否则安装之后会报错。双击Android Studio的安装文件,按照提示一步步安装,具体参考教材。不出意外的话,看到图1-3所示的界面,说明Android Studio已经安装成功了。 图1-3 Android Studio已经安装成功 2. 配置Android Studio 安装Android Studio完成之后,运行Android Studio。每一次安装,都会显示图1-4所示的这个界面,用以选择导入Android Studio的配置文件。 第一个选项:使用以前版本的配置文件夹。 第二个选项:导入某一个目录下的配置文件夹。 第三个选项:不导入配置文件夹。 如果你以前使用过Android Studio,可以选择到以前的版本。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可以选择第三项。 图1-4 导入Android Studio配置文件

北邮通信原理实验 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2013211124 专业:信息工程 姓名:曹爽 成绩:

目录 实验一:抽样定理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要求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3)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9) 实验二: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要求 (10) 三、实验原理 (10)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10)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19) 实验三:16QAM的调制与解调 (20) 一、实验目的 (20) 二、实验要求 (20) 三、实验原理 (20)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21)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33) 心得体会和实验建议 (34)

实验一:抽样定理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 实验要求 改变抽样速率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三、 实验原理 一个频率限制在0f 的时间连续信号()m t ,如果以0 12S T f 的间隔进行等间隔均匀抽样,则()m t 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还原确定。 四、 实验步骤和结果 1. 按照图1.4.1所示连接电路,其中三个信号源设置频率值分别为10Hz 、15Hz 、20Hz ,如图1.4.2所示。 图1.4.1 连接框图

图1.4.2 信号源设置,其余两个频率值设置分别为15和20 2.由于三个信号源最高频率为20Hz,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最低抽样频率应 为40Hz,才能恢复出原信号,所以设置抽样脉冲为40Hz,如图1.4.3。 图1.4.3 抽样脉冲设置 3.之后设置低通滤波器,设置数字低通滤波器为巴特沃斯滤波器(其他类型的 低通滤波器也可以,影响不大),截止频率设置为信号源最高频率值20Hz,如图1.4.4。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一 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得 1.了解m序列得性质与特点; 2。熟悉m序列得产生方法; 3.了解m序列得DSP或CPLD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m序列得产生方法; 2.测试m序列得波形; 三、实验原理 m序列就是最长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得简称,就是伪随机序列得一种。它就是由带线性反馈得移存器产生得周期最长得一种序列。 m序列在一定得周期内具有自相关特性.它得自相关特性与白噪声得自相关特性相似。虽然它就是预先可知得,但性质上与随机序列具有相同得性质.比如:序列中“0”码与“1”码等抵及具有单峰自相关函数特性等。 五、实验步骤 1.观测现有得m序列。 打开移动实验箱电源,等待实验箱初始化完成.先按下“菜单”键,再按下数字键“1”,选择“一、伪随机序列”,出现得界面如下所示: ?再按下数字键“1"选择“1m序列产生”,则产生一个周期为15得m序列。 2。在测试点TP201测试输出得时钟,在测试点TP202测试输出得m序列。 1)在TP201观测时钟输出,在TP202观测产生得m序列波形。

图1-1 数据波形图

实验二 WALSH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得 1。了解Walsh序列得性质与特点; 2。熟悉Walsh序列得产生方法; 3.了解Walsh序列得DSP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Walsh序列得产生方法; 2.测试Walsh序列得波形; 三。实验原理 Walsh序列得基本概念 Walsh序列就是正交得扩频序列,就是根据Walsh函数集而产生.Walsh函数得取值为+1或者—1。图1-3—1展示了一个典型得8阶Walsh函数得波形W1。n阶Walsh函数表明在Walsh函数得周期T内,由n段Walsh函数组成.n阶得Walsh函数集有n个不同得Walsh函数,根据过零得次数,记为W0、W1、W2等等。 t 图2-1 Walsh函数 Walsh函数集得特点就是正交与归一化,正交就是同阶不同得Walsh函数相乘,在指定得区间积分,其结果为0;归一化就是两个相同得Walsh函数相乘,在指定得区间上积分,其平均值为1。 五、实验步骤 1。观测现有得Walsh序列波形 打开移动实验箱电源,等待实验箱初始化完成. 先按下“菜单"键,再按下数字键“1”,选择“一、伪随机序列”,出现得界面如下所示: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整理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波实验报告 班级:20112111xx 姓名:xxx 学号:20112103xx 指导老师:徐林娟 2014年6月

目录 实验二分支线匹配器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1) 单支节 (2) 双支节 (7) 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 实验内容 (13) 实验步骤 (13) 纯电阻负载 (14) 复数负载 (19) 实验四功分器 (23) 实验目的 (23)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4) 实验步骤 (24) 公分比为1.5 (25) 公分比为1(等功分器) (29) 心得体会 (32)

201121111x 班-xx 号-xx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二 分支线匹配器 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 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实验原理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 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 ,使其在距离负载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 是Y0+jB 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个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微带线是有介质εr (εr >1)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εr ,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εe ,介于1和εr 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εe 、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有关。 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Z 75in ,负载阻抗Z (6435)l j ,特性阻抗0Z 75 ,介质基片 2.55r ,1H mm 。 假定负载在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114d ,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21 8 d 。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 至2.2GHz 的变化。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确定项目频率。 2.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Smith 圆上。 3.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 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应该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4.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 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的频率改为1.8—2.2GHz 。 6.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点击分析,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 7.同理设计双枝节匹配网络,重复上面的步骤。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 2012211110 学号: 2012210299 姓名:未可知

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课上,老师提到的一个词“通信人”警醒了我,尽管当初填报志愿时选择了通信工程最终也如愿以偿,进入大三,身边的同学忙着保研、考研、出国、找工作,似乎大家都为了分数在不懈奋斗。作为一个北邮通信工程的大三学生,我也不断地问自己想要学习的是什么,找寻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通信这个行业如此之大,我到底适合什么。本学期,现代通信技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规划,也让我对“通信人”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通信知识的储备 《现代通信技术》第一页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现实世界而获取信息,并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所谓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可靠的因素”,它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因此,我们通信人的任务就是利用有线、无线等形式来将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宿,在传输过程中保证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而具体来讲,要实现信息传递,通信网是必需的通信体系,其中通信网分层的结构形式需要不同的支撑技术,包括业务网技术,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介入与传送网技术,实现信息由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或一些点的功能。对此,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课程的安排让我们一步步打下基础,建立起知识储备。 知识树如下: 如知识树所述,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一下6类基础:

数学基础: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基础,随机过程; 电路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子电路; 场与波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射频与天线; 计算机应用能力:C 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时嵌入式系统 信号处理类课程: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DSP 原理及应用; 通信类课程: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论基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从大一开始学习的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数学基础,物理基础,计算机能力,然后逐步加大难度,细化课程,方向逐渐明朗详细。同时,课程中加入了各种实验,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二、通信知识的小小应用 实验课上老师说过,以我们所学的知识已经可以制作简单通信的手机的草图了,我对此跃跃欲试。经过思考和调研,以下是我对于简单手机设计的原理框图和思考结果。 一部手机的结构包括接收机、发射机、中央控制模块、电源和人机界面部分,如下图 手机结构设计图 电路部分包括射频和逻辑音频电路部分,射频电路包括从天线到接收机的解调输出,与发射的I/O 调制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电路。其中,射频接收电路完成接收信号的滤波、信号放大、解调等功能;射频发射电路完成语音基带信号的调制、变频、功率放大等功能。要用到的超外差接收机、混频器、鉴相器等在《通信电子电路》书本中的知识。逻辑音频包括从接收解调到接收音频输出、送话器电路到发射I/O 调制器及逻辑电路部分的中央处理单元、数字语音处理及各种存储器电路。由核心控制模块CPU 、EEPROM 、 FLASH 、SRAM 等部分组成,一个基本 天线 接收机 发射机 频率合成 电源 逻 辑 音 频 人 机 交 互

重庆大学汇编实验报告3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题目实验3:汇编程序的循环结构的使用 实验时间2013年4月15 实验地点DS1421 实验成绩实验性质□验证性 设计性□综合性教师评价: □算法/实验过程正确;□源程序/实验内容提交□程序结构/实验步骤合理;□实验结果正确;□语法、语义正确;□报告规范; 其他: 评价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排序算法,来熟悉和掌握利用汇编语言实现循环处理能力的程序。 二、实验项目内容 1 编写一个整数数组内的元素排序的程序 2 需要排序数组大小为10个DW的整数 3 按照从低到高输出这10个数字 4 要求撰写必要程序模块设计图和主要的流程 三、实验过程或算法(源程序) assume cs:code,ds:data data segment dw 1234h,2a45h,345bh,45c7h,5678h,4321h,5432h,6543h,7654h,0d765h table db '0123456789abcde'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db 32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i,0 mov ax,stack mov ss,ax mov sp,32 mov cx,9 s0: mov ax,ds:[si] push cx s1: add si,2 cmp ax,ds:[si] jb change s2: loop s1 xchg ax,ds:[si] xchg ax,ds:[di] mov si,0 mov di,0 pop cx loop s0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si,0 call show mov ax,4c00h int 21h change: mov ax,ds:[si] mov di,si jmp s2 show: push es push di push ax push bx push cx push dx mov ax,0b800h mov es,ax mov di,160*12+2*10 mov cx,10 show1: push cx

移动通信 GSM实验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实验项目名称GSM模块配置/设备呼叫/设备短信收发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1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GSM模块配置1. 了解GSM模块的特点; 2. 了解配置GSM模块的AT命令。GSM 设备短信收发1.了解GSM网络中短消息业务的组成结构;2. 了解GSM网络中短消息收发的过程; 3. 熟悉短消息的数据格式; 4. 熟悉GSM模块进行短信收发的AT命令。 GSM 设备呼叫1.了解GSM网络中话音呼叫的过程; 2. 熟悉用本移动实验箱作为主叫和被叫用户进行语音呼叫;3.熟悉GSM模块进行语音呼叫的AT命令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及内容: GSM模块配置:1、GSM模块测试(无需插入SIM卡)2、GSM通信速率设置(例:修改GSM模块速率为9600bps)3、GSM模块命令返回结果码数字或字符模式4、GSM模块命令结果码控制5、GSM模块命令回显模式6、保存设置7、版本信息GSM设备短信收发:1.收发短信的准备(1)在PC机上收发短信(2)设置GSM 模块命令返回结果码为字符模式;(3)设置短消息中心(4)设置短信存储区域2.用AT命令控制GSM接收短信过程如下(1)GSM模块接收短消息(2)用TEXT模式读取短消息(3)用PDU模式读取短消息(4)删除短消息3.用AT命令控制GSM 发送短信过程如下(1)用TEXT模式发送英文短消息(2)用PDU模式发送中文短消息4.用配套软件发送短信(中文,英文,中英文混合) GSM设备呼叫:(一)在移动实验箱上进行呼叫(二)在PC机上进行呼叫(1)主叫呼叫和挂机实验:(2)被叫接续实验:(3)GSM模块作为被叫,可以进行摘机和挂机

北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姓名: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SB-SC AM 信号的产生以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DSB-SC AM 信号波形以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了解在发送DSB-SC AM 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DSB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cos DSB c s t m t t ω= 频域表达式为 1 ()[()()]2 DSB c c S M M ωωωωω=-++ 其波形和频谱如下图所示 DSB-SC AM 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将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m(t)与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DSB—SC AM信号,其频谱不包含离散的载波分量。 DSB—SC AM信号的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为了能在接收端获取载波,一种方法是在发送端加导频,如上图所示。收端可用锁相环来提取导频信号作为恢复载波。此锁相环必须是窄带锁相,仅用来跟踪导频信号。 在锁相环锁定时,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φ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 的频率相同,但二者的相位差为φ+90°,其中很小。锁相环中乘法器的两个 输入信号分别为发来的信号s(t)(已调信号加导频)与锁相环中VCO的输出信号,二者相乘得到 A C m t cos2πf c t+A p cos2πf c t?sin2πf c t+φ =A c 2 m t sinφ+sin4πf c t+φ+ A p 2 sinφ+sin4πf c t+φ 在锁相环中的LPF带宽窄,能通过A p 2 sinφ分量,滤除m(t)的频率分量及四倍频载频分量,因为很小,所以约等于。LPF的输出以负反馈的方式控制VCO,使其保持在锁相状态。锁定后的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φ经90度移相后,以cos2πf c t+φ作为相干解调的恢复载波,它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 同频,几乎同相。 相干解调是将发来的信号s(t)与恢复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后输出模拟基带信号 A C m t cos2πf c t+A p cos2πf c t?cos2πf c t+φ =A c 2 m t cosφ+cos4πf c t+φ+ A p 2 cosφ+cos4πf c t+φ 经过低通滤波可以滤除四倍载频分量,而A p 2 cosφ是直流分量,可以通过隔直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一GSM通信系统实验(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将正交调制及解调的单元实验串起来,让学生建立起GSM通信系统的概念,了解GSM通信系统的组成及特性。 二、实验内容 1、搭建GSM数据通信系统。 2、观察GSM通信系统各部分信号。 三、基本原理 由于GSM是一个全数字系统,话音和不同速率数据的传输都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为了将源数据转换为最终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出去,需要经过几个连续的过程。相反,在接收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反过程来重现原始数据。下面我们主要针对数据的传输过程进行描述。 信源端的主要工作有 1、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用于改善传输质量,克服各种干扰因素对信号产生的不良影响,但它是以增加比特降低信息量为代价的。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原始数据上附加一些冗余比特信息,增加的这些比特是通过某种约定从圆熟数据中经计算产生的,接收端的解码过程利用这些冗余的比特来检测误码并尽可能的纠正误码。如果收到的数据经过同样的计算所得的冗余比特同收到的不一样时,我们就可以确定传输有误。根据传输模式不同,在无线传输中使用了不同的码型。 GSM使用的编码方式主要有块卷积码、纠错循环码、奇偶码。块卷积码主要用于纠错,当解调器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时,可以产生十分有效的纠错结果,纠错循环码主要用于检测和纠正成组出现的误码,通常和块卷积码混合使用,用于捕捉和纠正遗漏的组误差。奇偶码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最简单的检测误码的方法。 2、交织 在移动通信中这种变参的信道上,比特差错通常是成串发生的。这是由于持续较长的深衰落谷点会影响到相继一串的比特。但是,信道编码仅在检测和校正单个差错和不太长差错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_实验报告_321321资料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 实验内容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BPSK/QPSK通信链路搭建与误码性能分析; SIMO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课程教师胡苏 成员姓名成员学号成员分工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二题,参与选做题SIMO仿 真中的最大比值合并模型设计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等增益合并模型设计 独立完成必做题第一题 参与选做题SIMO仿真中的 选择合并模型设计

1,必做题目 1.1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1.1.1实验目的 1)了解无线信道各种衰落特性; 2)掌握各种描述无线信道特性参数的物理意义; 3)利用MATLAB中的仿真工具模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1.1.2实验内容 1)基于simulink搭建一个QPSK发送链路,QPSK调制信号经过了瑞利衰 落信道,观察信号经过衰落前后的星座图,观察信道特性。仿真参数:信源比特速率为500kbps,多径相对时延为[0 4e-06 8e-06 1.2e-05]秒,相对平均功率为[0 -3 -6 -9]dB,最大多普勒频移为200Hz。例如信道设置如下图所示:

1.1.3实验仿真 (1)实验框图 (2)图表及说明 图一:Before Rayleigh Fading1 #上图为QPSK相位图,由图可以看出2比特码元有四种。

图二:After Rayleigh Fading #从上图可以看出,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后,满足瑞利分布,相位和幅度发生随机变化,所以图三中的相位不是集中在四点,而是在四个点附近随机分布。 图三:Impulse Response #从冲激响应的图可以看出相位在时间上发生了偏移。

重庆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3种UTP线缆的制作;了解3类UTP线缆的作用并能将其用于实际的网络组网;了解与布线有关的标准与标准组织 了解计算机网络组网的层次化原则;掌握局域网组网中从物理层到网络层所应完成的一般任务;掌握PING和IPCONFIG等命令的使用 学会简单组网;培养初步的协同工作能力 二、实验项目内容 5类UTP与6类UTP双绞线; 布线有关的标准组织及标准; 3种UTP线缆的作用和线图:直连线(Straight-thru),交叉线(Crossover)和反接线(Rollover); 制作直连线并进行网络互联的练习; 计算机网络组网的一般任务和层次化原则; 按要求进行网络拓扑连接和配置; PING和IPCONFIG实用网络工具

三、实验过程或算法(源程序) 按照网线的制作步骤制作网线: 准备工作:准备RJ45卡线钳一把,水晶头,网线; 制作步骤:共有四步,可以简单归纳为四个字:“剥”,“理”,“插”,“压” 1.剥线:剥线的长度为13mm~15mm,不宜太长或太短; 2.理线:按顺序整理平,遵守规则,否则不能正常通信; 3.插线:一定要平行插入到线顶端,以免触不到金属片; 4.检测:发射器和接收器两端的灯同时亮为正常。 (2)组网 在交换机上用做好的网线连接相邻的电脑,最后在cmd中用Ping命令检查是否连接成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和(或)源程序调试过程 (1)结果及分析 有两种网线水晶头接线的方式:交叉线和直连线。我选择的是直连线式,按照双绞线颜色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的顺序插入并压制好,检验发现只有2,3,6,7连上了,然后跟同组的同学合力又做了两根,都能全部连上。把做好的网线连接到交换机上,成功验证了简单组网。 (2)个人小结

北邮研究生计算机网络VOIPSIP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报告 课题:SIP客户端的开源实现 姓名张涛 学院网络技术研究院 班级 学号 注册组号 2015年11月21日

1.小组信息 2.实验目的 1)理解VOIP,SIP技术,用开源代码实现一个SIP客户端(PJSIP) 2)用实现的客户端完成在SIP呼叫中心上的注册和测试 3.实验背景知识 3.1.阅读VOIP,SIP技术相关内容,加深对VOIP技术原理的理解。 1)VOIP技术原理 在现在的网络通信中,Email服务已经不是现在首选的通信方式了更多的即时通信,语音服务等,在网络上面层出不穷VoIP传统的电话网是以电路交换方式传输语音,所要求的传输宽带为64kbit/s而所谓的VoIP是以IP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对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打包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使之可以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传输为了在一个IP 网络上传输语音信号,要求几个元素和功能最简单形式的网络由两个或多个具有VoIP功能的设备组成,这一设备通过一个IP网络连接VoIP设备是如何把语音信号转换为IP数据流,并把这些数据流转发到IP目的地,IP目的地又把它们转换回到语音信号两者之音的网络必须支持IP传输,且可以是IP路由器和网络链路的任意组合因此可以简单地将VoIP的传输过程分为下列几个阶段语音-数据转换语音信号是模拟波形,通过IP方式来传输语音,不管是实时应用业务还是非实时应用业务,首先要对语音信号进行模拟数据转换,也就是对模拟语音信号进行8位或6位的量化,然后送入到缓冲存储区中,缓冲器的大小可以根据延迟和编码的要求选择许多低比特率的编码器是采取以帧为单位进行编码典型帧长为10 30ms考虑传输过程中的代价,语间包通常由60120或240ms的语音数据组成数字化可以使用各种语音编码方案来实现,目前采用的语音编码标准主要有ITU-T G.711源和目的地的语音编码器必须实现相同的算法,这样目的地的语音设备帮可以还原模拟语音信号原数据到IP转换一旦语音信号进行数字编码,下一步就是对语音包以特定的帧长进行压缩编码大部份的编码器都有特定的帧长,若一个编码器使用15ms的帧,则把从第一来的60ms的包分成4帧,并按顺序进行编码每个帧合120个语音样点(抽样率为8kHz)编码后,将4个压缩的帧合成一个压缩的语音包送入网络处理器网络处理器为语音添加包头时标和其它信息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另一端点语音网络简单地建立通信端点之间的物理连接(一条线路),并在端点之间传输编码的信号IP网络不像电路交换网络,它不形成连接,它要求把数据放在可变长的数据报或分组中,然后给每个数据报附带寻址和控制信息,并通过网络发送,一站一站地转发到目的地传送在这个通道中,全部网络被看成一个从输入端接收语音包,然后在一定时间(t)内将其传送到网络输出端t可以在某全范围内变化,反映了网络传输中的抖动网络中的同间

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1.1RNC设备观察实验 a) 了解机柜结构 b) 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 c) 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 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 b) 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 c) 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 2网管操作实验 a) 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 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 二、实验设备 TD‐SCDMA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 三、实验内容 1TD-SCDMA系统认识 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TD-SDMA是由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TD-SCDMA在频谱利用率、业务支持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易。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TD-SCDMA还具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

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带。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 图1 3G网络架构 2硬件认知 2.1 RNC设备认知 TDR3000整套移动通信设备机框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北邮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题目:校园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姓名班级学号序号薛钦予2011210496 20112104962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的测试方法; 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量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 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对于接受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受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等。 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反射﹑绕射﹑散射三种模式。当电磁波传播遇到比波长大很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无线路径被尖锐物体阻挡时发生绕射。当电波传播空间中存在物理尺寸小于电波波长的物体﹑且这些物体的分布较密集时,产生散射。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如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树叶﹑街道﹑标志﹑灯柱。 2、尺度路径损耗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受功率之间的(dB)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受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的使用。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为: ()[]()() PL d dB PL d n d d =+(式1) 010log/0 即平均接收功率为: ()[][]()()()[]() =--=- d dBm Pt dBm PL d n d d d dBm n d d Pr010log/0Pr010log/0 (式2)其中,定义n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0为近地参考距离,d为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公式中的横杠表示给定值d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坐标为对

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1

移动商务与无线计算系统

(2) 结合示意图描述GSM技术和GPRS技术的工作原理,比较两种技术,你认为GPRS超过GSM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GSM的工作原理 A客户(如固定网某客户)拨打B客户(如数字移动某客户),拨MSISDN(0139HlH2H3ABCD)。本地交换机根据A客户所拨B客户中国目的地代码(139)可以与GSM网的GMSC(GSM网入口交换机)间建立链路,并将B客户MSISDN传送给GMSC。GMSC分析此,根据HlH2H3ABCD,应用查询功能向B客户的HLR发MSISDN,询问B客户漫游(MSRN)。 HLR将B客户MSISDN转换为客户识别码(IMSI),查询B客户目前所在的业务区MSC(如他已漫游到),向该区VLR发被叫的IMSI,请求VLR分配给被叫客户一个漫游MSRN,VLR把分配给被叫客户的MSRN回送给HLR,由HLR发送给GMSC。GMSC有了MSRN,就可以把入局呼叫接到B客户所在的MSC(-)。GMSC与MSC的连接可以是直达链路,也可由汇接局转接。VLR查出被叫客户的位置区识别码(LAI)之后,MSC将寻呼消息发送给位置区所有的BTS,由这些BTS通过无线路径上的寻呼信道(PCH)发送寻呼消息,在整个位置区覆盖围进行广播寻呼。守候的空闲MS接收到此寻呼消息,识别出其IMSI码后,发送应答响应。 GPRS的工作原理 GPRS工作时,是通过路由管理来进行寻址和建立资料连接的,而GPRS的路由管理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移动终端发送资料的路由建立;移动终端接收资料的路由建立;以及移动终端处于漫游时资料路由的建立。对于第一种情况,当移动终端产生了一个PDU (分组数据单元),这个PDU经过SNDC层处理,称为SNDC数据单元。然后经过LLC 层处理为LLC后通过空中接口送到GSM网络中移动终端所处的SGSN。SGSN再把资料送到GGSN。GGSN把收到的消息进行解装处理,转换为可在公用数据网中传送的格式(如PSPDN的PDU),最终送给公用数据网的用户。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以对空中接口上的资料做压缩和加密处理。在第二种情况中,一个公用数据网用户传送资料到移动终端时,首先通过资料网的标准协议建立资料网和GGSN之间的路由。资料网用户发出的资料单元(如PSPDN中的PDU),通过建立好的路由把数据单元PDU送给GGSN。而GGSN再把PDU送给移动终端所在的SGSN上GSN把PDU封装成SNDC 资料单元,再经过LLC层处理为LLC帧单元,最终通过空中接口送给移动终端。第三种情况是一个资料网用户传送资料给一个正在漫游的移动用户。这种情况下的资料传送必须要经过归属地的GGSN,然后送到移动用户A。 GSM协议结构 GSM协议的设计本身参照了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对协议栈的分层是按功能平面进行的,一层叠在一层上面。最底层完成信息在两个远距离实体之间的物理传输,要依赖物理介质,而最高层代表用户的观点。在每一层中,各实体通过交换信息,协同工作以提供上一层需要的服务,这些服务是对它下一层提供的服务的增强。层与层间实体的信息交换是通过业务接入点的一系列原语进行的。信息交换的路由功能是通过PD(Protocol Discriminator,协议鉴别器)和TI(Transaction Identifier,事务标识符)实现的。信息流穿过不同实体间接口处的参考点的交换规则,称为信令协议。MOBICOM按照GSM上述结构和信令协议进行设计开发的,所预定实现的协议栈是属于B类MS。 1、CS子系统设计思想 CS子系统由上至下分为三个层次:第三层L3,第二层L2(即数据链路层DL),第一层L1(即物理层PH)。其中L3层又可分成如下几个子层:CM子层(包括MN、CC、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一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 二、实验内容 1.按网络结构连接各设备,构成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2.完成有线有线、有线无线及无线有线呼叫接续,观察呼叫接续过程,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用实验箱及示波器观测空中传输的话音波形。 三、基本原理 图1-1是与公用电话网(PSTN )相连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方框图。 图1-1 移动通信系统方框图 这样庞大复杂的系统无法放在实验桌上由同学自己动手做实验。将系统合理简化得到图1-2,它将图1-1实际系统全部交换机EX 及MSC 合并成一部交换机;基站BS 及移动台MS 各选用一台;有线电话采用二部。 它与图1-1实际系统在包含的各种功能设备(交换机、基站、移动台及有线电话)、系统基本网络结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及系统功能等特征方面是相同的。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公用电话网(PSTN ) MS ( Mobile Station ) : 移动台 BS ( Base Station ) : 基地台 MSC ( Mobile Switch Center ) : 移动交换中心(包括交换机和数据库) EX ( Exchanger ) : 公用电话网(PSTN)程控交换机 TEL (Telephone ) : 有线电话 ˋˋˋ MS MS ˋˋˋ EX MSC BS BS ˋˋˋ ˋˋˋ TEL TEL MS ( Mobile Station ) : 移动台 BS ( Base Station ) : 基地台 EX ( Exchanger ) : 程控交换机 TEL (Telephone ) : 有线电话 MS BS EX TEL TEL

北邮光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 2013211123 姓名:周亮 学号:2013210906 日期: 2016年5月

一、脉冲展宽法测量多模光纤带宽 1、实验原理 多模光纤基带响应测试方法既可用频域的方法,也可用时域的方法。时域法利用的是脉冲调制。按照对脉冲信号采集及数学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分为脉冲展宽法、快速傅立叶变换法和频谱分析法。本实验采用的是较为简单的脉冲展宽法。 图1. 多模光纤脉冲展宽测试仪原理图 如图1所示为多模光纤时域法带宽测试原理框图。从光发模块输出窄脉冲信号,首先使用跳线(短光纤)连接激光器和光检测器,可以测出注入窄脉冲的宽度1τ?;然后将待测光纤替换跳线接入,可以测出经待测光纤后的脉冲宽度 2τ?。经过理论推导可以得到求解带宽公式: )B GHz 多模光纤脉冲展宽测试仪如图2所示。前面板接口分上下两层。上层用于850nm 测试,下层为1310nm 。每个波长分别由窄脉冲发生器输出极窄光脉冲经被测光纤回到测试仪内进行O/E 变换后送出电信号,通过高速示波器即可显示。本实验测试850nm 波段和1310nm 波段,采用的数字示波器如图3所示。 图2. 多模光纤脉冲展宽测试仪实物图 图3. 实验采用的数字示波器实物 图

2、实验步骤 接跳线测试: 1. 打开测试仪电源开关(位于背面),前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亮; 2. 将示波器输入端与本仪器850nm 的“RF OUT ”输出端用信号线接好; 3. 用一根光纤跳线将850nm 的 “OPTICAL IN ”和“OPTICAL OUT ”连接起来; 4. 进行示波器操作: a) 按AUTO -SCALE 键调出波形; b) 点击TIME BASE 键,并通过右下方旋钮调整脉冲至适当宽度(一般设置为 10.0ns/div); c) 点击t ?、V ?键,显示屏右方会出现V ? markers(off/on)、V ? markers(off/on) 选框,先通过右侧对应按键将V ? markers 设为on ,分别调节V marker1和V marker2测出脉冲高度并找出脉冲半高值;再将V ? markers 设为on ,分别调节 t marker1和t marker2 使其与脉冲半高值相交。则有t marker2-t marker1即为脉 冲半高全宽1τ。 d) 将光纤跳线 5、将波段调为1310nm ,重复以上步骤。 接光纤测试: 换下该光纤跳线,接入待测光纤用同样方法测出2τ。 3、实验结果 表1 脉冲展宽法测量结果 计算得850nm 波段的单位长度带宽 B1 = 0.224GHz 1310nm 波段的单位长度带宽 B2 = 0.1698GHz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