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0级理工学科通识阶段教育课程《线性代数A》教学指导性意见

2010级理工学科通识阶段教育课程《线性代数A》教学指导性意见

2010级理工学科通识阶段教育课程《线性代数A》教学指导性意见
2010级理工学科通识阶段教育课程《线性代数A》教学指导性意见

教材: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组编:《大学数学3》(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教学指导性意见提出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教学和考试的依据。学时的分配供教师教学时参考,教师根据此意见制订教学日历。

教学要求的程度,对于概念和理论方面,从高到低分别用“理解”、“了解”、“知道”三级来表述,对于方法、运算和能力方面,从高到低分别用“熟练掌握”、“掌握”、“能”(或“会”)三级来表述。

一、行列式

1.知道n阶行列式的定义。

2.了解行列式的性质和按行(列)展开定理。

3.掌握行列式的计算。

4.会用克拉默(Cramer)法则。

二、矩阵理论

1.理解矩阵的概念。知道单位阵、对角阵、三角阵、对称阵等的性质。

2.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及其运算规律。

3.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的乘积的行列式。

4.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了解初等矩阵和矩阵的标准形。

5.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知道满秩矩阵的性质,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的方法。

6.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性质及其存在的充要条件,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

7.了解矩阵的分块及其运算。

(“§4 矩阵理论的应用”可略)

三、向量及向量空间

1.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

2.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了解有关的重要性质并会进行判别。

3.理解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的概念,并会求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

4.知道n维向量空间、子空间、基底、维数、坐标等概念,知道基变换和坐标变换。

5.了解向量内积的概念,了解标准正交基的概念,会用线性无关向量组正

交规范化的施密特(Schmidt)方法。

6.了解线性变换的概念,了解正交变换和正交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7.理解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并掌握其求法。

8.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了解矩阵对角化的充要条件。会求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形矩阵。

四、线性方程组

1.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

2.理解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通解等概念及解的结构。

3.掌握用行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

五、二次型

1.理解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2.会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知道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配方法。

3.知道惯性定律、二次型的秩、二次型的正定性及其判别法。

(“§5 二次曲面在直角坐标下的分类”可略)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六大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010-04-21 复旦大学以六大模块来设计核心课程体系,其主导原则是: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单纯的“知识视域”,从培养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一代新人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的课程。 第一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 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方面的经典研读课程。“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两个方面;“史学经典”指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学家的经典作品。

第二模块: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哲学和宗教经典的研读课程。进入此模块的经典分为三类,一类是中国哲学经典,一类是西方哲学经典,一类是宗教经典。旨在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进入哲学家的思想境 域的门路。 第三模块: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 关于西方文明及其他重要文明的研讨性课程。重在打开学生在文明比较方面的视野,从而较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多元发展、冲突、整合及其在当代 的意义。 第四模块: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 关于科学与技术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进程的研讨性课程。重在展示数学思想史、自 然科学思想史和技术原理史,以帮助学生领会数学和科学思想的要点,形成科学探索 和技术创新的精神。 第五模块: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关于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命的科学与伦理问题的研讨性课程,范 围包括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及生命伦理学。 第六模块: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艺术实践类课程,包括艺术鉴赏与艺术创作。进入次模块的艺术门类主要有:音乐、戏曲表演、绘画、雕塑与陶艺、影视、书法、话剧与朗诵等。范围包括环境科学、

生命科学、医学以及生命伦理学。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中国诗学经典导读课程代码: CHIN119010.01 开课院系:中文系考试形式: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张星宁学号: 0930*******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题目“经”与“道”:辗转而无法逃逸 ——以陆游诗学为视域 总分 得分 一、下列题目撰写一篇论文 在中国诗学范围内任选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写作论文 二、具体要求 1.正文字数在3000字以上(不包括注释和参考书目等)。 2.严格遵循论文写作规范(引文必须注明出处)。 3.必须提交A4纸打印的论文稿,并以此试卷作为论文封面,于左上方边角处装订。4.字体:凡是正文一律用宋体/五号字,注释用小五号字,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小标题用宋体/五号字/加粗。段落:一律采用标准间距、1.5倍行距。 5.论文写作格式: 5.1 包括答卷页眉、论文题目、正文、注脚、引用及参考书目(或“参考文献”)5.2 答卷页眉包括学号、姓名、选课代码、选课名称,右对齐 5.3 一律使用脚注。需包括作者、篇名/书名/期刊名、页码、出版社和版次/期刊 号。 5.4 文末须列“引用及参考书目”,需包括书名/期刊名、作者、出版社和版次/期 刊号。 6.如果所提交论文不合规范者,必须改写。如果两次改写后,仍不合规范者不予以评分。 7.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按零分处理。 8.1 月7 日前提交。个别需改写的可顺延三天,最迟于1 月10 日之前全部交毕。逾期按零分处理。

“经”与“道”:辗转而无法逃逸 ——以陆游诗学为视域【摘要】 陆游之诗在“经”与“道”涵摄下。陆游作为生命本体,“经”是其安顿自我生存的家园;“道”:满足生存渴望的空间。陆游之诗在“经”与“道”之间辗转。再观陆游之诗论,无论是“文以载道”的文学标准、浩然之气的儒学映射,抑或是“自然天成”的诗意境界,无不诠释着陆游诗学在本体范畴内的无法逃逸。“经”与“道”两座金字塔的界限是不分明的,文人在两者的拉锯之中辗转,“经”与“道”间的灰色地带成了大多数文人的思想栖居地。他们自身痛苦地磨合着“经”与“道”,如同蚌内珍珠,把不同的思想因素吸收整合为一种健康而折中的观点。只要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觉醒,他们就不可逃逸。作为生命主体的我们,需要时刻守护一丝清醒。在思辨的空间中,面对“经”与“道”这两个本源,我们自身可能也缺乏逃逸的能力。【关键字】诗学陆游经道本体范畴 诗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诠释,意指文艺理论,而非仅仅是诗的研究。回观中国古典诗学,诗学概念的混淆经常有之。然而,在中国古典诗学与诗的学问间,我们轻易便能找到双轨交汇处的契合。诗是诗学的显性承载,诗学则是诗的精神内涵——哲学、美学等的沉思。当诗学以诗的形式跨越过一个个巅峰,我们依旧在设问,诗学的思辨空间在怎样影响着文人、影响着生命的存在?笔者将以陆游诗学为视域,浅析生命主体在“经”与“道”的本体范畴中,怎样辗转而无法逃逸。 一、“经”与“道”涵摄下的陆游之诗 1.“经”:安顿自我生存的家园 南宋朝廷苟安于半壁江山,南北分治已成定局,抗金复国的报复不能实现,陆游就身处于这样的时代。他的生命价值观与建功立业息息相关,这种生命意志终身服膺、矢志不渝,以此实现生命的不朽。“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①他重视现世,关注生命及其存在价值——戎马一生、收复失土。然而,对于陆游,这种完全契合于儒家伦理纲常的生命渴望是有缺失的。 当生命缓缓靠近客观存在的终点,生命的恐惧感愈发浓重,如何看待生死问题,如何克服①《异梦》,宋陆游著,钱仲聊校注,《剑南诗稿》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

今年,在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批新的课程——自2006年起实施的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实施10年后开始“大换血”。18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重新规划,一些不符合通识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将进行调整。据悉,整个调整过程将持续3至5年。 新方案打破学科壁垒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分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此次调整后,核心课程增加了新的模块——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 这七大模块共分50多个基本课程单元,而且不再按照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大科目进行分类。 复旦大学将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每个课程单元成立教学团队,不同院系、学科和专业的优秀教师共同规划同一个单元的课程,共同研讨教学读本。 比如,原本文史经典中的子学,不再像过去那样,各个院系的老师各开各的课,而是在“诸子经典”这一基本课程单元中,由来自中文系、

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院系的老师们共同组成“教研室”,对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教学读本等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讨,重新整合。 10年探索试点,通识教育目标进一步深化 在中国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课程出现时间才10年左右,许多大学对究竟什么是通识课程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逐步统一的。 复旦大学是最早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高校,在2006年推出前,全校曾经就此进行过讨论,即这一课程设计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的共识是——大学必须培养“全面的人”。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心智最开放的时期,而高中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生的知识越来越割裂。因此,在通识教育最初实施时,六个模块的设计意味着学生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宽度。 但现代知识体系中,学生要真正掌握足够宽度的知识,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加之目前国内大学在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结果导致课程短缺而不得不因人设课。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通识教育心得 通识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字面意思的解说,即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等。我认为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是为了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实施是结合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来进行。在大学提出通识教育,就是要纠正大学里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这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是也很古老的。而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

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通识教育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确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一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必不可少、强有力的支撑。其二心智训练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最后是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在我国大学的关注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弊端逐渐显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较低,因此提出要进行“通才教育、文理渗透”。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不完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明显的知识化,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且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我国大学通识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没有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忽视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些都是我国大学里普遍的通病。 我们认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可以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具体化;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合理化。调整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注意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等方面开始;并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在大学所实施的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大类型:其一,

武汉大学通识课程

武汉大学通识课程 《电与电能》考试卷(2015.05.05~05.20) 学院 学号 姓名 成绩 ** 一些题你可能不能马上回答出来,没关系的。上网、上图书馆啊! 学习需要考试,考试也是学习。 一、 (10分)某三相星形电气设备的机端线电压为0sin(31430)u t =+ (千伏),线电流为0sin(31415)i t =-(千安)。求该设备的 ①功率因数; ②相电压、相电流有效值; ③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的大小。 二、 (10分)列出并简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论述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的产生背景、对电气科学的杰出贡献,对现代电气工程发展起到什么样 推动作用。 三、 (10分)采用三相交流电比单相交流电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并进行原理分析。 四、 (10分)电能质量如何衡量?列出三个以上国内、国外有关电能质量的相关标准并作简介。电能质量不合格对电力系统、对电力用户有哪些影响 和危害? 五、 (10分)为什么现代电力系统一般都为交流系统,但同时,在系统中有些情形下又采用直流输电方式呢? 六、 (20分)填空: ① 城市民用电压的额定值为 伏,其最大电压值为 伏。我国电力系统目前最高额定电压等级为 伏。 ② 到2014年底,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 万千瓦, 居世界第 位。 ③ 异步电动机的转子转速总是 同步转速,异步电动机启动时

的电流 大约是其正常工作电流的倍。 ④截面积相同,截面形状不同的导线的直流电阻大小;交流电阻大 小,这是由于被称为“”的缘故。 ⑤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出的是电,因此将其接入电力系统时必须经 过。 ⑥雷电过程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其中 时间过程最短,大约只有微秒。 ⑦人体的电阻大约在欧姆之间,我国规定的交流安全电 压等级最高为伏。 ⑧电磁场基本理论是由在定律、 定律、定律、和定律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七、(30分)以《电与电能》教材为基础,收集互联网及专业期刊相关文、 图信息,围绕“电力(电能)发展”与“节能减排(低碳)”、“环境保护(雾霾)”等为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综述论文,从电力生产输送和电力用户两个方面论述国内外在电力发展与消费(用电)中的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要求: (1) 文字、图表并茂,数据资料详实;附相关参考文献,及参考网址。 (2) 有自己的文笔和认识见解,不能直接照抄。 (3) 按科技期刊论文格式整理。 (4) 小四号字,1.25倍行距,文、图篇幅不少于5页。

通识课程心得体会

通识课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继续教育通识培训的学习,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淫,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相互交流,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友谊。从“通识模块”到“小学数学”,巧妙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名师一步步引领,促我不断成长。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 一、培训学习情况 在这次通识培训中,我观看了教师讲解视频,参与专家辅导答疑。在进行学习的同时,我还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将所学理论与自己教

学实际进行对比,积极进行反思,同时和其他学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培训学习的收获 通识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因材施教,怎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看视频、做作业很累,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享受成长的喜悦。在通识培训中,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满机智,充满活力。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见识深广了,我的思想活跃了。 通识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通识学习的形式多样,视频、课程简介,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朴素、真实的交流与评论,让我感动,得到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原来在教学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为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搭建了一条光明通道。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 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 的和要求通识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剖析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的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从而为资质、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所必须的方法和眼界。 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识课程,要求课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能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课程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并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识课程要求打破专业局限,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要求教师能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系统的把握,对研究前沿动态有敏锐的眼光,并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保证课程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同时对不同学科学生有广泛吸引力和思维启发性。 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促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使其全面发展,塑造完整人格。 通识课程也不同于素质课程,素质教育更多地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的特点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

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 通识课程内容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1.基本性:课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中最根本、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素质; 2.主体性:课程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建立人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能以本身为主体去看待知识,通过讨论、思辩、批判与比较,去了解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自然世界、社会环境及时代与文化; 3.多元性:课程内容应该拓宽学生视野,养成尊重多元差异的人格与精神; 4.整合性:课程内容整合不同领域之知识,以启发学生的心智,拓展专业知识之直观与创意,并赋予新的诠释和内涵; 1 5.趣味性:课程内容探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问题的设定,不以学生修读系统性专业知识为前提,而讲授方式深入浅出,借由问题的探讨深化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通识课程教学要求 通识课程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强调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注重考核方式多样化。通识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符合如下要求: 1.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灌输知识的细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细节或事情的详细经过应当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去掌握。 2.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等几个部分。应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并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课外阅读量要求。还应通过讨论和撰写读书报告等办法,检测学生读书的质和量。

通识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

通识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6.30版)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2119013、2119014 】 课程学分:【2学分】 面向专业:【全校各系各专业全体大一、大二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 开课院系:就业办 使用教材: 主教材夏雨李道康王苇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曹荣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黄晞建夏伯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9 3、张宗恩朱克勇. 《大学生创业创业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9 课程网站网址:https://www.docsj.com/doc/0013434025.html,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为满足大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能力、创业知识与能力、就业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缺失或不足而产生的实际需求,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7〕7号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和教育部2012年《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神,结合我校2012年2月开始在全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实践经验,根据当前我校卓越建桥计划,着力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自主学习、专业能力、尽责抗压、协同创新、信息应用、服务关爱、国际视野等八项能力,尤其是培养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按照成果导向的新思路,修订编写本《教学大纲》。 本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从自我认识入手,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等特征,并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范围有所初探,第二阶段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这两

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学生学习心理与有效教学》讲述了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请选取你感受深刻的一两个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说学生学习心理与有效教学有的关系。要求:原创,拒绝网抄,紧扣课程内容进行阐述,字数在400字以上。 李亦非---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注入式教学只是授之以鱼,实行“满堂灌”、“填鸭式”,学生总是处在被支配的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我认为,学生是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不断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而达到乐学的学习境界。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过去漫长的教育史上,许多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教法,我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也曾提出并试验过不少教法。随着头脑中思想的更新,我认识到光重教法还不行,必须研究学法,使教与学和谐统一,学习效率会不断提高。 我曾教过一个姓赵的学生。她说起话来一板一眼,背起诗来一套一套的,谁见了,都说她是个天性聪慧的孩子。 可是她上学以后,这种天生的智慧非但没有表现出来,反而越落越远了。 家长着急,老师补课,全无效。 此后,我天天都在琢磨。一天,我讲完课,让学生做练习。我一边在桌间巡视一边下意识地重复讲过的加法交换律,偶然一回头,发现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立刻感到有些诧异。 “你在干什么?”我问她。 “我在听你讲加法交换律呢。” “怎么不做练习呢?” “刚才您讲的我没记住。” 我马上意识到她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第二节课正好是数学练习课,我边讲课边观察,哦!我发现了她的眼睛总是盯着我。我叙述黑板上写的话,她也不看黑板。我初步认定她是不会听课,不会学习。 下课了,我把她叫到一边,师生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 “讲课时你为什么总不看黑板呢?” “我想把你讲的话都记住,不盯住您怕落下。” “当你背书上的法则时你是想方框里的黑字怎样写的还是想老师在课堂上怎样讲怎样算的呢?” “我想方框里的黑字是怎样写的,哪个字挨着哪个字。” 得了,不必再问,我完全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从此以后,我开始对她进行个别指导,这指导不是指导怎样做题,而是指导她怎样听课,怎样看书,怎样做作业,怎样预习……她渐渐地会学习了,成绩上来了。 我体会到,必须让孩子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在学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道算式: 同学们都刷地举起小手。我叫起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口算得数,从右向左,一步一问,2乘3得6,是哪位?是个位;2乘1得2,是哪位?是十位,20;2乘2得4,是哪位?是百位,400。然后,我连续叫起许多学生,让大家反复说明运算过程,突出每次得数应写在哪位上。学生都脱口而出,无一错误。 我接着问:“如果在乘数2的前面填上个‘1’,怎样算呢?”说着,我随即用红色粉笔在乘数的十位上写了一个醒目的“1”,原算式变为: 学生在认真地看着、听着、思考着。 “继续乘。”另一个男生抢着回答。 “怎么乘?”我接着问道。 “像用2乘一样,一位一位地乘。” “对,你请坐。现在这道题已由一位数乘多位数变为两位数乘多位数。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会做,两位数乘多位数,怎么乘呢?”我说:“乘数中十位上的数也和个位上的数一样,要分别与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的顺序也是从个位开始,但1乘3的积往哪里写呢?”我讲到这里,稍加停顿,然后加重语气说:“如果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那么乘数是多位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清单

通识教育课程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问答 1.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化对人类文明传统的理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识; (2)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3)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艺术境界,拓展国际视野; (4)提高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2.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几个系列?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III.艺术与人文、IV.数学、自然与技术,各系列课程教学目的如下:系列I.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系列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系列III.艺术与人文: 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 系列IV.数学、自然与技术: 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3.通识教育课程、通选课、通识核心课是什么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对应2020版培养方案中1-2的部分,通识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选课两类课程。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分类:教师试题 标签: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33B。必修11 C.选修33D。选修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立项课程建设与验收方案-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核心立项课程建设与验收方案 通识教育是我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识核心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做好通识核心立项课程的建设及验收工作,现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关于设置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意见》(2008)、《上海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2015)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和原则 (一)目的 方案的制定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对通识教育的育人功能、通识核心课程的启迪智慧、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作用有基本的共识,并促使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与运行符合通识性、顶层性、规范性、持久性。 (二)原则 1、贯彻“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素养 和人文情怀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在符合学校通识教育目标前提下鼓励百花齐放,各展特色;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重视对课程的整体评估和综合评估,定量标准可操作。 4、课程效果的示范性原则:专家和学生、同行评价良好以上。 二、主要内容及标准(具体指标见附件) (一)定性评价 根据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核心课程应符合学校通识核心课程顶层设计要求,能够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科学与技术模块下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在人文情怀、历史眼光、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多元化包容五个纬度方面有所提升。 通识核心课程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通识性以非功利性和非职业性为导向;②基础性所有学生都应该接受的基本教育;③通适性面向全体学生,不存在年级高低,文理专业之限;④综合性课程内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强调学科交叉和多学科的视野。 具体而言,通识核心课程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师资队伍,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及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提升。②教学内容: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广度与深度、学科交叉渗透等问题;考核方式应适应通识教育要求,

医学 -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人类与社会多元文化 一、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历史演变 二、生命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三、人体生命科学-医学 四、人体的身与心脑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五、生命与社会 六、智能、思维、文化 七、多元文化社会 第三章人体生命科学-医学 一、医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 二、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 四、现代医学-西医学 五、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交融 ?医学(Medicine):是处理健康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 ?现代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与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 1.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自然属性。 人体是一个生物有机体,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转换、自我调整的自然过程; 人的自我复制、自我调整是通过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实现的; 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自身机体的复制转换调整的状况、同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可分割; 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须建立在对人体自身内在联系、人体与环境联系的基础之上 ?其次,自然科学是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

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明显依赖于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在内的许多学科是医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学科为医疗卫生活动、医学研究、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2. 医学的社会人文学性质: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 社会人文科学性质。 ?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人文性质。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之为人,就在于其有精神活动、能够能动地改造环境; 人以社会的方式存在,人的生存不仅要与外界交换物质,而且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人的精神活动、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须建立在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认识、人与社会的联系的基础之上。 ?其次,社会人文科学也是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 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依赖于人文科学。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在内的许多学科也是医学发展的基础。 3.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与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 人的健康和疾病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伴随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存在,在医学活动中实现。 4.随着对医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认识的深入,从而导致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现今广为接受的理论,医学的人文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医学的分类 ?医学可分: ?现代医学(Modern Medicine ) 现代医学研究领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 ?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 ) 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 二、医学的起源 1.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要求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要求 一、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设置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剖析不同学术领域和文化的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从而为资质、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所必须的方法和眼界。 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识课程,要求课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能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课程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并注重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识课程要求打破专业局限,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要求教师能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深入系统的把握,对研究前沿动态有敏锐的眼光,并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保证课程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同时对不同学科学生有广泛吸引力和思维启发性。 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促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使其全面发展,塑造完整人格。 通识课程也不同于素质课程,素质教育更多地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的特点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 通识课程内容具有如下基本特性: 1.基本性:课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中最根本、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素质; 2.主体性:课程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建立人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能以本身为主体去看待知识,通过讨论、思辩、批判与比较,去了解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自然世界、社会环境及时代与文化; 3.多元性:课程内容应该拓宽学生视野,养成尊重多元差异的人格与精神; 4.整合性:课程内容整合不同领域之知识,以启发学生的心智,拓展专业知识之直观与创意,并赋予新的诠释和内涵;

通识必修课程模块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9版)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代码:070102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应用软件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6.了解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 三、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数学基础(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物理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概论、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系统基础)、信息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学、运筹与优化等。 五、学期总周数分配及安排表(表一) 六、课程教学课内学时、学分及比例分配表(表二)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表三) 八、课程分类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表四) 九、有关措施说明 1.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必须在3.5~6年内获得201.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 课内学分163.5(包括通识必修课程43学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91学分,专业方向课19.5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4.5学分(包括军事训练1学分,公益劳动1学分,假期社会实践或调查3学分,课程设计3.5学分,毕业实习8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 通识必修课实践环节5.5学分(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1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学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学分); 素质拓展8学分(学生在1~7学期通过学科竞赛、论文著作、校园文化活动、技能培训、社会调查等项目中获得)。 2.本专业设两个方向供学生选择。方向1:信息科学;方向2:计算数学 1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

上海交通大学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选课手册 (2018-2019-1,2018级) 教务处 2018年9月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课程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响音乐鉴赏......................................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西乐理及其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错误!未定义书签。 世界文化史..........................................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学语文..............................................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马克思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错误!未定义书签。 艺术、媒介与创造性思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民族主义与族群政治..........................错误!未定义书签。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转型发展与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业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经济与法律..........................................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命科学导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命科学实验探索..............................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因与人..............................................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