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九章 资本主义分配

第九章 资本主义分配

第九章 资本主义分配
第九章 资本主义分配

第九章资本主义分配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以及资本家与地主之间的分配关系,并使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实质。

教学重点: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它们的本质与现象间的关系

资本和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它们的具体形态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表现为“劳动的报酬”。因而,在西方经济学中也把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

一、工资的现象与本质

?劳动是价值形成的源泉和内在尺度,但本身没有价值;

?“劳动是商品”这一命题带来的逻辑矛盾。

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工资变动趋势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工人工资的变动趋势是,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又趋于下降。

题解:

1、∵每日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000元

每月工人工资=80 ×50=4000元

∴每月总产值=(1000+16000)c +4000v+(4000×100%)m=25000元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

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耗费为16000元×(1+50%)=24000元

∴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100%)m=33,000元

当月社会价值=15000斤×2.5斤=37500斤

3、∴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33000=4500元

本月的m`=4500+4000/4000=212.5%

答:(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2.50元;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4,500元;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212.5%。

第三节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三、资本主义地租

2、商业利润的质和量

“因为产业资本的流通阶段,和生产一样,形成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所以在流通过程中独立地执行职能的资本,也必须和在不同生产部门中执行职能的资本一样,提供年平均利润。” ——马克思

“资本家在他们的竞争中表现出彼此都是虚伪的兄弟,但面对着整个工人阶级却结成真正的共济会团体。”

——马克思

?假定,在一年内整个社会产业资本是900,资本构成是720c+180v,剩余价值率100%,720c中的固定资本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到年终时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720c+180v+180m=1,080 ;

?再假定,社会总产品全部由商业资本销售,商业资本总数为100。也就是说,商业资本经过1,080/100=10.8次周转,把价值为1,080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那么,社会上全部资本的总数=900(产业资

本)+100(商业资本)=1,000 。

?请问: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为多少?

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由于商业资本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社会上的剩余价值总数仍然是180;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平均利润率=180/(900+100)=18%。这是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利润率平均化过程而形成的平均利润率,也就是职能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按照职能资本平均利润率,产业资本得到900×18%=162的产业利润,用p表示;

商业资本得到100×18%=18的商业利润,用h表示。

这样,产业资本向商业资本出售商品的价格=720c+180v+162p=1,062;

商业资本向消费者出售商品的价格=1062+18h=1,080。

商业资本虽然在进货价格之上加了18的商业利润来出售商品,但出售价格仍然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相等,也就是和总产品的价值相等。完全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阅读参考书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1、9、13、16、17、21、2

2、25、37、38、45章。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2、魏埙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8-13章,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美]伊利、莫尔豪斯:《土地经济学原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洪远朋:《〈资本论〉难题探索》,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

3.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4.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的本质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课程论文)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租不仅存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同样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地租理论在我国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背景,论述了马克思地租理论主要思想,最后从我国农业农村及土地实际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地租理论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多个国家蓬勃发展。英国已完成产业革命,法国则正迅猛发展,德国也已经开始。产业革命的发展带来经济的极大繁荣,但是同时又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资本大量积累的背后,是无产阶级日益贫困,贫富分化日渐严重。无产阶级开始站出来反对资产阶级,并从经济斗争逐渐转为政治斗争。但是,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依据来在经济理论上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统治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论证无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马克思在批判性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建立了一整套经济理论。马克思吸收借鉴了威廉〃配第、詹姆斯〃安德森、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尤其是批判吸收了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其中,他通过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了比较完备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以这些理论为依托,

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地租理论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期,就把地租看成是私有制经济中的一个范畴。到五十年代,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获得了重大进展,创造了劳动价值论和许多其他理论。其中,对地租理论的研究也获得了重大收获。六十年代,马克思完成了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批判吸收,创立了完整的、科学的地租理论,并完全创造性地提出了绝对地租理论。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各种地租形式,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集中而系统论述了资本主义地租理论。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地租虽然呈现有各种独特的形式,但它有一个共同点: 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1.1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

第七章第三练习

第七章第三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消灭私有制 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产主义 2.我们党的最低纲领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发展生产力 D.消灭私有制 3.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表述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内在联系是: A.它们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B.它们具有相同的生产力水平 C.它们具有相同的经济体制 D.它们具有相同的政治体制 5.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区别在于: A.它们是不同的社会形态 B.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 C.它们具有不同的指导思想 D.它们具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6.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 A.依靠战争引起革命的过程 B.短期突进、短促突发的过程 C.需要以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心来领导的过程 D.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7.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 A.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B.蒸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原子能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信息时代、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8.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于 A.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B.蒸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原子能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信息时代、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9.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问世 B.正义者同盟成立 C.《共产主义原理》问世 D.《资本论》问世 10.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 A 5 B 6 D 7 B 8 A 9 A 10 B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B.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C.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B.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是: A.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B.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上的 C.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D.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中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B.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身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抉择 C.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 D.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地价评估的表述方式

地价评估的表述方式 地价评估的表述方式 估价、地价是土地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必须正确地掌握地价评估的表述方式,才能合理有效地确定地价,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准确地表述地价并正确地确定地价首先必须明确土地的使用类型,这是较好地评估地价的基础。 根据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规定,结合城镇土地规程,用地类型可划分为商业、工业、住宅三种,在实践中,对商业性房地产、科研医院、营业性公用设施等用地性质的认定界线较为模糊,缺少层次,有必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在日常土地估价中,可以依据主导用途确定,如工业项目中,配套的办公、内部食堂、单身宿舍、娱乐场所等。依照实际用途和用地面积比例计算:商业用地中仓储类用地不能单独列出,视为商业用地。在确定了划分土地使用类型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市场特点进行表述和确定地价。其表述方式是: 1、基准地价的表述方式。目前。国内基准地价的表述方式基本是两种:一是地租还原性基准地价的表述方式。即地价等于地租资本化,用测算的年级差地租除以土地还原率,然后用每类用地的出让年期修正。二是成本法基准地价的表述方式。将基准地价划分为几部分,如划分为土地开发及其他费用、各级别基准地价由各部分调整后累加而来,近似于成本估价法。 从实践上看,地租还原法表述的地价静态上符合地价理论,而在当前土地市场培育及实地运用上则缺乏弹性,有些问题难以解决。地价测算本质上与土地的地租量多少有关,可是准确地测定地租量是一大难题。成本法表达的地价在当前多数城市运用起来较灵活,符合现行市场规律,有利于土地市场培育。待将来土地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采用市场比较法估价。 2、宗地出让金的表述方式。为确保土地超额利润收归国家,一是出让金的数量水平,如何定价才能使土地使用者可以承担,同时也可以保证国家尽可能多的土地收益;二是用何种方式去定价。根据估实践,我认为,应将各级别测算的理论级差地租的一定比例作为国家收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国有化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国有化 马克思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1]。不同性质的土地所有权,是不同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不同社会的地租,总是与该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相联系的。无论是封建地租,资本主义地租,还是社会主义地租,都是地租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1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1.1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马克思在考察地租时,特别注重对土地所有权的考察。马克思指出:为了科学地分析地租,即土地所有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独立的特有的经济形式,摆脱一切使地租歪曲和混杂的附属物,纯粹地考察地租,是很重要的[1]。一方面,地租作为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地租的共性。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所有权不同,地租的社会性质也就不同,这是地租的特性。马克思指出:一切地租都是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产物[1]。可见,地租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转化形式。地租在自然经济中的本质是剩余产品,表现为实物地租;地租在商品经济中的本质是剩余价值,表现为货币地租。使用土地可以产生超额利润,土地所有权把这种超额利润从商品经营者手中转移到土地所有者手中而成为地租。 1.2土地所有权就是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垄断 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2]。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属于社会生产关系一般。地租的特殊是由特殊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它是反映一定经济关系的历史范畴。地租一般反映一切社会生产方式所共有的一般范畴,土地所有权本身已经产生地租。地租一般表现为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地租特殊表现为不同所有制条件下土地占有的特殊社会性质。因此,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土地经营对象的垄断,它同土地所有权无关。资本主义农业中存在的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产生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真正原因。 2社会主义地租存在的必然性 2.1土地公有制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仍然是地租 新中国成立之后,结束了旧中国的土地私有制度,将土地收归国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把地租与资本主义的剥削等同起来,否认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地租,其结果严重阻碍了我国土地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所以,由劳动人民实际上占有一切劳动工具,无论如何都不排除承租和出租的保存[2]。十分明显,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废除了土地私有制,但土地公有制仍然存在,因而土地公有制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仍然是地租。 2.2在经济上体现土地所有权垄断的是绝对地租 马克思当年在预示社会主义社会时认为,社会主义废除了土地私有制,绝对地租也就不复存在,从而也就不会存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问题。但是,由于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存在着土地所有权,而且存在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限制。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承认级差地租是不够的,还必须承认绝对地租。作为级差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是由使用土地为条件的自然生产力的差别所带来的。缴纳了级差地租只是解决了中、优级土地的有偿使用问题,还没有解决使用劣等地时对土地所有权的支付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国家拥有土地的最终所有权,而在经济上体现土地所有权垄断的正是绝对地租。 2.3社会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土地公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社会主义地租就是社会主义土地所有权参加公共必要价值的分配,即社会通过土地公有权占有公共必要价值的一种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地租也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是市场价格

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 意义 摘要: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不管社会形态如何,它的作用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进步,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化,亟待解决。本文阐述了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并指出了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 关键词:土地;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地租理论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不管社会形态如何,它的作用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进步,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化,亟待解决。土地作为一种资产,首先是需要对其的所有权界定清楚。鉴于我国目前的实情及有关法律制度的规定,我国的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这是不容争议的。马克思所研究的地租理论具有普遍意义,它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适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 根据马克思关于土地产权的理论,易知,土地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其中所有权是核心。鉴于此,我国城市的土地的所有权已经很明确。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妥善处理城市土地的使用权问题,这其中包含土地使用权的如何下放及如何有效使用城市土地的问题。 一、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 土地所有权问题,包括土地权属关系的性质、构成及其变更,以及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在他的经典巨著《资本论》中作过详尽阐述。何谓土地所有权?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个人意志的领域。”他还认为,土地所有权是人的社会关系在土地问题上的表现,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马克思地租理论建立在一个原理之上,一个前提之下。这一原理是:土地本身没有价值,“因为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从而没有任何价值”。这一前提是:所有权的存在,“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地球的某些部分的所有权为前提”。这两条是地租存在的一般规律,即凡是有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地租。尽管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只要具备这两条,地租都存在。不同社会的地租,都有其共性,即地租的占有都以土地所有权为前提,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

第9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习题) 及答案.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综合选择 1. 国家垄断资本产生从根本上说是: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 科学技术发明的结果 C.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 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 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3. 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 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 公私合营垄断资本 C. 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 公共资本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 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 国有垄断资本 B.资本输出 C.资产阶级国家 D.私人垄断资本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A.使垄断资本主义处于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状态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C.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涨的状态 D. 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从根本上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7. 不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是: A.微观经济主体 B.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C.社会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D.收入差距问题 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自动稳定器”的8. 政策是: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 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A. 国营企业 B. 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

第九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 3.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4.财政政策 5.货币政策 6.产业政策 7.收入政策 三、综合选择 1.国家垄断资本产生从根本上说: 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科学技术发明的结果() C.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3.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公私合营垄断资() C.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公共资本()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本输出() C.资产阶级国家() D.私人垄断资本()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状态()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涨的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从根本上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7.不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是: A.微观经济主体() B.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C.社会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D.收入差距问题() 8.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自动稳定器”的政策是: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

地价评估和地价分摊

第一节地租理论及测算 1.地租的含义 狭义,指利用土地所获得的超额报酬。 广义,指超额的工资、利息、利润及利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报酬。 2.地租现象 农产品价值是按照最劣等地的平均成产成本、最远区位的运输成本来确定的。所有优于最劣等地的农地,都有级差地租。 3.地租理论的回顾 (1)威廉·配第地租=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生产成本 (2)理查德·坎蒂隆地租=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产品经营利润 (3)亚当·斯密地租=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产品普通利润 (4)詹姆斯·安德森地租是对耕种那些比较肥沃土地的所有权的报酬,它的支付使耕种不同质量土地的农民的所得收益均等化。关于地租与土地产品价格的关系,他与斯密的见解相同,主张不是地租决定产品的价格,而是产品的价格决定地租。 (5)大卫·李嘉图地租=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业平均利润 (6)马尔萨斯·地租=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生产成本-所使用的资本×-般农业资本利润率 (7)约翰·冯·杜能地租=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产品平均利润-投资的利息 (8)马克思地租=产品市场价格-产品生产成本-平均利润-资本利息 (9)其他 4.地租的测算 (1)地租测算公式:地租=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销售税费-农产品生产成本-土地上投入资本的利息-农业经营者利润 说明: 公式中的土地上投入资本的利息,是除土地投入之外其它投入资本的利息(不包括土地价值的资本的利息)。 (2)土地是在最佳用途下使用的——竞标地租理论 (3)土地是在最佳集约度下利用的——马克思级差地租Ⅱ理论,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边际投资效率递减 (4)销售税费、生产成本、资本利息、经营利润均是以社会平均或一般水平来扣除 (5)土地上生产的产品数量为Q,每个产品市场价格为P,则市场价格=PQ 实际测算地租的具体方法4种: ——从房租中分离出地租 地租=房租-房屋折旧费-维修费-管理费-投资利息-保险费-房地产 税-租赁费用-租赁税费-利润 ——由地价求出地租,地租=地价×资本化率

政治经济学第9章复习题答案

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工资 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消灭了工作日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痕迹,全部劳动表现为必要劳动或有酬劳动,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平均利润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平均利润即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与其资本投入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用公式表示,即: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其中,平均利润率实质上也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生产价格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利润率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在量上也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商业利润 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进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构成可以从技术和价值两方面看。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划分为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取决于各生产部门的特点和技术条件,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在价值形态上划分为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不变资本)和购买劳动力的价值(可变资本)的比例,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有机构成。 借贷利息 借贷利息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除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以外,还有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就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借贷对象主要是职能资本家,即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职能资本家借款的目的,是把借入的货币当作资本来使用,以获取利润;借贷资本家贷款的目的是获取利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相应地分割成为两部分: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

地租理论综述

地租理论综述 摘要: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理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缪尔森、马克思等人对地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描述。 关键词:地租理论绝对地租土地 引言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增值自己的形式。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在封建制度下,地租反映的是地主剥削农民的生产关系,包含了直接生产者的全部剩余生产物;资本主义地租是从封建地租中产生的,它以货币地租为主要形式,所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地租反映的是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对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同时也是国家用于调节社会生产与分配的经济杠杆。 西方经济学回避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把地租定义为物主将其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产租给他人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并不一定专指出租土地而获得的租金。按照这个定义,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两类。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是指物主将土地或其他财物出租给承租者,承租者按租赁契约支付给物主之租金。经济地租又称理论地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利润。狭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利用土地所获的超额利润,即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一般所谓地租,是针对狭义地租而言的。 1.当代西方地租理论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和现代经济学家分别在各自的主要经济学著作中,对地租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重商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1]在其名著《赋税论》中首次提出,地租是劳动产品扣除生产投入维持劳动者生活必须后的余额,其实质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和剩余价值的真正形态。 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尔哥在1766年发表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书中指出,由于农业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自然生产力,所以能使劳动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扣除为自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数量还有剩余,这就是自然恩赐的“纯产品”,也是土地对劳动者的赐予。这种“纯产品”是由农业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向土地取得的财富,但却为土地所有者所占有,这就是地租。 美国当代土地经济学家雷利·巴洛维,在他所著的《土地资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地租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经济体系,即总产值或者总收益减去总要素成本或者总成本之后余下的那一部分。各类土地上的地租额取决于产品价格水平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2.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系统地研究了地租。他认为,地租是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地主的价格,其来源是工人的无偿劳动。 亚当斯密说,“什么东西增加了生产食物的土地的产出力,它就不仅增加了被改良土地的价值,而且也给许多其他土地的生产物创造了新的需求,从而使这些土地的价值也增加了。由于土地的改良,许多人都有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食物,因而对贵金属和宝石有了需求,对于衣服、住宅、家具和设备方面其他一切便利品和装饰品,也有了需求。食物不仅成为世界上财富的主要部分,而且使许多其他各种财货具有主要价值的,乃是食物的丰富。”[2] 比如,斯密论述了葡萄和土壤的关系。好的土壤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葡萄,而 [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著作主要有《赋税论》(1662),《献给英明人士》(1664),《政治算术》(1672),《爱尔兰政治剖析》(1674),《货币略论》等。 [2]亚当斯密.《国富论》.第一篇,第十一章,第二节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综合选择 1. 国家垄断资本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 科学技术发明的结果 C.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 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D. 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3. 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 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 公私合营垄断资本 C. 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 公共资本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 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A. 国有垄断资本 B.资本输出C.资产阶级国家 D.私人垄断资本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处于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状态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 C.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涨的状态 D. 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从根本上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7. 不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是: A.微观经济主体 B.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C.社会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D.收入差距问题 8. 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自动稳定器”的政策是: A.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 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A. 国营企业 B. 国私合营企业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 10.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结合的具体原因是: A. 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

地租地价理论

西方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地租地价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 主要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18世纪――19 世纪30年代)地租地价理论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及主要观点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中,威廉·配第为极差地租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亚当·斯密已在实际上肯定绝对地租的存在,只是未明确提出绝对地租的概念;大卫·李嘉图运用劳动价值论研究地租,对极差地租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他错误的否定绝对地租的存在。 1威廉?配第 1.1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1623~1687)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他对地租理论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1.2主要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等. 1.3威廉·配第的地租地价观点概括而言:《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威廉·配第的地租地价理论具体而言:1.认为地租是使用农地生产农作物的一种剩余或净报酬,即收获的产品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剩余部分,以公式表示即:地租=市场价格—生产成本. 2.配第首先提出了地价可由土地获得的地租资本化后得出的观点,这一理论经历三百多年,从本质上未被动摇过。 3.关于级差地租,配第论述了其基本原理:即由于土地肥沃程度、距市场的距离以及耕作技术水平的差异,而造成了地租的差异。马克思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级差地租Ⅰ(包括两种形式)及级差地租Ⅱ的概念。 2 弗朗斯瓦·魁奈 2.1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 )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 2.2主要经济著作有:《明证论》、《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经济表》等。 2.3弗朗斯瓦·魁奈的地租地价观点概括而言: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学说,

地租理论

第三章地租理论 1、地租的概念: 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被土地所有者战友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地租的性质: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揭示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及其地租的本质。 3、地租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将地租按其形成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此外有矿山地租、建筑地租。 资产阶级地租分为经济地租和契约地租 4、关于级差地租:(资本主义) 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根本原因:土地的有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条件:自然条件的差异(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土地位置的差异以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来源: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Ⅰ:农业工人利用肥沃程度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的地租。 级差地租Ⅱ: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的地租。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关系: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和出发点】 5、关于绝对地租:(资本主义) 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占有农产品价值中超过社会平均生产价格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由于它不论土地本身条件优劣如何,只要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了,即向土地所有者租用了土地,就必须支付这部分差额,故称绝对地租 来源: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条件: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补充】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1)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及其实现程度 2)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 3)绝对地租量还取决于农业投资的总量 6、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特殊性质的土地的所有权,由产品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地租。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和发展趋势:1.两个阶段:(1)自由竞争资 本主义;(2)垄断资本主义;2.发展趋势:(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2)当前,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都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现代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性质: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 ●垄断的产生和形成原因:1.少数资本家追逐垄断利润的必然结果;2.自由竞 争必然会引起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3.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客观上要求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垄断组织的本质:获得垄断利润。 ●垄断组织的形式:1.卡特尔;2.辛迪加;3.托拉斯;4.康采恩;5.混合联合企 业。 ●辛迪加: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 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 ●混合联合企业:它们的生产经营项目已不限于同类或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活动,而是跨行业跨部门进行混合联合生产与经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广泛.迅速发展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不同经济部分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1.康采恩;2.混合联合 企业。 ●垄断组织与银行的关系:1.大型的垄断组织,往往与大银行形成较为固定的 借贷关系;2.银行还因此掌握了企业的往来帐目和经营情况。 ●万能垄断者:在垄断阶段,垄断的银行资本已由过去时代的普通借贷中介人, 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万能的垄断者。 ●金融资本:1.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形成的 一种新的资本形式;2.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金融寡头: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 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1.垄断的银行资本向垄断的工业资本渗透;2.垄 断的工业资本向垄断的银行资本渗透;3.工业垄断组织与银行垄断组织进行人事交流。 ●垄断的本质: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的定义: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 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的本质: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段和其他劳动人民 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垄断利润的来源:1.来自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垄断 企业内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2.非垄断企业的利润:非垄断企业内工人所创造一部分剩余价值;3.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国外人民的财富;4.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为垄断资本的收入:(1)小生产者所创造的一部分价值;(2)工人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 ●保证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垄断利润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 断价格来实现的。 ●垄断价格的种类:1.垄断高价;2.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的计算:垄断价格=垄断利润+成本价格。 ●垄断价格的出现决不意味着垄断可以脱离或废除价值:1.商品垄断价格的确 定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2.一种商品的垄断价格只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移到这种商品上;3.垄断价格出现后,社会商品价格总量和价值总量就相等。 ●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价格虽然高于产品的 价值,但仍受价值规律的制约):1.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极大地脱离商品的地步;2.全社会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只能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3.垄断利润,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配

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配 工资: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借贷利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级差地租:投入到等面积的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由于不同地块的稽查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形成的地租 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得价值或价格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如果劳动是商品,其价值就由劳动决定,其价值是无法计算的。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无法作为商品买卖。工人出卖劳动力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可以按量出售。把劳动看做商品,违背了价值规律,劳动出卖后全部转移到商品中去,在等价交换的前提下是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的。工人出卖劳动力时,同任何商品出卖者一样,实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时让劳动力的实用价值。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幅程度。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在量上也总是大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试述平均价值率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因不同部门的利润率的不同,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不同部分必然产生资本转移为手段的竞争,这种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的偏离,追逐利润的竞争导致资本从低利润率的部门向高利润率的部门的转移和流动,最终不同产业部门的个别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这就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原因: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 商品的价格

中国地价体系

我国的地价体系 一、地价体系的概念 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是土地经济规律的反应,是土地收益和权利的购买价格。由于土地质量、地产权利、市场供求关系和政府土地管理政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标准和起不同作用的地价形式。为区分同一时期内的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土地价格差异,满足全面管理土地市场的需要,将其赋予不同的概念和内涵,形成人们普遍接受的几种或几类价格。这些价格在一定的管理制度和市场条件下运行,相互联系,在土地市场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构成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地价体系。因此,地价体系是在土地市场中,由若干个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的地价构成的,共同满足土地市场管理和运行需要的价格系列。 地价体系的构成,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土地管理政策直接相关,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会形成客观需要的各种形式的地价。因此,构成体系的各种地价,不是人为提出的,而是在土地市场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是按土地市场管理和运行的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的。科学的地价体系要求性质、用途一致的地价不能赋予两个不同的概念,也不能用同一个概念反映出两个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地价。同时,构成地价体系的各种地价,应相互衔接并覆盖整个地产市场管理的全过程。否则,将引起地价体系混乱,不利于制订和实施相关的地价管理政策。 我国地价体系的构成 在我国的土地制度中,各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既要作为国有土地的产权代表,代表国家出让土地和收回土地使用权,行使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又要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地产市场中的交易行为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为满足上述只能,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既要了解每宗土地市场交易地价,还需要了解市场地价水平和正常情况下的宗地价格;另一方面,从地产投资者来看,同样及需要了解某一地区的市场情况和地价水平,也需要了解将投资或已经拥有的宗地价格。因此,我国的地价体系既要与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制度等相配套,同时也要满足政府、地产投资者、开发者、使用者等对地价的宏观和微观管理与作用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借鉴国内外土地股价与地价管理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特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的地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种价格:(1)反映城镇整体地价水平,作为政府对地价实行宏观管理和控制标准的基准地价; (2)反映宗地在一般市场条件下正常地价水平,作为政府对地价和地产市场进行具体管理的依据的标定地价; (3)反映宗地在不同市场条件和不同交换形势下地价水平,供土地交换或交换各方作为交易最低价或期望价参考的交易底价或交易评估价; (4)反映具体宗地在地产交易或交换活动中现实价格,由土地交易双方认可并据此支付地价款的成交地价; (5)由以上四种类型的地价衍生和派生的供抵押贷款、土地税收、资产核算、土地出让等方面使用的地价。 上述5个地价系列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我国的地价体系,同时也在体系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地位,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浅谈房地产价格与地租理论

浅谈房地产价格与地租理论 财务管理三班祖笠41015104 关键词:房地产地价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 文章摘要: 根据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并且居高不下的现象,从而分析房地产价格走高背后的地租理论,由现实情况所引起的级差地租的升高以及政府垄断背后的垄断地租来反推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地租影响,并根据相关内容提出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方法和手段。 正文 古话云:鸟自爱巢人爱家,人们把家作为心灵的港湾,而这个心灵的港湾的物质载体则是房屋,现如今,中国的房价却令人对住房这个伴随中国人千百年的词望而却步,中国的房价如同走入迷途一般,几乎成为了不破灭的泡沫。 自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经过2003年的大幅上涨,2004年1到9月份的全国商品房价格涨幅达到了13%,商品房平均价格达到2777元,相比2002年底,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价格上涨超过四分之一。对于住房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来说,这样的涨幅已然堪称暴涨。同时房地产市场繁荣火爆的景象从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开始,逐渐向全国大部分地区扩散,出现了经济基本面比较好的地区价格上涨,经济基本面不太好的地区价格也上涨的局面,甚至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价格上涨超过了发达地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住房市场化改革后的第一次全面繁荣,即使是2003年出现的“非典”和央行的121号文件乃至后来2008年的金融危机都对这一轮的房地产市场上行没有构成多少实质性的影响。 或许推动房地产市场价格逐步暴涨的幕后黑手有很多,但从价格=地租/利率这样一个公式不难看出,地价不是对土地实体的购买价格,而是对土地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其实质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换句话说,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实行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国情出发,地租在疯涨的地价以及房价背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早在140 多年前马克思就对土地价格的成因及影响作了精辟的阐述,他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配置一般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内,地产投机的真正主要对象是地租,而不是房屋。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地租作为对城市化地域结构影响极为强烈的因素,对城市化的进程及房价的构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要了解地租影响地价房价的具体过程,我们就需要先明白房地产价格构成关系,房地产价格是房产价格与地产价格的统一,是房地产经济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它关系到房地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是房地产商品价值和地租资本化价格的货币表现。即房地产价格反映了房地产商品价值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地租,何为地租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按照地租形成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将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的形式,同时也存在着垄断地租这样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地租形态。绝对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租金,它与土地的等级和位置的差异没有关系。而级差地租产生则是基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不同,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的超额利润。而垄断地租则只存在于少量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土地上。由于我们谈到城市房地产价格主要是由于地域差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