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8 文言文阅读1+Word版含解析

专题提升练(八) 文言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张玮,字席之,武进人。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

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

。调兵部职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试.第一。越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

事。粤俗奢丽,督学至,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象犀文石,名花珠贝,磊砢璀璨,玮悉屏去弗视也。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玮廉,归而布袍草履,授徒于家。庄烈帝即位,起江西参议,历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是岁,四方大旱,玮以军食可虞,奏请:“禁江西、湖广遏籴,而令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输漕粮银,赴彼易米,则小民免催科

之苦,太仓无颗粒之亏;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非州县土产者,悉解折色

..,且尽改民解为官解,以救民汤火。”所司多议行。迁南京光禄卿,召入为右佥都御史,迁左副都御史。时刘宗周、金光辰并总宪纪,玮乃上《风励台班疏》曰:“惩往正以监来。今极贪则原任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极廉则原任南京侍御史成勇。勇与臣曾不相知,家居闻勇被逮,士民泣送者万辈,百里不休。后入南都,始知勇在台不滥听一辞,不轻赎一锾,不受属吏一蔬一果。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臣离南中,辄扳辕愿借成御史,惠我南人。虽前奉严谴,宜召为诸御史劝。”疏上,一时称快。诏下志举法司逮治,成勇叙用。玮旋以病谢归,未几卒。福王时,赠左都御史,谥.清惠。

(节选自《明史·张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

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B.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C.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言之吏部/召为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应天府丞/

D[先找出四个选项中不同的断句处,即“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与“坐事调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两处。根据涉及的人物来判断,“引疾去”的主语应是传主“张玮”,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中的“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与“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两处,不难看出“谓”是“认为”的意思,不是“说”的意思,后面的“言之吏部”是吴宗达的进一步行为,因而“大学士吴宗达谓/玮难进而易退”的断句不合适。故排除B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试,科举分级考试的一种,每隔三年在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是古代官署六部之一,长官称户部尚书,其副职为主事。

C.折色,唐末至明清原定征收的实物田赋称本色,如果用布帛等其他实物或货币来代替赋税,称折色。

D.谥,给予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清惠”表示对张玮的褒扬。

B[“其副职为主事”错误,户部尚书的副职称户部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玮勤勉好学。他曾到东林书院讲学,师从孙慎行,把慎独和研几作为研学的重点与根本,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进入仕途。

B.张玮虑事周全。任应天府丞时忧虑军食,上奏朝廷采取利民措施,既让百姓免除被催交赋税的困苦,也使太仓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

C.张玮崇尚简约。在广东任职时,对当地官署提供的豪华用具以及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等一概舍弃屏退,不看一眼。

D.张玮善于谏言。他的《风励台班疏》中指出,原任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是贪官,而原任南京侍御史成勇是廉吏,受到众人认可,皇帝下诏惩恶扬善。

C[“从别的省份调配的家用器具、名贵花卉等一概舍弃屏退”有误,原文中的“宫室供张舆马饩牵之奉甲他省”是说办公官署所提供的帷帐、用具、车马食物等比其他省份的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孤贫,取糠秕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敷教所知。(5分)

译文:

(2)桀绅悍吏为民害者,不少假借。委曲开导民以孝弟。(5分)

译文:

答案:(1)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获取糟糠秕谷来自给,不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被同里的薛敷教所了解。(得分点:“孤”“轻”各1分,被动句式1分,句子大意2分)

(2)(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绅士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得分点:“假借”“委曲”“孝弟”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张玮,字席之,是武进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困,自己获取糟糠秕谷来自给,不轻易接受他人一顿饭,被同里的薛敷教所了解。在东林书院讲学,以孙慎行为师。张玮的学术把独处时谨慎不苟和穷究精微作为根本。万历四十年参加应天乡试考中第一名。过了七年,成为进士,授官户部主事。(张玮)被调任兵

部职方,历任郎中,出京城任广东提学佥事。广东一带的风俗奢侈华丽,督学到任,宫室陈设和宴会上用的帷帐、用具及车马食物的供应盖过其他地区,象牙、犀角、玛瑙,名贵花木、珍珠宝贝,堆砌众多,光彩耀眼,张玮全都舍弃屏退,不看一眼。大官吏修建魏忠贤祠,向张玮请求上梁文,张玮当天就(因拒绝写文章)隐退辞职。张玮廉洁,回家后穿布衣着草鞋,在家中教授弟子。庄烈帝即位,(张玮)被起用任江西参议,历任福建、山东副使。大学士吴宗达认为张玮难于进用而易于引退,向吏部说明这种情况,(朝廷)召张玮任尚宝卿,晋升太仆少卿。因事获罪调任南京大理丞,称病辞职离去。很久之后,(张玮)被起用任应天府丞。这一年,四方大旱,张玮认为军用粮料值得忧虑,上奏请求:“禁止江西、湖广遏制买进粮食,而让应天、常、镇、淮、扬五郡折合输送漕粮的银两,到别的地方换米,这样平民就可免受催收租税的痛苦,太仓也没有颗粒米粮的减损;其他十库所收铜、锡、颜料、皮布,如果不是州县土产的,全部解送折色,并且全部将百姓解送改为官府解送,以此来救民众于水火。”主管官吏大多商议执行。(张玮)升任南京光禄卿,皇帝召他入京城任右佥都御史,升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刘宗周、金光辰一同总管法纪,张玮就进献《风励台班疏》说:“惩戒以往的为政失误来作为以后的借鉴。现今最大的贪官是原任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最大的清官是原任南京侍御史成勇。成勇和我不曾相识,我在家闲居时听说成勇被逮捕,士人平民哭泣着前往送别成勇的数以万计,送到百里以外还不肯停止。后来我进入南都,才知道成勇在职位上不乱听一句话,不轻易用一钱抵消或弥补罪过,不收受下属官吏的一蔬一果。(对于)那些成为百姓祸害的凶暴的绅士官吏,一点儿也不宽容。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来委婉开导民众。我离开南中,百姓就拉着我的车辕请求借用成御史,施惠于我们南人。虽然以前他受到严厉谴责,应当召回来

劝勉诸御史。”奏疏呈上,一时之间众人称快。皇帝下诏令将王志举交给司法部门逮捕治罪,成勇依据规定任用。张玮不久因为生病辞官回家,没过多久去世。福王时,追赠为左都御史,谥号清惠。

二、(2019·河南豫北名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少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该博。第弘治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言官庞泮等下狱,疏.救之。诏修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军九千人,计费百余万。抗疏极谏。清宁宫灾,陈八事,疏万余言。进员外郎、郎中,出理陕西马政,条目毕张。还,上厘弊五事,并劾抚臣不职。正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出为河南参政,廉公有威。驾幸宣府,驰疏谏。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讨平十八寨叛蛮阿勿、阿寺等。录功,荫一子,辞不受。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半道召为吏部右侍郎。会苏、松诸府旱潦相继,而江、淮北河水大溢,漂没田庐人畜无算。孟春仿汉魏相条奏八事,帝嘉纳焉。先是,“大礼”议起。孟春在云南闻之,上疏请法古之名。及孟春官吏部,则已尊本生

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父母为兴献帝、兴国太后,继又改称本生皇考

..

孟春三上疏乞从初诏,皆不省。其时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及六部诸司、大理、行人诸臣各具疏争,并留中不下,群情益汹汹。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帝命司礼中官谕退,众皆曰:“必得俞旨

乃敢退。”自辰至午,凡再传谕,犹跪伏不

..

起。帝怒不已,责孟春倡众逞忿,非大臣事君之道,法宜重治,姑从轻夺俸一月。旋出为南京工部

左侍郎。孟春屡疏引疾,至六年春始得请。久之,卒于家。隆庆..

初,赠礼部尚书,谥文简。孟春所居有泉,用燕去来时盈涸得名,遂称燕泉先生云。

(节选自《明史·何孟春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B.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C.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D.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于是俱跪伏左顺门/

B[解答此类断句题,需先比对各选项,找到不同之处,然后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判断正误。对比题目中四个选项,可以发现主要有两处不同。第一处,“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根据句意来看,“宪宗朝”是时间状语,“百官”应是“哭文华门”的主语,故“宪宗朝”与“百官”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第二处,“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宪宗从之”的意思是宪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葬礼宪宗从之”讲不通,据此可排除D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中国古文书的一类,又称奏章、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时所用的文书的统称。

B.皇考,古代对已亡父祖的通称,也指对亡父的尊称,宋徽宗时开始禁止民间使用皇考的说法。

C.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旨即圣旨,是皇帝针对大臣奏事而下达的指示。

D.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屯田、土木、工程、水利、漕运等事务。

D[“漕运”由户部掌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孟春恪守礼法。“大礼”的讨论兴起,他请求皇帝效法古礼的名称,之后皇帝为亲生父母加封尊号,他多次上奏章请求遵从初诏。

B.何孟春为政有能。他管理陕西马政,各种规章制度全都得到了实施;他巡抚云南时,平定了十八寨的反叛蛮人,朝廷记录他的功劳。

C.何孟春直言敢谏。皇帝下诏令要修建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但此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何孟春因此上疏极力劝阻。

D.何孟春忠心为国。清宁宫遇灾,他上疏向世宗陈述八件事;苏、松等地旱灾和水灾相继出现,他又向世宗上奏了八条意见。

D[“清宁宫遇灾”不是世宗在位时发生的事。文中有“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的语句,而“清宁宫灾”在此句之前,据此可推断。]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正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出为河南参政,廉公有威。(5分)

译文:

(2)帝怒不已,责孟春倡众逞忿,非大臣事君之道,法宜重治,姑从轻夺俸一月。(5分)

译文:

答案:(1)正德初年,(何孟春)请求修正孔庙祭祀的典章,没有实行。出京任河南参政,廉洁奉公有声威。(得分点:“厘正”“果行”“威”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皇帝愤怒不能抑制,斥责孟春倡导众臣发泄怨愤,不符合大臣侍奉君主的道义,依据法规应当从重惩治,暂且从轻处罚扣发一个月的俸禄。(得分点:“逞”“姑”“夺”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少年时代在李东阳门下求学,学问广博。考中弘治六年进士,授任兵部主事。言官庞泮等入狱,孟春上疏营救他们。皇帝诏令修建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使九千名士卒,合计花费一百多万。孟春上疏直言,极力进谏。清宁宫遇灾,他上疏陈述八件事,奏疏有一万多字。晋升为员外郎、郎中,出京管理陕西马政,结果各种规章制度都得到了实施。回京后,呈

上整治弊端的五件事,并且弹劾巡抚不称职。正德初年,(何孟春)请求修正孔庙祭祀的典章,没有实行。出京任河南参政,廉洁奉公有声威。圣驾临幸宣府,他急速上疏劝谏。不久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云南。征讨平定了十八寨反叛的蛮人阿勿、阿寺等。记录他的功劳,封赏他的一个儿子,他推辞不接受。世宗即位,他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半路上被召任吏部右侍郎。恰逢苏、松各府旱涝相继,而长江、淮北河水泛滥,淹没田地房屋人畜不计其数。孟春效仿汉朝的魏相分条上奏八件事,皇帝嘉许采纳了。在此之前,“大礼”的讨论兴起。何孟春在云南听到此事,上疏请求效法古礼的名称。等孟春到吏部任职,皇帝则已经尊称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兴国太后,继而又改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孟春三次上疏请求遵从最初的诏书,皇帝都不醒悟。当时詹事、翰林、给事中、御史及六部各司、大理、行人众臣各自上疏争论,一并留在宫中不下发,群臣情绪更加不安。正逢早朝刚刚结束,孟春在众臣中首先陈述意见说:“宪宗皇帝在位时,百官在文华门哭,争论慈懿皇太后下葬的礼节,宪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这是本朝的旧事。”于是都跪伏在左顺门。皇帝命司礼宦官告谕他们退下,群臣都说:“一定要得到表示同意的圣旨才敢退下。”从早上到中午,共两次传达谕旨,仍然跪伏不肯起来。皇帝愤怒不能抑制,斥责孟春倡导众臣发泄怨愤,不符合大臣侍奉君主的道义,依据法规应当从重惩治,暂且从轻处罚扣发一个月的俸禄。不久出京任南京工部左侍郎。孟春屡次上疏称病辞官,到六年春才获得批准。很久以后,死在家中。隆庆初年,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文简。何孟春居住的地方有一眼泉,以燕子去来之时丰盈干涸而得名,于是称他为燕泉先生。

三、(2019·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第。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林栗字黄中,登绍兴十二年进士

..

直讲。孝宗惩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栗言:“不使大臣持

之,则王侯、贵戚得而持之矣。”孝宗称善。改知夔州,夔属郡曰施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弼卒,汝翼帅兵二千人伐其丧。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事闻,孝宗亲札赐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曰:“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为衅端,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恶。”汝翼调集家丁及役八寨义军,列陈于沱河桥与官军战,溃,汝翼遁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栗取其巨恶者九人诛之。既而汝翼入都诉栗受田氏金,诏以汝翼属吏,省札下夔州。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居顷之,诏栗累更事任,清介有闻。除秘阁修撰,进.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召对便殿,奏乞仿唐制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一员,不以纠弹为责。从之。除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召为兵部郎官,熹既入国门,未就职。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栗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望将熹停罢,姑令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上

辩之曰:“考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太常博士叶适独上封事

..

栗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其中‘谓之道学’一语,无实最甚。”于是侍御

史胡晋臣劾栗,罢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奉祠以卒,谥简肃

..

(节选自《宋史·林栗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B.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C.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D.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A[根据选项,“栗亲书奏状缴还”为一句。“并辨其事上大怒”中,从“辨”分析,宾语是“事”;从“怒”分析,主语是“上”,由此可以知道,此处应为“并辨其事/上大怒”,排除B、D两项。“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中,“既而”表时间状语,前面要停顿;“追究”是动词谓语,后面没有宾语,“追究”后要停顿;“白”是谓语,主语是“事”,“贷”为动词,不能作“事白”的宾语,排除C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元、明、清殿试及第者的统称,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等。

B.进,表官职晋升,与之同义的词有“改、拔、除”,而表贬官的词有“停、罢、出”等。

C.封事,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奏陈秘密之事的奏章,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加以密封。

D.简肃,林栗的谥号,是当时朝廷在林栗去世后依据他生前行事所作的褒性评价。

B[“改”的意思是“另行、改任”,但官职未必就是提升,也有可能是降低;“除”的意思是授予官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栗忠君至诚,敢于直言进谏。在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而亲自独揽大权时,他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让臣子承担责任,获得孝宗的赞许。

B.林栗处事理性,办案严而有宽。谭汝翼组织人员对抗朝廷,官军将他打败后,虽然共俘虏了他的部属四十三人,但林栗只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给予斩刑。

C.林栗思虑周密,能补制度之缺。在便殿拜见宋孝宗时,他上奏请求仿照唐代制度,设置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的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得到采纳。

D.林栗清高耿介,坚持秉公行事。在他担任兵部侍郎时,朱熹调到京城却没有赴任,林栗并不因朱熹声名显赫就网开一面,而是上奏要求将朱熹停职罢免。

D[“秉公行事”错误,原文有“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这说明林栗并非“秉公行事”。]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黔大震。(5分)

译文:

(2)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5分)

译文:

答案:(1)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大为震动。(得分点:“报复”“境”“震”各1分,句意2分)

(2)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得分点:“论”“趣”“请告”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林栗字黄中,绍兴十二年进士及第。孝宗即位,林栗升任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亲自独揽大权,不把职责任务交给臣下,林栗说:“不让大臣掌权,那么王侯、贵戚就得到而控制权力了。”孝宗大为称赞。改任夔州知州,夔州有个属郡叫施州,施州有个叫谭汝翼的人,与思州知州田汝弼关系不和,等到田汝弼去世,谭汝翼带领二千人趁丧攻伐。田汝弼的儿子田祖周(领兵)进入施州境内报仇,战争发生在三州境内,施州、黔州大为震动。事情传至朝廷,孝宗亲自写信给林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说:“谭氏是夔州的豪族,又首先挑起事端,如果仍不悔改,不妨用兵,铲除为首作恶的人。”

谭汝翼调集家丁及在八寨服役的义军,在沱河桥列阵与官军作战,被打败后,谭汝翼逃走,俘虏他的党徒四十三人,林栗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处斩。不久谭汝翼入京状告林栗接受田氏贿赂,皇帝下诏把潭汝翼交给执法官吏处理,省里的文书下达夔州。林栗亲自起草奏状缴还(省里的文书),并为这件事辩白。皇帝大怒。不久林栗因身为帅臣,擅自抵制皇帝命令获罪,降职罢官归家。事后大理寺追查究问,事情被弄清楚了,赦免谭汝翼死罪,拘禁于绍兴府。没过多久,皇帝下诏称林栗多次变更职务,有清高耿直的名声。林栗官拜秘阁修撰,晋升为集英殿修撰、隆兴府知府。皇帝在便殿召见林栗,林栗上奏乞请仿唐制设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林栗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之职被召回朝廷任兵部郎官,他进入京城后,还没有上任。林栗与朱熹相见,谈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致。到这时,林栗派遣吏部官员催促朱熹上任,朱熹因脚病请假。林栗于是上奏:“朱熹本来不懂学术,只是窃取张载、程颐学说之残余,为虚浮夸诞的宗主,说这是道学,妄自尊大。希望将朱熹停职罢官,暂且令他遵命反省,作为侍奉君主不遵礼法的人的鉴戒。”皇帝认为林栗言过其实,而大臣畏怕林栗的强横,不敢进一步争论。太常博士叶适独自上封事争辩这件事说:“考察林栗的言论,始末对照验证,没有一处属实。其中‘说这是道学’一语,最不属实。”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弹劾林栗,林栗被罢免,离朝任泉州知州,又改任明州知州。后来任宫观使之职直至去世,谥号简肃。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

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 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 20XX/11/6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导入 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 通假字“序”同“叙” 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 古今异义大块文章 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 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上课讲义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 一词多义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专题 《桃花源记》 1、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出:(1)不复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 3、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7、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8、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9、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就”。 10、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1、闻:(1)鸡犬相闻:听见。(2)闻有此人:听说。 《小石潭记》 1、乐(1)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能) 3、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感到凄凉) 4、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2)隶而从者(跟从) 5、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 (2)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3) 全石以为底(用来) 6、而(1)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2)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 (3)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 7、差(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8、见(1)下见小潭(发现)(2)明灭可见(看见) 9、游(1)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2)同游者(游览) 10、环(1)鸣佩环(玉环)(2)竹树环合(环绕) 11、为(1)全石以为底(做为)(2)为岩(成为)《核舟记》 1、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2、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与“无”相对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为:(1)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2)中轩敞者为舱是 (3)为人五:为,刻有. 4、可:(1)高可二黍许大约 (2)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5、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右端”) 2.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6、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7、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8、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9、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 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 10、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11、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12、以:1.能以径寸之木(用) 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北冥有鱼》 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__ __,________) 2.共.其乏困(通__ __,________) 3.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通__ __,________)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__ __,_______ 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 ___,________) 7.秦王还.柱而走(通_ ___,_____ ___)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 9.距.关,毋内诸侯(通_ ___,_______ _) 10.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11.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12.不可不蚤.来(通_ ___,_______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 3.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5.持 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 6.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 7.樊 於期偏袒 ..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 9. ..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 8.诸郎中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 10.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________) 11.沛公居山东 ..(古义:________________)..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 12.约为婚姻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古义:________________)..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14.将军战河北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 1晋军.函陵()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邻之厚.,君之薄.也() 4越国以鄙远.() 5朝济而夕.设版焉()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7函.封之() 8 又前.而为歌曰() 9 乃朝服 ..,设九宾()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1使使以闻.大王() 12 箕踞 ..以骂曰() 13 其人居远.() 14 皆白衣冠 ..以送之() 15 进兵北.略地() 16群臣怪.之() 17籍.吏民() 18范增数目.项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教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六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能清楚什么是“浩然之气”?和怎样培养浩然之气? 3、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教学过程:(第一段) 一、导语: 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解前两段,第三段初中已学过了。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比如,文天祥、岳飞、孔繁森、钱学森、李四光……我们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一身浩然正气呢?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 二、熟读成诵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三、解释本文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讲解: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作为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勇敢的力量,当然还必须是行正义之事,不能行苟且之事还踌躇满志,就麻烦了。所以必须有义和道相匹配。)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讲解:这告诉我们培养浩然之气要坚持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要去做问心有愧的事情,否则这就是你人生的污点,就像如果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速速收藏! 桃花源记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英,花。6.缤纷:繁多样子。7.复:再。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9.才:仅。10.平旷:平坦开阔。11.俨然:整齐的样子。12.属:类。13.阡陌:田间小路。14.悉、咸:全,都。15.黄发:指老人。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悦。18. 乃:竟然。19.具:详细。20.问讯:打听消息。21.云:说。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23.延:邀请。24.语(yù):告诉。25.扶:沿,顺着。26.向:从前,旧的。27.及:到。28.诣:到。29.遣:派。30.欣然:高兴的样子。31.规:计划。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7.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8.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1.异:感到诧异。 2.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3.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1.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2.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3.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

6号、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西东。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号、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号、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号、送东阳马生序 宋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隆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穷且艰若此。 25、诗词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汇总

超级资源(共8套)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汇总 1桃花源记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C.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8·武威]从本文看, 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 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 但终“不复得路”, 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 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 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 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桃花源记》(附答案)

1桃花源记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着,声音不断绝。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

部编版八下语文课内所有文言文练习题集锦,复习必备 l 文言文 第一课《桃源源记》 第一篇: 【甲】《桃源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并怡然自乐()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 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 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 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4分) 第二篇: 【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④小子识之:()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是()(4分) A.何为不去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苛政猛于虎也贤于材人远矣 C.夫子式而听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乃不知有汉蒙乃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 (1) 1.氓 2.采薇 3.离骚 4.孔雀东南飞 5.短歌行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采薇》 ——诗经 1、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 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孔棘(棘通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 2、古今异义 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

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 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 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考,想) 3、词类活用 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 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离骚》 ——屈原 1、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 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 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专题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学生试题 (文言文、古诗专题) 文言文专题 一.{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 问衡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 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 、益.慕圣贤之道 益. 多弊少 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 、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 A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 、不以. 物喜,不以. 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10.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 .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 .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 .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分) 13.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