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1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作业新人教选修2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1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作业新人教选修2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1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作业新人教选修2
高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1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作业新人教选修2

第一单元 课题1 化工生产中的基本问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设计化工生产的化学反应条件时,只要将化学反应的特点和化学反应理论相结合进行全面分析就没问题了

B .在设计化工生产的化学反应条件时,若化学反应的速率很高,就不需要考虑催化剂的问题

C .在现代工业上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的适宜条件是高温、高压和催化剂

D .在2SO 2+O 225V O

450垐垐?噲垐?℃2SO 3中,对“450 ℃”的选择,来自对反应物性质和催化剂性质的综合考虑

答案:D

解析:

解答:在设计化工生产的化学反应条件时,若化学反应速率过高而对生产不利时,就要考虑施加负催化剂的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工艺原理选择中反应条件的判断,需要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生产实际等方面进行考虑。

2. 工业上制取硫酸,回收尾气中的废气常选用的试剂是

( )。 A .氨水

B .NaOH

C .H 2SO 3

D .H 2SO 4 答案:A

解析:

解答: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 2,回收利用后还可生产化肥,且氨水价格较低。

分析:工业制硫酸的尾气是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气体,应该用碱性物质吸收,并且需要考虑经济等社会效益。

3. 下列有关硫铁矿制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沸腾炉中出来的炉气,可直接进入转化器中进行催化氧化

B .焙烧硫铁矿的反应中,二氧化硫是唯一的氧化产物

C .生产过程中要采用高温高压,以有利于二氧化硫更好地转化为三氧化硫

D .三氧化硫在吸收塔中被吸收时,通常用质量分数为98.3%的硫酸做吸收剂,而不直接用

水吸收

答案:D

解析:

解答:A项中,炉化需要经过净化,除杂处理;B项中,锻炼FeS2时,铁元素和硫元素均被氧化;C项中,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SO3的合成。

分析:本题考查硫酸工业中的实际操作,熟练掌握硫酸工业中二氧化硫的制取、净化、催化氧化、三氧化硫的吸收等是解题的关键。

4.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硫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硫酸和化工厂制取硫酸原料相同,只有接触法反应中“设备”的大小不同B.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表面上接触时发生反应,所以这种制硫酸的方法称为接触法制硫酸

C.实验过程中所得尾气用水直接吸收后,滴入BaCl2溶液可检验H2SO4的生成

D.本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答案:A

解析:

解答:实验室制硫酸与化工厂制取硫酸的原料是不同的,工业制硫酸中使用的二氧化硫是煅烧硫铁矿或者是燃烧硫黄得到的,故A是错误的;B是接触法制硫酸的定义,故正确;在实验过程中尾气含有SO3和SO2,同时被水吸收后,溶液中存在SO42-、H2SO3,滴入BaCl2后,只有BaSO4可以形成沉淀,故可检验有H2SO4生成,C正确;本实验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气体,而二氧化硫有毒,所以实验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故D是正确的。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硫酸的反应原理与工业制硫酸的区别,熟练掌握实验室制硫酸的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5. 某制药厂尾气中含少量SO2气体,一般用NaOH溶液或氨水吸收,以防污染环境。分别用0.1 mol·L-1的NaOH溶液或同浓度的氨水处理相同量的尾气,两种方法所需吸收液的体积关系是( )

A.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氨水B.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氨水

C.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氨水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解答:SO2+2NaOH===Na2SO3+H2O,SO2+2NH3·H2O===(NH4)2SO3+H2O。

分析:氨水和氢氧化钠都是一元碱,相同浓度的两种溶液中和二氧化硫等例相同.

6. 以氢气、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供化学合成的一种气体叫合成气。工业上通过“天然气

蒸气转化”反应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为:CH 4+H 2O(g) 垐?噲?CO +3H 2(正反应为吸热反

应)。工业上通过采用合适的温度和压强、适宜的催化剂以及合适的CH 4和H 2O 配比来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率。对于转化反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合成气

B .反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合成气的生产

C .工业生产中采用加入过量水蒸气的方法来提高甲烷的利用率

D .工业生产中使用催化剂的目的在于提高甲烷的利用率

答案:C

解析:

解答:CH 4(g)+H 2O(g)垐?噲?CO(g)+3H 2(g) ΔH>0,反应的特点是:正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

数增大的吸热反应。低温、高压都不利于合成气的生成;催化剂的使用,不影响平衡的移动,即不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同时低压也不利于工业化合成气的生产。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外界因素,熟练掌握勒沙特列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7. 有关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地有丰富的硫资源,水源能源充足,交通便利,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虽当地使用硫酸的工业不多,但为提高当地经济效益宜建硫酸厂

B .为减少SO 2对空气的污染,可以建筑高烟囱,使含SO 2的尾气在高空扩散稀释,到达地面时达到安全浓度

C .硫酸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含SO 2的尾气、固体烧渣、废酸和废水等

D .选择硫酸厂厂址时,当经济利益与环保问题有冲突时,为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应先考虑经济利益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解答:A 项中,硫酸厂产生的SO 2会污染环境,且H 2SO 4使用量小,会增加外销的成本;B 项中,高烟卤并不能减小SO 2的排放量;D 项中,应首先考虑环保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硫酸工业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8. 关于反应2SO 2+O 2V

垐垐?噲垐?催化剂2SO 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再加入一定量的18O 2,则建立新平衡时,含有18O 的物质是(假定原平衡体系中不含18

O)( )

①二氧化硫②氧气③三氧化硫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C

解析:

解答:因该反应可逆,18O2不能彻底转化,部分进入SO3中,同时SO3逆向分解,部分18O进入SO2中,故三种物质均有18O。

分析:本题考查同位素的示踪原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可逆反应的特点,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可逆反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A.①②B.⑦⑧

C.⑥⑦⑧ D.②⑤⑦

答案:B

解析:

解答:①③④⑤属于大气污染,②⑥属于水污染,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大脖子病是因人体缺乏碘元素造成的,所以⑦⑧不属于环境污染。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熟练掌握环境污染的各种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10. 你认为减少酸雨的途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煤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解答:煤中含有硫,使用时可进行脱硫处理,最好减少煤的使用;烟囱加高只能减少烟尘的排放,不能减少SO2,在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会使土壤碱性增强,不利于植物生长。

分析:本题考查减少酸雨的方法,熟练掌握造成酸雨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11. 工业上以硫磺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等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有害气体。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

A.NaOH溶液、酚酞试液B.石灰水、石蕊试液

C.碘水、淀粉溶液D.氨水、酚酞试液

答案:C

解析:

解答: A项和D项虽然能反应,但A在完全生成Na2SO3时溶液还是碱性,酚酞试液变色不明显,而D在SO2还没与氨水完全反应时就开始变色了。B项石灰水中所含溶质较少,且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

分析:测定SO2含量必须要能跟SO2反应,而且可以用颜色变化来准确确定反应终点。12. 最近,国际上提出的“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的( )

A.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B.在化学生产中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放或不排放有害物质

C.在化工生产中,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D.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

答案:B

解析:

解答:“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放或不排放有害物质。

分析:本题考查对绿色化学概念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绿色化学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硫酸的工业尾气可以直接排入大气

B.进入接触室的气体,必须先经净化、干燥

C.从沸腾炉中排出的炉渣可以作为肥料

D.在高温、高压下由SO2和O2合成SO3

答案:B

解析:

解答: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SO2气体,不能直接排入大气,A错;沸腾炉中排出的炉渣中含有Fe2O3、砷、硒化合物等,不能用作肥料,C错;D项中的反应在常压下效果较好。

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以及用途,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工业制硫酸的流程是解题的关键。

14. 下列物质的制备,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

A.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

B.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氢气和氯气

C.将氢气和氯气混合后点燃,产物用水吸收制备盐酸

D.将SO2和O2的混合气加高压后,通过接触室,制备SO3

答案:B

解析:

解答:Cl2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H2和Cl2混合后点燃易爆炸;SO2和O2在接触室内常压条件下生成SO3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漂白粉的制取、电解饱和食盐水、盐酸的制取和三氧化硫的制备,题目难度中等。

15. 下列对硫酸生产中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硫酸生产中涉及的三个化学反应因原料的不同可能全部是非氧化还原反

B.硫酸生产中涉及的三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硫酸生产中涉及的三个化学反应都需要使用催化剂

D.硫酸生产中涉及的三个化学反应都需要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

答案:B

解析:

解答:三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三个反应中只有SO2―→SO3需使用催化剂;SO3―→H2SO4在常温下进行,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制硫酸工艺中的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不大。

16. 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是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而“绿色化学”的内容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A .消除硫酸厂尾气中的SO 2:SO 2+2NH 3+H 2O===(NH 4)2SO 3

B .消除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的污染:NO +NO 2+2NaOH===2NaNO 2+H 2O

C .制CuSO 4:Cu +2H 2SO 4(浓)=V CuSO 4+SO 2↑+2H 2O

D .制CuSO 4:2Cu +O 2+2H 2SO 4=V 2CuSO 4+2H 2O

答案:C

解析:

解答:选项中给出的4个反应均符合化学反应规律,从技术上、原理上均是可行的,但C 项会产生污染环境的SO 2气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主旨。

分析: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绿色化学的理念是解题的关键。

17. 把1.0 g 含脉石(SiO 2)的黄铁矿样品在氧气流中灼烧,反应完全后得0.78 g 残渣,则此黄铁矿的纯度是( )

A .33%

B .66%

C .78%

D .88% 答案:B

解析:

解答: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 Δm

480 320 160

x 1-0.78

x =480(10.78)160

?-=0.66 (g) 故其纯度为:

0.661.0g g ×100%=66%。 分析:本题考查混合物的纯度计算,熟练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8. 有A 、B 、C 、D 四个中等城市,它们水源、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它们相对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各城市各有其特点:A 城是风光秀丽,人口稠密,土地供应紧张的旅游城市,环保要求高,近郊有丰富的FeS 2资源;B 城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建有大型磷肥厂,土地供应充足。C 城近郊有丰富的磷灰石资源,工业发达,但使用H 2SO 4的工业不多,土地供应充足;D 城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它的周围是重要的农业区,是大量肥料的集散地。现拟建年产1×105 t 硫酸的工厂,厂址应选在

( )。

A .A 城近郊

B .B 城近郊

C .C 城近郊

D .D 城近郊

答案:B

解析:

解答:硫酸厂应建在靠近硫酸消费中心的地区,避开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地区。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制取硫酸的综合评价,需要考虑原料、环境、经济效益等因素。

19. 某工厂用CaSO 4、H 2O 、NH 3、CO 2制备(NH 4)2SO 4。其工艺流程如下: CaSO 4溶液――――→足量NH 3甲――――→适量CO 2乙――→过滤?????滤液――→提纯(NH 4)2SO 4CaCO 3―

―→煅烧生石灰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 A .往甲中通CO 2有利于(NH 4)2SO 4生成

B .生成1 mol(NH 4)2SO 4至少消耗2 mol NH 3

C .在实际生产中CO 2可被循环使用

D .直接蒸干滤液能得到纯净的(NH 4)2SO 4

答案:D

解析:

解答:该反应原理为2NH 3+CO 2+H 2O===(NH 4)2CO 3,CaSO 4+(NH 4)2CO 3===CaCO 3↓+(NH 4)2SO 4,CaCO 3=煅烧

CaO +CO 2↑。直接蒸干会导致(NH 4)2SO 4分解。

分析:本题考查工业上制备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原理的选择,题目难度不大。

20.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 .氢气和氮气合成氨的反应中,在加压下有利于氨的生成

B .醋酸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溶液中c(H +)增大

C .用热的纯碱水溶液洗涤油污物品时,去污效果较好

D .加催化剂V 2O 5,能提高SO 2转化为SO 3的转化率

答案:D

解析:

解答: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分析:本题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原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21. 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 g 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 2气体与足量Fe 2(SO 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 mol·L -1的K 2Cr 2O 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 2Cr 2O 7标准溶液25.00 mL 。

已知:SO 2+2Fe 3++2H 2O====SO 42-+2Fe 2++4H +

Cr 2O 72-+6Fe 2++14H +====2Cr 3++6Fe 3+

+7H 2O

(1)样品中FeS 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0.00%

(2)若灼烧6 g FeS 2产生的SO 2全部转化为SO 3气体时放出9.83 kJ 热量,产生的SO 3与水全部化合生成H 2SO 4,放出13.03 kJ 热量,写出SO 3气体转化为H 2SO 4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O 3(g)+H 2O(l) ====H 2SO 4(l) ΔH=-130.3 kJ·mol -1

(3)煅烧10 t 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 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L ,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________t ,SO 2全部转化为H 2SO 4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

答案:3.36×106 15 3.43×107

解析:

解答:根据题给两个反应可推出SO 2与K 2Cr 2O 7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3SO 2~Cr 2O 72-,再根据煅烧黄铁矿反应式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 可推出

32

FeS 2~Cr 2O 72- 所以n(FeS 2)=32n(Cr 2O 72-)=32×0.02000 mol·L -1×25.00×10-3 L =34×10-3 mol

所以(1)样品中FeS 2的质量分数为

3310mol 120g/mol 40.1000g

-??×100%=90.00%。 (2)因6 g FeS 2产生n(SO 3)=2×6g 120g/mol

=0.1 mol ,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为13.03 kJ ,则1 mol SO 3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30.3 kJ ,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SO 3(g)+H 2O(l) ====H 2SO 4(l) ΔH=-130.3 kJ·mol -1

(3)设煅烧10 t 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 2的物质的量为x 。

则有0.1000 g∶(0.02000 mol·L -1×25.00×10-3 L×3)=10×106 g∶x

x =1.5×105 mol

所以V(SO 2)=1.5×105 mol×22.4 L·mol -1=3.36×106 L

根据质量守恒可求出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 561.510mol 98g/mol 98%110g/t

????=15 t SO 2转化为H 2SO 4时放出的热量为两部分:一部分为SO 2转化为SO 3放出的,另一部分SO 3转化为H 2SO 4时放出的,可分别求出后相加而得到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取硫酸的相关计算和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化学反应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2. 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 2、O 2外,还含有SO 2、微量的SO 3和酸雾。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提高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尽可能将尾气中的SO 2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尾气通入氨水中,能发生多个反应,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 2SO 3+O 2===2H 2SO 4|2(NH 4)2SO 3+O 2===2(NH 4)2SO 4|2NH 4HSO 3+O 2===2NH 4HSO 4(任填两个)

(2)在尾气与氨水反应所得到的高浓度溶液中,按一 定比例加入氨水或碳酸氢铵,此时溶液的温度会自行降低,并析出晶体。①导致溶液温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②析出的晶体可用于造纸工业,也可用于照相用显影液的生产。已知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反应吸热|②(NH 4)2SO 3·H 2O

解析:

解答:(1)本题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写出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见答案)。

(2)①溶液温度降低一定是反应吸热所致;②析出的晶体用于造纸和显影液,说明晶体中含有还原性+4价硫,因此推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NH 4)2SO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可推出其化学式为(NH 4)2SO 3·H 2O 。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是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23. 石膏也可用于工业生产二氧化硫,进而生产硫酸。天然石膏的化学式为CaSO 4·2H 2O 。将天然石膏脱水后,第2步化学反应就可制得二氧化硫。

(1)写出第1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SO 4·2H 2O =V

CaSO 4+2H 2O

(2)在第2步化学反应中,下列原料可以使用的是(用序号填空)________。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空气 ②氧气 ③硫酸 ④焦炭

答案:④|2CaSO 4+C =高温2CaO +2SO 2↑+CO 2↑

(3)在第2步化学反应中,可能会排入空气的气态污染物是________。它(或它们)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导致酸雨,一氧化碳使人中毒

解析:

解答:在CaSO 4→SO 2的变化中硫元素被还原,所以要使用还原剂(焦炭)。焦炭的氧化产物中有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石膏制取去硫酸的反应原理、环境污染物的危害等,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4. 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是仿照工业制备硫酸的工艺流程设计出来的,用于探究工业上为何采用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试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工业上用FeS 2制取SO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FeS 2+11O 2=V

2Fe 2O 3+8SO 2

(2)写出上图中部分装置的作用:①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和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干燥SO 2和O 2|②吸收SO 3并做对照实验

(3)若丁装置在反应过程中出现气泡,不久就出现了白雾,而丙装置一直没有明显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①丙中插入浓硫酸中的导管插入太深,使两个吸收瓶内的压强差较大,导致SO 3从丁的水中冒了出来,与水形成酸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浓硫酸对SO 3的吸收效果远好于水的吸收效果,SO 3被浓硫酸充分吸收

(4)上图装置中的甲和乙部分、丙和丁部分分别与工业制取硫酸的装置相对应,甲和乙相当于________;丙和丁相当于________。

答案:接触室|吸收塔

(5)在硫酸工业制法中,下列对生产操作与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因的叙述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 .硫铁矿燃烧前需要粉碎,因为大块的硫铁矿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B .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净化,因为炉气中二氧化碳会与杂质反应

C .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时需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D .三氧化硫用98.3%的浓硫酸溶液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提高三氧化硫的吸收效率

答案:D

解析:

解答:(2)甲装置除干燥SO 2和O 2外,还有2个作用:使原料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气泡的多少控制气体的流量。

(3)浓H 2SO 4可以吸收大量SO 3形成发烟硫酸。

分析:本题考查模拟工业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工业设备、二氧化硫的性质等,题目难度中等。

25. 硫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硫酸的最大消费渠道是化肥工业,用硫酸制造的常见化肥有________(任写一种)。

答案:硫酸铵(或硫酸钾)

(2)硫酸生产中,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来确定的条件或措施有________(填写序号)。

A.矿石加入沸腾炉之前先粉碎

B.使用V2O5作催化剂

C.转化器中使用适宜的温度

D.净化后的炉气中要有过量的空气

E.催化氧化在常压下进行

F.吸收塔中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3

答案:D

(3)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2SO2(g)+

1 2O2(g)垐垐?

噲垐?

催化剂

2SO3(g) ΔH=-98.3 kJ·mol-1。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常采用“二转

二吸法”,即将第一次转化生成的SO2分离后,将未转化的SO2进行二次转化,假若两次SO2的转化率均为95%,则最终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答案:99.75%

(4)硫酸的工业制法过程涉及三个主要的化学反应及相应的设备(沸腾炉、转化器、吸收塔)。

①三个设备分别使反应物之间或冷热气体之间进行“对流”。请简单描述吸收塔中反应物之间是怎样对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生产中常用氨-酸法进行尾气脱硫,以达到消除污染、废物利用的目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只写出2个方程式即可)____________.

答案:①SO3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吸收剂(浓硫酸)从顶部下淋,形成对流

②SO2+NH3+H2O===NH4HSO3;2NH4HSO3+H2SO4===(NH4)2SO4+2H2O+

2SO2↑

[或SO2+2NH3+H2O===(NH4)2SO3;(NH4)2SO3+H2SO4===(NH4)2SO4+H2O

+SO2↑]

解析:

解答: (2)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来确定的条件有D项(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化学平衡原理,降温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保持适宜温度是为了使催化剂效率最高。

(3)转化率为95%+(1-95%)×95%=99.75%。

(4)注意SO2用NH3吸收后再用H2SO4处理,可得相应化肥。SO2可以再次循环利用。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工业制硫酸的工艺中的应用、工艺设备、反应原理等,题目难度中等。

高考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

高 中 化 学 重 要 知 识 点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

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 ——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四、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是高中教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与其他学科一样,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有效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这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需要。为此,作为化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按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对化学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为此,作为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需要从信息化、生活化与兴趣化等方面寻找切入点,以促进高中化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实施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才能使高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有效提升,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所谓有效性即是一种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创设良好的氛围,以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属性。有效教学的推进需要教师培育起现代教学理念,创新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 一、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其中只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接受知识被动,自主能力不强,学习方法陈旧,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压制。 (二)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不畅 课堂教学的过程原本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亦即二者实现互动的过程,而通过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然而,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这种互动与交流显得尤其薄弱。师生间的交流还仅限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这种呆板、单一的交流形式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利影响。 (三)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不足 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这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新的理念的推行,对高中化学教学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变革。然而,从实际运行来看,这种变革虽说是巨大的,但实际效能却是低微的。原因是,一些教师似乎是在为完成新课改的要求而被动地实施合作教学方式。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置内容与课型于不顾,为合作而合作,这就导致徒有其表,而乏其实。 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其主动学习化学的基本前提,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找寻合适的切入点,切实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就会活力迸发,就会对学习变得更加自觉、更加积极。教师要在精心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推进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轻松、愉快的环境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特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讲解学习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环境保护 1.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 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 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4. 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5. 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6. 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7. (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8. 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9. 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0. 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1. 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2. 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3. 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4.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5. 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6. 酸雨与人体健康 17. 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8. 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19. 汽车与环境 20. 无污染汽车 21. 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2. 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3. 降解塑料的发展 24. 关于口香糖的报告 25. 水体的富营养化 26.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7. 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8. 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29. 创造绿色电能 30. 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1. 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2. 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3. 绿色消费 34. 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5. 氟利昂问题 36. 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 37. 臭氧层破坏 38. 某河流综合整治 39. 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与健康 40. 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41.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42. 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43. 农药污染的影响 44. 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45. 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46.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47. 居室污染

各种高中化学知识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

无机框图推断题剖析 [题型示例] [20XX年全国卷II28题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 之间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Ⅰ)是红 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 气体。 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⑵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况简析] 框图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考得最多的一年是1995年,考查了2个无机框图推断和1个有机框图推断,共计19分,其余每年都考了1-2个框图推断题,分值都在6-16分左右。 [考查目标] 既考查了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主要载体的有关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观察、阅读、归纳、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 [解答方法] 信典倒顺法 第一步——分析信息:析准、析全题中的所有信息。涉及物质性质或结构的信息,要能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搜索出物质或物质范围,如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ⅦA-AgCl、ⅪA-BaSO4、ⅣA-H4SiO4;涉及化学反应的要弄清楚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并注意把握住反应条件和转化的关系。 第二步——抓住典型:抓住典型已知物或典型已知条件或典型转化关系或典型定量数据等,并以其为突破口。 第三步——倒顺推断:在突破口的基础上或倒推或顺推,以推断出有关物质。 第四步——扣问作答:在推断结果的基础上紧扣题问进行作答。 [例题解析] 第一步——分析信息: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 Ⅰ为Fe2O3;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高温)都是气体==> Ⅱ、Ⅲ、Ⅳ为SO2、SO3、NO、NO2、CO、CO2、H2O 第二步——抓住典型:Ⅰ- Fe2O3 第三步——倒顺推断:顺推:氧化物Ⅰ(Fe2O3)+ 氧化物Ⅱ→ 单质Ⅰ+ 氧化物Ⅳ ==> 氧化物Ⅱ- CO、单质Ⅰ- Fe、氧化物Ⅳ- CO2;顺推: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 单质Ⅱ+ 氧化物Ⅳ(CO2) ==> 氧化物Ⅲ- H2O、单质Ⅱ- H2;倒推:单质Ⅱ(H2)+ 氧化物Ⅱ(CO)← 氧化物Ⅲ(H2O)+ 单质Ⅲ ==> 单质Ⅲ- C 第四步——扣问作答:⑴氧化物(Ⅰ)的化学式(分子式)是Fe2O3;氧化物(Ⅱ)的化学式(分子式)是CO 。⑵反应①:Fe2O3 + 3CO 高温2Fe + 3CO2;反应②:CO + H2O 高温CO2 + H2;反应③:C + H2O 高温CO + H2。 [归纳小结] ①熟练解题方法;②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③在搜索物质范围时一定要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进行系统搜索;④有的考题的信息会在提问里面,所以,考生要注意通读试题后再来做题更好,不要急于求成。 [规律总结] 一、特征结构

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

课题: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组长:经过了一学期的研究学习,本小组完成了对生活中的化学研究。具体分工如下: :生活中的化学试验 :网上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请看: 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 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过几天就成熟了。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3.为什么用同一种粘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红色 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Fe2O3而制得红色的砖瓦。若烧制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喷洒冷水,窑内会因发生化学反应C + H2O = CO+H2而产生大量的CO和H2,它们把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3O4和FeO,从而制得青色的砖瓦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铝的制取 ①溶解:Al2O3+2NaOH === 2NaAlO2+H2O ②过滤:除去杂质 ③酸化: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 ④过滤:保留氢氧化铝 ⑤灼烧:2Al(OH)3 ======= 4Al+3O2↑ 铝合金特点:1、密度小2、强度高3、塑性好4、制造工艺简单5、成本低6、抗腐蚀力强铝的化学性质 (1)与酸的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与碱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第一步:2Al+6H2O= 2Al(OH)3+3H2↑ 第二步:Al(OH)3+NaOH=NaAlO2+2H2O ★总方程式: 2Al+2NaOH+6H2O=2NaAlO2+ 4H2O +3H2↑ (3)钝化:在常温下,铝与浓硝酸、浓硫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不与浓硝酸、浓硫酸进一步发生反应。 (4)铝热反应: 2Al + Fe2O3 === 2Fe + Al2O3 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Fe2O3、FeO、Fe3O4、V2O5、Cr2O3、MnO2)组成的混合物。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氧化铝的用途 高硬度、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通电 高温

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 (1)与酸的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与碱的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氯化铝的制取: 氯化铝与氨水反应AlCl3+3NH3H2O=Al(OH)3↓+NH4Cl3 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 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 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常见的铁矿石和铜矿石 铁的冶炼方法 (1)制取CO:C+O2 === CO2,CO2+C ===CO (2)还原(炼铁原理):Fe2O3 + 3CO === 2Fe + 3CO2 (3)除SiO2:CaCO3===CaO+CO2↑,CaO+SiO2===CaSiO3 铜的冶炼方法 1.高温冶炼黄铜矿→电解精制; 2.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 3.生物炼铜 铁、铜的化学性质 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表现为还原性。 铁铜 (1)与非金属反应①铁生锈(铁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生成Fe2O3) ②2Fe+3Cl2 === 2FeCl3 ③2Fe+3Br2 === 2FeBr3 还原性:Fe2+>Br ④3Fe+2O2 === Fe3O4(2价Fe占 3 1 ,2价Fe占2/3) Cu +O2 === 2CuO Cu + Cl2=== CuCl2 2Cu + S === Cu2S ①非强氧性的酸:Fe + 2H+ == Fe2+ + H2↑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 ①非强氧性的酸: 不反应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在一定 高温 高温 △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化学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化学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化学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课前五分钟听写阶段性报告 王群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的时间已有三个多月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化学内容也进行到了第七单元。 初中的化学虽说是理科,但也有很多需要学生背会的内容,比如一些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些物质的反应及对应的反应方程式,都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所以,课前听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组本着组内制定的原则,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听写,现将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听写或得的认识,做如下报告: 1.课前听写对上节课的复习起到明显的作用。每节课的听写内容都是对上节课重点内容的复习,包括基础性的文字知识和表达式,以及符号。比如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定义是要求学生严格掌握的,因为是定义性的东西,所以,不容半点含糊的东西。该强调的地方,一点都不能出错。对这个定义的听写一直进行了3-4节课,直到所有的学生完全掌握为止。 2.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从第一到第七单元,每个单元都会出现需要学生掌握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中,化学方程式的默写,所占分值也比较大,去年中考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占了12分,是化学总分数的五分之一,可见,方程式的默写是多么重要。我们每节课都坚持默写化学方程式。中考中要求的,从学习之后,就开始默写,像这样重要的方程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听写一次,以免学生会忘记。 3.化学知识比较零散,及时听写能把上下两节或两章以致整册书的

内容很好的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在第五单元之前,所学的都是表达式,有文字和符号表达式,在进行了第五单元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符号表达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如果没有及时的听写复习,学生可能都会想起去改写前面的表达式,这样能复习前面的内容,也能联系及时学习的内容,把配平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改写中去,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联系了现在的新知识。 课前听写给化学带来了好处,但也有一点影响,就是每节课都进行听写,会占用一定的时间。有时新课的进行会有一定的影响,就是时间问题,这也是下一步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扩展阅读:小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 郭莉芳 告高中化学“小课题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 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化学学习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高中化学课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验部分。本研究着重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优化设计,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历年高考题中实验部分的研究,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以使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在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建构。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中,提出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重点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重点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作者:————————————————————————————————日期:

无机推断题复习 无机推断题是在化学学科的历次高考改革中始终保留的一种基本题型,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它以无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为载体,不仅能全面检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抽象、求异、发散、收敛,逻辑推理,知识迁移,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很好地与化学实验、计算、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知识等学科内综合考查,对考生有很好的区分度,预计在今后的理科综合能力考查中,它将依然是化学学科的一种重要题型。 一、无机推断题复习方法和策略。 推断题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解无机推断题时,读题、审题相当重要,在读题审题过程中,要认真辩析题干中有关信息,抓住突破口,分析无机推断中的转化关系,仔细推敲,挖掘出隐含条件。 (一)基本思路 读题(了解大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 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 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的反应、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和用途等等。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阔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最后得到正确结论时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规范书写,如要求写名称就不要写化学式。 (二)相关知识储备 解答无机推断题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基础。下面以“考纲”为核心,以教材出发,结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对常考的热点知识作如下归纳: 一.颜色状态 状态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H2O、H2O2、C6H6 、C2H6O 、Br2、Hg、等

高一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水清洋 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电池 (一):课题探究与构思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 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通过本课题,把学生带进“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3.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风貌。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从实践中去获取知识,从而树立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学习观念。该项活动将课堂由校园内移到了校园外,求知的空间更为广大,同时亦更为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从而达到培养良好学风的目的。 4.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养成科学求知态度。 该项活动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推断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

效手段去获取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去求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该项活动的重点是比较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 四、课题研究的难点 化学电池虽然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但学生对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知道的却很少,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查询和整理方能解决。因此要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获取直接体验和素材,组内及小组间讨论来共享信息等方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有意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又能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其集体协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形式 由于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中生,所以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研究的内容,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为了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活动可分小组进行。如果学习者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步减少活动建议或活动提示,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六.参与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指导教师: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整理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化肥的研究

化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钼、锌、氯等,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因此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由于现在化肥品种众多,适用的范围和使用方法、功效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该掌握一些化肥的知识。 二.研究价值 研究本课题可以让我们综合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化肥,调查不同的化肥的主要成分,分析不同的成分对农作物的作用,明确不同化肥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对人们农业生产中化肥的选择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化肥品牌、品种、成分; 2.对化肥的分类; 3.化肥中化学成份的作用; 4.化肥选择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课题组成员都来自农村,熟悉农业生产,对化肥的成分和使用有一定的认识。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的动手能力、观察记录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且吃苦耐劳,做事细心。指导教师可以给予技术和硬件支持,专业知识的指导。学校图书馆资料充足,也可以上网搜集信息。整个活动无需经费保障等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即可方便进行。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归纳汇总,对比分析; 3.文献资料检索; 4.综合分析。

六.任务分工 1.资料搜集: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赵文琴; 2.数据整理: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3.文献资料检索:李永彪,王英明,齐学伟; 4.资料信息汇总,撰写研究报告: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撰写开题报告,明确组员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化肥品牌、品种、成分。 第三阶段:对前期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初步总结成果并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阶段:通过上网搜索、图书室查资料、采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第五阶段:汇总小组成果,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第六阶段:成果展示,与全校师生交流。 实施记录 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 2011.4.27 办公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确定课题,开题、任务分工 2011.5.6 供销 社、集 市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 的主要化肥品牌、品 种、成分 2011.5.15 教室李永彪,齐学伟整理资料,确定需要 解决的问题 2011.5.20 微机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5.28 图书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6.3 教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撰写结题报告2011.6.15 办公室李永彪,齐学伟,王英明修改,完成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教研组:理科综合组 负责人:邹正友 课题组成员:邹正友熊卓军何艳舞杨再兴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 化学课题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 教学评价的片面化;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等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 —2008.4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 —2009.3 ,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 —2009.12 ,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 ,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 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

高一化学_必修1_必修2_苏教版_专题_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期报告

附件 4: BXJKGH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学改革与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LN0138Z 所属学科化学 课题主持人王萍 所在单位本溪市第一中学 上报时间2013年7月 本溪市第一中学制 2013年 8月

一、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开题时间、主要参加者及分工落实情况、研究工作进度、调研 地点与时间等,不超过2000 字,可加页。 2013 年 7 月王萍参加课题开题仪式会议,领取开题协议书,参加仪式的有国家教 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以及 参与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张绍宾校长宣读了课题报告 , 就本课题及学校化学教学发展的 关系做了深刻的阐述 , 要求本校教研组要努力学习 , 加强科研 ,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2013 年 8 月 28 日召开化学组教师会议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的课题组,会议地点一中主校五楼会议室。 2013 年 8 月 30 日填写开题协议书,并听取学院教研室专家张文敏教师的建议修改 完善。 2013 年 10 月 8 日下午市教研室鞠文革主任,张文敏老师荐临我组指导开题报告. 开题仪式上课题负责人王萍报告了课题立项过程及意义 . 鞠文革主任 , 张文敏老师就我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 就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 . 学校信息中心对本次活动在设备、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课题研究主要进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实施 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子课题研究小组。由国家教育 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推动课 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实验学校子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课题组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化学高效 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目 标、主要内容、遵循原则、主要方法、规章制度、操作方法、责任与义务等,加深对本 课题研究方向的认识。同时,课题组组织学习《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 十讲》等理论专著。 为课题组成员征订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新课程》、《福建教 育》、等教育期刊,购买了《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等理论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