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999 分析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

1999 分析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

1999  分析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
1999  分析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

4 分析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

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微生物营养物质运输方式可分为四种:

1.自由扩散

概念:自由扩散又称被动转运或单纯扩散,是指物质非特异地由浓度较高一侧被动或自由地透过细胞膜向浓度低一侧扩散的过程。

1)不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

2)驱动力:浓度梯度(细胞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故浓度梯度消失,扩散就停止

3)物质在扩散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为物理过程

4)运输速率很慢,与膜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5)无特异性,无选择性,不是物质运输主要方式

6)运输对象:气体、水、水溶性小分子、某些离子等

2.促进扩散

概念:是在不需要任何能量的情况下,利用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性载体蛋白在膜的外侧与溶质分子结合,而在膜的内侧释放此溶质而完成物质的输送。

1)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2)驱动力:浓度梯度

3)有特异性,有选择性

4)运输对象:糖类,氨基酸等

3.主动运输

概念:主动运送是指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逆浓度梯

度积累营养物质的过程,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

要机制。

1)需要能量,需要载体蛋白

2)能量来源:质子动势(来自膜两侧质子浓度差)

3)逆浓度梯度运输

4)有特异性

5)运输对象:无机离子、氨基酸、糖类、有机酸

4.基团转位

概念:基团移位是一种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又需

耗能、且溶质在运送前后会发生分子结构变化的运

送方式。

1)需要能量,需要载体蛋白

2)能量来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3)属主动运输,但溶质分子发生化学修饰—

定向磷酸化

4)运输对象:糖及其衍生物、嘌呤、嘧啶、

脂肪酸等

例如:半乳糖在大肠杆菌中靠促进扩散运输,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则是通过基团转位运送.最突出的是葡萄糖

不同微生物摄取葡萄糖的方式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第四章微生物的培养与生长 所有生物为了生存都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所需的各种物质从中获得原料和能量以便合成新的细胞物质,生物所需的这些物质称之为营养物质。生物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一般称为营养。营养物质是生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失去这个基础,一切生物都无法生存,微生物也不例外。可见,营养对微生物的重要性。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 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分析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是了解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基础。主要成分:C、H、N、O和无机成分。其中主要是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和无机盐。水分占90-97,其余占3-10%。 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素化合物、氮素化合物、水分、无机盐类和生长素。这些物质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1)、供给微生物合成细胞物质的原料; (2)、合成代谢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调节新陈代谢。 (一)、碳源 碳源主要用来供给菌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构成军菌体细胞及代谢产物。常用的碳源有:糖类、脂肪和某些有机酸、部分醇类。 在某些特殊情况(如碳源贫乏),蛋白质水解产物或氨基酸等也可以被某些菌种作为碳源使用。由于菌种所含煤系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各种菌能利用的碳源亦不相同。 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单糖和双糖是绝大部分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霉菌可利用的碳源,大多数霉菌、放线菌和部分细菌可直接利用糊精和淀粉作为碳源。 (二)、氮源 氮源主要用来构成菌体细胞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和含氮代谢产物。常用的氮源可分为两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鱼粉等属于有机氮源;氨水、硫酸铵、尿素、硝酸钠、硝酸铵和磷酸氢二铵等为无机氮源。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方法

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和使用原理,掌握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图-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方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镜台测微尺(图20-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即0.0l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 图1目镜测微尺图2 镜台测微尺 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枯草杆菌(Baccillus subtilis)染色标本片。 2.器材: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擦镜纸。 四、实验方法 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镜台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因为镜台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一

§1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P75 营养:微生物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需要的物质。 微生物细胞培养收集湿菌体 烘干至恒重 干细胞灰分 无机物(盐) 有机物 蛋白质、糖、脂类、核酸、 维生素等及其降解物 分析方法:课本P79水分:70-90%离心、过滤、洗涤高温烘干105℃;低温真空干燥;红外线快速烘干。550℃焚烧 一、微生物细胞 的化学组分 2.细胞化合物的组成: 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生长因子、核酸 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存在“营养上的统一性” 3.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铁 微量元素: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 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存在“营养上的统一性” 4.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分特点 (1)、不同的微生物细胞化学组分不同 (2)、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化学组分也有差异 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P76 1.根据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生理功能不同进行分类 五大类(武大):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 六大类(周德庆):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能源 1、碳源(carbon source) 为微生物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 1、功能 (1、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如糖、蛋白质、核酸等

(2、形成代谢产物,如酒精、乳酸等 (3、提供生命活动的能源 2、可作碳源的物质(P80表4-2) 糖类,蛋白质,有机酸,醇类,脂类,烃,CO2,碳酸盐等 碳源谱 必须利用有机碳源无机碳源为(唯一)主要碳源 自养微生物 异养微生物 最适碳源糖类优于其它化合物 单糖优于双糖、多糖 己糖优于戊糖 葡萄糖、果糖优于其他己糖 同一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差别-速效碳源和迟效碳源 如葡萄糖和半乳糖同时存在于培养基中时,大肠杆菌先利用葡萄糖(速效碳源),再利用半乳糖(迟效碳源) 不同微生物的碳源谱相差很大 双功能营养物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兼作能源 2、氮源(nitrogin source) 为微生物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1、功能 (1、构成微生物含氮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 (2、形成代谢产物,如谷氨酸等 (3、一般不做能源 2、可作氮源的物质(P81表4-3) 蛋白质及其降解物(胨、肽、氨基酸)、硝酸盐、氨盐、N2、尿素、嘌呤、嘧啶、氰化物等 3、异养微生物氮的利用顺序 C.H.O.N> C.H.O.N.x >N.H > N.O 培养基中最常用的有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 3、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 实例:土霉素发酵生产中添加的玉米浆和花生饼粉 玉米浆:以较易吸收的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易被利用(速效氮源) 花生饼粉:以大分子蛋白质形式存在,不易被利用(迟效氮源) 发酵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前者有利于菌体生长,后者有利于代谢产物形成保持适当的比例,协调菌体生长期和产物形成期,提高土霉素的产量 4、生理酸性盐与生理碱性盐: 以(NH4)2SO4等氨盐作为氮源培养微生物时,由于NH4+被吸收,会导致培养基的pH下降,因而将其称为生理酸性盐; 以NO3-为氮源培养微生物时,由于NO3-被吸收,会导致培养基pH升高,因而将其称为生理碱性盐。 3、无机盐(mineral salts 大量元素:Ca、K 、Mg、Fe等生长所需浓度在10-3-10-4mol/l 微量元素:Zn、Cu、Mn、Co、Mo等生长所需浓度在10-6-10-8mol/l

微生物的生长教案

微生物的生长 教案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理解)。 2、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识记)。 3、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理解)。 能力目标 1.通过细菌生长曲线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的图表对比分析能力。 2.通过细菌生长曲线与种群生长曲线的对比,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微生物的一般生长规律与种群的生长规律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知道了微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通过代谢,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以维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从代谢的角度来看,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微生物将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生长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微生物的生长呢,我们一般是如何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的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微生物的生长。 【推进新课】 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微生物细胞体积的扩大与细胞数目的增多,由于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体积较小,个体质量较轻,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不易观察;同时由于微生物繁殖速度一般较快,因而通常以微生物的群体为单位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那么,微生物的群体生长会具有怎样的特征呢?群体生长状况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假如有的话,这是怎样一种规律?研究这一规律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学习目标一: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教师分析:由于在自然环境下微生物群体生长受到非生物影响、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群体生长的状况多变而复杂,往往难以描述,因而,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状况的研究一般是置于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那么,我们如何来描述细菌的生长曲线呢? 师生共同总结:从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开始到培养基中的细菌群体死亡的动态变化,可以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重要时期。

微生物学的营养与生长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相关概念: 微生物同其它生物一样,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通过代谢,微生物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环境中获得各种物质以合成细胞物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以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这些物质称为营养物质,而微生物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相关概念: 光能自养型的代表是高等植物、藻类、少量细菌。 光能异养型的代表是红螺菌科的细菌。 化能自养型的代表是氢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 化能异养型包括了几乎全部真菌、大多数细菌和放线菌。 特别地,绝大多数工业微生物都属于化能异养型。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又可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类型。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宿主细胞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腐生是指通过分解已死的生物或其它有机物,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生活方式。在寄生和腐生之间存在中间类型:兼性寄生、兼性腐生。 当微生物兼有两种营养类型时,光能先于化能,自养先于异养,并加以“专性”或“兼性”来描述营养的可变性。例如:氢单胞菌是“兼性化能自养型”,红螺菌是“兼性光能异养型”。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分成六大营养要素: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能源 被动扩散的概念: 营养物质顺浓度梯度,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称为被动扩散。 被动扩散主要包括简单扩散和促进扩散。两者的显著差异在于前者不借助载体,后者需要借助载体。 水、某些气体(如N2 、CO 2 、O2 )、脂溶性物质(甘油、乙醇、苯)及少数氨基酸和盐可能采取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促进扩散主要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用于运输糖分,在原核生物中较少见。 主动运输的概念: 营养物质逆自身浓度梯度由稀处向浓处移动,并在细胞内富集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分为简单主动运输和基团移位。 简单主动运输主要用于氨基酸、乳糖等糖类以及Na+、Ca2+等无机离子的运输。 若被运输的底物分子在膜内受到了共价修饰,以被修饰的形式进入细胞质的输送机制称为基团移位或基团转移。这种运输是通过磷酸基团发生移位,即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转移到被输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 方法

摘要: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见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概述: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指群体的扩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

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她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因此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微生物生长的衡量,能够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生长量测定法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经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实验七 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七酵母菌细胞大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接目测微尺的校正方法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 性认识。 二、实验材料 1.菌种: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悬液,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染色标本片。 2.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接目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细胞个体较小,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来测定其大小。测微尺包括镜台测微尺和接目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一张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专门用于校定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长度。通常,刻度的总长是1mm,被等分为100格,每格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 接目测微尺是一块可以放入接目镜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的两种。在测量时将接目测微尺放在目镜的隔板上,即可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也有专用的目镜,里面已经安放好了接目测微尺。 由于接目测微尺所测量的是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因此,在不同的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所以,在用接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之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校定接目镜测微尺,以确定该显微镜在特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接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的接目镜测微尺格数,计算出微生物细胞的实际大小。 图7-1测微尺的安装 图7-2目镜测微尺图7-3用镜台测微尺校正接目测微尺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的方式随微生物类群 和营养物质种类而异,可归纳为吞噬和渗透吸收两种类型。多数原生动物能直接以细胞质膜包围并吞食营养物。原生动物对固体颗粒状食物的捕食称为吞噬,对液体或胶体状小液滴状食物的捕食称为胞饮。绝大多数微生物以渗透方式吸收 营养物质。 以渗透方式通过细胞质膜从环境或寄主细胞中获取营 养物质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藻类、真菌、原生动物中的孢子虫和鞭毛虫等。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大,能高效率地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分子量、溶解性、电负性、极性等都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难易程度。其二是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温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溶解度、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运输系统的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吸收能力;pH和离子强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电离程度来影响其进入细胞的能力。例如,当环境pH 比胞内pH高时,弱碱性的甲胺进入大肠杆菌后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而这种状态的甲胺不容易分泌而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升高,当环境pH比胞内pH低时,甲胺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而难以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

降低;当环境中存在诱导物质运输系统形成的物质时,有利于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而环境中存在的代谢过程抑制剂、解偶联剂以及能与原生质膜上的蛋白质或脂类物质等成份 发生作用的物质(如巯基试剂、重金属离子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另外,环境中被运输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也影响微生物细胞吸收被运输物质的速率,例如L-刀豆氨酸、L-赖氨酸或D-精氨酸都能降低酿酒酵母吸收L-精氨酸的能力。其三是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permeability barrier)。所有微生物都具有一种保护机体完整性且能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透过屏障,渗透屏障主要由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及粘液层等组成的结构。荚膜与粘液层的结构较为疏松,对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影响较小。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结构较为紧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分子量大于10000的葡聚糖难以通过这类细菌的细胞壁。真菌和酵母菌细胞壁只能允许分子量较小的物质通过。与细胞壁相比,原生质膜在控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对跨膜运输(transport across membrane)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是本节着重探讨的问题。根据物质运输过程的特点,可将物质的运输方式分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Na+,K+-ATP酶(Na+,K+-ATPase)系统、膜泡运输等,其中主动运输最为重要。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也

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一.选择题: 40680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1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2E.coli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答:( ) 40683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A.构成细胞物质 B.B.提供能量 C.C.A,B两者 答:( ) 40684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A.碳素物质 B.B.氮素物质 C.C.水 答:( ) 40685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40686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C.A,B两者 答:( ) 40687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A.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B.所需碳源不同 C.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40688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B.需要消耗能量 C.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40689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40690 40691 40692 40693 40694 40695 40696 40697 40698 40699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答:( )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 A.A.微量元素 B.B.氨基酸和碱基 C.C.维生素 D.D.B,C二者 答:( )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源 C. N源 答:( )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A.单纯扩散 B.B.促进扩散 C.C.主动运输 D.D.基团转位 答:( )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A.糖类物质 B.B.碳酸盐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习题 一、填空题 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和4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和。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和;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和。 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和。 4、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和。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和等。 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或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灭菌,其温度为,时间为。 7、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霉菌的最适pH范围是。 8、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有、、、、和 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和。 10、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 (1)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2)隔膜形成后染后体才复制(3)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4)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

2、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 (1)40h (2)20h (3)10h (4)3h 3、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 (1)死亡期(2)稳定期(3)延迟期(4)对数期 4、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1)1,4 (2)2,3 (3)2,4 (4)1,5 5、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1)比浊法(2)显微镜直接计数 (3)干细胞重量测定(4)平板菌落记数 6、下列哪咱保存方法全降低食物的水活度?() (1)腌肉(2)巴斯德消毒法(3)冷藏(4)酸泡菜 7、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来决定的。 (1)培养基中限制性底物的浓度(2)培养罐中限制性底物的体积(3)温度(4)稀释率 8、常用的高压灭菌的温度是()。 (1)121℃(2)200℃(3)63℃(4)100℃ 9、巴斯德消毒法可用于()的消毒。 (1)啤酒(2)葡萄酒(3)牛奶(4)以上所有 10、()能通过抑制叶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 (1)青霉素(2)磺胺类药物(3)四环素(4)以上所有 三、是非题 1、在群体生长的细菌数量增加一部所需时间为代时。 2、最初细菌数为4个,增殖为128个需经过5代。 3、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的菌数多。 4、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或增加很少。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

章名:03|微生物的生长0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难度:1|易 1.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A.葡萄糖 B.纤维素 C.NaCl D.叶酸 答:D 2.要对土壤中放线菌孢子进行计数最好使用() A.浇注平板法 B.划线平板法 C.涂布平板法 D.弹平板法 答:C 3.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大的生长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A 4.在典型生长曲线中,代时最短的时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B 5.在曲型生长曲线中,细胞产量最高的时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C 6.在曲型生长曲线中,细胞形态最不规则的时期是()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答:D 7.作接种用的“种子”,最好取自典型生长曲线上()的培养液。 A.延滞期 B.指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8.凡是厌氧菌,其细胞中都缺乏() 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B.过氧化氢酶 C.过氧化物酶 D.葡萄糖氧化酶 答:A 9.利用酒精作表面消毒剂时,其最适浓度是() A.70%-75% B.75%-80% C.80%-85% D.85%-95% 答:A 10.链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干扰细胞膜功能 C.抑制蛋白质合成 D.抑制DNA复制 答:C 11.四环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抑制DNA合成 D.抑制RNA合成 答:B 12.最适生长温度低于20℃的微生物被称为() A.耐冷菌 B.嗜温菌 C.耐热菌 D.嗜冷菌答:D 13.常用的高压灭菌的温度是() A.121℃ B.200℃ C.63℃ D.100℃ 答:A 14.巴斯德消毒法可用于()的消毒。 A.啤酒 B.葡萄酒 C.牛奶 D.以上所有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 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 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 格长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 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 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 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 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 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 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 径约为0.8μ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 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 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 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 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 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微生物为了生存就必须从环境中吸取各种物质以合成细胞物质、提供能量以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这些物质就称为营养物质。 营养的概念:有机体吸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营养物质(nutrient): 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 营养(nutrition): 微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凡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源。 种类: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 尿素、氨、N2等; 有机氮: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如胨、肽、 氨基酸等)、牛肉膏、鱼粉、花生饼粉、 黄豆饼粉、玉米浆等 功能: 1)提供合成细胞中含氮物,如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代谢物等的原料; 2)少数细菌可以铵盐、硝酸盐等氮源为能源。 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氮源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蛋白水解酶将蛋白质分解之后才能被利用。在黄豆饼粉、花生饼粉里所含的氮则主要是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这种蛋白氮必须通过水解之后降解成胨、肽、氨基酸等才能被机体利用,这种氮源叫迟效氮源。 而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叫做速效氮源,例如硫酸铵中的氮以还原态氮形式存在,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蛋白质的降解产物特别是氨基酸直接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等方式被机体利用。 速效氮源,通常是有利于机体的生长,迟效氮源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在工业发酵过程中,往往是将速效氮源与迟效氮源按一定的比例制成混合氮源加到培养基里,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时期与代谢产物形成期的长短,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而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叫做速效氮源,例如硫酸铵中的氮以还原态氮形式存在,可以直接被菌体吸收利用,蛋白质的降解产物特别是氨基酸直接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等方式被机体利用。 速效氮源,通常是有利于机体的生长,迟效氮源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形成。在工业发酵过程中,往往是将速效氮源与迟效氮源按一定的比例制成混合氮源加到培养基里,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时期与代谢产物形成期的长短,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微生物营养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试题 一.选择题: 40680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1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2 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 :( ) 4068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 A.构成细胞物质 B. B.提供能量 C. C.A,B 两者 答 :( ) 4068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 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 A.碳素物质 B. B.氮素物质 C. C.水 答 :( ) 4068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 B.蓝细菌 C.苏云金杆菌 答 :( ) 40686 腐生型微生物的特征是: A.以死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以有生命活性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 ,B 两者 答 :( ) 4068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A.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B.所需碳源不同 C. C.所需氮源不同 答 :( ) 4068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 A.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 B.需要消耗能量 C. C.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答 :( ) 4068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 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 B.前者不需能量 , 后者需要能量

C. 前者不需要载体 , 后者需要载体 答 :( ) 4069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 ( 生长因素 ) 是: A. A.微量元素 B. B.氨基酸和碱基 C. C.维生素 D. D.B,C 二者 答 :( ) 4069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A.生长因素 B.C 源 C. N 源 答 :( ) 4069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 A.单纯扩散 B. B.促进扩散 C. C.主动运输 D. D.基团转位 答 :( ) 40693 制备培养基中常用的碳源物质是: A. A.糖类物质 B. B.碳酸盐 C. C.农副产品 答 :( ) 40694 微生物细胞中的 C 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A. A.10% B. B.30% C. C.50% D. D.70% 答 :( ) 40695 用牛肉膏作培养基能为微生物提供: A. A. C 源 B. B.N 源 C. C.生长因素 D. D.A,B,C 都提供 答 :( ) 40696 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细菌 B. B.放线菌 C. C.真菌 答 :( ) 40697 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答 :( ) 40698 基团转位的运输方式主要存在于: A. A.厌氧菌 B. B.兼性厌氧菌 C. C.好氧菌 D. D. A 和 B 答 :( ) 40699 缺少合成 AA 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的生长: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有机体的各细胞组分协调而平衡地增长,为生长。 微生物的繁殖:单细胞微生物当细胞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就以二分裂等方式形成子细胞,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为繁殖。多细胞微生物唯有通过形成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等使个体数目增加的过程才能称为繁殖(细胞数目的增加若不伴随着个体数目的增加,只能叫生长,不能称繁殖)。 微生物的发育:从生长到繁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发育。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第一节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一、测生长量 测定生长量(原生质含量的增加)的方法很多,适用于一切微生物。 (一)直接法 1、粗放的测体积法 2、精确的称干重法 (二)间接法 1、比浊法 用分光光度计对无色的微生物悬液进行测定,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光密度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常选450~650nm波段。光束通过菌悬液时引起光的散射或吸收,从而降低透光度。 菌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或透光度即可反映细胞的浓度。将未知细胞数的悬液与已知细胞数的悬液相比,可知前者所含细胞数。

2、生理指标法 与微生物生长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标很多: 含氮量(细菌含氮量为干重的12.5%、酵母见7.5%、霉菌为6.5%,含氮量×6.25为粗蛋白含量); 含碳、磷、DNA、RNA、ATP、DAP、几丁质、N-NAM 及产酸、产气、耗氧、粘度、产热等。

二、计繁殖数 单细胞状态的细菌和酵母菌要一一计算各个体的数目,放线菌和霉菌等丝状生长的微生物只能计算其孢子数。 (一)直接法 用血球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的方法。得到的数目是死、活细胞的总菌数。特殊染料可将死、活细胞区分开,可用于活菌和总菌记数。 (二)间接法 活菌计数法。活菌在液体培养基中会使其变混或在固体培养基上(内)形成菌落。常用菌落计数法。 1、平板菌落计数法 可用浇注平板或涂布平版等方法进行,适用于各种好氧菌或厌氧菌。

微生物大小测定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 胡雪芳 201300261033 【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测定微生物大小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技术,包括目镜测微 尺、镜台测微尺的校正技术与测定细胞大小的技术。 【实验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如图1所示)。 图1 目镜测微尺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

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即0.0l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如图2所示)。 图2 镜台测微尺 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实验材料】 1.菌株 酵母菌液, 枯草芽孢杆菌斜面培养物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 内容 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以及电子供体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 1.光能无机自养型:以光作为能源,以CO2为基本碳源,还原CO2的氢供体是还原态无机化合物(H2O、H2S或Na2S2O3等)。 2.光能有机异养型: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碳化合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等)作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在只有无机物的环境中不能生长,所以有别于利用CO2作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型。 3.化能无机自养型: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并以CO2为碳源。它们能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 4.化能有机异养型:以有机碳化合物作为能源,碳源和氢供体也是有机碳化合物。有机碳化合物是兼有能源与碳源功能的双重营养物。如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以及单糖、双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 营养缺陷型:某些菌种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相应的野生型菌株称为原养型。 2. 练习 一、选择题 1.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案:D 2.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答案:A 3.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所需碳源不同 C. 所需氮源不同 答案:B 二、填空 1. 光能自养菌以__________作能源,以__________作碳源。

微生物营养与培养基答案

1.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_碳源___、__氮源__、__能源__、___无机盐___、__生长因子__和???????????____水___。 2.碳源物对微生物的功能是__提供碳素来源__和__能量来源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糖类_、___有机酸_、__脂类_、__烃__、__ CO2及碳酸盐__等。 3.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主要有_蛋白质_、_铵盐_、_硝酸盐__、_分子氮__、__酰胺_等,而常用的速效N源如__玉米粉__,它有利于___菌体生长___;迟效N源如__黄豆饼粉__、__花生饼粉_,它有利于___代谢产物的形成______。 4.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是__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_、__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_____ 、_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__ 和 _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能源物质等_。 5.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光能无机自养型__、__光能有机异养型__、_化能无机自养型和_化能有机异养型_。微生物类型的可变性有利于_提高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_。 6.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维生素_、__氨基酸_和__嘌呤及嘧啶_,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__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_、_维持微生物正常生长_、_为合成核柑、核苷酸和核酸提供原料__。 7.在微生物研究和生长实践中,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最基本要求是__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_、_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_、_物理、化学条件适宜_、_经济节约_和__精心设计、试验比较_。 8.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目的通常是为了__调节培养基的pH值___。 9.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__单纯扩散__、__促进扩散__、_主动运输__和___基团移位_,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通过___主动运输__方式运输乳糖,大肠杆菌又是通过_基团移位__方式运输嘌呤和嘧啶的。 10.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因素是_营养物质本身__、__微生物所处的环境__和___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___。 11.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蛋白胨__和__牛肉膏__等,无机氮源有__硫酸铵__和_硝酸钠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豆饼粉__等作为有机氮源。 12.培养基按用途分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增殖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四种类型。 二.是非题 1、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一、名词解释 生长,繁殖,生长限制因子,活菌染色法,菌落形成单位(cfu),同步生长,同步培养,生长产量常数,恒浊器,恒化器,连续发酵,嗜冷菌,中温菌,嗜热菌,生长曲线,最适生长温度,世代时间,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厌氧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RAS培养基,厌氧罐,亨盖特滚管技术,厌氧手套箱,摇瓶培养,曲,曲法培养,通风曲,污染,巴氏消毒法,间歇灭菌法,连续加压蒸气灭菌法,梅拉特反应,石炭酸系数,抗生素,抗代谢药物,选择毒力,(抗生素)效价,半合成抗生素,6-APA,生物药物素、热死温度、分批培养、灭菌、防腐、最低致死量、二次生长现象。 二、填空题 1.巴氏消毒法是低温湿热消毒法,处理温度变化很大,一般在温度_____处理 ________,具体方法可以分两类_________和_________。 2.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味品饮料中常加入______________作为防腐剂。 4.高压蒸汽灭菌法一般要求温度达到_________,维持时间_________。 5.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以将微生物分为好氧菌和厌氧菌,由可进一步细 分为5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工业发酵采用接种量为种子:发酵培养基=_______来缩短延滞期。 7.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计算世代时间应在细菌生长的______期进行,如培养细菌的目的在于获得 大量菌体,应在培养的______期进行收获。 9.连续培养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两种。 10.生长速率常数(R)和代时(G)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11.室温型微生物的最低生长温度为_____,最适为______,最高为_______。 12.微生物按其生长温度范围可分为3 类:_______、______ 和_____。 13.微生物生长温度三基点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4.稳定期微生物生长速率常数为_________。 15.细菌纯培养的生长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16.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