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根据《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和总量分配工作方案》(环发[2003]141号)和《2003年-2005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环办[2003]36号)精神,现制定《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本大纲是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应参照本大纲编制辖区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分流域水系、行政区两个层次汇总、分析,处理好省内市界的衔接关系,提出省界要求和依据,对环境容量大、跨市界的河流进行整体测算,在汇总分析过程中完成对辖区数据合理性校核。各地市(区)技术报告可作为省级报告附件参加技术复核,有关基础数据仅作参考。

技术报告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报告应包括数据准确性分析,并将其作为各类数据的有机组成部分;规范性要求各地水环境容量核定提交的基础数据完备、信息表达一致;系统性要求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各类数据相互匹配、相互照应;报告中图表数据要与数据分析相结合,数据结论要与计算方法、关键参数选择相结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报告名称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工作过程

列出本次工作的组织机构、技术组成员及分工、时间进度等情况,应附联系方式,说明省、市、县工作分工和相互衔接情况。

附各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的水环境容量核定实施方案、各省组织审查情况、有关文件等。

介绍本省内有关水环境容量核定的前期工作积累情况及其有关数据。

1.2 工作内容

叙述基本的工作思路,列出技术路线,并分步骤说明相应的工作重点及技术要求。

对影响计算结果关键的技术环节应特别说明,包括基础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模型选择、计算的依据等。

1.3 主要结论

对控制单元划分、水质评价、污染源调查、水环境容量测算、剩余环境容量等分别做出结论。

1.4 问题与建议

对容量测算过程、环境容量测算结果、容量总量控制方案等技术、管理方面提出建议。

第二章区域背景

2.1 自然环境

主要内容应包括:

(1)地理位置:毗邻省市、所属的流域分区、辖区土地面积、各市区面

积等。

(2)气候条件:降雨量、水期分布特征、气温和日照强度等。

(3)地形地貌与土地利用方式:地质构造、森林覆盖率、植被类型、土地面积构成、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分布、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等。

2.2 社会经济

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行政区划情况

(2)各市人口(含流动人口)数、非农业人口数;

(3)2002年全市GDP值、第二产业GDP值;

(4)经济结构、工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情况。

2.3 水资源状况

给出省内流域、水系以及与行政区域的对应关系,分流域或水系分别论述对应的河流水系、水资源状况等。分水系和行政区给出水资源总量、多年均径流量等。

给出近10年来全省水资源变化趋势,应尽可能将设计流量条件对应到典型年,并说明典型年或设计流量条件下全省水资源状况与污染源调查基准年(2002年)之间的差异。

2.4 用水排水状况

给出调查基准年各类统计口径下全省和各地市地表水、地下水取水量及变化趋势,供水、用水和排水数据,该数据应对应到工业(不含电厂等间接冷却水)、农业、生活等类型和各地市,并与区域数据挂钩,并注意各类数据统计口径上的差异。说明重点用水排水行业。给出统计口径的各类用水排水系数

(如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综合用水量等)。

第三章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的水陆对应关系是贯穿水环境容量核定的中心环节,应特别注意将污染源调查数据、水环境容量计算参数、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都分别对应到控制单元。

3.1 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简要论述说明省级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说明各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状况。

3.2 确定控制单元

(1)确定水域范围。

应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分布和容量计算需要,确定适宜污染源调查和容量测算的控制单元水域范围。可以对原水环境功能区划进行适当合并、整合(需说明原因),划分控制单元的水域范围,确定水域范围的起点、终点、长度、面积等属性。

技术报告中需要特别注意阐明水环境功能区和控制单元的关系,分析水环境功能区与控制单元水域范围的对应关系。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以及功能区划为I类的水域不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可以不划分为控制单元。

应单独列出省界控制单元和市界控制单元的划分及其属性情况表,提出有关要求。

说明对于功能区划空白地区的处理情况、对于排污河道的处理情况。对于新增、调整情况应特别注明,不能新增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较大的水环境功能区,确有必要新增的功能区应控制在II类和I类的目标水质。没有进行功

能区划的河流,可作为已进行功能区划河流的支流或入河排污口处理,防止重复计算。

在水环境容量计算过程中,若出现上游功能区水质目标低、下游水质目标高、河流长度形态等难以保证足够自净能力、功能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为负的情况,应将省内相应水环境功能区合并,执行目标水质标准,重新计算。

对已完成功能区划的,直接按照区划水质目标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没有区划的,需要说明水质目标确定的依据。

对上下游存在水质目标纠纷的水域,属省内跨市、县界的,功能区协调方案由各省解决。

需单独列出省界断面水质目标的确定情况,以本省功能区划目标水质进行容量测算。可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相应水质要求和协调建议。对于国家已经批准的水质目标(如各类国家级流域规划),应在技术报告中指明。

(2)确定控制断面。

一般情况下,以功能区的上、下界面或功能区内的常规监测断面作为控制断面。如果某一功能区划水域内存在多个常规性监测断面,可以选取最高级别的监测断面、最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或反映最大量取水口水质的监测断面作为控制断面。

控制断面确定后,应以控制断面进行控制单元的水质评价工作,水环境容量测算时,也应以确保控制断面达标为基本前提。对于重点模拟计算的典型水域,需要注意控制断面与功能区划水域下界面之间的差异。

(3)确定排污控制城镇。

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基础信息表,初步确定功能区对应的排污控制城镇,并进一步结合排污情况、主要污染源去向分析、管网分布、陆上自然汇流情况等因素,明确控制单元水域的排污控制城镇。

3.3 控制单元水质评价

结合原有资料积累,简要给出各地水环境质量状况。

重点对各控制单元断面水质进行说明。按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考察常规水质监测的COD、氨氮两项指标(湖库增加总氮、总磷),根据基准年水质现状数据,评价各单元的水环境质量,并分析超标原因和超标因子,开列达标和不达标控制单元清单。

特别注意水质评价和容量计算因子的相互关系,对于重金属等非容量计算因子超标的,应特别说明,并视做达标。

应分析确定COD cr与COD mn之间的转换关系。

3.4 控制单元基本属性调查

通过分析调查,填写表1(所有所附表格仅表示格式要求,可以以多个表格、多种形式、另加参数等形式出现,下同)。

第四章污染源调查

应强调工业、城镇生活、非点源三类污染源排放量、入河量的系统调查,同时调查数量和排放去向,说明数据合理性,并对应到控制单元, 分水和陆2个系列分别进行调查、分析和汇总。

4.1 调查技术路线

对污染源调查范围、各类关键系数选择、技术路线、总体校核等情况予以说明。

4.2工业污染源

获取环境统计数据、排污申报登记数据,与本次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如数据之间出现不匹配情况,需从统计口径、统计范围等方面对数据差异进行分析。有条件的需要进行重点污染源的调查和实测。

根据调查数据,分别推算不同地市排水系数、工业GDP(第二产业GDP)排水(排污)系数、工业废水污染物等,如某一地市数据有较大差异,需分析原因,核实数据。

规模化畜禽养殖调查结果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个数、COD和氨氮排放量、年用水量及排水量、排污方式、处理工艺等内容。要分析本次调查采用的排放系数是否合理,理清产生量、排放量、入河量关系。

4.3 城镇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通过各类用水、排水、排污系数进行测算,要对比分析生活污染源数据与环境统计等的差异,明确本次污染源调查的范围,各地可以将建制镇纳入城镇生活污染源考虑范畴,但需要注明。

确定不同地市的排水系数、人均综合用水量(生活与市政综合用水量)、污染物浓度、人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等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生活污染源调查、测算数据的合理性。

要结合各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纳入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进行核算,需要防止将污水处理厂污染物量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量重复计算。

4.4 非点源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分农村生活源、农田径流、城市径流、矿山径流4

种类型,调查非点源污染物,并基于污染物类型、按照面积河长等分配到各控制单元。

非点源调查要求充分利用原有研究成果、典型水域测算等工作基础,要分析非点源与点源排放量、入河量关系对比是否符合一般认识,给出各控制单元非点源入河量在全部入河量中的比例,定性分析其合理性。

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排放去向应对应到控制单元,而非点源调查仅要求对应到各县(区)。

4.5 入河量调查

应根据污染源的位置、排污渠道性质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等,确定各控制单元中各类污染源具体的入河系数和入河量,估算、汇总每个控制单元的废水、COD和氨氮入河量,理清各类污染源结构比例。

应注意入河量是进入功能区划水体的污染物量。对于直接排入没有进行功能区划水域、最终间接进入功能区划水域(控制单元水域)的,需要充分考虑污染物在这些没有功能区划水域的降解作用,此时入河系数实际上包括降解作用,相对较小。

入河系数在各类污染源、各控制单元之间应有一定差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污染源,在各控制单元之间也依污染源位置差异而有所不同。应特别注意非点源高产生、低排放、少入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入河系数。

以各控制单元各具体污染源入河系数等基础数据,分别汇总得到各控制单元内工业、生活、非点源入河系数的平均值,并进一步得到在各地市和全省分内工业、生活、非点源入河系数的平均值。

4.6 数据汇总分析

对于污染源调查结果,应点面结合,填写污染源调查计算数据表以及分流域、分地市等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汇总表,具体格式见表2、表3和表4。

污染源调查要注意对各类污染源比例关系的分析。应以各控制单元工业、生活、非点源入河量的比例系数,并相应汇总分析确定各地市、全省工业、生活、非点源入河量的比例系数。该数据应与环境管理的定性认识基本一致。

要与水利、环保、建设各类用水、排水数据进行综合平衡分析,考虑利用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综合用水量、排放浓度等数据进行校核。对于同口径的工业、生活等污染源调查数据与环境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要有所说明。

有条件的,应结合污水处理厂运行数据、实际入河量监测数据等进行数据的核实分析。

第五章容量计算

一般计算和重点模拟相结合,以模型计算结果为理想水环境容量,考虑扣除各控制单元非点源入河量、来水本底后,作为水环境容量,按照各控制单元工业生活入河平均系数,反向折算到陆上,得到最大允许排放量。理想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和最大允许排放量3套相关数据均是本次工作成果,必须同时提供、相互对应。要求通过各控制单元中非点源在入河量中的比例,建立理想水环境容量和实际水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各控制单元中各类污染源入河系数,建立水环境容量和最大允许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5.1 确定计算单元

对于高功能水域、重要水域以及距离较长的水域,根据需要,一个控制单元内可设计1个或多个断面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水质约束的节点,根据节点将控制单元划分为若干计算单元,并列出所有的计算单元,填写表5。

在同一控制单元内部,若存在重要的取水、排水口等,则同一个控制单元可以细化为若干个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应用单元(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是模型应用单元,控制单元是污染物调查单元,不要求污染物调查对应到计算单元。即以水环境功能区为基础划分控制单元,以重要的取水口、排水口、河道条件变异区、行政区界等重要、敏感的断面划分节点并确定计算单元。若不存在或在计算精度上不需要进一步对某控制单元进行节点划分和细化为计算单元,则控制单元等同于计算单元。

一个功能区内部细化为多个计算单元的,计算单元水质目标采用本功能区水质目标。

控制单元可以是多个水文参数、水质目标基本相同的水环境功能区的总和。同一河流,当河流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的,可以将其中的若干功能区合并为一个控制单元,而其中的各功能区划河段作为计算单元。

5.2 模型应用说明

提交各类水域水环境容量测算的模型说明。一般水域原则上可以按照单因子、一维模型进行测算。

对于模型选择和模型参数(如降解系数等)确定加以说明。

COD降解系数一般不宜大于0.2,氨氮降解系数一般不宜大于0.1,超过此值的需要提交有关实测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

对同样一条河流,应校核在各市、县之间各类模型参数取值是否基本一致,并与相邻省市进行对比。由于流量、水质情况的差异,综合衰减系数往往处于一定的范围。

应分类说明采用正向(以污染源位置、排放量数据试酸得到达到目标水质

要求的入河量)、反向(不考虑排污口位置等因素直接以目标水质反推总量)容量模型测算的控制单元名录。

本次水环境容量测算默认现状排污口位置、排污方式不变。

5.3 设计流量

选择90%保证率或者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为设计流量。应逐一提供各计算单元设计流量和流速数据。

设计流量要考虑节点平衡,需要注意同一水体上下游设计流量的基本一致性。

技术报告应说明如何从有限的水文数据进行推算到各计算单元。

对于北方地区,如果选择90%保证率或者近10年最枯月流量,某河流或计算单元设计流量为零,则全国基准设计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为零。此时,可以考虑按照75%保证率或近10年最枯季选择参考设计流量,重新开展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得到参考的水环境容量。有条件的,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最小环境需求量的测算。

对于采用90%或75%保证率进行水环境容量测算的地区,需要结合典型河流近10年水资源趋势分析该设计流量与近10年最枯月或者最枯季的差异。

对于流向不定的河网地区和感潮河流等,按照流速为零时的低水位水量进行计算,或者依据模型要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流量。对于有水利工程调控的河流选用最小下泄流量(坝下最小保证流量或漏水流量)。

北方地区可以在基准条件下测算水环境容量后,分水期进行不同水期的参考水环境容量的测算。

设计流量数据,可以根据水文数据按照流域面积比例法、水文比拟法、径

流量法等进行推算。

5.4 一般单元计算

对于所有计算单元,可以按照一般模型进行计算。

要综合考虑源头水、上游来水、本地产流等本底浓度,并兼顾非点源影响后,从理想水环境容量扣除得到各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结果。

对于所有反向计算的控制单元容量测算结果,必须考虑排污口位置、控制断面位置的影响,应引入不均匀系数对结果折算后计入实际容量计算结果。

对于湖库容量计算,严禁以全部库容进行计算,推荐按照入河支流控制断面达标、湖库排污口混合区达标等进行计算,防止重复计算。

对于大江大河,严禁以全河段流量进行计算。

5.5 典型单元测算

对大江大河、跨省市河流、高功能水域、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较大的计算单元,在一般计算后,应进行重点模拟测算,在验收时将进行模型测算抽查。对一般单元计算结果的校核应结合典型单元的重点模拟分析进行。

对于需要进行重点模拟测算的典型水域,要求必须按照自然属性和模型计算要求,将控制单元细化分为多个计算单元。

应选择部分典型河流进行模型测算的验证。如进行节点的水量、污染物总量的平衡分析,结合现场实测、水域概化、节点平衡等方面,进行模型以及相应参数的验证。

对于流经全省、流量较大的河流,以各地市污染源等数据为基础,从上游到下游,以省为单位进行统一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校核各地市数据。对于存在跨市排污的河流,也应由省统一进行容量测算,不能简单汇总。

对于跨省市河流,应特别注意校核水质目标、水文、模型参数的相互关系。

对于典型水域单元,需要结合排污口位置、控制断面位置等,进行正向计算,分析正向计算和反向计算的差异。需要对典型水域分析超标河段占计算单元的长度比例,防止采用反向计算导致仅控制单元下界面达标而上游大部分水域均超标的偏不保守现象。

对于大江大河(河宽超过200米),污染物扩散仅在岸边进行,可以直接进行混合区(带)的计算,以混合区容量直接作为大江大河水环境容量。原则上,混合区不能影响下游水质目标、用水功能的实现,长度从严控制,并附有关研究成果。

第六章容量汇总分析

6.1 容量汇总

结合一般计算和典型单元重点模拟计算,系统分析后,分流域、行政区2个层次汇总,得到各控制单元、河流、水系、流域,以及县、地市、省2个系列,理想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最大允许排放量3组数据,分别填写表6、表7、表8。

纳入水环境容量汇总分析的,应是90%保证率或近10年最枯月对应的基准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各单元水环境容量测算结果与单元水质现状、污染源调查数据之间关系应符合逻辑关系。

应结合现状各控制单元入河量数据以及各控制单元工业生活排放量数据,逐一列表给出各控制单元、水系、流域以及地市、省剩余环境容量(入

河量)和应削减的工业生活排放量。

6.2 容量利用探讨

主要包括:

(1)各类水环境容量优化计算情况(如改变排污口、调整功能区划、上下游容量系统优化计算、不同保证率下水环境容量计算、分水期的容量计算等) (2)污染物排放与水环境容量分布的匹配性分析,探讨以水环境容量特征来引导和调控社会经济布局

(3)河口、海岸水域水环境容量测算情况

(4)水环境容量利用的途径、方法和设想

(5)最小环境需水量计算

(6)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方案的初步设想

表1 省控制单元属性汇总表

备注:此表按照水域为次序以省为单位汇总进行填写,可以分为多个流域或水系、水体的分表,并兼顾地市。需注意控制单元选择与水环境功能区划关系,注意上下游水质目标衔接情况,对于省界水域,需在备注中说明,并在报告中详细论述。控制断面位置填写距离功能区(控制单元)下界面的长度(若无常规性监测断面,可空白)。控制单元序号由各省统一编号,编号规则如黑(省份名称黑龙江简称)—哈(地市名称哈尔滨简称)—01(全省统一数字序号)。对应水环境功能区可填写功能区范围。单元长度/宽度填写控制区水域长度/宽度(km),对于湖库水环境功能区可以在长度一列填写面积(km2)或库容(km3),宽度一列空白。排污控制城镇填写本水域受纳污染物的主要行政区域(镇、乡或县区)。水质一般填写水质类别(下同)。地市含地区(下同)。上游来水水质

15

为2002年实际水质类别。

表2 省污染源调查基础数据表

备注:此表按照水域属性次序依次填写。按照工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城镇生活(不包括农村生活源,包括城市、建制镇和具有管网的地区)、非点源4大类将污染源调查数据对应到控制单元,工业、规模化养殖、城镇生活为点源,农村生活、农田径流、分散养殖、矿山径流、城镇径流等归为非点源,非点源

16

要求以区县为单位进行调查,并应在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后将非点源区域总数分摊到控制单元。在控制单元内,各污染源的入河系数有一定差异,需要结合调查给出在控制单元内各类污染源的综合平均入河系数。工业入河系数为一般工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统一考虑后本控制区的入河系数。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调查和容量测算结果统一以吨/年计且仅保留整数(下同)。

17

表3 省污染源调查汇总表

备注:此表按照行政区域次序依次填写。

18

表4 污染源调查数据分析表

备注:分地市和省2个层次进行数据对比分析,需要在技术报告中说明各类统计来源及其口径差异。

19

表5 省水环境容量计算单元属性表

备注:以控制单元为次序进行填写,对于后续需要进行典型模拟测算分析的计算单元,主要取水口和排水口距离下断面长度必须填写,单元长度/宽度填写控制区水域长度/宽度(km),对于湖库水环境功能区可以在长度一列填写面积(km2)或库容(km3),宽度一列空白。水质一般填写水质类别(下同)。,主要排污口和主要取水口填写距离控制区(功能区)下界面的长度(km)(若不存在,可空白)。

20

环境监测工作报告

环境监测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旨在将自己的工作情况向领导或者群众汇报,WTT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环境监测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环境监测工作报告篇1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1、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考核(以下简称“城考”)环境监测工作。 按照上级考核要求,我市设市国土局、市水产有限公司、家、旅游景区等四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连续监测五天。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即二氧化硫小时平均浓度≤0.5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小时平均浓度≤0.24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浓度≤0.15毫克/立方米。 我市绵江河设机场、塔下寺、清水等三个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为p值、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XX)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即p值为6~9、高锰酸盐指数≤6毫克/升、溶解氧≥5毫克/升、氨氮≤1.0毫克/升、五日生化需氧量≤4毫克/升,逢单月监测,每年监测6次。

城市区域噪声105个点位,交通噪声17个点位,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XX),每年监测1次。 监测结果表明:自20XX年以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绵江河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XX)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XX)中各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2、酸雨监测工作。我市为省控酸雨监测点位,按照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要求,我站逢雨必测并每月及时向市站报送酸雨监测结果。 20XX年以来,我站共监测酸雨223次,酸雨p的监测结果为4.13~6.35,平均值为5.56。 3、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我市南华饮用水源水质每月一次委托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监测p值、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铜、铅、锌、铬等29个项目。按照上级要求,自20XX年起,每季度一次委托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叶绿素、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异丙苯、滴滴涕(DDT)、钼、钴、镍、钡、钒等34个项目。 监测结果表明:20XX年以来我市南华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XX)中规定的Ⅱ类水质标准。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 =(0.058H+0.0065B)(gHI)1/2 式中:C (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

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根据《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和总量分配工作方案》(环发[2003]141号)和《2003年-2005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环办[2003]36号)精神,现制定《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本大纲是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应参照本大纲编制辖区地表水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分流域水系、行政区两个层次汇总、分析,处理好省内市界的衔接关系,提出省界要求和依据,对环境容量大、跨市界的河流进行整体测算,在汇总分析过程中完成对辖区数据合理性校核。各地市(区)技术报告可作为省级报告附件参加技术复核,有关基础数据仅作参考。 技术报告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报告应包括数据准确性分析,并将其作为各类数据的有机组成部分;规范性要求各地水环境容量核定提交的基础数据完备、信息表达一致;系统性要求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各类数据相互匹配、相互照应;报告中图表数据要与数据分析相结合,数据结论要与计算方法、关键参数选择相结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报告名称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工作过程 列出本次工作的组织机构、技术组成员及分工、时间进度等情况,应附联系方式,说明省、市、县工作分工和相互衔接情况。 附各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的水环境容量核定实施方案、各省组织审查情况、有关文件等。 介绍本省内有关水环境容量核定的前期工作积累情况及其有关数据。 1.2 工作内容 叙述基本的工作思路,列出技术路线,并分步骤说明相应的工作重点及技术要求。 对影响计算结果关键的技术环节应特别说明,包括基础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模型选择、计算的依据等。 1.3 主要结论 对控制单元划分、水质评价、污染源调查、水环境容量测算、剩余环境容量等分别做出结论。 1.4 问题与建议 对容量测算过程、环境容量测算结果、容量总量控制方案等技术、管理方面提出建议。 第二章区域背景 2.1 自然环境 主要内容应包括: (1)地理位置:毗邻省市、所属的流域分区、辖区土地面积、各市区面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大纲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大纲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性质、规模; (二)建设地点、区位图; (三)建设场地与建筑容量、环境、空间有关的规划数据(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地面停车率、居住人口数、人均用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水面面积等)。 (四)建设项目采用的能源种类和消耗量。各种能源消耗量应按建设项目建设分期和发展分别计算,计算基数应为定额值。无定额值时,应以同类项目的调查统计值为准。应将用电、用水和用气(燃料)消耗量分别列出,并折算为标准煤消耗量。 (五)与建筑节能基础条件有关的建设场地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说明。可简要说明地形地势、周边建筑、水系、湿地、森林、耕地、草地等可能对小气候发生的影响。 (六)建设场地内及周边地区现有的和规划的建筑群和建筑单体建筑节能情况说明。 二、总论 (一)报告的编制原则 1.执法原则 A.列出本建设项目实现节能减排,必须遵守的国家法律、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B.列出实现本建设项目节能减排措施,必须遵守的强制性

规范、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 C.执法的主要障碍点及克服办法。 2.务实原则 A.实事求是地对建设项目节能减排现状进行描述及前景预测; B.科学合理的拟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 C.切实可行的拟定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3.绿色原则 A.用绿色建筑理念优化建筑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措施; B.建设项目拟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的等级标准; C.绿色建筑技术的示范作用。 (二)节能减排目标的确定 1.列出建设项目能源种类、供应方式、能耗水平,兼顾同种类及国内外实际水平; 2.列出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依据; 3.分项列出能耗种类、能耗量、能耗比例,并据此计算综合节能减排目标,能量计算应折算为标准煤。 (三)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概述 1.实现所拟定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系统构成及关键环节; 2.贯彻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优势与难点分析; 3.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必备条件与实现所拟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可能性分析。

2021环境监测工作实习报告

2021环境监测工作实习报告 2021环境监测工作实习报告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影响评价又必须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下面是有20xx环境监测工作实习报告,欢迎参阅。 一 实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如何制订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工作计划。 2. 与实施机动车排气污染陆路检 3. 会对本市有关机动车排气检测相关数据汇总、录入、综合分析 4. 会如何与别人共同进步,并处理好工作、同事关系。正确理解团队的意义 5. 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与总结 6. 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从实践中学习与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工作

提供良好的参考与指向。 二 实习时间点与地 实习时间:20XX.5.9——20XX.5.27 实习地点: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机动车污染监测室 三 环境监测中心与机动车污染检测室概况 环境监测中心简介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主要承担上海市行政管辖范围的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工作,包括水、大气环境质量、土壤、固体废弃物、环境噪声以及一些敏感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如饮用水源取水口等。为本市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监督、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是全市环境监测系统的网络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职责为:负责编制全市环境监测工作计划和规划;组织本市各区、县环境监测站共同实施全市的环境监测工作;承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从事环境监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承担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环境测试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等验证工作以及环境监测技术的专项课题研究和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的协作定值任务;从事环境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负责对本 市区、县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监督、技术指导、培训和考核,组织网络内的实验室比对活动;负责发布上海市每日的空气质量预报和日报;编制各类有关环境质量报告和污染源监控报告;向市政府、有关管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环评报告编制及收费标准

环评报告书编制流程及收费标准 1.签订合同 根据企业投资和项目情况,按照国家环评项目收费标准和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取费,签订环评技术合同。 2.报告书编制 (1)现场踏查:由环评单位和企业一起去环评现场进行考察,拍摄照片,考察周围环境。 (2)资料收集:环评单位列出资料清单,企业向环评单位提供项目相关资料。 (3)公示:环评单位对项目在网上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为10天,环评单位同时编写环评报告书。 (4)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10天。 3.评估中心评估 环评单位完成报告书后,组织专家上会评估,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 4.环保局审批 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出正式环评报告书,送环保局审批,获得环评批复,完成本次环评技术服务。 5、收费情况 根据国家收费标准投资在40~50亿,报告书收取75万×0.6(房地产系数)=45万,本项目将根据报告书的环境敏感程度,确定实际情况再谈价格,本报告打四折收取18万元左右(包括气象资料、监测

等费用和编写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标准(国家标准)单位:万元 注:1、表中数字下限为不含,上限为包含; 2、估算投资额为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估算投资额; 3、咨询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根据估算投资额在对应区间内用插入法计算; 4、以本表收费标准为基础,按建设项目行业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 度,乘以调整系数,确定咨询服务收费基准价。调整系数见附件2之表1和表2; 5、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的费用不含专家参加审查会议的差旅费;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技术评估费用占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估费用的40%; 6、本表所列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收费标准为不设评价专题的基准价,每增 加一个专题加收50%; 7、本表中费用不包括遥感、遥测、风洞试验、污染气象观测、示踪试验、 地探、物探、卫星图片解读、需要动用船、飞机等的特殊监测等费用。

益阳市水环境容量核定分析报告

益阳市水环境容量核定分析报告 益阳市环境保护局 二OO四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 第三章水环境容量计算 第四章水环境容量核定成果利用

第一章总论 一、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过程与情况 1、工作背景 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之一。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国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先后经过了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现已逐渐进入容量排放总量控制阶段。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没有建立水污染物排放量和水体水质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按照水体水质保护目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需要控制的水平,也没有解决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分配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必须在水环境容量核定的前提下,进行容量总量控制。 2、工作目标 本次水环境容量核定的工作目标为:通过污染源水陆对应关系以及水污染物排放的分类调查,通过建立污染源与水环境质量的输入响应关系,通过模型正向模拟,得到全河段符合不同区域水质目标要求的水环境容量,校核、分析、确定水环境功能区、河流、流域、行政区域不同层次的水环境容量,为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平台,为总量分解和排污许可证发放奠定基础,为制定水环境保护各专业规划提供依据。 3、工作过程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局的统一安排,我市从2003年11月

在全市全面开展了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 3.1 成立市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罗文 副组长:余德涵 成员:熊明民邓智明李桂更粟剑斌 3.2 2003年11月6日至7日,市环保局选派3名技术人员参加了省局组织的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培训,各区(县)市环保局也各选派1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明确了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准确完成该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3.3 各区(县)市环保局完成基本表格数据调查,摸清各类污染源的排放去向和排放量,将基础数据上报市环保局。 3.4 市环保局校验并最终确定各类源强系数和入河系数,对各区(县)市环保局上报基本表格进行校核后,进行汇总和计算,将结果上报省局。 3.5 根据省局确定的容量计算模式和参数,市环保局完成全市容量计算和核定(其中洞庭湖水系容量由省局统一计算核定),并编写水环境容量分析报告。 二、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背景 1、水系概况 益阳市有大小溪河293条,流经市内最长的河流是资水,自西南蜿蜒向东北经安化、桃江、益阳市区至甘溪港注入洞庭湖,

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

节能评估报告是各级发改委特定项目立项、百度申报、核准的前置性条件,只有通过节能评估评审同意,才能进行后续的报建工作。在编制节能报告时,对于其内容、格式都有所要求。 内容要求 节能评估文件和节能登记表应全面真实地反映节能评估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论点明确,便于阅读和审查。 节能评估报告书应满足《能评办法》附件1中的具体要求。原始数据、主要计算过程等可编入正文或附录;所参考的主要文献按时间次序列出目录;节能评估报告书应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述。 节能评估报告表和节能登记表应满足《能评办法》附件2、附件3的相关要求,如实、完整填写相关信息。 格式要求 节能评估报告表和节能登记表应按照《能评办法》附件2、附件3格式要求

进行编制或填写。节能评估报告书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1.页面设置 基本页面为A4纸,纵向,上下均为2.54cm,左右为3.17cm,即页边距为默认值;如遇特殊图表可设页面为A4横向。 2.正文 正文内容采用四号宋体28磅行距;文中单位应采用法定符号表示;文中数字能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图表 文中图表及插图置于文中段落处,图表随文走,标明表序、表题,图序、图题。 表格标题使用四号,居中,表格部分为小四或五号楷体,表头使用1.5倍行距,表格内容使用单倍行距;表格标题与表格内容、表格与段落之间均采用0.5倍行距;表格注释采用五号或小五宋体;表格数据需注明引用年份;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节能评估报告编制要求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只有节能评估的内容符合了以上的要求,才能保证其专业性,提高审核通过率。但如果您自己的撰写经验不够,建议还是委托给专业的咨询公司代写哦。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1996-11-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完善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加强环境监测报告的管理,实现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决策与管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第三条环境监测报告分为数据型和文字型两种;数据型报告是指根据监测原始数据编制的各种报表、软盘等;文字型报告是指依据各种监测数据及综合计算结果进行文字表述为主的报告。 第四条环境监测报告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环境监测快报、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及污染源监测报告。 第五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并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向上一级环境保护局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出各类文字型环境监测报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承担本辖区各类监测报告的编制,并按本规定的要求报告;各流域(区域)近岸海域等专业监测网(以下简称“专业网”)组长单位负责按本制度规定的要求组织编制和上报本网络各类环境监测报告。 第六条市级以上环境保护局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市级以上环境监测站有权要求本辖区下一级环境监测站向其报告监测数据和其它有关资料。 第七条各省、市环境保护局每年应至少两次组织所属环境监测站,向同级人民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本辖区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每次汇报的重点内容分别由各级环境保护局确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年至少两次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汇报全国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排放情况。 第八条本报告制度规定的各类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内容、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等,执行《国家环境监测报告编写技术规定》的规定。 第二章环境监测快报 第九条环境监测快报是指采用文字型一事一报的方式,报告重大污染事故、突发性污染事故和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等事件的应急监测情况,以及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 范文. .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由表4-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100%,-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520m由 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1 (2)式。算采用

水环境容量估算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规划环评应“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规划实施利用的资源量、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指标”。本章就上述内容展开分析。 14.1 环境容量分析 14.1.1 水环境容量估算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中未详细给出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故本次评价参考《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T 131-2003)附录B 的2.4条和2.5条,采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并应考虑多点排污的叠加影响,以受纳水体水质按功能达标为前提,估算其最大允许排放量。 14.1.1.1 估算指标 按照各级环境保护规划,国家将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NH 3-N )作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因此本次水环境容量估算的指标也定为上述两项。 14.1.1.2 控制单元划分及其所对应的环境功能区划 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控制单元一般是在综合考虑混合过程段长度及重点污染源排放口、大型水工构筑物、水质控制断面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划分。河流岸边排污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2 1 0065.0058.06.04.0gHI B H Bu a B L +-= 式中:L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m B ——河流宽度,m H ——平均水深,m I ——平均坡度,无量纲 u ——平均流速,m /s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根据其水文参数,滃江干流枯水期岸边排放污染物情况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结果如表14.1-1所示。 表14.1-1滃江干流岸边排放污染物情况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一览表 清远华侨工业园的废水排放受纳水体最终均为滃江。根据调查,园区附近的滃江干流上主要建有3座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分别为红桥水电站、英华水电站及狮子口水电站;此外,大镇水汇入口处为滃江干流的水质交界断面,该断面上游江段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其下游江段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清远华侨工业园内的东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位于滃江一级支流虾公坑,规划建设的英华污水处理厂和五石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均拟设于省道347线跨江大桥至英华水电站之间的江段附近。根据上述情况,本次水环境容量估算的控制单元定为以下5段: (1)滃江干流自红桥水电站至省道347线跨江大桥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6.3 km(因前述计算出的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4.6 km,故以下计算中本单元长度取为4.6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2)滃江干流自省道347线跨江大桥至英华水电站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4.5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3)滃江干流自英华水电站至虾公坑汇入口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4.9 km(因前述计算出的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4.6 km,故以下计算中本单元长度取为4.6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4)滃江干流自虾公坑汇入口至大镇水汇入口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3.4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 (5)滃江干流自大镇水汇入口至楣头(该处有跨滃江桥梁)之间的江段,河流长度约为5.4 km(因前述计算出的混合过程段长度约为4.6 km,故以下计算中本单元长度取为4.6 km),末端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

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指南(2014版)

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指南(2014版) 目录 I项目摘要表 Ii评估概要 1评估依据 1.1评估内容 1.2评估依据 2基本情况 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2项目简况 2.3项目所需能源概况 2.4项目所在地有关情况 3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3.1工艺方案节能评估 3.2项目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3.3主要用能工艺、设备节能评估 3.4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 3.5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节能评估 3.6本章评估小结 4节能措施评估 4.1能评前节能技术措施综述 4.2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评估 4.3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4.4节能管理方案评估 4.5本章评估小结 5能源利用状况核算及能效水平评估 5.1能评前能源利用状况 5.2能评后能源利用状况 5.3能效水平评估 5.4本章评估小结 6能源消费影响评估 6.1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 6.2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评估 6.3本章评估小结 7结论 8附录、附件内容 8.1附录 8.2附件 附件:1.指标优化对比表(样表) 2.建设方案对比表(样表) 3.节能措施效果表(样表)

I项目摘要表 摘要表中项目有关指标应为能评后数据,对比指标、参考指标等数据应在报告中提供明确来源及依据。 Ii评估概要 简单说明节能评估工作过程,能评前后项目用能工艺、设备等的主要变化情况等。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评估工作简况 简要说明评估委托情况,以及工作过程、现场调研情况等。 (2)指标优化情况 主要包括能评前后项目主要能效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所需能源的种类、数量等得对比及变化情况。格式内容见附件1。 (3)建设方案调整情况 主要包括能评前后项目主要用能工艺的对比及变化情况,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效水平变化情况等。格式内容见附件2。 (4)主要技能措施及节能效果 列表表述项目主要节能措施及效果,包括能评前和能评阶段节能措施。格式见附件3。 1 评估依据 基本要求:评估范围应覆盖项目建设全部内容。评估依据应全面、真实、准确。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协议或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表等,应注意其适用性和时效性,进行分析后引用。 1.1评估内容 说明项目的建设内容。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判断项目所属行业,结合行业特征,确定项目节能评估的范围,明确节能评估对象、内容等。 1.2评估依据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列出评估依据。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等。 (2)相关标准及规范(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均适用时,执行其中较严格的标准)。 (3)节能工艺、技术、准备、产品等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等目录。 (4)立项资料,如项目申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文件等。 (5)项目有关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 2基本情况 基本要求:应赴项目现场进行勘察、调查和测试,全面收集与节能评估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如项目周边情况、所在地有关情况等,并尽可能收集定量数据和图表。 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介绍建设单位名称、所属行业类型、地址、法人代表、现有规模、发展规划、生产经营情况等。 2.2项目简况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立项情况、建设地点、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建设内容简况、主要产品方案,以及进度计划和实际进展情况等。改扩建项目应说明改扩建前基本情况等。 2.3项目所需能源概况 介绍项目拟使用能源的成分构成、特性及热值分析等,有支持性文件的应在附件中列出。 能源生产类项目应分析输出能源的需求及落实情况,如是否纳入有关规划或已获得有关批复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合同协议书范本

编号:_____________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委托方(简称甲方): 受托方(简称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精神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执行。 一、项目建设内容 1、生产规模: 2、项目总投资: 二、环评收费及支付方式 1、本项目环评费用确定方式:固定总价(含税、监测费、编制费、评审费、评估费等所有费用)共计人民币:___________元整(¥___________元 )。 2、支付方式:合同签订一周内预付___________元整(¥___________元),监测部门的合格监测报告完成后再付___________元整(¥___________元),完成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编制,通过专家评审、技术评估,甲方获取到环保局批复后,五日内甲方付清余款___________整(¥___________元)。每次付款前,乙方应事先向甲方提交当期应付款项的合格发票, 3 、否则甲方有权暂停付款。 三、报告书的评审和交付时间: 1、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评审单位: 2、合同生效且甲方提交编制环评报告书所需的资料后,乙方于___________个工作日内完成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包括监测部门的监测结果完成),并提交环保局的合格审批意见。甲方在合同生效后五个工作日内提交齐全乙方所需的资料。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常见问题辨析(一)

全国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常见问题辨析(一) 中国环境规划院 一、基本概念与方法 1、什么叫基准水环境容量?其它类环境容量指哪些? 基准环境容量是一个口语化的名称,指的是采用90%保证率、近10年最枯月全国基准设计条件下计算的水环境容量,有别于北方可以采用75%保证率或者近10年最枯季计算的参考容量。 河口/海岸水环境容量仅做参考,不作全国统一要求。 2、理想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和最大允许排放量 以工业、生活点源作为模型正向输入条件,模拟计算结果为理想水环境容量; 扣除各控制单元非点源入河量、来水本底后,得到水环境容量; 按照各控制单元工业、生活入河平均系数,反向折算到陆上,得到最大允许排放量。 理想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和最大允许排放量3套相关数据均是本次工作成果,必须同时提供、相互对应。不少地方仅提供了通过模型计算的理想水环境容量,或者没有建立各控制单元理想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和最大允许排放量的对应关系,这些都是需要各地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注意的。 要求通过各控制单元中非点源在入河量中的比例,建立理想水环境容量和实际水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各控制单元中各类污染源入河系数,建立水环境容量和最大允许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3个系列的结果中,理想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容量是水域的入河量概念,而最大允许排放量则是陆上排放量的概念。 面源入河量在全部入河量的比例、点源(工业、生活)入河系数大小在各控制单元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不能直接简单一个数据处理,而必须从基础污染源数据汇总平均得到。 理想水环境容量对应到计算单元,而水环境容量、最大允许排放量由于与污染源调查相对应,因此,实际上是对应到控制单元的。 3、2002年我市有一条河流无天然径流(由于上游泉域众多小煤矿采煤时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泉水干涸,河流无水),2003年年初至今,经过治理关停小煤矿,该河流上游泉水涌出,并且该河流量较大,那么这条河流要不要测算容量?

编制节能评估报告需要提供的材料

编制节能评估报告需要 提供的材料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编制节能评估报告需要提供的材料 一、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委托协议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或提供以下内容) 1、项目建设单位的详细介绍; 2、项目的详细介绍; (1)项目名称(2)项目承办单位(3)项目负责人、联系人 (4)项目建设地址;(5)、企业地理位置:(附地理位置图厂区平面 图)6、设备现状简述7、工艺流程(附工艺流程图) 8、节能设备仪器的配置及检测 9、环境影响处理工程: (1)、废水处理现状(2)、废气处理现状(包括锅炉消烟除尘脱硫等)(3)、废渣处理现状(4)、执行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 10、经济概况: (1)预计项目总投资及建设周期(2)、外购原料数量及费用情况(3)、外购燃料、动力费用情况 三、该项目有关批文、规定 四、能源综合利用情况 1、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以进厂的原始能源为准(如煤产生蒸汽进场煤数量); 2、项目能源的供应方案及相关协议 3、主要耗能设备相关参数

4、关键工序的耗能参数分析 5、行业单位能耗标准及当地能源管理部门为本企业制定的综合能耗指标。 6、项目用水、气或用能介质数量及温度、压力等参数 7、项目所耗资源总量对供应现状的分析影响 8、生产工艺过程中应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 9、主要生产设备所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 10、在管理方面采取的节能措施,制定节能管理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项目方需提供的资料清单 1、项目建设单位的详细介绍; 2、项目的详细介绍; 3、项目工程设计方案(包括总平图、建筑方案、工艺流程、设备清单等); 4、项目所在地情况,包括水(上水、排水、雨水、中水)、暖、电、气、电信等方面的实情; 5、用能设备清单,设备能耗说明等资料; 6、使用方案:包括暖通、给排水、建筑、电气等; 7、项目建成后各系统监测、管理说明。

(完整版)环评报告书编制要求汇总

环评报告书编制要求 一、章节设置及要求 前言 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1、总则 1.1编制依据:包括建设项目应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规划、相关导则及技术规范、有关技术文件和工作文件,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中引用的资料等。 1.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分现状评价因子和预测评价因子,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其他标准及具体限值 1.3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各专项评价工作等级,重点评价内容 1.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以图表形式说明评价范围和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类别或级别,各环境要素环境敏感区和功能及其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等 1.5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附图列表说明建设项目所在城镇、区域或流域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或保护区规划等 2、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区域污染源(最新信息)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预测时段、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讯)等方面的影响评价

6、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识别、分析情况,给出环境风险评价后果、环境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从环境风险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明确建设项目拟采取的具体环境保护措施。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论证建设项目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并按技术先进、适用、有效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 按工程实施不同时段,分别列出其环境保护投资额,并分析其合理性。给出各项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8、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根据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区域总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10、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效益分析结果,提出补偿措施与建议 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情况,提出设计、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要求,包括环境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频次、监测因子等 12、公众意见调查 给出采取的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信息,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对环境保护的主要意见、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等 告知信息: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

(环境管理)河道水环境容量及合理分配

河道水环境容量及合理分配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叶碎高郑世宗 摘要:水环境治理是我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分析计算河道水环境容量是水环境保护和总量控制的理论依据。本文指出了环境容量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了影响环境容量的主要因子。认为在水环境保护措施中,应加强利用水利工程提高水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河道整治水质水环境容量合理分配水环境保护 1 水环境治理是河道整治建设的关键 作为生态省建设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其总体目标是“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四个目标中,有三个是环境目标,体现水环境质量的“水清”更是位居第一。对水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主要出于两个原因,第一,我省水环境污染严重,根据《浙江省水资源质量报告》(2003年7、8月)报导,全省参与评价的重点水域水质断面60个,其中水质符合Ⅰ、Ⅱ、Ⅲ、Ⅳ、Ⅴ类及劣Ⅴ类标准的断面分别占1.7%、11.7%、26.7%、13.3%、15.0%、31.6%,即属于V类和劣于V类的水质断面占监测总断面的46.6%。笔者工作涉及的不同地方的河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虽然缺乏监测资料,但从发黑、发臭的水体外观就不难判断,相当一部分河段的水质达不到工程区划目标的要求。第二,如果水质得不到改善,河道建设的任何努力,都将失去意义。为此水环境治理是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的关键。要整治河道,必须治理水环境。 2 水环境目标与水环境容量 2.1 水功能区划与水质目标 水质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凡是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即为达标,认为水质是好的;凡是污染程度超过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即为超标,认为水质是不好的。所以在河道整治规划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规划河段的水功能区划。我国水功能区划分采用两级体系,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水功能一级区划分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四类;水功能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七类。一级区划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问题,主要协调地区间关系,并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级区划主要协调用水部门之间的关系。区划中确定了各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顺序,制定了水域功能不遭破坏的水资源保护目标,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目标分解到各功能区单元,从而使管理和保护更有针对性,通过各功能区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实现,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功能区划是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是水资源保护措施实施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浙江省地面水功能区划》确定了我省各主要河流的水功能区及其相应的水质要求。在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的涵盖范围较大,往往超出水功能区划范围。如义乌市境内的义乌江、南江及大陈江等河段的水功能是明确的,而六都溪、东青溪等十余条纳入万里清水河道建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